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4-10-15 18:35:22 雪桃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通用21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通用21篇)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1

  在这个假期中,我有幸拜读了这一本书,本书的内容通俗易懂,在阐述教育理念的同时配以生动的实例,深深地吸引了我。所讲的内容能够真切地反映出日常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说明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人深思。我边读边想,也逐渐明白我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接下来,我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几点谈谈我的理解。

  本书一开始就从课堂教学入手,深入浅出的点出了课堂教学时教育改革的起点,也点出了我要讨论的重点——素质教育。这样一种现象出现在我国绝大多数的课堂上:刚上小学的孩子争先恐后地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年级越高举手的学生越少,到了高中基本上没人举手回答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觉得不答不会错,万一答错了可能会被批评,这反映了教师在反馈方法上的不当,另一方面,在我们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提出问题并不是引起学生的思考,得到许多不同的答案,或者说求同存异,只是为了得到一个标准答案。这使得学生听到问题时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思考,而是揣测教师提问的意图,来回答教师心中的答案,那这样学生的思考范围就逐渐囿于教师教的.内容里,没有发散性思维,没有创造能力。所以说我们现在常态的教学模式是接受性教学,它追求标准的答案,追求升学率,是非常功利性的。

  在今天,教师要逐渐清醒,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圆满的教授规定的教学任务,追求升学率、优秀率这些数字,更应该保护好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有问题,能思考,学生才会创新,才敢创新,才能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2

  之前读过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初步了解了他的教育理想。现在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育对阅读的重视。《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动之一是“营造书香校园”,倡导阅读生活。朱永新老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世界已进入知识世纪,一切的竞争与价值都以知识为主,而一切知识的基础都自阅读开始。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阅读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一个国家不能靠巨大的人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人口素质,只有重视全社会范围内倡导阅读,才能真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他认为,新教育要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新教育就是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互动阅读发掘孩子的潜力、发展孩子的个性。

  朱老师说,在学校就要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晨诵,午读,暮省”(包括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探寻的重要成果之一。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从而开启美好的人生。这又和我们学校安排的阅读、经典诵读不谋而合!想到我们海门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区。学校每天坚持的晨诵、午读、暮省,学校的'校本读物《童话六边形》等,教师定期开展的“5+1”读书社活动,校园时时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学生和教师都在平时的阅读中共同成长。读着这本书,我有一种莫名的骄傲与兴奋。我们已经上路了!

  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是充满失败、没有美好的梦想,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些脱离人性、摧残童心的畸形教育而言的。

  身为教师,和许多同行一样,我们都在自己心中播撒无数的梦想,再把这些梦想交付给自己的学生,可惜孩子们的理想一次次埋没在不理想的考试中,一次次埋没在稍有创新的举动就招来批评指责中。学生成了一部部学习的机器,分数成了学生唯一的荣耀和耻辱,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损害,读了这一章,使我看到素质教育的希望。是朱永新教授思之所至,情之所在,文之所需的话语让我领悟了理想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超越知识”,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这也是我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的方向。

  通过阅读《新教育》深刻体会到了朱永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指引,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效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3

  寒假期间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受益匪浅,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新教育的“四大改变”和“十大行动”。

  现在的教育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孩子们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那份纯真与快乐;老师也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筋疲力尽。而新教育旗帜鲜明的反对那种以牺牲学生的当下幸福为代价,追求所谓“未来的幸福”的理论。新教育努力通过自己的理念与行动,让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享受教育的诗意,享受智慧的快乐,感受到教育是幸福的。

  新教育最明显的,可检验的成果为“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范式”,即“四大改变”这四大改变的目标就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自己感受到教是幸福的,才能感染和影响孩子们,让他们也感受到教育是幸福的,学习是快乐的。所以我们应该转变和快速成长,通过我们的成长带动孩子们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堂”、“家校合作共建”,即新教育的十大行动。行动就有收获,这些行动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来实施。

  读完《新教育》我觉得,教育不仅是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进步,教育也不是枯燥和乏味的,而教育是幸福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要提升,才能在教学中让自己和学生感受到教育是幸福的。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4

  朱永新老师说了5个核心,理论,让我的心灵得到了5次的心灵共鸣。

  共鸣一、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和我们幼教常说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相一致,只是他更加广泛地唤起了人们前进的精神动力。

  共鸣二、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这让我深有感触。作为一位职高幼师毕业的教师,我不认为我比其他大学毕业的幼儿教师差,只要我们是真心爱孩子,我们不象中学、高中教师要教多少的知识,我们教的是一种习惯,一种性格、一种做人的道理。

  共鸣三、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说的太好了,精神的'确很重要,虽然一天的工作很忙碌很累,但是听到孩子们一声声的问候,一个灿烂的微笑,似乎再累也不觉得了,有种“爱”在激励着,支撑着……

  共鸣四、核心理念之四: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我们幼儿园就以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为特色,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从我们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个个都是能说会道,懂礼貌,讲文明,有着良好的语言内涵,为今后的学习乃至就业做好基石。

  共鸣五、都说一个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坚持少批评多鼓励的原则。 教师一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这在平时的教育中也深受感触。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5

  我国古代广为流传的“曾子杀猪和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父母的在家庭教的重要性。身为一个五岁孩子的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育还一知半解的时候,我读到了朱先生的大作,感触较深。对于自己将来将怎么做,有了一小点认识:

  一、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认为,对孩子的发展来说,人格和道德是第一位的,人格发展和道德完善的意义远远胜过智力的开发。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家庭教育对子女良好个性的培养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追求卓越。

  2、独立自主。

  3、持之以恒。

  4、勤俭节约。

  5、良好习惯。

  叶圣陶曾说,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习惯。好习惯来自于平时的点滴培养。对父母来说,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那么习惯就会成自然,就会成定势,孩子以后自然而然地就会从事某种格式化的行为了。因此,父母可以从生活习惯着手,从培养孩子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二、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身要保持年轻的心境。父母要像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一样,努力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长。

  三、理想的福母,应该是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于挖掘孩子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父母。

  父母对孩子要有耐心,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鼓励子女在不断尝试中发现和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这种发现只能在孩子产生兴趣的过程中,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四、理想的父母,应该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的父母。

  民主型家庭的家长往往是以一个孩子可以信赖的大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家庭中,通常具有创新意识、活泼、天真、开朗的孩子都有一个比较平等、宽容的父母。在与孩子的关系上,人们往往对父母的“没大没小”持否定态度,其实这反而应该提倡。

  五、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有着和谐家庭关系,能以身作则,一诺千金的'父母。

  父母是一个教育整体,教育孩子必须要有父母双方的通力合作,也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这是家教成功的最好保证。人的行为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模仿,这是孩子学习的根本途径之一。父母稍有闪失,就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让孩子学会尊重人,获得别人的尊重看作是仅次于自己价值实现的最高心理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把自尊看作是人最敏感的角落,父母要像爱护花朵一样爱护孩子的自尊心。

  六、理想的父母是永不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决不使用侮辱性批评的父母。

  哀莫大于心死。父母对孩子的失望意味着真正教育的停止,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十分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表扬和鼓励会对孩子有多大的激励作用。父母的一声鼓励“你行,你一定行!”会让孩子重新振作起来。

  七、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善于学习,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觉性,能够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景,富有教育机遇的父母。“生活处处是教育,生活时时有教育。”为了培养家长的教育素养,社会应该给家长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并富有教育理性的读物。

  八、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从而促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父母。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太阳,是父母生活的希望。看着子女健康地成长,做父母的就感到自己的生命在延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却是子女成功的关键因素。请天下所有的父母记住这样的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让我们每个父母都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为天才的成长插上展翅高飞的翅膀!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6

  捧读《新教育》,书中清新的文风诗意的文字澎湃的激情向我描绘了一个个教育梦想。每个梦想都源于作者对现今教育的深思与追问,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它就象灯塔一样引领我走近新教育。

  朱教授提出了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这些行动,使我眼睛一亮。在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观点时,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以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己的超越。因此,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他让我明白了,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所以,我们要在书香萦绕中,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写作,教会学生提高,教会学生做人。

  捧读《新教育》,它教会我要用心地去爱学生。朱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明白了老师的严厉慑服不了学生,这种震慑只会加深和加宽我和学生之间的鸿沟,永远使它无法复平。正如书中所说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深得学生喜爱的教师,能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所以,多点时间和学生交流,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我,了解我,喜欢我。

  捧读《新教育》,它教会我做一个锲而不舍的追梦人,用自己的生命去擦亮新教育的火花。朱老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有要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学习,多思考,重方法,重实践,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努力中圆梦想,并帮助学生插上梦想的彩翼。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习惯培养恰恰是新教育的每月一事教育活动之一。“新教育从这儿出发,新教育从这儿起航”,让我们以行动的召唤,让来访者努力加入新教育实施言之中。作为新教育的践行者,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高呼,没有理由不加入新教育实验。只有行动,才有收获,只要努力,总会遇到生命的庆典。

  新教育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营建书香校园。让全体师生在浸满书香的校园文化之中不断前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而精神文化的灵魂就是要设计能体现学校特点的校训、校风,以充分显示学校办学思想和校园文化特色。

  守望新教育,让梦想成真。旧教育就像一个圆,不过它引领我们向内看,过于注重分数,所以看到空间能越来越狭窄;新教育也像一个圆,不过她引领我们往外看,注重孩子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广袤的世界,一个意境深远的未知宇宙。新教育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工程。需要通过一代人去影响另一代人,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学会等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儿童就像花儿一样,需要慢慢培育,精心付出,静待花开。

  新教育让我们懂得了“教无定法”的道理,这是历史的传承与扬弃。新教育不求什么高深理论,不求无懈可击的理论体系,而是强调:行动起来,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成就自己,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此,学校把走进新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优先地位,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学校注重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促使自己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化。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在反思中发展,多思多益,常思常新。在这个过程中,使教师逐步具备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形成创造性的见解,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

  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校长,我开始在新教育的大道上行走,如饥似渴的阅读新教育理论。新教育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良好场所,而且从侧面折射出学生爱护自身学习环境的程度。学校作为育人的主要场所,良好的人文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上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促进学生自律、自强、诚信、创新。“自律、自强”是学生做事的基础;诚信是学生做人的前提;“创新”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先决条件。

  守望新教育,让老师们、同学们一起行走,共叙“每月一事”。学校德育工作从养成好习惯,培育好品德开始。学校德育处成立了德育特色研究领导小组,按照每月计划,推行每月一事,开展德育讲堂,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习惯。例如:三月份确立了“文明礼仪月”系列活动,四月份确立了“红歌传唱,唱响未来”等专题每月一事活动。活动具体从一日生活常规入手,抓实常规,抓实管理。少先大队分别开展了“红领巾在行动”、“古镇文明小导游”、“特色书香班级评比”等等。以缔造完美教室为抓手,实现“缔造完美教室,共建理想家园”双提升,让新教育落实到学生行动之中。学校还积极开展了“优雅班级”、“优雅好少年”系列评比活动,让每一间教室成为师生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尹艳平老师的“太阳花”班、杨阳老师的“心梦班”等“完美教室”里师生们共同创造着“幸福晨诵”、“亲子共读、共写读书笔记”、“亲子合作读书分享会”等系列活动。在班级文化共建中学会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尹艳平老师的“太阳花”班,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展“阅读存折”系列活动,和孩子们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和幸福。学生陆雨蒙说:“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读书,和老师们在一起真好!”尹艳平老师的“走进新教育整本书阅读比赛”在新沂市乡村教育家演讲年会中荣获一等奖,她也迅速成为乡村教育家阅读团队主持人,从一名乡村教师迅速成长为新沂市乡村教育家骨干教师。

  新教育是实现乡村教育快速成长的一条主要路径。良好的育人环境体现的是对和谐美的追求,在美的环境中培养人格和提升境界。学校布置了画廊,各班教室门前有班风、班训,教室内设制小书架、阅读平台,有阅读建议、名人名言等,浓郁书香氛围的校园,学生会被读书的气氛所感染,产生读书的激情,萌生读书的欲望,让教师、学生通过阅读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学校积极开展读书竞赛活动,通过黑板报、手抄报、征文、演讲、故事比赛等以及读书主题活动,促进读书活动不断深入开展,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促进读书活动不断深入开展。通过每天一次五分钟的课外阅读自由演讲,每天午间20分钟“诵读经典”主题系列活动,每周一次的班级读书活动和每月一次的年级组主题读书活动,为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一是“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为师生输送丰富养料。二是“构筑理想课堂”,为师生的生命成长书写传奇。三是以学校德育项目融合“推行每月一事”、“家校合作共建”,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亲子共读分享会上,学生家长刘昌先生代表发言,同时提出了家校共建的可行性建议,他当场给我校捐赠图书100余册,希望孩子们快乐阅读、快乐成长,受到了与会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新教育强调:“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学校从实际出发给孩子搭建成长的`舞台创建《青溪文学社》,设立《青溪文学》报。在学校建立学生阅读实验群,对优秀学生作品,及时给与发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学校长期坚持将阅读教学纳入日常教育之中,追寻新教育,播下成功的种子,收获明天的希望,静待花开。

  新教育就像一株婷婷玉立的荷,出淤泥而不染。新教育渐入“清水出芙蓉”教育佳境,越走越美,越走越幸福。而高考高升学率等是对新教育的额外奖赏,是对成功教育的回报。新教育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教育之爱,永恒之爱。放开手,孩子会越走越远,走向更大的成功。

  是的,每一个努力过的日子都不曾辜负。相信新教育,她是种子,在风的作用下,传遍大江南北,神州大地;相信新教育,她是播种机,时刻在耕耘;相信新教育,她是宣言书,她用她深厚宽广的无私的爱,向世人宣示着她的爱的理念。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以人为本,深入探索,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就能在特色活动创建中,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种事业,教育是理想化的追求,教育充满了诗意,充满了灵性!面对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将把农村小学特色化建设、规范化建设持久、深入的发展,创建农村理想化乐园。相信教师,相信学生,相信家长。守望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有谁能够抗拒?守望新教育,和新教育同行,真好。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8

  寒假里,我跟随读书会认真研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这本书,“人总得在活在当下的同时,借助精神力量去对抗现实的残酷……”,新教育,便给了我这样的力量。

  新教育,让我遇见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还曾记得,每日清晨醒来,迎着第一缕朝阳,忍不住打开它,开始我一天的晨读;还曾记得,每日中午吃过午饭,柔柔的阳光温热灿烂,轻轻打开《新教育》,坐在自家的小院里,坐在一地暖暖的岁月静好里,去让心灵经历一场又一场的美好;还曾记得,每天晚上,当夜色阑珊,总要在这份宁静里,轻轻读几页书,写几行批注,临睡前,就将《新教育》压到枕头地下,枕着这份美好才能入眠……

  我喜欢这样的日子,坐在一地的阳光里,与书相伴,在文字中享受淡淡的书香,新教育便给了我这样的光!在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里,从“新教育的儿童课程”里,我明白了把故事和游戏还给童年,让孩子们不再迷恋电视和网络,这是最合乎生命的学习;从“新教育”的“理想课堂”中,我懂得了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让孩子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从“新教育”的“六大论”,即发展论、行动论、潜力论、个性论、崇高论、和谐论中,我懂得了教师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能,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从“新教育”的“管理法则”中,我明白了一名小学教师的生命同样可以很伟大,同样可以很骄傲,同样可以写出自己的尊严,同样可以写进中国教育的历史;从“新教育的教师发展”中,我懂得了从事教师事业,就是把教育作为自己故事的主旨,并用生命最大段的篇幅来展开和书写!我愿意,向着明亮那方出发,做一个这样的仰望星空摘星星的人!

  朱永新老师在第十章《新教育的家教主张》中提出一系列切合新教育的家教观点:新教育需要新父母;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把童年还给孩子;无限相信孩子的发展潜力;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朱永新老师所说的让孩子读童书,这里的“读”不是识字教学,而是把阅读同幼儿的生活融合在了一起。孩子们在读童书,也是在游戏,在制作,在创造,在生活……在我的教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得将新教育理念实施起来,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每一位孩子亲近书本,喜欢上阅读,我在班内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

  一、开展《激情飞扬,遇见最美的课堂》的班本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读书,阅读,利用口、手、脑将所学知识更快地理解表达出来。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对全新的学习环境、学习生活、学习同伴,都充满了好奇与憧憬。同时,由于陌生,也会随之产生恐惧与排斥。如何帮助孩子把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积极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为此我准备了很多故事和有意思的活动,让故事和活动浸润孩子。“荔枝电台”最开始是我送走的上一界孩子们的班级电台,就是利用软件“荔枝FM”平台让孩子们通过手机发声,它起源于一个单纯的想法——用声音记录和激发孩子们去读去写去创作的点滴,每个家庭将孩子的声音故事制作成节目上传班级群聊。它打破了课时的限制,将学校和家庭连接了起来,实现了孩子们每天听故事讲故事创作故事的愿望。

  二、成功发起“伴读妈妈在行动”的亲子共读活动,提倡我班的家长们和孩子共读。向家长们宣传和孩子共读同一本书的好处,发起亲子共读的读书活动,鼓励家长们把与孩子共读时的音频、视频等,上传各班班级微信群。

  三、寒暑假期间,利用班级群指导学生坚持阅读。这个寒假,对于我们一二班的孩子来说,读童书,写拼音日记,是他们假期生活中最关键的一件事儿。儿童教育专家尹建莉说:“阅读,是个并不难进入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孩子无所顾忌地拿起一本书,开始读了。”儿童阅读靠的是对读本的兴趣,所以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一定要从兴趣入口。在课外阅读这块,我们班很多孩子一直坚持得不错,如奥晴、硕研、思彤、尚洲、欣怡、嘉奇、艺萌、森琛、浩宇、紫晨、冠程……放假回家以后,午托的孩子们也开始了阅读,如梦涵、静雯等同学,越来越多的孩纸加入班级共读的行列,如令佳、露予等。而写作,则是开启儿童心灵世界的另一扇窗。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所以我在这个假期要求孩子们学写拼音日记,就是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没东西可写时,可以写写每天所读的课外书也行。家长们在寒假里也不闲着,帮助并培养孩子循序渐进写日记的习惯,孩子们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每天读过的书的内容,或者是每天所发生的事儿。

  四、在班内定期举行朗诵比赛、讲故事背诵、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感受多种形式的阅读魅力。并为获胜的孩子们颁发小奖状,合影留念并将照片通过班级群发送给家长们。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希望在这样的坚持不懈中,家长和孩子们都能遇见更棒的自己!

  在《新教育》的第十一章“新教育的管理法则”中,朱永新老师说,“一多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老师在他自己的成长历程中都有自己的榜样,都有自己的模型。这让我想起生命中那些美好的花儿!在“乡村教师访名校”去河师大学习的那段日子,河师大艺术学院刘安娜老师、河南省首届最具影响力班主任呼宝珍老师……她们的课堂,让人如沐春风;她们的人格魅力,她们的个人修养,他们榜样的力量,无时无刻不令我热泪盈眶!当魅力温柔的安娜老师站在“省培计划”河师大新乡站的讲台上时,令台下所有的培训教师们感觉眼前一亮,她穿着一身红颜色的裙子,长长的头发及腰,清新脱俗,像是从《红楼梦》中走出来的故事人物一般。

  听安娜老师的课,不像其他人的讲座,呆板,沉闷,像是汩汩清泉从心间流过,像是暖暖春风拂过脸颊,舒服,清新……“有一种工作是我们成长的依附,当我们踏进这片土地,便注定了要百般努力、千般辛苦;在劳作中习得智慧、追寻幸福。至于结果,幸福啦,是我们多赚啦,不幸福,我们也没有赔!”“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即使自己不是天鹅,也要做一只蜘蛛,为教育生命结一张临凌空之网,为自己划一片生命的绿叶。”扶沟县教师进修学校呼宝珍老师这一个个精彩的个人语录,给现场的所有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和深刻的启发!对于我,更是来自生命、源自心灵的震撼。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你的苦力,你的全力以赴,更多的是习得智慧,做一名拥有智慧力的班主任。人生,真的应该有美好的相遇!才能让人疲惫不堪时,因为这些美好继续前行。

  美国托尼马伦在获奖感言中有几句话让我特别感动。

  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他们知道走进教室大门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引人入胜,但却没有完成的故事。

  芳华易逝,岁月不惊。我愿,在生命的长河中,用青春用激情用智慧用生命用倾注一生的信仰去走进孩子们的故事,去阅读孩子们的故事,并和他们一起编制故事,在新教育中绽放芳华!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9

  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新教育实验为我们勾画了美好的教育理想,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和载体,合力打造和优化教育这一师生共同发展的共同体。现在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育对阅读的重视。《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动之一是“营造书香校园”,倡导阅读生活。朱永新老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世界已进入知识世纪,一切的竞争与价值都以知识为主,而一切知识的基础都自阅读开始。新教育要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新教育就是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互动阅读发掘孩子的潜力、发展孩子的个性。

  朱老师说,在学校就要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晨诵—午读—暮省”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探寻的重要成果之一。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从而开启美好的人生。这又和我们学校安排的阅读、经典诵读不谋而合!我们学校每天坚持的晨诵、午读、暮省,学校的校本读物《语文主题丛书》等,已成功举办了两届跳蚤书市,校园时时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学生和教师都在平时的阅读中共同成长。读着这本书,我有一种莫名的骄傲与兴奋。

  新教育让我领悟了理想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超越知识”,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通过阅读《新教育》深刻体会到了朱永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指引,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效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10

  寒假期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朱永新《新教育》,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朱永新《新教育》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朱永新《新教育》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是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是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是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是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融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励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朱永新《新教育》——将时刻警醒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11

  曾经喜欢读书的我和电脑结缘后与书渐行渐远,近几年龙山区教育系统的书香校园活动帮我渐渐找回了失散多年的老友,找到了久违的亲切感。利用零散的时间,我拜读了教育改革家朱永新的《新教育》一书,书中的理念让我心潮澎湃,不止是教育理论,更多的实验记录证实了他们新教育改革的成功。而且书中很多思想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不谋而合。

  朱永新提出的新教育的宗旨是:给老师和学生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个开阔无垠的精神视野,让他们对人的内心的复杂性有更为深切的体验,不但要了解生命的伟大和宇宙的博大,而且要感受生活的丰富与人性的丰厚。以追寻理想的执著精神、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埋首耕耘,成就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民族。这就是新教育精神的本质内涵。

  书中对新教育实验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实验进行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新教育强调行动起来,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帮孩子成为自己,让我们成为自己,一个完整的幸福的自己。

  书中不仅提出了新教育的理念,更提出了具体的做法,新教育实验进行了十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和家校合作共建。进行这些行动的根本性目标是主张回到教育的原点,主张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强调教育应该培养美好的人性,让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从而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

  新教育实验中的一些行动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日常活动,如果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引导,促使他们发现自我生活中丰富的美丽人生,寻找将他们推入“思考”之中的力量,给予他们“情感”之中的智慧,促使他们在学习的发现、尝试和冒险中建构内心的.生命之帆,那么我们龙山的教育也将享受教育的诗意,享受智慧的快乐。

  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而我们正在这条通往彼岸的船上。

  心如宇宙,其间万物流转。建设心灵,是一项无法竣工的工程,我们始终是个建设者。生命是无法重来的历程,而教育是涵养生命的唯一可能。我们的教育早一天完备,我们的行动多一分力量,就有可能多一个生命得到新的滋养。让我们同心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我们终将微笑着对自己轻声说一句:我没有辜负此生。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12

  朱教授是一个扎根于实践的教育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积极行动的理想主义者。十几年前,他就在思考什么是理想的教育?然后他就做出了“新教育”,并且现在还在路上。“新教育”旨在倡导广大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学生脱离单一评价机制下学习痛苦。生活失败的情况,让教师摆脱严厉刻板的形象,让一切回归“正常”,因为成长本应是人的本能,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新教育”在全国各地已有200多万参与者,以后还会有更多。他们相信,理想的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自信自强。善于和人相处。有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认为,理想的教师充满激情和诗意。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追求卓越。勤于学习。关注人类命运。坚韧刚强。而理想的教育,就是去帮助人成为他自己。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本书就是朱教授的“答教师问”。但在本书中我们不会看到空中楼阁般的来自所谓权威的冰冷的方法论,而是一个认真。有理想的教育者的人生智慧。它们不但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那些老师们的具体问题,更在广泛意义上提出了具有适用性的方法。这本书从修正“教师”的定义出发,先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教师,然后朱教授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先给我们分析了什么是幸福。对于“幸福”,许多名人都曾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比如左拉说:“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拉美特利说:“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心的人更加幸福。”别林斯基说得更彻底:“幸福,假如它只是属于我,成千上万当中的一个人的财产,那就快从我这儿滚开吧!”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的基本特征——创造。服务。研究及分享。而教育,恰恰具有这些共同的特征。因此,教育本身应该能是一个让人幸福的事业。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自己的关系。从时间看,工作占据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光阴。从结果看,工作最后呈现一个人一生创造出的价值。因此,从实现自己的角度看待工作,不断调和上述三种关系,收获内心的宁静,这就是幸福。作为教师,我们每天的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不仅辛苦,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这种高度的责任感不只是尽职尽责地完成每天的任务,而是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在每天单调而重复的工作中,怎样收获到幸福呢?我们必须具有科研的心态和精神,一旦有了研究的心态,我们才能带着研究的眼光去看待身边所发生的一切,那么,每一天都是有区别而有意义的一边工作,一边研究,我们就能一边收获,一边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成长,然后,我们的内心才能充盈,幸福感便由此而生。

  一说到科研,许多老师总会认为那是一件非常神圣。神秘。困难的事,认为那是专家。教授们的“行当”;或者是感到没有时间,不知从何下手。但其实,朱永新教授说教育科学研究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反而,一线教师因为最贴近教育实际。最贴近学生活,所以拥有大量的一线实践经验,更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在书中,朱教授主要把教师教育科研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扎根于教育实践,从自己的教育生活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学院式或学者型”的科研训练,学会精确地处理资料,超越实践。超越时空的局限,站在更高的层次思考问题。总的来说,找到要解决的问题,找到需要的材料,找到可行的方法,奏响了这三部曲,也就吹响了教育科研的冲锋号。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13

  学习朱老师的《新教育》,走进他倡导的新教育并作思想判断,愈发增强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没有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是不能将新教育坚持到底的。执着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坚守是一株顽强的野百合,理想主义是一片丰沛的气候土壤,当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拼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看到新教育妙不可言的春天。

  新教育实验对于教师、学生的引导,不仅在于促使他们发现自己生活中丰富的美丽人生,还在于寻找将他们推入“思考”之中的力量,给予他们“情感”之中的智慧,促使他们在学习的改善、尝试和冒险中建构内心的生命之帆。可见,新教育实验不仅是对教育一般意义上的敞亮,首先应该是观念、思维和方法的刷新,而通过浪漫精神的引导来塑造个性的心灵,通过理想信仰的生成来积淀人性的`底蕴则是第一位的。

  走进新教育,我会利用自己的力量,行使每一个人的权利,在每一节课堂上,在和孩子交流的每一分钟,用心去发现,用心去行动,为了孩子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14

  寒假期间有幸读到朱永新的《新教育》一书,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书中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激情。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教学就很难奏效。

  二、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识。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15

  与“新教育”的不解之缘源于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教师读书活动,当时从薛校长手里接过《新教育》一书,薛校长还附带了一句“你先看吧,尽管我有点不舍。”虽然当时对薛校长的情愫颇为不解,但是当我细读了这本《新教育》以后,对新教育实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后。才深深体会到这份情有独钟其实就是因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其基本思想是:

  一、新教育的核心理念: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二、新教育的价值取向: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三、四种精神:

  1、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

  2、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

  3、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

  4、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

  四、五大理念:

  1、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2、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3、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4、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5、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五、四大改变:

  1、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2、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3、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4、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六、六大行动:

  1、营造书香校园。

  2、师生共写随笔。

  3、聆听窗外声音。

  4、培养卓越口才。

  5、构筑理想课堂。

  6、建设数码社区。

  通过阅读并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他说,在学校就要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晨诵—午读”(包括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实验开发较早也是迄今为止最为成熟的一个项目,无论是那些开启黎明的美丽诗歌,还是那一本本被反复甄选出来的经典著作,都被孩子们、甚至我们老师深深的喜爱、着迷。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这正是儿童课程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我学习感受最深的一点。另外,朱永新教授认为,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是人的精神性。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反战的理想空间。

  人的理想层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我认为,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能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进行自我挑战,与理想坚守,以智慧的行动、坚韧的行动,追求教育理想。就像新教育说的那样,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己,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己,教育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是我们每个教育人拥有的梦,我将与新教育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寻教育之梦,让自己与学生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新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16

  学校一直在积极倡导新教育,“晨诵、午读、暮醒”让师生共沐书香,“静听花开的声音”使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寒假我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朱教授的新教育理念真可谓一字千斤,使我受益匪浅,它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诠释了教育。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朱永新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新教育这个词语很早之前就听说过,但是它真正的含义我未曾深究过。直到最近读了《新教育》加深了我对新教育的认识,使我心情澎湃,读后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在书中,我明白了理想的德育应该架设“德育合力网络”,筑起学生“人格长城”,让道德教育达到“不教之教”的效果。我也听到了朱教授对理想智育的呼唤:“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知的堆积”;“以人为本”;“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用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儿童不需要分数”。在书中我也领略了理想体育的魅力,经历了理想美育“幸福的战栗",在他理想的劳动教育中明白了“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书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天堂理想的学校,这是人才的摇篮,人格的殿堂;我看到了理想的教师,他们自信自强、追求卓越,他们充满爱心,创新合作;我看到了理想的校长,他们胸情宽广、以人为本;我还看到了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朱永新教授在书中为我们展现了如此美轮美奂的教育之梦,让人神往。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关于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当然应该面向未来,面对当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教育本身应该是目的,应该让所有的与教育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教育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教育必须确保学生的生命获得充分的成长,必须实现社会对于一个未来公民的希望。这种教育生活,不等同于学校教育生活,如在家庭里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在职业生涯中每个人的学习,都可以视为教育的生活。我们理解的教育生活,应该是面向男女老幼的。

  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的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孔老夫子早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本身就是充满了乐趣的。只有在愉悦快乐的情景中,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而完整的。在当下的教育中,我们的教育是单向度的,片面的,是唯分数的教育。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德行的教育。人应该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个性的完整性。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过去人们都说,教师是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直至将自己燃尽;其实这些比喻都是不贴切的。我们教师应该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我们自己,为学生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应该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教师都感觉不到教育的幸福,学生的幸福又从何谈起呢?作为一个教师的幸福其实是无所不在的,虽然我们的工作压力大,但教师的幸福感也很强,

  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孩子,孩子们有最纯真的心灵,最诚实的态度,最善良的愿望,他们集真善美于一身。而我们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有幸能天天和最美好的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生活。这就是一种幸福。

  在这个浮华喧嚣的城市里,我们缺少了一份内心的平静,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找回一份宁静。幸运的是,教师这一份工作可以让我们天天与书为友,我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工作时间看书(当然是有益的书),在书海中翱游。教师有更多“静”的时间、机会,而一旦平心静气了,生活与工作就会是另外一番景致,人生也将更充实、更完美。这就是一种幸福。

  关于书籍苏霍姆琳斯基曾说,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如果你的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朱永新的梦想是,从“书香校园”走向“书香社会”,“从推进阅读来撬动中国教育改造”。阅读能让我们体验到教育的价值,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在书中朱教授还讲到了实施新教育的主体—教师,他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当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当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己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当是一个非常尊重同事、尊重领导,非常善于帮助他人成长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当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我觉得当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孔子说过“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感情虽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好老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形象一点来说,教师的素养就像一个泡菜坛子,不同的东西会泡出不同的味道。同样,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会慢慢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从而形成独特的人文精神。其次一个好的老师需要对所教科目有一个透彻、宏观、一以贯之的理解,能够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出最深刻的道理,用最精当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言传身教,把细小的学问升华到对人生理念的理解。

  一个好的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老师讲课讲得怎样最终会从学生那里反馈出来。如果一个老师只是一个人在讲台上口若悬河,讲得眉飞色舞,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不去思考学生的兴趣,即使讲得再好,于学生来说,仍然是一堂失败的课。一个好的老师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前途命运。有的老师从来不与学生谈心,更不用说交流什么思想,这样的老师,即使课讲得好,学生也只会产生一股尊敬之情,而不会有敬仰之感。

  幸福是一种体验,让孩子们享受教育的幸福,让我们在幸福的教育中成就自己,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就让我们在今后的共同生活中追求这种境界吧!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17

  读完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犹如在教育的迷雾中寻得一盏明灯,心中满是启迪与感悟。

  新教育强调心灵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书中阐述的理念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应只是知识的灌输,更应是心灵的滋养。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我们往往过于关注成绩和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内心的需求和情感世界。新教育则提醒着我们,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梦想、兴趣和天赋。我们应像呵护幼苗一样,用心去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潜力,让他们在爱与关怀中茁壮成长。

  同时,新教育倡导师生共同成长。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陪伴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让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过于陈旧和单一。我们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通过阅读,我意识到只有当教师自身充满激情和创造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此外,新教育对于阅读的重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拓宽视野,提升思维能力。

  《新教育》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教育之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更多可能性。我将努力把新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美好的教育环境。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18

  朱永新的《新教育》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对教育的认知。

  书中提到的新教育理想,让我对教育的目标有了新的思考。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是帮助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有时会陷入为了教学而教学的误区,而新教育提醒我要时刻牢记教育的初心。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育所倡导的营造书香校园也让我深受触动。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校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成为阅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开展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如同呼吸一样自然。在阅读中,学生可以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汲取智慧的养分,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新教育理念下,我也认识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学校和家庭紧密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课堂等活动,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

  《新教育》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我将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引,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19

  当我翻开《新教育》这本书,便沉浸在朱永新先生所描绘的教育愿景之中。

  新教育强调行动的力量。“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这让我认识到,教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论的学习,更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例如,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每一次坚持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不怕失败,在不断的行动中积累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书中还着重阐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新教育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反思和研究。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培训研讨、撰写教学反思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也至关重要。我们可以成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专业成长,也为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榜样。

  新教育对于学生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追求也让我深思。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而不是将学习视为一种负担。通过创造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学校里不仅学到知识,还能收获友谊、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新教育》为我指明了教育的方向,我将积极践行新教育理念,努力让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20

  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新教育所蕴含的生命教育理念深深打动了我。它让我明白教育是关乎生命成长的事业,每个学生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和珍视。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和生存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如通过自然科学知识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奥秘,通过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地面对人生中的挑战。

  新教育还强调了课程的丰富性和综合性。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过于单一,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新教育倡导打破学科界限,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探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选择。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新教育对于教育公平的'追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孩子,都应该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教育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通过线上教育资源共享、支教帮扶等方式,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新教育》让我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行动投身于教育事业。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21

  读完《新教育》,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朱永新先生的理念如同一颗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是人才必备的素质。书中指出,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思考、勇于创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开展创意活动、科技竞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创造力的平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教育还强调了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不是孤立的教育场所,社区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整合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邀请社区中的专家、学者走进校园,开展讲座、培训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社区教育,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另外,新教育对于教师情感教育的重视也让我有所思考。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充满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温暖和力量。我们要学会关爱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收获情感上的满足和成长。

  《新教育》为我开启了教育的新思路,我将不断探索、实践,努力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教育。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朱永新新教育读书笔记06-27

朱永新的新教育读后感范文05-11

《朱永新说教育》读后感07-18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精选6篇)07-04

读朱永新《新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5篇)01-05

朱永新《新教育》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8篇)05-18

朱永新《新教育》一书读后感(精选5篇)03-13

读朱永新《新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02-17

教师读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