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人教版高考复习)

发布时间:2016-3-2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谈到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关系时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孔子是把德育放在第一位,把知识教育放在第二位的。他所规定的课程内容:礼、乐、射、御、书、数,也是把德育放在前面。孔子认为,德育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和得以治理的根本,是培养圣贤君子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工作中居于首位。既然德育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居于首要的位置,就应该贯穿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英语学科也不例外。然而,在英语课堂中不能直接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应该结合英语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渗透。

(一) 寓德育于教师的言行之中

《教育学》中明确指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认识、体验和实践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的能力。德育是我国全面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小学德育由下列三部分组成: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通过这三方面的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时间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抓好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是以项面广、量大、时间长的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德育原则,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目的。古人云“师道立,圣人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在平时要衣着得体,言行一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思想修养,站在育人的角度上去教育、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情感,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激发师生间的情感共鸣,产生扣人心弦的力量,使“有情”为媒体,“有效”为目的,让学生在吸取知识营养的同时,从教师良好的师德上形成自己良好的品德

(二)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外语学习目的性教育之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英语这样一门记忆量非常大的学科的来讲, 进行目的性教育是尤为关键的。绝大部分的高中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都不大,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高考。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外国人的语言我们没有必要学。有的学生甚至说等我们中国强大了让外国人学习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青少年这一心理特点, 进行外语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之所以要求学生学习英语跟我们的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我们还必须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 具有普遍实用性的经济、行政管理经验和其它有益的文化学到手, 把学习英语与我国建设事业紧相连。。在当前的形势下, 我们青年一代学好英语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使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交往日益增多, 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日益增强。学好英语有利于我国科技,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为了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我必须学好英语。对学生进行学习外语目的性教育, 往往能启迪学生的理想, 拓宽思想境界。

(三)寓德育于课文内容之中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英语教学的技能之一。高中英语教材的

内容涉及思想、文化、政治诸多领域,给这种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的德育提供了可能性与依据。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中进行德育,犹如进行饮食疗法,进食具有药效的食物,不仅可吸收到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又可获得疗效,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且无产生抗药性之虞。因此外语课中的德育,主要应在课文的讲解中体现。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二单元reading“Home alone”中讲述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问题,通过该文章可教育学生在家要理解父母,多与父母交流,有话好好说。模块一第三单元阅读文章”Dying to be thin…”讲述了一个女明星为了美丽吃减肥药而导致肝功能衰退的故事。通过这篇文章可教育学生要追求内涵而不是一味追求外在的美丽,更不可以牺牲健康来追求美丽。模块五第二单元阅读文章”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 --- must we choose?”讲述了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通过这篇文章可培养学生的坏境意识,教育孩子要爱护和保护我们校园、城市环境。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像这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自觉的态度并以深刻的分析和充沛的情感来感染学生。

(四)寓德育于例句之中

在外语课中,一般的做法是通过例句的政治内容来体现德育。这无疑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方法,但要适度。如果每个例句都编成标语口号向学生灌输,其结果可能既不利于德育,又不利于智育。说其不利于德育,因为这种过滥的做法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和反感。一旦如此标语口号的内容就不易为学生理解和吸引,德育的目的难免落空。说其不利于智育,因为例句的功能是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若句句都是标语口号,例句会显得生硬别扭,不能有效地起到示范作用。当然在不影响语言地道用法的前提下,可作适当改造,使其具有健康的思想内容。。一般来说,具体、形象的东西比抽象、概念化的东西更易于人们所接受。因此提倡具体形象,反对抽象概念应当是我们设计例句的思想内涵所应遵循的一条原则。例如要为“determine (决定,决心)一词设计例句,试比较:例一: He was determined to adhere to the Four Basic Principles (他决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例二:His family and career being in China ,he was determined to go back home after his graduation. (他下定决心学成回国,因为他的家庭和事业在中国。)例一包含一个概念---四项基本原则,而为了引进这一概念, 这首先就分散了学生对目的词be determined 用法的注意力。其次,“四项基本原则”又是略词,这就使一本来就抽象的概念更加模糊不清。看到“四项基本原则”一语,若不停下来闭上眼睛背一背,头脑里就不会出现它所包含的完整内容。而大概很少有人会这样做,因为他们急于要知道的不是这个,而是determine 的正确用法。甚至有人可能一时弄不清楚这一略语究为何物,因为学生在学习这一例句时,在头脑里多数会以一个模糊的X取代“四项基本原则”而略过,把注意力集中在be determined to 这一语词上。那么,设计这一例句的政治目的就这样落空了。例二的内容就较为具体。其所传递的信息也较为丰富。它既叙述了一件具体的事情:一个留学生下定决心学成归国,又提供这件事所以会发生的具体原则:他的家庭和他的事业在中国。 “家庭”一语则使人想起天伦之乐,使句子富于人情味。天伦之乐同社会主义崇高事业加在一起,这种吸引力是够强大的,作为“学成归国”的动力和原因,自然会让人信服。到此我们可以看到,例二虽不是政治口号,却包含了政治口号的具体内容;虽无“四项本原则”这一字眼,却蕴含着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由于全句的内容具体,信息丰富,因果关系具有逻辑力量,又透发出人情味,因此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既接受词语的正确用法,又受到了“四项基本原则”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是智育、德育两落实。把例一例二作对比,孰优孰劣,何取何舍,就十分清楚了。另外,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第一单元中的短语pay back可以设计例句,“He studies hard in order to pay back his parents in the future.”(他努力学习为了将来报答他的父母) 高中教材单词量大,知识点丰富,在语言的讲解过程我们还可以取出很多这要既有德育意义,有充分体现语言点的句子。

1. 张奠宙. 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 ].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

2. 黄艳华 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