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

时间:2023-05-15 12:10:21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1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省、市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未成年人传统文化素养教育与文明礼仪养成,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德育教育水平。经研究,决定在全县各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结合教育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倡导文明礼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原则

  1.知行统一的原则。坚持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身体力行,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

  2.继承创新的原则。既要积极吸收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探索创新,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

  3.协调配合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网络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发挥积极影响,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扎实而有效地进行,成立江永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顾问:杨诚、盘成军

  组长:李世忠

  常务副组长:卢志平

  副 组 长:刘承高、何有全、杨祥林、江龙、高云国、徐文德、欧阳印权

  成员:张朝杰、周永平、胡焕进、周劲松、胡新旭、何昌成、何建军、何文英、陈湘江、唐建德、李汉章、周甘辉、周清泉、卢永军、周迎福、杨瑞增、李美丽、秦川云、李永波、陈建球、张祖洁、胡洪祥、欧阳凯、陈昕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教育局基教股。

  四、活动内容

  (一)经典诵读进校园

  1.参加对象:各小学都参加,中学学校自愿参加。

  2.实施办法:以创建大阅读活动优秀学校为载体,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主要以《论语》、《礼记》、《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华经典为诵读内容。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的同时,通过“国旗下演讲”、文学社团等多种途径,组织开展反映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古诗文、格言和名篇佳作的诵读活动,举行读书节朗诵比赛,评选诵读优秀学生。

  3.责任人:申克宏、何亚明、田如瑞、曹学辉、周启群、彭能仁、各小学校长。

  (二)毛笔书法进校园

  1.参加对象:小学、初中学校都参加。

  2.实施办法:毛笔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瑰宝,练习毛笔书法不仅能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审美情趣,而且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让学生在墨香中领悟做人的'道理,推动“毛笔书法进校园”活动在我县有序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8年级每周都安排一节毛笔书法课,每天利用其他课余时间练习毛笔书法不低于30分钟。各中小学要充分发挥本校懂毛笔书法、爱好毛笔书法的教师的作用,对于部分缺少毛笔书法师资的学校,通过培训转岗和聘请社会书法专业人士等途径予以有效解决。为营造浓厚的学习书法氛围,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内的教学楼走廊,张贴书法知识展板、名人书法作品展板、师生的毛笔书法作品,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艺术素质。要组织开展毛笔书法现场比赛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感受毛笔书法的魅力,激发热爱毛笔书法的热情,推动毛笔书法教育的发展。

  3.责任人:何共红、赵辉、李晓慧、申克宏、曹学辉、彭能仁、各小学、初中校长。

  (三)文明礼仪进校园

  1.参加对象:各学校。

  2.实施办法:中国是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各学校要以创建文明校园为载体,通过培养学生知荣辱、守法纪的良好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规范,打造文明校园、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一是在校园内倡导师生讲普通话;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向学生推行普通话;通过学校日常管理强化师生讲普通话的习惯。二是利用班会、升旗仪式等时间讲解文明礼仪知识,适时进行文明教育,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组织开展读、讲、赛、评等一系列活动礼仪教育活动。读,即组织学生阅读有关礼仪常识及古今中外的名人讲文明懂礼貌的故事书;讲,即讲学习文明礼仪后的心得体会;赛,即组织学校性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评,即对学生的仪容穿戴、文明礼仪、卫生习惯、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进行长期评比,建立学生个人文明量化评定制度。

  3.责任人:陈文财、田如瑞、陈良辉、邓志德、石付贵、各学校校长

  (四)江永特色传统文化进校园

  1.参加对象:各学校。

  2.实施办法:

  (1)忠孝文化进校园。利用“千年古村”上甘棠村保存的文天祥 “忠、孝、廉、节”碑刻、“祖训十条”、家规碑、 “81个他字歌”慈悲佛母碑等“忠孝文化”古物,举办“忠孝文化”讲座,教化学生修身治学、耕读传家、尊老爱幼。开展“孝老爱亲从我做起”活动,倡议全体师生,以爱心孝老,以真心爱亲。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个电话、一句问候,字字句句显孝心。把珍藏在心中对父母的爱化作一个个具体实在的行动,用孝心换来父母的幸福生活和健康长寿。开展“讲孝心践孝行”板报评比、“感恩父母”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践行“忠孝文化”进校园。利用学校墙壁、宣传栏等场所,建设“忠孝文化”走廊,营造孝亲氛围,感染每一位师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开展 “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等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

  (2)女书文化进校园。开展“女书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举办“女书与女德”讲座,感受女书文化。开展“学女书,写女书”活动,普及女书文化知识,宣传推介世界惟一的女性文字、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女书”这一地域性的地方特色文化,培养一批女书新传人及女书爱好者。学女书、讲女德,颂扬善良、贤惠、坚韧、勤劳、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瑶族文化进校园。瑶族文化绚丽多彩,有勤劳善良的民族品质、香醇馥郁的瑶族风情、极具特色的民族才艺、原滋原味的传统歌舞、华丽绚烂的民族服饰等等这些。学校要把这些瑶族特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开创性地进行特色教育。开发瑶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展“瑶族传统民俗体验”、“瑶族传统竞技”活动,举办“瑶族文化汇演”、“瑶族服饰欣赏”等活动。通过开展丰富的瑶族文化活动,推动特色教育的发展,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瑶族精神。

  3.责任人:陈文财、田如瑞、廖德珠、陈良辉、邓志德、石付贵、各学校校长

  五、实施步骤

  (一)认真学习方案,加强组织领导(20xx年4月20日-20xx年5月5日)

  各学校必须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教育活动日程,保障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二)开展特色活动,全面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20xx年5月6日-20xx年12月30日)

  各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活动,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特色活动要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与礼仪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品味工程创建相结合,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敢于担当、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年终考核,总结表彰(20xx年1月)

  各学校认真做好活动总结,把相关材料和活动照片,整理汇总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材料汇编。县教育局根据平时随机督查掌握的各学校开展活动情况,并通过查阅各学校上报的材料,评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优秀学校6个,给予表彰,颁发奖牌及奖金2000元。

  六、工作要求

  1.各学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实施方案,确保活动顺利推进、有序开展。

  2.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报道活动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亮点,增进社会各界对教育活动的理解和支持,积极营造有利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社会环境。

  3.充分发挥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等团体的优势,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逐步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制,推动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4.活动开展情况将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推动整个教育活动持续健康发展。每月28日将当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相关内容及图片发县教育局。

  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2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精髓,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铁岭市《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先进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铁市教办〔20xx〕42号)和《调兵山市教育系开展“先进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调教发〔2018〕25号)文件精神,在全市教育系统继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载体,以加强法治校园建设为保障,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学生→家庭→社会”桥梁纽带传导作用,积极发展素质教育,使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民族文化根基的中国人。

  二、工作目标

  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实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全覆盖。做到每年年初有方案、落实有措施、年底有成效,力争通过6年时间(2018年3月——2024年3月)的不懈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道德水准,打造基础教育特色发展县市。

  三、基本原则

  切实做好“五个结合”,即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科研工作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工作内容

  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七大工程”,打造思想道德建设首善校园。

  (一)诵中国诗

  ----国学经典诵读工程。一是构建诵读体系。本着不给学生和教师增加课业和工作负担的原则,各校(幼儿园)每学期要制定诵读计划,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推进诵读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二是搭建诵读平台。继续深入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学校利用每天晨读(20分钟)、午诵(15分钟)、语文课前诵读(5分钟)、课后服务(20分钟),切实保证每天一小时。每周1节诵读课、每月召开1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三是深化诵读活动。利用文化经典的各种声像资料,将视频讲座带进校园;根据实际需求,把名家、名师请进来,与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面对面的交流;倡导生活化、活动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诵读活动,借助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载体,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热爱经典,做到“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

  (二)习中国字

  ----中华汉字书写工程。一是学校积极传承优秀汉字文化,重视写字课教学,开设写字课程,专职教师任教。二是开展书法社团(软书、硬书)、写字月测试、写字学年验收,硬(软)笔书法比赛、作业展、汉字听写大赛、手抄报评比等各种活动,常抓不懈,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好习惯。

  (三)行中国礼

  ——感信雅行教育工程。一是以雅为标,开展礼仪教育。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标准,贯穿培养青少年行为习惯以及审美情趣;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二是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等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逐渐改变“信任危机”的社会现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四)承中国艺

  ——艺体素养培育工程。一是突显特色艺体教育。利用“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的有效平台,尽量激发青少年学生的愿景,挖掘其潜在的才能,培育其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爱好,在提升其信心的基础上尽量让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平台展示多种才能。二是构建魅力艺体教学。加强艺体课程建设,通过开设阅读班、文学社、乐器培训、书画、体育特长、舞蹈等特色课程,安排专业艺体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使之逐渐形成规模,成为学校艺体教育的一个亮点。同时,重视艺体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三是探索特色的艺体教育。全市中小学继续创设威风锣鼓、腰鼓、跳绳、剪纸、面塑、声乐、书画、茶艺等艺体类活动课,巩固“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真正把优秀传统文化“种”进学生的心坎里。

  (五)过中国节

  ——固化重要节庆日主题开展感恩教育工程。一是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幼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注意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引导其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二是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的实践活动。三是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感恩、尊重他人。

  (六)润中国心

  ——开展核心价值引领主题教育活动。一是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二是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是传承“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的时代价值。四是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

  (七)铸中国魂

  ——地域文化寻根工程。一是对调兵山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文化进校园需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教育局和各学校要组织得力人员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进行课题研究,专题编写《魅力铁岭》等类似的校本教材,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表、进课堂、进头脑”;将调兵山地方传统文化遗迹、艺术、传播媒介等资源有效整合,发挥其文化本源、活动载体、资源宝库的作用,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二是将调兵山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改造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纪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与铁能集团蒸汽机博物馆等公共教育资源的沟通力度,使其成为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三是传承弘扬调兵山人文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全市中小学大力宣传“求实创新、崇文厚德、理性平和、追求卓越”的城市人文精神,激发广大师生热爱家乡、建设调兵山的热情。四是时代精神传承。以新时代红色文化育人工程为载体,让学生牢记时代楷模,培养学生对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树牢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决心。

  五、相关要求

  (一)要加强各种工作保障,扎实开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一是组织保障。成立调兵山市教育系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各校(幼儿园)成立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领导抓好落实。要加强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示范引导。各校(幼儿园)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齐心合力,创造性地把工作引向深入。

  二是宣传保障。各校(幼儿园)要协调各级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本校(幼儿园)工作进展情况,认真总结宣传本校(幼儿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先进典型。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在互联网上开辟宣传阵地,建立微信平台,实现网络直播、互动评选、节目展演等功能。

  三是机制保障。教育局将把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工作纳入对学校“一校一标”考核和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教师师德考核、评先选优和学生品德评价的重要依据。各校(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评比奖励机制。将活动内容纳入课程化管理。纳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二)开展市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示范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先进个人评选工作

  要以开展市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示范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先进个人评选为抓手,整体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每年打造市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校”,评选市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先进个人。评选每年进行一次,具体时间为每年的11—12月份。培养教育骨干队伍,纳入师德研习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范文11-15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通用8篇)04-16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04-22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范文11-15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通用14篇)03-10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精选8篇)03-09

文联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通用13篇)07-19

幼儿园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范文(精选15篇)07-12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范文(精选6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