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罗生门读后感

时间:2021-08-13 09:22: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芥川龙之介罗生门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读后感

  《罗生门》的故事取材自平安时代的故事集《今昔物语》,其小说内的时代背景也是平安时代末期,芥川龙之介以古材写今事,将一幅人间炼狱般的场景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内容充斥着对社会风气的讽刺和对人类善恶观的思考,道出了一个生存需求的“无奈”。

  小说开篇就写道:

  薄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仆人正在等待雨的过去。

  空旷的门楼下,除了他别无旁人,只有一只蟋蟀伏在红漆斑驳的粗圆的桂木门柱上。

  寥寥数语,就将一股浓重阴翳的气氛描绘了出来,漆红的粗圆的桂木门柱与伏在上面渺小的蟋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罗生门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破败。

  之后小说对罗生门为什么变得如此破败进行了解释:原因是京都连年遭灾,天灾人祸不断才至于此,原本热闹的朱雀大路变得人迹罕至,盛金箔银箔用的木箱也变得如柴火般廉贱。

  日暮之后,这里更是犹如一座鬼城,狐狸作窝,乌鸦觅食,强盗流窜,死尸遍地。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一个落魄的仆人,望着沉沉的黑夜,孤寂的等待着,他被大雨困在罗生门前,身后罗生门更是像一座修罗殿一般可怖。

  被雇主辞退的仆人无处可去,纵使雨停了他也不知道该往何处生存,为了寻一个过夜的地方,他被逼无奈进入了罗生门内。

  罗生门如传闻的一样,死尸遍地,充斥着“恶”,仆人进入罗生门是受迫于这个黑夜,在罗生门内的选择则是他自己做出了选择。

  他意外的在尸横遍地的阁楼上发现了一个老妪。老妪满头白发,又瘦又矮,正在一具死尸头上一根一根地拔着头发,仆人不明所以,也不知该将老妪的行为归为善还是恶。

  他出声质问老妪为何如此,老妪却对他说:只是想取这女尸的头发做个发髻,倒腾些假发生意。

  这时仆人的心中升起了一丝憎恶与轻蔑的情绪,因为仆人之前对于生存的抉择,是做一个强盗还是活活饿死,他一直在犹豫,出身于大户人家,纵使他已经被解雇,但他认为自己还是应该比强盗要高尚一些的,此时看到了老妪的行为,内心的鄙夷不免油然而生。

  老妪见其露出这样的表情,就又对他说:这具尸体生前也曾把蛇切成段晒干当成鱼干卖给禁军军营,在大家看来也是缺德事一桩,但是自己不觉得这是缺德事,无非都是为了生存,就像自己现在拔她的头发一样。

  仆人听完了老妪的叙述,思考一番后,内心也仿佛得到了答案一样,他粗暴地上前推到老妪并抢走了她的衣服,他说:自己同样是为了生存。

  人的本性暴露无遗,仆人也在生存的需求面前做出了选择。

  小说的结尾写道:

  过了好一会儿,死一样倒着的老太婆才从死尸中撑起裸体,发出不知是呓语还是呻吟的声响,借着仍在燃烧的火光爬到楼梯口,垂下短短的白发朝门下张望。外面,唯有黑洞洞的夜。

  仆人的去向,自然无人知晓。

  此时的老妪已经和这里的死尸没有区别了,作恶者自有更恶者惩罚,死去的女尸是这样,苟且偷生的老妪是这样,夺门而出的仆人也一定是这样的结局,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强者怯懦,挥刀向更强者,弱者怯懦,却挥刀向更弱者。

  我对这段结局的理解是,它既体现了芥川龙之介的`悲观情节,对这个“人吃人”的社会感到深深的绝望,同时也隐喻了作者心中尚存的一丝希望。

  外面只有黑洞洞,不知何时会亮的天,以及无人知晓去向的仆人,结局的不明朗更容易令人产生遐想,在这个黑夜里不知还有多少人会失去生命,又有多少人会放弃信仰沦为强盗,我们无从推测,但是我们知道天总是会亮的,雨总是会停的。

  人生善恶一念之间,罗生门好比是人间和地狱间隔的一扇门,地狱之门只需要自己给自己一个理由便会为你打开,当生存成为第一需要的时候,人便沦为了兽。

  芥川龙之介借这个故事批判了社会上自私的利己主义,也写出了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上生存之艰难,这让我想到了《狂人日记》,同样也写出了社会吃人的本质,人在黑暗的夜色下分不清什么是黑,什么是白,在满是“吃人”的历史上也分辨不了其他的字眼。

  关于小说的感受就写到这里了,个人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社会的人们对黑夜的心得理解更加丰富了,只是更容易迷失在追逐光芒的路途中,错付了光。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读后感】相关文章:

橘子阅读理解及答案 橘子阅读答案芥川龙之介12-13

橘子现代文龙之介阅读答案09-23

马门溪龙简画图片05-17

范仲淹《同年魏介之会上作》09-04

易经的智慧之六龙御天10-11

易经的智慧之乾卦六龙10-11

江南《龙族》读后感01-19

如拾地芥的成语解释05-16

五大天王之天空龙_700字01-24

最疯狂的粉丝之葡萄牙队C罗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