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传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1-07-19 20:15: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岳飞传读后感100字(精选8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岳飞传读后感100字(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岳飞传读后感100字(精选8篇)

  岳飞传读后感100字 篇1

  《岳飞传》是钱彩原著,写的是宋朝英雄岳飞抗金的故事。

  岳飞在爱华山、牛头山等战役中大败金军,令敌人闻风丧胆,所向披靡。岳飞战功卓越,金国完颜兀术蒋奸臣秦桧打入宋室,在高宗面前胡说,将岳飞、岳云和张宪一起在风波亭害死。岳飞终年三十九岁,岳云二十三岁。后来岳雷直捣金国,大败金国诸将,班师回朝。

  整本书文理皆通,读来让人如痴如醉。

  岳飞传读后感100字 篇2

  今天,我读了《岳飞传》这本书。

  《岳飞传》这本书汇聚英雄群像,弘扬传统文化。孩子们之所以喜爱《岳飞传》,是因为它展现了一代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还有岳飞那篇千古绝唱《满江红》,其中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引起了多少人的深思啊。

  岳飞传读后感100字 篇3

  我读了《岳飞传》这本书后,深有体会。文中的岳飞从小就知恩图报,聪明伶俐,而且他还立下远大志向,要精忠报国。他长大后在朝廷做官时,杀敌无数,帮助百姓,是老百姓的好帮手,但最终被卖国贼秦桧夫妇所害死,老百姓悲痛不已。朝廷把岳飞封为鄂国公,还给岳飞建立了岳王庙,人们用铁铸成秦桧夫妇的跪像,让他们永世受后人的唾骂。

  读完了《岳飞传》,我们应该学习岳飞要精忠报国,而不要向秦桧夫妇一样出卖国家。

  岳飞传读后感100字 篇4

  《岳飞传》是由清朝作家钱彩的《说岳飞传》改编而来的,主要讲的是两宋之际,金兵南侵,北宋灭亡,中原大地沦丧。百姓深受荼毒,面对国家危亡,岳飞毅然走上抗金的道路。最后他遭奸臣陷害,屈死在风波亭。

  故事中还塑造了很多的英雄人物,从故事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他们为了保卫国家,不屈不挠,英勇无畏,奋勇杀敌的`爱国精神,被他们民族英雄气概所感动。

  读完此书我领悟到了中华儿女应该具备的民族精神!我一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长大了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报效祖国!

  岳飞传读后感100字 篇5

  《岳飞传》是钱彩写的一部叙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一生的小说,是古代英雄传奇小说中的经典作品。岳飞是一位有胆有训、智勇双全的统帅,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与敌人作殊死斗争,屡战屡胜,但是最后被昏庸的宋高宗和阴险的奸臣秦桧害死。

  我佩服岳飞的武艺高强、用兵如神,但最让我佩服的是岳飞的爱国情怀,因为他不论在奸臣的谄害下,还是别的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着一颗爱国的心。在生活中,我要学习岳飞的智慧、机智、冷静和他的爱国心,做一个有胆识、智勇双全的人,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岳飞传读后感100字 篇6

  前段时间读完了《岳飞传》。这本书讲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岳飞的故事,主要讲了他轰轰轰烈烈抗金的一生。我最喜欢书中的第十三章,它讲了岳飞在青龙山巧破金兵的情节。

  岳飞用埋伏、火攻、水冲、石头阵的方法把金兵打得人撞马,马撞人,连死带伤一大片。我觉得岳飞是一个英勇善战的人。我要学习岳飞多动脑筋、战胜敌人、一心为国的精神。

  岳飞传读后感100字 篇7

  我今天读了一本叫做《岳飞传》的书,这本书写了岳飞从出生,遇洪水,到被奸臣秦桧害死的故事。

  岳飞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大忠臣,虽然他的一生中经过了很多挫折,但他还是没有放弃报国的愿望。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他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以后不管自己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要学习他这种精神,这样才能让自己慢慢变坚强起来,不让挫折打败。

  岳飞传读后感100字 篇8

  我读了《岳飞传》这本书,知道了岳飞是个大英雄,他是南宋人。

  岳飞是抗金的大元帅,他精忠报国、有勇有谋、智勇双全。他从小就拜师学武,还和王贵、张显、牛皋……等人结为兄弟,共同抗金。岳飞带领他们入朝面圣,皇上命令他带领军队抗金,岳飞等人接了旨,立即动身。

  最后却被奸臣秦桧在风波亭杀害。像他这样的英雄死了,可真让人感到惋惜。我佩服岳飞。

【岳飞传读后感100字(精选8篇)】相关文章:

《岳飞传》感想03-12

岳飞传读书笔记01-03

我心中的《岳飞传》-人物作文800字02-08

《岳飞》读后感500字02-10

岳飞-中国名人故事-岳飞12-19

韩愈《马说》《宋史·岳飞传·论马》的比较阅读答案总结11-19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01-22

《范仲淹传》《王安石传》的读后感12-30

《杜甫传》读后感(精选5篇)01-23

苏轼传读后感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