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说课稿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地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地理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思考等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内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地理科学发展的研究手段和关键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是地理信息技术的三大核心部分,而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全球定位系统的支持。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其工作原理。
●能简要说明全球定位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能说出全球定位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功能。
●能说出GPS接收机的主要种类及其主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并上网搜索GPS相关信息,阐述全球定位系统起源与发展。
●通过读“GPS组成”示意图,分析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并讨论各子系统功能。
●通过多媒体收集有关资料,列出讨论提纲,探讨我国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神奇功能及广泛应用领域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迅速发展的中国定位导航”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感。
3、重点、难点及依据
根据所教学生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把本课的重点、难点分别设计为:
重点: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确立依据:只有理解了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才能认识和了解全球定位系统在众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难点: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原理
确立依据: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性强,对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说是一难点。
二、学生分析
1、全球定位系统发展迅速,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作为高中生一般对GPS都很感兴趣。
2、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合作学习习惯。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学生对GPS比较陌生。本节知识理论性很强,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很难融入所学地理内容。
三、教学法设计
1、教学方法
1、启发式
2、问题探究法和讨论法
依据: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对于重难点我采用了问题探究法和讨论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创新等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
2、学法指导:
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联系实际运用知识。
依据: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施上述三维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形成 形成 升华
感知 体系 认识
我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地理学科的特点,每个环节
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一)新课导入
阅读95页阅读材料,从军用到民用—全球定位系统无处不在。
在日常生活中,你接触过GPS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踊跃发言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初步了解GPS,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本堂课我设置了五个探究活动,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模拟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一:探究GPS概念
【角色扮演】假设你是(士兵、导游、家长……)
【问题探究】 当你外出旅游或者野外探险的时候,为了不迷失方向,请问你通常用哪些方法来辨别方向或确定你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入GPS概念。
1、概念——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 )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活动二:探究GPS特点
挪威首都奥斯陆曾发生过一起救护车失窃事件。当时窃贼在奥斯陆市中心发现一辆救护车上空无一人,而且车门敞开,于是蹿上汽车扬长而去。没想到,他还没开多远就听见身后的警笛声越来越响,再抬头一看,空中竟然还有一架警察直升机在他头顶盘旋。原来,这辆救护车上安装了GPS设备。
【问题探究】警察是如何追上窃贼的?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到GPS的特点和功能,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
(1)全球,全天候工作。
(2)能为用户提供连续、实时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密时间,不受天气的影响。
(3)定位精度高: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
(4)功能多,应用广:测量、导航、测速、测时等
活动三:探究GPS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的阅读及活动材料,让学生了解GPS的发展及各国的发展现状,突出介绍中国的北斗导航技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活动四:探究GPS的原理
设计意图:先通过事例介绍三边测量术原理,再通过类比分析法得出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GPS原理。使这一难点问题得以突破。
活动五:探究GPS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GPS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作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材料了解GPS接收机类型及功能,为下节课学习GPS的应用部分做好铺垫。
五、小结
为使学生对所讲内容有一个明确完整的概念,强调重点和难点,必须做好课堂总结。本节课采用活动探究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本节课内容。
六、作业
这样,及时巩固了基础知识,考察了学生归纳理解地理知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七、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的说课设计。在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和深刻领会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我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把学生活动和教材知识融为一体,力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这一课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一课,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高二地理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的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的教材.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对教材加以说明。
一、说课标
不言而喻,新教材是基于新课标编写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学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及课程目标。特别是基本理念突显时代性。课程目标分成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屏幕上是我对地理必修3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再重复。
二、说教材
1.编写特点和体例
(1)以典型案例构成教材的主体。教材选用了5个中国案例(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山西省的能源开发、东北地区的农业开发、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西气东输)、2个外国案例(亚马孙雨林开发与保护、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1个地区案例(东亚地区),案例具真实性、典型性,中外兼顾的特点。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组织教材,努力打造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教材既有主案例,又有拓展案例。这样“收”“放”有致的设计,一方面减少单一案例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又提供了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
(2)内容提要课文:文字和图像读图思考思考案例问题研究
2.教材的地位
高中地理可分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必修3册,选修6册。必修1(自然地理)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过程和规律,体现尊地之规,建设美好家园的思想;必修2(人文地理)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体现以地为主,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必修3(区域地理),立足于必修1必修2的基础,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新编实验教材必修3与原人教版地理选修2的对比
4.内容结构课标展示(略)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必修3的课标有13个,基本与节数相当。这是能容标准,这是教材内容与课标的对应关系。本书共五章10节,本着由自然至经济、由区域内至区域间的学习思路设计知识结构,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依次分为"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图略)
三、说教学建议
(一)高中地理必修3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教材内容编排与学生现实的基础知识储备间存在的矛盾
教材的编写者认为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区域的基础知识有了较完整的认识和掌握,所以教材并没有重述相关区域地理的基本知识。而实际情况却是大相径庭:地理学科在初中属于弱势学科,每周两节课,中考30分,学生往往并不重视,全凭考前死记硬背得分。他们不可能把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牢固。再加上初中和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存在明显的断层,这就必然严重影响到“必修3”教学的顺利开展。
2.不同版本教材对案例的编选与教师的教学选择存在矛盾
目前高中地理就出现了人教版、湘教版、山东版、中图版等四个版本的教材,他们在编排和选择案例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编排人教版是从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阐述的;湘教版是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入手,以区域可持续发展总的命题来概述的。在案例选取上人教版在生态环境建设中选择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防治作为案例,而山东版是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为例;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上则更显困难。
3.教材教学与开展学生评价之间达成协调存在挑战
人教版地理“必修3”是以案例为主线,贯穿了整本教材。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自然离不开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但在具体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达到何种程度的能力,掌握哪些分析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并且如何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来反馈教学的效果,在新课程中始终还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难题。
(二)对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策略的探究
基于学以上问题和挑战,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尝试:
1.作好案例教学的知识铺垫
教材选用了5个中国案例,第一章第一节就是把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进行对比来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可以在学习这一章之前,首先对中国三大自然区进行对比,对中国的各个区域的自然地理基本特征进行知识的铺垫,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这样就能使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有大概的了解。在后面的中国案例分析时,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补充与拓展,做到“点”“面”结合,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2.注重对学生地理分析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的能力的培养
只有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学会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抽取,学生才能够进行知识迁移。例如,在“产业转移”一节,要分析影响东亚产业转移的因素,在教学中就应该抓住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在发生“变化”这一关键点。影响产业发生转移的因素如: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等,只要他们在迁出地和迁入地发生“变化”,都可能导致产业的转移。这样在分析珠江三角洲企业大量迁往粤北和江西、湖南、广西等省份的原因,学生就应该能够分析出珠江三角洲的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使企业变得不利,而粤北和江西、湖南、广西等省份有哪些有利的因素吸引了企业的迁入。
3.在教学中进行学生评价的尝试
对学生学习地理“必修3”情况进行评价,应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所不同。评价的重点不在于对教材案例的重现,而在于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进行学生评价的时候,一般需要引入新的案例来进行。如在学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节后,我们可以引用新疆农业这一案例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略)
这道题的.考查并没有涉及教材中“东北地区”的任何内容,要想较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关键是要在提取图像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必修1必修2的基本原理,并以在学习“东北地区农业”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考查,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是必修3教学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好的主要形式。
高二地理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
本节是继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介绍了锋面系统与天气,以点带面使学生理解不同时空的天气变化。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并为接下来的气候学习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学生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的课改,个性普遍突出,他们富有好奇心又活跃;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现,对感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并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但应该清楚一个并不乐观的现实:地理空间分析能力较差。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情,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
理解锋面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②学会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和锋面系统示意图的绘制。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介绍锋面系统,训练学生独立分析、推理的能力;
②运用所学知识,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的预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
3.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
冷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依据:影响我国的锋面系统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北方冬、春季节的沙暴天气等。
【教学难点】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过程与天气的关系。依据:该部分内容比较复杂、抽象,学生较难理解。
二、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学生为学习的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实践法、案例分析法、激励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能力。
【说学法】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内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采用情景教学法
『学生』欣赏视频“天气预报”。 『教师』要想看懂和听懂天气预报,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视频的观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锋面结构与特点】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播放锋面动画,第一遍慢慢播放;播放第二遍前,设问:
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学生』欣赏锋面动画,了解其结构,思考老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空间分析能力。 『预期效果』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及天气特点。
3.【冷锋】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教师』播放冷锋动画。
『学生』观察冷锋过境,自主探究某地在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分别处于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呢?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教师』播放第二遍冷锋动画,播放前设问: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
②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③冷锋降水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时,每组各派一个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下一组发言时,只需说出不同的观点。
『教师』走到学生中,参与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讨论、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师生共同探讨,可以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谐、平等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预期效果』学生能在头脑里演示冷锋的动画,理解其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4.【暖锋】
采用探究实践法和激励教学法
『学生』参照冷锋动画,动手画一画某地在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三张示意图;然后上台展示成果,其他同学点评。
『设计意图』由于时间的关系,学完冷锋后学生稍感疲倦,注意力有所不集中,让学生动动手,把心收回到课堂上。通过绘制,加深对暖锋的理解。教师肯定学生的成果,让学生感觉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在快乐中学习。
『预期效果』学会绘制简单的示意图,理解暖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5.【准静止锋】
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学生』阅读案例“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天气”和欣赏准静止锋动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透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学习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再通过动画演示进一步巩固知识。
『预期目标』理解准静止锋连续性降水的特点。
6.【比较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采用图表对比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教师』展示图表和播放三种锋面的动画。分类概念暖气团上升情况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天气实例
冷锋暖锋
准静止锋
『学生』欣赏动画;配合教师,完成图表。
『设计意图』采用对比法对本课的易混淆知识点进行对比总结。通过比较,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进而更加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预期目标』理解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区别。
高二地理说课稿4
引言
1.农业的概念
2.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一节种植业
一、种植业与自然条件
1.种植业的概念
2.影响种植业的自然条件
(1)适宜耕作的土地: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
(2)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气候条件:足够的热量、降水、光照
3.我国种植业主要的分布地区: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4.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5.我国南、北方农业的差异
耕地类型
温度带
干湿状况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熟制
北方
南方
二、稳定粮食生产的能力
1.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2.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
(1)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科学种田
3.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适应市场,发展多种经营
教案点评
教案设计时充分注意了地图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看图、读图、分析图,从图中了解掌握我国种植业的现状,在讲授过程中,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合理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已学过的我国气候特征,分析气候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投影、图片等多媒体教学工具,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理解我国南北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为学生充分思考、消化教学重点、难点的内容,培养对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分析、评判能力打下了基础。
【高二地理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二地理说课稿07-23
高二地理说课稿06-27
高二地理说课稿(4篇)11-03
高二地理说课稿3篇11-04
高二地理说课稿(3篇)11-04
地理说课稿11-02
初中的地理说课稿08-12
初中地理说课稿07-24
地理说课稿范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