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区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区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我委在区人大常委会xx副主任的带领下,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组织调研组,对我区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赴永嘉考察,实地走访台一医、xx中心卫生院等单位,并以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区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充分征求了各参会人员的建议和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20xx年6月开始,我区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启动实施了分级诊疗工作。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就医秩序为目标,将群众首诊需求合理引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扎实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建设工程,注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制订方案、出台政策、规范流程、狠抓落实,分级诊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区累计转诊患者3724人,其中由基层转诊到区级医院就诊的1784人,转到区外市内医院就诊的430人,转到省级或省外医院就诊的1429人。由区级医院转诊到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1人。
(一)强基础,分级诊疗格局已初步形成。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分级诊疗工作,建立工作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制订出台城乡卫生一体化、分级诊疗实施方案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规范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并从经费支持、医保政策、药品配备等方面予以倾斜,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工作开展。从强化硬件保障入手,先后启动了xx卫生院、xx、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系列基建工程,并成立了台一医院桥住院分部、xx住院分部,区中医院北洋住院分部,定期选派专家到分部坐诊。积极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区共有3家中心卫生院通过省级甲等卫生院评审,6家卫生院通过省级乙等卫生院评审,群众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区级医院与上海长征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开展合作办医,上级专家来黄门诊、手术和技术指导,区级医院专家下基层门诊和技术帮扶渐成常态。
(二)重保障,分级诊疗管理渐趋规范。注重政策引导,重点发挥社保政策的利益导向作用,城乡医保报销实行差别化支付,对不同级医疗机构执行不同的报销比例和起付标准(20xx年为乡镇级80%、区级70%,区外市内45%-55%、市外40%),参保患者经分级诊疗平台转诊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且住院起付线只剔除一次,更好地引导患者首诊到基层。注重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改革的激励导向作用,从单位收支结余数中提取40%用于发放超额绩效工资。同时对在西部工作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补助,根据工作年限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补助金,21年以上的每月补助可达500元。注重配套机制建设,推广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转变基层医疗卫生的理念和模式,目前,全区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签约覆盖率达100%,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5.4%。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本药物集中配送机制,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政策,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齐全。发挥中医药传统特色,全区19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受到了群众的青睐,中医馆的建设对于引导开展分级诊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建平台,分级诊疗工作已初显成效。为确保分级诊疗工作规范有序,各医疗单位均建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设置转诊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按照双向转诊工作规范制定实施方案,制作工作手册,建立合理的转诊工作流程,加强分级诊疗过程中的协调沟通和检查考核,确保转诊渠道畅通。建立了以台一医为骨干、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信息化网络为载体的区病理诊断、临床检验、心电会诊、医疗器械消毒供应、放射诊疗等五个区域诊断中心,加强预约诊疗、上下转诊、检查结果查询和费用结算等集约化服务,由此引导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将病情重、疾病急、危险性大的病患转诊到区级医院诊治,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就诊的新格局。分级诊疗工作实施一年多来,已初见成效,据卫计部门统计,20xx年,全区门急诊总人次为417.6万,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占全区门急诊总人次的54.14%,首次超过区级医疗机构的门急诊人次。区级医院的住院人数增速明显放缓,以台一医为例,20xx-2014年,出院人次增长率为6.8%,20xx-2015年,增长率下降为2%。基层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明显增长,以院桥中心卫生院为例,20xx年住院人数为为1713人,20xx年住院人次为2327人,住院人次年均增长率47%。
二、存在问题
1、政策宣传不够到位,群众就医习惯难改。调研中发现,影响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多数群众没有获知该项制度的实施,分级诊疗的宣传方式不够多、力度不够大,广大群众对分级诊疗的目的意义了解不深,对具体操作流程、医保政策等内容知晓率不高。医护人员对该项政策的知晓率较高,但仅限于自身了解,缺少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宣传。另外,一些群众的就医行为很大程度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就医惯性”影响,就医看病无原则地追求大医院、追求著名医学专家。
2、基层诊疗水平薄弱,服务能力不强。分级诊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最主要是要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但当前,我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群众的信任度还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一是在硬件建设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常规设备不足、仪器过于简陋,无法开展疾病诊治所需的常规检查,是导致群众没有选择首诊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区19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缺口达20xx万左右。二是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据统计,目前我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缺口达304人。同时由于农村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差,工作后部分基层医疗卫技人没就想方设法调到城区单位工作,因此培养好了就调走了,服务质量难以“取信于民”。三是全科医生紧缺,按我国每万民居民配置2-3名全科医生的标准,我区全科医生缺口达130余人,已成为分级诊疗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
3、转诊操作流程有待规范,信息化管理机制滞后。一是转诊单流失较严重。因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尚在建设之中,转诊单采取纸质形式,个别医生填写转诊单内容不完整、字迹潦草,部分患者因重视度不够,转诊单流失还较严重。二是区域内的“双向转诊”平台已初步建立,但下转依然较少,从数据显示,由基层转诊到区级医院就诊的1784人,而由区级医院转诊到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仅81人,由此挫伤了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的积极性。三是与上级医院之间的转诊平台尚未建立,造成区外市内的转诊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致使分级诊疗的部分政策无法实施。
三、几点建议
1、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力度。区政府及卫生、财政、人力社保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统一思想,各司其职,全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顺利实施。要广泛开展宣传,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医改政策、“双向转诊”制度、报销制度等相关知识,引导群众转变就医观念,积极参与分级诊疗。要完善“双向转诊”的制度,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强化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格实行首诊责任制和转诊审批责任制,切实加强分级诊疗和转诊管理,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促使医疗行为更加规范,质量和管理效率整体提升。同时要适时开展分级诊疗服务效果评价,视实际开展情况进行科学调整并进一步细化相关举措,持续增强分级诊疗服务实效。
2、加强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充实,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要继续加强村级卫生组织建设,加大乡村医生培养力度,探索将乡村级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筑牢农村卫生网底,让群众获得便捷、价廉、安全的基本医疗服务。重点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和医技、中医科室建设,推进城乡对口支援、医疗服务一体化,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百姓真正放心在基层首诊。健全医务人员培训、交流机制,基层医疗机构在引进更多的全科人才的基础上,要强化规范化培训,低一级机构人员要到上一级机构不间断的进行系统化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3、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龙头作用,加快城乡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升区级医院公立医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大优质资源整合力度,建立分别以台一院、妇保院、中医院为核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的区域医疗对口支援共同体,构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合理,功能定位明确,学科错位发展,彼此良性竞争,人民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体系。落实区级医院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对口帮扶责任与职能,通过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和管理指导等方式,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辐射,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鼓励支持区级医院与省、市上级医院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医,依托上级医院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等优质资源下沉,整体提升我区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建立政府层面的转诊协同信息化平台建设,使分级诊疗信息化之路早日“贯通”,确保分级诊疗工作真正实现无缝对接、资源共享、规范高效的目标。
【我区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区河湖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报告10-22
服务业开展情况调研报告02-16
扬起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龙头”01-05
工作开展调研报告01-03
区扶贫调研报告01-14
防火工作开展情况报告03-15
乡镇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工作调研情况报告02-10
交通情况调研报告04-07
关于异地融资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