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诸用明书读后感

时间:2022-01-25 11:05: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 篇1

  《寄诸用明书》写于阳明先生四十岁时。诸用明是阳明先生的妻弟,一个乐善好施之人,才华横溢却不求仕途,深得阳明先生赏识。但阳明先生得知他儿子参加科第考试,担心反而耽误了这俩侄儿的未来,就写此信提醒了一番。“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是这篇文章的精华所在。他的意思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少年时期,应该“晦养厚积”,不被功名所束缚,才能成为圣人,这呼应了阳明先生十二岁就认为读书是做圣贤的抱负。在王先生年谱时说道,他二十二岁在南宫进士考试时落第了,同考试的舍友以不中第为耻,但王先生却笑着说:“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即是说王先生不以不中进士为耻,但如果不中进士而动了心,这反而是耻辱,说明了先生漠视功名,一心只想成为圣贤。最后一段则反映了先生在有限的人生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这篇文章虽然不长,却充分体现了阳明先生淡薄功名的态度和不懈追求圣贤之道的人生观,令人非常佩服!

  参加致良知学习小组已经两个多月,小组要求我们每隔一天要自学一篇,并和同修们分享一下心得。因工作很繁忙,出差频繁,第一遍也只能粗读。到发公众号时,就倒逼自己再精读几篇,每读一次都有新的体会,而且越学越有兴趣,收获也越来越大。但要把文言文翻译出来就显得有点吃力,找不到参考书籍,网上也基本上找不到参考译文,只能凭着导读的提示和自己的`理解来译,感觉译得还是不太到位。所以,也期待能得到同修们及朋友们的指导,欢迎交流,相互砥砺前行。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 篇2

  读了王阳明先生的《寄诸用明书》,深受启发。本文是先生给诸用明的书信,主要阐明了修身修德、事上磨练的重要性。

  书信中阳明先生所提到的诸用明的两个儿子诸阶和诸阳都年纪轻轻考上了功名,却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有句古话说:“天下大事,得知不难,失之必易”!少年得志,未经磨砺,很难把控,说不定会耽误自己将来的发展。就如信中所述:“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先生打了这样两个比方来说明人要想做一件事情长久,得需要深厚的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发散是必然的。就如前不久新闻报导了马云1996年在北京推销被拒的视频,当时的阿里巴巴还尚未成立,正因为有前面的积累,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在委屈中不断撑大自己的心胸,放大自己的格局,总结经验,成功是自然而然的事。很多的企业家都是大器晚成,如华为的任正非,联想的柳传志等都是40多岁创业成功的。如果没有年轻时的苦难经历,很难体悟到管理的真谛,也就很难有自己的使命感把企业做大做强!而少年得志为何说不幸呢?因为没有经历过社会的磨练,做事情脱离实际,享受身边亲朋好友的吹捧,很难放下自己,致使养成轻狂傲娇,目中无人的恶习。回顾娱乐影视界,那些小童星,若干年后都在电视荧幕上销声匿迹了……还有年轻时学业有成备受家人呵护,除了学习,其他做人做事全然不顾的所谓的优秀学子很多都丧失了自理能力和社会道德,这种“高分低能儿”对社会来说是种负担。

  “少年不宜过顺境、中年不宜过闲境、晚年不宜过逆境”!这是符合人生发展经历的逻辑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尝过了人生百态才会更好的去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才有资格去享受人生。

  “谦为众善之基”!阳明先生当时已经在仕途有所成就了,但他始终保持谦虚低调的作风。以此警醒世人珍惜光阴。岁月不待人,应精进求学,打好坚实基础,这样才无愧于心!才能更好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寄诸用明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韦应物《寄诸弟》09-29

韦应物《闲居寄诸弟》及《新秋夜寄诸弟》09-30

《寄诸弟》的阅读答案06-27

新秋夜寄诸弟 韦应物08-30

《新秋夜寄诸弟》 韦应物11-27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11-15

《新秋夜寄诸弟》韦应物11-15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10-03

韦应物《闲居寄诸弟》赏析09-30

韦应物《新秋夜寄诸弟》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