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实施方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实施方案(通用13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实施方案 1
为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省全民健身条例》,有效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和不均衡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作用,现就我县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践行资源共享理念,在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的前提下,以增强青少年体质、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为宗旨,建立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长效机制,通过规范有序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发挥学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功能,有效缓解全民健身活动需求与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
二、工作原则
(一)政府统筹,多方参与。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加强部门协作,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力量相互衔接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立足于成熟一批、开放一批,逐步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分期、分批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
(三)因地制宜,分类管理。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开放形式及与之相适应的服务管理方式。
(四)教学优先,安全第一。在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和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等时段为群众健身活动提供服务。
三、组织实施
(一)开放范围。本方案所指的'学校体育场馆,是指全县范围内具备向社会开放条件的公办中小学校、职业学校,经学校主管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告的学校体育场馆,主要包括学校运动场、田径跑道等适用于成人居民个人运动的一般性体育锻炼的室外体育场地设施。鼓励学校向社会开放室内体育场馆。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应带头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鼓励民办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
幼儿园不列入开放范围。
(二)开放条件。体育场馆须与学校教学区、生活区相对独立,或已经实现物理隔离;体育场馆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开放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完善;办理公众责任险。
(三)开放对象。开放对象主要是学校周边社区(村)居民(含本校学生,下同)。符合条件的人员凭其所在社区(村)统一发放的健身卡进入活动场地。
具体开放对象、开放容量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会商所在社区确定并公告。
(四)开放时间。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工作日(非教学时间)每天不少于2个小时(寄宿制学校工作日不开放);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每天不少于8小时。特殊情况暂停开放需提前向社会公示原因和期限。
每所学校开放的具体时间段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公告。
(五)开放形式。学校室外体育场地设施均应免费向社会开放,部门批准后可向社会低收费开放。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探索实行自主开放、委托第三方管理开放等形式。
(六)开放步骤。根据“学校申报、试点先行、分批开放、逐步推广”的原则,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按照隶属关系,向上级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经审核通过后向社会开放。
四、职责分工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由县政府负总责,教育、体育、财政、公安、市监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组织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开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县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
加强对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实施工作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实施工作中有关重要问题。
(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引领辖区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开展,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学校负责、社区参与、循序渐进、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三)教育部门
负责牵头组织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负责分批遴选确定开放学校并公告名单;定期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情况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价。
(四)体育部门
履行全民健身工作职责,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纳入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指导群众到开放学校开展健身活动,提高群众科学健身水平。
(五)财政部门
根据隶属关系,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落实向社会开放的学校体育场馆的改造、添置、更新、维护、运行和管理人员费用、购买公众责任保险等经费,切实保障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20xx年起,县财政设立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专项资金,敦促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统筹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体彩公益专项资金以及普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和职业教育生均拨款等资金,用于向社会开放学校的体育场馆的运行维护等。开放学校第一年启动资金(含当年运行经费)由县财政全额拨付,开放学校运转资金每年每校(校区)6万元。县财政局根据开放学校实际情况统筹安排。
(六)公安部门
加强对开放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指导监督,定期对开放学校进行安全巡查;指导学校和社区对开放后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出警处置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七)市监部门
学校可以根据维持设施运营的需要向使用设施的开放人群收取必要的费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核准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示。开放场馆学校所收取的费用,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进行规范管理,主要用于补贴设施运营等。
(八)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
与辖区内学校共同研究制定本区域群众到开放学校健身有关事宜;及时了解驻地单位和群众需求,做好相应的宣传、管理和服务工作;对接公安网络数据系统,通过人证、人像的统一比对,做好社区(村)居民健身卡的申请登记、审核发放、撤销回收等日常管理工作;组织指导社区(村)居民签订文明、卫生、安全健身等相关承诺;负责协调解决社区(村)健身群众与开放学校的各类矛盾和纠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充分发挥好全民健身领导小组的沟通、协调作用,带动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相关管理工作,切实推动全县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各相关单位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知晓度并接受社会监督,要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领辖区群众入校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各相关部门和试点开放的学校,要积极总结经验,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管理制度,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具备条件的学校积极开放,提升开放水平,提高社会效益。
(三)强化安全防范。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协调同级综治、公安、卫健等部门建立健全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安全保卫方面的工作机制,加强场馆开放治安管理和安全保障。学校要协调周边社区(村)制定场馆开放的安保实施方案和突发事故紧急处置预案,落实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开放时段治安巡查,做好场馆开放后的校园安全保障工作。落实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为开放学校购买专项责任保险,鼓励引导学校购买体育运动场馆及健身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的公众责任保险。
(四)加大经费投入。县财政局要安排必要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所致场地日常运转和设施设备维修,加大对开放学校的补贴。县教育、体育部门要多途径筹措经费,不断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支持学校体育场地开放。
(五)开展督查考核。县教育局和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联合制定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监督和考核标准并组织实施,做好年度开放工作的考核评估工作。对于符合开放条件而未按时对外开放或工作不力的学校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开放。对开放工作突出的学校给予奖励。
各开放试点学校可根据本区域本单位的情况,依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实施方案 2
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区教育局《徐州经济开发区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文件精神,为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与发展,缓解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大湖小学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开放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维护校园环境,以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服务百姓、方便群众,同时加强管理,确保安全,以达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目的。我们本着保证教学、保障安全的原则,以“有限开放”为基本模式:开放不易对锻炼者造成伤害的设施。
二、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三、开放办法
1、开放场地:1个塑胶田径场、 2个篮球场。
田径场(限30人)、篮球场(每个场限10人) 总量控制,员满即止的原则。学校对每天(次)进入学校及其场地锻炼的居民个体或团队人数,实行总量控制,先到先入,并实行预约优先、已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并在有效期内的居民优先,以保障居民锻炼的'秩序和质量,确保体育健身安全、有序。除上述场地及场地内固定设施外,其余场地和器材均不得使用。
3、开放申请
(1)凭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到学校门卫室填写入校个人信息资料,并上交身份证复印件,办理校园开放健身卡。
4、开放时间
(1)双休、节假日: 9:00—17:00 。
(2)寒暑假: 9:00—17:00
(3)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季节适当调整;如遇学校大型文体活动,学校承担组织考试,假期学生军训等活动,校园不向社会公众开放,届时学校会提前向社会公示。
5、开放对象:青少年学生、社区居民及社会团体
说明:对无自理能力的儿童和老人(70岁以上)进入活动场地,实行由监护人监护制度。
6、开放方式:凡进校活动的人员,不收取任何费用,所有进入校园进行体育运动的人员必须持有证件。
五、学校体育场开放管理基本要求:
体育场开放工作主要服务于学生和社区群众,为使开放工作有序进行,学校同社区要齐抓共建,严格管理,保障开放工作正常运行。
1、学校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与学校签订好协议,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在大型集体活动中,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场地的安全和秩序。
2、身体健康且无不良记录的社区居民需持有效身份证明和居住证明到指定地点填表办理实名健身卡,只有持健身卡的居民方可到我校体育场健身。原则上接收身体健康且购买有人身保险的社区居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易突发的重症疾病患者建议不要进体育场锻炼。
3、凡持健身卡进入体育场健身的社区居民,应遵守体育场开放的相关规章制度与要求,不得从事非法聚会等违法活动,并自觉接受学校体育场管理人员的管理。对个别不服从管理的人员校方有权拒绝其进入学校场地活动或责令其离开学校场地。
4、友好单位、社会团体需用学校场地进行比赛或集体开展健身活动,须事先与学校联系,签订协议,方可在约定时间内活动。
5、健身者须在规定的开放时间内活动并按时离场。保安室值日人员严格控制流量,当健身者达到最大量时,应耐心说服后来健身者取消活动,避免场地秩序的混乱。
6、管理人员和值班教师每天在开放前应积极做好开放场馆的准备工作,认真检查场馆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现及时维修,防止发生因场地设施引起的伤害事故。
7、每个开放时段学校有一名值班教师在运动场内巡查,及时协调和处理偶发事件。如遇难以协调和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当日值班领导汇报。对个别不服从管理的人员有权让其离开活动场地。如有不服可请求民警协助或拨打110求助。
9、各类会员需举止文明,爱护场馆设施。对有意破坏体育设施及其它设备设施者,应照价赔偿。
10、各类健身者在开放场地活动中,不慎发生意外伤害时,学校管理人员及时协助救护,并拨打120求救,意外伤害赔偿应由保险公司或所在单位负责承担,学校不承担责任。
学校是社会结构中重要的教育机构,肩负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责任,我们将积极开展体育设施开放工作,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和谐社会发展建设服务贡献力量。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实施方案 3
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需要,构建和谐社会。我校在满足教育教学工作正常的情况下,对室外体育场实行定时定点开放。 具体安排如下:
一、开放时间:
运动场面向公众开放时间: 晚18:30—20:00
双休日、节假日及寒暑假:6:00—17:00,其他时间(运动会、集会除外)不得私自进入。
二、开放地点:
田径场、篮球场
三、开放要求:
1、进入运动场的活动人员要做到“一服从、一禁止、二必须、四不准”。一服从,服从运动场专管人员的管理;一禁止,禁止在校园内停放各种车辆;二必须,必须穿运动鞋进入体育场,必须爱护运动场内的所有设施、设备、器械;四不准,不准在体育场内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丢废弃物,不准带宠物进入,不准翻栏杆、围墙。
2、儿童进入体育场地要专人陪同,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如有违反上述规定及损坏体育场设施的.现象,视情节给予处罚及照价赔偿。
4、门卫要加强对进入体育场地的人员进行的登记工作。按照时间开关学校大门,并配合学校的值班领导和值班教师做好清场工作。
5、周边居民需到街道办事处办理健身卡。本校只接受周边居民来校体育场健身。
6、友好单位、社会团体需用学校场地进行比赛或集体开展健身活动,须事先与学校联系,签订协议,方可在约定时间内活动。
7、参加健身的居民请在入口处出示健身卡并签名登记。请健身者遵守开放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方可进入,并请按时离开。
8、参加健身的居民必须服从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严格执行学校的相关规定。
9、参加健身的居民不得从事非法活动或不健康的活动。不得影响他人的活动和人身安全。每位健身者都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如有发生个人物品被盗、丢失或伤害事故,责任自负。
10、本校不提供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存放和管理,后果自负。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实施方案 4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 《全民健身条例》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青政办字(20xx)26号),努力为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提供良好锻炼条件,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工作。我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青岛定陶路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全民健身和合理使用有效资源的要求,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训练秩序的前提下,科学安排场地对外开放时段,为社会大众提供体育健身活动的场所。
二、组织工作
1、在校委会领导下,成立室外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向全体师生积极宣传全民健身知识和学校体育场地及设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让大家了解开放的.时间和具体内容,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工作,营造崇尚体育健身和科学健身的社会氛围。
三、工作要求
1、在校委会领导下,学校室外场地对外开放工作由校长室总负责,副校长室、体育组、总务处、教导处等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共同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学校保障场地开放工作顺利实施,各自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到人。
3、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全民健身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定期召开场地开放管理会议,明确要求,总结经验,不断进取创新。
4、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通过微信和校园网等形式,将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办法告知家长及公众,同时在学校门口醒目位置张挂《青岛定陶路小学体育场地居民入校锻炼须知》、《青岛定陶路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公众开放管理办法》等内容,为入校锻炼的人员办理健身卡,签订承诺书。
四、开放范围:
学校室外体育场地及设施
五、开放时间:
1、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等学生不在校期间:上午8:00-12:00,下午13:00-17:00(因场地无灯光,为安全天色暗时将不开放或自行离开)。
2、学校体育校队训练时间,室外体育场地不对外开放。
3、雨雪、大风,雾霾等恶劣天气,室外体育场地不对外开放。
4、遇到紧急状况,学校有重大活动、体育场地设施维修、维护期间,室外体育场地不对外开放。
六、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安保和保洁人员,根据场地开放时间安排,提前到场,做好当日准备工作,保证场地整齐卫生,器材能正常使用,使参加锻炼人员安全、有序的开展锻炼。
2、安保人员和巡视值班领导做好学校场地开放期间的安全巡查及安全管理工作,维持场内秩序,及时制止劝阻不文明行为和破坏运动设施行为。
3、体育器材管理人员,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发现器材有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及时解决。
4、禁止体育锻炼人员和外来人员进入教学区域,维护校园安全。
5、保安人员在场地使用结束后,对所有器材进行检查,填好使用记录,及时关闭场地出入口。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实施方案 5
为全面贯彻实施《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实现学校体育场馆社会资源共享共用,提高学校体育场馆使用效益,更好地满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和人民群众就近便利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高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水平为核心,把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积极、稳妥推进开放工作,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普及化,不断提高我市全民健身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统筹、多方参与。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加强部门协作,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符合我市实际,具有我市特色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综合协调机制。
2.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根据县区、学校实际情况,加强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形成我市学校体育场馆全面开放的科学推进机制。
3.坚持校内优先,安全为重。学校体育场馆在满足本校师生的教育教学和日常活动需求下,优先向本校学生、学区内学生、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开放。加强安全管理,明确安全职责,制定应急预案,形成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安全保障机制。
4.坚持服务公众,体现公益。明确服务对象,完善服务条件,建立健全服务规范,立足公益,积极探索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多元化的成本补偿机制。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中小学校积极开放;基本建立完善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评价科学的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力量相互衔接的开放工作推进机制,推动我市全民健康事业发展,为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二、开放范围
全市符合开放条件的各公办中小学校逐步开放,鼓励民办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
三、开放办法
(一)学校开放基本条件。
1.学校体育场馆在满足本校师生日常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课外体育锻炼等活动需求的基础上,还有向社会开放场地的容量和时间段。
2.学校体育场馆有健全的安全管理规范,有明确的责任区分办法和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条件、机制及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和处置能力。
3.学校教学区域有较为完备的防盗、防火等安全设备和措施。体育场馆开放不影响学校设备安全及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
4.学校有相应的监控、场地灯光照明设备,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等安全可靠,符合国家安全、卫生和质量标准及相关要求。
5.学校有体育场馆设施更新、维护的经费,能定期对场馆、设施、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
(二)场馆开放时间。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学校的体育场馆开放应该在教学时间与体育活动时间之外进行。
1.非寄宿制学校(校区)全年开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天开放时间原则上不低于3小时;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天开放时间原则上不低于6小时,每周开放时间原则上不低于21小时。
2.寄宿制学校(校区)工作日不开放,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开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一年开放天数原则上不低于100天,每天开放时间原则上不低于6小时。学校根据体育场馆实际,设置特色开放项目,采用定时定段与预约开放相结合的方式向社会开放。具体开放时段、时长由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明确公示。学校组织临时性教育教学活动或实施影响体育场馆开放安全的校园维修项目期间,可暂停对外开放,并及时在学校门口告示栏预先告示。
(三)场馆开放对象。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主要面向本校学生、学区内学生、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学校应根据本校体育场馆的面积、设施设备的数量和开放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开放对象范围和容量。
(四)场馆开放的内容。学校室外场地设施,如操场、球场、田径场跑道等要先行开放;室内场馆设施开放,由学校提出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对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场地,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学校可以根据维持设施运营的需要向使用设施的开放人群收取必要的费用,收费标准应经当地物价监管部门核准,并向社会公示。对青少年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实行免费。鼓励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鼓励各县(市、区)整体统筹规划县(市、区)属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运营方式,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运营模式。
(五)开放学校的进入方式。开放学校周边居民需持有效身份证件到所在学校登记备案后,在学校开放时段进出学校体
育场馆健身。单位、社会团体应采用预约的方式,在公示开放时间段里,经学校同意后按时前往学校参加健身或比赛。
(六)开放学校的经费扶持。按照分级负担、各有侧重的原则。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大学校场馆设施建设与开放的经费投入,多途径筹措经费,不断改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条件,支持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各地体育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必要的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所致场馆日常运转和设施设备维修。可利用彩票公益金加大对开放学校的补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场馆开放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经费。开放场馆学校所收取的费用,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进行规范管理,主要用于补贴设施运营等。同时,鼓励和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
四、责任分工
(一)市、县级人民政府: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切实解决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引领辖区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开展,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学校负责、社区参与、循序渐进、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市、县两级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实施工作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实施工作中有关重要问题。
(三)市教育局:作为全市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做好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调研评估,确定并公示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名录。指导学校制定相关制度和开放管理办法,对名录范围内的中小学校按照规定有序开放体育场馆,并负责对开放学校的指导、督查、考核和评估工作。
(四)市体育局:作为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的配合部门,负责协同市教育局开展指导、督查、考核和评估工作,并做好体育彩票公益金补助市本级相关学校的预算安排等工作。
(五)市、县财政局:配合市相关部门统筹安排好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
(六)县(市、区)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做好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调研评估,确定并公示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名录。指导学校制定相关制度和开放管理办法,对名录范围内的中小学校按照规定有序开放体育场馆,并对开放学校开放工作组织开展评估考核。定期对全市参与健身人群进行数据分析,为我市全民健身工作提供大数据平台支撑。
(七)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宣传和引导社区居民文明健身,做好居民的入校爱护财物、安全锻炼教育及健身须知宣传,协助处理居民在学校健身过程中的纠纷。
(八)开放学校:健全开放中的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在学校大门醒目处制作张贴开放公示牌;根据公示内容按时保质地向市民提供活动场地和配套设施;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根据区域内居民需求,开设既安全又有特色的开放健身项目。做好场地和设施的开放改造及日常维护保养;探索简易、安全、智能入校新技术手段应用,做好居民入校查验等安全保障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充分发挥好市、县两级全民健身领导小组的沟通、协调作用,带动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相关管理工作,切实推动全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各相关单位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知晓度并接受社会监督,要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领辖区群众入校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
(三)强化安全防范。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协调同级综治、公安、卫健等部门建立健全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安全保卫方面的工作机制,加强场馆开放治安管理和安全保障。学校要协调周边社区和街道制定场馆开放的安保实施方案和突发事故紧急处置预案,落实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开放时段治安巡查,做好场馆开放后的校园安全保障工作。落实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为开放学校购买专项责任保险,鼓励引导学校购买体育运动场馆及健身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的公众责任保险。
(四)开展督查考核。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行政部门联合制定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监督和考核标准并组织实施,做好年度开放工作的考核评估工作。对于符合开放条件而未按时对外开放或工作不力的学校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开放。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实施方案 6
为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经市政府同意,决定从今年(20xx年)12月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学校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如下:
开放原则
(一)资源共享,方便群众。具备对外开放条件的学校,尤其是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和周边市民居住密集的学校,原则上要对外开放体育场地。开放实行免费,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合理规划,有序开放。摸清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情况底数,明确开放学校数量和名单,制定时间表,分期分批开放。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符合条件的学校基本实现对社会开放。
(三)强化管理,确保安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既实现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又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不受影响,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开放范围
各县(区)政府举办的中小学和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的学校操场及操场内的体育设施、器材。开放活动以市区为重点,各县原则上开放县城和重点镇学校。
开放时间
双休日、节假日及学校寒假、暑假全天开放,每天开放8小时;周内工作日在学生下午放学后每天开放3小时,每周开放3-4天。寄宿制学校周内工作日不开放。
实施步骤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先期试行阶段(20xx年12月1日—12月31日)
从20xx年12月1日开始,选择20所学校先行开放:
金台区(6所):三迪小学、东仁堡小学、新福园中学、陈仓园初级中学、金台高中、卧龙寺高中;
渭滨区(6所):渭滨中学、姜城中学、铁五处子校、清姜路中学、石鼓小学、金陵小学分校(原铁三小);
陈仓区(4所):虢镇中学、陈仓高中、陈仓区职教中心、千渭初中;
高新区(3所):高新二小、高新一中、宝钛子校;
市教育局直属学校(1所):宝鸡中学。
市教育局和各区要探索积累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相关办法和措施,形成对开放工作的'示范引导。
(二)逐步推广阶段(20xx年1月1日—6月30日)
从20xx年1月开始,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高新区继续扩大开放面。各县选择县城2所中小学实施开放。本期开放学校约30所左右。
(三)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7月1日—12月31日)
从20xx年7月1日开始,全市各县(区)开放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学校基本实现对外开放,开放学校总数达到100所以上,开放的规范化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宝鸡市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教育局、财政局、体育局、公安局、民政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等工作。各成员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保障服务工作。
(二)完善政策措施。市、县(区)财政安排补助资金,用于节假日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期间的运行管理和体育设施维护维修等补助。有关学校也要从学校公用经费中挤出资金,用于体育场地对外开放。
(三)认真做好宣传。要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增强学校搞好开放工作的责任感。要积极引导居民群众,提升文明素质,养成良好习惯,爱护场地设施,配合做好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
(四)切实加强管理。市教育部门要制定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具体管理办法,细化要求,夯实各级及有关单位管理服务职责,明确参加锻炼人员自身义务和责任;体育部门要做好居民健身锻炼的指导,帮助学校配备和维护场地设施;公安部门要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期间的巡查力度,及时处置治安事件,保障学校安全;民政部门要把社区体育场地和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并配合做好居民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各有关学校要制定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具体实施办法,完善制度、落实责任,确保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实施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积极倡导“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现代健康理念,同时为响应我县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热情,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同时把阳光体育活动与促进和谐校园等紧密结合,培养成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活动口号
"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
三、活动原则
遵循课外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三章规定,保证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活动时间安排和活动方式
10月份:
1、举行阳光体育活动启动仪式。
2、全校师生进行感恩手式舞的学习。
3、各班利用音乐课、活动课对感恩舞的学习。由音乐老师和班主任组织学习,少总部检查。
4、每天早上做完早操后,全体学生接着做感恩手式舞。
11月份上旬:
1、利用体育课和活动课,各班进行体操训练及队形队列。
2、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第三套广播体操的比赛。
3、每天早上做完早操后,全体学生接着做感恩手式舞。
11月份中旬:
1、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在本时间段内由各班班主任及跟班教师进行活动指导和管理。由各班班主任组织锻炼,根据活动内容合理科学地自行安排。
2、各班主任指派本班学生统一到体育器材室向体育教师领取,请各班主任明确器材名称及器材数量,及时做好登记和归还工作。
3、每天早上做完早操后,全体学生接着做感恩手式舞。
11月份下旬:
1、四至六级跳竹竿舞。由班主任配合少总辅导员、音乐老师、体育组织跳竹竿舞。
2、每天早上做完早操后,全体学生接着做感恩手式舞。
12月份
1、全体教师学习跳竹竿舞
1、四至六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竹竿舞的`比赛。
2、每天早上做完早操后,全体学生接着做感恩手式舞。
五、活动管理
学生的活动必须由班主任或带班教师领队,并负责组织指导和维持学生活动的秩序。少总部监督。
六、注意事项
1、如遇雨天,请各位班主任组织学生在各班的连廊、及教室进行小范围活动(以练习做操和游戏为主)。
2、各班主任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课外锻炼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锻炼需求,可自行调节学生的活动时间。
3、踢毽子、呼啦圈、短绳、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请老师提前要求学生自备。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实施方案 8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以及学校提出的阳光体育计划,全面推动我校艺体活动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结合我校实际,让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较好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一项体现学校或班级特色的项目技能和一项学生自主选择的艺体活动技能,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二、内容选择和目标要求
1、长跑技能。包括集体跑和自主锻炼。每生每天至少1500米。
总目标:学生初步养成跑步时能够保持良好姿势的习惯,掌握科学规范的长跑动作要领,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即时身体状态和其他因素进行自我调整,学生体育素质测试达标率达到98%以上。
目标分解:
(1)集体跑:通过“大课间”活动达成,每天学生1500米。
(2)自主锻炼:通过体育课和课余达成。
2、特色项目技能。
由各班自主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具有班级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
总目标:各班要选择适宜的特色体育项目,既要能够达到全员参与、强身健体的目的,还要适合本班规定场地,做到整齐美观,并遵循个体不影响整体的原则。通过活动的开展,达到一班一特色,特色有深意的目的。
目标分解:视各班活动特点自行制订。
学生自选艺体项目一个。采取问卷的形式对各班学生自选项目进行统计,指导学生选择那些符合自身条件和场地条件的、内容健康向上的艺体项目。学生自选项目每四周可提出申请更改一次。
三、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我校实际出发,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活动计划和内容。
3.全面性原则。师生共同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四、实施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确保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
1、时间保障。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为每天上午第二节下课后30分钟和下午第三节下课后30分钟,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棋类活动、智力游戏等活动。
2、制度保障。为使大课间活动有章可循,杜绝活动开展随意性,须制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常规检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班长体育委员负责制、活动评比制。
3、人力、物力保障。大课间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活动的保护者,同时自己也是活动的参与者。这既体现了国家所倡导的全民健身,又融洽了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型师生关系。大课间活动小型、易损器材由各班学生自购。
4、安全保障。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5、组织保障。
为加强该项活动的领导,使大课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该项活动高质量进行,特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李新朝
副组长:徐志凯
成员:朱世一李树辉刘菁王功芳
(二)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
1、实行小组管理考核挂钩制。
2、鼓励活动内容、形式创新。
大课间活动除时间必须保证外,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学校均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打造学校特色,鼓励同学们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舞蹈、活力健美健身操、游戏、小合唱、书法绘画、演讲比赛等多种项目。
五、大课间活动流程
上午大课间:
1、进场:5分钟(放音乐)
2、必选项目(长跑):10分钟
3、自选项目:10分钟
4、结束:放松、回教室5分钟
下午课外文体活动:
1、进场:5分钟
2、必选项目(长跑):5分钟
3、以班或小组为单位自主活动:15分钟
4、结束:放松、回教室5分钟
六、管理责任制
1、班主任负责制:要想提高大课间的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因为班主任是凝聚力的核心,有相当强的感召力和约束力,这些都是由班主任的特殊身份决定的。班主任的主要责任是组织本班学生按时、按要求参加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本班创编体育游戏;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参与学生活动,在大课间活动中负责本班纪律、安全。
2、班干部日日检查制:
(1)检查出操人数;
(2)检查进退场秩序是否整齐,是否有说笑、混乱现象;
(3)检查出操速度;
(4)检查活动质量;
(5)检查所带器材情况。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实施方案 9
一、活主题
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
二、指导思想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积极开展各项阳光体育运动,用强身健体的实际行动来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本周我校将开展小学五、六年级同学和初中同学长跑活动,磨练青少年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
三、参加对象
小学为五、六年级以及初中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27日至20xx年4月30日
五、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六、活动内容
1、起动仪式。
20xx年10月27日上午升旗仪式上,举行xx市xx实验小学“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起动仪式”,学校领导宣读冬季长跑锻炼活动方案,讲述活动意义和要求,然后由学校体育老师、班主任领跑,标志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开始。
2、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要求。
①注意安全。
各班主任要对本班学生进行调查,对经证明患有心血管疾病和肢残及其它不适合参加长跑活动的学生实行免跑,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各班免跑学生名单在10月28日上报体育组备案。在长跑时,各负责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身体情况,对个别身体状况较差的.学生多加关心。同时要注意维持跑步纪律,保持良好秩序。
注意循序渐进,开始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跑步米数,然后逐渐增加。
②负责人员。
以班为单位,在学校操场上集体跑步。学校由体育老师组织,具体由黄永军、钱国良老负责安排。班级由班主任、班辅导轮流负责。
③时间安排。
上学时间(周二至周五)
上午9:10-9:35
④节假日安排。
节假日和寒假期间各班应要求学生自觉坚持长跑并做好记录。与家长作好沟通工作,要求家长陪同、督促子女坚持长跑锻炼。
⑤记录统计。
各班由班长负责记录学生的跑步情况。节假日由家长记载。钱国良老师负责学校的统计工作。
⑥冬季长跑总里程以60公里为基数,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小学生每天长跑距离基数为750-1000米,初中生每天长跑距离基数为1500米。对身体条件较差的学生可适当放宽要求。
3、评先与表彰。
各班级要做好每日长跑活动情况记录,在冬季长跑活动结束时,统计每个学生冬季长跑的总里程。
学校将评选冬季长跑优秀学生奖、优秀教师奖和班级组织管理奖。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实施方案 10
一、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幼儿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幼儿园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幼儿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幼儿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幼儿的合作和交往能力。
(二)原则
1、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实施体育育人功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地设置和开展各项活动,以达到对幼儿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增设器械操、踏步操等,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
二、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
1)晨间活动7:50—8:05,早操8:50--9:35,任何老师不得挤占阳光体育活动时间。
2)认真学习提高健康意识
认真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深刻反思自己,了解幼儿发展之需,使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在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的工作中,注入快乐体育的全新理念,确立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观。
3)全员参与强化过程管理
坚持幼儿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紧密配合,教职工全员协作,建立领导区域推磨巡查、教师安排指导、班主任组织实施、检查评比等机制。以保证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活动要求
1、每班班主任必须到本班活动场地,选择、设计分散活动内容,组织安排本班幼儿站队和活动。分散活动时以推荐内容为主,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幼儿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
2、老师负责本年级班级的场地安排,并对学生的站队、广播操、分散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
五、注意事项
1、活动必须由班主任到场负责管理,做必要的技术指导。
2、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
3、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
4、遇到阴雨天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由班主任自行在教室进行室内游戏(器材自备)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实施方案 11
一、活动要求
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学校有评比
二、活动宗旨
贯彻落实各级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一代新人为己任。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体育运动为题材,在全校掀起体育锻炼热潮,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四、组织机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五、实施内容
以学生兴趣爱好入手,带领学生全员参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突出特色,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1.规范作息时间,坚持搞好阳光体育活动。坚持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权利。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切实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地、定指导教师。
2.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同时要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3.开展常规竞赛活动。每学期,学校体育组联合少先队大队部和团支部组织开展广播操、眼保健操评比,用比赛促规范,用比赛促发展。
4.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深入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认真执行体质健康测试报告制度,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以此全面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5.做好体育科目测试。坚持和完善体育科目测试工作。学校要将体育科目测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6.着力打造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将学校体育工作跟行知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为孩子们拓展最大的生活空间,让校园体育文化也能展现生活教育的魅力,让阳光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每个学生从中得到快乐。办好校园体育艺术节,将校内体育活动打造成学校文化名片之一。20xx年10月,我校首届体育节艺术成功举办,开展各项竞赛,有田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广播操比赛,长跑比赛,这些比赛活跃了校园气氛,陶冶了学生情操,增加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20xx年秋季,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精心策划,合理组织,文明比赛,让“校园体育艺术节”再结硕果。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实施方案 12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明确我校体育工作目标,提高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做好“阳光体育”活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常规教学为主渠道,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学习理论水平,让学生学会求知做人及终身体育发展奠定基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结合我校各项工作的实际,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重点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体育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施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来强化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注意加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树立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不怕苦,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个性,战胜困难的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激烈竞争奠定基础,使学生身心得到和协地发展。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和大课间活动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组织领导
为全面有序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并使活动能有计划、有组织、有部署且落到实处地展开,学校成立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以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脚踏实地地开展活动,争取学生喜欢积极参加。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职责和分工:
校长:组织制定计划和工作指导。定期召开工作研究。
副校长:组织具体实施、督促检查和协调指导。
成员:
1、后勤保障
2、教导处和大队部,带领班主任和相关老师,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三、活动主题: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每一天
四、任务与目标
(一)认真学习,转变观念,力求创新。
认真学习强化新课程标准,加深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在工作中积极实施课改要求,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体育工作,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二)依照新课程标准,搞好体育课改活动。
要全面开展体育课改活动。在体育课中要有新的理念,要有创新意识,在上好平时课的前提下,体育教师要在体育健康课上,力求有创意,逐步使我校的体育课正规化。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锻炼,身心得到和谐地发展。
(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堂评价。
正确评价学生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评价还要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兴趣。
(四)抓好“两操”“课外体活、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积极贯彻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精神
学校“两操”、“课外体活、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和“课外体活、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课外体活、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更要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所以各班要认真抓好队列队形和广播操常态化工作,要做到人人参与,师生共练。争创体育特色和大课间活动的创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五)继续抓好业余训练,争取更大成绩
认真抓好我校体育运动队训练工作。为了全面提高我校各运动队的竞技水平,在今年的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校争光,近期体育组及各个集体项目训练队的负责人,将对我校各运动队全面选拔和分项强化训练。各个教练员要抓好常规训练,做到开训前有计划、中期检查及末期测试总结。各队所选队员必须要有意外人身保险、正规二代身份证,同时要做好梯队运动员选拔工作,注重培养后备运动员。各队负责人要协调好各部门工作,经常、积极、主动和班主任、家长联系,做好运动员沟通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并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使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得到保证。训练时要根据学校场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确保运动能力稳步提高,为全市小学生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活动保障
1、进一步明确校长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运动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负全责,学校各部门及广大教师要关心和支持阳光体育活动。学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要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地实施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立足校园,深开展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
2、增加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保证经费按一定比例投放于学校体育专项项目。
3、按规定配足配齐体育器材。体育老师和后勤部门要随时注意器材的良好和维护,充分利用场地及器材,提高使用效率,确保学生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4、为了使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能够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学校制订具体可行的措施方案,就具体时间、活动项目、活动次序、安全防范等事宜做出周密的安排。领导小组每学期都要和体育老师一起制订学校学生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对活动有要求,有记录,有检查,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把握发展方向,年末进行总结,保证阳光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有组织、有目标、高效率地实施。
5、严格考核评比,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情况纳入学生体育课程、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重要内容,把班级组织体育活动作为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把上好体育课,指导学生科学锻炼作为体育教师工作实绩的重要考核内容。以此推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开展、深入发展。
6、为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学校设立监督电话:6987487。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实施方案 13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0xx年,开齐开足体育课程,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全面建立,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校园体育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时间更有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机制更有活力,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发展更加均衡,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核心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
二、加强和推进学校体育工作
(一)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小学1—2年级每周至少开设4节体育课,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至少开设3节体育课,普通高中及中职学校每周至少开设2节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职高专学段体育必修课总数不少于108个学时;本科学段一、二年级体育必修课总数不少于144个学时,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体育选修课成绩计入学分。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体育课学生人数要逐步实现中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高校每班不超过30人。
(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强化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体育课程教学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适宜的练习密度和强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技能学习和体能发展实效;积极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体育课堂成为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的重要阵地,提高学生专项运动水平。
(三)加强体育课程衔接。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与成长规律,推进不同学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机衔接和一体化发展。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培养运动兴趣,促进幼儿成长。义务教育阶段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夯实运动基础,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普通高中阶段培育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逐步实施选项教学,培养学生掌握1—2项运动专长。职业教育阶段坚持体育课程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的技术人才。高等教育阶段全面实施选项教学,培养具有高尚人格修养、扎实专业知识和体育运动专长的高素质人才。加强普通高校和高中阶段学生军事训练,落实训练要求,提高军事训练质量。
(四)确保体育活动时间。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作机制。中小学根据实际,采取每天2个大课间或每天1次活动课等形式,切实保证在校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在课后服务中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降低学生近视率、肥胖率。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对锻炼内容、强度和时长等提出明确要求,不提倡安排高强度锻炼。学校要对家庭体育锻炼加强指导,提供优质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外体育活动时间,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高校要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
(五)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拓展校园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组建体育兴趣小组、体育社团和俱乐部,以校园足球、校园篮球为引领,促进校园运动项目协同发展。推动全员参与校园体育活动,学校每年举办春、秋两季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以班级或院系为单位的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竞赛,确保每个学生每年至少参加1次校级体育竞赛活动。
(六)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认真梳理和推广少林拳、太极拳、毽球、龙舟、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和体育竞赛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七)健全体育竞赛体系。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和选拔性竞赛于一体的学校体育竞赛体系,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加强学校代表队建设。深化体教融合,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鼓励学校与专业运动队、体育俱乐部、社团组织合作,开展课余训练和课外活动。加强中小学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推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中小学体育竞赛开展相衔接,纳入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三、不断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条件
(一)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加大力度配齐体育教师,未配齐的地方每年要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体育教师。原则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师与在校生比例达到1∶220,高中每周12—14学时工作量配备1名体育教师,高校每周10—12学时工作量配备1名体育教师。落实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和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体育教育教学服务,缓解体育师资不足问题。持续推进高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开展志愿服务,实施学校体育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支教活动,弥补乡村学校体育师资短板。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提高体育师资培养质量。多层次、多渠道加大对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支持体育教师海外研修访学,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
(二)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满足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按照国家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及标准要求,配足体育设施器材,建立体育器材补充制度。将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小规模学校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加强高校体育场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与地方共建共享。支持学校因地制宜建设校园足球场地设施。
(三)统筹社会体育资源。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鼓励学校探索与周边学校、社区等共享共用体育场馆。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要坚持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理念,统筹学校和社会体育资源,将开展体育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课后服务问题的有效途径,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
四、积极推进评价制度改革
(一)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体育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等级评定要求。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中小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落实我省中考体育分值逐步提高至100分的'改革政策,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推动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使用,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二)改进体育教师岗位评价。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执教能力。将体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后训练、竞赛指导、体质测试、课外活动、课后服务和走教任务计入工作量,并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竞赛成绩,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给予倾斜。完善体育教师职称评聘标准,确保体育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提升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将体育领域技术研究纳入科研项目指南范围予以支持。在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名师等评选表彰中,保证体育教师占有一定比例。
(三)健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定期开展评价,建立学校体育工作考查、公示、反馈、问责的评价体系。将体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树立先进典型,培育一批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开展“争做体质健康优秀学生”主题活动,对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等级的学生颁发体质健康优秀证书。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和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依规依法予以问责。
五、着力健全运行保障机制
(一)压实管理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地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重视、关心学校体育工作。建立由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各地参照建立本地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密切协作,共同加强和改进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指导和监督管理。学校对体育工作负有主体责任,要健全管理机制,校长是学校体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有关领导干部培训内容。
(二)增加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统筹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支持学校体育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吸引社会捐赠,多渠道增加投入。学校要把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公用经费预算,保障体育工作正常开展。
(三)强化制度建设。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健全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落实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机制。强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安全管理,健全大型聚集性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四)营造社会氛围。各地要认真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措施,结合本地实际推进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设施建设。要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宣传推广,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实施方案(精选7篇)05-18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管理制度12-24
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总结03-29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总结03-31
实验室对外开放计划12-01
小学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安全排查情况报告12-25
学校卫生实施方案08-22
学校社团实施方案11-29
学校经典诵读实施方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