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说课稿

时间:2024-07-21 21:05:32 诗琳 地理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初中地理《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说课稿

  初中地理《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编排了三部分内容:亚洲的地形区,亚洲的地形特点,亚洲的河流分布及特点。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这个学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并且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能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但是,如何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地理探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需要教师采取自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学到地理知识,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地理学习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的地理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分析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

  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难点是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分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法,播放歌曲《亚洲雄风》的音频,并在大屏幕上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通过最直观的方式引出亚洲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之所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教学

  亚洲的地形

  这部分内容我会首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亚洲地形图,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亚洲主要有哪些地形单元?亚洲的地形特点?并提醒学生不同地形区的颜色不同。通过地图分析问题是地理学习中一项重要的方式,也是最基础的探究方式,所以这部分让学生尽情自由发挥。最后师生总结:亚洲的主要地形有: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亚洲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山地为主。

  【设计意图】之所以采取这种图片展示自主探究的方法,是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亚洲的地形特点

  这部分我会采取多媒体展示一组亚洲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根据图片总结亚洲地形特点,最后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自西向东地形单元主要有:地中海、小亚细亚半岛、里海、图兰平原、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太行山脉、华北平原。地形特点: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度自西向东地形单元主要有: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形特点: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东西俩侧高,中部较低。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突破本节难点,了解亚洲地形特点,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为了突破本节难点,我会让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一组用3分钟时间讨论:亚洲河流的'分布特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并给予及时的指导。最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展示小讨论的成果。最后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河流的分布特点则是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对地理问题的钻研精神,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对于本节课知识的归纳,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每一个提问到的同学总结一条,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机会。

  课后让学生思考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设计意图: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所以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初中地理《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说课稿 2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是《亚洲的自然环境》这一节中第一部分的知识,主要为学生介绍了我们所生活的大洲——亚洲的地形和河流以及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本节内容是在认识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基础之上,对亚洲自然环境更深入地学习,而更为核心的目标是能够建立其分析一个地区地形和水系特点的一般方法,不论从知识层面还是生活层面,本课内容的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本课内容围绕我们所生活的亚洲进行学习,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在系统分析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能力上有所欠缺,因此这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了解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素。

  本阶段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这些特点,教学中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知道亚洲河流的流向特点;能够推测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2.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等课堂活动,提升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养成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形成强烈的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亚洲地形特点、河流特点。

  【难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五、说教法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地图法、小组合作法、情境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谚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导入,首先让学生解释这句谚语的含义,之后点出其中包含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地理要素:一个是地形、一个是河流。由此引出本节课对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探讨。

  【设计意图】采用大家熟悉的名言俗语,能够拉近地理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导入结束后从地理学角度提出本课重要的两项要素,把导入和本课内容紧密挂钩。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亚洲地形特点

  在学习亚洲的地形特点的时候,我采用地图法进行教学,在多媒体上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在规定的要求下进行读图分析。

  【活动一:知地形】

  (1)展示“亚洲的地形”图,复习“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读图时有意识地关注各地形区的海拔高度。接着,我会设置活动,要求学生在三分钟内对照图例查找以下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及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读取海拔信息,并尝试记忆它们在亚洲所处的位置。

  (2)请大家根据相应提示,我读出一个地形区,学生举手抢答,第一举手的同学,将代表该地形区的“名称条”和“高度条”标在黑板上地形图中。完成活动后用珠穆朗玛的和死海的高差来讲解地势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抢答游戏,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进行学习和讨论,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活动二:说见闻】

  在熟悉了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基础上,我会出示沿着80°E和30°N作的亚洲地形剖面图,安排学生前后四位为一小组,按照如下分工完成活动:组号为单号的按照情境1进行,双号的按照情境2进行。

  情境1:你们小组自北向南沿80°E经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

  情境2:你们小组从西到东沿30°N纬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

  并要求学生思考:一路上你们会依次经过哪些地形区?它们海拔多少?请用流畅的语言与同学们分享大家在这条线上对地势变化的感受。

  学生活动后可以总结出:亚洲地形特点为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分析、小组合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地图法的运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有利的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地形特点已经总结出来,我会利用导入时候的谚语“水往低处流”来引发学生思考亚洲的河流特点,以及地形对河流的影响。通过这样的过渡将学生的思维牵引到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

  2.亚洲河流特点

  【活动三:识河流】

  再次出示“亚洲的地形”图,请学生在图中描画出以下四组河流,观察并总结其流向特点。

  a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北冰洋)自南向北流

  b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太平洋)自西向东

  c恒河,印度河;(印度河)自北向南

  d锡尔河,阿姆河;自东向西

  当学生找到并准确说出一条河流的流向特点时,我会在请同学们用彩笔在地图中标注出来,当所有河流都找到后,提出问题:亚洲河流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之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亚洲的河流特点为呈放射状,从中部流向四周。

  3.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知道了地形得特征和河流的特征,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河流的流向有怎样的影响?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之后总结地形与河流的关系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并关注身边的地理问题,加强对其的认知与探索。同时还能够做到前后一致,解决导入环节所设置的疑问。

  环节三:巩固拓展

  拓展: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我们的思路应该是怎么样的?

  分析某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1.读图、文等资料了解自然环境中地形、河流等的概况;

  2.能总结该大洲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特点;

  3.综合分析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让学生归纳出探究某一地区自然环境的方法思路,能够提升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和学会知识的迁移。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这节课我们分析了亚洲的地形特点、河流特点,老师希望大家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既能认识到水往低处流在亚洲的体现和原因,也能真正做到人往高处走,不断的攀登,永不停息。

  作业:北美洲的地形和河流分别有什么特点?两者的相互关系又是怎样呢?

  【设计意图】小结与导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相呼应,前后呼应使课堂为一个有机整体,课堂更具有生命力,也达到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以升华的目的。作业是利用前面总结的方法,学习另外一个地区,提高知识的迁移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我采用的是综合式的板书,它能够体现我的教学意图、落实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初中地理《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说课稿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包括地势的三级阶梯分布和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位置。

  学生能列举并分析中国的主要河流及其水系特点,理解河流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阅读、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及综合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和地理模型,直观感受中国地形地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了解国情的兴趣,树立科学的地理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划分、主要山脉与河流的分布。

  难点:理解地形对河流流向、水文特征的影响,以及地形与河流对中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中国地形图、地势阶梯图、主要河流分布图等)

  地理模型(如地形沙盘)

  分组学习材料(地形特征卡片、河流数据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展现中国壮丽山川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的山川分布有什么规律?这些山川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入新课主题——《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二、新课讲授(25分钟)

  地势起伏大

  教师讲解:介绍中国地势的基本特征,重点讲述三级阶梯的划分、各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及海拔特点。

  地图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和地势阶梯图,指导学生识别不同阶梯上的典型地形。

  小组活动:分发地形特征卡片,每组负责介绍一个阶梯的地形特点,讨论地形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

  长河众多

  教师引导:概述中国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的分布、流向及水系特点。

  案例分析:选取长江或黄河为例,深入分析河流的发源地、流经区域、入海口及对沿岸经济文化的影响。

  互动探究:学生分组,利用提供的河流数据表,探讨地形对河流水文特征(如流量、含沙量)的影响,并进行分享。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地理拼图游戏:分发中国地形拼图或电子拼图软件,限时完成,加深学生对地形分布的.记忆。

  快速问答:教师提出关于地势、河流的快速问题,学生抢答,检验学习效果。

  四、总结提升(5分钟)

  学生总结:邀请几位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对地形与河流关系的新认识。

  教师升华:强调地形与河流对中国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倡导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作业布置

  完成一份小报告,选择家乡的一条河流,分析其水文特征与周边地形的关系。

  预习下节课内容:《多样的气候类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实物模型展示和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后续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对难点内容的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核心知识点。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说课稿】相关文章:

【精选】初中地理《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说课稿03-19

初中地理《亚洲地理环境—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说课稿02-19

初中地理教案:众多的人口12-21

地理初中说课稿01-11

初中地理说课稿05-15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文11-29

初中地理说课稿《印度》04-08

【精】初中地理说课稿11-04

初中地理说课稿【推荐】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