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学校读后感

时间:2024-04-15 23:05:06 宇涛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夏山学校读后感(通用18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夏山学校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夏山学校读后感(通用18篇)

  夏山学校读后感 1

  一年前拿到《夏山学校》这本书后,我随手翻看了几个章节,这本书对当时的我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内容有点不切实际。什么“人性化的快乐学校”“任由孩子的天性自由发展”等等。结合我国现在的国情来说,我似乎很难理解尼尔当时的想法,再结合我们现在的大班额教学这种尼尔式的教育方式是那么的空洞,缺乏说服力……于是乎,我去年基本上是漫无目的,应付差事似的略读了此书。

  今年开学伊始,我又重温了此书,我想既然学校这么安排,说明这本说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的。也许去年的我并没有参透这本书所带给世人的启示。而且此时正逢我的虫虫宝贝降临,于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以“妈妈与教师”的双重身份,又结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重温了此书。

  或许是因为角色的巨大转变,再次阅读此书时,我经常将书中的各种案例与我即将出生的孩子联系到一起。例如:如何养育孩子?作为妈妈的我应不应该干涉孩子的自由发展?如何将爱散播到孩子身上?如何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在《夏山学校》这本书中再次得到了答案,而此时的答案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尼尔想要通过“夏山学校”告诉我们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

  又或许是第一次做妈妈的喜悦,我恨不得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付诸在我的小虫虫身上,每天的胎教,每天吃什么可以让我的宝贝更健康,每天和宝贝说说话,还有每段时间的宝宝日记……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记得那天在给虫虫写第一封信的时候,我这样写道:“虫虫宝贝你知道吗?有几次你可把妈妈吓坏了,你真的太调皮了,这么轻易的给妈妈开了那么多次的玩笑,妈妈以为这辈子无缘和你共度余生,你可知道妈妈是强忍着泪水给你的大哥哥大姐姐上课啊,因为他们和你一样都是我的孩子……”发自内心的心语,让我的记忆瞬间回到了两年前,记得刚接手这两个班的时候,学生的习惯,学习态度,让那时年少轻狂的我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而现在的我再也不会那样了,可能正是因为角色的转变,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如果我的小虫虫将来也出现这样的状况,我该怎么处理?是大发雷霆?还是用爱去感化他呢?阅读了《夏山学校》之后,我发现我更能体会尼尔的用心良苦了。就像书中所说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要做的就是转变角色,用爱与赞许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孩子。在他们犯错时,学会容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做事……

  《夏山学校》可能就是在这不经意间再次走进了我的世界。我想当大家为人母时再来读一读这本书可能会有比现在更深的感触吧!总而言之,我所悟出来的就是“做学生的好妈妈”,时刻学会换位思考,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让我们的孩子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

  夏山学校读后感 2

  自从事教育事业以来,读了很多教育类书籍,但是当我读到《夏山学校》这本书之后,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在夏山学校,教育已经达到了一种“润物细无声”“大象无形”的境界。校长尼尔的教育理想是:“对于是否上课,学生们拥有完全的自由。他们可以选择上课,也可以选择不上课,如果愿意,他们甚至可以完全不上课……”这对于我们这种已习惯现行教育的规章制度而言,是否会相信世界上竟存在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学校?而这样的学校绝非天方夜谭,夏山学校证实了这一点。

  在夏山,孩子们是被高度尊重的,是自有的;尼尔说:“要孩子做一个自由的人,一个对工作感兴趣、对友谊感乐趣、对爱情感快乐的人,或者让他成一个痛苦的、冲突的、恨自己和恨社会的人,这大权操在家长和老师手里。幸福是怎样获得的呢?我的答案是——消除权威。让小孩做他自己要做的人,不要教导他,不要教训他,不要勉强他上进,也不要逼他做任何事。这也许不是你喜欢的答案,但是如果你不采用我的答案,你应该自己去找更好的答案才是。”

  夏山学校里的学生数量是极少的,也许不同年龄的学生的所以总和都没有我们现在一个班级的人数,然而在这里出来的也有许多著名的人物,这些学生也许很多并非和常人完全一样,但是他们在夏山一点点地弥补他们的“缺陷”。还记得其中的一个故事:“汤姆从5岁起就来到夏山,离开时已经17岁了。这期间汤姆没有上过一节课,他几乎将所以时间都用在了手工房里。在汤姆9岁时的某一天,尼尔(本书作者)竟一位地发现他在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便问汤姆是谁教他的。汤姆回答尼尔是自学的。在汤姆工作后,他的.老板告诉尼尔,汤姆的最棒的员工,他从来不到在走,而永远都在跑。”这个故事在说明什么?它说明一般儿童绝不是天生就由缺陷、胆怯或者呆痴,事实上,汤姆永远热爱生命的潜能。在夏山,教育的目的即是:生命的目的,是愉快的工作和发现快乐。教育不应该听了在知性上,教育应该包含了理性和感性。教育必须注意儿童的需要和能力,儿童天性不具备利他主义,他还没能发展出成人的成熟的爱。故事中的汤姆在慢慢长大,通过他的实践,道理和知识往往会更加深刻地印在他的脑里。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具有很高的期望值,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翻过的错再犯就要惩罚等等,老师的压力很大,孩子的内心也一直很焦虑,甚至对工作学习产生了恐惧感。我们知道,人在没有恐惧的时候,心灵是绝对自由的,创造力也会随之显现。所以教育应该从心开始,让学生和老师的心中不再心存恐惧,这样老师和学生才可能面对自己,发现自己从而使自己的创造力发挥出来。

  夏山学校读后感 3

  有人把小林宗作的巴学园与夏山学校对比,巴学园的原型就是夏山学校,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让人读来不忍放手,而《夏山学校》内容更加丰富,虽然读得有点费劲。在书中,A.S.尼尔全面阐述了他的教育理念: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

  经过六十的经营最终让夏山学校成为闻名的“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尼尔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在于寻找兴趣。”尼尔绝对厌恶应试教育,如果他活在现在的中国,看到中国教育的'现状,一定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反教育而震惊。

  “所有的奖品、分数和考试都会妨碍正常性格的发展,只有书呆子才会认为从书本上的学习也算教育”。

  “书本是学校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的只是读、写、算,其余的是工具、泥巴、运动戏剧、图画和自由。对大多数青少年而言,学校课程不过是在浪费时间、精力和耐心,它剥夺了孩子们最重要的玩耍的权利,造就的不过是一批小老头而已。”

  在尼尔眼中,孩子需要自主发展,需要自由,杜绝成人对儿童的压制。

  夏山学校以民主的方式进行自治,一切有关集体和生活的事情,通过自治机构——学校大会处理,每位教职员和孩子都只有一票之权,人人平等,教师没有高高在上的地位,这样孩子们学会了平等尊重,学会了行使自身的权利,“自治在教育上实在有无穷的价值。”

  尼尔认为实行了自治的学校才是进步的,只有当小孩能完全自由地管理他们的集体生活时,他们才有真正的自由。

  夏山学校读后感 4

  暑假里听了苏周子老师的心理讲座,苏老师着力推荐了一本《夏山学校》,于是我买来准备好好读一读。但是一直是几页几页的看,一是因为忙,二是因为里面的教育理念我有些不能认同。

  《夏山学校》讲的是英国的一所名叫夏山的学校,这本书的作者也即是夏山学校的创办人“A.S.尼尔”,尼尔先生所创办的这所学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而且也不能够多,毕竟这种学校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我们现在进行的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在夏山,孩子们是被高度尊重的。创办者尼尔和他的妻子共同的办学理念是“创造一个不是让孩子们来适应学校,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

  到学期结束,终于把这本书草草读完。掩卷思考,我始终认为夏山学校的这种教育方式可望而不可及,至少在当今的社会是很难实现的。在夏山学校,快乐是生活的目的,衡量成功的标准,在于工作愉快与生活积极。因此,学校的任何做法都是使儿童学习如何生活,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孩子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去上课,不论缺课多久也不会受到责罚,分班和选课依孩子的意愿,学生在教室里可以随处走动。这种教学模式的确充分发扬了孩子的'个性,但是否真能让孩子们“树大自然直”呢?

  在夏山学校五至十五岁的孩子分三个班,总人数不超过50人,并来自世界各地。教学不限于室内,学习是走出教室之外,甚至学校之外。教师可以自行从事实验工作,自行负责教学,并有权选择课程和教材,无正式考试,只是以轻松谈话的方式测试学生,这种无压力的学习在当今中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制度不改革的情况下,太过于理想。尼尔校长和夏山学校的老师们如果在中国这样办学,早就会被家长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封杀”了。并且尼尔在书中一次又一次地满腔愤怒地写:那些不自由的孩子……那些受到压抑的孩子……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那么痛苦吗?中国从古至今,流传着一句古话:“不打不成才”。很多名人都是受着传统教育长大的,不也在快乐地生活,同样在推动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对夏山学校中很多教学方式的可借鉴性是持怀疑态度的。

  所以我想,在中国,这种教育模式至少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在整本书中,最打动我的,就是尼尔对孩子们的爱。

  尼尔在书中没有过多提到“爱”这个词,但从每句话中都能让人感受到他对于孩子的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这种爱不简单是父母老师对孩子的爱抚、关爱或充满爱意的语言,他的爱是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真理的渴望、探寻。这种爱更高尚,更真诚,更彻底,更尊贵!没有这样爱的驱动是不可能给孩子那种自由的。一个孩子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中,是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可言的。像我们班里这学期转来的小张同学,刚来班里时,做事总是畏手畏脚,不敢尝试新的工作,担心会难,担心做不好,看人的眼神总透着恐惧和防备。现在他虽然表面上看不再那么安静和疏远,经常会故意调皮捣蛋来试探,但我知道他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爱可以消除恐惧。但只有老师的爱,缺乏家长的爱还是不能彻底去除那些恐惧感。只有学校和家庭产生合力,才会对孩子有最大的帮助。

  但我感觉我们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做不到夏山学校那样自由。比如他提到学校中的孩子不愿学习可以整日游荡,整日泡在工具房,有的孩子甚至游荡了三年,直到他恢复学习的欲望。夏山有吃手指或说脏话的孩子老师会放任。有去偷东西的孩子老师和他一起去偷。不愿意整洁的孩子可以不用洗澡,饭前不想洗手就随他去,用手吃饭也是他的自由。在课程学习上,夏山学校的孩子只需挑选自己喜欢的课程上,虽然我们现在不可能做到让孩子们这么自由,但学习要建立在有兴趣的基础上,有兴趣的课程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一点是肯定的。所以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点,并且要正视个性差异。尼尔主张孩子们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且聪明实际,大人不需要让孩子们依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照自己的能力去发展,也就是依自己的才能志趣,想成为学者便去做学者,而适合当清道夫的也可以成为清道夫,尼尔认为与其培养不快乐的学者不如培养快乐的清道夫。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我的学生中,有的特别会学习,轻轻松松学得比别人好,有的孩子很认真,学习成绩就是不理想,但每次校运会比赛中,他却能成为冠军,这样的孩子有他的专长,如果让他们在夏山学校,相信他们一个个都会是人生的成功者。

  夏山学校读后感 5

  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校长尼尔认为“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他用了60年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这个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巴学园”便是以夏山学校为原型创办的。

  想起上大学时学习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教育内容之大,几乎无所不包,我被教育巨大的包容所深深慑服。

  然而,当我读完《夏山学校》之后,当教育再次以如此美丽生动的生命形式展现在我面前时,我被如此活泼的教学呈现形式所深深折服。如果说我之前理解的教育还是有形的、可演绎的,夏山学校里的教育似乎已经达到了“润物无声”的境界了。它让我真正认识到:教育,可以无限大;教育,可以无限远!

  在夏山学校,实现了真正的民主、平等,一切有关学校和集体的事情,由学校自治机构——学校大会全体学生投票决定,校长也只有一票之权。在夏山学校,是否上课,由学生自己决定。学校里有个叫默文的学生从7岁到17岁在夏山待了10年,一堂正式课也没有上过,出校后同样成了社会上的有用之才,拥有幸福的生活和温馨的家庭。

  来到夏山学校的孩子往往都是厌学、自卑、叛逆的,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之后,他们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够自发自觉、独立自主地学习,充满自信,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展。多年后,他们多数成为了杰出的艺术家、设计师、演员、科学家和数学家……

  在夏山学校,要求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正如尼尔校长所说:“我们决定办一所可以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学校,为此,我们不得不放弃所有管训、指导、约束,以及一切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尼尔用了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自己的信念,夏山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我由衷地佩服尼尔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夏山学校验证了“自由发展”的教育是行得通并且是值得去做的。它将学生看成是完全自由发展的,不受任何约束,真把学校变成了学生们的自由天地。尼尔真的是一个勇于实践、胆识过人的人物,自由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享受教育的价值。在《夏山学校》里读的每一句话,都能让我感觉到爱与自由的存在。“小孩对爱和赞许的需要远超过对知识的需要。”尼尔的书中没有过多提到“爱”这个词,但我却从每句话中到感受到他对于孩子的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这种爱不简单是父母老师对孩子的爱抚、关爱,他的爱是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真理的渴望。这种爱更高尚,更真诚,更可贵。没有这样爱的驱动是不可能给孩子各种自由的。

  我在书中感受到的是校长、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成长的快乐。这种教育,已经超出形式、技能乃至内容的层面,没有固定模式与内容。它事实上已经超出了传统教育的理念,而上升到一种哲学精神的`境界。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比海洋还要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我把夏山学校的教育比之为心灵的教育,只有我们教师的心灵和学生的心灵自由交融在一起的时候,才能达到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境界。当传统的教育还在为课堂组织教学、道德教育、传授技能等争论不休的时候,夏山学校已经穿过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实现了教育心灵的交融和超越。《夏山学校》一书无限地拓展了我们教育想象的空间。

  尼尔的一句名言便是:“与其培育不快乐的学者,不如培育快乐的清道夫。”让我们合上书,从心灵深处回忆下自己学生时代的梦想的颜色,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帮助他们绘出五彩的明天。虽然夏山于我来说是一种理想,但是,这些并不能阻碍我追梦的脚步,我会为着“夏山之梦”努力前行。

  夏山学校读后感 6

  最近读完了尼尔的《夏山学校》,感触颇深。

  也许我和尼尔都是教育的理想主义者,也许我们都更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十分赞赏尼尔夏山学校中采用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模仿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的愿望。为什么很多孩子仇恨学校?这就是因为学习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学校里有严格的纪律,束缚了孩子的天性。

  我很奇怪,我国的考试制度,60分是及格,为什么很多孩子还会因为及格而挨打挨骂?为什么我们总是去追求100分。要知道我们不能事事做到完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他们大脑的发展区也是不同的,数学不及格也不能影响一个人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我们干嘛总是和自己过不去,和孩子过不去?

  我一直是个好学生,考试经常拿全班第一。师范时还能考到100分。那又如何?我现在还不是平平凡凡一个人?我依然记不得中学拿手的物理定式、化学分子式。我真的不知道,在我们最宝贵的时候,去学那些我们一辈子都用不到的东西干嘛?

  我觉得一个人成功不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一种有效的方法、退一步说就是一技之长。就像田忌赛马的故事一样,要拿自己的长处去比较,只要你有一项技能远远高于别人,那么哪怕其他的方面再差,对于你的生活来说,是影响不大的。

  所以,我认为目前的中国教育,简直就是造神工具。按这个要求整出来的孩子,那是神,不是人,因为没有缺点。不过可惜这个神,充其量就是在脑袋里装了台计算机,却没有自己的灵魂,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丰富的感情。

  对于我所从事的聋教育,那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谁能相信聋教育是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用正常孩子的最高标准来衡量这些聋孩子,我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稍有常识的人都会说,这些孩子学那么难干嘛?学了一技之长,能养活自己就行了。可是很多家长不那么想,很多教育主管部门不那么想,许多老师不那么想。他们想的是自己的面子,自己的业绩。

  所以,看完了夏山学校之后,我认为真正合适聋孩子的教育,就是像夏山那样的教育。因为他们由于自身残疾,本来对于社会就有仇视心理,在家庭、学校里越是受到严厉的教育,那么他们的仇视心就越重,越叛逆,越反-社-会。聋人很多做小偷,除了跟就业难,所谓的“好吃懒做”有关之外,我认为报复社会也是重要的原因。

  缺乏爱,会造成很多严重的心理问题,造就很多问题儿童。而在特殊学校,这样的情况就更容易走极端。我认为忽略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一味重成绩是本末倒置的体现。

  我想描述一下我理想中的特殊教育,当然我不是教育专家,也不是校长,也没本事建个学校,纯属乌托邦:

  关于课程设置,我认为阅读是最重要的,口耳相授毕竟很受限制,只有能读懂书,才能称得上学会学习,才能自由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聋生虽然语言能力比较差,但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是第一位的。

  其次是生活教育,包括天文、地理、社会、自然、数学、沟通与交往等。这些课程应该是作为了解的内容,不要过高要求。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感兴趣,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来完成自学。当然,沟通与交往,应该多做指导,那是他们和健全世界沟通的桥梁。

  应该大量进行的是技能教育:分类可以十分详细,手工、机械、绘画、计算机、烹饪、缝纫、木工、陶艺……让学生从小就培养动手的能力。残疾学生凭什么在正常人的社会占有一席之地?那就是灵巧的手和细致的.观察能力。应该让他们从小就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他们感兴趣且擅长的方面。勤能补拙,不要什么都比,什么都比不过。

  关于考试,我认为直接取消。现在的考试是形式主义,不是考学生,是在考老师,费时费力,事倍功半。如果担心学生没有考试压力会过于放纵自己,可以用考级制度来代试,不强制参加,每门课都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级,达到相应的级别后可以升级,达到一定的级别要求后才可以毕业。

  关于上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来读,不受班级限制,毕业时,只要有几门功课达到相应的级别就可以。例如,某个学生可以只学美工、计算机、烹饪而不学语文、数学。只要拿到3个10级的考核成绩就可以毕业。

  关于班级,取消教学班的分班方法,按年龄分班,班主任只负责教育和组织。上课时不按照固定的班级编制。如果能力达到了,8岁的孩子可以去上四、五年级的课。

  对于学校管理,我完全赞成尼尔的民主方式,让学生通过大会的形式,来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先想那么多?反正只是无边无际的自由幻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来讨论。咱们大家共同来建立一个特殊教育乌托邦。

  夏山学校读后感 7

  夏山学校是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之一,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尼尔用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这个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夏山学校》一书主要是讲述了:夏山学校的办学理念——自由、爱与生命,这种教育理念成为当时进步主义的精神标志。

  夏山学校的孩子是自由的、平等。他们拥有自我管理权,他们拥有尊重,他们拥有独自思考和醒悟的时间和空间。夏山是以民主方式自治的学校,一切有关集体和生活的事情,包括对违规者的惩罚都是由星期六晚上的学校大会投票处理,不论年龄长幼,每位教职员和孩子都只有一票之权,一个七岁孩子的一票和校长的一票有同样的效力。自由并非放纵,它的前提是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的前提是不损害他人的利益。真正合适的纪律不是为了管束限制孩子,而是为了让每个人最大限度享受自己的自由,让整个环境更和谐。想到我们“官本位”日益膨胀的时代,就连人们心目中的净土——校园也无一幸免,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大小事老师说了算,哪怕是侵犯了学生的自尊或是权利的事,谈起来也总是冠冕堂皇。使我不由得想起从《教师博览》了看到的一则文章:现象一(下课铃声响了。因为种种原因,老师对铃声置若罔闻,继续讲下去,尽管学生因为尿急而局促不安,老师仍然口若悬河,直到自己认为已经把该完成的任务完成了,这才下令:“下课!”)现象二(上课铃声响了。老师走进教室,讲课一分钟后,有学生在外面喊报告。老师似乎没听见,继续讲下去。等课程告一段落,学生开始联系,老师才打开门,说:“你知道吗?这是对你迟到的惩罚,要集注这个教训,下次……直到“迟到”的学生认识了错误,才放学生走进教室)。师生的平等何在呀!同样是违反了教育规则,但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就因为我们教师具有完全的权威。想想作为一校之长与一个七岁的孩子有同样的一票,同样的效力,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平等和自由的后面,将会获取怎样的教育效果;而专制和跋扈的后面,又会是怎样的育人后果呢?事实上,我们看到更多的现象是:为了让学生每次考试都考得好一点儿,我们恨不得采着每个孩子的耳朵,让他们听进我们的每一句话。为了加强班级纪律,我们无端地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我们恨不得他们都变成机器人一切行动听指挥。

  夏山学校的学生是幸福的。“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尼尔先生本着这种爱的理念,鼓舞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也热爱別人的生命;他对小孩深具爱心与信心,“孩子们的幸福与快乐的程度全靠我们给他的爱和赞许而定。小孩对爱和赞许的需要远超过对知识的需要。”夏山学校主张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边。跟孩子们站在一边,就是给孩子爱,那并不是一种占有的爱,也不是一种不讲理智的爱,而是一种让孩子感觉到你爱他,也赞同他一切行为的爱。看到这儿,我的耳际不由自主地响起我一个朋友的儿子的`话语:“还是读幼儿园好,天天可以与老师同学玩游戏,睡午觉,读一年级真辛苦,天天不是语文就是数学,无聊死了,真烦。”人人都说童言无忌,此话中的“辛苦、无聊、烦”不正道出了我们身边教育的本质“高负担、低效率”吗?一个个厌学的,没有创意的中国未来的接班人,就是这样一步步开始的。

  手捧这本书,感受着夏山学校博大的爱与自由,感受着教育内容之大,想起孔子先生的“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想起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合上书本才觉得理想和现实差距有多大。有一种“此曲只应天上有的感觉”,但我又想到了一句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我们应该立足现实,积极地借鉴它山之石,在教育地比较中不断完善自我。让我们的教育充满自由和爱,让校园充满和谐,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我还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夏山学校式的教育也会遍地开花。

  夏山学校读后感 8

  初读《夏山学校》,我想谈一下我的看法:

  自由、平等是贯穿《夏山学校》的两个最关键的理念。

  尼尔和妻子在创办夏山学校是,有一个基本理念: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学校。这便为学生的自由打下了基础。在《夏山学校》一书中,尼尔开篇就提到了自由,他是这样描述夏山学校的学生的:“上课完全自由,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一年到头不上课……”可见,在夏山,孩子们拥有是否上课的自由权和选择权。那上课自由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呢?难道上课时教室空无一人,或者是教师讲课时学生都在干自己的事情?答案是否定的,在夏山,是没有考试制度的,学生学习或者去上课都是因为兴趣,有了兴趣还愁不想学习吗?九岁的戴维会因为感冒咳嗽而不能去上自己最喜欢的地理课而悲伤痛苦,同学们会因为上不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感到惋惜……这就是夏山学校的魅力。同时,夏山学校所秉持的自由也并不等于放纵,夏山学校是一个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天堂,但这并不表明孩子可以在学校里为所欲为。在尼尔看来:年轻的妈妈认为他三岁的小孩用墨水涂大门是在自由发展是荒谬的;三岁的小孩要在饭桌上行走也是要制止的。自由是建立在不给他人带来麻烦的基础之上的。

  在尼尔创办的夏山学校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尼尔本身也并不例外。在夏山,学生和所有教职员一样,具有表决学校规章制度的.权力,师生之间更像是一种朋友关系。五岁的比利会因为尼尔不在他的生日邀请之列而让他离开,同样,尼尔也有权让比利离开他的办公室。在夏山,学生是不怕老师的,甚至可以肆无忌惮的和老师开玩笑,而老师们也乐在其中,并不会因此生气;对所有的老师,学生们都可以直呼其名,而不是称为某某先生或老师。这样的教育观念让夏山的所有学生都获得了一种“超能力”——自信,从夏山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在与人交往时,不会唯唯诺诺、畏缩胆怯,而是充满自信的。就像杰克所说:“夏山给了他绝对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是刻在骨子里的,能让其他人真切感受到的。

  夏山学校中自由平等的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我们中国的学校教育中,并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和平等,学生的思想和想法大多是被压制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也更像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我认为长此以往,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我们可以借鉴夏山学校中有利的教育理念,以改善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

  夏山学校读后感 9

  一直以为,小林校长创办的巴学园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开放的学校;也一直以为,这样的教育“乌托邦”只会存在黑柳彻子笔下的巴学园里。

  今夜,一口气读完英国尼尔先生的《夏山学校》一书,才知道原来巴学园并非梦想,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尼尔先生创办的、被报刊称为“放任学校”的夏山学校就是这样一所梦中的巴学园。

  那么,夏山学校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呢?尼尔先生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决定办一所可以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学校。在那里,上课完全自由,孩子可以上课,可以不上课,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一年到头不上课;在那里,爬树和搭个小窝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分数;在那里,如果想的话,你可以冲着老师大喊大叫;在那里,规范日常生活的各项规定是由大家一起民主协定的;在那里,如果孩子想的话,他们可以整天玩耍……

  读到这里,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家长朋友都会和我一样难以接受,学校如此没有规矩,如此没有约束,如此不成体统,培育出来的肯定都是一些没有教养、不懂规则、不会爱人、缺乏责任心的放任子弟。

  然而,创办于1921年的夏山学校,这所规模不大的私立寄宿制基础教育学校,这所允许孩子们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放任学校,却令每一个来到夏山的孩子——那些老师和家长眼中厌学的、自卑的、叛逆的“问题儿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发自觉地学习,独立自主地生活,阳光自信地成长,更懂得了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多年后,他们中有的成为了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有的成为了优秀的设计师、演员,更有的成为了卓越的科学家和数学家!夏山学校因此成为进步主义民主教育的实践典范,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儿童民主校”。1999年12月31日,英国《泰晤士报》评选校长尼尔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2位教育家之一。

  是什么造就了夏山的传奇,是什么成就了孩子们的幸福人生?我以为,“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给孩子最大的宽容,给孩子无穷的关爱”是尼尔先生和他的教师团队成功的关键密码。

  充分的自由——孩子们不用为了学业的优异而放弃自己的游戏时间,也不用为了完成讨厌的作业而放弃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不用为了坐在课堂上听老师无聊的讲授而放弃了解大自然、走上社会乃至无所事事发呆的时间。让孩子做他自己,不逼孩子做任何事,成就了夏山。

  最大的宽容——所有地方不上锁,允许孩子们损坏工具;天热的`时候,允许孩子们吃饭时打赤膊,允许孩子们随处扔衣服、扔裤子,允许孩子玩喧闹的游戏;嘉奖少年犯的偷窃行为;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不干预孩子成长,不给孩子们压力,不审查孩子的读物;把不重要的事就当成不重要的事,决不斤斤计较。消除权威,不训导孩子,成就了夏山。

  无穷的关爱——永远让所有孩子(包括最小的孩子)全权选择他们每日的饮食;让每个孩子在星期天早上补足他们的睡眠,有时连午饭也不吃;真诚信任那些少年,有礼貌地对待他们;在学校里,我从来没有特别宠爱的人。对孩子一视同仁,一样的看待和重视,平等的爱成就了夏山。

  夏山的成功,绝不是一场独角戏。开明的督学来校督察,报告是那样公平、诚实与包容;教育部从不与夏山为难,并能友善接待学校的所有询问和访问。教育部对夏山的容忍,是尼尔对孩子容忍的坚强后盾。是他们共同的宽容与容忍,让夏山的孩子们能依他们自然的兴趣生活,让夏山的孩子们能有机会在自由中长大!

  敢于突破传统的尼尔是幸运的,夏山的孩子们更是幸福的。诚然,体制的不同,国情的不同,我们无法复制尼尔的做法,但我们可以借鉴尼尔的教育理念,在现行体制下尽最大可能给孩子们营造一方自由成长的天空。

  夏山学校,我梦中的巴学园。我愿用心朝向你!

  夏山学校读后感 10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可他们的教育事业却往往令世人所担忧。一直以来,教育都至关重要,但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无穷的关爱,你能想象在这样一个学校里的学生是怎样的吗?

  教育,两个普通的字眼,却是永远做不完的事业。自由与关爱,又能有怎样强大的力量,来做好这一辈子的事业?《夏山学校》给了我们答案。在这个无拘无束又充满爱的乐园,孩子们的成长究竟是怎样的呢……轻松的?放任的?无法无天的?

  放飞自由的乐园

  夏山学校是放飞自由的乐园,所有的一切都随孩子们决定。他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可以穿自己喜欢穿的衣物等等,在我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夏山学校的创办者是AS尼尔,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实行了绝对的“自由发展”,使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他的办学理念: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我认为这种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思想真的非常难得,创办没有管训、指导、约束的学校,这是得有多大的勇气啊!教育家尼尔经得住旁人的不理解与家长的埋怨,坚持自己的目标,最终果然取得了成功。也用事实证明了“自由发展”是可行的,孩子们需要的就是自由,就是没有约束,这样才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

  支持夏山的人很多,不同意的也不在少数。也许他们觉得这与放任孩子没有什么区别,觉得这样下去,在这种自由的环境里,孩子们非但不能好好地健康成长,还会由小时候所谓的“自由”发展成长大后的为所欲为。我是支持夏山的,自由与放任虽意思相近,本质却是不同的。夏山的自由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与敢于发现的创新精神。

  充满关爱的天堂

  夏山学校是充满关爱的天堂,老师学生人人平等。在普通的学校中,老师似乎被冠上了“永远正确”的代名词,夏山就不同,学生能任意指出老师的缺点,师生之间没有对错之分。

  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校长与孩子们的爱也感人至深。哪个孩子打碎了玻璃,校长会怎么做?打他?骂他?都不是,而是让他继续打;那结果就出人意料了:那孩子愿意赔,校长却不需要,还是一位陌生人听了此事后给了校长一英镑呢!我对校长对孩子们的'关爱深有体会,孩子们可以损坏公务,可以采摘花木,校长从来不责骂,而是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这样做的对错,也让他们拥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忆《窗边的小豆豆》

  通过《夏山学校》,我回忆起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书中的巴学园不就是夏山学校的翻版吗?其实,“夏山学校”就是小豆豆的学校“巴学园”的原型。这两个学校都是自由的,是友爱的,在别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进了巴学园后不也变成里一个正常的小朋友吗?这都是巴学园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小豆豆。小豆豆就如夏山里的许多问题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他们的潜能都被激发了出来,他们也都成为了优秀的、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业,关爱和自由是最好的教育。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无穷的关爱,也许他们的潜能更能发掘出来。可惜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这可能无法那么快的实现……

  夏山学校读后感 11

  “孩子,今天你快乐吗?”曾几何时,我已不再问孩子这样的话了。取而代之的是“今天的英语考试卷发了没有?小数报竞赛考了多少分?”幼儿园时的无知、懵懂、无忧无虑开始从孩子身上慢慢消失,作业、兴趣班成了一日大事。作为家长与老师的双重身份,我的内心是矛盾彷徨的,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快乐地、自由地成长,一方面又希望在每一次的考试、比赛中孩子能取得好成绩。如何才能鱼和熊掌兼得,唯一有效的方法便是能让孩子轻松地学,快乐地学。让他真正从内心感受到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这是一件很难完成的工程,一个教育难题,是值得老师们终生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也许读《夏山学校》这本书会对你有所启发,对改进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有所帮助。

  《夏山学校》提倡“爱”和“自由”。读《夏山学校》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生活是快乐的、学习是快乐的、玩耍是快乐的,周围的一切都是充满阳光的。

  民主、自由、平等、信任、微笑、快乐弥漫于孩子的一身,书中的孩子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对某样东西感兴趣,会立刻去研究它,琢磨它,并想办法弄明白,搞清楚。学生是那么好学、乐学,他们擅长动脑、动手。

  在夏山学校的工艺室里,孩子们可以做各种各样自己需要的做的实验,即使弄坏实验器具也没关系,因为他们在研究,成人们没有理由责怪他们。再回顾我们的学生,有谁真正在实验室里呆过,真正亲手做过实验,从实验中获得结果,所要的答案,老师们已经直接教给他们了,因此,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科学实验室,没有工艺室,没有兴趣活动室,这已是正常不过的事实了。我们的`学生只需机械地学习公式,记住解题方法,背牢概念定义,考试时能用上就可以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几乎没有。正因如此,“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实际操作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好学”的,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最大的动力。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最基本的教育学原理。我们也一直都倡导着“乐学”的教育精神。但为什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浑身充满了厌学畏学情绪,哪一天不布置作业,孩子们会高兴地跳起来,教室里一片叫好声。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与家长思考,因为事实的的确确是任何家长和老师都逃避不了的责任。

  我们在孩子长达12年的一生最关键的教育成长的时间里,不断地,不遗余力地把厌学畏学的价值观灌输给孩子,培养孩子的厌学畏学思想,从来不给他们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机会,总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考试获得好成绩,为了所谓的名次,而在教学方法上,用最笨,最辛苦,最单调的方式来让孩子们学习最简单的内容,反复地背诵、记忆、默写,一遍不行再来一遍,直到完全记住默上来为止。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最需要培养与发挥的童年时期就完全被扼杀掉了,他们的脑袋里只能装得进标准答案,奇思妙想也许还会遭到讽刺与挖苦,倒数第一当然非他们莫属。倒数第一肯定值得反思,但请成人们不要义正词严地指责孩子,而忘了成人世界推崇的传统应试教育才是罪魁祸首。

  作为孩子的家长、老师,在不知不觉中做了摧残纯美的童年生活的刽子手。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好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因为孩子们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

  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离《夏山学校》中所描写的那种境界太过遥远,这是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是我们老师的力量所无法改变的,但我们有责任为我们的事业负责,为我们的学生负责,给孩子们充分的空间去探索、观察、创造,把大自然给孩子们当天然的“教室”让孩子去观察与探索,为他们创造一切可创造的条件,让他们在我们的课堂上成为乐学者,成为创造力、想象力的主人,那么他的一天将会是无比快乐的。

  “孩子,今天你快乐吗?”愿我们的老师都能经常这样问一问自己的学生。

  虽然,夏山学校只有一所,但如果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能像尼尔那样给孩子真正需要的,我想,无论哪所学校的孩子都能拥有和生活在夏山一样的幸福与快乐。

  夏山学校读后感 12

  本学期读了《夏山学校》一书,这是一本对于学生、老师、家长都不可不读的教育经典。

  学生的学习主要不再是以往的传授式,而是以学生内在动力为主,不强迫学生学习,而是要让学生幸福的成长,快乐的学习。

  对于一名体育教师,读了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力新的感悟与想法。让我发启了深醒,顿悟了体育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从教授体育运动技能到让学生享受体育,享受运动快乐的转变。

  首先,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他们爱好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创设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在熟读,理解课标,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条件,安排教学。让学生多体验,多参与,教师以辅导为主。

  再次,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将游戏运用到教学中去,不单是玩,而是把体育基本技术、技能编到游戏当中。

  不但由老师带领,高年级水平三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自己来带同学游戏,创编游戏。在创编游戏中,既掌握了技术,又增加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兴趣。

  最后把体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生活相结合。把终身体育的理念贯穿整个体育课。

  夏山学校读后感 13

  《夏山学校》畅销全世界几十年,夏山学校成了教育典范,让全世界都为之倾倒。那“夏山学校”究竟有何魅力和奥秘让人们着迷?带着重重谜团,我开始了阅读。

  暑假里,我仔细阅读了这本名著,知道了夏山学校位于英格兰东萨佛克郡里斯敦镇,普通中透露着不平凡。是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着无穷的活力。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喜欢夏山学校。

  “乐园一样的学校”,是夏山学校给我的第一个印象,也是夏山学校的一大特色。学生在这里享受自由、无拘无束,上课、生活都有着无限自由。开始,我很好奇,也很纳闷,学生不上课,也可以选择随时去读书,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去上,那学校是什么样子呢?我想象着……后来发现,学生都以夏山学校为荣,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

  我对夏山学校印象深刻的第二点是学生年纪跨度很大,小的7岁,大的17岁,来自五湖四海,但同学之间和睦相处,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爱,因为爱可以创造奇迹,爱传递着温暖、感动和自强不息。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都自信、独立、勤奋,取得了成功。

  在书里,我感觉到夏山学校的学生很自由,但不自私,每个人都健康快乐。正如尼尔说的,夏山学校成立四十多年来未发生过疾病,是夏山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其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自由;第二,食物好;第三,空气新鲜。大家随性自由的生活,但仍然用纪律约束自己,讲卫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为自己也为其他人创造优美的环境。大家参加劳动,都是自愿参加,都主动去做喜欢的事情。我想到了即将到来的G20峰会,大家都把它当做自己的事情去看待,举手之劳,让我们杭州温馨、大气、充满魅力!夏山学校的每个人都充满幽默感,大家口出妙语,幽默中饱含着友善和欢笑,处处有欢乐,活力十足。我们应该像夏山学生一样,时刻有一颗快乐的心,用微笑迎接举世瞩目的G20峰会和杭州亚运会!

  《夏山学校》给了我们更重要的启示是:学校让孩子做他自己,不去强迫他去不喜欢的事情。少说教,多包容、多微笑和爱,让学生获得最多幸福和快乐!夏山学校,向人们展示她无穷的魅力!我喜欢夏山学校!

  夏山学校读后感 14

  一直琢磨着写这本书的读后感,拿起书重新看发现最大的感想就是:如果只能读一本关于教养的书,那就读夏山学校吧!因为这是基于对各种孩子的长期的观察得出的结论,诚恳而客观。

  我们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种我们认为是洪水猛兽的问题:小到大小便、大到性教育,书里都有了很细致的陈述。每个仔细读过的父母应该都能从中吸取适合自己的养分。

  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像一些小感冒一样,如果父母明白了感冒的机理,就能知道吃药不吃药都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过去。明白感冒是怎么回事就是父母自我学习的.结果,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学习就是学习一些能缓解感冒不适症状的方法,帮助孩子缩短病程并增强免疫力。

  没有时间学习的父母,至少可以不去干扰这个过程,孩子能自愈,自身的免疫力也不会受到干扰。怕就怕把一点小毛病当成洪水猛兽的父母,各种药下去给误治一番,貌似症状消失了,长此以往,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也被击垮了。

  夏山学校读后感 15

  假期在当当网选书的时候,《夏山学校》无意间映入我的眼帘,我本来是个看书比较慢的人,所以一般不选太厚的书,看着这书的厚度我本想鼠标略过它,但是广告上的一句话让我停住了鼠标,原来这本书所写得学校不单单是一所学校的简介,而是我们熟悉的《窗边的小豆豆》巴学园的原型,于是我没有丝毫犹豫的购买的它。

  这本书中所写的夏山学校创立于1921年,起初是一所实验学校,但是现在可以说它是一所革新教育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创造了无数个令我们惊叹的奇迹,更是我们因材施教的典范。我一边看一边为之感慨,这样的一个学校到底哪里吸引了我们的学生呢?使得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都在这样的学校里有所成就,有所快乐呢?可能就是那所谓的'“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风格吧。

  当我边读时我就边思考,那句“不要让我们的学生适应我们的学校,而是要让学校适应我们的学生”始终在我大脑里反复,现在我们一直提倡以学生为本,而我们的学生是不是真的快乐学习着呢?是我们在适应不同的学生能力还是学生再跟着我们的教学方法改变而被动改变学习方式呢?读完这本书后让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不是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呢?我们觉得自主学习好就教给孩子们自主学习,我们认为素质教育重要就给孩子不断的增加提高能力的科目,基本上所有的时候都是停留在我们教师讨论后的结果,觉得好就施加给孩子去做,我们似乎真的忽略了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喜欢,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适应我们的生本教育,而是实施之后一味的强调我们应该怎样去教学,而孩子们的感受却很少有了解,甚至于没有在改变教学方式之后好好的做一次学生间的访问调查,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渴望学到什么,或许这方面夏山学校做的比较好,他们给了孩子充分的自由,甚至于最坏的孩子到了夏山学校都会变的不一样,令我特别惊讶的是,夏山学校使得考试这种让学生压力大的项目都变得如此轻松,考试卷子中竟然会给学生正确答案,而奇怪的是没有一个学生会去直接填写正确答案,而是在错误和正确的答案间自己去衡量出觉得正确的答案,这种游戏式的考试让学生面对考试变得轻松,不在有压力,而且通过读书感觉到,夏山学校的学生更胜的是创新能力,而不是考试的成绩,这也是学校老师更为骄傲的地方,他们觉得创新能力远比考试获得的分数更珍贵。

  相对于现在的很多学校来说,夏山学校的孩子是自由的。他们拥有自由管理的权利,他们拥有自尊,他们拥有独立思考和醒悟的时间和空间,夏山学校的学生是永远受到尊重的。老师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其实在夏山学校的教学理念就是我们每天挂在嘴上的“一切为了孩子”。我们作为教师,现在需要的不单单是教育教学的能力,还需要教育的巧妙心思,那样我们的孩子将会快乐的学习,快乐的长大。

  夏山学校读后感 16

  世界上,哪一个角落没有孩子?孩子生出来就是天真又可爱的,可是严格的管教已经让孩子们没有孩子性了,孩子的心也已经老了,《夏山学校》读后感。孩子们的心中全部都是幻想,他们希望学校不是那么严格,“残忍”。他们希望老师、家长能懂他们的心,现在基本世界上没有几个孩子有孩子味儿了,虽然孩子们知道严格管教是对他们的一种爱,但是他们不希望被压迫在一个角落里。

  “校有校规,班有班规”。哪一个学校没有校规呢?那就是夏山学校。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在那里上学,那里的老师都是和蔼可亲的,他们陪着孩子一起长大,一起玩耍,最后,这个学校的所有孩子都像爱因斯坦那么聪明了,都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在他们学校里,有人没有穿校服,没关系,迟到了,没关系,老师只会跟他们说:以后,早一点来呀!要不然就会落下功课了。后来这几个迟到的.孩子,都成了勤奋好学的好学生,都是因为老师的那句话,在那里,没有规定的班级所定的地方,他们坐在一个南瓜车里,这个南瓜车会将好多东西呈现在他们眼前。在上历史课时,南瓜车的窗户就会出现好多幻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掘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难道现在的孩子都没有孩子味了吗?不对,不对,在乞丐群里的孩子,还有孩子味儿,有的孩子迷性不改,那还有孩子味儿。总之,家长、老师有几个理解孩子的心,他们是多么盼望自由啊!每天他们都是怀着快乐的心去上学,每次放学都是愁眉苦脸的背着一大袋作业回家,他们只会在晚上拼命写作业,有时熬到12点半还做不完,第二天早晨都成“熊猫眼”了,还不能晚点去上学,孩子们的心就一点点老下去了。

  我想告诉所有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快没有孩子有孩子味儿了,难道你们就这样看下去吗?

  夏山学校读后感 17

  夏山学校里说到他只能是一座孤岛,我也觉得他只能是一座孤岛,现在社会已经形成了家、校、社会一体的教育系统,这种分数至上的教育模式很让人容易缺乏自信,容易缺乏创造的能力,也容易让自己偏离自己的兴趣和使命,去做一些与自己相违抗的东西。

  现代教育就是对学生的心理成长缺少关怀,导致很多学生心理不健康,迷茫、焦虑、恐惧、没安全感等等心理时常发生在学生身上,导致现如今学生产生抑郁。

  现在很多人都会有一种心理定向,就是人到什么年纪就要做什么事,就应该达到什么境界。如果你成长太慢,就责骂你不够努力,不够努力提升自己,常用一种别人家孩子怎样怎样来批评你,教育你,其实这是对你的摧残,你会觉得你自己一事无成,你会看不到自己已经通过努力在慢慢地进步了,慢慢的你会发现不了自己的闪光点,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需要慢慢地成长,有的人可能会在那一个阶段比别人成长快很多。

  很多人对成功的'定义都差不多,就是要赚很多的钱,拥有很高的地位,过着非常奢华的生活,好像就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在《夏山学校》中说到:“我个人对成功的定义是:能快乐地工作、积极地生活。”

  夏山学校读后感 18

  夏山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学校的创始人尼尔认为:“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他用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快乐教育的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并让每个孩子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来夏山之前,这些孩子厌学、自卑、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发自觉地学习,独立自主地生活,充满自信,也懂得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多年后,他们成为了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设计师、演员、科学家和在全书中举出很多问题孩子的案例如:13岁的温妮弗莱德讨厌所有的科目,成天逃学,父母束手无策。来到夏山仅仅几个星期,她就主动回到了课堂,为考上理想的学校而发奋读书。11岁的乔治有强烈的恐惧心理,他不敢离开父母,不敢单独一人做任何事。来夏山一年半以后,他变得自信独立,敢于一个人长途旅行,从容应对人与事。16岁的汤姆屡次留级,老师认为他无可救药。在夏山学习一年后,他确定了人生目标,考上了医学院,为了当一个好医生而用功读书。

  整本书的主题就是爱与自由。

  书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由!“上课完全自由。孩子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一年到头不上课。学校确实有课程表,但那只是给老师的。”这是本书开头的第一句话。给儿童自由,就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成长的规律。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把教授孩子知识、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看得无比重要,好像不这样的话,孩子将来就会失去基本生存的能力。却忽略了良好的人格的.发展。就尼尔的观点,良好的人格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孩子生来就已经具备的。只要在他成长过程中不受到压抑扭曲干涉束缚,他自然就能成长为真诚自然独立利他的人。

  太多的不可思议和不可想象,都在夏山真实而又生动活泼地展现,它让我们真正认识到教育如何为生命奠基,如何自由发展。在夏山学校,没有任何的说教和管制。我感受到的只是校长、老师和学生们脉搏一起跳动的声音,一起成长的快乐。校长跟学生,已经是平等的关系,没有了教师的威严,有的只是极好的朋友关系。书中没有过多提到“爱”这个词,但我却从每句话中到感受到尼尔对孩子的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没有这样爱的驱动是不可能给孩子那种自由的。教育的本质不是向孩子传递落后的恐惧、生存焦虑以逼迫他们去争抢那转瞬即逝的“第一名”,今天的“第一名”并不能保证孩子从容面对未来的激烈竞争。教育的本质在于尊重孩子、关爱孩子、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皮革马利翁效应说,当把一个孩子当作一个好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他就越来越好;而当你心里认定他是一个坏孩子时,你再怎么努力也都无济于事。我们在教育中一定要以爱和尊重为前提,用心去包容和接纳每一位孩子,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孩子,鼓励孩子,去挖掘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我们的学生在欣赏、宽容、鼓励声中快乐起飞。

【夏山学校读后感】相关文章:

《夏山学校》读书笔记06-17

《夏山学校》读书笔记6篇06-17

《夏山学校》读书笔记(6篇)06-17

《夏山学校》读后感范文(精选14篇)03-22

夏游雀儿山作文09-24

学生读夏山学校个人心得体会范文04-14

夏山学校读书心得体会05-05

夏游雀儿山的作文550字06-11

【精选】学校的山作文3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