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下册数学教学反思:《运算律》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没有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地感知,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
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提出的问题:学校要组织“六一”活动,我们班要出一个节目,现在要买服装,这些服装共要多少钱?通过两种方法和算式的比较,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让学生观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讨论中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并作出一种猜测:是不是所有符合这种形式的两个算式都是相等的?继续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机会:“请你再写出一些这样的等式”,继续让学生观察、思考、猜想,然后交流、分析、探讨,感悟到等式的特点,验证其内在的规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而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以及验证猜想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猜想、质疑、感悟、调整、验证、完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培养学生数学模型思想,我又让学生试着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这个规律,不是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同时注重了对乘法结合律的运用,使学生明白学习规律能给我们带来计算上的方便,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课堂上我还十分注重合作与交流,多向互动。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在数学学习中,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课堂上虽然成功引导学生发现了定律,但教完之后,在练习过程中还有部分学生掌握不好, 在下节课练习设计上,我力求有针对性,同时也注意知识的延伸。针对平时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在判断题中我安排了(25×9)×4=25×4+9×4,让学生通过争论明白当(25×9)×4时用乘法结合律简算;当(25+9)×4时用乘法分配律简算。在连线题目中,我设计了乘法分配律的扩展型101×58;61×2-31×2;35×16+35×83+35。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也可以两个数的差,也可以是三个数的和,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完整,也为后面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打下伏笔。
四年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三角形的分类》
我认为本节课我充分向学生展示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部分内容是先通过学生 “分类整理——讨论探究——抽象概括”,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我在教的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本课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来探索,体会,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应该说这三点提示指向性强,为学生自主探索指明方向。方向明确,目标就完成一半了。
在教学中我既坚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无论从探究方法的运用上,还是对问题和练习的设计上,都力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突出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本节课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有趣味的猜谜活动,采取让学生猜角等活动,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寓教于乐
本课最大的亮点就是猜角游戏的设计,其实它是教材中的习题,一般老师都要利用它来巩固按角分的三角形特点,设计时基本也是要得出看到一个直角就能确定是直角三角形,看到一个钝角就能确定是钝角三角形,看到一个锐角却不能确定是锐角三角形,必须要三个角都是锐角才行这样一个结论。但我的思考更深入一些“三角形按内角角度分类,除了这三类之外,没有其它三角形了”这是三角形按内角角度分类的结论,但对于这一结论得出过程使用地方法有缺陷,一般上这一课都是借助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来对他们分类,可是我们准备的三角形数量是有限的,而借助数量有限的三角形得出结论这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大家都知道,不完全归纳法的缺陷就在于它考察的对象是有限的,所以从理论上说完全有可能存在这三种之外的情况,那么采用怎样更严密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清晰的认识三角形内角的特点并确信三角形按内角角度分类的确只有这三种情况呢?我也运用猜角游戏来实现,不过我设计了几个严密的连续追问引导学生反复思考探索,使得学生在观察想象的过程中围绕这些内角进行反复的论证,对三角形内角的各种情况逐渐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思维的碰撞中自己去猜想验证从而得出结论,不知不觉地认识到结果的必然性.
习题1旨在让学生在练习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三角形,因为分类标准的不同,可以有多个名称,例如对于一个等边三角形,按边分既可以称为等边三角形,同时还是等腰三角形,按角分又是锐角三角形,进一步巩固分类练习。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在经历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索之后,汇报的这一过程我决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教师只起到点拨指导作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提高认知能力。.
但是,由于我经验不足,对新课标的认识还不够深,所以许多方面做得都不到位。如:只重视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却忽视了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做练习题,以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提问学生时没有用多种方法表扬,更重要的是本次教学中涉及生活的练习题太少,只注重了书本知识而没有更多更深层的扩展,没有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多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不耻下问,不断克服自身缺点,努力把教学工作做好。
四年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加法的运算定律》
一、将现实的问题情境转化成数学问题。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运算定律,可以说运算定律是运算的灵魂和核心。它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和基本的内容。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还比较低,抽象思维比较弱,对于他们来说规律的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
我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简单的加法口算,通过计算让学生自然的知道两个加数位置调换计算结果不变这道理来总结出加法交换律。通过学生自己控讨,很自然的就知道了加法交换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定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应很好。再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寻规律。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引导学生进行探寻,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
本节课特别是求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列式计算,得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一种是88+104+96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一种是先算104+96再加88。此时,我抓住这一数学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探讨后一种方法要简便。这一重大的结论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的,而是通过学生要解决这一现实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出来的。接下来教师通过大量式子的实例进一步让学生去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规律。这样符合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又促进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三、 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多姿多彩。
首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主题图画面动画形式分层次的出现。这样既符合他们喜欢动画的年龄特点,又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引导归纳加法的交换律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的交换律。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很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不同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思维等他们分别用画图形、画符号、写文字、写字母等形式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
这节课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加法交换律的教学还需深入的引导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又如,练习题的设计和处理都不同程度的有欠缺。
【四年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四年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06-08
四年下数学教学反思03-19
数学教学反思03-19
职高数学教学反思03-19
时间与数学的教学反思03-19
数学的教学反思大全03-19
数列数学教学反思03-20
苏教版数学教学反思03-20
我与数学教学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