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咏华山的优秀教案

咏华山的优秀教案

时间:2022-06-26 09:53:22

咏华山的优秀教案

咏华山的优秀教案

咏华山的优秀教案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感悟是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前提,感悟是训练语感的重要文法。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本课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从而学会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课前活动:背诵关于山的古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竖起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生写课题)

  2.复习生字,认读词语

  (1)听写词语:中间 古代 七岁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都还记得吗?下面我来检查一下,拿出生字本,坐正写字姿势,准备听写。

  学生听写——出示正确的词语——学生对照检查

  (2)复习读词

  师:小寇准登的是华山,小朋友,我们就登词语山,有信心登上去吗?那我们就开小火车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课件出示:寇准 沿着 艰难 山顶 吟诵 情不自禁 (学生开火车认读)

  师:老师建议,女生读一个,男生读一个,一起登上山去。(男女生合作读)

  2..检查读文

  师:词语读得这么棒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读得正确又流利。)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名字叫---寇准!(生齐答)有一次,他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师在黑板上画一座山)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在山顶小寇准还情不自禁地写了下了一首诗呢!知道他写了一首什么诗吗?《登华山》

  二、以诗引文,借文悟诗

  1.

  师:这首诗你们会读吗?谁来读?你来读。(指名读诗)

  师:字字正确,句句连贯,读得好!还有谁再来读?(再指名读诗)

  师:正确、熟练还很有节奏呢!还想读吗?

  师:好,想读是小朋友一起来读吧!(学生齐读)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华山的“高”

  师:这首诗你们读了这么多遍,都读懂了吗?那谁来说说自己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地方?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

  师:其实这首诗的意思就藏在我们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下面请就请大家打开书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吧!还可以用笔划下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句子。(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全班交流找到的句子。

  师:小朋友们,这首诗的意思找到了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谁找到了?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指名读句子)“举头红日近,回首向云低。”的意思谁找到了?请你来读读。

  师:嗯,不错,都找准了!

  (3)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同学们看,课文中主要就是这些句子告诉我们这首诗的意思,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过渡:读了这些句子你感觉华山怎么样啊?(指名回答:高)你从哪儿读出华山高的?

  3.逐句指导朗读,感悟华山的“高”。

  (1)生读句子相机出示:啊!华山真高啊!

  师:华山有多高呢?有谁知道?(指名发言)老师告诉你们,华山有两千两百多米高。小朋友们,抬头看看这间多媒体教室,高不高?华山比它高多了,大约有一百六七十座这样的教室那么高,你们说,华山高不高?

  师:谁来读读华山的高?(指名读,评价:“真高”这两个字读得好。我想,你的头脑中一定出现了这高高的华山,是吗?)

  师: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这样读书。谁也能这样读?(再指名读,评价:嗯,你让我看到了高高的华山。)

  师:还有谁想读?(再指名读,评价:我想,这高高的华山肯定是出现在你的眼前了,对吗?)

  师:大家一起读。(齐读)

  过渡:你还从哪儿读出了华山高?

  (2)生读句子相机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这景色很美,我想来画一画这远远近近的山,我先来画远处的山,(师在黑板上画远山)师:那么近处的山该画在那里呢?谁来指给老师看?(学生上台指)好,我就画在这儿。(师画好近处的高山)

  ① 指导读词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山,有远也有近,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可真多啊。谁能读好这个词?(出示词卡“远远近近的山”)你来。(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好:这么多的山,这么快能把它看完吗?这样,刘老师来读给你听。你的眼前,你的头脑里,就在想,啊,这么多的山。听!师范读:“远-远-近-近的山”有没有看到这些山啊?你再来试试看。)

  师:嗯,头脑中出现这些山了。谁还想读?你来。(再指名读)

  师:山,越来越多了。谁,还能读?想读的一起来读吧。(齐读)

  ②指导读句子

  师:读到这儿我有个问题,(指着黑板上远处的山)这些山原本也很高,可为什么到了这儿就变得矮小了呢?谁知道?(指名回答,感受华山的高。)

  师:对,“都在自己的脚下”就是说,这些山都没有华山高,华山是最高的,除了蓝天高高在上。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华山比这些山都高?(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就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还有谁想读?(再指名读) 师:哎呀。这些山,不但多,还很美呢!谁再来读?(再指名读)

  过渡:还从哪一句也读出了华山的高?

  (3)生读句子相机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这景色更美了。我也想来画一画。太阳该画在哪儿呢?看看书上怎么说? (指名生读:“太阳显得那么近”)

  师边画边说:太阳离华山顶太近了,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似的。

  师:我还想画白云。白云该画在哪儿?(一起说:山腰间。)

  师:山腰间的位置就是---谁来指给我看。(学生指在山的中部)

  师:同意吗?(师指在半山腰)这儿就是山腰间。

  师边画上朵朵白云边说:这儿一朵,那儿一朵,这就叫朵朵白云。你们看,华山都已经在白云的上面了。它真是--太高了!

  师: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吗?同桌之间先练习练习。(同桌练习)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高高的华山,红红的太阳。还有谁想读,你来读。(再指名读,师:我想问问你,你在读的时候,眼前仿佛看到什么景色啊?)

  师:好,你已经会边读边想画面了!请坐。还有谁能这样读?你来试试看。(再指名读)

  过渡:多美的华山,多高的华山啊!难怪小寇准会激动得赞叹。

  4.再次感叹华山的高,理解“艰难”

  (1)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得比刚才好。你来试试看。(指名读)

  师:听出来了,你比刚才更激动了,谁还想来再赞叹赞叹?(再指名读)

  师:了不起,你把两个感叹号表达的感情也读出来了,谁还想读一读?你来。(再指名读)

  师:这就是发自心底的赞叹!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大声赞叹。(齐读)

  (2)理解:艰难

  师:这样高的华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怎样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出示华山图片: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华山不仅很高,而且山路又陡又窄,可难爬了。“自古华山一条路”,说的就是山的高和险。(出示句子: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这句话中就有个词,是说爬山不容易的,找找看,哪个词?一起告诉我。(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艰难并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读;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师: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谁能读好?自己先读读试试看。(自由练读)

  师:谁先来读?(指名读,评价:两千多米的华山很不容易爬,能读得再“艰难”一些吗?)师:你再来。(再指名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你爬山时艰难的模样了。)

  师:大家一起来爬爬华山,读。(齐读)

  过渡:华山很高,也很难爬,但爬上山顶以后就能看到不一般的景色。书上有一副插图,画的就是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想不想欣赏欣赏?

  5.欣赏美景,朗读背诵

【咏华山的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老山界》优秀教案03-10

数学思考3优秀教案04-06

《我的书包》优秀教案(精选11篇)04-13

课文《通分》的优秀教案(精选10篇)04-10

开天辟地的优秀教案(精选9篇)12-16

数轴优秀教案(通用11篇)08-30

《赶海》优秀教案(通用12篇)10-24

秋水优秀教案(通用9篇)09-23

雨花石的优秀教案(通用6篇)09-21

《认识地球》优秀教案(精选10篇)11-08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