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三个太阳的教案

三个太阳的教案

时间:2024-10-12 03:42:12

三个太阳的教案

三个太阳的教案

三个太阳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通讯的一些基本常识,学习本文是如何通过精心选材、巧妙组材来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

  (2)理解文章内容,能够体会文章语言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3)学习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人物与主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对南极的探讨中,揭开南极的神秘面纱;

  (2)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解决课文重点,然后通过对女画家行为、心理、精神的感受,领悟文章主旨,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法的教学贯穿其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女画家和南极人身上感受到民族的胆识与气概,领悟崇高的南极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通讯的特点,文章是如何围绕“南极精神”进行选材和构思的。

  2. 难点

  “南极精神”的真正内涵和体现方式。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以通讯知识导入:

  定义: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特点: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种类: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二.由题目引发思考,了解南极。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后羿射日的故事吗?学生回答,请一位同学来简单地讲给大家听一听。听完了故事我们不禁要问?天上真的有九个太阳吗?学生自由回答,可是同学们,就在1987年4月24日的报纸上竟然有这样的标题,“三个太阳”(板书课题),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新课文,揭开三个太阳的谜底。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三个太阳》,一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或联想呢?那么你知道文章这个标题取材于哪儿吗?

  1、请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熟悉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讲述一下课文的内容。(幻灯片)

  亘gèn(亘古) 履lǚ(履历) 跚shān(蹒跚) 铠kǎi(铠甲)

  恒héng(恒久) 覆fù(倾覆) 栅zhà(栅栏) 皑ǒi(皑皑)

  伫zhù(伫立) 沌dùn(混沌) 蓦m(蓦地)

  贮zhù(贮蓄) 饨tún(馄饨) 幕mù(幕布)

  你能想象并描述一下女画家的那幅画吗?

  画上可能有茫茫的雪原,晶莹剔透的千年冰川,可能有可爱而笨拙的企鹅、海豹以及轻捷的雪燕,可能有人类的留下的痕迹等,但最显著的是有三个颜色各异的太阳。这是一幅献给南极的壁画。

  南极,那是一个非常遥远而神秘的世界,谁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为我们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南极的情况呢?(学生自由回答)

  看来同学们的南极知识还是挺丰富的,但你们这些知识的得来离不开一群人努力,知道这群人是谁吗?——他们就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南极大陆考察的科学家们,他们被称为“南极人”,他们的精神被称为“南极精神”。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样的一群人。

  2、6、理清线索和构思:本文的四个小标题所标示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

  本文的四个小标题,领起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四个部分的文字,揭示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突出了各自的侧重点。

  投下一个漂流瓶 写女画家争取去南极的经过及愿望实现后途中投放漂流瓶的激动心情。这是文章的起始,故事的引子。这一部分着重写了风浪中女画家投放漂流瓶的场面,表现了女画家对去南极的投下一个漂流瓶无比激动、自豪和对人类的热爱。

  终于踏上了乔治岛的雪原 写女画家在南极的紧张工作和生活,写她对南极、对风暴以及对南极人的观察和感受。这部分着重写女画家与风暴搏斗的场面,由周围的南极人写到女画家,展现了一个坚强女性的精神风貌,在她身上也体现了南极精神。

  站在长城站的后山上 写女画家在长城站过生日和她在长城站的后山上的所见所思所感。这是故事的又一个进程,为全文推向高潮蓄势。

  留下三个太阳 写女画家为南极站精心制作了一幅壁画,画中的三个太阳给考察队员们留下了艺术想象的宽广空间,最后女画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极。

  总之,全文以时间为序,结合运用了回忆,展现了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表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请同学们看书,思考讨论这样几个问题(幻灯片):

  1、课文靠谁来串联的?有哪些优秀品质?

  靠女画家来串联的。

  2、“南极人”是指哪些人?

  是指在南极工作的许许多多的科考队员,也包括女画家。

  3、 这些人具有什么精神品质?这些精神是通过什么事情表现的?

  考察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巧妙的鼓励艺术女画家,执著追求,吃苦耐劳,自我砥砺,热爱生活,充满激情。

  测绘工程师持之以恒,不畏艰苦,开朗乐观驳船驾驶员(长城站邮局“局长”)还有思念亲人,不忘教育儿子。

  (四)课内小结

  线索清晰,构思巧妙,是这篇通讯的显著特点。这是一篇文艺通讯,或者说是记人的报告文学作品。课文展现了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但在组材时又没有逐日逐事地悉数照录,而是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中国妇女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质,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的事例,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这一强烈感情为线索,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由学生提问检查生字词默写解释。

  2、提问:南极精神的含义。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精读课文,领会民族的胆识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品味准确、凝练,富有感情,表现力强的语言。

  (1)找出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说说你为什么会被感动。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学生先自己找,然后讨论。

  按照四个部分去寻找,避免在回答问题时混乱,使有的学生跟不上。(参考如下内容)

  投下一个漂流瓶

  1.女画家坐上“极地号”科学考察船遇到八级风暴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儿可以看出?

  (1)反常表现:“神了!她不晕船,像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前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巨浪。”表现了女画家内心的激动和不平静。

  (2)心理描写:“她其实老在问自己:我是在去南极吗?真是去南极吗?”表现了女画家去南极的心愿实现以后内心的不平静

  2.女画家是怎样争取到去南极的机会的?她克服了哪些困难?

  争取去南极:

  表明向往之情——交代前往动机——克服重重困难——成为编外人员

  克服困难:

  名额挤不上——经费部分自筹——性别不方便——行业不对口

  3.女画家投放漂流瓶时的心情怎样?你是如何看出来的,找出能表现她这种心情的重点词语。

  女画家投放漂流瓶时可以说是异常地激动,她要把自己的喜悦传给别人,让一个人的喜悦变成千百万个人的喜悦,“兴冲冲”“沉思”“奋力”“投”等词语写出了画家的激动和勇毅。

  终于踏上了乔治岛的雪源

  1.踏上乔治岛的雪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要精确到“9时正”?

  通讯特点要求必须准确真实;另外,也表明它的意义非同寻常。

  2.在文中划出女画家踏上乔治岛的雪源时的所见所感的句子。通过这些,描写出南极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里描写南极雪原用了什么修辞?

  见本部分2、3段。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画出南极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 课文第4、5、6、三段写到女画家“修码头”也“跟着去”,“奋战了11小时”,“连续七天,她一直战斗在紧张而又繁忙的战斗工地上”,她是一位画家,做这些有必要吗?课文为什么要交代这些?

  一是在共同的战斗中她接近了大家,了解了每个南极人,理解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二是在共同的战斗中产生了共同的语言,找到了融进这个集体的兴奋之感。这些为她的画打下了腹稿,为她此后的画达到形神兼备、神韵非凡打下了基础。

  4.文章第7、8、9、10、11段用概括的笔墨写了几个南极人的形象,为什么不更具体的写这些人物呢?

  因为本文是写女画家的南极之行,是从一个侧面表现南极精神的。南极的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要具体地写他们,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这样描写着笔不多,只是寥寥数笔,人物个性便跃然纸上,写出了人物的特点和他们热爱南极,献身南极事业的崇高精神。如考察队队长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巧妙的鼓动艺术。女画家正是在他们身上读出了南极精神的内涵。

  5、课文14-20段对南极战斗生活的描写,一面是肆虐的暴风雪,另一面是南极人艰苦的搏斗。从这些描写中你能读出南极精神的又一个内涵吗?

  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2、这一部分写女画家父亲的有关内容,有何用意?

  这一部分写女画家父亲的有关内容,是一个很巧妙的安排,丰富了南极精神的内涵:我国一代代的科学家都做着美丽的南极梦。这也使女画家的行为更加合理可信。

  留下三个太阳

  1.找出女画家艰难作画的句子,从她身上体现的是什么精神?

  见本部分1——7段,着重写女画家画画的艰难和画画过程中的激动心情。这里直接的是写女画家在画画,间接的也在写南极精神。她的动力,她的激动,都是由于南极精神——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南极精神。

  2、从女画家为长城站作画的构思过程猜测这幅画的丰富内涵。

  这幅画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有她心中的南极人形象,有她理解的南极精神的内涵,有她对一代代科学家的敬重,有她对南极的热爱和衷情……

  3、画家的壁画上,画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对这三个太阳的含义,可以有许多种理解,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的看法。

  象征南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象征……

  教后记:通讯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巧妙得体,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运用,富有表现力。写南极的海浪、狂风,写南极的冰雪世界,写女画家的形象和内心感受,多处运用了确切的比喻。

  《三个太阳》知识点积累

  三个太阳

  1、主旨。【中国女画家经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理、自然条件等困难,为长城站出力、作画的经过,表现了南极科考队员们为祖国为南极科考事业艰苦奋斗的情景,赞扬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忘我工作的民族气概。】 2、三个太阳的理解。【1、南极、南极人、南极精神2、南极的过去、现在、将来3、因为南极有了三个太阳,就没有了黑夜,象征南极人开拓视野的忘我工作的精神。】 3、“呵,南极!遥远的神秘的令人向往的南极!”这句话,感叹号的作用?为什么连用三个修饰语?使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1、对南极的向往和渴望去南极的内心激动2、说明了南极的特点和魅力3、描写,过渡。】

  4、女画家去南极遇到了哪些困难?【名额有限;经费自筹;性别;行业不符等】

  5、女画家为什么要去南极?【1、南极的神秘令人向往2、对人类共同的爱3、探险,实现自身价值4、完成父亲的遗愿等】

  6、第18节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茫茫雪原万年冰山企鹅调皮的雪燕【1、烘托女画家到达南极后的激动、兴奋心情2、表现南极的美丽、纯洁、宁静3、南极对人类的亲近、欢迎。】 7、第19节,“她站在那里迟迟不敢迈步。后来,每一脚,腿都在微微发颤”这句话如何理解?【女画家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来到了南极,美梦成真以后一种激动的心情,也侧面说明南极神秘而迷人的美。】

  8、南极科考队长的人物形象。【1、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事业心2、巧妙的语言艺术。】

  9、“心里却裹着一团火”指什么?【对祖国,对事业的无比热情。】

  10、“但是我们都是画家”这句话的鉴赏。【比喻修辞,鼓励大家为长城站奉献自己的力量,把南极站建设的更加美好。】 11、“她的心底老有一种东西撞击着”中的“一种东西”指什么?【被南极人精神所感动而要为他们作画的冲动。】

  12、鉴赏“呼啸声仿佛变成千万只野兽在怒吼”。【比喻修辞,生动的状风力之大,突出环境的恶劣,反衬队员们不怕牺牲,艰苦工作的精神。】

  13、第30-34描写了什么?作用是什么?【1、南极暴风雪肆虐和科考队员们艰苦工作和风雪搏斗的情景;2、反衬队员们不怕牺牲、艰苦卓绝的精神。】

  14、风暴结束后,女画家看见了一颗蓝莹莹的星星,暗示什么?【女画家和大家一起战胜了暴风雪,内心宁静、喜悦,隐喻她也成了一位南极科考队员,闯进了这本属于男子汉的南极禁地。】 15、第44节,“血浪好似奔腾不息的波浪,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雪墙像是翩跹起舞的银龙”,三个比喻句如何理解?【1、由于风吹雪飞,血浪四处翻飞,故呈现血浪奔腾不息的样子;2、由于冰川闪亮透明,熠熠生辉,所以产生了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3、由于冰硬的大风猛刮侵蚀,冰川就像银龙在跳舞。】

  16、她为什么在山顶上伫立良久?【1、观察体验南极的专注2、南极雄浑的景象深深地感染了她,为下文作画埋伏笔3、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庄严而肃穆。】

  17、为什么46节写到女画家父亲的事情?【1、可能是女画家到南极的原因;2、什么我国科学家都有一个南极科考梦想,丰富南极人的精神内涵,即为祖国,为事业不惧艰难;3、歌颂老一辈科学家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 18、南极精神。【1、探索自然,献身科学,为祖国,为事业团结拼搏,乐于奉献;2、科考队员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朝气蓬勃,不惧艰难,不怕牺牲,豪迈乐观,为国争光的精神;3、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个太阳》创意教学设计8

  《三个太阳》创意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三个太阳》是作家黄传会撰写的长篇通讯(报告文学),原文共九千多字,编入苏教版教材时经过删减,仍然占书页11页之多。如此罕见的长文,即使选择精彩的段落诵读、体悟、讨论交流,这样的导读形式仍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何做到长文短教,又不降低文章本身的教学价值,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是进行单元的整合处理。在教学之初,我便对第五单元的教学进行了整体构想。对单元课文进行了教材整合。首先我选择了《新闻两篇》进行教学。对于新闻类文章的教学,我比较赞同宜从消息这种短小简练的文章样式入手,让学生对新闻的主打产品首先有个认识。这种处理方式在人教版教材中也有明显的顺序体现。

  二是对教材文章进行改写处理。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了预习,让学生进行了改写,但改写并不是常规性的长文改写方式——缩写,而是让学生将通讯改写为消息。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将两种文体连接起来,将新授与旧知联系起来,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三是在教学中时时运用比较教学法,对改写的内容与原文进行对比教学。学生改写后已经对原文语言有了充分的认识,我运用改写的文章为抓手,反复对比,让学生体会通讯语言的形象性特征。

  教学设计:

  一、交流课前阅读体会,说说感受最深刻的地方。

  二、标题比较:

  1、优秀标题选录:

  中国女画家远赴南极体验生活(钱璐)

  我国女画家于南极长城站体验生活(朱婧雯)

  2、失误标题选录与修改:

  误例:中国第一位女画家登上南极长城站进行艺术活动

  修改:中国第一位造访长城站的女画家在南极体验生活

  三、导语比较:

  1、优秀导语选录:

  登陆中国长城站的第一位中国女画家,历经了大小艰难险阻,冲破先例,勇往南极,冒寒风,顶冰雪画出了第一幅南极壁画作品——《三个太阳》。(陈文杰)

  中国女画家陈雅丹登上中国南极长城站进行了为期38天的艺术活动,为南极留下了一幅画着三个太阳的壁画。(林海粟)

  其他同学有:钱璐、朱婧雯、杨铭睿、张以恒等。

  2、穿插讲解新闻导语的一般类型:

  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情景作简洁形象的描写,以渲染气氛。

  另外还有提问式、结论式、号召式、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

  3、描写式导语选读:

  1986年12月22日,载着我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的“极地号”科学考察船在离开智利的瓦尔帕莱索港时遇到八级风浪,而其中唯一的女同志在海浪前,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勇敢!这位女同志勇敢地面对着巨浪,因为她正在去遥远的令人向往的南极体验生活。(侯佳明)

  4、综合式导语选读:

  跨越1.7万千米的距离,一个女人,硬是闯进了这块茫茫雪原,闯进了这本该属于男子汉的领地;一个画家,却一直战斗在紧张而又繁忙的建设工地上,还不断挥动画笔,为人们、为长城站留下了一幅幅神圣的图画。她不停思索,探究南极的真谛,为南极创造第一幅壁画——《三个太阳》。(尹思语)

  四、通讯改写优秀文章学习,体会通讯语言特征。

  女画家陈雅丹来到南极为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作画立传 (孙毅帆)

  1986年12月28日上午九时正,女画家陈雅丹乘坐“极地号”考察船,随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乔治王岛进行科学考察。

  中央工艺美院教师陈雅丹,经过与南极办的多次协商要求,争取到了一个随考察队前往南极的机会,成为了第三次赴南极考察队的一名编外队员。她也是到南极中国长城站的第一位中国画家,也是去那里的少数女性之一。

  1986年12月28日上午九时,“极地号”考察船驶入乔治王岛的民防湾。一到达南极,陈雅丹画家便战斗在紧张而又繁忙的建设工地。在空余时间,陈女士就为南极考察队队员们画画。在南极,考察队队员们还在亘古不变的雪原南极为陈雅丹过生日。陈雅丹还到“长城站”后山观察了父亲生前所工作领导过的“地球物理所”在南极的小观测所,感悟中国第一代“南极人”献身事业的情怀。

  在考察队要归国前夕,陈雅丹为中国的“长城站”画了一幅全貌写生,即使挤出的颜料也结出冰碴子,双膝跪地湿透也挡不住她对南极这片土地的热爱。陈雅丹构思了三天,为身边的“南极人”,为南极的千年冰川,莽莽古海,为不畏艰难险阻的父亲,创作了长城站的第一幅壁画——《三个太阳》。这三个太阳也许象征着生命、和平与美好,也许是作者对南极的赞美与喜爱。

  1987年2月31日,陈雅丹与南极考察队乘坐智利空军“大力神”号运输机安全返回中国。

  五、探究“三个太阳”的内涵。

  《三个太阳》导学案4

  十九 《三个太阳》导学案

  编写人: 刘静怡 审核人:刘静怡

  温馨寄语:我愿用我全部的生命从事科学研究,来贡献给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巴甫洛夫(苏联)

  【学习目标】

  1.体会民族的胆识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

  2.了解通讯的选材和构思。

  【学习重、难点】

  1.了解通讯的选材和构思。

  【学法指导】

  1.这篇课文文字不深,可读性较强,可采用“读书释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点拨,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2.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性、及时性。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不能从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课文内容的熟悉、主题的挖掘、写作特点的归纳,完成对通讯这种文体的认识,达到教学目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知识链接:

  【有关南极的资料】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大陆:周围被一片茫茫的海洋所包围,距离最近的南美洲950千米。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最温暖的沿海地区平均温度-17C-20C左右,最寒冷的内陆地区平均温度-30C-55C左右。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最大的大陆、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河流最少的大陆。

  【关于通讯】

  1、通讯是广义的新闻,一般是记叙文,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

  2、通讯有三大特点:材料的典型性。它允许作者有较充裕的时间搜集材料,从而选择更典型的事例,更全面深入的反映事物的本质;报道的真实性。它必须内容真实,不虚构,不夸张;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它同时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把事实报道得更加生动形象。

  3、通讯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文艺通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结合文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亘( )古 步lǚ( ) 呕心lì( )血 kǎi( )甲

  吞噬( ) 伫立( ) 蹙( )眉 粗犷( )

  俯kàn( ) 舷( )窗 蹒跚( )( ) 蓦( )地( )

  翩跹( )( )

  2.依据教材和你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南极的了解。

  3.本文的体裁是通讯,请查找资料了解什么是通讯。

  4.有的词语有几个义项,请根据文中语境写出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你的心地太善良了。

  (2)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岛混沌一片。

  5.认真阅读文本,找出文中所写的典型事件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文中写了哪些“南极人”?“南极精神”具体指什么?

  2.找出一二处你认为最精彩的描写部分并说明理由。

  3.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事件?在这些材料的组合上有怎样的特点?

  4.你认为文中所指的“南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5.女画家的壁画上,花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对这三个太阳的含义,可以有许多理解。发挥你的想象,并向同学们说说你的看法。

  三、课堂检测

  1.填空:

  本文是一篇 ,它要求内容 ,语言 。与消息相比较,这种体裁可以更具体详细地报道事件,可以运用 、 、 、 等表达方式,使读者对事件的过程有更清楚的了解。

  2.梳理全文的思路:

  奔赴南极——置身南极——( )——( )——离开南极

  3.这篇通讯以三个太阳为标题,想一想有什么好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通过具体的语句分析引领学生揣摩文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通讯语言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 预习导学

  1.复述课文。

  2.本文体裁是什么?叙事线索是什么?

  3.女画家经过百般要求,克服困难争取到去南极的机会。那么女画家遇到了哪些困难?

  4.文章用概括的笔墨,写了几个南极人的形象。文章为什么不更具体地写这些人物呢?

  二、 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

  (1)踏上雪原,女画家看到了什么样的南极?为什么“迟迟不敢迈步”?

  (2)第44段描写南极雪原的文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3)仔细阅读第24--27段对南极考察队员的描述,小组讨论、分析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性格、品质。

  2.找出一二处你认为用得比较好的语言并作简要分析。

  示例:她斜靠在床上,紧蹙着眉头,木然望着天花板,忽地,又起来,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不安,躁动。带着几分痛苦。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表现了女画家为画好壁画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3.全班交流,提出你还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

  三、 拓展延伸

  女画家在南极生活了两个月回国了,请你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她,那么你该设计那些问题?作为女画家你又该怎样回答呢?

  (1)设计问题及答案

  (2)活动过程:一同学扮演记者,一同学扮演女画家。

  四、 质疑问难

  生活中,有没有“南极精神”的存在?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向他们学习?

  五、 课堂检测

  阅读文本阅读要求:找出文中描写南极恶劣环境的语句,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三个太阳》教案8

  三个太阳

  高邮市送桥镇初中 江平

  教学目的 感悟民族的胆略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 揣摩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生交流网上“考察”南极的收获。交流话题“说说你所知道的南极”。 二、学习课文 (一)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并整理到笔记本上。 2、用心阅读,概括每个小标题的内容。 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二)课堂活动 女画家在南极生活了两个月回国了,请你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她,那么你该设计那些问题?作为女画家你又该怎样回答呢? (1)设计问题及答案 (2)活动过程:男同学扮演记者,女同学扮演女画家。 (三)深入探究 1、女画家体验到了怎样的南极生活?-------------艰苦 2、你能从文中找到能表现艰苦生活的具体内容吗? (1)学生自主阅读,勾画批注.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3、你读了课文对文中所写到的南极人,又有着怎样的认识? (引导学生认真探究,体会感悟南极人的精神风貌.) (1)阅读思考,勾画批注. (2)交流阅读感悟 4、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问题: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精神的? 学生朗读相关的句段,画出自己喜欢或感动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三个太阳》教案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南极精神。

  2、品味语言,明确倒叙、插叙的方法作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仪器

  重点 理解人物的品质、理解"南极精神"

  难点 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教 学 过 程 与 设 计 设计目的

  导入:同学们你对南极了解多少?

  生: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

  世界上风最大的大陆

  世界上最高的大陆

  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

  世界上河流最少的大陆

  世界上最孤立的大陆……

  总之南极的这些之最足见南极是一个环境多么恶劣的地方,南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女画家一同感受南极之旅。

  读一读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且使用一句话来分别概括个小标题的内容。

  (1)女画家向往并争取去南极工作的经过及愿望实现后投放漂流瓶的激动心情。

  (2)在南极的紧张工作和生活以及对南极风暴南极人的观察和感受。

  (3)在南极过生日及站在长城后山上的所见所感。

  (4在长城站精心制作一幅画,画中三个太阳给队员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赞一赞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终于踏上乔治岛雪原”和“留下三个太阳”部分,说说你对哪个人的映像最深,为什么?(可做圈点勾画)

  队长,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工作积极,能吃苦

  测绘工程师:勇敢、坚强、吃苦耐劳

  地球物理研究生:任劳任怨、坚强、勇敢

  女画家:坚强勇敢,不怕困难、执着追求、

  南极人的吃苦耐劳,坚强勇敢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请问大家,文中为什么要插入女画家父亲的相关内容?

  明确:丰富了南极人精神内涵,告诉我们,我国的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都做着美丽的南极梦,更体现了南极人的可爱与值得尊重!

  品一品

  南极人的精神可歌可泣,值得我们学习,本文的语言也富有特色,请你按照老师的要求品析相关的语言。

  例:“四周的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浪,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像是翩跹起舞的银龙。”

  品析:本句使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如把“山丘”比作“龙宫宝殿”;把“条条雪墙”比作“银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南极冰山雪海的瑰丽景象,也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景致。

  要求:请你根据老师的示例,来品析文中的优美语句,(提示:可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入手)。(学生做圈点勾画,五分钟后,交流)。

  议一议

  在考察结束时,画家给大伙留下了三个太阳,考察队员们纷纷议论三个太阳的含义,你认为三个太阳还有没有其它的意思,说说理由!

  (小组讨论)

  练一练

  女画家从南极归来,假设你是记者,你会设计哪些问题来采访她?事后,请你把采访的内容和过程写下来。

  要求:可把同桌当做画家;语言简洁;要结合文章的中心

  总结:南极是神秘的,南极的环境是恶劣的,南极人的精神是可贵的,今天我们随着画家一同见证了他们那种坚强的毅力与顽强拼搏的精神。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将这些精神发扬光大!

  布置作业:完成《伴你学》。

  课后作业

  完成《伴你学》。

  课后反思

  《三个太阳》表格式导学案2(苏教版七年级下教案)

  执笔人 审核人 2010年 5 月 日

  课题

  三个太阳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1

  学习

  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通讯的特点,对新闻题材的学习起到了过渡作用。

  2.学习通讯的选材和构思特点。

  课

  前

  预

  习

  学

  法

  指

  导

  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性、及时性。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不能从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课文内容的熟悉、主题的挖掘、写作特点的归纳,完成对通讯这种文体的认识,达到教学目的。

  知

  识

  构

  建

  1.了解有关通讯的知识点

  2.掌握本课常用词语

  3.初步感知“南极精神”

  相

  关

  链

  接

  【有关南极的资料】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大陆:周围被一片茫茫的海洋所包围,距离最近的南美洲950千米。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最温暖的沿海地区平均温度-17C-20C左右,最寒冷的内陆地区平均温度-30C-55C左右。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最大的大陆、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河流最少的大陆。

  【关于通讯】

  1、通讯是广义的新闻,一般是记叙文,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

  2、通讯有三大特点:材料的典型性。它允许作者有较充裕的时间搜集材料,从而选择更典型的事例,更全面深入的反映事物的本质;报道的真实性。它必须内容真实,不虚构,不夸张;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它同时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把事实报道得更加生动形象。

  3、通讯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文艺通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知

  识

  预

  习

  1.给加点生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亘古(gōn) 钦佩(qī n) 船舷(xián) 真挚(zhì) 踮脚(diǎn) 混沌(dùn) 暴虐(nüè) 吞噬(shì)

  铠甲(kǎi) 抿住(mǐn) 伫立(zhù) 剔透(tī) 翩跹(piānxiān) 蓦地(m) 紧蹙(cù) 粗犷(guǎng)

  俯瞰(kàn) 惊心动魄(p)步履(lǚ) 蹒跚(pánshān) 呕心沥血(ǒu)罗布泊(pō)

  2.理解词义:

  (1)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2)亘古:自古以来。亘,(空间上或时间上)延续不断

  (3)钦佩:敬重佩服。

  (4)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5)周折:事情进程曲折,不顺利。

  (6)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7)真挚:真诚恳切。

  (8)寡言:很少说话,不爱说话。 寡,少。

  (9)混沌:文中形容模糊一团的景象。

  (10)暴虐:凶恶残酷。

  (11)剔透:通彻透明。

  (12)木然:形容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13)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14)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15)心底:内心。

  (16)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沥,沧州 体一滴一滴地落下。

  (17)粗犷:粗率豪放。

  (18)胆略:勇气和智谋。

  3.查阅资料:

  (1)了解南极的信息(2)了解科学技术对祖国发展的意义

  课

  堂

  探

  究

  导入:

  请看投影(图片展示南极风光、中国科考队南极中山站、长城站等)请结合你所了解的南极,描绘一下南极的情况及中国南极考察队的情况。(师说)南极是世界上最冷、风最大、最高的大陆,在它的威力面前,男子汉也许会望而却步,但是却有一位中国女画家主动争取去南极,在南极她会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通讯《三个太阳》,和她一起去感受吧!(板题《三个太阳》)

  【第一板块】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比一比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2.请同学们合作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内容。

  四个小标题,领起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四个部分的文字。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中国妇女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质,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的事例,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这一强烈感情为线索,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四个动作性很强的小标题揭示了各部分主要内容,突出了各自的侧重点。

  第一部分:写女画家向往并争取去南极工作的经过及愿望实现后投放漂流瓶的激动心情。

  第二部分:写女画家在南极的紧张工作和生活,写她对南极、对风暴以及对南极人的观察和感受。

  第三部分:写女画家在长城站过生日以及她在长城站后山上的所见所思所感。

  第四部分:写女画家为长城站精心制作了一幅壁画,画中的三个太阳给考察队员们留下了艺术想象的宽广天地。3.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这样写的作用。

  明确:全文线索清晰,构思巧妙。以时间为顺序,适当运用倒叙和插叙。如第一部分先写去南极途中,再回忆申请始末,然后又回到赴南极途中,这样可以突出女画家成行的曲折、艰难,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既从深层次上点明了这幅好画创作成功的规律——参与生活、体验生活、领悟南极人特有的南极精神,又从一个侧面暗示了“三个太阳”蕴涵的深意。各部分层次之间的过渡也都有一些表示时间或特定事物的词语和句子连接,使全文浑然一体。

  【第二板块】观感影视资料《南极》

  观看要求: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字数不限)

  2.用简要的语言说说在这样的条件下人将怎样生活?观后交流(师生点评)

  【第三板块】阅读文本阅读要求:找出文中描写南极恶劣环境的语句,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

  讨论归纳:描写环境的语句:

  1.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

  2.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岛混沌一片。

  3.暴虐的狂风像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要把长城站、乔治岛撕碎、吞噬。

  4.而外衣却冻得像坚硬的铠甲。

  作用:为表现人物的品质作铺垫。

  巩

  固

  训

  练

  当

  堂

  练

  习

  1.完成下列四字词语。

  心沥血 软 硬磨 惊心动 咬牙 齿

  作风 厉 晶 剔透 尽收眼 步 蹒跚

  2.填空:

  本文是一篇 ,它要求内容 ,语言 。与消息相比较,这种体裁可以更具体详细地报道事件,可以运用 、 、 等表达方式,使读者对事件的过程有更清楚的了解。

  3.梳理全文的思路:

  奔赴南极——置身南极——( )——( )——离开南极

  4.这篇通讯以三个太阳为标题,想一想有什么好处?

  (1.呕 缠 魄 切 凌 莹 底 履2.通讯 真实及时 简洁明确 叙述、描写、抒情3.感受南极 描摹南极4.通讯的标题“三个太阳”直接取自女画家为中国南极长城站所画壁画的内容,既紧扣画家的画,又突出南极的特点: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这样命题,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充分想象、深入思考的空间。)

  课

  后

  作

  业

  女画家来到南极后曾将一个漂流瓶投进大海。请你展开想象,以这个情节为开头创作一个故事。

  反

  思

  总

  结

  格言警句

  “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

  执笔人 审核人 2010年 5 月 日

  课题

  三个太阳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2

  学习

  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现场采访、归纳总结,感悟民族的胆略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

  2.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3.能通过具体的语句分析引领学生揣摩文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通讯语言的特点。

  课

  前

  预

  习

  学

  法

  指

  导

  《三个太阳》这篇通讯用女画家的切身感受为线索,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组合起来,表现出了“南极人”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南极精神”。选材精当,构思精妙,在引导学生感知全文之后,根据重点、难点设计问题,让学生熟读精思,锻炼思维,反复讨论,加深理解,体会写作特色,欣赏语言之美。

  知

  识

  构

  建

  1.深入感悟南极精神

  2.创造性地诠释“三个太阳”的内涵

  3.体会赏析语言的方法

  相

  关

  链

  接

  【表达方式】

  有五种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知

  识

  预

  习

  1.文中写了哪些“南极人”?“南极精神”具体指什么?

  2.找出一二处你认为最精彩的描写部分并说明理由。

  课

  堂

  探

  究

  【第一板块】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看书,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课文靠谁来串联的?有哪些优秀品质?明确:靠女画家来串联的。女画家的优秀品质:执著追求,吃苦耐劳,自我砥砺,热爱生活,充满激情,不忘使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南极人”是指哪些人?明确:是指在南极工作的许许多多的科考队员,也包括女画家。

  3.这些人具有什么精神品质?

  明确:考察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巧妙的鼓励艺术,作风凌厉,沉默寡言但内心似火。

  测绘工程师——聪明有智慧,不怕苦不怕累,能力超群。

  地球物理研究生——持之以恒,不畏艰苦,开朗乐观

  驳船驾驶员(长城站邮局“局长”)——既以事业为重,又有骨肉亲情。思念亲人,不忘教育儿子。

  发现:

  这些人的共同点:为国争光,吃苦耐劳,团结拼搏,豪迈乐观。

  4.写人离不开写事,认真阅读文本,找出文中所写的典型事件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学生看书后回答,把找到的典型事例列出来。

  主要事件:(1)极力争取去南极(2)途中投放漂流瓶(3)踏上南极与大家一起修码头(4)暴风雪中卸货物(5)长城站里过生日(6)长城站后山感怀(7)油罐山上画长城站全貌(8)凝神精思画壁画(9)考察队员论壁画

  5.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事件?在这些材料的组合上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按要求阅读。交流讨论:

  这些事件的作用:表现我国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奋斗的精神,赞颂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的胆略。文章以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为线索,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表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

  课文围绕“南极人”“南极精神”小角度、多方面来选材。课文展现了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但在组材时,又没有逐日逐事悉数照录,而是抓住了一些典型的事件,多方面选材,可以反映南极人的全部生活,使得事件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小角度更能反映南极人的日常生活,课文就是要赞扬“南极人”和“南极精神”。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借鉴。

  6.你认为文中所指的“南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南极精神——就是我考察队员在南极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朝气蓬勃、不怕艰险、不怕牺牲、团结拼搏、豪迈乐观、为国争光的精神。

  7.女画家的壁画上,花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对这三个太阳的含义,可以有许多理解。发挥你的想象,并向同学们说说你的看法。

  只要能围绕“南极”“南极人”“南极精神”说,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

  精读要求:

  找出一二处你认为用得比较好的语言并作简要分析。

  精彩描写赏析示例:她斜靠在床上,紧蹙着眉头,木然望着天花板,忽地,又起来,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不安,躁动。带着几分痛苦。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表现了女画家为画好壁画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1、“神了!她不晕船,像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前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巨浪。”——表现了女画家内心的激动和不平静。

  2、“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像是翩跹起舞的银龙”——先写层层雪浪似大海波涛,由于风吹雪飞,所以产生“奔腾不停”的感觉;再写座座山丘如龙宫宝殿,由于冰山闪亮透明,所以产生“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继写条条雪墙如银龙,由于冷硬的风的猛刮劲蚀,所以造成“翩跹起舞”的印象。这一幅幅南极冰山雪海的瑰奇壮观图,同雕塑般仁立的女画家融为一体,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景致。

  3.她站在那里迟迟不敢迈步。后来,她踮着脚尖轻轻地走着,只觉得每一脚踩下去,腿都在微微发颤。

  ——“踮”“轻轻地”表明“发颤”的感受,突出了她刚踏上南极时的激动之情和对南极的神秘感。

  拟人、反问的运用,以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综合运用,都使文章或生动形象,或情满行间,或深化中心,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三板块】现场采访:

  女画家在南极生活了两个月回国了,请你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她,那么你该设计那些问题?作为女画家你又该怎样回答呢?

  (1)设计问题及答案

  (2)活动过程:一同学扮演记者,一同学扮演女画家。

  【第四板块】质疑问难:

  生活中,有没有“南极精神”的存在?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向他们学习?

  巩

  固

  训

  练

  当

  堂

  练

  习

  1.模仿下列句子用比喻手法写景:

  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像是翩跹起舞的银龙。

  仿句:

  2.思考:有人说女画家自费到南极是一种徒劳无获的行动,自己花了钱,吃了苦,送了画。你如何看?

  课

  后

  作

  业

  1.中国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的命名都带有一定的意蕴,请阅读背景材料,谈谈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的情况。

  背景材料: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窖A,高程4087米,是南极冰盖的核心区域,年平均气温约零下50摄氏度,被认为是地球上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此考察站是我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2.仔细阅读下面的语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提取出它的主要信息。

  南极是名副其实的“风暴王国”。烈风、酷寒、暴雪是南极气候的三大特征,尤其是烈风。南极常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烈风能轻而易举地把200多千克的大油桶抛起来,可抛到几千米以外。南极洲的冰和雪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库,全球90%的冰雪储存在这里,占整个地球表面淡水储量的72%。南极洲有众多的冰川。

  (1.2008年10月16日上午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此次国家海洋局通过新浪网面向全国进行中国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站名征集,并由专家委员会筛选评议并经国家海洋局批准而产生的。

  2.南极既是“风暴王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

  反

  思

  总

  结

  格言警句

  我愿用我全部的生命从事科学研究,来贡献给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巴甫洛夫(前苏联)

【三个太阳的教案】相关文章:

太阳教案(通用18篇)05-23

《三个好伙伴》的教学设计10-09

《晚上的太阳》的教学反思(精选12篇)11-25

三个一进家庭专题总结范文08-30

美术课《我的太阳》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10-26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通用10篇)12-01

大学生大三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1篇)11-21

《左传》教案10-24

存货教案02-28

爱莲说的经典教案03-20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