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

时间:2022-12-22 10:55:17 服务方案 我要投稿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二部委《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和省卫生计生委信息化建设工作责任状中关于“在全省医疗机构发放居民健康卡”意见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目标,落实国家和省、市政府信息化建设要求,加快推进信息化惠民工程建设步伐,健全技术手段,完善管理机制,优化诊疗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建设“数字卫生、信息惠民、健康”新模式。

  二、组织机构

  成立市居民健康卡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居民健康卡实施工作。组长由市政府主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卫生局长担任,公安局、卫生局和各乡镇街主管领导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制定居民健康卡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检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任务完成情况,制定管理考核办法并组织考核。

  三、任务目标

  1、全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施居民健康卡用卡环境改造工程。

  2、公安局、各乡镇街道配合新农合管理中心开展参合农民身份信息核对工作。

  3、新农合管理中心协调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

  4、卫生局与金融机构签定居民健康卡试点合作协议,获得资金保障,提供经费支撑。

  5、确保在20xx年年底,实现居民健康卡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农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使用,新农合持卡数量达到参合人数的100%。

  四、推进措施

  1、召开全市宣传动员大会,启动居民健康卡实施工作。

  2、将推进居民健康卡实施工作纳入市政府对乡镇街和相关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并进行考核。

  3、实行定期调度和督办制度,每15天调度一次,对任务完成进度进行通报。

  五、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要站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的高度,充分认识和理解居民健康卡对推动医改、便民惠民的重要支撑作用,及其对优化新农合管理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方便农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载体功能。实施这项工程,能高效实现缴费、查询、就医一体化,有效整合农合、医疗、医药、防保等信息资源,解决农民群众挂号难、交款难、排队烦和病人体质信息查询不便问题,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和质量。

  2、加强组织领导。居民健康卡实施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工作机制。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各乡镇街和相关部门今年工作的重要日程,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密切配合,确保按时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3、精心组织实施。卫生计生部门要制定居民健康卡实施工作规划,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细化责任单位、具体任务、完成时限,上报领导小组。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充分调动其资金投入和工作推进的积极性,实现合作共赢。要按照省卫计委关于居民健康卡项目建设的标准和流程,组织开展规范实施,确保工程质量。

  4、大力宣传引导。各乡镇街和相关部门要按照省卫生计生委“信息惠民、数字卫生、健康”主题宣传月要求,广泛宣传居民健康卡优化诊疗流程、缩短就医时间、方便健康咨询、推进预约挂号、促进健康管理、支撑网络结算和跨地区就医等功能,宣传参合农民持卡即可实现家门口缴费、结算,及其对保障农合基金安全、降低管理成本等重要意义,加强舆论引导,营造热烈氛围。新农合经办和医疗机构要采取切实措施,引导群众使用居民健康卡就医和结算,通过建立科学的推进和倒逼机制,逐步降低非健康卡工具使用率,医院内部就诊卡的发放和使用,加快健康卡普及和使用进程。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2

  为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xx年修订)、《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xx年)》和《xx市关于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xx省普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基字〔xx〕24号)要求,自xx年起,在全市启动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在全市树立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典型,带动广大中小学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各项要求,明确学校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和必要的活动场地,丰富课程内容,建立稳定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形成全体教师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心灵成长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争取到20xx年,在全市创建60所左右的潍坊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10所左右的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5所左右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二、创建范围

  全市全日制普通中小学。

  三、工作步骤

  争创工作自xx年开始,xx年组织首次认定,工作步骤如下:

  (一)创建阶段。

  自通知下发之日起,各县市区、各直属学校对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标准(试行)》(附件1),组织本县市区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认定阶段。

  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认定从xx年开始,隔年进行。xx年3月由各县市区组织申报,每县市区推荐数量不超过3所,市教育局委托xx市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对申报学校进行考察认定,公布潍坊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从中择优推荐参加全省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评审。近两年内存在学生逃学、辍学、流失、违法犯罪等情况的不能申报各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三)推广阶段。由xx市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研究中心建立工作交流平台,及时推广宣传各级特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经验。

  四、工作保障

  (一)完善工作制度。

  各县市区和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心理辅导伦理规范、档案管理、值班值勤、学生转介、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建立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制度,推动学校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开发贴近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计入教学工作量。

  (二)注重专业指导。

  各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研究中心要协调区域内外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资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工作的指导,定期组织开展专题性培训、观摩研讨和经验交流等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活动,帮助学校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三)加强队伍建设。

  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争取政策支持,做好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并根据学生实际需要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有相关心理学教育背景或取得相关资格证书,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市教育局将逐步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每年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少于10课时,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针对全体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职务评聘、工资待遇、评优评比等方面的待遇,鼓励优秀人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保障工作经费。

  各地和学校要设立专项经费,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师资培训、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等提供必要的支持。原则上,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低于10元。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3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师生健康发展,预防和减少师生心理危机事的发生,经研究,特就进一步加强全镇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小组

  成立xx镇中心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贺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xx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朱安阳同志兼任主任,朱琼丽同志任全镇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统筹人、各片校小学教务处主任、各本部政教处主任任成员。该办公室全面负责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

  二、目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健全人格的核心要素,是幸福人生的首要条,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中小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更是当前教育的重点所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与教师双主体的充分发展,为学生成长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

  三、目标内容

  (一)总体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和心境障碍的学生,给予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悦纳自我、调节自我、健康发展。

  (二)分学段教育内容

  小学低段(1—年级):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习生活,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管理自我;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段(4—6年级):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初中: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提升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了解自己,正确认识、勇敢面对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及情感需求,学会调节、控制情绪,抑制冲动行为;客观评价自己,学会与同学、老师和家长有效沟通;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教师:让教师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重视改善教师人际关系,加强教师心理健康调节能力。

  四、工作要求

  1、优化工作网络。各校校长、幼儿园园长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期开展两次以上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大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常务副校长分管,政教处主任、小学片教务处主任主管,另配备2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均要系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师资培训。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办公室每期集中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技能培训,并下校开展教职员工全员参加的心理知识专题培训。其中,20xx年上学期的下校培训,分两批实施,第一批在各校本部,4月中旬完成;第二批在各小学,月中旬完成。

  3、保障工作经费。各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场地保障,确保此项得到贯彻落实。建设好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配备好心理咨询记录卡、心理测量工具等。

  4、做好常规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或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建立本学校心理帮扶学生库,主要帮扶学生为性格孤僻、家庭离异、家庭关系长期不和睦、身体有残疾、家庭经济困难、厌学、有异常举动等学生。

  5、开展个别辅导。对于心理有严重问题的学生,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工作者)要跟踪咨询、辅导,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对于心理有一般问题的学生,各校要及时有效、自行辅导,并预约心理咨询工作者访谈。20xx年4月底之前,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办公室对所中学所有的初三学生,进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或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做好工作考评。中心学校将对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专项督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内容。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4

  一、充分认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应该说,我校学生具有众多的优良个性品质,同时也确实存在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个别人的心理问题甚或比较严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独生子女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毋庸置疑地已然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

  二、基本方略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提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它是与学校心理辅导、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及心理咨询等多门学科相融合的、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教育活动。因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务必遵循科学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

  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解为: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除此,还应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现实性原则。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实际的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校本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自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通意义和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促进的功能。

  4、差异性原则。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保证学校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该进行分类指导。

  5、活动性原则。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话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像、辩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三、主要任务

  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因此,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3、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要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具体包括: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心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

  4、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辅导。

  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学生心理安全的基础。挖掘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提供心理自由环境。

  6、重视教学情况反馈,运用不同形式进行心理疏导。

  7、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四、具体措施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特设专管网络。每学年开始即全面布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期中检查,每期末考核,一学年一次全面总结。

  2、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培训,培养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努力建立一支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藉以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全面研究和实验。

  培训办法:集中短训(每学期开学前一周)与自学提高(每月不少于1篇学习札记与量化考核及其待遇挂钩)相结合。

  3、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核心是转变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艺术。攻“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的“施工”中,教师要把系统的教育工程划分为一个个子系统,使之成为日常性的心理启迪与心灵塑造工作,犹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棵棵树木连成密林,育人的长期功效在点滴的培养中完成。

  5、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与其它教育方法相通相联之外,也有独立操作的方法:心理指导法、心理训练法、心理激励法、心理控制法、心灵陶冶法、面谈咨询法、电话咨询法、反马太效应法……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5

  为全面做好应急状态下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和健康权益,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主要目的

  认真汲取外省市孕妇流产事件等深刻教训,结合前期我县突发疫情应急处置经验,考虑到最坏情况,充分预估全县可能发生新冠疫情暴发导致大面积区域封控管控等极端风险,统筹防控力量,规范处置流程,指导各地做好慢性病患者、急危重症患者(心梗、脑卒中、创伤、中毒等)、血液透析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孕产妇、新生儿、精神病患者、残疾人、行动不便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工作,维护正常就医秩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精准战、持久战,特制定本方案。

  二、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疗服务管理满足群众基本就医需求的通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的通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四川省应急状态下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方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三、处置原则

  坚持“县级统筹、分类救治、精准服务、高效规范”的原则,按照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完善封城应急状态下医疗服务管理运行机制,落实差异化的医疗服务管理措施,根据不同患者医疗需求进行精准救治,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具体措施流程

  (一)提前掌握底数。此项工作由医院公卫科牵头落实方案,制定完善相关表格,并在1月28日前收集汇总。发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网底作用,与属地镇人民政府实施联防联控,统筹辖区内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结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等信息,迅速摸清辖区内慢性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孕产妇、新生儿、精神病患者、残疾人、行动不便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数量和就医习惯,登记造册,实行网格化管理。要求精准到社区(村组),以便在划定封控管控区域时,能第一时间确定封控管控区域医疗服务需求。

  (二)成立工作专班。县应急指挥部医疗救治组成立封控管控区域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工作专班,组建县级救治专家组,制定全县应急状态下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方案,建立完善县域三级医疗救治服务网络,实施分类救治,协调跨区域间各类重点人群的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根据疫情防控需求,配合县级专班统筹做好辖区医疗服务保障工作。突发疫情发生后,积极协助珙泉镇人民政府迅速组织派出所、社区(村组)、医院及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等成立封控管控区域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工作专班,统筹做好辖区内疫情防控和各类重点人群的医疗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三)组建三级医疗救治网络。根据封控管控区域范围,建立“医疗点+乡镇(中心)卫生院+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救治网络。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XXX市矿山急救医院为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合理划分医疗区域,成立专门部门全面落实封控区、管控区重点人群医疗救治服务。XXX人民医院负责指导珙泉镇、孝儿镇、沐滩镇、底洞镇、玉和苗族乡,XXX中医院负责指导巡场镇、罗渡苗族乡、洛表镇、王家镇、上罗镇,XXX市矿山急救医院负责指导曹营镇、洛亥镇、观斗苗族乡卫生院落实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提供精准服务。

  1、医疗点。根据我院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情况,统筹安排全镇全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村卫生室乡村全科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名单见附件4),根据封控管控区域面积、特殊重点人群数量等实际情况,在封控管控区域设置医疗点,派驻足够的医护团队,实行24小时轮值,为居民提供健康监测、健康巡查、上门诊疗、上门送药、核酸标本采集等服务,经评估确需外出就医的,按规范转运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职责见附件2)。一旦发现新冠肺炎阳性病例时,迅速将患者闭环转运至市级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XXX市第二人民医院临港院区)。

  2、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作为本辖区封控管控区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主体,积极配合县级派驻辖区内的医疗工作组做好医服务保障工作,切实承担起封控管控区域的医疗任务,对医疗点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无好转或恶化的,要及时转到本院或上级医院治疗,要做到“应治尽治、应收尽收、应转尽转”。驻点医疗队工作职责(附件3)。

  3、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XXX市矿山急救医院为我县封控管控区域非新冠患者救治县级定点医疗机构,重点保障心脑血管意外、外伤等急危重症患者以及血透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孕产妇、新生儿、精神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医疗救治。当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资源无法满足全县特殊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需求时,县应对新冠疫情医疗救治组请求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支援。

  (四)加强转运调度。县卫生健康局统筹调度全县院前急救医疗资源,120救护车24小时应急值守,指定专用120救护车,点对点接送封控区、管控区患者,坚决打通看病就医“最后一米”。当120救护车不足时,县交通运输组紧急征调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等进行统一调度。各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保证120急救电话24小时通畅,必要时统筹电信、移动等话务员力量,及时扩容120急救热线调度坐席,避免发生占线问题。建立120救护车闭环管理机制,参与转运的医务人员、车辆固定,不参与其他工作,工作期间实行单人单间(带独立卫生间)集中居住,不相互交流走访,避免堂食,避免外出购物、就餐等行为,所有转运人员按照居住地与医院之间两点一线出行。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对转运车辆、医疗设备等进行终末消毒。

  (五)实施分类救治

  1、发热患者。发热门诊及诊室或哨点的医疗机构要“应开尽开”,必须提供24小时服务,必须配备核酸快检设备,所有到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无论有无核酸检测报告,必须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反馈前一律留观。对发热患者、参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救治工作的高风险岗位人员实行严格闭环管理。

  2、非急诊及择期手术患者。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大力推行非急诊预约挂号、预约检查,有序引导患者分时段就诊,有效减少医疗机构人群聚集和疫情防控期间人员流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同时,医疗机构要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优势,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功能,通过应用互联网医院、“云门诊”等手段,为非急诊患者提供线上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就诊指导、疾病复诊、心理疏导等服务。互联网医院为非急诊患者开具电子处方,探索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为患者提供药品邮寄服务。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医疗机构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全面了解患者意愿与病情进展情况,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结合疫情防控形势确定手术时间。

  3、急危重症患者。定点医疗机构提前制定接诊封控区、管控区急危重症患者的工作预案,设置必要的急诊抢救室、手术室和病房缓冲区,畅通绿色通道,落实首诊负责制,对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急危重症患者,医护人员应做好防护第一时间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患者。在积极抢救的同时进行核酸检测,对救治后需留院治疗的,应先在缓冲区进行单人单间隔离治疗,排除新冠肺炎后再转入普通病房。各医疗点及基层医务人员应协调做好急危重症患者衔接和转运,缩短院前急救时间。

  4、各类重点人群。坚持“追踪到人、登记在册、社区管理、上门观察、规范运转、异常就医”的原则,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和健康管理,并结合实际开展诊疗服务。

  (1)慢性病患者。乡由镇卫生院负责解决慢性病患者就医问题,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作用,可视病情将其处方用量延长至12周。通过电话、微信随访等加强远程指导,强化慢性病患者日常管理,满足日常用药和医疗咨询服务。

  (2)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人群。定点医疗机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XXX市矿山急救医院)统筹协调院内医疗资源,全力满足患者定期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医疗服务。要落实好专门时段、专门通道、专门病房、专门检查设备、专门医护团队,为有指征但暂未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或肿瘤放化疗。指定专用车辆点对点接送患者,转运过程中要落实防护措施,车辆转运结束后开展终末消毒。

  (3)孕产妇、新生儿人群。县妇幼保健院根据建档在册情况,加强对孕产妇、新生儿的健康管理,主动通过线上、电话等多种形式,加强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帮助孕产妇做好自我监测和个人防护,并严格做好孕28周以上、有妊娠合并症的高危孕产妇健康监测和专案管理。对于临产孕产妇、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等需要急诊急救的患者,由医疗点及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联系辖区乡镇政府、村(社区)协调闭环转运至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或县妇幼保健院,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给予及时治疗,当产儿科能力不足,立即请求上级支援,由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医疗资源开展救治,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拒诊或延误治疗。县妇幼保健院及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妇产科、儿科要规范设置过渡病房、隔离分娩间等,对需要收住院但暂无核酸检测结果的,应当先收治在过渡病房,在隔离分娩间进行分娩,待确认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再转入普通病房。对需急诊急救孕产妇和新生儿存在就诊困难的,由辖区乡镇政府、村(社区)24小时值守兜底,协调闭环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保障救治工作。

  (4)应急预防接种人群。镇卫生院统筹安排值班人员负责。按照辖区内人口基数及以往接种情况,科学测算需接种狂犬疫苗、破伤风疫苗等应急预防接种人群数量,安排医院值班值守人员开展应急接种疫苗服务。

  (5)其他重点人群。做好残疾人、行动不便老年人等其他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工作。

  (六)加强封闭式管理。当医疗机构出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发生院感暴发或其他需要封闭式管理的情况时,县应急指挥部要统筹做好医疗机构安全保卫、交通管制、物资供应、信息发布、流行病学调查及集中隔离场所准备等工作,并予以优先保障。医疗机构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根据疾控部门的流调溯源及追踪排查,做好院内高、中、低风险等级的划分和管理,统筹人力资源科学调配和合理安排,完善医疗服务及后勤管理流程,科学、快速、平稳、有序的开展应对和处置,并加强院内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和监测,保障急诊急救患者及在院患者诊疗服务。

  五、就医流程

  (一)基础病就医。由患者或其直系亲属(或监护人)向乡镇疫情防控部门提出申请,由乡镇疫情防控部门协调医疗点、乡镇(中心)卫生院进行诊视。医疗点、乡镇(中心)卫生院根据患者病情,提出如下建议:

  1、可以居家治疗的,建议居家治疗,由乡镇疫情防控部门协调乡镇(中心)卫生院、医疗点落实居家治疗或送医送药上门服务事宜。

  2、必须送医院治疗的,在明确接诊医疗机构后,由患者所在社区(村)疫情防控部门审核登记、盖章签发《居民就医通行证》(包含患者及陪同就医人员姓名、身份证号、通行时间、通行路线等),并安排就医专用车辆,按通行路线对患者送医。患者病情不需要安排陪同人员的,原则上不安排陪同人员,因病情较重或行动不便等原因,可1名家属陪同。通行路线上的各卡口要核对《居民就医通行证》无误后放行。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考虑疫情防控期间各种突发情况导致群众看病就医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应急预案,方案各个环节要明确到机构、明确到具体联系人。

  (二)强化协调联动。各乡镇应急指挥部要将疫情防控和各类特殊重点人群的医疗服务保障工作统筹考虑、协同推进,特别加强对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医疗点的支持,优先保障特殊重点人群医疗服务需求。根据辖区疫情发展变化,及时对可调用的医疗场所、人力资源、防护物资进行合理分配和优化调整。一旦启动应急预案,按要求做好社区管控、慢病管理、安全转运、分类救治、院感防控等重点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医疗需求。

  (三)落实院感防控。要持续强化感控管理意识,坚持科学合理开展院感防控工作。落实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普通门急诊、住院病区管理各项措施,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感控管理;做好环境、物表消毒,抓好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实施相应级别标准防护;做好院内各类人员健康检测和核酸检测,采取措施防范人群聚集,确保不发生医院聚集性疫情和院感事件。

  (四)加强宣传引导。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旦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将非新冠疾病救治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包括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在省、市(州)、县卫生健康委(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公示,并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县定点医疗机构要在入口处、公告栏等醒目位置公示各类特殊重点人群就医流程、服务项目等信息,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就医。

  (五)严格责任追究。在本方案执行过程中,对不执行首诊负责制、推诿患者,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指挥、调度,组织协调不力,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舆情的,将依据党纪、政纪有关规定,追究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6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高中生心理素质,培养高中生健全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访谈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配合班主任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渗入课堂,注重活动体验和心灵感悟,追求“教学无痕”的最高意境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工作目标

  继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为方针,以“发展学生个性特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目标,构建“心理访谈室为主体、班级为主导、优化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为手段”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学习心理。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潜能开发、心理调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等,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建立对他人积极的情感反应,适应各种人际环境,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等。主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生生及亲子关系等。

  (三)自我调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其树立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要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

  (四)青春期心理。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卫生常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等。

  (五)生活和社会适应。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在各种意外环境下学生能够自我保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增强对预期生活方式或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开展多种多样心理教育途径和方法

  (一)心理健康教育

  这项教育工作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心理健康活动课。包括心理训练、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偏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具体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根据学校情况针对性开展)

  2、专题讲座形式。由心理专家主讲,在全校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每学期分年级进行1—2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促进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目的在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心理访谈

  心理访谈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进行的心理访谈、心理训练活动,它面向少数学生,立足于矫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值班制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立足本校实际,心理咨询室全天对外开放,通过电话、面谈、书信等方式接待来访学生。

  1、个别访谈。邀约到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访谈,它着眼于少数问题学生、侧重运用行为矫治和心理治疗方法达到辅导疏通心结的'作用。个别访谈的程序包括学生自诉、诊断分析、调适矫治和效果反馈四个环节。

  2、电话访谈。开通心理访谈热线,利用通话方式给予学生劝慰和指导。由于通话具有隐秘性,访谈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

  3、书信访谈。设立“申老师信箱”,其优点在于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随时通过信件诉说自己的苦恼或愿望。那些不善言辞,或较为拘谨的学生常常选择这种形式。

  (三)特色活动

  1、在教室一角设立“美丽心灵”专栏,传播趣味心理知识,提高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同时制作心理报刊,每月一期,利用学校宣传栏,张贴海报及报刊普及心理知识。

  2、举行心理手抄报或者黑板报评比、心理漫画大赛、心灵故事征集、心理剧的创作与表演、心理测试、心理趣味拓展、心理电影播放等活动,娱乐学生身心,增强对心理教育的接受度。

  3、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4、心理阅览室,在心理咨询室陈列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和心理老师沟通交流。

  四、具体工作安排

  以上是本学期心理访谈室制定的本学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疏漏和不合理之处,届时将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领导老师的指导不断完善,使计划得到有效的落实。一切为了孩子,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会愈办愈好,更上一台阶。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7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现根据邯郸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为指导,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进一步加强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制度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发和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开展学生个别心理咨询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二、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

  1、为加强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局决定成立武安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以及指导中心。指导中心负责统筹规划、协调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业务活动。业务活动室设在武安市教研室。

  2、各乡镇教育办、直属学校也要相应成立小组和指导中心,负责具体工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建立一支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资源库,健全教师工作档案。

  4、强化教师专业培训和指导。聘请著名心理教育专家到我市讲学,或组织专兼职教师外出学习、参观,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

  5、培养一批新生力量,把热衷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备相关专业基础的人员,调整补充到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来,并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6、对全市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校级干部、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

  (三)发挥学校教育作用

  7、上好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保证全市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并做到每所学校都要“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有咨询室、有咨询活动”。

  8、抓好各学科渗透。学科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努力营造“尊重、信任、理解、成功”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的效率。

  9、创新活动载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广泛开展针对性强、吸引力大、参与面广、互动性高的教育活动,努力增强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0、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科研规划,设立专项课题,围绕“心理健康与学生全面发展”“问题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等问题,开展课题招标,加强应用研究,总结科研成果,指导教育实践。

  1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教研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和比赛活动,组织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秀方案和典型个别咨询案例集,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课题专项调研,调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的积极性。

  (五)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

  12、建立完善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机制。要把健康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列入学生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更加注重心理素质与道德素质的兼修。

  13、建立完善以“全员育人”为方向的教师评价机制。对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师在岗位津贴、学习进修、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在市级骨干教师和名教师评定上,要把心理健康作为单独学科。

  14、建立完善校长和学校评价机制。在校长评价方面,对心理健康教师配备、课程设置、科研项目和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全方位评价,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把手”工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折不扣地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5、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互动联动机制。要通过定期召开由学校牵头,家庭、社区共同参加的座谈会、交流会等,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信息和情况进行通报,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者之间的有效对接,努力形成立体化、开放式的教育格局。

  16、充分发挥家校联合教育作用,积极搭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合作平台,通过普及家长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座谈讨论、网上咨询等方式,积极探索家校合作互补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17、搭建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多元平台,要通过整合和利用社区图书馆、展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等场所,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培训和心理咨询活动。

  18、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武安教育》《武安教育发展网》等媒体要及时报道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展情况,宣传典型经验,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共同关心、重视和支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8

  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是一项关系农村卫生事业良好发展、惠及广大农村居民群众健康的基本性工作。根据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卫生部《关于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居民健康管理规范》 20xx年底建册率达到80%,为完成任务特制定,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xx年12底前,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要覆盖全镇,建档率达到居民人数的80%。在此基础上,积极应用健康档案,探索卫生服务模式创新、深化卫生服务内容,力争为农村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的经济有效有医,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

  二、工作原则

  1、领导小组负责建档工作的领导与管理,负责制定实施方案与经费管理、监测检查、目标完成考核等。

  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以建立档案框架、体系、工作机制为近期目标工作原则。以个人基本情况、生活方式问卷、以一般性体检为主。

  3、以居民为主,建案对象重点人群优先。为了提高建立健康档案的工作效率和应用水平,主要以参加农合居民为基础建案,根据既往工作采集积累的数据和经验,优先为老年人、儿童以及慢病等重点人群建档

  4、建立健康档案必须保证内容真实、体检项目完整、电子录入及时、完整

  三、实施方案

  1、进行档案管理技术培训,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进行档案管理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健康档案的政策、档案管理方法、体检项目、体检规范、纸质档案填写规范、电子录入等。

  2、对本镇20xx年需完成任务数进行任务分解,把健康档案任务按月份分解给本院职工及10个村卫生室。调动全员职工及村卫生室人员参与工作。

  3、加强对建立健康档案的督导,对已经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专项督导,保证我镇居民健康档案的真实性在100%。

  4、加强电子录入管理,保证电子录入的完整,及时。

  5、加强对老年人及慢性病人的电子档案的管理,及时进行电子录入。

  6、对居民健康档案的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已建立的合格的居民健康档案,保证经费及时到位。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9

  一、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0日-20xx年10月10日

  二、活动内容

  结合我校实际和新生入学关键节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开展食品卫生、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做好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扩大知识知晓范围;普及学校的卫生常规工作,落实六病防治工作,增强师生体质,构建健康校园。

  三、活动安排

  (一)成立健康教育宣讲团,着重对新生进行多方位健康教育宣传。

  宣讲内容包含校医院门诊就医、大学生医保政策、常见传染病防控、意外救护等内容,重点突出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20xx级新生每人1本《新生卫生与健康手册》,便于新生多方面学习并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

  (二)邀请专家进校授,加强对校园结核病、艾滋病防控宣传。

  邀请市、区相关专家针对师生开展传染病(结核、艾滋病)专题讲座,对全校所有辅导员、学生骨干、生活委员、宿舍社长进行培训。

  (三)开展爱牙日“关爱口腔”健康义诊活动

  在“全国爱牙日”(9月20日)临之际,邀请相关口腔医院我校开展“关爱口腔”健康义诊活动,普及牙病防治常识和牙齿保健知识,帮助师生增强口腔保健意识。

  (四)开展院外急救培训

  开展以心肺复苏急救为主题的常见院外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师生意外伤害自救与互救的急救能力。

  (五)教职工健康运动及营养宣传活动

  倡导“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引导师生加强自我健康管理,自觉戒烟限酒,合理膳食、科学锻炼,树立良好心态。

  (六)学生群体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各学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优势,广泛动员学生志愿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把健康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活动中去,大力营造自我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氛围,培育健康教育新生力量。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站位,落实责任充分认识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月的目的,结合各自工作特点,落实好主体责任。

  (二)强化督导,确保实效将主题健康教育月活动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活动见成效、出成果。

  (三)加强协调,注重总结积极加强与当地卫生、医疗、疾控等部门沟通协调,互通信息、借势借力、群策群力,增强活动实效。注重总结提高,着力补齐短板和弱项。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10

  为做好全市应急状态下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和健康权益,特制定本预案。

  一、主要目的

  认真汲取外省市孕妇流产事件等深刻教训,结合前期我市突发疫情应急处置经验,考虑到最坏情况,充分预估全市可能发生新冠疫情暴发导致大面积区域封控管控等极端风险,统筹防控力量,规范处置流程,指导做好慢性病患者、急危重症患者(心梗、脑卒中、创伤、中毒等)、血液透析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孕产妇、新生儿、精神病患者、残疾人、行动不便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工作,维护正常就医秩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精准战、持久战,特制定本方案。

  二、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疗服务管理满足群众基本就医需求的通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的通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三、处置原则

  根据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完善应急状态下医疗服务管理运行机制,落实差异化的医疗服务管理措施,根据不同患者医疗需求进行分类救治,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五、具体措施

  (一)提前掌握底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发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网底作用,与街道社区(村组)实施联防联控,结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等信息,于4月15日前迅速摸清辖区内慢性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孕产妇、新生儿、精神病患者、残疾人、行动不便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数量和就医习惯,登记造册,实行网格化管理。要求精准到社区(村组),以便在划定封控管控区域时,能第一时间确定封控管控区域医疗服务需求。

  (二)组建三级医疗救治网络。根据封控管控区域范围,建立“医疗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救治网络。

  1、医疗点。统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全科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封控管控区域面积、重点人群数量等实际情况,在封控管控区域设置医疗点,派驻足够的医护团队,实行24小时轮值,为封控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上门医疗服务,为管控区居民提供驻点医疗服务,重点开展健康咨询、常见病及慢性病诊疗,经评估确需外出就医的,按有关规定规范转运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职责详见附件2)。一旦发现新冠肺炎阳性病例时,立即将患者闭环转运送至遂宁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辖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等单位抽调责任心强、专业技术能力突出的医务人员组成专业救治医疗队,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诊疗设施,进驻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承担封控管控区域的医疗救治任务(职责详见附件3)。医疗点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无好转或恶化的,要及时安排专用救护车转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

  3、确定非新冠患者重点人群定点救治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为非新冠患者重点人群定点救治医院。

  (三)加强转运调度。强化120救护车24小时应急值守,指定专用120救护车点对点接送封控区、管控区患者,坚决打通看病就医“最后一米”。120救护车不足时可紧急征调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等进行统一调度。建立120救护车闭环管理机制,安排专人参与转运,人员、车辆要固定,工作期间安排单人单间(带独立卫生间)居住,不得混住,不相互交流走访,避免堂食,避免外出购物、就餐等行为、所有参与转运人员按照居住地与医院之间两点一线出行,并安排交通车做好保障。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对转运车辆、医疗设备等进行终末消毒。

  (四)实施分类救治

  1、发热患者。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要"应开尽开",必须提供24小时应诊服务,必须配备核酸快检设备,所有到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无论有无核酸检测报告,必须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反馈前一律留观。对发热患者、参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救治工作的高风险岗位人员实行严格闭环管理。

  2、非急诊及择期手术患者。医疗机构要大力推行非急诊预约挂号、预约检查,有序引导患者分时段就诊,有效减少医疗机构人群聚集和疫情防控期间人员流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医疗机构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全面了解患者意愿与病情进展情况,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结合疫情防控形势确定手术时间。

  3、急危重症患者。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要提前制定接诊封控区、管控区急危重症患者的工作预案,在各住院病区各科室增设隔离病房2—3间,用于集中收治高风险、危重症或手术病人,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分别准备1—2间手术室作为隔离手术室。应规范设置隔离病房、手术室转运通道,并完成改造,统筹做好相应区域感控管理,制定管理制度,配齐救治设施设备。按照病区收治患者数量配备经过系统培训的医护人员及工勤保障人员,实施统一封闭管理、严格核酸检测等。落实首诊负责制,对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急危重症患者,医护人员应做好防护第一时间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患者。在积极抢救的同时进行核酸检测,对救治后需留院治疗的,应先在缓冲区进行单人单间隔离治疗,排除新冠肺炎后再转入普通病房。医疗点医务人员应协调做好急危重症患者衔接和转运,缩短院前急救时间。

  4、各类重点人群。坚持“追踪到人、登记在册、社区管理、上门观察、规范运转、异常就医”的原则,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和健康管理,并结合实际开展诊疗服务。

  (1)慢性病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解决慢性病患者就医问题,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作用,可视病情将其处方用量延长至12周。通过电话、微信随访等加强远程指导,强化慢性病患者日常管理,满足日常用药和医疗咨询服务、医联体牵头单位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帮扶,提高慢性病治疗管理效果。

  (2)血液透析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以及其他需要维持定期治疗的重症患者。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以及其他需要维持定期治疗的重症患者,要落实好专门时段、专门通道、专门区域、专门病房、专门检查设备、专门医护团队,提供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等不间断的医疗服务。要指定专用车辆点对点接送患者,转运过程中要落实防护措施,车辆转运结束后开展终末消毒。

  (3)孕产妇、新生儿人群。各助产机构要根据建档建卡及在册情况,加强对孕产妇、新生儿的健康管理,主动通过线上、电话等多种形式,加强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帮助孕产妇做好自我监测和个人防护,并严格做好孕28周以上、有妊娠合并症的高危孕产妇健康监测和专案管理。对于临产孕产妇、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等需要急诊急救的患者,由医疗点的医务人员联系辖区产急办协调闭环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给予及时治疗,产儿科能力不足的由市卫生健康局统筹医疗资源开展救治,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拒诊或延误治疗。各助产机构要规范设置过渡病房、隔离分娩间等,对需要收住院但暂无核酸检测结果的,应当先收治在过渡病房,在隔离分娩间进行分娩,待确认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再转入普通病房,核酸结果阳性的应规范转运至具备产儿科救治能力的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对需急诊急救孕产妇和新生儿存在就诊困难的,由辖区产急办24小时值守兜底协调保障救治工作。

  (4)应急预防接种人群。预防接种医疗机构要按照辖区内人口基数及以往接种情况,科学测算需接种狂犬疫苗、破伤风疫苗等应急预防接种人群数量,安排足量医务人员开展应急接种疫苗服务。

  (5)其他重点人群。各镇、街道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精神病患者、残疾人、行动不便老年人等其他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工作。

  (五)加强封闭式管理。当医疗机构出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发生院感暴发或其他需要封闭式管理的情况时,上报市卫生健康局,同时向市应急指挥部请示统筹做好医疗机构安全保卫、交通管制、物资供应、信息发布、流行病学调查及集中隔离场所准备等工作,并予以优先保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根据疾控部门的流调溯源及追踪排查,做好院内高、中、低风险等级的划分和管理,统筹人力资源科学调配和合理安排,加强院内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和监测,完善医疗服务及后勤管理流程,科学、快速、平稳、有序的开展应对和处置。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医疗机构充分考虑疫情防控期间各种突发情况导致群众看病就医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应急预案,方案各个环节要明确到部门、明确到具体联系人。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强化责任落实,优化资源布局,满足诊疗需求,配齐相关医务人员,配备充足的医疗物资和防疫物资,开展实战模拟演练,确保发生疫情时迅速发挥作用。

  (二)强化协调联动。市卫生健康局将疫情防控和各类重点人群的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协同推进,优先保障重点人群医疗服务需求,统筹做好医疗费用保障等工作。根据辖区疫情发展变化,及时对可调用的医疗场所、人力资源、防护物资进行合理分配和优化调整。一旦启动应急预案,按要求做好慢病管理、安全转运、分类救治、院感防控等重点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医疗需求。

  (三)落实院感防控。持续强化感控管理意识,坚持科学规范开展院感防控工作。各医疗机构要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强化发热门诊、普通门急诊、住院病区管理各项措施,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感控管理;接诊封控、管控区患者时要确保通道、流程不与其他患者交叉,严格人流、物流、空气流隔离,接诊后,要立即组织专人对环境、物表进行消杀;切实按照技术指南做好个人防护,抓好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加密院内各类人员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频次,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人群聚集,确保不发生院感事件。

  (四)加强宣传引导。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旦启动应急响应,要在6小时内将重点人群非新冠疾病救治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包括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在市卫生健康局微信公众号上公示,并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各定点医疗机构在入口处、公告栏等醒目位置公示各类重点人群就医流程、服务项目等信息,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就医。

  (五)严格责任追究。在本方案执行过程中,对不执行首诊负责制、推诿患者,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指挥、调度,组织协调不力,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舆情的,将依据党纪、政纪有关规定,追究各医疗机构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11

  为全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制度是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的重要举措,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工具,是各级政府制定卫生政策的参考依据。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国发〔20xx〕1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xx年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函〔20xx〕75号)和《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xx〕70号)等有关文件提出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相关工作任务,现就建立全区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镇(街道)为单位,按照《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20xx版)》的内容要求,到20xx年底,建立健康档案的农业人口数不低于辖区农业人口数的95%,到20xx年建档率达到98%以上。同时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建立作为工作重点。

  二、基本原则

  (一)政策引导,居民自愿。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加强宣传,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建档。

  (二)重点突出,循序渐进。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3岁儿童等为重点,逐步扩展到全人群。

  (三)规范建档,有效使用。规范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保证健康信息的连续性,并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

  (四)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充分利用辖区相关资源,共建、共享农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

  三、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和使用本文来自

  (一)建立健康档案。

  坚持农民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的原则,结合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行新农合制度等医改重点改革任务,在区卫生局的统一组织领导下,由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通过周期性健康体检、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农民健康基本信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坚持以家庭为单位统一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包括农村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首次建档原则上由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村卫生室协助完成。更新档案可由镇、村医疗机构共同完成。

  建立农民家庭健康档案时要照卫生部下发的《20xx版规范》和《健康档案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试行)》(卫办发〔20xx〕46号)等有关文件要求建立电子化的健康档案。逐步实现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与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医院管理、新农合等各有关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健康信息资源共有共享共用。

  (二)管理和使用健康档案。

  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要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的管理。在建档农村居民复诊或接受随访过程中,要及时记录、补充、更新和完善相关的健康档案资料,并定期进行整理、核查,以掌握辖区内农村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要有效使用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乡、村医务人员根据健康档案提供的动态信息,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服务。

  (三)促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转变。

  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要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推进转变服务模式,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上门服务、定期访视等便民服务,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实现对农民的健康管理。鼓励充分利用电子化健康档案等有关信息资源,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民群众看病就医。

  四、加强组织管理

  (一)切实提高认识。

  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把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落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要举措,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扎实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到实处。

  (二)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

  要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制定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安排的相关补助资金挂钩。大学排名

  (三)完善工作制度和方案。

  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结合实际确定各自工作目标,发挥好技术指导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完善有关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长效制度,注重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四)做好信息统计工作。

  要加强动态监测和管理,做好健康档案有关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20xx年农民健康档案统计基数暂以按照《20xx版规范》建立的农民健康档案份数予以统计。

  五、全面做好20xx年规范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中国大学排名

  20xx年是按照《20xx版规范》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启动年,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工作。

  (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0xx年10月)各镇(街道)要对建立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与健康查体建档工作。

  (二)开展全员培训。

  (20xx年10月20日—30日)对本单位及村卫生所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和工作要求,掌握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大学排名

  (三)制定方案和工作制度。

  (20xx年xx月xx日前)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要制定建立、使用、管理健康档案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和相关技术方案,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四)建立规范农民健康档案。

  (20xx年xx月—xx月)以镇(街道)为单位对各行政村开展农村居民健康调查,对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查体,完成《20xx版规范》农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建档率以镇(街道)为单位达到95%以上,电子健康档案输入完成达到30%以上。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12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开展新冠重点人群健康调查的通知》(国卫明电〔2022〕487号),对老年人(65岁及以上,下同)合并基础性疾病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并分类登记。现就做好已登记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制定本方案。

  一、明确开展健康服务的原则

  坚持分类分级、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患基础疾病情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感染后风险程度等分为三个类别:重点人群(高风险)、次重点人群(中风险)、一般人群(低风险),分别用红、黄、绿色进行标记,颜色不同,服务内容不同。

  二、开展分类分级服务

  (一)一级服务。

  1、服务人群。一般人群(低风险,绿色标记)。

  2、服务内容。

  (1)社区(村)负责动员、宣传,对未完成加强免疫的,经医生评估后符合接种条件的,引导其尽快接种。

  (2)发挥街道(乡镇)、社区居民(村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的作用,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做好个人健康防护。

  (3)提供新冠肺炎相关咨询服务。社区(村)通过小喇叭、一封信、微信、短信、APP等形式,对现行新冠肺炎防控政策进行宣传,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值班电话或家庭医生的电话通知到每一户重点人群家庭,协助开展健康教育。

  (二)二级服务。

  1、服务人群。次重点人群(中风险,黄色标记)。

  2、服务内容。在一级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二级服务。

  (1)居家治疗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主动向社区(村)报备,并与辖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实际通过网络、视频、电话、远程或线下方式指导开展抗原检测、健康监测,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等。经评估后为有需要的感染者提供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指夹式脉搏血氧仪等开展健康监测,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指氧饱和度<93%等情况尽快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3天随访一次,可根据需要加密随访频次,至居家治疗观察结束。

  (2)社区(村)协助落实对居家治疗感染者的管理,对有定期就医需求的指导协助就医,协助提供购药送药等服务。

  (三)三级服务。

  1、服务人群。

  (1)重点人群(高风险,红色标记)。

  (2)有紧急医疗需求的重点人群。

  (3)其他有紧急医疗需求的婴幼儿、孕产妇等人群。

  2、服务内容。在二级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三级服务。

  (1)失能老人或高龄行动不便感染者,经县(市、区)卫生健康部门确定的专家团队或上级医院评估后决定收治方式。对经评估后可居家的,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监测、抗原检测等必要服务。经评估后不适宜居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协助转诊。

  (2)重点人群(高风险,红色标记)感染者和有紧急医疗需求的人群,社区(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转诊,有紧急医疗需求的也可通过急诊就诊。

  三、加强组织保障

  (一)明确职责分工。各地联防联控机制牵头负责,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别落实。以地市级为单元,卫生健康部门确定定点(亚定点)医疗机构,组建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的上级机构和专业团队,指导医疗卫生机构按分工提供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医疗救治,加强对各相关机构开展分类分级服务的培训。民政部门负责指导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等重点场所加强管理,在当地疫情防控机制的统一领导下动员社区(村)做好重点人群管理服务,指导居(村)民委员会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围绕老年人及其他高风险人群,提供药品、抗原检测、联系上级医院等工作。相关部门要落实对重点人群调查、分级健康服务以及必要设备配备的经费保障。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盒储备。各地要加大供应保障力度,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国家和本省份推荐的中药清单,按照服务人口总数的15—20%动态储备中药、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抗原检测试剂,人口稠密地区可酌情增加。县级卫生健康部门要组织药师团队为患者提供药品使用的禁忌、配伍、注意事项等用药指导。

  (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配备和升级改造。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门诊)建设进度,2023年3月底前力争覆盖率提高到90%左右。完善设备配置,包括氧疗设备、便携式肺功能仪器、指夹式脉搏血氧仪、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等;升级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鼓励有条件的为人口密集的社区或偏远的乡村配备智慧健康驿站。

  二是切实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要建立城市二、三级医院相关科室医师到基层出诊的制度,医联体(城市医疗集团或县域医共体,下同)的牵头医院应派出医师下沉基层。根据服务人口和服务量增加适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备的力度,可临时返聘近五年内退休医务人员以及在其他岗位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允许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用人员或者通过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将非医疗卫生服务的任务交由其承担。要建立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通过远程医疗的方式将二、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向基层下沉延伸。

  三是做实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提升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服务覆盖面,对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按照分类分级原则,做好健康管理和健康监测。加强家庭医生与签约老年人的联系,确保其有就医需求时,本人或其家属能及时联系到家庭医生。

  (四)落实社区(村)对重点人群的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居(村)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协助做好重点人群的日常宣传教育和服务工作。建立社区(村)与医疗机构、药房之间的直通热线,城市以街道、农村以乡镇为单位,配置或更新医疗用车,指导协助转诊。

  (五)加强农村地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工作。各地要加强对农村地区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支持和调度。以地市级为单元确定定点(亚定点)医疗机构,明确乡镇卫生院向定点医疗机构转诊的流程和路径。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落实专人或专门团队对辖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重点人群服务提供人力、技术、设备等必要的支持。村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与村卫生室做好协调联动,动员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为辖区的重点人群协助购药送药、协助就医转诊等;引导村民提高个人健康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六)加强对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的管理。各地要指导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参照本方案制订院内分类分级服务方案,建立与辖区医疗卫生机构、药房的协作机制,明确转诊流程。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其建立协作关系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为重点人员提供分类分级服务。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应动态储备中药、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抗原检测试剂。

  (七)发挥医联体的作用。积极发挥医联体医共体牵头医院作用,加强对其成员单位发热诊室(门诊)建设运行的技术指导。统筹医联体内人员调配,下派专业力量,指导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门诊)日常诊疗工作。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做好分级诊疗衔接,牵头医院要组建由呼吸科、儿科、重症科、中医科等相关科室组成的专科救治团队,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支持、培训、指导和质控。

  (八)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统筹各方力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医疗服务保障中,壮大医疗服务资源,满足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13

  一、工作目标

  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制订并落实有利于健康的相关政策,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探索建立健康促进县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二、实施时间范围和步骤

  实施时间为:20xx年1月—20xx年7月;

  实施步骤:

  (一)、筹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建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职责人员,搞好宣传动员。

  (二)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2月)。

  落实创建各项工作,突出社区特色。

  (三)自查整改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按照《健康促进社区评价指标体系》要求,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措施和办法予以整改。

  (四)验收阶段(20xx年7月)做好验收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合格达标。

  三、工作内容

  (一)组织管理

  1、签订建设健康促进社区承诺书。

  2、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3、制定促进社区健康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

  4、专人负责建设社区相关工作。

  (二)健康环境

  1、创造无烟环境,辖区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设无烟标识。

  2、社区内自然环境整洁。

  垃圾日产日清。

  3、人文环境齐备,有固定健身场所、文化场所,对弱势群体有健康帮扶措施。

  (三)健康活动

  1、每年组织4次以上健康讲座。

  2、每年举办2次以上以健康为主题的集体活动。

  3、开展有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4、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扩大知晓率,对创建工作知晓率达70%以上。

  四、达到目的:

  1、全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原基础上提高20%;

  2、全社区成人吸烟率下降3%;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2%;

  4、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

  5、社区居民对健康促进工作知晓率达到70%。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14

  健康教育是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健康教育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慢性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为全市居民提供优质健康教育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建立健全全市健康教育服务网络;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人员专业技术服务水平;以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基本内容,在城乡居民中普及基本健康知识,培养基本健康行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其掌握自我保健的基本技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普遍提高。

  (二)年度目标

  20xx年城乡居民健康66条传播活动覆盖率和重点人群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70%和60%以上。20xx年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内容

  20xx年项目在全市所有县(区)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如下:

  (一)制定健康教育管理规范

  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服务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必要时制定补充规定。统一规范服务对象、内容、方式、流程等。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疾病预防控制需要等,现阶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内容如下: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居民健康教育: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戒烟、限盐、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可干预的健康危险因素基本知识健康教育。

  3.重点人群健康教育: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36个月儿童父母等。

  4.重点慢性病和传染病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包括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戒毒、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二)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现阶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开展下列健康教育活动:

  1.制定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健康教育年度计划,保证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计划应包括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与时间、实施和质量控制方法、组织实施流程、人员安排、设备和材料准备、效果评价等。

  2.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一是发放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供居民免费索取。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二是播放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应诊时间,在门诊候诊区或观察室内循环播放。

  3.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宣传栏不少于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显眼处,距地面1.5-1.6米高的位置。专栏应标有机构名称,应根据健康教育规律、季节、疾病流行情况、社会活动等及时更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每年更新不少于12次,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每年更新不少于6次。

  4.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在各种卫生宣传日、健康主题日、节假日,利用会议、集会、电影放映等社会活动,开展特定主题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每年公众健康咨询宣传活动不少于6次。

  5.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以普及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技能和预防传染病、慢性病、多发病为重点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孕产妇、0-36个月儿童家长等为主要对象,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引导居民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每月至少需要举办1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站和村卫生室至少每2个月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6.健康教育工作资料档案管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应及时收集、整理、妥善保管健康教育素材、记录、总结、评价等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逐步建立完备的工作档案,以便工作考核和效果评价。

  (三)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

  1.健康教育是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主要服务内容,各级疾病控制机构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各级妇幼保健、医疗机构要重视健康教育工作。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规定配齐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配备1名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保证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健康教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3.积极与大众媒体合作。认真研究,协调各级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开设健康教育频道或栏目,提高大众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效果。

  (四)健康教育能力建设

  1.健康教育设备配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配齐相应的健康教育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应设健康教育室、宣传资料存放架、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并配备照相机、电视机、DVD机、投影仪等设备,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应设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并配备必要的设备。

  2.基层健康教育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培训。主要培训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和相关医务工作者,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内容、方法、技巧,健康教育基本设备的使用,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等。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至少接受上一级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8学时。

  3.城乡健康教育技术指导。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要定期参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现场技术指导、质量控制、效果评价,及时掌握工作进展,了解和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和纠正,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当好参谋。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机构和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也要根据自己的职责、服务内容等,加强对城乡基层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

  4.统一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为了降低宣传材料制作成本,节约经费,保证宣传材料的科学性和质量,达到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传播效果,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宣传材料主要由省、市级统一设计印刷,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发放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再发放至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

  三、项目组织与管理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项目实施的领导与管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制定实施计划、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绩效考核、信息管理等。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向所辖区居民提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专业机构负责组织社区和农村大型、集中性健康教育活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和服务内容,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积极发挥大众媒体在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3.妇幼保健及其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责和服务内容,负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的技术指导。

  四、项目执行时间

  20xx年3月1日至20xx年10月30日。

  五、项目实施监督与考核

  (一)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实施作为重点卫生工作年度目标考核项目,纳入各级承担健康教育任务机构的工作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分别负责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经常性督导检查、效果评价。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效果评价,每年不少于2次。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每年不少于1次。考核结果与评优和经费安排挂钩。

  (二)督导考核主要内容:项目实施计划制定、组织管理、经费使用、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等。

  (三)主要考核指标

  1.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的种类和数量。

  2.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的种类、次数和时间。

  3.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和内容更新情况。

  4.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次数和参加人数。

  5.城乡居民健康66条传播活动覆盖率和重点人群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

  6.项目管理,包括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工作资料档案等。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15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要培养和发展学良好的心理素质,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全面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我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高度重视,组建队伍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我校组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

  组长:

  组员:

  学校设立儿童心理援助室,配备各种设施。专人负责,专任教师要建立值班制度。

  专任教师要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教研等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学习,专研业务,提升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学科渗透,全员参与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是一个系统工程。我校各班班主任,科任教师要树立“心理健康,人人有责”的理念,认真学习《抚愈童心》《学校灾后心理辅导》等相关心理健康教育书籍,不仅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性质、核心内容、主要途径和组织管理等基本原理,而且能深入了解各年龄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科学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手段,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全体教师要关注所有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全体受益的方向发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朝着全面培养的方向发展。一定要特别关注学科渗透和家庭参与,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途径的作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朝着全员参与的方向发展,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所不同的侧重,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朝着全程关注的方向发展。

  充分发挥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作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学科教学工作之中。

  四、寓教于乐,建立机制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使心理健康教育经常化,长期化。学校充分利用儿童心理援助室、校园网络、班队晨会等阵地,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教师例会等形式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里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教师的任务,它也应该成为全体教师的重要使命。

  学科教研组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体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善于解决新问题,增添新措施,总结新经验,学校对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班级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相关文章: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通用5篇)12-21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保障方案范文(精选12篇)12-21

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方案(通用12篇)12-21

售后服务保障方案11-04

重点人群健康工作服务方案范文(精选8篇)12-21

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方案范文(通用15篇)12-21

售后服务保障方案范文10-21

食材配送服务保障方案12-15

产品售后服务保障方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