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时间:2024-05-18 13:19:5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1

  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从学习、纪律、道德等方面入手,剖析了问题学生的种种表现及对应采取的策略。书中不是单纯地提供案例讲解,也不是纯粹的理论剖析,而是把所有的问题进行有机分类,然后从问题学生的表现入手,透过问题的现象,引导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读起来,好像我们也亲身在面对问题学生一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里简单谈谈读这本书的`启发:

  教育不能没有爱,教育又不能仅仅依靠爱。

  对那些问题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爱就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在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也许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新的思维的方法,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是一味地用爱来迁就学生,“哄”学生。

  王老师的这本书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他提到,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是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问题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正是这第一反应决定了教师后来行动的方向。王老师主张教师遇到问题生出现问题,第一反应最好像科学家见到不明飞行物的照片一样,怀着好奇心问道:“这到底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反应导向冷静,导向询问和研究,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对教师心理健康大有好处。校园里经常有年轻的老师“求助”某个问题或某个问题学生的处理办法。也有的老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只是感到困惑、震惊,急于知道解决办法,没有独立地思考问题的原因。一个问题的研究应该有三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而现实中往往有人连“是什么”都表述不清、不全,不想问“为什么”,只望高人指点“怎么办”。遗憾的是这样的高人不曾见。

  那什么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呢?遇到问题要先稳住事态,有些时候可能只是为了一点面子问题,或者是老师带着一点偏见,容易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学生冲动,导致教师更加激动,教师需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搭台阶,找退路,但这不是说不教育,而是让自己在冷静的状况下进行教育工作。在了解学生的情况时,学会观察,但不能迷信自己的眼睛,教师和学生的接触都是在正式场合,而学生性格的最真实的表现,往往都是在非正式场合看的更清楚。有一些学生会搞点小聪明,在老师面前表现的好,私下里又是另外一种状况,所以平时很难看到她出现的问题,但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对这个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对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指导、教育工作。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2

  读了《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夏书系丛书中的一本,作者王晓春也是一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多年的老教师。看了他写的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非常的真实,没有多少专业的术语、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但却结合每天发生在我们教学中的实例阐述了种种问题学生的行为表现、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法,读着读着我不自觉地似乎看到了班级里面一些同学的影子,也为曾经的我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所采取的简单不科学的对策而感到非常地惭愧。

  在中小学,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问题学生。他们是“麻烦制造者”,拖班级后腿者。班主任往往要把一半甚至更多的精力花在他们身上,然而收效甚微。他们成了教师的“心病”。这是一些需要进行个别教育和特殊指导的学生,对于他们而言,需要老师有更专门的知识,需要会诊断,会治疗。可是,多数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于是他们往往碰钉子,甚至束手无策。其实,反思一下我们对待这些问题学生的'做法当中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必要的分析。

  比如说学生顶撞老师,这种现象也许都会在师生之间发生过,做为教师当然会认为自己的威信和尊严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学生的这种无礼简直是太过分了,这个时候我们也许会在班级大发雷霆,也许会用自己强有力的吼声从气势上去压倒学生,甚至还为自己暂时的胜利而沾沾自喜。这不是一种民主的作风,学生虽然表面上认错,但思想上有没有做通工作还值得教师认真考究。他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而顶撞的呢?是老师冤枉了学生吗?是老师不公平吗?是老师提出了学生做不到的任务吗?是老师讽刺、挖苦学生,伤了学生的自尊学生进行报复?是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教师误以为是顶撞?是学生缺乏教养?还是他想引起老师注意的一种错误表现?……我认为,课堂上出现学生顶撞老师的问题时,作为老师更应该在课后冷静地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积极主动地和学生沟通了解他顶撞的真正原因,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下课之后,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3

  读完《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之后,我感受最深刻的,是王晓春老师对学生那种负责的态度,深切的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衷。如若不然,我想王晓春老师,不会这么细节的来区分问题学生,并且在问题学生的诊疗方面有这么深刻的见地。举个例子,比如他对问题学生的定义,在王晓春老师眼中,问题学生是指“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为眼中的问题的学生”,而不是“单纯因为智力问题而学习不好的学生”。我读的比较粗略,大致浏览了下全文,发现对待问题学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而是相当复杂且严肃的事情。因为你对问题学生的方式和态度,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你可能会使他更有学习兴趣,也可能让他厌学。这个时候,老师怎么对待问题学生,就显得非常关键。

  一、老师对待问题学生的态度:

  在王晓春的老师对问题学生和一般老师的错误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一般老师在处理问题学生缺乏一种耐心。在《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这一节中,王老师归纳了十种常见的错误思路。在其中,第一条(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第二条(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和第四条(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都透出老师在对待问题学生方面缺乏耐心。而在问题学生的处理上,需要老师相当多的耐心。当学生有问题出现的时候,老师应该先稳住事态,不要着急做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老师需要来观察研究(行为观察法与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问题学生,来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所在,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行为。然后根据观察研究来提出假设,去验证学生的问题真正原因,进而采取合理的方式来纠正学生的问题。最后,根据治疗的效果及时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诊疗并随时对其修正。

  在对问题学生的诊疗上,王晓春老师的心态和采用的方法都很积极。积极的方式,无疑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并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个例子,在“动觉学习者”这类问题学生的诊疗上,王晓春老师的心态就很积极。王晓春老师并没有要求这类学生要像正常学生一样规规矩矩的上课,而是对其进行适当的约束,尽量少影响别人。这样的处理,就不会对影响学生的学习,但这样的处理需要老师有相当积极的心态。

  在问题学生教育上成功的老师,他们会对问题学生有耐心,理解问题学生,宽容对待问题学生……而,他们会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爱他们的学生。比如说,不是基于对学生的爱,而是一些功利目的,如涨工资之类的话,老师对学生的耐心是不可能持久的。如果,说耐心是问题学生教育的态度基础,那么爱就是问题学生教育上的不竭动力。

  二、老师对待问题学生的细节:

  在全书中,可以发现,王晓春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上进行了很详细的分类。而这种分类,是需要对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细致研究,并对问题行为的细节进行把握的。比如说,王老师归纳总结了12种“顶撞老师”类型,这12种类型,是王老师根据“顶撞老师”这一行为的细节,归纳总结出来的。再比如说,王老师提出,老师应该通过观察学生表情这一细节来区别“临时顶撞”和“蓄谋顶撞”。临时的顶撞是突然的愤怒造成的,学生可能涨红着脸,一副不满、委屈的样子,还夹杂一些恐惧(小学生尤其如此),说话甚至会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答非所问,这是一种类似失控的状态。蓄谋的顶撞则不然,因为学生早有准备,可以看出他的表情相当镇定。

  而在老师和学生的实际接触中,学生的问题细节通过老师自己的观察往往是不够的。老师往往要通过和其他学生甚至其他老师的交流来了解该学生的细节。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个打架学生的例子,那个义工如果单单通过观察的话,对于那个打架学生的了解肯定是片面的。但他通过和其他学生的交流,掌握了更多细节。进而判断出,这个学生缺乏了认同感,他渴望被其他孩子接受和关注。这样的判断,让他更准确的做出了处理,并成功解决了问题。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4

  有老师向我推荐了《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一书,拿到手一下便被其医学术语化的书名给吸引了。当班主任最头痛的是什么?还不是怕那几个“钉子户”隔三差五给你捅娄子,丢面子,扣分数,“几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嘛!回想自己最近两年的班主任生活,有那么几回,还不是给几个问题生弄得惨不忍睹、脑汁搅尽。想到这,我毫不犹豫地将这本书带回家细细阅读,并暗想:或许等我修炼好了此等医术之后,对班上的那些调皮的男生或许能找到一些教育的方法吧。

  细细品读之后,了解到王老师从学习、纪律、道德三大问题入手,剖析了问题学生的种种表现及对应采取的策略。书中既不是单纯地提供案例讲解,也不是纯粹的理论剖析,而是把所有的问题进行有机分类,然后从问题学生的表现入手,透过问题的现象,引导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这样读起来,就好像我们也亲身在面对问题学生一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看了王老师的高明策略,也会激发我们思维的火花。

  读完这本凝聚着王老师经验和心血的经典书籍,我从中收获一些启发。如:教育不能没有爱,教育又不能仅仅依靠爱。曾几何时,我们的一些专家提出了这样的口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我们的教育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缺乏爱心,没有用心去感化学生。是呀,正如著名教育家丏尊所说:“教育之没有爱,正如池塘之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其为池塘,同样,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新一代,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他们更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需要老师的爱。我们的老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关怀,用爱心唤醒他们懵懂的心灵。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对那些问题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爱就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在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也许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思维的方法,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是一味地用爱来迁就学生,“哄”学生。

  王老师阐述了自己的十种见解,其中有一点对我触动很大。即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四: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问题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正是这第一反应决定了教师后来行动的方向。王老师主张教师遇到问题生出现问题,第一反应最好象科学家见到不明飞行物的照片一样,怀着好奇心问道:“这到底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反应导向冷静,导向询问和研究,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对教师心理健康大有好处。校园里经常有年轻的老师“求救”、“求助”某个问题或某个问题学生的处理办法。也有的老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只是感到困惑、震惊,急于知道解决办法,没有独立地思考问题的原因。一个问题的研究应该有三步: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而现实中往往有人连“是什么”都表述不清、不全,不想问“为什么”,只望高人指点“怎么办”。遗憾的是这样的'高人不曾见。

  回想自己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大部分时候都是将犯错误的学生训一顿,训到学生泪流满面,承认错误,我认为这就是我要的结果了,然后就此了事。现在想来,这种做法只能是隔靴搔痒,收效甚微。如果当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将问题前后分析清楚,将学生的状况搞清楚,了解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做,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不再犯错,这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只能像王老师所讲,这样的“教育永远不会走向科学,只能停留在最一般化的管理阶段,而且会越来越行不通”。

  我想,教育也应该是一门科学,所以教育出现的问题,我们还是要以科学的态度来解决。而要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得依靠我们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客观地处理问题。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5

  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正是一本为教师提供教育智慧的书……面对作者在书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学生’,会不知不觉进入一种教育的情景,并忍不住和作者一起思考和探讨,进而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的学生和教育,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受到思想的启迪。打开这本书,我们便打开了教育智慧的‘百宝箱’"李镇西老师的话语打开了我兴趣的'天窗。

  深入读进去,书中的内容很快就吸引了我的眼球。 看完十种常见的错误思路,不由地感慨,这也正是我所曾犯过的错误呀。特别是"迷信权力,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和"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这两条,曾是我最迷茫的。于是我迫不急待地读下去,十一种正确思路很快读完,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他只是摄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服气。后来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第一招叫做: " 退三进一 " ,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此谓之 " 退三进一 "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 " 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 "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刘心武先生在他的一篇作品中也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 " 一个丑恶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灵美! " ,我们的学生再怎么调皮也不至于将他同罪犯等同起来吧?我们班有个男生雷益,性格比较反叛,具体表现可以用两句话来总结概括:班主任说什么他都不乐意,班干部做什么他都认为不对!但是这个学生有一个爱好爱踢足球,口才和反应能力都很不错,出黑板报也是个人才,一次班会上,我看准时机话题突然一转: " 但是你有没有好好想过,你在班上那么有才干却没有一个人选你当班干部,你有没有冷静的思考过为什么? " 然后我跟他一一分析原因,开始的时候他还只是点点头,到了后来他自己主动表态,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跟他出来长谈了一次,慢慢的我发现这个学生在学习态度及与同学相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论分析,不是抽象谈理论;有案例,但是不单纯讲故事。王老师冷静而理智地解剖着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个个教育难题,从中可以看出王老师对教育的爱正倾注于分析之中。读这本书,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大有帮助的。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6

  问题学生一直都是让学校、老师还有家长头痛的对象,如何去认定问题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以及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也是大家在不断思考和寻找的。近日,到同事那里借阅到了王晓春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第二版。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观念(特别是思维方式)转变,班主任工作,问题学生教育,语文教学,家庭教育等。已发表的教育专著有15部。读后又给我一种新的体会,让我获得别样的收获。

  一、教育需要智慧:

  在学校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教师精力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倒挂现象,这既是教育低效率的表现,也是教育低效率的一个原因。列举了四个倒挂:其中第一倒挂是教师的精力应该放在教育方面,然而事实上教师用在管理方面(比如应付各种评比)的精力多于用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精力这是第一个倒挂。教师面对一班学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多数人身上,然而实际上教师把多数精力放在少数“问题生”身上。这是第二个倒挂。具体到一个问题生,真想解决他的问题,应该多研究多思考,少说多做。先观察、诊断、分析,看应该从哪儿切入。然而实际情况,是教师面对问题学生,常常是想都不想,上手就管,简单化处理。这是第三个倒挂。

  李镇西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就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需要智慧。与其说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不如说就是解决教育者的理念问题和思路问题。

  教育问题生,生怕简单化,在转化问题生思维方式方面,应是在一个“网”里面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而不是在一条线上简单的,你犯错了——我给你讲道理——你认错了——于是你就改了。一个人改错也好,犯错也好,都是网上的一个点,这个网上有很多变量,互相影响,非常复杂。任何一个问题,只要一展开,就是一张网,所谓一沙一世界。

  二、问题生不等于“有问题的学生”。

  问题生,指的是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常规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需要进行个案诊疗的学生。确定问题生有很强的经验性、情境性。

  问题生的类型有五种:行为习惯型、厌学型、心理型、品德型、“好学生”型。教育厌学型问题生,特别不适合用惩罚的办法,尤其不可以用学习来惩罚,比如罚抄作业、罚背书等等。在这五种问题生里面,比较适合采用惩罚的办法只有行为习惯型和品德型的问题生。

  厌学型问题生,除了讨厌学习外,其他方面都无大问题,关心集体、爱劳动、人缘不错、对老师也有礼貌;就是因为不学习、不听讲、不写作业、一上课就蔫了,严重偏科。

  对厌学型的看法如果只是一个字“懒”,归结为学习态度,简单化了。要认真分析,是智力比较特殊,还是知识背景问题。比如,早期学习受过严重挫折,灰心了的学生,就要适当鼓励,减轻难度让他得点好分数,增加信心。

  结合书中王老师介绍的问题学生,对照班中的孩子列举出了一些问题学生。

  1、厌学型

  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厌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写作业,有的迷恋网络,有的干脆缀学,但品德方面无大问题。“不要不谈学习,就是好孩子。”

  2、纪律型

  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是不守纪律,严重小说小动,易和老师发生冲突,对集体影响较大。学习成绩问题不大,品德方面也没有多大问题。

  3、品德型

  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品德方面。如打架骂人,欺负同学,小偷小摸,离家出走等。他们大多数学习成绩不好,不守纪律。这类学生多是“边缘生”,他们往往一只脚在学校,另一只脚在社会。

  4、心理障碍型

  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心理方面。如自闭,忧郁,退缩,躁动,有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多疑,无法与他们沟通,等等。外向的有纪律问题,内向的不违反纪律。学习成绩多数不好。品德方面不无劣迹,有些问题貌似品德问题,仔细分析不是。

  5、“好学生”型

  在学校一般式公认的好学生,各方面都不错,问题处于隐蔽状态,常见的有:双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虚荣心,抗挫折能力极差。这种孩子会突然惹出大事。

  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

  对于王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我甚是有感触,没有经过科学智慧的教育,我们老师往往大都是采取了理所当然的错误做法。那么应该怎么使用正确的思路,来对付问题学生呢?

  1、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

  2、不急于作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

  3、不搞“态度挂帅”。

  4、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5、了解情况时,行动观察法与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

  6、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7、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

  8、确诊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

  9、确诊时,要首先考虑问题在谁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

  10、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

  11、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治疗并随时修正之。

  四、学生为什么沉迷于网络?

  网吧问题已经成了社会问题,网童问题已经成了教师、家长的心病,网络游戏已经被人称为“电子毒”。有个别孩子因为痴迷于网络游戏而造成的学习下降,精神萎靡,亲子矛盾,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结合本书,分析了个别学生的网络归因:

  1、家庭和学校充满了批评、训斥,网上很少批评,多得是鼓励安慰和安慰。

  2、在家、在学校,他躲不开家长、教师的唠叨,在网上,他可以选择对话人。

  3、家庭和学校不允许失败,网络允许失败重来。

  4、家长和孩子居高临下,而网上是平等的。

  5、在家庭和学校说话不自由,在网上可以胡说。

  6、和家长、老师没有共同语言,和网友有说不完的话。

  7、在家庭、学校,身份已经被“定格”,到网上可以“重新做人”。

  8、在学校毫无成就感,到网上可以找到成就感,可以实现自我。

  9、家庭和学校生活枯燥无味,网上有乐趣。

  10任性、意志薄弱、无能,这些毛病在现实生活中会让人出丑,在网络中却比较容易掩盖。

  11、学校和家庭教育着眼于孩子未来的.学历,而网络则能给孩子带来快乐。

  五、多研究多思考,少说多做:

  王老师在介绍每一种问题学生的问题的时候,都在要求老师要冷静的思考,要仔细的观察,去了解关爱我们的学生。主张我们老师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而在我们实际操作中,如果学生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老师就急着把措施和惩罚拿出来,这样也是表面上解决了,但学生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反而还让师生关系变得很对立,以后的相处会更加困难重重。老师一定要学习怎样去了解学生的问题。书中说到王老师对“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的分析,我觉得分析得特别精彩。“很多老师遇到严重不注意听讲的情况,都简单认为是学生对学习不重视,或者不想学习。教师的对策,就是给孩子大讲学习的重要性,课上提醒、批评、罚站,赶出教室,再解决不了,就请家长,还解决不了,只好怀疑孩子有毛病。”其实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候真的会就像这样很武断,殊不知这样的后果就是只会造成学生继续不听讲,一点作用都没有。文中分析了注意力集中能力多是由非智力因素的缺陷造成的,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对学习失去信心的。

  2、基础太差,听不懂。

  3、习惯性懒惰。

  4、智力类型与众不同。

  分析我的学生中,有一些学生就是以上类型,如杜同学就是由于基础太差,听不懂,对学习失去信心,徐同学就是习惯性懒惰,对于书中写到,重点是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少批评,多表扬和鼓励,不该“哪壶不开提哪壶”,而应该“哪壶开了提哪壶”。

  教育是润物无声、文火慢炖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可以立竿见影,都是需要时间的。教育问题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心和耐心,更重要的是智慧,遇到问题要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办”,进而对症下药。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让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7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我深深感到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师,这里的智慧不仅仅指专业知识扎实,还指在处理一些问题(例如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等)时,能够冷静地分析原因,用较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它,而不是每天陈词滥调,实施“道德教育”,听得进去的学生,已经听进去了,听不进去的还是听不进去。用王老师说的一句话概括:“想用千篇一律的爱解决形形色色的问题,显然是不行的。对爱不能迷信。没有爱不行,光有爱也不行。”

  虽然我还不是一名教师,但就我接受的12年中小学教育而言,我想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就王老师提出的智慧型教育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作为学生,读王老师的书,我经常对书中的一些话表示赞同。因为王老师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科学地考虑问题!用王老师的`原话“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

  是的,当发生问题时,老师应该多问问学生这么做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告诉学生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记得我小时候,曾听说有人说“隔壁班的某某老师被某某学生气哭了!”那时的我一直觉得这些调皮捣蛋的学生真是可恶,把老师都气哭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转念一想,其实就算心里有再多的委屈,老师也不应该在学生面前哭。若想用哭,用“爱”来教育这些学生,未免有些太脆弱、太天真。并且在学生面前哭就给这些“问题学生”心中留下印象“这老师好欺负,我才说几句话她就哭了,我才不怕她呢!”。这样做,老师不仅失了威严,也解决不了问题,还影响了正常的上课。

  换一种做法,如果老师不在课堂上和冒犯他的学生相持下去,给彼此冷静的时间,等到下课时,找学生聊聊,彼此了解情况,说不定那时大家都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

  我记得那时我们小学的做法是请老师先回办公室,然后让另外一位老师给那位“冒犯老师”的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你怎么就能说那位哭的女老师一定没有错?说不定,那位女老师在与学生争论的时候,头脑一发热,也说了冒犯学生的话。虽然我们几千年的传统观念是“尊重老师”,但是一味地批评学生,只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也绝对是不科学的做法。

  同样道理,当学生成绩上出了问题,首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去分析成绩下降的根本原因。

  从自己当家教的经验来说,我现在在教的一位学生,每次给她讲解完题目的时候,她都说自己明白了,只是懒得在纸上写一遍。给她教了几节课后,我发现其实这个学生挺聪明的,许多问题她一点就通,只是太懒了。这个懒惰有时也反映在思维上。例如有些有点难度的题目,只是要转一个弯,但是她就不转。是她不会吗?不是的。我觉得是她懒得转,平时写作业的时候想:“反正老师会讲的,不懂的还可以问我的家教”于是在平时的练习中思维就没有得到很多的训练,应付有点难度的题目的能力没有得到训练,那么在考试的时候,对于难题自然就感冒了!因此我就准备以后每次上课引导她自己去思考,而不是直接把解题过程告诉他。这样几节课后,我发现她的解题能力提高了。

  一位优秀的老师,首先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务必要用到心理学、社会学等的知识,作为师范生,我要走的路还很长。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8

  作为一名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专业素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看书。现在的书非常多,看书就要选择好书来看,作为教师要多看教育类专著。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又一本好书《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是直接把“问题学生”进行了分类,逐一进行研究、分析,所以对我这样一个刚到工作岗位的老师来说是十分受益的。

  初次拿到这本《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时,就随手翻了一下,写的还挺通俗易懂的,就开始认真地读了起来。这本书主要是针对我们教育过程中一些做法提出建议,并结合例子加以说明。似乎觉得有些例子在自身的学生时代也出现过,曾经也出现过类似的一些问题。多亏我的老师的正确引导,他们教育过程中,对我不埋怨,没有太多的生气,静下心来,找到问题的根源,最终把问题解决。

  如今我也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但要继承我的老师他们的优良教育方式,而且还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尤其要关注“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一直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教师教育的一个大难题。王老师从教育的大前提出发,分析了当前教育的大环境。提出了教育的三种类型:权利型教育、道德型教育、聪明型教育。指出了当前教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必须从教育理念出发由权利型和道德型向聪明型转变。既为了教师更好的保护自己,又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的问题教育。

  也许在许多老师看来,学生上课不听,就是“不想学”;不好好写作业,就是“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守纪律,就是“成心捣乱”;成绩一下降,就是因为“松劲”了。总之,他们能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地、习惯地归结为觉悟问题、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好象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其实许多学生的问题并不仅仅是这样而已。假如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是足够的',而成绩一样没有办法提高,那么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观念。假如学生上课不听讲,而教师有只知道一味的训斥却不站在学生的立场关心学生的身体、心理和家庭情况,那么面对教师的训斥只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和对教师教育的反感。假如学生的不守纪律教师只能是批评、呵斥,而不考虑学生的自尊心是否会受到伤害,不考虑学生不守纪律的实际情况,那么,这样的教育也只是苍白无力的。

  学生的情况千千万,想用千篇一律的爱,解决形形色色的问题,显然是不行的。有些问题需要有恒心,需要长时间的跟踪指导,会有多次反复,你只有付出智慧和艰辛的努力,才有希望达到理想效果,因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有时还需转变家长的观念和习惯做法,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诊断,尽快转变不良情况。

  教育是细水长流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可以立竿见影,都是需要时间的。教育问题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心和耐心,更重要的是智慧,遇到问题要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办”,进而对症下药。王老师就这样从教育的背景出发、从学生出发,为教师做参谋、为教师做领航,为我们的教育指出了一条阳光大道。读了《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我受益匪浅,并将继续关注各类教育书籍。同时我也将在我的教育岗位尝试并运用聪明型的教育方式,为更好的开展工作而努力。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9

  两个礼拜的时间,我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编著的教师专业发展读本《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并把从中学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工作中去,的确收效颇丰。一直以来,想要写一写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和大家做个分享。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绍了问题生的界定和分类,并具体阐述了问题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指明了问题生诊疗的正确思路。例如: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不急于作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不搞态度挂帅;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了解情况时,行动观察和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确诊时,一定要是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确诊时,要首先考虑问题在谁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治疗并随时修正之。其间穿插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小案例,事情虽小,方法得当,令人信服。第二章分对所谓的问题生进行专题研究。诸如:纪律方面的顶撞老师、严重小说小动、经常性迟到、同学间的冲突;学习中的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马虎、偏科等问题;还有早恋、偷拿财物、迷恋网络、暴力倾向、离家出走、自杀倾向等心理和品德方面的问题。每一项内容,每一个问题,都是先概述现象,从老师或家长常用的对策进行分析,找出这样做不见效果的症结所在;再具体到每一类学生的自身和外在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第三章针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培养校园专家的重要性。

  阅读本书,我也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所以,针对书中的'某些章节的内容,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心得,颇有同感。例如:对于学生顶撞老师这件事,纵观书中所分析原因:1、老师冤枉学生2、老师不公平3、老师提出了学生做不到的任务4、老师讽刺、挖苦学生,伤了学生自尊5、老师要请家长6、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以为是顶撞7、学生心情不好,迁怒于老师8、学生想压住老师,还为所欲为9、学生想表现自我10、和老师套近乎11、学生对老师的业务水平有看法12、学生缺乏教养……其中我所遇到的,多属于1、7类型的。记得在一次外教课上,我看到学生a在玩魔方,就走过去给他收了。没想到孩子瞪着大眼睛说:"老师让玩的。"原来,外教老师说谁完成了学习任务就可以玩了,可惜咱们作为配班老师听不懂外教老师的话,冤枉学生就难免了。还有一次课间活动的时候,我正在教室后面批改作业,前面的学生b"嗷"的叫了一声,好刺耳呀!接着又是一声。我走过去,拉着他到我批作业的地方,想要和他谈一谈。没想到那孩子气呼呼地攥着拳头,好像跟我有多大仇恨似的。我笑了:"老师批评你了?""没有!"他还是气呼呼的样子。"那你这是……""她们都抢我的纸飞机……"没等我说完,他仿佛苦大仇深的农民要斗地主似的,哗哗啦啦说了一大堆,最后还不忘一句"你不批评他们,拉我干什么?"哈哈,还真是把不好的心情迁怒于老师了。类似的情况,在我们的工作中时时都会发生。这就需要我们注意观察,注意了解学生,并及时采取合理的教育教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或疏导。最有效的还可以教学生学会忍耐,学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于把即将发生的错事消灭在萌芽状态。像我们经常说的"生气时不说话,可以在心里数数,一般数到十再说,特别生气时可以数到一百再发言,这样可以避免许多可能发生的错误。"

  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放学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刚到楼下,学生c说自己的作业忘了拿。我就给了他钥匙,让他回教室去拿。他刚走,另一个学生也忘了拿东西。我就和他一起赶回到教室。推开门只见学生c正在别人的桌子前拿着一个大面包往自己书包里塞。看我进来,他止住了动作,赶快走到门口。另一个学生急着拿自己的东西,早就跑了。我在后面跟学生c一边谈话,一边走,告诉他喜欢吃可以和老师家长说,咱们不去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事过去了,现在读了《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我分析这孩子不是习惯不好,也不是品质不好,更不是被迫型的,而是"贪吃型"的,看到别人吃,自己没有,就要想办法了。所以,我就从正面进行引导,不去和别人比吃穿,而要比学习,因为这孩子学习还是很好的;同时,在学校,午餐也好,吃零食也好,只要有可能,我就给他创造大吃的机会,以避免给他留下羡慕别人的机会。

  还有学习方面的。学生d因为作文不会写,每次周一交作业的时候,或是写得不到一页,或者干脆就没写。我可是很有耐心呀!没耐心也不行,那人家不会你能咋的。教呗!在学校和她聊天,找素材。再找时间让她写。这可真应了那句话——牵着蜗牛去散步。偶然的一次机会,那孩子写了一篇关于小狗的作文,还是不到一页。我在后面批语是:写得不错,但好像没写完,还有好故事呢。运用上人物的对话会更好。没想到,这一发不可收拾了,这孩子写了《小狗欢欢的故事》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都快成小说了。尤其是在她写了故事之二的时候,我在作文讲评时谈到了她的进步,并让她读了自己的作文给大家听。她越发喜爱写作了。有一次,他问我:"老师,你在这里教到什么时候呀。我以后毕业了,会经常来看你的。"多好的孩子呀!找到了学习的好方法,更找到了自信。正像王老师在书中所说:"他为什么不会呢?有可能是智力问题,有可能是基础问题,还有可能是暂时还没有入门。"这时候,"千万不要急于批评、谴责、惩罚、一定要认真观察和询问。""只要老师和家长实事求是地肯定他的进步,他很快就会转变精神状态,作业完成状况也会转好。"

  总之,王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是一本教给老师诊治问题学生,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书。本书最后关于校园专家的的培养的提出,很有必要。其实,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潜心工作,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独当一方的"校园专家".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10

  因为读过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打开了我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又一扇窗户,书中的许多观点于我而言犹如醍醐灌顶,有了这本书中相关理论知识的积淀,所以在此共读王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时候,很容易理解,很有共鸣,也更容易上手操作。下面我重点就几个最有感触的地方谈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

  问题生不等于“有问题的学生”

  一直以来,提到“问题生”三个字,我们通常想到的是那些成绩不好还一个劲儿的给老师惹麻烦的学生,尤其是那些不遵守纪律成天惹是生非的孩子。你说成绩不好吧,不要紧,智力多元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走读书这条道路,可是最基本的校纪班规都不能遵守,我就不能容忍了,这不是智力因素,这是态度问题。所以长期以来我容易跟这种类型的学生较劲,结果通常是两败俱伤,彼此滋长着“看不惯你,但又干不掉你”的无力感。其实这叫“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又出第二个问题”。其实我想说的.是,刚刚这些孩子是问题生,这点没错,可是他们不是问题生的全部,是狭义上的问题生。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有些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也有可能是问题生。王老师在书中对问题生下了个定义,问题生指的是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常规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需要进行个案诊疗的学生,并将问题生概括为五大类,即行为习惯型、厌学型、心理型、品德型以及“好学生”型问题生。对于问题生的确定需要、很强的经验性、情境性,如何引导其改正不足则更加需要教育智慧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一种类型的问题生我们采取的手段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五种问题生里面,比较适合采用惩罚的办法只有行为习惯型和品德型的问题生,比如教育厌学型问题生就不适合用惩罚的办法,尤其罚抄作业、罚背书等方式。再比如有些厌学型问题生,其实他们除了学习不太好之外,其他方面可都没有大的问题,有的甚至在纪律、班级管理方面表现得非常优秀。这让我联想到《个案诊疗》中的科学归因,这需要教育智慧,也是我另一个比较深的感悟。

  用教育之利刃科学归因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这样评价这本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本书有分析,但不是抽象的谈理论;有案例;但不是单纯的讲故事。他用教育科学之利刃,冷静而理智地解剖着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个个教育难题。”作为班主任,尤其是小学班主任,我们经常被学生那些层出不穷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跟他们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是却没有说到理论上该有的效果,为什么呢?明明在班级管理中没有不尽心的地方,怎么事态的发展总是不尽如人意,甚至事与愿违、吃力不讨好?因为缺少教育“智慧”在对待学生问题上缺少科学归因与反思。

  回想自己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有时候为了尽快解决问题,粗暴地采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将犯错误的学生或者先犯错的训一顿,学生当时可能表现出后悔到痛哭流涕的神色,又是道歉又是保证,他真的认识到错在哪里了吗?我们自己心里其实明镜一般,大多数时候未必如此,认错的孩子有可能只是害怕或者出于对老师的畏惧。问题生出了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响太重要了,它决定着我们后来行动的方向。当我们想要“快到斩乱麻”的时候,其实我们真正在意的只是“快”,而一件事情一旦我们注重速度,那么势必就不再计较质量和效果。于处理学生问题而言,我们就关注不到细节。

  更有甚者,因为当事的孩子给你的既往印象实在太差,血气一上头,将事态严重化。事后想起,假设当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将问题前后分析清楚,将学生的状况搞清楚,,理解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做,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不再犯错,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只能像王老师所讲的——这样的“教育永远不会走向科学,只能停留在最一般化的管理阶段,而且会越来越行不通。”这一点上我非常信服王老师的关电脑见解,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

  路,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在实践中运用、反思

  虽然说《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给了我们应对学生问题的有效武器,王晓春老师也在书中多次提到,虽然给问题学生分了类,但也只能提供参考,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如果我们的学习仅仅停留在书本中的问题学生分类和机械应对上,大概率不可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可能在实践中运用书中的方法,提升自己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问题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在实践中检验所得,才能内化、发扬。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11

  结束了忙碌的20xx年,1个月的假期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做一些自己想做又没时间去做的事。期间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对于我来说,学校里的各种刺儿头确实是非常的难缠。尤其是体育课又是在操场这样开放的环境,对学生的管理又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怎样能保持对学生的控制而又保证学生得到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一直是我脑袋犯愁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

  通过认真阅读了这本书,我清楚的认识到,往往我对学生的认识,其实并不是客观的,而更多的带有主观化、情绪化。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更多的反应是指责,想用强硬的'手段制止学生。但这样的管教往往都治标不治本,学生的坏毛病还会不断的出现。一些学生,我对他其实并不了解,却自以为是觉得很了解他,导致了对他们采取了一些不适当的教育,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一年级孩子,首先应该先充分的了解他,包括家庭,习惯,喜好等等,尤其是对于那些问题学生,首先应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找出他们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通过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不同的学生。这就促使我要在新的学期要对我的学生更有耐心才能充分摸透他们。课下多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了解学生的一些日常情况,生活习惯,从而找出一些可能会导致其出现问题的因素,从而对症下药。我总结了3个不要与3个要,就是不要急于定论,不要急于指责,不要以暴制暴;要先了解情况,要对症下药,要讲清道理。

  根据学科特点,我主要对学生顶撞老师,严重的小说小动,不注意听讲进行了仔细的阅读。我发现,不同的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其原因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就比如学生上课不老实,总乱动来说吧,这又分好几种情况。有由于听不懂的,有早就会了的,有没有规则意识的,有自控能力差的,还有一种叫动觉学习的。对于他们的教育方式就必须要有不同。对于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首要目的是要让其了解规则遵守规则,而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他们了解应该怎样去做,却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教育他们的首要目的是帮助他们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对于两种孩子的教育方式互换,就不能从根本上起作用了。

  新学期即将开始,我已做好准备与那几个小滑头打持久战,对于问题要静下心,仔细分析找出解决方法。冲动与永远都是最可怕的魔鬼。只有耐心才能磨平尖锐的棱角。

  员工手册读后感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读后感朗读手册读后感人体使用手册读后感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12

  初次阅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时,我觉得写的还挺通俗易懂的,也比较切合我们的教学实际,于是我就认真地读了起来。细细品读之后,了解到王老师从学习、纪律、道德三大问题入手,剖析了问题学生的种种表现及对应采取的策略。书中既不是单纯地提供案例讲解,也不是纯粹的理论剖析,而是把所有的问题进行有机分类,然后从问题学生的表现入手,透过问题的现象,引导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这样读起来,就好像我们也亲身在面对问题学生一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看了王老师的高明策略,也会激发我们思维的火花。

  读完这本凝聚着经典书籍,我从中收获一些启发。如:教育不能没有爱,教育又不能仅仅依靠爱。曾几何时,我们的一些专家提出了这样的口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我们的教育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缺乏爱心,没有用心去感化学生。是呀,正如著名教育家丏尊所说:“教育之没有爱,正如池塘之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其为池塘,同样,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新一代,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他们更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需要老师的爱。我们的老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关怀,用爱心唤醒他们懵懂的心灵。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对那些问题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爱就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在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也许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思维的方法,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是一味地用爱来迁就学生,“哄”学生。

  从见到韩博的第一眼,就讨厌他眼睛里所表现出的那种不屑。可是,当他一个人静悄悄的坐在教室的最后一个角落时,我的心里还是很不是滋味的。毕竟他只是个10 岁的孩子。我想帮助这个孩子。

  只是没有想到自己的爱心行动施展起来会如此困难,他的个性就算是捧个火盆也会被他浇灭的,因为他从不领情。他是孤僻的,学习又是班里最差的,我有时候真是想放弃他,因为他总是让我有种挫败感。当然,不仅仅是我,班里其他学生也不能理解:他会扔掉别人递过来的笔记;会拒绝别人伸出的友谊之手;会在某人最伤心的时候,幸灾乐祸的偷笑……

  一个月过去了,我也很无奈,没有其他办法了,我无法得知他心里的真正想法,因为他从不愿意多说一句话。那么就这么放任自流吗?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他还是一如既往,不愿意搭理任何人。虽然在一个班级里学习和生活,但是大家却形同陌路,同学们也不怎么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他是个被遗忘的人。

  那天我有事耽搁了回家的时间,在离校前习惯性的又走到教室,看看学生是不是都按时回家了。可是我见到了让我吃惊的一幕:他一个人在教室里为已经回家的学生摆桌子,放凳子,最后还把讲桌整理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他的那种认真虔诚的态度,让我落泪。我注意到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面露微笑,他很快乐,不忍心打破这份宁静,悄悄离开。一直都觉得他是个旻顽不化的孩子,现在看看是我错了,是我的看法太为狭窄。以后的日子,我上课总是多看他几眼,不管他察觉到没有,我都要把这样的鼓励送给他,在我的'暗示下,其他孩子也渐渐地愿意和他接近了。时不时的还可以看见他脸上天真的笑容。

  直到现在,他的学习还不怎么好,但他已经愿意来背书了,作业也能够按时完成,他在竭尽全力的努力着。他的朋友也越来越多,这点我一点也不好奇,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越来越好。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摸索着,感动着。今年的教师节,我刚走进教室就看见讲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卡片、鲜花、小礼品……我知道,这是学生对我节日的祝福。我的心被幸福装得满满的。

  正当我满心欢喜地要打开这些礼物时,又一张漂亮的音乐贺卡出现在我面前,抬头一看,是郭旺。这个去年我一味斥责,从来没给过好脸色的孩子。今年竟然有心送我一张贺卡,我真是既感动又惭愧。

  郭旺是一个出了名的问题学生。每年的升班都是所在年级班主任在恐惧的事情。打架、欺负低年级小同学、扰乱课堂秩序都是他的“拿手好戏”。只不过,老师惨了。天天跟在后面处理他的“丰功伟绩”,真是烦不胜烦。只可惜,避之不及,去年还是进了我们班。这孩子长得很白净,眼睛大大的,看上去真招人喜欢。谁曾想,从他进班,我就在也没安生过:家长亲自来告状的、学生跑着来哭诉的、其他老师来找的……,有时候我真是恨得咬牙切齿。批评、谈心、讲道理都是白费唇舌,最后干脆不再多搭理他,放任自流。只要他不妨碍我正常的教学,我也不跟他说话。就这样在我及其漠然的态度中,一年过去了,他也升入了新的班级。新学期里,我又投入了忙碌的教学生活,校园里的偶尔碰面会让我记起这个让我头痛不已的学生,没想到,他会在教师节里细心地给我带来一份祝福。

  看着贺卡,我的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这将是今后我教育生涯上的一个警示——不要放弃任何一个问题学生。对待他们,我们需要细心、有耐心和有爱心。不要怕学生犯错误,对犯错误的学生,关键是看学生有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和改正错误的决心。不要怕反复,因为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很难,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变的。对比较严重的“问题学生”就应该反复抓,抓反复。只要我们注意遵循教育的规律,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遇到问题学生该如何处理呢?要先稳住事态,有些时候可能只是为了一点面子问题,或者是老师带着一点偏见,容易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学生冲动,导致教师更加激动,教师需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搭台阶,找退路,但这不是说不教育,而是让自己在冷静的状况下进行教育工作。在了解学生的情况时,学会观察,但不能迷信自己的眼睛,教师和学生的接触都是在正式场合,而学生性格的最真实的表现,往往都是在非正式场合看的更清楚。对这一点也有感触,一些学生会搞点小聪明,在老师面前表现的好,私下里又是另外一种状况,所以平时很难看到她出现的问题,但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对这个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找出问题的根源,当我们对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才可能有针对性的做好指导、教育工作。看了书中的例子,能认识到教师的不恰当的做法,有可能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这本书还有很多学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办法,有一些内容也主要是供我们参考,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书中的内容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13

  自从上学期学校安排了教师读书活动,我从图书室借阅了几本自认为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有《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等。起初,也只是随手翻翻,可真正在闲暇时打开阅读,却又不一样的感受。对《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我特别喜欢,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学生的生源质量,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这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这本书的书名就已经告诉我们,应该将教师与医生放在一起联想。医生看病的原则首先是“望、闻、问、切”,即要实事求是,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刨根问底,进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出药方治病救人。

  王老师的这本书实际上就是这样在引导我们的教师应该更加专业一些,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或是仅凭经验来处理问题。诚然经验对教师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经验引来的'思维定势,逐渐懒惰的思维方法有时却有致命的危险,或者说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人们都说“人心隔肚皮”,很少有人能够对每一个人都能洞察心机,再加上可能出现的代沟,初中生当中的一些想法简直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看似简单幼稚的问题在他们眼中却显得至关重要,反而需要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教育是什么?是考试?是成绩?是升学?这些教育手段渐渐成了目的,凌驾于教育之上,而教师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教育过程甚至成为一种追名逐利的捷径,试问有多少老师能够真心去教每一个学生?在这种“目的”的引导下,问题生就真成问题了,很多本不该划为问题生的也变成问题生了,也许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这应该是每个教育者都不愿看到的。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我们的学生呢?这本书除了告诉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外,就是要我们关心学生的需求。现在有太多的学生被家长当做白板从而复制或打印出自己想要的模板了,学生也是人,是人就有需求,白板仅仅是家长看来的白板,实际上经过学校及社会的影响,学生这块板上并不是随意能刻画的来的。比如书中分析学生去网吧的原因时就很透彻,说到底就是学生把自己在家在学校以及和同学朋友间未能发泄的东西。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14

  刚上班的时候,在课堂管理中其实有很多头疼的地方,看到学生讲话就很恼火,精神总是很紧绷。后来跟以前学生时代的初中班主任交流了课堂管理的很多问题,她推荐我去关注语文教师王君老师的新浪博客,谈到课堂纪律要有合理的期待值,谨慎“课堂洁癖”。感觉收获很多,此后就时常会看王君老师的博客。感慨王老师的笔耕不辍,总有很多新的想法,对工作和生活的很多体悟也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但是看得非常零散,不成体系。那时候总的来说还是研究教学内容多一些,所以也是一路磕磕绊绊。

  读王晓春老师的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很多问题在我以前的教学中真的都遇见过。而王老师的分析并没有脱离实际,完全地把问题理想化。很多看法和建议还是非常中肯的。现在想想,其实这些内容也是我们的师范院校极为欠缺的。

  这本《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正如书名,这本书像一本诊疗手册,对于学生出现的种。种行为现象进行分类,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类似于《诊断学》那样的教育“医书”。收获比较大的是以下几点。

  其一: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方面,问题生只是教育工作对象的一小部分。如果一大半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对付问题生,真正用在备课上的时间就会很少,这样教学水平就会停滞不前。教师主要是个教育者,而不是管理者。对于问题生的个案诊疗是比较专业的一环,需要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分析推理。比如学生不交作业,不认真听讲,有很多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论,所以对策往往缺乏针对性。

  其二:本书中第二个章节细致地对很多常见“症状”归因和给出对应的处理措施。比如严重小说小动、经常性迟到、同学冲突、不完成作业、马虎等等。其中关于马虎的分析很中肯。这在平时考试之后,学生和老师说非常多。而且往往成了学生自我辩护的武器。马虎其实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究其原因非常多样。比如心急,这个在生物遗传题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题目需要书写基因型,涉及到多对基因的字母,有的学生会把对应关系弄错,或者随意为某种基因型赋字母。其实在做题时冷静下来,一步步对照地把字母写在对应的符号旁边。然后再往下读题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另一类是害怕。有很多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一到考试就失常,很多时候家长都认为是这是紧张造成的`。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是学生只善于理解局部知识,不善于理解综合知识。还有一些时候是对一些常考点不熟悉,做题的时候就顾此失彼。也有一种情况是学生的短期记忆强,而长期记忆能力弱,平时考试多是短期记忆,成绩不错。等到期中、期末考试需要长期记忆,而这恰恰不是他的长项,于是出现滑坡。当然也有可能平时做小测验同桌之间做点小弊,一到大考就暴露出来了。当然也有真的是因为家长和老师吓的紧张的。当人面临过大的压力时,智力下降。这种情况自然是需要家长减压。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我在这里就不再细致分析了。总而言之马虎的现象应该细致地分析其背后的机理,不可小觑。

  第二种比较有意思的症状分析是关于“同学冲突”的。对于学生的矛盾,应该多谈尊重,少谈爱,因为爱很抽象,人与人之间也很难有无缘无故的爱。学生的多数矛盾不是靠爱,而是靠游戏规则,靠公平,靠分清是非,靠互相尊重,互相让步,靠分析问题来摆平的。而学生冲突中有一种类型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说白了就是有理说不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思,总是让人误会,着急之处只能动手解决。这里也可以看出,少年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从小训练。对于已经出现这种问题的少年儿童也可以通过坚持每天大声朗读的方法来逐步训练。

  还有一种“症状”是严重小说小动,原因之一是听不懂,学不会。少年儿童精力充沛,像一股洪水,一般学生的精力主要流向学习渠道,问题生因为听不懂,学不会精力就会向纪律方向流动。这就需要将其精力向其他方向引流,尽量再引回学习。

  这本书里最后一个模块的具体案例分析非常有意思,对一个个案例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可以看出提问也是需要能力的,可以从许多案例中看出,我们很容易犯主观臆断的错误,不能找出许多具体的证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从王老师的持续的诊断中,看出他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其中有个案例是一位教师因为说不过学生而头疼,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总有一些学生思维非常快,口才了得。短时间内没办法提高自己辩论能力的情况下,可以“避实击虚。”当然从长远来看,教师也应该多训练自己的辩论能力。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15

  自从接触教育工作以来,无论大大小小的培训还是各种书籍上都在提倡教师要有爱心,要爱学生。所以在自己任教的不到一年的时间中,自认为对学生非常关心与宽容,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收到理论上该有的效果。但在看了《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后,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本书有分析,但不是抽象的谈理论;有案例,但不是单纯的讲故事。他用教育科学之利刃,冷静而理智地解剖着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个个教育难题。”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是如此评价此书的。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之前没收到好的效果是因为自己缺少“智慧”,在对待学生问题上缺少思考与反思。王老师的语言离自己很近,好象就是写我自己身边的事,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其中在关于“教育学生常见的错误思路”中,王老师阐述了自己的几种见解,对我感触比较大。我觉得对待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一急噪,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问题生也多是不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他们冲动起来,可以忘乎所以,老师若跟他们对着干,不但没有效果,而且有失身份。所以对问题学生进行诊疗,前提是教师要冷静。一般说来,问题学生发生的问题,大都不适合“热处理”,要先放一放,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再处理不迟。对待问题学生,教师如果不能保持冷静,失去理智,那么,教育就可能变成吵架、顶牛,结果是两败俱伤,走向反面,事与愿违,问题生的问题更严重。保持冷静,起码事情不会变坏。应该在冷静中寻觅更好的解决办法,等待良机。“敌进我退”是为了最后的胜利。冷静宽容才能最终顾全大局。

  总之,我认识到我以前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之所以不能奏效,是因为我并没有耐心把问题真正地搞清楚,所以,也就谈不上对诊下药 。我会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找准问题学生病因的同时,也找到治病的药方。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有感02-20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3篇03-24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初中读后感范文04-20

给“文明”的诊疗书03-20

诊疗岗位职责05-12

放射诊疗工作总结05-22

医师诊疗行为规范08-25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05-30

骨科诊疗规章制度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