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正面管教》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正面管教》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正面管教》有感1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作者是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林,这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书。书中的着眼点在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将不惩罚、不骄纵的正面管教方法运用于教室中。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书中用了非常多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书中还列举了很多阻碍沟通的语言,同时还告诉我们改善沟通的话,让我明白了怎么样才能改善沟通。
了解学生是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这也是老师的本职。当然,在这过程中,开口一个大道理,闭口一个小道理,学生会很厌烦,他们喜欢和你谈弟弟、妹妹、亲戚、朋友,爱玩什么及看哪些卡通片等。只要用心、细心,在这些闲聊中,你会发现教育的契机。
情感是维系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纽带,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传递给我们的教育信息就是以欣赏者的眼光对待学生,这在教育上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学生取得好成绩时,送去赞赏的笑容;受到挫折时,投以鼓励的目光;后进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是尊重的眼神……教师的“顾盼生辉”饱含着一种强大的师爱,它让学感受到欣赏、尊重,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在这一刻完成了,师生间的亲近在这一刻定格了。就像书中讲到的一个叫杰森的五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如何的捣蛋,杰森的老师在开始也试到这些惩罚,留下抄几遍课文,请他站起,送校长办公室,而结果是杰森只会做鬼脸。之后老师运用鼓励,给予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在杰森每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哪怕是今天的课堂只是比前两天少了几声乱叫,老师都会鼓励并回以微笑,终于让这个孩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越来越愉快地相处。我想只要在日常教育中,我们以心平气和的心对待所发生的一切事,从孩子的角度换位进行思考,我们的教室一定会充满爱与欢乐,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
沟通需要真正平等的“太空时间”,即创造没有任何干扰的沟通氛围和条件;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 只要你的学生向你倾诉,你一定要专心倾听。不管面对一个怎么冲动或愤怒的场面,只要你积极的倾听,整个气氛便会缓和。愤怒或冲动的'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了自己受压抑的感情后,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减轻,而且通过你的认真倾听,学生觉得自己问题已经被引起老师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励。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了良好的开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你的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正面管教》这本书,还有很多理论和例子,启发我们在教育上着重细节、采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这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没有规定的未来,对于孩子来说,人生路还没有真正开始,那就让我们经历过风雨的老师、家长们用爱引领他们自己去感受人生。“改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以后在工作中我会经常拿出来拜读,先改变观念,再付诸行动,改变从一言一行开始,才可能真正改变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读《正面管教》有感2
歌德曾经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
的确,书就像指向标,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初次接触这本书,是源于女儿班主任老师和我沟通孩子学习习惯的事情,老师便推荐这本书给我阅读。《正面管教》由美国简.尼尔森编著。它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生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已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即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父母要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合作以及责任感,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例子,使我开始反思自己对两个孩子的管教方式。作为父母的我们,经常会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发火。然后给予更多的说教、苛责、呵斥,而不是让他们从自己的.错误中体验后果。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正面管教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第一、父母的行动大于说教。
父母首先得弄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应该做的事情又该怎么去做?而不是絮絮叨叨地说一通。也就是,“说1000遍还不如做一遍”的道理。其实唠叨、催促、是非常无力感的,往往消耗家长自身的耐性。父母要用正确得当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并长期坚持不懈。
第二、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书中提到让孩子参与到家庭活动中来,并同父母一起制定家庭事务的规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这可以让孩子发现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并执行规则、以及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孩子参与其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后果。
德雷克斯说:“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鼓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认可他们的,然后再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宿感和价值感。
第三、和善而坚定
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且体会到父母是接受他们的感受。坚定的意义在于父母对原则、规则的坚持。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应该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管教孩子,并且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的亲子关系。我要去践行《正面管教》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更自信环境中健康成长。
读《正面管教》有感3
教室里的管教是每一位教师需要学会的内容,更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室里出现的一切事情,并且用尊重的态度处理。
当我们与学生发生冲突时,似乎大脑就会启动“爬行动物脑”来解决冲突,就会与学生发生争夺权力和报复的恶性循环中,那么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通知“理性大脑”的光临,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暂停”,这种积极的暂停会让我们学会尊重,回归到解决问题的大路上。
那么,这种积极的暂停在《正面管教》中,寻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方法——默不作声,这种无言的表达做起来真的太容易了。
一、看小说
看到“看小说”三个字,我们似乎觉得有点可笑,上课呢,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情?难道就任由学生吵闹,还能静静地看小说吗?那就首先看看这样做有没有道理,愿不愿意尝试咯。首先我们需要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的任务主要是教,学生的任务主要是学。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无法让老师做好工作。所以当学生干扰的让老师无法教时,老师就不再作声,只会认真的看自己的小说,只有等学生都准备做好自己的工作时,老师就会高兴地上课。
当教室里乱作一团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大发雷霆”,甚至要努力找到一两个典型,当场惩罚他们,羞辱他们,或许觉得这样做,老师才会找到尊严。其实,我们可以试一试这个做法,当学生吵闹时,我们一句话也不说,就打开小说,静静的阅读。这时的学生也许会更加吵闹,问题更加棘手,那只是学生的“试探期”,往往捣乱得更厉害,然而,用不了多久,学生就会安静下来,并且让老师知道他们准备好好学习了。所以,以后只要学生看到这个默不作声的提示,就会立即安静下来。
二、离开教室
《正面管教》中,作者举例拉斯木森老师得到校长的允许,可以在学生们扰乱课堂时离开教室。他首先向学生们解释,当学生不好好上课的时候,他就会离开教室。当他们准备好上课时,就可以到教师休息室去找他。当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吵翻了天,根本听不见他的声音,除非他加大嗓门,于是他默不作声端起咖啡离开了教室。尽管拉斯木森老师在休息室如坐针毡,不知道是否有效,但是最终还是有一位学生来到休息室,告诉拉斯木森老师,他们已经准备好上课了,请老师回去,以后的几天,孩子们在课堂上与拉斯木森的合作是如此的凌老师惊讶不已。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学校发生的一件事情:六年级一个班级科任老师都反映纪律有点差,所以A老师每次上课都有点发憷,总是说把嗓子都吵哑了,学生还是不听。但是A老师的确是个用心备课,对学生尽心尽力的好老师,所以每次上课回来,A老师都是气呼呼的,总是说:一片好心,学生不领情。有一天,我们正在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突然A老师走进了办公室,我随口问道:“下课了?”“没有!”A老师的语气有点不对。A老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声不动,发呆的样子。没有再多问,继续干着自己的工作。大约过去十几分钟左右,“报告!”听起来是两个女生。进来之后,直接走到了A老师的身边:“老师,给我们上课去吧,我们再也不大吵了,我们再也不捣乱了,我们一定好好学英语。”听到这里,我也似乎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A老师,回教室吧,看着两个孩子多可爱,相信他们会做的越来越好,给他们一次机会。”我给A老师一个台阶,A老师和两位女同学一起回了教室。后来,A老师告诉我,从那次生气离开教室,学生的课堂纪律好多了,甚至以后只要A老师一有离开教室的迹象,学生立马就会静下来,坐的很是端正。
有时候,这种默不作声的离开,也许要比声嘶力竭的批评更会起作用。
三、走进学生
谁都喜欢课堂纪律好的班级,但是学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又是一个好动的年龄,怎么就会在课堂上45分钟一动不动呢?十几岁的年龄注意力就是十几分钟的时间,所以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应该明白这一点。除了我们要认真备好课,备精课外,我们要些课堂的组织,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等等。
也许由于嗓子的原因吧,我不喜欢在课堂上大声的批评学生,因为只要着急,一出声,嗓子就会哑,于是练就了课堂上默不作声的管理学生的方法,你别说,还真凑效。在精讲的时候,不习惯于一直站在讲台上,除非必须要板书时,就会边讲边在教室里走动,一旦发现有开小差的学生,或者打瞌睡的学生,就会走进轻轻的拍拍肩膀,然后给个要注意听的眼神,再给个微笑,学生就会心领神会的认真听起来。还有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问题时,学生在讨论中难免会“跑偏”,于是我就会走进他们小组,轻轻拍拍小组长,示意他们赶快要言归正传了。现在的`英语课堂,不管是老师在精讲,还是讨论中,一旦发现学生中有小问题,就会走进学生,这样的课堂管理习惯,学生已经很心领神会,所以只要我一有这样的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就足以提醒学生回到正题中来。
我很享受这样的默契,我也很能理解学生课堂中的小动作,总会以尊重的态度,无声的告诉学生老师真的爱你们,老师真的想让你们在课堂上学到点什么。
四、情绪的撤出
积极的暂停,或者是冷静期的目的都是要当事人从当时的情形中撤出来,等到情绪上的冲突平息下来,而不是进入权力之争或报复循环,然后才能够理智地解决问题。
在学校,当我们听公开课时,总能观察到有些优秀老师在公开课上睿智的课堂管理。记得有一次听生物课,老师讲心脏那一部分,老师制作了精致的课件,并且拿了心脏结构的实物教具。学生那是一个兴奋,尤其是老师让学生想着自己的小心脏,然后说出心房心室的血液循环,学生这一下炸开了锅。那时,我就在想,老师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静下来呀,是敲桌子,还是大声的喊,结果却出乎意料,老师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站在讲台上,眼睛看着后面的黑板,一生不动。开始学生并没有注意到,可是没有几秒钟,学生就慢慢的停止了自己的行为,课堂惊了下来。我很崇拜这位老师,于是下课后就把自己的困惑将给生物老师听,老师说,以前自己要么敲桌子,要么气急败坏的大喊,最后不但没有起作用,还让学生感觉老师多么没有素质。于是老师就告诉学生,以后再在课堂上学生有“太活跃”情况,就看后面的黑板,如果学生没有感觉,老师就会一直默不作声下去,直到学生领会。现在学生已经完全明白了老师的暗示,只要老师一默不作声看后面的黑板,学生就会立马平静下来,教室里就会鸦雀无声。
情绪的撤出并不意味着爱心的撤离。它意味着从造成冲突的情形中撤出来。任何一种形式的撤出,都应该紧随鼓励、训练、将孩子的行为转向积极方面以及在冷静期之后的解决问题。
默不作声,无言的爱!需要我们老师的智慧,那就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阅读温暖我们,让我们在书中寻找我们成长的方向。《正面管教》给了我们太多有效的,可操作的正面管教的方法,亲爱的老师们,家长们,快快拿来看一看吧,你一定会喜欢上的!
读《正面管教》有感4
我们或许都玩过游戏,或大或小,我们更知道孩子对游戏的依赖,那么为什么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喜欢游戏,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呢?难道只是因为网络游戏的有趣、刺激,还是还有别的更重要的原因呢?回想一下,我们玩游戏的过程,当我们在玩游戏中犯了一个错误时,我们只是重来即可,也就是只需再试一次,也可能我们需要一百次的尝试才能打过去一关,才能搞清楚一个问题,才能解决一个问题,才能进入游戏的下一级。尽管我们尝试了N多次,但是我们却一点也不厌烦,那是因为游戏不会责骂或者羞辱玩游戏的人!
游戏的设置是让玩游戏的人不断的尝试,并鼓励他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不管我们是教育孩子还是教育学生都与此没有什么不同。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不断的犯错误,只要我们能从错误中学习,勇于解决错误中的问题,因为改正就是进步。
因为我们都会犯错误,所以更有益的做法就是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表明了自己能力不足。在正面管教的教室里,学生们一起解决问题,学习相互尊重、合作和协作的工具。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力量的积极运用,这会减少他们为感觉到自己的力量而做出不当行为并制造问题的需要。相互尊重和学生们的参与是正面管教的一个必要基础。鹤山与鉴定并行会鼓舞孩子们的信心,并且常常会帮助他们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进而改善他们的行为。
在正面管教的教室里,当全班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他们可以通过犯错误能学习时,每个学生作为个体就不会介意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了。他们会将错误看作是从同学们那里获得有价值的帮助的机会。他们实际上学到的是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感到骄傲,即使是犯了一个错误,因为他们知道犯错误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好,或者会因此陷入麻烦。他们不会因为承认了错误而被讽刺、羞辱,产生自己是“坏人”的意念,反而会在错误中学习,成长。
要想在我们的教室里真正的使用正面管教,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需要所有学生感受到承认错误的归属感,在承认错误中享受到承担责任的自豪感,而且得到的不是羞辱而是帮助,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转变与改变。
我们老师习惯了命令,习惯了控制,习惯了批评,习惯了惩罚,而我们的学生也习惯了呗老师命令,被老师控制,被老师批评,被老师惩罚。刚开始时,学生有太多的不适应,但是一旦他们体验到作为一个对班级有能力作出贡献的人所带来的尊严、尊重和自我满足感,他们就能成功的应对这一挑战。学生改变自己的行为有太多的难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改变,只有老师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我们就会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律、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比如教室里前后桌的两个学生发生的争吵。后面的学生说前面的学生总喜欢背靠着自己的桌子听课,把自己的书都弄乱了,而前面的同学说自己并不是故意靠着后面的桌子的,是因为空间太小了,不小心总会把后面同学的书弄乱。以往老师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结果是,两位同学,谁心里都不服气,对老师有了看法,而且两位同学的关系会变得更加不和谐,再也找不到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归属感与价值感,同学们会不理解,如此一个小事也值得争吵,最后学生的不到同学的帮助,唯一的收获就是心情坏到极端,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我们用正面管教的方法,给学生创造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那一定将会是春暖花开,前程似锦,美不胜收。我们可以用询问的方式,给两位同学建议,是他们两个和老师三人一起商讨解决的方案,还是拿到班会上一起讨论,给学生机会正真的倾听,做头脑风暴并帮助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在一种没有威胁的环境里,学生就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学生们会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试图隐瞒错误或者为自己的错误辩解。
这样的解决,让学生学会了承认错误,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与它们相互尊重的共事,学会了理解自己的行为,学会了用自己的能力影响别人,学会了运用自己的智慧,学会了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学会了做出选择就要承担责任的能力,学会了……
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就想立即在自己的班级中运用。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体验过程,尽管过程中有太多的疼痛,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怀着一颗爱孩子的心,影响到孩子自己爱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就会坚持。相信只要在路上,一定会有庆典!
读《正面管教》有感5
刚上完一节课,筋疲力尽回到办公室,桌面上放着一本崭新的《正面管教》,本学期教研组共同书目,书名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从未认真阅读,刚好趁此机会,平心静气,提升自己。
其实在阅读此书之前,我曾以为,正面管教这本书应该是大多亲子教育书籍一样,引导家长、老师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淡化或者忽视孩子身上的存在的问题,但是第一页中“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地管教孩子”却引起了我的兴趣,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浪潮下,我们更多的是给予孩子“自主、自由、平等”但是,如何平衡它与“管和教”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
此书作者为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何谓正面管教?我想书中的这句话可以简单地概括一下: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用娇纵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
书中的信息量很大,列举了大量家长、老师管教孩子的实例并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越看越能引我的共鸣,梳理一下自己的管理方式,我发现其实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尽管经常告诉自己要学会心平气和,但是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需要多多修炼,总是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为了孩子的这点那点小错误而生气。继而开始对学生们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教模式或让让她们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静下心来想一下,是因为我单纯地在孩子们犯了错误时给予她们的更多是说教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教育方式中,孩子也许是被动地去接受这种教育模式,而非自己真正地意识自己的问题所在,更没有给予他们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因此,有的时候教育的成效是那么的'低。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手捧《正面管教》一书,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我觉得自己的确不断地学习与尝试着改变,书还没有看完,期待下面的章节能带给我更多的启发。
读《正面管教》有感6
子不教,父之过。身为人父已经十几年了,这句话还只是停留在文字上,心中一直存着一个幻想——没事儿,孩子会好起来的,我们小时候父母哪里管过,我们不是照样很听话很懂事嘛!
于是,幼儿园——就让他玩儿去吧;小学——不要逼得太紧了,不然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反而更糟。
但是,到了初中,才发现这种做法很危险,成绩抓不上去,直接影响孩子考学。无奈,按部就班地来到公立中学——白云中学。
军训一结束,就开了七年级新手家长会。这个家长会很有意思,实际上是听新任学校党委书记徐碧江的一场演讲。徐书记讲了近两个小时,都是剀切之言,能充分感受到他对教育的用心与执着。所以,对他推荐对五本书,也就很感兴趣,《正面管教》便是其中之一。
书的作者,美国人简.尼尔森,首先是一位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也是七位孩子的.母亲。书中提到的观点,让人深受启发。
比如,现在对孩子之所以不像我们那个时代那样易于管教,直接原因是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化。
首先,是今天对成年人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榜样。当父亲失去了对母亲对控制权时,父母双方就失去了对孩子对的控制权。这意味着妈妈不再给孩子树立顺从的榜样——当然,这是社会对进步。所以,孩子表现出叛逆,是因为不愿意扮演卑下和顺从对角色。
其次,是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我们不再需要孩子像过去那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其实也剥夺了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作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
看到这里就明白,为什么我们那个年代对孩子都不用教,自然而然就很听话,很懂事。那时,我们就一句话解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穷的好处是,让孩子一起承担家庭的责任,这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上进心。特别是孩子和父母一起为了家庭生活并肩做事、边干边学时。
这是发展孩子的技能,但在培养孩子这些技能时,有一个前提条件是我们父母很难把握的,即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骄纵,而是要和善与坚定并行,就如上周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心理博士苏衡给我们讲课时讲的“温柔而坚定”。
读《正面管教》有感7
近期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对自己的冲击很大,觉得这本书对既是家长又是老师的我有很大的帮助。
在 《正面管教》一书中,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让我们老师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的方法,文中列出了比较实用的正面管教工具:
1、注意把握时机。要等到非冲突的.时间,等到你能够给予鼓励,并且孩子也愿意接受鼓励的时候。
2、从冲突中退出来。
3、和孩子约好,等你们双方都冷静下来并感觉好起来以后,大家再碰头。
4、以优点而不是缺点为基础,认可并鼓励孩子好的一面,其百分比就会提高。
5、倾听,记住,当孩子们觉得受到了倾听之后,他们才会倾听你。
6、关注并认可孩子的进步,而不是完美。
7、转移不良行为。寻找不良行为中显露出来的天赋或能力,引导孩子把这些天赋和能力转向建设性,有贡献的地方。
8、支持孩子们为错误行为作出弥补。
9、给予鼓励,而非赞扬。
10、避免批评,要问孩子:你打算怎么改进?你应该做些什么来实现你的目标?
11、在你决定你要怎么做之前,先要让孩子知道。
12、让孩子参与制定他们的日常惯例表。
13、教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大好时机我个人也从中获得以下两点启示:
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正面!既不是俯面,也不是仰面。俯面,是上对下;仰面,是下对上;正面,是面对面。管教,需要一种地位平等的原则。如果一位教师无论形式上做得多漂亮,俯面看孩子,言行中全是我正确你错误的教,或者仰面看孩子,言行中全是围着孩子利益转的教,适当鼓励孩子有自信,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过度。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将来到社会,他面临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毁把他推向万丈深渊。所以“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俯视导致强行灌输,也不仰视导致娇纵的管教孩子的认识方法。”
二、正面教育,正面什么?让孩子正面自己!不是盯着他人,而是正视自己的愿望。因“不如”而羡慕,不是一种坏的心理状态。因“不如”而要嘴上踩两下,就变成了嫉妒,开始发酵。因“不如”而要行为上给别人下绊子,便发展成了恨。统称羡慕嫉妒恨。羡慕完全可以发展为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一旦上升到嫉妒和恨,就会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培养孩子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真心祝贺别人的成功,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是正面教育的宗旨,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在进行正面教育时,尊重是前提,师生间有了彼此的尊重,才能谈得上平等的对话。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也才能让教育从“心”开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们能坚持“坚定与和善”并行,感谢孩子让我们学会包容、关爱;感谢孩子给予我们深重的使命感,在以后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中也积极地应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心理更加健康!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引知识泉浇其心骨、点智慧火亮其旅程、竖灵魂峰壮其行色”才能体现教育行业的价值。教书不易,育人更不易,且行且思索!
读《正面管教》有感8
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美]简·尼尔森著的《正面管教》,对我的班级管理工作帮了不少忙,加上前几天学校发放《班主任》中的《“赢了”学生,“输了”教育》中也提到了《正面管教》一书,由此我决定写些东西来梳理一下这本书对我的改变。
记得《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样说: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就好比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诚恳地告诉我的病人:“我非常愿意帮助您,尽管我没到什么技术,但是我充满爱心!来吧,请相信我!”如果您是这位病人,您一定神色大变,从手术台上跳下来就逃走了。其实做教师,包括做妈妈也是这样,我们不仅有爱,更要懂得爱的技巧来正面地爱我们的孩子们,不过它最触动人心的地方,是它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也包括我们自己)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理解得越深刻,就会做得越自然,越“本能”,越彻底。这也在告诉我在班级管理中要找到支点。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我想这个支点也可以撬动班级里问题学生的坏习惯。
多少年来,我也在苦心寻找这个支点,终于在《正面管教》中我找到了,他就是健康的自尊,它是孩子培养出“我能行”的信息的.基础,若孩子们总是由别人告诉他们去做什么,而没有自己受尊重地参与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联系父母希望他们拥有的技能时,他们就无法发展那些有助于感到自己能行的技能。当我们能以尊重和尊严对待孩子,并教给孩子为了形成好品格而应该掌握的有价值的人生技能时,他们就会在世界上传播和平,这也正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和谐不谋而合。
作为班主任,我个人的感觉是不仅要传授孩子们知识,更重要是要给孩子们健康的自尊,培养孩子们健全的人格。每个班里都会有一些小魔头,他们身上的一些不良行为,经常会让我们捶胸顿足,他们其中也不乏有故意和我们作对,捉弄我们的孩子,但退一万步讲,他们是孩子,我们为什么要和他们计较、较真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我们所能,在不伤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帮助他们与不良行为作斗争,而不是和不良行为来一起打败我们的孩子们,有事一些简单粗暴的行为可能会起一时作用,但从长远的影响来看,却没能帮助我们的孩子们改掉不良行为。
最后,教育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机智!
读《正面管教》有感9
每一位教师从内心都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得到学生的认可,得到学生的喜欢。每一位教师都想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感受到的是和谐,是美好,是感动。所以每每学校要评选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我们都为自己捏一把汗,我得票数是不是最高呢?最高的那位老师就会美在心里,乐在脸上,可是票数少的老师都是那么的垂头丧气,我可是对学生也很好呀,什么事情都为她们着想,什么事情替他们办,怎么就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呢?
那么我们就需要反思我们的行为,我们自认为对学生好的行为,学生真正感到好了吗?我们与学生的沟通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了吗?我们要求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时,我们尊重学生了吗?我们是以尊重换得尊重了吗?我们是以心灵换的心灵了吗?
一、了解事实,不假定,相信学生能解决,就是尊重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经常会遇到教室里发生这样的事情,饭后学生要上自习写作业,教师走进教室要辅导,可是教室里乱哄哄的,好像大家都在写作业,又好像大家都没有在学习,找不到说在说话,找不到典型,批评都找不准到底是谁,于是就在教室里大喊:“能不能别说话呀。”话音刚落,静下来几秒钟,又恢复原状,就这样的情况一直每天都继续着,班主任束手无策,学生怎么这么爱说话呀。让我们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方式,把这种现象拿到班会课上,用头脑风暴的形式,采用尊重的态度,让学生解决问题,相信最终学生一定会还给老师一份惊喜,一切都变的那么静悄悄,不是吗?
这就是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教师总喜欢在不询问的情况下,就假定学生不行,就假定学生的想法与感受,假定学生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甚至假定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的.假定就让我们失去了了解学生的机会,还可能因为在不经意间伤害学生的感情而损害彼此的关系。我们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相信学生可以解决问题,鼓励召开班会,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能力如此之大,真的令我们叹服。
想想看,当这样的问题我们就认为学生不会解决,只能靠老师的惩罚或者批评解决,那么这些毫无表情的批评会引发学生的厌恶,导致学生与老师直接的对立。这样虽然我们老师很努力的维持教室里的纪律,很认真的辅导学生的作业,但是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这样师生的关系就会越来越远。
二、是鼓励,不是替做,给学生机会,就是尊重
记得是去年一二九歌咏比赛时发生的事情。根据学校的安排,为了让各位比赛的质量上一个台阶,所以学校给每班都派了一名科任教师帮助班主任老师排队和整队型,如何唱,如何咏,还要加些什么样的动作等问题。八年级有一个班,班主任老师是一位和和蔼的男班主任,派去的老师时有多年班主任经验的女班主任,现任他们的数学老师。本来他们的歌咏比赛安排都是学生们共同商量的,大家的热情非常的高,什么时候领唱,什么时候齐唱,什么时候男女对唱,是一个人咏,还是男女两人一起咏,而班主任老师呢,看学生积极性高,也就是为学生做做顾问。可这一数学老师已加入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一数学老师总认为自己有经验,于是否定了学生的想法,这不行,那需要变,一下子把学生的精气神全打趴下了,学生一点都不配合,本来好好的,最后得的名次非常不好,学生那是一个伤心,不满呀。而数学老师呢,到处说:“这班里的学生素质就是差,给他们设计的多好呀,就是不配合,真是的。”
我们总认为替学生做事情,而不是让他们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时,我们也许会认为我们是在关爱学生,是在帮助学生。我们人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学生为什么就是不领情呢。想想看,比赛完,我们又会给学生说教,解释所发生的一切,发生的原因,以及我们的感受,因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这更会激起学生的反感。学生要的不是替他们做什么,而是鼓励,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做好,这就是尊重。学生要的不是替做,而是对他们观点的认可,对他们观点的感兴趣。《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说:“如果你给学生们提供运用他们自己的智慧的机会,他们往往会得出与成年人向他们说教但似乎被他们忽视的结论完全相同的结论。这种探索会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内在而非外在的控制点。”
三、谈心是交流,不是说教,你一言我一语就是尊重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把这种带有尊重赋予力量的沟通成为“网球比赛”。想想进行或者观看一场精彩的网球比赛是什么样子。来回对打若干次的球令人非常兴奋,这不仅仅是网球,乒乓球一样的道理,最好看的就是双方队员打的回合多,越多,大家越激动,呐喊声就越大。再想想,如果打球时,发球过去,对方接不住,打不回来,比赛还有什么乐趣?我们打羽毛球一样,打过去,对方接不住,再打,再接不住,不一会就觉得打的一点意思也没有,关键是,根本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呀。
那么我们与学生的交谈也是一样的。我们老师都会发这样的牢骚:给某某同学做过多少次思想工作了,嘴皮子就磨烂了,就是一点也不见效,一点都不长心,一天都不好。一次精彩的交谈就像一场网球比赛,对话会有来有往,两个人轮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老师把学生叫到教室外面,或者办公室,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引古用今,说父母,讲同学,总认为总会有一句话学生会几道心里,对学生会有激励,可是谁知道,学生竟然没有记住一个词,甚至只要老师叫同学谈话,学生就会紧张,就认为一定有要劳累耳朵听老师的说教了,所以这样的沟通,这样的谈话,不但没有作用,甚至还会有负面作用。
想象一下,让一个学生在放学后和你谈谈他学习中的一个问题,就是进行网球比赛式对话,那该有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效果呀。或者周末回家,我们和学生一起骑着自行车,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着行走在回家的路上,那该是多么的温馨,多么的温暖人心,这样的交流真的会令学生终生难忘呀,又怎么不会让学生爱上老师,师生关系又怎么能不融洽呢?
通过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想法来表达对他们的尊重;通过了解事实,不假定,合适学生对以问题的理解,探寻他们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看法来表现对他们的尊重;通过你一样我一语的网球比赛式的沟通来表现对他们的尊重。在良好的沟通中,我们会有大量的倾听、尊重、好奇心和赋予力量。
相信,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学习,善于阅读,在阅读中思考自己的行为,在阅读中反思自己处理学生的方式,在阅读中改变自己,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一定会享受每一节课,每一分钟与学生的相处,相信未来一定是美好的,相信教育的春天会处处在!
读《正面管教》有感10
《正面管教》看完了,看的时候觉得有道理,但总是觉得实际操作难。而且也有疑虑:每个作者把成功的案例写得那么多,难道他们是神仙,一点问题都没有吗?这本书的作者是个诚实而可爱的人,到后一章,她提到她不能用家庭会议改变孩子的态度的时候,已经是孩子们都大了,她到处宣传正面管教理论成功的时候,她沮丧、置疑她自己,甚至要把书扔到窗户外面去。
刚刚看的时候,我想试试,想在家里建立一个家庭会议的制度。想地点的时候就有点发憷。客厅应该是首选。但客厅里的人都是脸朝着电视的。不让看电视吧,他们一次听我的,第二次不见得。时间只能每周一次,周六晚上刚吃完饭,正电视节目还没有来。我瞅准时间,准备提出的时候,孩子的朋友电话来了,讲了几句,说“我出去一下”。就整晚不见人影。
后来我改变时间,在孩子刚做完作业,饭还要一阵子的时候15分钟的间隙,地点选择在书房。刚开口说:“我们家每周抽时间一起谈谈好吗?”孩子就说:“我很好,没啥好聊的”。孩子爸也觉得无聊跟着一起出房间了。总之失败了。
“善而坚定的态度”的度的把握也较难,善呢,就容易让孩子看到有机可乘,坚定的态度很容易变成纳粹。另外例子里面的家庭都不止一个孩子,而且爷爷奶奶都不生活在一起,对中国独生子女、三代同堂的情况的处理可能更难一些。不过她一直强调:所有的态度要秉持一点:我无条件爱你们,我的.孩子。父母老师的表情会告诉孩子真相。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面部表情狰狞,肌肉痉挛是表达不出爱的。她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小建议—冷静下来再处理非常有效。但对父母来说需要“忍出内伤。虽然孩子爸爸没有看这本书,但他最近的行事风格很像这一点。
上周,他检查孩子寒假作业,发现有错的地方,吃中饭的时候,他就问孩子:“晚上不出去玩吧?”(商量、建议,语气友善)
孩子答:“暂时不出去。”(留条后路)
他说:“如果晚上不出去,我就给你讲讲数学作业错的地方。”(提出方案,但仍然是建议)
孩子答:“嗯—好吧”(有点不情愿,但因为前面铺垫,没话说)
晚上——
关掉电视机,他说:“现在开始讲题好吗?”(和善语气)
孩子闷闷地答,放下手机游戏,跟进书房。因为心中不愿意,孩子根本不正眼看作业,就那么斜着眼听着,看着真让人想发火。我本来也跟着进去,后来就出来看电子书了。但他不管孩子表情,还是跟他讲,边问:“你这步是怎么想的呢……就是这步骤用错了公式。”(善而坚定)
大概20分钟后,他结束了讲解,然后说:“你们现在高中的题目很难呀,我今天为了给你改这几页题,做了一下午。”(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但是,你目前的分数跟你的智力差距太大了,80分以上应该是没问题的。”(告诉孩子他的感受)
“我觉得你分数低是因为你没有用草稿纸,步骤没有一步步写下来,所以有一点小错误,就导致结果不对。如果写下来,错误就容易发现。”(引导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但孩子不领情,觉得晚上时间被占用,还是斜着眼。
他说:“我们能不能再做一道题,巩固一下?”他的声音也渐渐有点透出不耐烦。(忍耐)
孩子开始觉得委屈:“刚不是说讲题吗?怎么现在要做题呢?”
我担心他们吵起来,就使眼色让他出来到客厅。(冷静下来再处理)
他想了一下,决定去冲凉。(冷处理)
冲完凉,已经冷静下来。再次进入孩子房间,说:“那道题做出来没有?我们一起看看吧”(善而坚定)
终于孩子没有反抗,一起做完了题。最后孩子心情也好起来。
这一次案例的效果很好,但持续性不好。因为有时候孩子爸还是会忍不住发脾气。孩子也还会赌气。但经过寒假的连续晚上讲作业,孩子似乎放下面具,跟我们亲近很多。昨晚,我看到孩子用QQ给朋友发一条信息:“我爸晚上要我做作业,我不去了。”
我总结一下:父母付出时间(看作业,讲题),孩子还是会觉察到的。我们总是以忙、累为借口,让孩子孤独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读《正面管教》有感11
《正面管教》为美国的简·尼尔森所著,她是一位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她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一种和善而坚定方法教育孩子,以消除惩罚,用积极方法管教儿童的已得到自律能力。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这正是我目前需要的,可以看到教育另一面的魔法镜子,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经常因为我的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他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他无端的胡闹而心烦。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呢?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她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她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延展到我的班级,一直以来我们都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级,我的班级就像是我的另一个“孩子”,有我的属性和我性格,所以此书我读了又读,是我为人母,为人师,为人班主任的重要支撑。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她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在班级常规管理和处理突发性课堂事件中,正面管教也给我了很多好的办法,想来有一次我正在上课,有一男生总是提问一些和课堂无关的问题,并上了两次厕所,在我找他回答问题时,他态度一脸的挑衅!不站起来回答问题,还振振有词说自己膝盖受伤了,疼,他不认为自己来迟到是不对的,更不会认为自己不打报告坐着回答问题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要想让他意识到他的错误,必须先让改变以往的做法。我真诚地看着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平静地说,“你能受伤了还能坚持上学,值得表扬,但是,老师希望下次你如果有情况的时候,能提前跟跟老师打个报告。这是应有的礼貌和尊重。”她没想到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吵她,“老师,知道了。”她态度的改变也让我感到很惊喜,我想正是因为老师的态度的变化,给学生的心里感觉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才会导致她态度的转变吧!尊重是前提,师生间有了彼此对相互的尊重,才能谈得上平等的对话。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也才能让教育从“心”开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坚持“坚定与和善”并行,在以后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中也积极地应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心理更加健康!
感谢《正面管教》一书的作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让我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迈出了第一步。相信我的坚持与改变,一定能让正面管教在以后教育孩子和管理学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读《正面管教》有感12
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看完书,我将作者如何进行赞扬作了简单几个小结:
1、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
及时的赞美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活动课上时,当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表现的非常棒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把握时机进行鼓励:“你的声音真响亮,回答地非常完整”等,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又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那么我们马上就要补上一句:“XX,真棒,荤菜、蔬菜都要吃,不挑食。”
2、就事论事,坚持原则:
在给予孩子的赞扬和鼓励时,老师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夸张和缩小。比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个孩子在画“春天里的花”,她画了两朵小小的、红色的花,一个老师走过去看了看,用很夸张地表情说:“XX,你真聪明,画的真漂亮啊,继续吧!”当孩子们听到这个赞扬,她非常高兴,继续画了起来……这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画面,表面看看,该教师运用了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们继续乐意的画画,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读了《正面管教》,我们就会了解到,鼓励是帮助孩子改善,而不是完美。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和取得的效果,有针对性的实事求是的进行鼓励和赞扬。对于上面的情况,其实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说:“XX,这图画的'真不错,如果你能在画的大一些,颜色再运用的多一些,那么你肯定会画的更棒!”孩子就会肯定自己的行为并继续努力。
3、鼓励也要爱的衬托
书中说到:安排特别时光、试一试抱一抱孩子都向我们讲述了,鼓励是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贡献来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么感觉是多么的美妙。班中经常有那么一个孩子是大家公认的调皮鬼,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责备、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那么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读《正面管教》有感13
在教育孩子和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内心一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一方面我认为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应该有尊重、民主、宽容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懂得尊重、宽容的孩子,粗暴严厉的教育也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下来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更大的伤害;但同时尊重和宽容很容易演变成纵容和失去原则性,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直到有一天看到《正面管教》这本书,书的封面上赫然印着的一句话:“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打动了我,让我决定仔细阅读,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用来指导教育教学。
作者认为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和善而坚定可谓是本书的精髓所在。
和善意味着尊重,体现在:
1、理解孩子的感受,而非一味地评判和否定让孩子失去信心,问题孩子往往是失去了信心的孩子;
2、与孩子在理解、尊重的氛围中共同制定计划和规则,孩子应该全程参与而非仅仅是执行者;
3、在孩子犯错时尽量少用逻辑后果惩罚,更不能侮辱孩子,认为要想让孩子变好之前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糟糕,事实上只有孩子感觉到更好时才能做的更好,代之以让孩子体验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自然后果,从而使他们学会为自己负责;
4、成人和孩子都要善用暂停期,从冲突中退出来,避免在冲动时反击,成人做好自控的表率,教会孩子用理性大脑思考;
5、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那样就剥夺了他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自己能力的机会,他们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理应享受特别的服务,事实上,让孩子为家庭、为学校服务,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归属感、上进心,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了;
6、安排特别时光,哪怕是在课后安排五分钟与一个孩子闲聊都会带来积极改变。这些理念和行为都提现了对孩子的尊重。
而跟和善相互依存的坚定则能有效保证双方在理解、尊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制度得以实施,一旦合理的制度制定,必须和善坚定地执行,即时没有按计划完成,也不要替代、不要唠叨、不要埋怨、更不能侮辱,而是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或是孩子自愿达成的逻辑后果,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在实施初期,孩子在体验自然后果或逻辑后果时,会有抵触情绪,希望家长分担责任或希望得到豁免,但是成人要坚定地执行下去,如果因此而妥协,孩子就不能学会承担责任,那么以后家长的唠叨和提醒会不断地重演,直至耐心耗尽,最后升级为粗暴对待,而孩子也会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
以上是我对本书的.理解。因为暂时只粗略地读了一次,因此很多地方认识还比较粗浅,需要进一步研读。另外理论在用于指导实践时,一方面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应用;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说实话,我感觉影响实施效果的最大因素是自己,在孩子不能与我心中期待的要求相符时,我能否放下完美、放下比较,始终用理解的心态对待他们?在孩子与我发生争执时,我能否克服冲动和“必赢”的心,迅速退出,积极暂停?在孩子应该承担责任时我能否相信孩子最终能战胜自己,获得成长,从而收起自己那“多管闲事”的心?相信只要有不断的学习,就会有不断的成长,虽然不会是直线的,但却是必然的。作者:张俊英
读《正面管教》有感14
对于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都面临一个最简单,但是也最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作业问题。学生总是怨天怨地的大喊,老师作业的严酷,还说这homework真的是不可数名词呀!而老师总是要学生复习,巩固,预习等等理由给学生铺天盖地的作业。于是,老师为了能让学生完成作业,也制定了各不相同的规定。
下面就是一个班级对作业的部分规定,不过,要提醒大家,这些规定是学生没有参与的规定:一次不交,课代表记名,两次不交,课堂点名批评,一周内所有学科作业不交超过五次,叫家长到校陪读,观察孩子的课堂作业表现,第二周再出现这种情况,家教一周。这样的规定,老师会认为,学生会害怕这些惩罚,而努力完成,认真对待所有学科的作业,可是结果却令人更加生气。有些孩子为了不受到惩罚,他们就会抄作业,而且抄的很是认真的样子。他们这是出于恐惧和害怕,而不是证明自己有了对错的概念。这些孩子为了证明自己还有可取之处,就会弄虚作假。另外一些孩子则捉摸着怎样打败老师,只抄一些单项选择,让后上交,表示自己做也交了呀,谁能说我没有交作业呢。很有一些孩子,随你怎么要求,我不会,我也不抄,就是不写,任由你惩罚。在受到惩罚之后,有些孩子心里就会留下不公平的感觉,他们不会将心思集中在招致自己受到惩罚的行为上,而是对惩罚他们的人充满了怨恨,或者感到自己很受屈辱。我不就是没交作业吗,为什么要请我的家长来陪读,让我的家长也跟着受到屈辱。
逻辑后果对孩子的作用可以是尊重性的`,鼓励性的,然而却经常被误用或未被充分利用。在运用得当的时候,孩子们就能从中学到有助于他们以尊重和有尊严的方式培养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大量东西。用逻辑后果而不是惩罚作为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的一种方式会更有效,更长效。
作者文章中举例琳达写作业喜欢在课桌上敲铅笔,这会干扰到其他孩子。老师让他选择是停止敲铅笔,还是交出铅笔等别人写好作业后她再写。让孩子选择是停止不良行为还是体验逻辑后果,是一个好方法。给孩子一个选择,并且私下里把后果告诉孩子,并不是有效运用逻辑后果的唯一指导原则。倘若如此,让孩子选择是停止不良行为还是挨一顿打似乎也很合理了。吃苦头不是逻辑后果需要的条件。因为逻辑后果的目的是为了停止不良行为并找到解决方法,而不是为了报复而给孩子造成痛苦。所以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变成有贡献的行为,对于鼓励孩子停止或大大减少不良行为很有效。
不论孩子错误的目的是什么,逻辑后果都有可能完全不适合。或许是我们给孩子布置的作业毫无意义,或许是老师根本就没有让孩子参与制定作业计划,并且没有让学生感到写作业的重要性,这个作业对自己的学生有多么的需要,或许是老师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应该做怎样的作业,怎么去做,为什么需要做。没有什么事情比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赢得他们的合作了。所以,我们可以定期召开班会,所有的班级事务都由学生自己参与讨论,所有的班级规则都有学生参与制定,这些会带给学生民主,带给学生尊重,让学生感受在在这个集体中的存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
从这里我们也会反思,我们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对孩子的发展有多少引领的作用?对学生的未来有多少影响?
读书吧,一本值得阅读的书,带给我们太多的反思,也许这些反思,会促我们循序成长!
读《正面管教》有感15
近期,我阅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书的作者是简。尼尔森,她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多年亲身育儿心得,同时还是专业的心理治疗师。纵观全书,作者都是围绕着用一种不娇惯、不惩罚的方法去正面剖析、解决育儿教育中的种种困惑难题。文中例举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深入浅出的灌输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文笔通俗易懂,结构清晰。读后,使人获益颇多。
诚然,书的作者是名外国作家,她生活的环境,文化氛围与我们还是有区别的。我们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及教育还是保留了些中国传统的一些理念与方法。有人说现今的中国教育多为“虎爸狼妈”式,家长的观点往往强加于孩子,“忘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得现今的教育呈现节节攀比竞争心态,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孩子个人成长过程,成为什么样的人?
家长们教育的方式总在严厉、溺爱、说教中徘徊,无法正确把握平衡。而尼尔森的书一开始便切入主题,什么是正面管教,就是本着相互尊重,不惩罚、不娇纵,共同参与制定规则,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家长必须去赢得孩子,这里的赢得是指得到孩子的'信任、理解、尊重与合作。出了问题后,家长怎样去和孩子沟通,运用什么样的言语、肢体动作、行为去了解孩子内心想法,共同找到根源所在,一起制定规则,使孩子们自我转变意识,纠正错误,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父母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总是起着关键作用。这本书中多次提到大人们应该转变思维,运用正面管教工具,带着友善、关心与尊重这个基本核心思想,才能与孩子建立起合作,产生共鸣去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培养孩子的自信、归属感、价值感和责任感。
这本书可以说是教育类的经典之作,虽然短时间之内我们不可能完全按照书上的方法去实施,但要看到的是,只有家长们做出一点努力去改变,那么孩子就会呈现不同的进步。现实中,我可以试着用平和的语态与孩子交谈,哪怕是从食堂的饭菜说起,而不是一味的追问着“今天的作业多么?做好了么?考试考得怎样啦?”这已经让她听了无数遍的问题。我可以试着发火前冷静处理自己,而不是过后看着孩子熟睡的脸庞时心中升起的阵阵心疼悔意。我也可以试着放下家长的姿态,跟她说声对不起,给她个拥抱,因为大多情况下,孩子已经原谅了你。我也会试着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下棋、散步、读书陪伴着她。欣赏过一句话:参与生命,见证成长。这已足够。
【读《正面管教》有感】相关文章:
幼师正面管教心得07-22
读《正面管教》有感04-27
读正面管教有感03-26
读正面管教有感04-30
正面管教工具《正面管教》教师读后感11-07
正面管教鼓励孩子的话10-27
正面管教的学习心得06-14
正面管教学习总结11-26
幼师正面管教培训心得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