- 相关推荐
扶贫帮扶工作汇报
一、XX乡基本情况
XX乡位于万州区东北部,地处铁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南麓,与开县、云阳县交界,距万州主城区为20公里。幅员面积52.18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个农村社区,32个村民小组,3485户13104人。土地确权面积共17802 亩,其中田 9293 亩,地8509 亩;森林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最低海拔450米、最高海拔1370米。全乡现有残疾人318户321人,低收入人口852户2172人,低保户415户,1004人,五保户76户,78人。属市级连片贫困乡,2011年3月,荣获了“中国绿色名乡”的称号。规划到2015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0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村民入住农民新村率达50%以上,实现整乡脱贫,基本小康,低收入人口降低至500人以内,基本生活全面保障。到2015年,实现“两业三园三心十村两完善”。 “两业”:煤炭洗选、经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以建成万州煤炭经营市场为总体目标,建成具有独立合法资质的1个洗煤厂,2个煤炭经营公司,若干个煤炭经营分公司;建成能完成本地农产品(猕猴桃、杨梅)加工并能收购加工区内其它乡镇同类产品,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000万元。“三园”:发展猕猴桃10000亩(主要分布在桐元、太平、楼坪、箭楼村),建成“万亩猕猴桃生态产业园”,实现产值1.5亿元,农民纯收入1亿元;发展杨梅(核桃、枇杷、桃子) 10000亩(主要分布在吉安、富强、箭楼村)、建成“万亩杨梅生态观光园”, 实现产值1.8亿元, 农民纯收入0.5亿元;发展微型企业600户,建成“铁峰乡中小微企业园”, 实现产值1亿元, 农民纯收入0.3亿元;。“三心”:发展野鸡、土鸡100万只,建成“林下野鸡自养自捕中心” 实现产值0.5亿元, 农民纯收入0.1亿元;开发周家营水库,建成“周家营乡村渡假休闲中心”;建成乡敬老恤弱关爱中心,入住解决100人以上的老弱群体生活。 “十村”:建成10个农民新村(吉安民国场、富强月亮湾、中心场丰华家园、太平村雷坪寺、太平村金竹坪、桐元村垭口、桐元村犀河、楼坪村烂池子、箭楼村天元寺、箭楼村店子),让50%以上的村民入住农民新村。“两完善”:完善实现全乡村村道路通畅,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率完善50%以上。
二、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
X年以来,我乡结合新一轮的扶贫政策,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围绕“生态强乡、精神富乡”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幸福铁峰、美丽乡村”为目标,铸造“勤劳朴实、敢为人先”的铁峰精神,以“大扶贫”理念为统领,以脱贫、巩固、致富为步骤,认真落实扶贫促发展、低保保生存的扶贫方针,以整村推进为载体、以产业开发为重点,以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以科技扶贫、社会帮扶等扶贫为辅助,扎实加快脱贫步伐,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X年的2711元,提高到X年的8000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由2007年的126万元,增加到X年的1220.3万元。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责任抓扶贫。
XX是万州边远贫困乡,要实现致富奔小康,扶贫工作的好坏,是决定因素。一是健全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亲自抓扶贫工作。由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扶贫工作的实施,并在各重点村也相应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项目资金理财小组和项目监督小组等各组织。各村村由驻村的乡领导任组长,长期负责该村的扶贫工作。二是乡里每年年初提出脱贫目标,并与各村(居)签订了扶贫项目实施责任状,明细了考核标准,并将扶贫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开展干部“知民情、解民忧、包民事”活动,实行领导驻村、干部包户制度,对所包农户划分出脱贫、巩固、致富三类,分类进行帮助扶持。动员辖区区乡两级人大代表开展“服务民生、助推发展”活动,采取“三访三联三送三带”方式,加快脱贫步伐,提升致富进度。四是同时聘请老党员、知明人士等作为监督员共同参与扶贫工作,监督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实施,做到组织健全,人员落实,管理严格。
(二)强化措施抓扶贫。
1、培育主导产业,做实脱贫基础。要脱贫,让群众有固定的产业收入是根本。一是明确目标定方向,结合实际制定了《铁峰乡2011—2015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了扶贫开发的目标和任务。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近年来,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37万元,引导农民自筹资金1200多万元、引进业主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发展种植业15000亩,其中:猕猴桃6000亩,杨梅3000亩,山胡椒3000亩,花椒500亩,西瓜500亩,核桃1000亩、李子1000亩,养殖野鸡、土鸡、山羊、肉牛等15万只。三是突出村域特色,“吉安杨梅”、“富强核桃”、“太平山胡椒”、“桐元猕猴桃”、“箭楼李子”、“楼坪花椒”的一村一品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为脱贫做实基础。
2、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要脱贫,改善其生活环境是重点。近年来,全乡以生态移民、易地扶贫移民为主结合农民新村建设,强力实施高山移民扶贫。通过积极动员和引导高山边远农户,分别在桐元村、太平村、吉安村和中心场居委会建成了犀河新村、加油站居民点、友谊场新村和白鹤居民点、丰华家园新村,共投入扶贫资金325万元,引入社会资金2200万元,扶贫搬迁集中安置360户1688人,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3、加强技能培训,提升脱贫本领。要脱贫,掌握致富本领是核心。根据乡里实际,针对村里发展特色,农民个人特点,用足用活上级扶贫培训政策,通过组织外出农民积极参加市、区两级组织的劳动技能、法律知识等培训,邀请专家到乡、村授课,合作社社员互相交流学习,收看“12371”平台,组织乡农技人员到户现场指导等方式,对农户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农业生产的技能,近三年来,共培训农民1500余人次,有效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切实提升了脱贫本领。
4、加强基础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要巩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产业起来了,生活环境改善了,致富本领掌握了,但农村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问题不解决,一遇自然灾害,又将返贫。近三年来,共投入扶贫资金420万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680万元,修建生产生活便道38公里,整修硬化村级公路22公里,整治河堤808米,新修蓄水池28口,新增蓄水量3.5万方,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抗灾能力,巩固了脱贫成果。
5、引资鼓励创业,迈向致富目标。要致富,转变发展方式是途径。农村的资源是有限的,农村的市场也是有限的,仅产业的收入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致富需求,必须改变发展方式。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进行转变。一是引导农民外出务工,成立了劳务输出领导小组,提供劳务用工信息,建立外出劳务人员档案,加强务工人员的跟踪服务,找外面的钱,每年乡外出务工收入近5000万元。二是激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利用微型企业扶持、农户增收等政策,两年来,发展种、养、加工等微型企业272户,提高生产加工能力,农产品的收益。三是引入企业双赢致富。如2010年引入万州大山公司在桐元村建设了千吨级的冷调库并对全乡的猕猴桃进行统收统销,解决了猕猴桃的贮藏和市场问题,保证农户持续增收。同年,引进了重庆天之峰农业有限公司在吉安村流转土地3000亩种植浙江仙居杨梅,农民通过收租金和务工增加收入,引导农民迈向致富目标。
(三)强化创新抓扶贫。
1、转变扶贫方式。积极转变扶贫方式,由政府主导式扶贫向群众自觉式扶贫转变,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一是通过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群众参与,让他们亲自选、亲自参与项目,确保扶贫项目的准确性。二是对积极想通过自己生产发展项目的农户重点支持、重点帮助,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2、细化扶贫方案。对全乡扶贫户进行调查、分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免费提供场所、免费提供种苗、免费提供生产资料、劳力入干股和群众自主移民等多种方式,对有能力脱贫的扶贫户先行采取“点活脱贫”措施,有针对性的对其低收入扶贫户进行帮扶,使其尽快摆脱贫困,从而为农户增收注入生机、增强活力。
3、分类扶贫帮扶。对全乡各村(居)按照整村脱贫和巩固脱贫、致富小康分类帮扶。实现达到脱贫不返贫、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X年X月X日
【扶贫帮扶工作汇报】相关文章:
扶贫工作汇报02-02
农村扶贫工作汇报02-02
学校扶贫工作汇报02-18
个人扶贫帮扶工作计划03-08
帮扶单位扶贫工作总结02-02
扶贫捐赠结对帮扶活动简报02-21
县扶贫攻坚工作汇报01-12
驻村扶贫工作汇报02-02
扶贫教育工作汇报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