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结题报告参考
生命教育结题报告参考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及意义
初中生物学科中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感知生命的特征,体验生命的历程,感悟生命的意义,反思生命的价值,从而达到珍爱生命、欣赏生命、保护生命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生物学科中的生命的涵义不仅仅局限于人的生命,而是指所有具有生命现象的生物体的生命。因而初中生物学科中的生命教育更强调认同人在生物圈的地位与作用,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强调了解其他生物的生命现象过程中,获得对生命历程的体验;在了解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培养热爱大自然,珍爱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国内外生命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二战后,很多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核战争问题出现,自杀、暴力事件频繁,生命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通过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保护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在2 0世纪7 0年代后陆续关注死亡教育,类似的有日本北海道的寒冷教育、北欧的孤独教育等。
在台湾,生命教育开展了十几年。如今,台湾省教育部门将生命教育列为重点发展的工作,并把生命教育纳入课程。在香港,教育学院公民教育中心也多次举办研讨会,并在2002年明确提出以生命教育整合全校的公民及价值教育。2005年,上海市也开始制定并出台《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将生命教育思想融入中小学教学中。“生命教育”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校园。
三、课题的目标
我国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地区尚无统一标准来指导生命教育活动。本课题组设想通过与初中生物学科整合,可以较为系统的对学生进行系列的生命教育主题教育。推进和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确立生命性这一基本取向,可以使教师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为生物学科所特有的教学内容的生命性注入更多的活力与乐趣。
苏科版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来编排内容,每个主题都能较好的找到与“生命教育”的结合点,本课题组的教师大多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能以较恰当的角度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性话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达到这些生命教育的目标:用大自然各种生物独特的美来感动学生,让他们欣赏生命,爱护生命;通过设计各种各样学生的亲历活动,来让他们观察、体验、探究生命的历程,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在获得生命体健康生活的常识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并且使学生在彼此的合作、交流中,逐渐感悟和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更好的促进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以江苏科技出版社初中《生物》教材为依托,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突出生命教育的主题,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对生命认知、感悟、反思的体验、活动过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让学生通过生物教材系统地传授关于生命的常识,更强调学生在亲历观察、调查、探究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历程,在彼此的合作、交流中感悟和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懂得关爱自己,关爱动植物,关爱自然生态。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我们生活的生物圈: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任何生命都离不开环境,迄今为止,地球的生物圈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只有好好保护地球环境,才能使生命健康的成长。
(2)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了解健康饮食,指导正确营养观;了解人体所需的物质与能量都来自于动植物,认同植物对自然界的巨大作用,形成爱护绿化的思想;了解人体呼吸质量的提高与空气、环境的质量息息相关,激发保护自然就是珍爱生命的基础。
(3)环境中的生物的统一性:从细胞角度阐述各种生物的生命具有统一性、同一性,爱护生命可从保护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上做起。
(4)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调查、展示、欣赏各环境中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在了解的基础上激发对各种各样生命的热爱。
(5)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生命体在复杂的环境中,具有多种系统用以维持体内外的平衡,一旦失衡,就会产生多种疾病,在感知科学家探究疾病的成因与对策时,认同健康的生命需悉心呵护。
(6)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通过再现新生命的诞生揭示生命产生的奥秘,了解自己生殖系统的结构、生理常识,从而达到珍惜生命的目的;通过青春期教育和性教育,揭示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巨变的内因,正视自己的身体变化,爱护自己的生命;通过探究植物萌发的过程,体验生命萌动的不易;在探索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中,反思生命存在的意义、价值。
(7)环境与健康:了解人类如何抵御疾病,掌握基本的预防传染病的常识;通过对艾滋病、等知识的调查与宣传,加深对艾滋病、等危害的认识,自觉养成文明的卫生习惯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现代生活方式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走出某些健康误区;通过学会拨打急救电话、止血带、了解科学用药等急救常识提高自救、自护意识与能力。
(8)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认同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感知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有计划的控制地球人口过度增长,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进行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就是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人类能够持续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了解建立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的可行性、必要性与重要性。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日常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生命教育,重在整合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感知生命的特征,体验生命的历程,感悟生命的意义,反思生命的价值,从而达到珍爱生命、欣赏生命、保护生命的目标。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以及生物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专著,以及查阅国内外生命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用以找准初中生物教学和生命教育的结合点,并用先进的教育观点指导生物课堂教学,达到双赢的效果。
2.行动研究法。在各校进行生物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整合过程中,始终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实行边研究边行动边反思,在行动中落实和调整方案,检验和发展初中生物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整合创新。
3.调查研究法。以参加本课题的七所学校为样本,对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为以后推广初中生物教学与生命教育整合提供客观依据和现实起点。
五、研究实施过程
(一)研究准备阶段
课题酝酿、论证,设计方案,确立总课题,分解子课题,成立课题组。本课题研究得到苏州市教科所生物教研员的大力支持,邹伟志老师从理论和行动研究等各方面给予了大量而细致的指导,苏州新区初中生物教研员(兼职)黄晨虹老师任课题组组长,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同时邀请苏州市区、新区、常熟共七校知名生物教师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尤其是邀请到常熟校友中学的初中生物特级教师周俊共同参与本课题,确保了本课题及其子课题能顺利和深入的展开。
(二)研究实施阶段
1、制定目标、操作体系,组织实施,展开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找准与生命教育的结合点,调控研究过程。理论研究人员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黄晨虹: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生物教研组组长,苏州市区生物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十佳”教坛新秀获得者,苏州新区初中生物兼职教研员,全国、江苏省、苏州市评优课一等奖,市教育局团委优秀团干部;江苏省优质资源送课下乡工程主讲教师,多篇论文、自制课件、电子教案获全国、省、市级奖。
周俊:常熟市孝友中学副校长,初中生物特级教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常熟市生物学科教改带头人,常熟市学术带头人,省级科研员。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750-03-05-02的研究。参与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写工作。多篇论文、自制课件、电子教案获全国、省、市级奖。
2、每个子课题根据具体内容,完成相应的研究内容整合,形成高质量的教案、课件和论文。子课题负责人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李敏:二十六中学生物教师,省级骨干教师,苏州市生物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十佳”教坛新秀获得者,曾获(转载于:www.zaIdian.cOM 在点 网)苏州 市市区生物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荣获大市二等奖;苏州市中学生物青年教师评优课获二等奖,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项。
刘湘梅:苏州平江实验中学生物教研组长,曾获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研究中心“最佳园丁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为初中生物省级观摩课,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项,参编多本教学参考用书。
张翀:苏州立达中学初中教研组长,并参与编写了《中学双语教学实用手册》、省劳技教材《园艺》等多本教学用书;曾获得苏州市中学生物青年教师实验操作比赛一等奖,苏州市中学生物教师三项基本功竞赛一等奖;为苏州市青年教师“教坛新秀”获得者。
王卫星:苏州市第十中学和苏州市振华双语实验学校生物教研组长,数篇教学论文在省、市获奖,并有三篇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参加市级课题《与新教材共同成长》,并担任生物组子课题的负责人;参加生物中考的试卷命题;参与新教材的修订工作。
(三)研究反馈阶段
小结反馈,资源整合,调整、部署下一阶段实验和研究方案:至2007年度结束,在初中生物生命教育课程整合实例研究中,有一大批的优秀课例、案例、教案或反思呈现。但是由于部分年轻教师理论功底尚浅,所以在相关的案例中,与生命教育理念的结合点不能够清晰的表达,或知其做法符合生命教育的理念,但不能整理出具体的思路,形成自己的风格。这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调整,加以指导,共同学习与提高。
1、积极学习,增强理论研究学习功底。
为了增强课题组成员对生命教育的基础理论素养,在开题研讨课题组会议时,曾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中期汇报小结反馈时,又和大家共同探讨了三大生命课题的支撑性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和弗洛伊德的本能论。
人本主义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主要理论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人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三个基本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即教育”理论蕴涵着对教育的重建与对人生命的尊重,昭示人们应该格外重视对人和人类未来的关切、关注和关心。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表现为生存的、发展的一种本能,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自身中的一种进取性、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活力。死的本能表现为生命发展的另一种对立力量,它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中的一种破坏性、攻击性、自毁性的趋力。部分儿童和青少年对死亡的感觉还遥不可及。当遇到一些生活事件和挫折时,由于缺乏人生经验,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就倾向于用死亡作为逃避的手段。生命教育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积极的正面的体验让儿童和青少年珍视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2、找准落点,探索课程整合的结合点。
初中生物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需要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全身心地参与和创造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生动、丰富的动手、质疑、探究教学情境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并将之内化为属于每个个体的智慧,甚至促进其正确、健康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
【生命教育结题报告参考】相关文章:
高中英语结题报告_参考02-15
项目结题报告范文02-22
结题报告范文指导02-28
情境教学课题结题报告02-15
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11-09
有关于结题报告的内容02-22
旅游景区的英语标识结题报告08-17
中西方节日趣谈结题报告03-19
小学数学动手课题操作结题报告02-22
结题报告优秀范文(通用10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