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语文讲习录》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温儒敏《语文讲习录》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温儒敏《语文讲习录》读后感1
手捧着这本书,温儒敏这三个字引入我的视野,温老师的很多书我都略有耳闻,今天我带着对温老师的憧憬走进了《语文讲习录》的世界。
这本书对温教授近年来关于语文教育的新思考、新探索、新见解和新方法有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温教授所提及的求真务实的态度还有引导者的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求真务实的态度是最不能缺少的,遇到问题就要实在的去做,专家都需要调查研究,更何况是我们教师呢,我们不能只做情绪印象方面的思考,一切从实践出发,实事求是,我想这也是教育很重要的要求。其次是引导者的力量。书中说:语文老师如果不是读书种子,怎么指望学生好好读书呢。大多数同学喜欢教学认真且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而且这些老师一般都比较个性化,并不会根据教学大纲来教学,而是有自己的风格,独立思考,并且带领着学生去读书,将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激发学生的灵感。让我们用心育人。我们应当感谢温教授,他通过研究给我们提供规范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的有担当。同时我想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应当引导学生去读一些闲书,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提升素养。
读完温教授的书后,会产生很多思考,最应该让孩子们抓住阅读,我们以引导者的力量来带领孩子们进入另一个语文的世界,同时,我会立志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老师。
温儒敏《语文讲习录》读后感2
在任何一个时代,阅读总是能丰富人的内心,增长人的见识。我们将人类几千年的科技和文明都浓缩在书籍中,通过阅读快速习得,进而得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往小处说,我们每个人不也是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的素养吗?作为一个小语人,我们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学识见闻,都能为其教学增添无限的内涵和光彩。
保持对阅读和写作持久的热爱,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假期,我有幸拜读了温儒敏教授的《语文讲习录》,深深感受到多读书是教书的'前提,也是精神成长的需要。无论多忙,都要有“自己的园地”。
一个不读书的语文教师,如何教好语文?那他的语文课堂定是索然无味、没有生气的。回顾自己的语文课堂,深感自己读书太少,处处捉襟见肘。有时讲得含糊,有时无法延伸……教师要提高素养,提高教学水平,就需要多读书,读专著、读经典、读“闲书”,多积累知识,催生语文课堂之灵气,不能再把孩子们教成应付考试的机器了。
现在社会心态浮躁,做什么事情都是利益在前,感觉大家都没完没了地忙,忙评级、忙教学检查、忙各种杂事,所以大部分老师难于沉下心来读书做事。就如温儒敏教授说:教语文是要有心境的,教师的学养以及人格素养格外重要。学养,既是教书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精神成长的需要。因此,无论多么忙,最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哪怕是一块不大的自留地。当然学校的评级、检查都要应对,谁也不可能完全超越或超俗,但要保留一份清醒,一点距离,免得被动地全部卷进去,而失去了自我。
读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愿从自身做起,以自身的读书热情去感染、带动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期望在书本的浸染下,让自己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生动、有灵性的课堂。
温儒敏《语文讲习录》读后感3
读了《温儒敏语文讲习录》之后,我对自身的语文教学有了一些反思和想法。
温儒敏老师在书中特别强调: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这是我教学中一个难点。温老师提出要让学生多读“闲书”,不带功利性去阅读。学生根据兴趣去选择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与经典。我将要教一年级学生,我打算根据孩子的爱好和建议书单,建立一个班级读书角,并每天为孩子读童话或者诗歌,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温老师提倡学生“海量阅读”、“连滚带爬”地阅读。学生要在繁忙学习时间里腾出大量时间阅读,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粗读、猜读、跳读等阅读方法,并让学生在课堂训练阅读方法。学生要学会快速阅读,在阅读结束后,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观点、想法即可,不在乎文笔。
要想培养学生读书兴趣,还要打破一些传统观念。不能书籍分为三六九等,要让孩子有选择自由权。阅读课外书籍时,可以不动笔墨、不求甚解、不逐字逐句细品内容,重在拓宽阅读面,长期熏染、积累。
温老师还指出课内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教师喜欢喋喋不休地说课,逐字逐句地教学,修辞说法、句型变化、各种考试题型贯穿整个课堂,生怕遗漏某一个知识点,还为了迎合现代教学,设置不必要的讨论环节和滥用多媒体。我们应该对课文进行深刻的研究,让自己对课文产生感情。阅读课文注重在“读”,尊重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温老师说:“老师要做读书的种子”。是的,我们要先爱读书,感受其乐趣,学生才会爱上个读书,会读书。
温儒敏《语文讲习录》读后感4
认识温儒敏,是因为刘志民老师,不止一次在家长会中提及温儒敏,想要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就要了解温儒敏。因为他是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总主编,只有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体系构建、操作建议等,家长才能引导辅助孩子的学习思路,把握教材重点,孩子才能学习起来游刃有余,成绩才会显著提高。于是,我读的第一本温儒敏的书,就是《温儒敏语文讲习录》。
这本书,主要是讲作者的讲座和访谈:
关于教材。
首先,“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教材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整体渗透,而并不是穿靴戴帽;
其次,“守正创新”,部编教材的编写要创新,是在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好经验的基础上的创新,所以教材中增加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增加了很多经典美文。同时温主编提出“教材编写最缺少的不是理念,而是落实的办法”,所以新教材中我们看到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新教材专治不读书;
再次,“语文核心素养”,部编教材在构建适合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核心体系,即每个单元所体现的语文要素,当然这个体系是隐在的,是因为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练,语文的学习还是需要熏陶与涵养。
关于教学。
部编教材在构建适合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核心体系,老师们就有了可以把握的“干货”。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有全局意识,要研究教材,梳理其内在的知识体系,比较自然而又扎实的体现在自己的教学中。如针对目前学生读书少的问题,新教材把“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温主编建议我们一线老师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目的就是拓展阅读面,增大阅读量,改变语文课读书少甚至不怎么读书的现状。
关于读书。
读书就是营造“自己的园地”。作为一名现代的一名学生,更要做读书的种子,作为现代的一名学生家长,更要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读书。自己和孩子首先要喜欢上读书,把读书当做一种良性的生活方式。课本上的内容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学业的需求,但读书也不只是为了功利去读,在读书的过程中,去发现生活、体验生活,让自己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这更是刘志民老师建立家长读书的意义所在。
【温儒敏《语文讲习录》读后感】相关文章:
1.唐代文儒柳宗元
4.温声细语造句
5.失温夏天作文
6.穴见小儒成语解释
7.大寒养生温补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