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傅雷家书》有感1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和妻子写给儿子傅聪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汇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作为钢琴家,傅聪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妇的信时时提醒着傅聪如何聪明地做人处世,引领孩子不断前行。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启发他的孩子,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车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祖国作贡献,创造美好的明天。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劝诫傅聪爱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还告诫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们心系祖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就一定能为自己和国家造福。
《傅雷家书》是将傅雷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汇编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从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因为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可以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我终于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者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为儿子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傅聪、傅敏的爱不是普通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导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启发他的孩子,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车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祖国作贡献,创造美好的明天。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劝诫傅聪爱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还告诫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们心系祖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就一定能为自己和国家造福。
傅雷还常劝诫傅聪不要放弃,多虚心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成功时保持虚心,这些都造就了傅聪的成功。文革之后,傅聪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千里赶来,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体现。一个人一生要面对许许多多难题。傅聪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是在傅雷的教导中获得的。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为创造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读《傅雷家书》有感2
“我要再和你说一遍:平日来信多谈谈音乐问题。你必有许多感想和心得,还有老师和别的教授们的意见……”这是傅雷给儿子傅聪的家书中的一段话。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教子有方,并深爱着自己孩子的父亲。在书信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傅雷对傅聪的谆谆教诲与父爱之情。
傅雷在这些书信中,告诉了儿子处世之道,告诉他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甚至如何对待生活、爱情等等的问题。虽然,书信中的一句句带有关切的话语中带有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但是,我们仍能从中看出傅雷对儿子的关切、期盼之情,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们的父子情深。
傅雷常常在信中教给儿子处世、做人之道,他常常提到的便是礼貌,又或是礼仪。“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傅雷他十分注意儿子的行为,对儿子的观察非常细致。到别人家里,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和常把手放在口袋里,这两件小事在我们看来都不太重要,甚至是微不足道,毕竟,当代青年多数人都做过这样的事,有的人还有可能成了习惯。但是,傅雷却认为这是“重要的事”,无论自己有多忙都要和儿子提出来、谈一谈。“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这句话体现出了:傅雷不单单是提出了傅聪的问题所在,他还提出了改进建议。由此两处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礼貌礼仪方面的重视,这种对儿子细致入微的关心体现出了浓浓的爱子之情。如果他没有那么重视、那么爱、那么关心孩子,又怎么会注意到这样微小的细节呢?
“学问第一,真理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傅雷在信里这样说到。他对儿子全方面的关心与教诲,流露出他与孩子之间的爱。读后感·但这种爱可能不仅仅是亲情的爱、父与子的爱,还有朋友、师生之间的“爱”,是一种感觉、一种信任,是关心、帮助……在一封封书信中,傅雷与儿子傅聪的关系更像是亦师亦友。傅雷虽常常给孩子提建议,但他也会对孩子反思自己的过错,不是那种只挑别人错误,看不见自己过错的人。他们之间的爱,溢于言表。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母。他们虽然没有傅雷夫妇那样伟大,但父母带给我的爱与他们带给他们孩子的爱是一样的,都那样深沉、那样默默无言。父母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操心、为我树立榜样……这样日常的教诲又何不是日后我立身处世的准则呢?
父母都是如此,他们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他们那深沉的爱。无论是傅雷夫妇那样的伟人,还是我们父母那样平常的老百姓,都是如此。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鼓励、支持我们成长。“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傅雷在信中提到,让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坚强的人也是天下父母所希望的吧。
读《傅雷家书》有感3
不经意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只为远在海外的儿子学业有成,健康快乐;只为年迈的双亲放下牵挂,安度晚年。
每一封信都饱含着深深的父子之情。儿子在钢琴前轻敲琴键,将自己所有的青春激情倾注在每一个饱满圆润的音符中,他时而有学术上的疑惑,时而想念远隔万里的故园,他便提笔拟一封家书给父母,或是拿起昔日父亲的家书再仔细研读一遍,以便从父辈的经验教训中汲取营养。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中常常抬眼,望向窗外,看看邮箱中是否有新到的信件,若是几星期都不见来信,他们便整宿整宿睡不安宁。
傅雷常常将傅聪作为一个讨论艺术、交流音乐的对手。来往信件中常看到父子二人积极发表自己对某个音乐家的看法以及钢琴演奏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两人教育背景不同,年龄也有差距,所以有时看法不尽相同,在双方的交流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东西方文化相交融,傅雷激发出傅聪青年人的感想,让自己也得到了新鲜养料,更让儿子取得了进步。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不要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的确,傅雷除关心儿子的学业外,还十分重视教导儿子的做人,他多次在信中提到要多给旧时的朋友写信,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薄情,傅雷告诉儿子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一道理的人很少,你千万不要让人误会,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对于父亲而言,无论儿子是否长大成人,是否早已名满天下,他终究还是一个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指点和关心,多点“唠叨”“说教”至少可以使他少走些弯路啊。
在傅雷严格的教育下,傅聪不仅蜚声乐坛,而且自我反省能力也十分强,傅聪在信中多次给父亲详细介绍自己参加比赛的多个细节,谈到自己对其他选手的褒与贬,也有对自己比赛的看法。期间他刻苦勤学,美妙的琴声博得了大多数人的赞誉,但傅聪并不过分骄傲,相反,他总对自己的比赛或演出效果不很满意,在家书中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并与父亲商讨方法加以改正。
事业上巨大的成功并没有使傅聪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和赞美,都没有减少他对艺术的谦卑,繁忙工作中的他,并没有许久不给父母写信,依旧详细地给父母介绍自己的近况,把父母当作最为信赖的人,这些便是他对父母的最好回报,是给予他们爱的回赠。
即使在傅雷被错划为“右派”之后,他也与海外的儿子保持通讯关系。悠悠岁月,茫茫大海,家书将遥隔万里身处两地的父子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一份家书,承载着浓浓的父子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4
古人云“未得还乡泪欲珠,一书封了又踌躇。”傅聪身为一名钢琴家,不断往返于世界各地,这一封封薄薄的家书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为人处事。一封封家书有的不仅仅是用亲情和社会阅历汇成的字迹,更是无法丈量的爱。
每一位父亲都是爱他的孩子的,然而,傅雷的爱并不是含情脉脉,他,始终将国家放在一地位,对孩子深沉的爱放在第二位。他对孩子的严加管教,更是傅聪如此优秀的主导因素。
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正如文中这样,儿子遇到了极大的挫败,父亲的一封家书,是极大的精神动力。这些谆谆教诲,在必要时,是不会觉得烦的,它是最有效的强心针。因为它很质朴,令我们不断越过困难险阻;因为它是亲人的期冀,令我们扬起前进的风帆。
在家书中,傅雷曾给傅聪指出他的语法和字词的错误。一次可能是偶然,但五次六次甚至更多次,便是有意而为之。我认为,傅雷这样目的是让傅聪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个人都有神圣的使命去传承他,维护他,不能有任何差错。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正是如此,傅聪才开始更加热爱热爱音乐,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甚至熬夜练习,以求不辜负家人的希望。但同时,傅雷又告诉儿子“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只有亲人才会不厌弃烦的告诉你要注意什么,减少那些弯路,直通人生的彼岸。
《傅雷家书》中的每一篇,都经过历史文化的积淀。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可以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5
有人说,英雄是你永远遇不上的人,但如果你足够幸运,他们会是你的家人。
——题记
亲情在教育、批评、赞赏中一一体现;梦想在坚持,奋进,挫折中一一实现。
一、亲情
在《傅雷家书》中体现了父亲和母亲不同爱的表现形式。
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在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中,我很少读到傅雷对儿子写一些抒情的话。多的是傅雷对儿子在海外独自一人生活的向导,指明儿子的方向,指出儿子在弹奏中的不足与短缺,为儿子提一些值得运用的技巧。在我看来,傅雷在儿子的生活中充当的不仅仅是父亲这一角色,更是儿子生活上的朋友、艺术上的知己。在傅雷的书信中,我看见了傅雷对儿子的期盼,关爱以及深沉无言的支持。那是一个父亲深沉的爱。
母亲的爱,是细腻的爱。在书本,会出现由家母写的信。梅馥作为母亲,她在信中与傅雷的内容截然相反。她用真挚细腻表达了一位母亲对远在他乡的孩子的牵肠挂肚。母亲在信里多的是对傅聪家常的唠叨,问问孩子生活的怎么样,饭吃了吗,衣服会洗吗,维他命B有吃吗。这是一位平凡的母亲的操心,却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牵挂与担忧,那是一个母亲细腻的爱。
一种深沉,一种细腻都是亲情的最美体现。虽然爱的方式不同,但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却是相同的,不变的,永恒的。
书中的一句话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也许很平凡,却让我想起了我刚上初中那会儿。第一回离开爸妈独立生活,第一回晚上睡觉没有爸妈听到的晚安,第一回早上起床没有老妈狮吼。那时候,每天晚上睡觉都会想爸妈,有时候还悄悄哭鼻子。我一直以为是我离不开爸妈,结果有一周回家看到老妈写的一首诗,老爸悄悄跟我说,我刚去学校那会,我妈天天念叨我,有时没事就到我房间帮我收拾东西,晚上睡觉想我就跑到我房间去睡那一刻,我发现原来不止我离不开爸妈,爸妈其实也离不开我。无论我长到多大,在爸妈眼中,我依旧是那个不爱收拾房间、爱丢三落四、不喜欢洗碗的孩子,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也许这就是亲情,永远不会过期,保质期是一辈子。
父母在他人眼中可能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但在孩子们眼里,他们是最伟大的父母,是这世上的所有美好。
二、梦想
在书里,我好似看见了一个风尘仆仆的少年,在梦想的路上艰难地踽踽独行,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知道,时光的另一头,有梦在待他归来。
傅聪从八岁半开始学钢琴,钢琴对傅聪来说是追求,是老朋友,更是梦想。在1954年他赴波兰留学,学习钢琴。那时的他面对着语言不通、生活需自理、技术不顶尖这一系列的困难,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我不知道他在这种种困难面前,有没有想到要放弃。我只知道,最后的他坚持下来了,获得了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后来还获得了钢琴诗人之美名。我不知道他的过程有多痛苦,但我知道他的梦想最后是美好的。
梦想,会让你坚持不懈,坚不可摧。
我记得傅聪在信里提到了他在留学时的困难,高难度的节奏,严苛的教授,曲子里困难的八度和双全音符。这一切都让我感同身爱,想起几年前暑假里钢琴七级考试,因为当时面临着时间不够的处境,我一天至少在琴行泡八到九小时,每天练着枯燥却又高难度的曲子,不停加速却达不到目标,要在三天内背下来的九页曲子。那样的日子,我也有过放弃的念头。可我努力地拨开黑暗里的迷雾,想让阳光顺着间隙流进黑暗,咬着牙走完了那段日子。在收到考级证书的那天,我高兴得哭了,因为努力,让一切都值得。
傅聪比赛赢了那刻,他看到了听众的泪水、发亮的眼睛、涨红的脸他的心顿时和他们的心交融了。在梦想面前,傅聪熠熠生辉。
梦想本不会发光,发光的是追逐梦想的人。
愿所有逐梦者,带着家长的支持和自己的勇气,在阳光下追逐青春梦想!
读《傅雷家书》有感6
有一种爱叫父爱,他不同于母爱,他没有优柔绵长。他更像是一杯温开水,虽平淡无奇,可又让你浑身温暖,倍感热血。
《傅雷家书》收录了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间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总共186篇。傅雷在书信中和儿子论艺术,论音乐之美;聊儿子的比赛、生活;说自己的处境,讲社会、国家。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写在信中,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期望。
每一封家书都值得我细细地品、慢慢地研,它拥有着文学价值与人间美好的情感。傅雷深爱着孩子,“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为什么?因为父亲在思念着、爱着孩子。“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这是一位父亲讲给儿子的人生大道理。
傅雷对儿子说“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要求我们。傅雷给儿子深沉的爱,把儿子当作朋友,讨论艺术上的问题;指导端正着儿子的品格;让儿子产生自己的思想,有独立的观念。正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宝藏。
读完《傅雷家书》,我想了想自己,也不禁一触。天下父母之爱都一样深沉。记得我初一住校时,约定每天与父母打一通电话,父母千叮咛万嘱咐,给我指明学习方法,提醒我注意身体,好好学习。一次周末回家,看到一个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原来是父母每天接我的电话前,先记下要和我说的话。每天虽时间不长,可在这一句句话中夹着爱。我明白了要与父母多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理解。
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傅雷教他的儿子做人、做学问、爱国,言传身教,影响着儿子的一生。而我们的父母也用他们的爱,他们的言行举止感染着我们,扶着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父母的话,我们要用心去听,去体会。因为,他们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
读《傅雷家书》有感7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一对父子之间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傅雷家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
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父子之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读《傅雷家书》有感8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沉的爱。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有傅雷先生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这就如细雨款款相待;还有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这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
在书中收录的第一封家信中,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严,他为人极为严肃,甚至刻板,不近人情。妻子梅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就连她也说有时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备受折磨”。傅雷性格倔强,一生追求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聪年少气盛,更是一个“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所以导致后来的父子反目,傅聪离家出走。其实还是性格使然。这件事对傅雷的打击很大,在这封家信里,傅雷表达了一个父亲真诚的愧疚之情。
在整本书中,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他以亲身经历教导儿子做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读后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得意,更有失落。因此要以一种达观的心态坦然面对人生的诸多痛苦。这或许就是傅雷想告诉大家的,生活再苦,也要笑对。
把自己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自己理想的人物的家庭教育相当危险,可傅雷成功了。
跟楼适夷说的一样:“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我们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与艺术修养。
读《傅雷家书》有感9
正是他们严格的家教陶冶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正如好友楼适夷面对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家教的过严过细却“不以为然”。然而就是这样严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照一照我们给了孩子一些什么吧?为了孩子我们自己怎样做事做人?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子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的音乐译著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子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子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子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这种关子不是意识一个阶段,而是伴父子而来。这位严肃的父亲,从来就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围成孤岛时,他就把孩子关在家中,而且很早发现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养成为音乐工作者的素质,正如他对自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各方面都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一样,对待幼小的孩子一样,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日课,一一以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他规定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儿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为人间的这一遭父子情惊叹,对,是朋友,是同志。
读《傅雷家书》有感10
在这个寒假期间,我读了许多名著,但都是马马虎虎,唯有《傅雷家书》让我印象深刻。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当我阅读这本家书,体会到的却是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我对她仰慕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完《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何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了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教子爱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总之,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关系的书,让孩子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11
读书,这个是我们都习以为常的一个事情,但是它实际上是人类智慧和心灵上的相互结合。最近,我被《傅雷家书》所深深吸引,我都沉浸在这本书中,感受着那深沉的父爱,那一封封的书信,都暗暗地流露出傅雷对儿子浓浓的关爱和期盼。
大多数人都知道傅雷名字,傅雷字怒安,号怒庵,他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是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傅雷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有巴尔扎克,伏尔泰,罗曼·罗兰等名家著作,而这本书是傅雷对其长子傅聪的敦敦教导。
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更是一部优秀的艺术修养读物,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怎样教育子女?子女怎样成才?一直以来是困惑着父母的最大问题,而《傅雷家书》给了父母一个很好的解释。
通过这本书,我对傅雷先生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并被他的独特人格魅力所吸引,他是一个睿智,博学,极有原则性,但年轻时有些暴躁,不懂变通的人。他的妻子是一个名门闺秀,是位温柔而又善良的女士,他们呕心沥血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儿子——大儿子是个钢琴家,二儿子是个英语特级教师。“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音乐家。”是傅雷先生教育儿子理念的基础,在信中他曾多次的告诫儿子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这些就培养了傅聪正直刚毅爱国等优秀品质,作为父亲,傅雷十分的严厉,甚至对待傅聪有些“残忍”.但他完完全全的做到了作为父亲的职责。对待幼小的傅聪正如同他对待自己,对别人,对工作,对生活那样一丝不苟,亲自教导儿子,他教傅聪到别人家做客时的礼节,对长辈的敬重,还有吃饭时是否发出咀嚼的声音等,这些“残忍”造就了傅聪不平凡的一生。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首先为了孩子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在傅聪的事业方面遇到挫折时,他鼓励傅聪“得失成败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他为了教导儿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要坚持不懈地对待学习。最重要的是在感情上找到一个宽容对待自己,包容自己的妻子,傅雷的一句句叮咛,一声声安慰,教会了傅聪正确地对待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他也教会了我,读书并不是提高修养的唯一途径,即使读书,也不能偏重某一科,要劳逸结合,要适当的精神放松,要时时刻刻心系自己的国家,不要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祖国,要为祖国报效作为责任,傅雷先生那苦口婆心的话语,让我收益匪浅,让我开始认真的约束自己,认真的对待生活,不再放纵自己一味地玩乐。虽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是最好的途径。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来讲,学习是要学一辈子的,要学习处事圆滑,懂得规矩,知道约束自己,有空余的时间也要多读课外书,丰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也要珍惜当下,把握自己人生的每分每秒。
读《傅雷家书》有感12
每一次的阅读都让我更上一层楼,书里的知识让我收获满满。不知道读了多少本书,但有一本书让我感受到父爱之深和爱国之深。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傅雷家书》,里面有个善良的父亲叫傅雷。傅雷很爱自己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傅聪,小儿子叫傅敏。因为在他出生时的年代,是一个处于复杂混乱的时期,他们俩一直在混乱中长大,父母决定把傅聪送到波兰去留学。
傅聪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学习了艺术,他也一直把艺术作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直努力的他从小就拿了很多艺术奖,有了自己的目标。在波兰生活,他与家人一直以书信的方式来了解彼此。每次的获奖与愉悦、难过的事情,傅聪父母就写一封家书。记得傅聪拿了一个钢琴的优秀奖,父亲就在书信中写道:“艺术虽好,但也不要忘了自己的品质、素养和爱国之情,你虽在异国他乡,但你的人格更能表现你的爱国之情。”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了父母的伟大。
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一次感冒了,父母为我操了不少心,每天起早贪黑,忙前忙后地让我心疼和难过,因为我不想让父母变得比以前更累,有时我会因为一些小事与父母争吵,但我知道父母一直是为我们好,就像傅雷对傅聪一样,不是真正的责备,因为在责备当中,父母比我们还要难过。我们不能怪父母。要爱父母,要为他们分担家务,让我们的家像傅聪家一样充满和谐与温暖。
母亲孕育了我们的生命,父亲为我们撑起了家,让家充满幸福和爱,同时引导我们走正确的道路,我们要感恩国家,感恩父母。
读《傅雷家书》有感13
听我的语文老师说过《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在寒假中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傅雷夫妇的教育理念真的很棒,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父爱就是一本书,一本饱含生活哲理的书!(袁裕钧)
读《傅雷家书》有感14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从古至今,天底下流传了多少父母对子女的文章、图片、事物。父母不论何形式,对孩子的爱一直在他们的心中。今天让我们一起阅读一个书香世家,与在外留学的孩子的一封封书信往来吧,让我们一起感悟信中父母用千言万语表达的关心和挂念,以及孩子对父母的尊敬和体贴吧!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在外他是声名远扬文学家,在家他却是个节俭严肃又慈祥和智慧的父亲,俗话说得好“望子成龙”。而他的大儿子则真的是人中龙凤,是世界乐坛中活跃的音乐家。这样的家庭怎会不谈论艺术呢?在来来往往的几百封信中有大量的信都在谈论艺术。每一句都把美学诠释的一清二楚,并进行了深度的见解,从中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智慧和对孩子的细心教导。在大儿子傅聪结婚的时候,他们并没有任何不满和劝阻之情,也显现出了傅雷一家的清高和不攀炎附势,也显现出父母对孩子的选择和自由有信心,对孩子的做法都持有认同,也说明孩子的选择是正确的,说明“名师出高徒”,一个好的家长教出来的孩子也是体贴人意,优秀的。
在傅雷的最后一封信中,傅雷本人面对年幼的孙子流露出了喜爱之情,看着儿子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当父母的怎么不会开心呢?虽未见到远在异国他乡的孙子,但对于家人的关爱丝毫不减,这才是一个称职的家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多年未见远方的骨肉,但对家人的爱是永恒不变的。父母永远是我们孩子坚实的后盾,让我们对父母心存感激,过好每一天,让我们无愧父母。
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读《傅雷家书》有感1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无论是什么时候,家书总是无比贵重的,它凝聚着父母对子女的关心,而《傅雷家书》也是由此。
《傳雷家书》这本书由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构成的,它摘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书信,表达了对国家的爱与对儿子的期望,他教育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才兼备的艺术家。
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的是傅雷对儿子的鼓励:“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是啊,人的生命就如那河流一般,时而曲折弯延,又时而笔直向前。时而飞速而落,又时而平静无波澜。面对这一切的一切,如果我们不坚韧,那么生活就如一潭死水,毫无波澜。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像傅聪一样,遇到不好的事,不称心的事,比如在考试中,排名一落千丈,又比如在发言中的一个失误,使你与成功擦肩而过,这时,如果你站起来了,你便会发现;其实成功离我如此之近,但如果你懦弱了,放弃了,那么生活会让你明白,你正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
良药苦口利于病,挫折,正是一剂苦口的良药,但是,你必须服下它,才会利于病,否则,就是再好的药剂,也无法让发挥作用。
人的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朝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会如死水一般。这句话无时无刻都在告诉我,不要因为一时的生败而放弃最大的故励,生活本就是这样,起伏不定,让你我更加辉煌。
【读《傅雷家书》有感(15篇)】相关文章:
读《傅雷家书》有感650字04-13
读傅雷家书有感优秀7篇04-18
中学生读傅雷家书有感04-07
读名著《傅雷家书》有感优秀范文04-12
高中读傅雷家书有感作文大全02-16
傅氏锦书来——读《傅雷家书》有感04-21
傅雷家书好句摘抄10-17
傅雷家书中的好句10-17
傅雷家书的好词好句01-19
《傅雷家书》主要内容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