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蚂蚁》教学设计和反思

《蚂蚁》教学设计和反思

时间:2022-06-26 18:00:12

《蚂蚁》教学设计和反思

《蚂蚁》教学设计和反思

《蚂蚁》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一:蚂蚁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师生一起寻访了小动物,观察了蜗牛,蚯蚓后的又一次观察活动。本着‘科学探究始于细致的观察’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注重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品质。本课教学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讨论、交流,在互动中生成知识。同时,提高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材分析

  《蚂蚁》是义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本课的教学是指导孩子们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然后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同时,老师在教学中渗透“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护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态环境”的教育。

  3、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外界总是充满好奇,对很多的东西都感兴趣,但他们的观察方法还十分有限。他们的观察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鼓励、指导、帮助。学生在前面观察植物的时候已经被一些动物所吸引,植物单元的学习也为动物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观察学习蜗牛,蚯蚓时也积累了一些观察方法。

  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上长有6只脚。

  过程与方法

  (1)、 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 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5、 教学重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6、 教学难点

  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7、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8、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要求:在校园内找蚂蚁,不捉蚂蚁,不惊扰蚂蚁,最好找到蚂蚁的窝。 关注:学生是否按老师的要求找蚂蚁。对没有按要求做的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的地点和合适的方法。

  二、 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学生互说有关蚂蚁的一些认识经验和知识,讨论在室外观察蚂蚁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解决。(用食物---如:面包渣、糖、苹

  果等把蚂蚁引出来,用放大镜观察。)

  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打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蚂蚁,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对室外观察的有效补充):怎样让蚂蚁不到处乱跑?要求选用合理的方法限制蚂蚁的活动又不能伤害蚂蚁以便观察。并做好记录。观察结束后,送蚂蚁回家。

  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 交流发现

  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适时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四、课题总结:今天这节课你观察了什么小动物,你有什么了现?你学会了哪些观察方法?把你观察到的用笔记录下来(或画下来)。

  五、蚂蚁相关知识介绍

  蚂蚁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一般体小(0.5mm-3cm),颜色有黑、褐、黄、红等。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昆虫,具明确的劳动分工(蚂蚁有蚁后、雄蚁、工蚁、兵蚁。);在蚁群内至少二个世代重叠,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目前已知的蚂蚁约有1700种,我国境内确定的有600多种。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能力最强的生物。蚂蚁一般都会在地下筑巢,地下巢穴的规模非常大。它有着良好的排水、通风措施。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7年,蚁后则可存活十几年或几十年,甚至50多年。一个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1--10年。蚂蚁发育为完全变异形态。蚂蚁是动物界的小动物,可是它有很大的力气,它能举起超过它的体重差不多有100倍的重量。蚂蚁不会迷路,在行进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9、 板书设计

  蚂蚁

  蚂蚁身体特点:六只脚,头上两条触角,分头 胸 腹三部分用脚爬行,眼睛很小,用触角打招呼。

  10、 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是否能按要求认真细致的观察蚂蚁,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学生之间能否做到合作交流,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增长自己见识。学生能否画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学生评价:能按要求认真细致的观察蚂蚁,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同学之间能否做到合作交流,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增长自己见识。能否独立画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参考资料: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教材、教学参考,科学课程标准等。

  篇二:《蚂蚁》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a、 初步学会自己寻找观察蚂蚁的方法。

  b、 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

  2、知识与技能:

  知道蚂蚁身体的一些基本特征,了解一些蚂蚁的活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探索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B、使学生初步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探索便于观察蚂蚁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探索并改 进实验方法的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找到蚂蚁的一些本质特征。

  三、课前准备。

  小组观察用的装在瓶子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瓶盖、

  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

  四、教学活动过程。

  1、 引入

  (1)、实物投影出示一只蚂蚁,认识它吗?蚂蚁是怎样的? 你能画一只大蚂蚁吗?(学生自己在纸上画。)

  (2)、选择两张投影出示。要知道谁画得对?怎么办?(引出观察活动。) 2、 用自己的方法观察蚂蚁。

  (1)、(当学生自由观察蚂蚁时发现会到处乱跑,不便于观察)问: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不让蚂蚁到处跑又方便我们观察?

  (2)、学生讨论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并汇报打算使用的工具或材料。

  (3)、学生尝试自己想出的办法是否可行,并在比较后找出认为最好的一种。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方法都给予肯定与鼓励,如:放在透明玻璃瓶或塑料袋中,放在小木块上再放在小水盆中等。如果有的方法行不通,也应让学生大胆去尝试,在实践中进行改进。

  (4)、现在我们可以用放大镜放心地观察蚂蚁的身体了,小组里先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

  (5)、分发记录纸,把观察到的你认为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下来,无法表达的可以直接画下来。

  (6)、分发放大镜观察蚂蚁。

  3、 讨论:蚂蚁身体的特点。

  (1)、(汇报观察到蚂蚁的特点。)问:你观察到的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2)、和蜗牛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3)、和蚯蚓比一比,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4)、(学生自己修改开始时画的蚂蚁。教师再次投影出示。)

  4、 试一试,玩一玩。

  (1)、看一看瓶盖上的蚂蚁,为什么不到处爬了呢?

  (2)、如果在盆子里再放一只瓶盖,在两只瓶盖之间搭一座桥,它们会怎样呢?

  (3)、学生自己尝试。鼓励在尝试中有所创新。

  (4)、为什么蚂蚁会顺着桥爬呢?是在找回家的路吗?蚂蚁在地上,还能找到自己的家吗?

  5、 送蚂蚁回家。

  小动物也有自己可爱的家,我们送它们回家吧。小动物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在完成我们的研究后,别忘了让它们回到妈妈的身边去。在送小动物回家的过程中,如果有新的发现,别忘了告诉大家。

  教学反思:课堂的气氛是很活跃的,学生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课的乐趣,他们是真心的喜欢这节有意思的课。不足之处是学生不太善于进行小组合作,三年级的小学生不懂得分享知识,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

【《蚂蚁》教学设计和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原则11-10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12篇)07-21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2篇)10-26

读《将军和蚂蚁》的感想06-30

春日和咏柳的教学反思(精选15篇)06-10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精选13篇)02-22

《地势和地形》的教学设计(通用10篇)09-14

《因数和倍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03-02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反思(精选9篇)10-13

酸的和甜的教学板书设计(精选11篇)09-28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