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韩非子读后感(精选13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非子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韩非子读后感 1
所谓“利民萌便众庶之道”,就是韩非的政治主张,也是现代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语——法治。《韩非子》一书,就像是韩非在封建社会的大框架下,以“法/术/势”为核心的一本“政法大纲”。
以我,一个初中生的思想来看,韩非的政治主张与其他类似于儒家的思想最大差异在于“法治”和“礼治”两个概念。
韩非本人从他选取的故事来看,是想要证伪儒家在《论语》中记载的关于仁义治国的观点。比如《难一》里讲到的历山的农民与舜,韩非通过一系列关于尧,舜两个圣人的辩证,揭示了他们两人都被儒家称为圣人的话是自相矛盾的,最后引申到一个治理天下的人“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是”不能成功的。
第二点,如果一个国家的君主像中山国国君那样(也像儒家提倡的那样)“好岩穴之士”的话,那么《经四》里说的“中牟之异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的事就一定不可能避免。而这个观点在书中被反复提到过,像“齐王好衣紫”和“邹君服长缨”这些故事就让孔子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显得黯淡无光,更加衬托出了韩非对于理想的中央集权社会中君主的定义:“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
第三点,这本书里最重要的部分:法、术、势和包括《定法》,《有度》,《八经》,《用人》等十四篇的建国纲要。法,在书中的意思就是法律。术,据书中观点是君王心中必须要掌握的用人知道。势,就是自己的权势。这三者在建国,强国的过程中缺一不可。我把这些转换成通俗语言,就是依法治国,善用人才,群众路线。法,在本书中正好有一句概括性的介绍,就是:“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荣之;诛莫如重,使民畏之;毁莫如恶,使民耻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奖赏不用太丰厚,让人民有追随利益的感觉就行了,名誉不用太高上,让民众有荣誉就行了,声讨不用太激烈,让民众害怕就行了,处罚不用太恶劣,让民众有耻辱就行了。这是韩非运用人们的心理习惯总结出的立法原则。而法在文中的解释在现在看来是很简单的:君主给臣民们的规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术就是现代的用人法则一样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发现好的`人才后,要先让他在基层锻炼,并考核他的能力。这一点,韩非能这么早想到,是极为可贵的,也正是儒家学说提倡的“直接任用贤人”的错误理念影响了后世几千年的官僚体系。而势的定义,给大家举个书中的简单例子:如果桀纣生来就在君位上,而尧舜则生来是贱民,那么桀纣在统治时,天下有十个尧舜也不能安定国家;而如果反之,尧舜生来在君位上,而桀纣生来是贱民,那么有是个桀纣也不能扰乱国家的秩序。
《韩非子》在文学上的意义主要在于《内、外储说》的寓言故事。在法律界的件数则是真正法治意义的提出者。韩非本人也是一个敢于实践的人。新世纪,许多古代的学说,例如儒家和道家,都已被重新发扬,我们希望对于同样在诸子百家里有重要地位的法家,也有这样经过去其糟粕,取之精华之后的重新复生,“古今异俗,新旧具备”!
韩非子读后感 2
近来,我们学习了有关韩非的几篇文章。在我看来,韩非阐述观点的方法很特别,不像孔子的循循善诱,不像孟子的比喻,而是用寓言故事。在这么多的寓言故事中,使我最为有感的是那秦穆公使自己的儿子在晋国、楚国做官的事。这一则所揭示的道理很明确,那是“远亲不如近邻”。正如之中所讲:远水救不了近火,远水解不了近渴。怎么来看“远亲不如近邻”呢?举个例子,如果你家着火了,你是寻求你周围的人帮你救火,还是跑到很远请“远亲”来解救呢?答案很明了,你会选择离你最近的周围的人帮助你。
那么,纵眼当今世界,不看别的,来分析一下南海局势。南海海域蕴藏有大量的能源,所以引发了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主权问题。放下日本和越南先不说,把目光投向菲律宾这个岛国身上。众所周知,目前中菲在黄岩岛对峙了一个月之久,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菲海军抓捕我渔民,首先引起争端,而我国的海监船及时赶到进行施救。放下这些不说,先了解一下菲律宾。菲律宾一个很贫穷的国家,一个空军没有现役战斗机,海军没有导弹的国家,他怎敢侵犯我们至高无上的主权?不是说我们的国家强大,就不允许别国与我们进行争议,而是因为某些国家想要重返亚太地区,组织第一、第二岛链来牵制中国的快速增长。因为中国的迅速崛起,让有些超级大国感到不安了,层出不穷、变化多异的“威胁论”满世界都听得到。菲律宾就是找到了这么一个强大靠山才敢“狗仗人势”的与中国抗衡,这无疑体现了菲律宾的狂妄和无知,他们想攀高枝,得到利益、军援,可是他们的如意算盘是打空了。现在的.中国和那些超级大国间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合作领域越来越宽泛,交流也逐渐增强,而菲律宾呢?他们有什么值得让那些大国感兴趣的地方吗?难不成是香蕉吗?那些大国是想阻碍中国经济发展,从而保护自己的霸主地位,而不是和中国玩真格的,因为他们不敢对中国动手,那样只会两败俱伤。可是,菲律宾领导人把那些大国的“意思”理解错误,从而像条疯狗一样乱咬人,还扬言将中国告向联合国,那么,我告诉你,中国可以陪你们打官司,我们耗得起,就算是陪你们玩火也可以!不像你们,渔政船还得借!最先进还是美国二手的服役了几十年的一艘巡逻舰。
冷静下来想一想,如果菲律宾顾及长远利益,同中国一起开发南海,共享资源,那最后受益的是谁。现在美菲“肩并肩”军演,你感觉你的地位提升了,别作梦了!你们只是美国手中的一颗棋子,用完就扔掉了,有谁会傻到帮助一个毫无利益可得的国家,而损失自身利益?在这里,美国就是“远亲”,而中国就是你的“近邻”。所以,我奉劝一句,不要仗着你的“远亲”来骚扰你的“近邻”,否则当你家着火时,“近邻”是不会帮你的。你的既得利益也就眼前这一点。说到底,你不如加强同你的近邻的联系,找一个可以得到长远利益的伙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不要再给大鼻子当狗了,摇尾巴还不讨好。
以上就是我对“远亲不如近邻”的深刻理解。我从韩非子那里学到了,现在再把这句话放在南海,我觉得,依然适用。
韩非子读后感 3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秩序失衡,人心秩序也失去依托。在战乱纷争的时代,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奔走于各国之间,推行自己的理想。韩非子,作为韩国诸公子之一,看到韩国在战争中屡次败北,面临被秦亡国的危险,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但均未被采纳,因而只有退而著书述志。
在《韩非子》中,他作《孤愤》、《说难》等五十五篇,洋洋洒洒十万余言,表明了他依法治国,重视耕战的主张,阐述了变法的重要性和其治国理论。阅读《韩非子》一书,给我最主观的感受是其中的.“阴冷”。似乎朝野中的一切都是针锋相对,不争个你死我活决不罢休:先看君主,虽然手握大权,身居高位,可因为担心身边的人谋权篡位,只得把自己的一切好恶都深藏起来,终日戴着“面具”示人,惶惶不得安宁。这样的君主看似风光无限,可实则怎一个“累”字了得。再论人臣,似乎都是乱臣贼子,心怀鬼胎,对权力地位虎视眈眈,处心积虑想钻君主的空子以图私利。
人臣之间自然更加“玄妙”,充斥着政治阴谋、离间术,人人自危,仿佛一不小心就会遭奸人陷害,蒙冤而死。这些阅读文本后直接的感受,与韩非子把其政治学理论建立在“人性好利论”前提上关系甚密。韩非曾说:“人情莫不出其死力以致其所欲;而好恶者,上之所制也,民者好利禄而恶刑罚。上掌好以驭民力,事实不宜失矣。”(《韩非子。制分》)虽然师承荀子,但在“人性恶”上,韩非子的观点明显更进老师一筹。“荀子谓人之性恶而可以为善”,而韩非子“认定人之性恶而无为善之可能”在他看来,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不仅在君臣间是一种赤裸裸的利害交易关系,即使在父子、夫妻间也存在着算计之心,利益之虑。如他说:“父母之于子女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故父母之于子女也,犹用计算之心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韩非子。大体》)。
既然连父子这样的至亲也不可信,一般人之间的仁义忠信就更不足以恃了。既然认为人际关系是如此险恶,那么自古以来在宗法制中温情脉脉的人伦情感“假像”自然不攻自破,儒家所推崇的君臣间有如父子般的道德希望也断然无立足之地。此外,韩非子认为在利益驱动下,一切道德说教和道德修养都会变得苍白无力,“陈轻货于幽隐,虽曾,史可疑也”。(《韩非子。六反》)既然认定人性如此,那么如果还在政治中坚持道德原则,岂不是缘木求鱼?于是韩非子适时地提出一套以“尊君”为主旨,以势(严刑峻法形成的高压)为体,以法(普遍主义的赏罚规定)术(通过分权制衡驾驭群臣的权术)为用的专制理论,也都在情理之中了。
作为一部关于帝王统治的教科书,《韩非子》无疑对秦的统一以及其后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韩非所说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既是一个封建大帝国维护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所必须的,又是中国历史上一切封建
韩非子读后感 4
《韩非子》里有个“智子疑邻”的典故,现在常被用来讨论感情亲疏对认识事物准确性的影响问题。说实话,我觉得挺浅薄,也不那么让人信服。
就按照那故事本身来说,事情发展的结果根本不用说,这还用想吗,就想电视剧的剧情一样,当然是打110报警直接把邻居当嫌疑犯啦,难道还能怀疑自己儿子不成?把自己的儿子当贼看,落下一个“子不教,父之过”的骂名吗?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我们假设,事情的真相就是是儿子监守自盗。那么,我的意思也仍然是,我宁愿永远不知道这个结果,宁愿永远停留在对邻居错误的怀疑中。
对所谓真相的探究,真的'就比情感的平衡来得重要?我想那个父亲也和我想法一样,可能韩非子的故事里面就真是儿子偷的,父亲早就知道了,可是,不是邻居,就是儿子,换了是你,你也会毫不犹豫地断定邻居就是小偷。什么六亲不认,法理难容,别再说这一套了,都是口头话,到时还不是侧着脸,一面不忍地举报邻居。这是情感作的怪,那血融于水的感情啊,每个人都宁愿内心愧疚一辈子,也不想看着亲人的落魄痛心揪肺。
深奥的我不会,我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说篮球。现在假设中国队要再跟美国队打一场球,你让我下注,押哪个队?你尽可以告诉我中国队一直没赢过美国一场球,你尽可以告诉我美国现在是世界第一,你甚至可以告诉我半场人家已经大比数抛离了,可我跟你说,我死活就是要押中国队!尽管姚明打不进篮下,尽管大郅被人压着来欺负,尽管全队完全没有了脾气,可是,我依然会支持他,也会千辛万苦地挑出他的好,姚明盖了美国人的球,大巴把对手撞得满地找牙……我喜欢NBA,喜欢看美国球星打球的激情,但这都不影响我对中国队的支持,这就是情感作的怪。
我时常怀疑,现代人是不是过于聪明了?亲兄弟算账,有纠纷也不找老长辈调解,却喜欢直接奔法院了;夫妻间要自由,出现问题也不再宽容忍耐了,干脆搞离婚二次选择;在网上看到甚至有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倡,号召学习西方家庭,孩子长到18岁再要钱就给爹妈写借条了!你看,我的天啊,多少愚昧的行为,打着理性的旗帜,冲破情感的脆弱防线。难道那一切无谓的东西,竟比感情更重要,比能相聚在一起的缘分更矜贵吗。
我是个愚人。我自以为所谓理性或真相,永远是相对的,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因为人间有情。时常听到一句话叫“情有可原”,就算是最严明公正的法院审判官,也都一样受到情感的左右。我一直都相信我的父母,相信我的姊妹和朋友,相信尽管我错了,他们一样会在背后支持我;我相信善良,相信真诚,相信这些信仰本身能够给我带来真正的幸福。
韩非子老人家留下这个典故,所要告诉后人的真正意思,就真是要见仁见智了。我宁愿相信俄罗斯一位智者所说:理性是苍白的,而情感之树常青。
韩非子读后感 5
《韩非子》是一本很有思想、很震撼的书。让我对人性、道德、政治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认识。
在《韩非子》中,韩非子通过多个案例展现了人性的贪婪、愚昧和短视。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而进行,人们的行为往往是出于自私而不是公益。因此,政治家在治理社会时,必须根据人性的本质选择适当的政策,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
另外,在《韩非子》中,韩非子还强调了人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对问题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并深入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人们必须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进步。
总的来说,《韩非子》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它让我们了解人性的贪婪和短视,思考的重要性,以及政客的执政方式。我们应该在本书的指导下不断学习和思考,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韩非子读后感 6
每一个通读过《韩非子》的人,都会深深地被其中闪烁的智慧的光芒所吸引。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浩瀚的思想史星空里,韩非子的思想始终耀眼,虽不如儒家思想那样被统治者奉为正统,道家思想那样被文人志士推崇,但却真真正正推进了历史的进程,加速了社会的进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今日仍未磨灭。
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总结了前辈法家人物的思想,把商鞅的发“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三者结合在一起,明确阐述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法家思想体系。所谓“法”,是指国家的法律、法令、规章制度。法必须编著成文,设置在官府里,公布与老百姓中,让所有人都知道、都遵守。难能可贵的是,韩非子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触摸到了法治的核心思想――公平、平等。“术”是指君主考察、举拔、控制群臣的一整套方法,其中包括一些具体的考核、检验下级工作的程序,也包括一些藏于心中、不可告人的秘密心术。“势”是指君主的权势。他对
于君主来说,这三者缺一不可。直到今天,这些思想仍然发挥着作用。
同时韩非子站在新兴阶级的立场上,看到了“乱世”现象背后的本质,形成了一种发展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化的,不是循环往复,更不是今不如昔,因此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他甚至还曾从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方面分析历史发展的轨迹,接近了唯物史观的边缘。他把以往的历史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当今四个阶段,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时代不同,治国方法也应不同,所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他嘲笑主张复古守旧,不知变通的人是“守株待兔”,他清楚地意识到新兴阶级代表着当时历史前进的方向。这些在当时可谓惊世之言的思想,在今天来看几乎已经是大家所共认的基本常识,由此可见韩非子的智慧。
韩非子人性思想的核心是“性本利”,他认为人人皆有好利恶害之心,一方面君主应利用人的这一特性,做到赏罚分明,另一方面更要时刻警惕大臣,不要轻信他人,尤其是枕边之人。在《八奸》之中,“同床”位列第一,其次为“在旁”,而在《备内》中,更是明确提出了连自己的妻子儿女也要严加提防。这些观念,虽然有些偏激,但不可否认,即使在当今他们仍然是导致违法犯罪的原因。同时韩非子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此类现象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两条就是严刑峻法和建立牵制考核制度。他在《有度》中明确提出执法者有力,国家才能强大,决不能允许他人在法律制度之外耍小聪明。同时也在《八经》、《扬权》、《用人》等文章中,多次提到了要运用多种手段对群臣进行考核,如设置监察机构,公开宣传等。也提出在防止大臣大权独揽的同时,更不要出现“胳膊粗过大腿”的现象。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发人深省。
韩非子的思想中也留下了许多维护加强君主集权的理论,具有明显的独裁、专制、反民主的色彩,成为后世封建专制主义的开端,但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现状,这些思想是有存在的理由的,事实证明也是有效的,这些思想为秦朝统一的封建帝国奠定了理论基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的正是韩非子的一套法制理论。不得不承认,在封建社会初期,韩非子的思想起到了强化国家政权,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从总体上看,韩非子的思想属于务实派,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也有一些偏激的地方。比如轻视工商阶级,在《五蠹》明确提出了工商之民是危害社会的五蠹之一;否定“仁义”在治国之中的作用,认为“仁义”靠不住,批判儒、墨两家的学说。在《有度》中,将廉、忠、仁、义、智阐述为乱世的产物,更在《显学》中,明确指出,儒墨两家不是白痴就是骗子,与算命先生一样不可信;忽视民众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民众本来就倾向于服从权势,须靠缰绳和马鞭来统治,而民众的见识犹如婴儿哭闹,不足采纳。
韩非子的思想之所以未湮没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是因为他思想的精髓就是对侵淫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的今人来说,仍然振聋发聩,受益匪浅。它像刻薄的解剖刀,把官场政坛的血腥真实剖开;它像无情的显微镜,将人情世故丑陋本质放大,这正是《韩非子》的难得之处。因此,可以相信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韩非子的思想仍会发挥出它耀眼的光芒,指引人们前进,闪耀在中国思想史的星空中。
韩非子读后感 7
《韩非子》里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小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外储说左上”中的两个故事。说起来很有意思,这两个故事都跟内容与形式有关。
秦穆公把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不事先给女儿梳妆打扮好,反而给陪嫁之妾穿上彩纹锦缎。到了晋国,国人都喜欢陪嫁的妾,反而看不起秦穆公的女儿。秦穆公的女儿自然是漂亮的,但因为没有精心装饰、打扮,跟衣着华丽的小妾站在一起,差距自然就拉大了。秦穆公真是善于嫁妾、拙于嫁女啊!他肯定没有听说过“买椟还珠”的故事吧!宝珠自然是好的,但因为装它的盒子太过精致,反而掩盖了宝珠本身的价值。
当然,形式是重要的,但形式最终要服务于内容,而不能舍本逐末。墨子就像一块宝珠,他非常有学问,亲身实践也很多,但他的言论却并不巧妙动听。当时很多人,都说一些很有文采的话,君主往往被他们的`文采所迷惑而不去考察这个人是否名副其实。墨子的学说都是在传播古代英明帝王的思想,论述圣人的主张。所谓“大道至简”,如果墨子让自己的文辞美妙动听,恐怕人们就陶醉于它的文采而忽略了它的实际价值。所以,墨子的言辞并不美妙动听。墨子这么做,是不是受郑国人买椟还珠和秦穆公嫁女的启发呢?
韩非子读后感 8
这周,同学们开始读《韩非子》这本书。它的作者就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韩非子。
韩非是春秋战国时期韩王的一个儿子,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师从于荀子。荀子是春秋战国晚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继承了孔子的治学传统,是儒家经学的主要传播者之一。
为什么一个儒家的老师教出了一个法家的学生呢?孔子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孟子强调仁、义、礼、智。孔孟之道中,仁都是第一位的。孔子和孟子都认为人性本善,道德源于人的内心。而荀子的看法却不同,他认为人性本恶,人的道德是靠着人的'智慧所进行后天的“改良”所得到的。
与孔孟相比,荀子提倡礼法兼治,他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礼仪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这与法家提倡的“依法治国”大同小异。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韩非对荀子思想中的”法“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认识。韩非对于凡夫俗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并不抱希望,故而推崇强制的法。
《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和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2,目的是为了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书中也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小寓言故事,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此外”矛盾论“及君主中央集权的概念也都是他提出的,也说明了他善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可惜的是,他却恰好死在了他“人性本恶”的观点上。李斯——他的同门师兄,因为嫉妒,想办法杀了他,享年四十七岁。
韩非子读后感 9
近期看了《韩非子》这本书的部分内容,也写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读后感,总体来说感觉还是不错。没有感觉枯燥无味,也没有感觉有什么压抑感。韩非既有文才,又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人性观察入微,因为师从荀子,所以他也是一位性恶论者,他的很多文章直指人性的阴暗面,揭露人性的弱点,非常犀利又精准。看这样的书,让我明白卑劣奸诈的小人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而且无所不用其极,做人非常没底线。
韩非深知小人之恶,所以在多篇文章中提到君主应该怎么防治小人。看这样的书,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也有参考价值。当然,我并不是崇尚以恶制恶,而是让自己清醒地认识到这世界本来是君子与小人同在,就如阳光之下就是阴影、庄稼地里不乏杂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防范阴邪小人。
如果可以选择,我当然选择这一生都不要遇到奸诈之徒、无耻小人,如果可以选择,我当然选择永远只与光明磊落温暖真诚的君子为伍、同行,但这并不现实,因为小人不会承认自己是小人,并不会好心提醒世人防着点。这就需要我们学会面对人性中的不堪一面,学会识别忠奸真伪,尽量让自己避免因为过于轻信而遇人不淑、直至无端入坑。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上当受伤,不是因为小人有多么高明,而是自己太迷糊、蠢得没治。相信美好不等于无视邪恶的存在,正如心存善念不等于完全不懂得保护自己。对于人性之恶,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当然,对自己,也是应该三省吾身,先管好自己,才能避免与小人产生不必要的交集。
韩非子读后感 10
《韩非子》为韩非所著。韩非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被世人称为是“集大成者”。《韩非子》是一本讲治国之道的书,里面有许多大道理,也有许多小故事。让我印象较深的是《滥竽充数》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齐宣王让人演奏乐器,一定要有三百个人。一读书人请求参与吹奏,齐宣王很高兴,并用许多粮食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湣王即位。湣王喜欢听一个人一个人的演奏,先前的那个读书人因不会吹奏,就只好逃走了。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浑水摸鱼的人;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如果君王好大喜功,就会让一些无才德之人钻了空子。
韩非的许多政治思想,都不被韩国的君王所采纳,但他的理论却在秦国获得了丰收。他的思想深受秦王的亲眯。秦王曾说过:“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由于秦王先前的犹豫,使韩非中毒身亡,让秦王感到十分遗憾。但韩非的主张见解,为秦王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韩非从君王的角度写下了《韩非子》一书,里面有许多管理国家的深明远见。他的主张可用十个字概括:有功则厚赏,有过则重罚。在这中间就充分体现出了了中央集权思想,君王需要通过“法、术、势”三个渠道来治理国家,将他们运用自如。法,是指君王对臣下以及百姓所定的`法律;术,就是指君王用人的办法,即所谓要“深藏不露”;势,也就是君王在整个官僚体系中自己的力量。韩非认为只要君王掌握了这三点,就可以把国家管理的井井有条。
如果君王不从实际出发,好大喜功,那就必定会被一些无才德之人钻空子。而韩非写这本书的意义就是教导君王怎样防范“滥竽充数”之类的小人,使用一些有真才实学、能为国家带来利益的人。
韩非子读后感 11
如果要说一部代表先秦法家思想的著作,我认为非《韩非子》莫属了。《韩非子》是一部提倡法治权谋,宣扬君主专制的法家思想代表作。构思精巧,描述非常生动,善于用朴实且幽默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以一无,皆帝王之具也”,这就是韩非主要思想高度概括,一个国家要安定繁荣,君王就得遵循法治、权术和权势的法治思想。韩非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刑不避大夫,赏不遗匹夫”的主张,在《韩非子》中的《定法》、《难势》等篇幅中都有体现。这就是告诉我们,法治制度下人人平等,不管你是平民百姓还是皇亲国戚,也就是常常听到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概念,这是能使国家安定的.基本政策。这个主张对于后世历朝历代法治制度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治国之道的人的条件,韩非在《孤愤》中也给与了论述,“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同时他还对所谓“重臣”给与了解释并且论述了当他们掌握大权后产生的严重后果,这一论也受到了历史无数事实的论证。
韩非的哲学思想遵从老子的思想,是早期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他“道理相应”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老》和《喻老》通过“矛盾”的论证。就是我们很熟悉的矛与盾的寓言故事就是出自《韩非子》,这个有趣的小故事生动形象的阐述了事物的两面性的辩证思维。韩非的有些政治方面的主张是与儒家、墨家相悖的,所以他批判孔孟和墨子。他主张依法治国,而且要用重典,他认为罪行不管轻重,只有重刑罚才能减少犯罪。很显然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这是要巩固国家的权威,但是他没有想过这样做却得不到民心,有违“得民心者得天下”。韩非这些政治主张在《显学、《六反》中都有集中体现。
我们有很多非常熟悉的成语典故都出自《韩非子》,如之前列举的“自相矛盾”,还有“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都是富含深刻寓意的成语故事。
这么看来,我们从小在无形中就受到了法家的哲学思想的熏陶了。
韩非子读后感 12
最近无事,晚上翻翻《韩非子》,很干涩的一本书----对于我,因为我的古文实在有限,所以必须参考释义。
看多了,很多时候就更加困惑,韩非是古代中国法家的大成之一,当然,他的“法”和现在的法有根上的不同,但是他从人的本质,到君王的权术都剖解,也会看得今人大汗淋漓,所以才有了这些著作是韩非被杀的推手之说(韩非只能有其一,不能有其二)。只是,韩非不断在强调“法”的重要性,君王的权术的`利益攸关,个人感觉,效果被放大了。
因为自秦以后,历朝历代,许多也照此操作执行,可是呢?事实变迁,人情变幻,虽然基础的“利”字不变,但是制度本身的执行,却太多的关乎人心人情;即使最优秀的团体,制定的法术制度也不可能适用整体且不变的,在执行过程中,又往往被人为无限的扩大僵化,更使得法术制度局限性被放大。作为韩非,一个可以把人都剖析的条理的大家,怎么会忽视执行侧的人心人情呢?
韩非子读后感 13
最近,我读了《韩非子》一书,本书由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所著。他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连秦王都对他很赞赏,可见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
我认为《韩非子》中的“老马识途”很有意义,选自《说林上》,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管仲和隰朋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齐军春天出征,到了凯旋归来已经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对齐桓公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运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们跟随它,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在山北,蚁穴如有一尺高,八尺深的底下就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经验的人对事情会更熟悉。是的,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是这样,在一方面有经验的人可以引导无经验或经验较少的人。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哪门功课好的同学就可以带哪门不好的同学,总之,我们要听信有经验的人的话。
【韩非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韩非子名言10-19
韩非子的名言01-14
韩非子名言02-16
韩非子的寓言(精选18则)05-11
五则韩非子的寓言04-28
韩非子的名言名句摘抄02-24
韩非子诡使原文及翻译09-24
韩非子权术全文译文09-24
韩非子孤愤原文及翻译03-21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