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读后感

时间:2024-08-28 18:24:54 炜亮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独坐敬亭山读后感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时所作。接下来由小编整理了独坐敬亭山读后感,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独坐敬亭山读后感

  独坐敬亭山读后感 1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很遗憾我没去过敬亭山,我不能置身其中去感受,体会李白独坐敬亭山的心情,心态……不过读诗感受。

  李白七上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有感而坐此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句意: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开篇写景,飞鸟,孤云,突显山中寂静,与诗人孤独感。众鸟飞去,有种时间的飞逝物是人非之感。年轻时的`梦想,志向,报复等等,瞬间即逝。身边的那些人,就像高飞的众鸟一样渐渐离去,离开。之前的那同上山的人,一起吟诗畅谈天下的人,早已不在,只有自己独上孤山。少了年少轻狂势,添了岁月沧桑感。顿悟了世事喜悲,壮志难酬独坐吟。

  孤云独去闲,孤云飘浮长空,不愿停留。年少力求功与名,励志壮心拜将相。人生在世不称意,唯有独坐敬亭山。

  这是李白第七次上敬亭山,题目看独坐给人一种孤独感。

  人生在世有多少难忘怀的事与人,此时李白在这敬亭山独坐,回想过去的世事,有展望未来。我有感:太白七上敬亭山,宜州繁复笑泪情。林深秀出埋皇姑,独居楼中吟悲愤。在这首诗中可以体会到李白对仕途难成,昔日的故人也相继离去,开始深思。

  独坐敬亭山读后感 2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句出自李白《独坐敬亭山》,抛开山形、山貌的描绘,用十个字把山的人性活现在了读者眼前,同时也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寂寞。这两句意思是:云、鸟都去了,如今只剩下一座敬亭山与孤独的我彼此相望了;我久久地凝视着敬亭山秀丽的景色,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久久地凝视着我。

  李白对皖南山水有着特殊的感情,曾数次漫游宣城一带。这首诗是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诗人54岁时,盘桓于宣城期间,游敬亭山写的一首小诗。由于诗人的政治抱负落空,也由于他看到了政治的.腐败黑暗,因而精神上深感孤独,便把情感和热爱之情倾注到了自然景物上。诗人表现自己对敬亭山的依恋情怀,实际上是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平和厌弃。

  诗的前两句极力渲染敬亭山的静,敬亭山的孤寂。你看,鸟儿全都离开敬亭山高飞远逝了,极目长天,空空荡荡,了无余物。山顶上仅有的一片孤云,也在慢悠悠地向天边飘去。鸟去山空,云去山孤,眼前只剩下一座默然无语、形影孤单的敬亭山。这里,敬亭山的孤独,不就是诗人心中无限孤独寂寞的一种反映,一种象征么!

  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敬亭山以人的品格、人的精神和生命感,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深厚的感情。人与山仿佛是早已相识的知己,是早已熟悉的朋友,此时相顾无言,似乎是在默默地交谈着知心话。这里,人性与物性自然契合,诗人以内心的孤寂情感看山,山便显出孤寂的色彩,山的孤寂,反过来又映衬、凸现出诗人的孤寂来。

  很显然,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一体的思想境界。古人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说法,山水等自然景象在被审美观照时,往往被人格化,成为具有人的思想、性格和感情的有情有义之物,而不是单纯供人欣赏的自然。这种物我一体的审美思想,使人得以以山水自然为知己。李白与敬亭山脉脉含情,心灵沟通,正反映了我们民族的这种审美心理。

  自然有情,人“无情”,是这两句诗透露给我们的另一个信息。诗人屡遭冷遇赐金还山,理想抱负不得实现,晚年寂寞凄凉。与诗人相亲相近的,只剩下静谧不言的敬亭山了。人与山同处孤寂之中,看来,诗人只有以山为友,山亦以诗人为友,才可能驱散心中的一丝孤独,得到某种精神上心灵上的安慰。

  总之,诗句融情入景,情景合一,倾注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人的心灵与自然高度融合,创造出这首小诗恬静、孤寂的境界,韵味无穷。无怪乎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盛赞这两句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独坐敬亭山读后感】相关文章:

独坐敬亭山12-19

《独坐敬亭山》改写02-25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09-19

独坐敬亭山的说课稿03-04

独坐敬亭山李白08-29

李白《独坐敬亭山》10-14

独坐敬亭山原文鉴赏07-31

《独坐敬亭山》翻译及赏析05-06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01-18

独坐敬亭山原文及赏析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