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调研报告

时间:2024-08-19 12:09:52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社区调研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区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社区调研报告

社区调研报告1

  党的十六大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提出的战略决策。当今人类社会无论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还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则在于教育与学习。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区在实施“两加快,一统筹”战略,建设大都市中心城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更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对于培育城区人文精神,提高城区品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近年来我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受到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20xx年被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首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主要的工作和成绩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宣传理念,提高认识

  20xx年区教育局、区文明办共同策划举办了江干区社区教育论坛,邀请省、市专家作专题发言。区领导、各部门、镇、街道以及基层有关干部参加论坛,初步了解社区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逐步引起重视。20xx年部分街道社区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开展了社区教育节和社区教育宣传咨询活动。20xx年区教育局与街道联手开展了大型广场社区教育宣传周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板报宣传、咨询活动、现场书画等多种形式,宣传理念,营造氛围。活动中有180多名专兼职和志愿者参加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参观。还在江干教育网建立了社区教育网页,宣传社区教育,报导社区教育信息和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些活动和载体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区教育在我区上下渐入人心。

  二、构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构建网络是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基础。20xx年10月我区社区教育在原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的基础上筹建并经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社区学院定名为江干区社区学院(筹)。闸弄口街道、采荷街道、凯旋街道在此前后成立了社区学校。基层社区先后成立市民学校,至今全区49个基层社区成立市民学校41个。4个镇则依托化学校,拓展社区教育的功能。全区46个村也均建立了村民学校,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城乡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三、建立专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工作队伍

  我区重视社区教育、成人教育队伍建设。已建立起由专职、兼职和志愿者三部分组成的干部师资队伍。目前全区有专职人员16名,其中区社区学院6名,各镇6名、街道4名。15名干部是由区教育局委派。1名由镇解决。兼职人员主要由各基层社区、村文教委员担任。目前社区文教委员49名,村文教委员46名,共计95名。20xx年通过举办两期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提高了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其余是外聘的师资和志愿者,根据教育活动的内容需求,随时聘请参与工作。

  四、制定政策文件,采取措施,推进工作深入发展

  (一)近年来我区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出台的文件如下:

  20xx年:

  由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下发了《江干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20xx年:

  区教育局下发了《江干区中小学参与社区共建、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的实施意见》。

  20xx年:

  1、区教育局向区政府报告申请社区教育专项事业经费并经同意按我区常住人口每年人均1元列入财政预算。

  2、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办下发《江干区企业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的实施意见》

  3、区教育局与文明办、民政局联合下发《江干区示范市民学校的评估认定的意见》,同时下发了《江干区示范市民学校评估细则》。

  20xx年:

  1、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办下发了《江干区关于加强社区教育工作,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召开江干区社区教育工作会议。

  2、区教育局下发《关于社区教育券发放方法的通知》。

  (二)为了贯彻落实有关文件,采取了以下一些举措

  1、20xx年起,区教育局就分别对闸弄口、凯旋、采荷三个街道派出专职干部到街道承担基层社区教育的指导工作。从近两年半的工作来看,工作成效是明显的,在指导网络建设、活动开展、规范管理等方面都收到一定的成效,也受到街道、社区的欢迎。

  2、20xx年起全区中小学场地等资源向社区开放。区教育局统一制作铜牌向社会公布,统一印制市民活动卡,大部分学校开放工作比较好,也受到市教育局的奖励。

  3、加强对基层市民学校的管理。教育局统一印制社区教育工作台帐,规范基层工作计划的制定,工作过程的记载和年度工作和小结,并通过例会,调研等形式了解基层工作情况,加强工作指导。20xx年通过创示范市民学校活动并进行评估,评出十所首批区级示范市民学校,区教育局分别授予铜牌并予以5000元的奖励。这些措施的落实,在促进基层市民学校向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基层社区工作的积极性。

  4、20xx年试行江干区社区教育券制度。采用学习者自己出一点,社区教育券补贴一点的办法,激励市民参与学习,提高素质。全年共计发放社区教育券16万元,已基本回收。社区教育券主要用于市民三项等培训。1000余名市民受益,其中600名市民通过培训拿到市教育局颁发的结业证。从试行的情况看,收到一定的效果。市民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一定的调动,同时也调动了社区学院和各成校、社区学校的培训的积极性。

  五、教育培训活动蓬勃开展,我区成员和市民素质得到提高

  随着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的形成,各层面均开展了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区社区学院成立一年来,举办了成人业余高等、中等学历教育11个,学员500余人;面向我区机关公务员开展电子政务培训班9期,360余名学员培训结业;举办“十万家庭网络行”培训,1997名市民通过培训结业;还举办了基层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等等。

  各街道社区学校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也举办市民三项培训、中老年书画班、文史知识、外语等各类培训班。市民参与率不断扩大,有些班级学员报满供不应求,还涌现一大批学习积极分子和动人事迹。各基层市民学校也开展了“百场讲座”活动,内容涉及公民道德、法律知识、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健康教育等等。各街道、镇和社区把青少年的教育纳入社区教育范畴,利用暑假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据统计参与率达到80%以上。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创新。例如:“家门口的陶吧”、“小市民道德论坛”、“青少年模拟法庭”、“我爱家园演讲比赛”,给青少年以很好的教育,也受到媒体的报导。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区还出现了一些较为固定的学习型团队。例如:景新社区的书画社、庆春门社区的集邮文化夜校在全市都有点名声。农村成校仅20xx年举办成人业余中专学历班学员298名,大专学班学员135名,其它培训班培训人数1690人,还配合镇各有关部门开展各类培训达12500人次。开展农民素质培训有1099名获得技能证书或学历毕业证,大大超额完成区今年下达的200名指标。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为提高我区城乡人员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区社区教育工作虽然收到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下制约发展的问题,需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予以解决。概述如下:

  一、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够有效,需加以完善。

  社区教育以提高辖区全民素质为宗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落实各级的目标任务,并健全有效机制。目前,街道、镇和基层总体讲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工作的开展主要靠领导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因而在社区教育的人员、经费、场地、设施、工作的落实上随意性很大,个别街道至今尚未建立社区学校正常地开展社区教育。随着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并统一由区管之后,各镇、街道的教育工作重点,应及时转到以提高辖区成员的综合素质的社区教育上来。区政府要起到对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落实各级的工作目标责任,建立符合我区、镇(街道)、社区(村)分级主办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各层面内部协作机制,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我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区自20xx年起作为区级层面,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1元列入财政预算。这笔经费除了解决区级大型社区教育活动和区社区学院事业经费外,主要用于基层市民学校建设的奖励和江干区社区教育券发放,即推进基层工作的规范化和鼓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培训工作上。与兄弟区相比我区的投入尚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上城区是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2元的标准列入预算。下城区则把外来人口也列入预算。江干区是个外来人口大区,对他们的教育也关系到我区社会的和谐发展,应该把外来人口列入社区教育经费指标。在镇和街道层面的投入方面也严重不足,较好的镇和街道除场地设施的.一次性投入外,社区教育活动的日常经费就很少,而且没有一个制度性的规定。至于城区各基层社区市民学校普遍反映经费难以落实,给社区教育工作和活动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社区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除了区级予以投入外,街道、镇也应该给予基层社区教育工作一定的经费保障,并形成制度。

  三、落实专职社区教育人员的编制,理顺管理体制。

  我区现有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教育专职人员,除社区学院外,其余人员的编制还在原学校。随着中小学定编工作的开展,如何落实这些人员编制,理顺管理体制有利于人员安定,也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西湖区、上城区的做法是派到街道工作的社区教育干部的编制全放到区社区学院。农村成校的编制,兄弟区、县(市)的普遍做法是规模较大的成校,编制独立。最近省教育厅、人事厅的文件规定,农村成校编制控制在农村人口的万分之二。根据上述情况,我区人员编制问题解决的方法可以是采取以下做法:

  1、下派街道工作的社区教育专职干部,其编制统一放入区社区学院,由区教育局职能部门对他们进行工作考核,其工资和政策性补贴、年度奖金由教育局发放,其它每月的奖金福利由街道给予解决。

  2、农村成校前几年已办妥独立建制的法人单位手续,其人员应从原单位划出并划入成校,同样由区教育局职能部门对他们进行工作考核,其工资和政策性补贴、年度奖金,由教育局统一发放,其每月的奖金、福利由镇给予解决。

  四、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0xx年10月市教育局批准我区社区学院(筹),但至今仍借用四季青小学场地。进修学校、社区学院新场地已在筹建中,内部规划需充分考虑社区教育的特点、规模和功能。根据市教育局对社区学院的评估指标要求建筑面积要达到4000平方米,在设计上要考虑功能的整合,以便实际使用并能顺利通过市教育局的评估认定,正式批准我区社区学院。四个街道有3个建立了社区学校,其余1个至今未建立社区学校。要加大指导力度的同时,把街道社区教育工作列入区级对各街道的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各街道都要整合资源建立社区学校,并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分管领导任主任的校务委员会制度,同时实行分管领导任校长,教育局下派专职干部任常务副校长的社区学校管理运行模式,确保街道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区教育局要对各街道社区学校实行督导评估制度,认定合格社区学校。各镇成校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向社区教育接轨,现阶段成人学校要通过区教育局督导评估增挂镇社区学校牌子。各街道、镇也要加强辖区基层市民(村民)学校的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和完善市民学校,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区教育局要继续实行区级示范市民(村民)学校的评估认定工作,进一步推进市民学校建设。

  五、打破条条分割,实现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的整合

  社区教育是一定区域范围内面向全体成员的终身教育体系。具有社区教育具有“全面、全员、全程”的特征。也就是说教育内容全面广泛,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社会生活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休闲娱乐教育等等;教育对象涉及辖区干部、职工、农民、市民、外来人口等等;培训过程涉及早期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中老年教育等。目前我区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上都存在条条分割的问题。在教育资源上各条线都要基层成立学校。例如;老年大学、妇女学校、人口学校、团校等等,名目虽多其实并不具备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而且各条线对下都还要组织考核等,使得基层不得不忙于应付,不但浪费有限的资源而且极大地增加基层的人力、精力上的负担,还会助长了形式主义。

  区、街道(镇)、基层社区(村)三级都应该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两方面加以整合。萧山、余杭等兄弟区整合电大、职业培训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教育培训,统一建造一所区社区学院。规模大、功能全,具有极大的教育培训优势,较好地满足辖区各类人群培训的需求。我区应该打破条条分割,建设好江干区社区学院,使之成为面向我区干部、职工、市民、中老年等为一体的上规模、设施新、功能全的一个终身教育平台。

  街道(镇)和基层社区(村)同样整合有限资源,建设和完善社区学校、市民学校,把其它各类称呼的学校均纳入其中,成为各层面的终身教育平台。纳入之后各条线在管理上要加强协调和整合,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促进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有序进行,真正起到提高辖区成员和市民综合素质的作用。

  六、社区教育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培训面有待扩大

  区社区学院成立以来,延续了原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和进修学校的学历教育的同时,也拓宽了一些培训内容,例如十万家庭网上行。但总体来说,培训面尚不宽,且主要是政府推动的项目。社区教育从培训目标和内容来看,一部分是公益性的,即政府对市民提高文明程度、法制意识、综合素质要求的教育培训活动;另一部分则是公民为了提高自身学历、技能、专长、生活质量的培训,这一部分则应该引进市场机制,作一些有偿的服务。区社区学院更要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深入企事业单位、深入基层、了解需求,搞好课程开发,搞好教育服务不断提高知名度。各镇街道社区学校除了大量开展面向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培训活动外,也应该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社区学院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教育服务。各基层市民学校则主要开展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活动,以提高市民的素质,促进辖区的文明建设。通过各层面的共同努力,不断扩大市民参与率。

  七、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网络在农民素质工程中的作用问题

  我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初步形成,这是我区提高城乡市民素质的主力军。我区社区学院和农村成校,均有开展教育培训的场地,教育培训的设施设备,还有计算机等专用教室,也有专门的干部师资队伍。社区学院前身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和农村成校均有10多年的办班培训的经历,不但开展了成人高等、中等学历教育,也开展了10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还与省、市高校,技术学院和职能技能培训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全有能力承担和组织我区劳动力素质培训和失土农民的技能培训。可是20xx年我区失土农民培训却通过招标方式,让民办教育机构承担。据了解,民办教育机构也无专门的培训人员,基本上也是外聘人员,而且在我区并无健全的网络和基地,最后还是租用我区的成人学校的场地设施并由成人学校参与管理来实施培训工作。我区既然构建起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整合培训资源,发挥我区自己网络的作用和效益。

  八、加强对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则要从创建学习型的组织起步。要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促进我区各类人员和广大市民素质的提高。这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靠个别部门的努力是很难奏效的,党委、政府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我省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鄞州市和下城区都有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的经验是成立党委、政府牵头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局)领导和统筹社区教育工作,制定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实施意见,并落实有关部门职责,负责指导、检查、评估工作。例如:机关由区党工委、学校由区教育局、企业由区计经局、街道、社区由民政局等职能部门指导、检查和评估。

  我区今年也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是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对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在学习型组织创建作用的发挥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学习型机关创建方面。建议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增加区委领导成员,并出台不同部门、系统学习型组织创建的目标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指导检查力度为我区学习型城区的创建发挥应有的作用。

社区调研报告2

  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违章建筑、围湖养鱼、网箱养鱼、娱乐场所、小餐馆、农家乐等的增多,工业、生活、农业、畜禽、上游水体、大气沉降、游客等污染日益明显,水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生态功能退化萎缩,水库这个城区中脆弱的生态系统逐步退化。

  针对喀什市周边水质的污染,本组成员进行了水体质量以及污染来源的监测调查,此次调查目的在于通过对娄湖水环境的浅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注入湖区的污水或废物增多、渔业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围湖造田等情况的调查,探究水库的综合应用、和谐治理、运行。

  调查方法:以实地考察和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

  调查过程:

  1. 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2. 取喀什市周边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作为样本进行PH值的测定,并测定水的透明度,进一步分析水库水污染来源有哪些。

  调查结果:

  采样点一:东湖调查时间早上8:32.

  经过测定该采样点水体的PH为6.3,水温为4.2摄氏度,透明度为0.61米。 由于该地段游人较多,污染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大多为难分解的塑料包括塑料瓶,方便袋,快餐盒,包装纸,瓜子壳和厨房垃圾等。附近水体水质较差,主要表现有水呈微黑色,有轻微的臭味,水草茂盛,水面有很多白色泡沫,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采样点二:七里桥调查时间早上 9:45。

  经过测定该采样点水体的PH为6.9,水温为摄氏度,透明度为0.59米。 该地段为主要的批发菜市场,水草较少。但由于附近有居民点,污染物主要为生

  活垃圾,主要有塑料瓶,方便袋,快餐盒,包装纸和菜叶。附近水体水质较差,水呈微黑色。出水口流域有大量生活垃圾。在调查期间也看到有附近居民直接在水体内洗菜和洗衣服。经推测水体可能有磷污染。

  采样点三:围湖造田区。调查时间早上11:02

  经过测定该采样点水体的PH为6.1,温度4.3摄氏度,透明度0.63米

  该采样点有居民住宅分布,居民将湖岸开垦作为耕地并在上面种植蔬菜,空余低洼地方用于填放生活垃圾,岸边堆放了各种塑料垃圾,如塑料瓶、塑料袋、塑料薄膜,以及煤灰。岸边水面上漂浮着油污,浸泡在水里的菜叶开始腐烂,水藻丛生。生活垃圾、农用化肥以及生活污水为该区主要污染来源。

  采样点四:木材加工厂及水泥塑料袋加工厂。调查时间为早上13:21

  经过测定该采样点水体PH为7.3,水温4.3摄氏度,透明度0.58米

  该采样点主要分布了木材建工厂及水泥塑料袋加工厂,工厂附近的水域上出现泡沫,水体颜色较深,工厂烟囱中排放出浓浓黑烟并散发出焦臭味,工厂旁边开设了农家乐餐馆,并有居民住宅分布。工厂排放废气的沉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餐馆运营产生的垃圾成为该区主要的污染来源。

  采样点五:八里桥鱼塘调查时间为早上 15:35

  经过测定该采样点水体的PH为7.0,水温5.5摄氏度,透明度0.57米

  由于该采样点附近有网箱养鱼场,养鱼户们把一桶桶鱼饲料倒入湖水中的网箱中,以及养鱼户们的生活垃圾,产生大量的鱼儿和养鱼户的排泄物,造成的污染难以想象。附近水质较差,发出恶臭。

  采样点六:吐曼河调查时间为早上14:55

  经过测定该采样点水体的PH为7.3,水温6.2摄氏度,透明度1.3米

  该采样点附近是居民区,污染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主要有塑料瓶,方便袋,快餐盒,包装纸和菜叶。附近水体水质较差,入水口有大量生活垃圾,一些生活污水也会流入水中,有居民在附近水域中洗菜。

  结果分析与建议:

  据分析,造成喀什市周边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有:周边城镇的生活污水和部分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河水;行人随意向湖中丢弃废弃物。此次调查就喀什市周边水质展开调查。

  措施:

  1、拆除违法、违章建筑。

  2、取缔违法经营活动,围湖养鱼、网箱养鱼、洗车场、修车场、娱乐场所、餐馆、农家乐等。

  3、对附近水泥塑料袋加工厂生产废水实施专项治理,禁止生产废水外排入库;对合法经营的临湖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实施限期治理,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进入城市下水管网4、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技术、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废弃物沼气处理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开展高毒、高残留农药、生长调节剂、激素类药物的市场执法检查工作,净化农资市场。

  5、治理水库周边垃圾乱堆放、污水乱排放等现象; 改造和新建周边公厕,安装果皮箱,增设垃圾转运站。

  6、对库内底泥进行疏浚治理,恢复生态系统,将水库周边居民(村寨)生活污水引入城市下水管网;每天定时对库区周边进行清扫、巡视、打捞漂浮物、清理野花生及杂草植物等。

  7、加强水库游泳、钓鱼人员以及游客的管理,杜绝投饵钓鱼、洗衣、洗菜、乱扔白色垃圾现象。

  8、加大水库流域内植树造林力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加强封育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

  9、投放流滤食性鱼类,不断净化水体。

社区调研报告3

  社区作为城市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基础平台,在当今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社区工作者作为奋斗在社区建设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在推动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维护基层稳定、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XX市为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连续多年通过面向社会和高校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为全市社区建设充实了人才力量,取得了重大成绩。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法规政策尚不完善,导致人员管理出现混乱

  当前,国家法律法规层面对社区工作者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也没有将其作为一类职业明确提出来,由此导致社区工作者的身份难以确定,并带一系列问题。比如,《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街道以《条例》未将社区工作者明确提出而拒绝社区工作者休年休假的申请。此外,由于制度不完善,社区工作者在考核、奖惩、培训、退休、辞职辞退、煤火费等一系列问题上都没有政策依据,导致各地方遇到实际问题时要么各行其是,要么绕开不去解决,严重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

  二、福利待遇相对偏低,普遍存在现实生活压力

  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和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再加上社区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平时尤其是节假日和敏感时期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一些社区工作者认为自身的付出与收入不能成正比,影响了在社区工作的积极性。一些外地的大学生社工,在房价高企的。情况下还面临着租房等实际困难,再加上近年来物价上涨较快,他们的生活负担很重,很多大学生社工虽然有奉献基层的热情,但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选择离开。近年来,市区各级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工作任务和目前XX市生活水平相比,收入待遇还具有向上提升的空间。

  三、发展前景不够明朗,影响了扎根基层的信心

  当前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不仅看重当前的薪水,更看重的是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职业发展前景。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所不同,在社区工作缺少晋升更高职位的机会,同时,目前社区工作者没有非领导职务增长机制,而一个社区的领导职务非常有限,大部分社区工作者都缺少晋升机会,一些大学生社工认为在社区工作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因此留在社区工作的信心产生动摇。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思想观念使人们对编制、身份等看得特别重要,而当前社区工作者的身份地位尚未确定,加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一些大学生社工由此认为这一职业的.发展前景不明确,极大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他们对社区工作的热情与投入程度。

  四、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模糊

  长期以来,社区工作在人们眼里都被认为是层次较低的工作,加上部分大学生社工对社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停留在社区工作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脚侦缉队”的层面,认为社区工作不如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体面,和身边同学、朋友的工作对比,难免产生低人一等的想法。一些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后,与自己想象中的工作不相符,尤其是一些研究生,心中落差较大,认为自己大材小用,思想上产生一些波动,工作情绪受到一定影响;一些大学生社工没有经历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历练,对于经常性的加班、值班偶尔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加之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往往会产生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的思想。

  五、基层经验比较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较弱

  社区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工作琐碎繁杂,做好社区工作需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目前招聘的社区工作者绝大部分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践经历、社会阅历,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经验很少,对社区及居民情况了解也不多,让他们直接到基层处理社区事务,对于他们而言极具挑战性。另一方面,很多社区居民对新进的大学生感到很陌生,对他们处理纠纷及服务社区的能力也大多持质疑与观望态度,而做好社区工作的关键就是让居民对社区工作者建立足够的信任,才可能继续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因此,要大学生社工成为做群众工作的能手,将来能够独挡一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针对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困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规章制度,确保管理有序

  目前,XX市关于社区工作者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为《XX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从目前来看,这一文件规定比较宏观,没有细化的配套文件,各区和各街道在实际操作中只能自行规定,造成不同区、不同街道之间政策差别很大,有必要出台全市统一的配套政策,对相关问题进行明确。同时,在国家对社区工作者身份未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可以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先行一步,将社区工作者划定为社区事业编,作为一种独特的事业编制存在。一来社区工作者的所有经费均由财政负担,此举不会额外增加财政负担,二来可以将社区工作者的身份明确下来以安定人心,三来在管理上便于参照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执行。

  2、提高薪酬待遇,稳定人才队伍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水涨船高。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以来,XX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加大,在10月份突破3%,11月份超过4%,今年2月份则达到了5。3%,8月涨到6。6%,创三年来。考虑到食品类价格上涨较快,因此对居民生活影响更大。去年全市社区工作者调资后,社区工作者收入比以前有了很大幅度增长。但由于社区工作者工资增长机制只有职务年限补贴每年增长50元,相比物价涨幅来说,远不能保证社区工作者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因此有必要建立社区工作者工资增长长效机制,确保在不大规模统一调资的情况下其工资待遇也能逐年合理增长。

  3、建立职级体系,提升发展空间

  目前,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服务站的职务一共只有3级,即一般工作人员、社区副职和社区正职,大部分社区工作者都只能在一般工作人员的职位上干一辈子。为了给社区工作者更大的晋升空间,可以考虑借鉴公务员制度和警衔制度,建立社区工作者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比如将职级划分为16级,一般工作人员对应1-8级,社区副职对应5-12级,社区正职对应9-16级,采取3年晋升一级职级的方式,保证在社区踏实工作的低职务人员也有晋升到更高职级的机会。另外,在明确社区工作者身份地位的同时,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时,也可拿出部分职务定向招考社区工作者。

  4、加大宣传力度,培育优秀典型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博客等渠道,宣传社区工作者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典型事迹,塑造他们的良好形象,展现他们的良好风貌,尤其是要让居民群众逐步了解、熟悉、信任大学生社工,树立大学生社工在居民群众中的公信度。另一方面,要重点培育大学生社工中的一些优秀代表,为其他人员树立标杆和榜样,让大学生认识到社区工作大有可为。同时,注意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工学历水平高、知识储备多、操作技能熟、创新能力强等优势,扬长避短,让其在工作中与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者结成对子,优势互补、相互指导、共同提高,增强他们做好社区工作的信心。

  5、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由于学校与社区差别甚大,刚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一时难以适应社区工作在情理之中。但是,实践证明,这些大学生社工的理论基础好、总体素质高,只要注重对他们的培养使用,他们就可以很快成长起来。为此,一方面,要在社区搞好传帮带,提高大学生社工的任职能力,另一方面,要针对大学生社工工作热情高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采取不同形式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是从全市层面每年规定统一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时间,在组织上可以市、区分级组织,从而分类、分层地开展专业性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让他们在社区工作期间有所得、有所获。

社区调研报告4

  近年来,随着XX区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土地使用的需求日益增加,大批农民居住地被集中征用,从而出现了拆迁集中安置社区。拆迁安置区的建设与管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此,我们站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积极完善拆迁安置区的建设和管理,努力推进拆迁安置社区健康发展。

  一、 基本情况

  从我们对全区拆迁安置区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全区拆迁安置区共涉及13个镇(街道),总计83个,其中,已建成和正在建设且居住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拆迁安置区共有5个(香山街道香山花园、舟山花园、郭巷街道国泰社区、城南街道红庄新村、长桥街道蠡墅花园)。

  二、 主要特点

  XX区拆迁安置区主要有以下特点:1、建设时间跨度较大。最早建设的是城南街道的宝尹花园,1996年建成,距今已有17年时间。而70%的拆迁安置区是在20xx-2012年之间建成。2、小区规模参差不一。规模最小的是越溪街道的田上小区,仅有8幢楼房,共居住43户176人。规模最大的是郭巷街道的国泰小区,建有1992幢楼房(其中别墅1388幢),居住2115户7892人。3、居住人员相对复杂。在这些拆迁安置区居住的大多是遗留在村的中老年农民,文化程度低,生活能力弱、接受新事物意识差。还有相当部分房屋被农户出售或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有的小区外来人员已经占到较高比例,这些人员流动性大、结构复杂,素质不齐。4、管理模式多种多样。大致有三种:一是单独建立社区居委会进行管理;二是由原村委会或居委会代为管理;三是建立小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小区的物业管理,不承担其他事务,这类小区有香山街道的香山花园和舟山花园2家。

  三、 存在问题

  一是社区规模过大,基层组织建设遇到阻力。目前的拆迁集中安置社区中,较小的地理空间往往集聚了几个行政村的被征地农民,安置居民很多都在5000人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万人。如此庞大、集中的群体对于基层自治组织深化村民自治,落实基层民主,形成了不小的阻力。因此,如何加强社区各类组织配套建设,构建拆迁安置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新格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社区管理效率受到制约。目前拆迁安置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矛盾是农民集中居住在社区公寓房内,但经济的收益分配在村里,形成社区管理和村委会管理并存的二元管理体制。拆迁农民与村集体经济还存在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往往不愿将户籍、党组织等关系与原村组织脱离,形成农民的收益分配和居住相分离的矛盾。同时,这些居民既要接受社区的管理,又要接受村组织的管理,造成社区管理职责不明确、具体事务难以协调解决的矛盾,降低了社区组织对居民的吸引力和约束力。

  三是基础设施不全,安置居民需求难以满足。由于拆迁安置区大多规划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有的是边拆迁、边规划、边建设、边安置,导致一部分安置区的“硬件”建设跟不上,生活、娱乐、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配套设施或不够齐全,或标准不高,不能完全满足入住居民的服务需要。就是一些建设标准较高的安置区,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上也有一些不够周全的地方。一些有一定需求量的群众生活设施(如婚丧喜事大厅、公厕等)未纳入规划建设,社区公共用房和停车位配置不足,无法满足日常管理和群众需求。

  四是供需矛盾突出,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现在许多安置区都存在着社区服务的供需矛盾。居民在社会保障、家政服务、老年活动等服务项目上具有一定需求,尤其是在就业服务方面,需求量很大。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知识型转变,而一些40—50岁农民除了种地缺乏其他技能,只能从事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体力劳动,就业岗位相对要少,再加上社区开展就业服务尚不到位,许多农民很难及时掌握准确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短时间很难找到适合的岗位。

  四、今后发展思路

  一是要优化安置区的规划建设。确保社区用房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新建社区服务用房面积要不低于社区住宅地面建筑面积的3%的标准,提高公共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的用房比重。合理确定社区规模,拆迁安置区的规模原则上应控制在1500户以内,已经建成的规模较大的拆迁安置区则可以探索“一区多居”的管理模式。新建拆迁安置区应尽量不打破原行政村建制,原村民多年在一起生活,彼此间感情深厚,现在仍然将他们安置在一起,可以增强他们对新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利于社区治安稳定和日常管理。

  二是要落实安置区的有效管理。将拆迁安置区建设和管理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推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网格化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管理网络,逐步形成社区—居民小组—楼道的三级管理网络。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设岗定责、服务到户。选齐配强居民小组长、楼道长,切实把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个楼道、每户居民,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格局,提升拆迁安置区的管理效率。

  三是要完善安置区的服务网络。紧紧围绕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完善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为安置居民提供全面、便捷、优质的服务;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夯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建立社区就业服务网络,通过发布劳务供求信息、帮助更新择业观念、组织技能培训等途径使拆迁农民能够实现灵活就业;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定期组织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在拆迁安置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

  四是强化安置区的人员配备。选好配强社区“两委”班子,社区工作人员按照社区人口的1.5‰配备。提升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积极吸纳专业社工进入社区,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统一考试,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提高社区工作者报酬标准,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者每月增加待遇,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者报酬自然增长机制。让社区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人才,为社区管理与服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是加强安置区的经济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户籍随房走、股权跟人走、福利在住地、管理归属地”的要求,将安置居民的户籍迁入社区,改变“人户分离”现象。我区的农民大多都加入了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农民安置到新社区后,还是拥有原行政村集体资产的一份,享受村级集体资产经营成果。这就使得农民和安置社区之间缺乏必要的利益结合点,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就显得不足。应将这些原行政村集体资产量化到村民,将村民持有的股份从原行政村的经济合作组织中拨离出来,由镇(街道)的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经营,形成一个新型、科学、有效的社区经济管理模式。

社区调研报告5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加快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由于《居委会组织法》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农村城市化建设中的村改社区的有关问题没有现成定论,根据我区近几年来村改社区的实践,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粗浅的看法。“村改社区”的基本条件全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建设已成为区、镇(街道)党委和政府在加强城市基层民主建设中迫切需要探索、实践的一项重大课题。全区非农业人口逐渐增多,村委会职能发生了变化,各镇(街道)在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中,必然要面对撤村建社区的问题。从20__年开展社区建设以来,全区已将59个村委会和70个居委会通过改建、合并或整合等方式组建了76个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具备什么条件才可以撤村改建社区?我们认为,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城市管理的载体,撤村建社区应当要体现城市化的发展观和城市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就我区而言,下列三种情况可以撤村设立社区。一是在近期城区规划范围内,因经济开发,农宅基本上都已拆迁,并基本进入复建小区,村民委员会已无法行使对村民的管理服务等职能的村。二是集镇周边的村委会,从事二、三产业的村民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人均耕地面积低于本区人均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的村。三是村委会虽不靠集镇,但商贸繁荣,交通便利,人员居住集中并已自然形成的中心村。“村改社区”的设立程序村改建社区不是简单地将村委会“换牌子”。

  在社区划分上,要按照便于社区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自治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地域性、认同感等要素科学划分社区和居民小组范围。在社区管理上,要突出“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逐步建立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在社区规模大小上,应当从便于管理和服务的角度考虑,辖区内以1000-1500户,3000-5000人为宜。对纳入集镇统一规划的村,村规模较小的,可考虑与集镇社区合并或整合;对整建制拆迁的村,纳入复建小区统一规划管理的,可考虑设立一个或若干个社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职数以5-7人为宜,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活动和服务场所应设在居民聚居的地方。村改建社区具体如何操作,《村委会组织法》和《江苏省实施<村委会组织法>办法》对村委会的撤销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并且要求召开村民会议讨论同意。目前,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召开村民会议难以组织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角度来考虑,可以通过变集中召开村民会议为分散征求村民意见,然后再集中村民意见的方式,即通过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广泛联系村民的作用,来体现大多数村民的意愿,达到召开村民会议的效果。对具备撤村建社区条件的村,如需组建社区,必须先经镇(街道)领导集体研究提出,并对村集体资产的完整性作出妥善处理,确保村集体资产不流失、不平调。然后具体可以考虑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第一,召开村民代表预备会议。即由村委会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召开会议,提出撤村组建社区的意见。第二,征求村民意见。即由村民代表持“撤村组建社区的征求意见表”到其所联系的农户家中,逐户征求意见。意见表应有户主明确的意见,并在“同意”或“不同意”栏内签名。

  第三,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即由村委会按村民代表会议程序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召开会议,按大多数村民的意见作出决议。第四,村提出申请。即由村委会根据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决议,向镇(街道)提出撤村组建社区的请示。第五,镇(街道)正式报告。即由镇政府(街道)向区政府提出撤村组建社区的请示,并按规范要求报送相关资料。第六,区政府审批。区政府接到镇(街道)请示后,批转民政局办理,经民政局核准提出意见上报区政府,由区政府正式行文批复。“村改社区”的选举方式按照《居委会组织法》的规定,居委会选举可以采取居民选举或者居民代表选举或者户代表选举的方式。因此,在具体实施中既要体现民主性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当充分认识社区居委会与居委会虽然都是居民自治组织,但彼此间又有较大的区别。就管理和服务对象而言,过去的居委会只管辖和服务于户口在本居委会的居民,而社区居委会采取属地管理的方式,其管理和服务的对象不仅包含了居委会这部分居民,更重要的还涵盖了大量的单位人和社会人。从我区社区现实情况来看,大的社区有七、八千户二万多人,一般的社区也有一千多户二、三千人。

  因此,在社区居委会选举上,采取全体居民直接选举目前不太可能;采取居民代表选举虽然民主面较窄,但其最主要的优势是便于组织实施和一次选举成功;采取户代表选举虽然较居民代表选举民主程度高,但组织实施相对较难。这是因为社区不像村委会那样,村民之间比较熟悉,村民利益与村委会工作有关联,村民对选谁当村干部心中有数,这是村委会能够直选的重要基础。而社区居民中有大量的单位人,其个人利益对社区依附性不强,对社区居委会工作也不关心,所以参与社区选举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社区宣传不到位、社区建设运行机制不健全、社区服务不完善等制约因素,使得广大社区居民并没有切身感受到社区建设给其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执意扩大选举面,势必要影响居民的参与热情,造成选举组织者被动应付工作的局面,从而给选举工作造成负面影响,也就失去了选举的意义,同时也挫伤社区居民关心、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认为,在社区自治组织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前,选举应以《居委会组织法》确定的选举方法为依据,在充分体现民主、民意的基础上,考虑到选举的可操作性,可采取社区居民(成员)代表大会选举社区居委会的办法。但这种选举的关键在于社区居民(成员)代表的产生,要体现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原则。这就要求选举组织者首先要科学划分居民小组,其次要从正面宣传代表的条件、职责、组成和产生办法,最后要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好居民小组的推选工作。只要按程序规范操作,选出的代表就应当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选举结果同样可以体现大多数居民的民主和民意。

  当然,社区建设推进到一定阶段,社区居民对社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后,应当扩大民主面,逐步推行户代表选举直到居民直选。镇政府(街道)接到区政府同意设立社区的批复后,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完成选举工作呢?我们认为可以参照《江苏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有关规定,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可在两个月内完成。采取居民代表选举时,可按照建立选举机构、宣传发动、民主推选代表、推选并确定候选人、组织投票选举和建章立制等六个阶段完成社区居委会组建工作。

社区调研报告6

  4月2日,就当前的社区文化建设作了调研。深入了解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好经验、好做法、面临的困难以及有关意见和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展现出勃勃生机。

  当前社区建设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人们日益关注文化生活质量的今天,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获得了长足发展,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着非常好的形势。

  (一)各社区居委会对社区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普遍建立了社区文化领导,健全了社区文化的工作机制。

  社区文化建设成为社区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汉丰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副主任和居委会主任为成员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并根据“1+5”社区建设模式,即建立一套社区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包括文体活动站在内的5个社区工作站,初步构筑起以区为中心、以街道为依托、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活动网络,发展了一批集教育、卫生、文体、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建设了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

  办事处依托民政部的“星光计划”在每个社区建立了高标准的“星光老年之家“,室内场馆平均面积为215平方米,室外场馆为3100平方米;远远高于市里规定的50平方米和100品方米的标准。每个“星光老年之家”都有“一校四室”(市民学校、室、健身室、娱乐室、图书室),新购置了室内所需的桌椅、电视、DVD等24件乐器及音响、灯光等,同时投资7.5万元为4个社区安装了31组健身路径,投资4万元购买了“星光老年之家“室内设施,投资30万元,扩建了创业里“星光老年之家“在篮球场的.基础上新建了网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及水、电、路绿化等辅助工程,为推动社区的文体活动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物质条件。

  (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是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有效载体。陶治情操,增加社区组织亲和力的有效载体,社区充分用文体活动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一是加强队伍建设,社区成立了80人组成的时代合唱团,30人参加的戏曲票友会,并定期活动。另外,还将居民自发形成的七支健美、秧歌、太极队进一步发展壮大,由过去的200多人发展到800多人,成为社区文体活动的骨干。三是大力开展“四进社区”活动,举办了“三八节”、“七一”党的生日,兴北广场,兴北广场落成、庆祝管区成立等大型文艺活动,举办了首届社区文体艺术节,举办了戏曲、太极拳、健身操、书法、绘画、摄影、绝技绝活等比赛,有的节目和作品参加了市里的展示和比赛,并获得好评。这些广泛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但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素质,促进了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目前社区文化活动经费、人员等问题都无法可依,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二)社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当前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活动开展也不平衡。条件好的地区,设施建设好,活动开展也好;条件差的地区,发展相对较慢。

  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和推动农民自办文化的具体政策性建议和措施。

  (一)社区文化应实行动态管理。有些社区文化有松劲现象,实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调动各社区的积极性。

  (二)动员社区辖区内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促进资源共享。

  (三)当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群众业余文艺演出队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且这些队伍的数量庞大。这些业余文艺演出团队普遍存在着需要加强管理,提高水平的问题,今后应将对这些业余文艺演出团队的辅导与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水平。

社区调研报告7

  调 研 报 告

  ——浅谈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

  北旺庄街道办事处振华西街居委会主任助理 李美双

  调研内容:北旺庄街道办事处振华西街居委会社区建设现状以及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相结合模式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调研时间:20xx年6月——20xx年9月

  调研目的: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确立的新的战略发展目标,而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微观基础,因此创建和谐社区也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工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社区越来越多,随之出现的物业管理也逐渐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行业。由于物业管理企业在推动社区建设、管理社区活动、维护社区安全与秩序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物业管理企业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着眼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目标,分析了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物业管理的角度, 对如何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并提出初步的改进物业管理的对策, 以期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作贡献。 关键词: 物业管理,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物业管理是个新兴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以经营为手段、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目的的一个行业。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集约化的居民区应运而生,作为城市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的区域载体,物业管理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

  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已经被列为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我们知道,社区是构成整个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从这个意义上看,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入手,改进社区管理和建设,进而推动和促进整个社的`和谐发展。在这方面,物业管理将大有作为。

  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是不同范畴的概念,两者在目的、性质、内容及实施主体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社区建设是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性质是政府行为在其中发挥作用,具有明显的行政主导性。其内容比较宽泛,是综合性的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其实施主体是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等。物业管理是物业管理企业接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的约定而提供的有偿服务,其性质具有明显的市场性。物业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对物业进行管理养护和对相关区域的公共秩序进行维护,它是一种专业服务,其实施主体是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 以及前期物业管理阶段的开发建设单位。各主体之间主要是经济关系。但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也不是截然对立的,两者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联系。第一,物业管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业管理所从事的保安、保洁、绿化、房屋及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等工作,正是社区建设中卫生、治安、环境等最基本的职能范畴。第二,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或缺。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中组织和参与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促进邻里和睦,增强业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三,社区建设反过来影响物业管理的发展。社区建设得好,社区功能完善,居民素质提高,各主体自觉履行职责,这有助于物业管理制度的有效遵守和执行,有助于业主自律机制的建立,有助于矛盾和纠纷的减少,物业管理自然事半功倍。另外,在流动人口管理、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等方面,虽不属于物业管理服务的范围,但在政府授权和有偿服务的前提下,物业管理企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完成辅助性工作,客观上也推动了社区建设工作。由此可见,从根本上说,物业管理和社区

  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营造社区稳定、安全、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1、企业规模总体偏小。

  由于房地产开发规模普遍较小,开发方大多自行组建物管公司或成立物业管理处等, 直接形成了一般物业企业难以快速实现高规格和大规模发展, 企业规模总体偏小;2、物管投诉多, 社会认可程度低。物业投诉产生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是物管企业提供的服务和住户期望与理解产生了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是开发方没有足够重视所建物业后期管理需要的客观条件与运作成本。还有相关政策配套法规规定实施细则滞后, 物管企业竞争意识不强, 竞争无序;3、市场经济需要完备的“游戏规则”, 配套法规出台少, 出台的也不细, 大多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这就造成出了问题难以统一思想与认识, 并逐步使分歧加大矛盾加深, 个案不能得到很好解决, 日积月累, 矛盾重重;4、物管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后劲不足; 规模化发展也并不等同于规模效益。很多物管企业因摊子过大, 管理跟不上, 人才匮乏而运营不下去, 再加上整个行业面临的共性现实困难, 一些急剧扩大规模的物业公司其物业管理主业大多出现亏损, 不得不退出部分楼盘的管理;5、融资困难;6、特色企业文化未形成。 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观念落后, 认识错误。

  ( 1) 关于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是针对物业产权多元化发展状态而产生的,业主自管则不在《物业管理条例》调整范畴, 不属于条例规定和承认的物业管理。 ( 2) 关于业主和业主委员会: 近年来, 一些业主的非理性维权, 使物业管理的纠纷随之增多。究其原因, 主要是业主不了解物业管理, 他们对“物业管理”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业主委员会不是独立法人单位, 不具经营管理物业的营业资格。其作为一个非经济组织同经济实体的物业公司订立委托管理合同在法律上不对等, 表现在业委会对其他住户与物业公司造成损失时无赔偿责任和能力。另外业委会的自治组织职能同业主自律应结合, 并在政府的监管下进行, 这才能真正提高自治管理能力。

  2、配套法规政策规定实施细则严重滞后。现实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没法快速裁判。物业管理涉及方方面面, 对一些纠纷问题, 主管部门因缺少可依据的配套法规难以出具权威意见,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一段时间以来,尤其是新建小区,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法规之间协调不畅、有法不依、政府监管与执行不力、开发建设单位与物业管理企业职责界定不清、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权责不明、物业管理企业与公用事业等单位各自为政、物业管理本身经营活动不规范,以及长期形成的对于社区管理的惯性社会习惯等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使得有相当一部分社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和谐的音符,有的甚至造成了现实的矛盾和冲突。这种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势必将导致社区居民心理的不稳定,阻碍社区建设的脚步,进而影响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社区建设中物业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物业管理企业是社区组织中一个重要组织,处理协调好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社区党组织之间的关系,搞好物业管理服务,共同参与构建和谐社社区建设,是物业管理企业的重要职责。对此,本文就如何发挥物业管理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促进物业管理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谈谈粗浅的认识。

  为了实现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一个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除了能提供合同约定、可量化的服务之外,其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准还应达到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在基本服务范围之内,一个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能提供规范完善、人性化的高质量服务,实现物业使用的便利性、舒适性,延长物业的使用寿命,实现保值增值。在基本服务范围之内,一个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更能将服务提升到社会的层面,尽可能地赋予物业以附加值。

  对于搞好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相结合的工作,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生活观念是和谐社区的第一要素。试想,如果一个业主在经历了一天的忙碌之后,拖着疲惫的身体,携带着办公室的沉闷氛围和工作压力,穿过拥挤的街道,喧闹的人群进人到社区,被社区整齐划一的绿化所吸引,为社区闲适而平和的氛围所包裹,一天的压力和抑郁一扫而空,此时社区内的一草一木在他眼里就会变得无比生动。立体的绿化,尽职的小区管理人员、有序的停车场、干净的卫生以及可爱的小

  宠物无不让生活在社区的每一个业主产生家的感觉。与自然的和谐要求物业管理大力建设环保社区、绿色社区。实现此目标,一方面应包括建立污水处理系统,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对旧建筑物进行“穿衣戴帽”美化整治,另一方面应实施立体绿化,因地制宜实行“见缝插绿”。在路边屋旁建花基花坛,在有条件的街道建花棚,在家居建阳台花园、天台花园,在社区内建立园林景点,以此作为业主休闲娱乐的场所。

  其次,维护社区的安全与稳定。和谐社会要求社会祥和,国家安定。因此构建和谐社区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也就是社区的安全,它是社区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保证社区内业主人身财产的安全是物业管理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建立健全社区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是建立完善的保安制度。它要求:根据社区的特点,合理的部岗,巡逻检查,对社区内的可疑人员进行查问;在社区内发现火灾、治安、交通事故时应及时排除危险、制止违法行为,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配合公安机关做好社区内刑事案件的保护现场,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对社区内的共用部位,公共设施包括娱乐健身施负有管理、维护的义务;定期检查、修理、维护和更新消防设施设备,使消防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以上这些保安服务涉及到了社区安全的方方面面,为社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为社区内业主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了可靠的安全

  第三,促进社区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物业管理可通过多种方式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增进邻里关系,缓解业主们平日里紧张、高度的工作压力,进而营造出一种氛围、一个“圈子”。在社区成员中确立共同的价值目标,让业主对社区产生一种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管,激发全体社区成员对社会、对集体的高度热情,从而积极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公益活动等,发扬互助精神。邻里和谐是和谐社区的重要表现 “增进邻里感情,构建和谐社区”是让社区业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逐步清除彼此问的隔阂、冷漠、排斥状态,强化社区团结意识,重建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接纳意识,增强业主的归属感、认同感、亲情感、温馨感,增进邻里感情,努力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区环境的重要尝试。

社区调研报告8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城市近郊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我在××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焦店镇北部,面积××亩,有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人口××人,党员××人,3个自然村成品字型分布于北环路和西环路两侧,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村主导产业以煤矿产业为主,养殖业、物流业及其第三产业正在逐步壮大。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三大优势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有效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首先是要坚持科学规划,优化社区建设布局,按照农村的自身特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重新配置土地资源,解放土地生产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潜力。其次是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农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浪费。目前,××村3个自然村仅群众住房和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就达600多亩,通过社区建设可以将3个自然村合并到一处,既能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又能节约土地400亩。节约出来的土地,适合复耕的就复耕,发展高效农村;适合退耕还林的就植树,美化环境;适合发展工业、服务业的,就引导群众发展经济,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的使用价值。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够有力推动农村经济转型。

  一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够充分利用居住方式变化对生产方式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根据张庄村距离市区近、交通便利的特点,可以建设“菜篮子”工程,发展大棚蔬菜,以及发展养殖业,开办养猪厂、养鸡厂等。二是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建设整合节约出来的一部分土地留作集体用地,建设产业集聚区,为新型产业发展拓展空间,促进产业转型。××村位于西环路与北环路交叉口,毗邻××矿、××矿、××矿等矿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发展交通运输业、物流仓储业、汽车修配、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目前,××村的物流仓储、汽车修配等行业已初具规模,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产业集聚区能够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实现农村经济转型。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然带来农村社会管理的创

  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根据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

  史传统,尊重和保护农村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着重建设一种既有现代工业文明因素,又保存着优秀传统文化印记的“田园式”新社区,从而实现农村与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必然会促使政府部门的职能延伸到农村社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推动农村社区创新党建模式,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健全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培育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形成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所以说,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现实要求,也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崭新课题,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一是财政扶持资金有限,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的资金缺口。

  二是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收入分配不均,主要靠群众自身筹集解决困难很大。

  三是外部引资还没有探索出成功模式,仍旧在“摸着石头过河”,在管理监督、权益分配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风险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主动筹资的积极性。

  (二)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大农户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习惯,习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且生产生活成本相对于新型社区较低,再加上入住社区会使生产设备存放不方便,致使部分低收入群众对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三)部分干群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少数干部思想认识有偏差。有的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有的存在畏难心理,怕资金难筹而导致举债建设或“乱尾工程”,怕征地拆迁的难度大、影响干群关系。另一方面,农民存在模糊认识。许多农民群众虽有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但对农村新社区建设的了解不多、认识不足,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有的认为新社区建设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担心农村新社区建设是“一阵风”,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日后难以兑现。

  四、加快我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组织形式,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抽调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社区建设队伍,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拟定、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形成“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村(居)积极运作、农民参与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突破常规推动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对社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在规划建设、创新内容、建设标准、运作模式等方面,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在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速度。

  (三)强化资金统筹,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明确以镇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统筹主导地位,加大力度,整合扶持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多种途径,争取社会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财力支持,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社区管理,深入探索农村服务社区化的有效形式。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的原则,推进硬件建设再提高,软件建设上水平。构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切实以“富民、便民、亲民、安民”为目标,保障社区农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

社区调研报告9

  为了更好的了解社区青年的现状,在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开展好团支部的工作,结合我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了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青年和老人。

  一:基本情况:社区共有3086人,其中青年1136人,团员人数452人,14--35岁的青年736人。

  二:建立和完善“一助一”青年志愿者帮扶服务队伍。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带头,施行“一助一”的志愿者帮扶活动,经常组织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院户对特困孤寡家庭问寒问暖。针对不同需求进行帮助,有肢残需提供就业帮助的,就近让他们看守垃圾点,适当给予生活上的补贴,为他们办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有因重病致贫的,就常上门问候,并对他们实行医疗救助,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帮助;每逢节假日,我们就挨门挨户为他们送上慰问的礼品和亲切的问候,切实让他们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看到他们由衷的高兴,我们也是欣慰的。

  三: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多次组织社区志愿者清理河道,大家不怕脏,不怕累,穿着雨靴在河道里捡垃圾袋、杂物,一车车的垃圾推向垃圾点,脏了自己,美了环境,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赞扬;利用寒暑假期,开展青少年成长教育健康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宣传交通法规,宣传文明市民教育活动;以“远离毒品,珍惜生命”为主题,发放宣传资料,观看教育片等形式,使他们学习、参与、受教育。带领他们清理街头牛皮癣、小广告,卫生死角、清洗护栏、关注孤寡老人,等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健康成长;积极协调社区内的离退休人员,让他们发挥余热,开展老幼协调结合,实施网络监督制度,为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付出他们的汗水与热情。团组织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认真履行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等各项职能。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丰富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多次举办大众广播体操比赛、健步登山、舞蹈比赛。以庆“三八”、庆“六一”、庆“党的生日,促文明新风”“喜迎奥运”等为主题的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大家踊跃参与,情绪高昂,气氛热烈。领导的重视和赞赏,更加使活动锦上添花,人们生活越来越和谐,心态越来越宽容,为创建繁荣、文明、和睦的魅力社区增添活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组织活动,我们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好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联系实际,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促进我社区的稳定、发展、安乐、祥和发挥出作用,做出贡献。

社区调研报告10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今后长时间内要面临重大社会问题,早在1985年就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比全国提前15年,到末全市60以上老年人达到64.28万,占全市总人口358.74万的17.91%。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9.8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6%。90岁以上老人1.0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29%。老年人居家养老一般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

  20xx.12.5---19日仙溪镇社工对仙溪镇的21个村行了养老服务初步调查。通过在与社区老人面对面交流中,老人讲述了她的生活和家庭,从谈话中了解到每个老人几乎都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过,他(她)们的儿女为了生活常年在外奔波,老人在家很孤单,和物资相比,老人更加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通过调查我发现社区大部分老人的境遇是相似的,我仅仅只是倾听她们的'生活琐事,他(她)们就表现出莫大的高兴和满足。当我在倾听老人述说的过程中,老人对他的孤单找到了一种寄托,我们的这种探望减少了彼此之间的疏远感,更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慰籍,我们传递的那份爱心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关怀,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社区调研报告11

  一、基本情况

  xx市社区矫正工作于xx年开展了社区矫正试点,今年以来,在全市xx个乡(镇、街道)全面推开社区矫正工作,进入矫正实施阶段。通过近三年的社区矫正实践探索和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的情况,目前的社区矫正取得了初步成效,可慨括为三个基本,一是基本上构筑了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组织,具体表现为全市xx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上对社区矫正工作给予保障;二是基本上依照中央、省、市上级部门的要求,认真贯彻xx市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三是基本上制定了工作流程、职责、制度,部门衔接、队伍建设、保障措施等制度框架,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了有效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奖惩考核、帮助服务。但由于社区矫正立法滞后,目前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管理和工作程序等方面的规定比较原则,责权不够明确,实际操作性不强,在社区矫正推进过程中,时常会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二、现阶段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执法与执行上分离。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目前适用社区矫正的“五种对象”即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则要求,司法行政机关具体承担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督管理和帮助教育工作。由此,社区矫正从过去的.公安机关单一管理改为公安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共同管理体制。从形式上说,作为执法主体的公安机关不再是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承担者,但仍然是“五种对象”监督管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责任单位。而从事社区矫正具体指导、管理、组织工作的司法行政机关在法律上却没有刑罚的执行权。这种状况既影响了社区矫正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也影响了刑罚执行工作的严肃性和实际效果。

  2、监督管理措施乏力。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五种对象”的监管规定存在一定缺失,导致当前的社区矫正工作缺乏应有的强制力和必要的工作手段,一些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和教育矫正手段难以落实到位。一是奖惩考核乏力,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五种对象”能够获得减刑、假释奖励的实际上只有管制和暂予监外执行对象。至于缓刑对象必须要“重大立功表现”才可以获得减刑,假释对象“一般不得减刑”,剥夺政治权利对象则没有减刑奖励。二是监督管理手段乏力,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五种对象”违反监管规定可予以收监执行的只有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对象。对判处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的对象就没有相关规定,实践中,外出打工或下落不明时,见档不见人的,见人不见档的,占有相当比例而无相应处置措施。三是部分矫正手段乏力,现行法律法规对“五种对象”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的相关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参加劳动的内容。虽然刑法第46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但在实际执行中,该规定是否适用社区矫正对象以及目前适用社区矫正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对象是否属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社区调研报告12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根底环节。为了详细了解xx市x区社区卫生服务现状,x区XX会组织局部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人员,于今年5月分别到区卫生局和7个xx街道事处,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听汇报、看现场、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其中向社会群众发出问卷调查230份,收回问卷调查230份,中意率70%,根本中意26%,不中意4%。从调查的情况看,x区社区卫生服务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及时调整根底医疗机构功能和布局,经过几年的探究和实践,逐步推进并得到稳步开展。

  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根本建立

  (一)“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得到落实。近年来,x区认真抓了落实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工作。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宣传预防接种和保健知识,对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进行认真筛查和统一管理,积极开展康复护理,入户产后访视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工作,“六位一体”服务功能根本得到落实。

  (二)严格执行根本药物制度。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优惠政策普及到百姓。自x年1月起,全面实行根本药物制度,药品均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做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采购、百分之百使用、百分之百零差率销售。群众普遍认为,药品零差率销售是政府为群众解决“看病贵”所做的最直接的'好事。

  (三)卫生服务方式有所创新。社区卫生医务人员的服务由传统的坐堂行医向主动上门服务转变,推行“上门服务健康管理模式”,免费为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使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关口前移到家庭;对社区卫生医务人员全面实行绩效考核,强化了鼓励机制,提升了服务水平。

  (四)根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当着新农合参合居民信息的录入和校验、病人门诊报销、住院报销等工作,在降低救治费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方面成效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宣传不够到位。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和制度知晓率还较低,有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上门体检或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体检较为困难,有的上门医生还被拒之门外。无论是居民还是医务工作者,传统思维定式还相当浓厚,导致协调配合不力。街道、居委会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牵线搭桥”作用发挥不够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内其他医疗机构的协作和交流较少,卫生资源共享不够充分。

  二是硬件建设滞后,人员配置不尽合理。x区大局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用房狭小,诊疗设备较为落后,根本辅检设备不齐,环境设施较差。服务人员素养不太高、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分布不达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待遇相对偏低,付出和收入的矛盾较为突出。

  三是经费投入缺乏。区财政在预算卫生经费时,未完全将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和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分项单列,存在打捆使用的情况,且未考虑公共卫生本钱费用。

  三、建议和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要以社区干部为纽带,加强社区居民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沟通联系,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积极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扎实开展上门服务和引导居民到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完善网络体系建设。要加快x区社区卫生服务机建立设步伐。尽快将白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搬迁;对龙门、青莲、青松3个xx街道(中心)卫生院更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积极落实青莲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小龙、都京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提请市政府将六合职工医院整体纳入管理,将其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资格人员并入财政管理。从而完善辖区内xx街道事处卫生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三)加大财政投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员工资、办公经费应按时、足额拨付;要加强建设用地协调,促使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要全额预算购置根本诊疗设备的费用,深入开展根本辅检服务,形成常见病不出社区就可以完成诊断和治疗的格局;要逐步提高职工待遇,强化职工生活保障。

  (四)加强协调配合。要对街道(社区)干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知识培训,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配合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同时其他医疗机构要做好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内其他医疗机构的信息交流,到达资源共享。

  (五)加强管理,提升素养。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日常运行的监管力度,加强专业指导,保证惠民政策的落实,让社区居民切实享受到实惠;要加强人员管理,加大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争取实现所有从事社区工作的医务人员都具备资质;要建立高水平人员“留得住”,不合格人员“流得出”的用人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整体素养。

社区调研报告13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对“吃"是情有独钟的,会泽人更是喜欢“打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创造了博大的饮食文化,并赋予其深厚的内涵与底蕴,步入享受型主题消费时代后,人们更强调自我认同与自我享受,吃的尽情,玩的尽兴成为当代人的生活准则。

  XX是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其中:丰富的饮食文化是滇味重要的发源地之一。金钟镇XX社区位于县城中心,总面积1.5平方公里,辖14个居民小组、3102 、9575人;党总支下设12个党支部,有党员221人;现有驻社区单位42家,民营企业16个,个体工商户800余个,其中经营餐饮业的有50余家。20xx年末,居民人均纯收入5138元。社区主要依靠区位优势发展第二、三产业及打工业。XX社区自古就是会泽的商业中心,在会泽餐饮业的发展中自然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次调研我们选取了“云南餐饮名店”——人和楼作为调研对象,希望借此为政协开展的“会泽美食产业联合调研”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

  一、基本情况

  XX社区美食产业大多以经营会泽传统小吃、菜品为主,平凡如荞丝稀豆粉、燕麦汤圆、豆花米线、洋芋粑粑、包谷米线、包谷饵块、荞饭、包谷饭,奢华如羊八碗、八大碗、宫廷药缮全鸡等,可谓品种繁多、口味各异,适合各个年龄、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其中,“人和酒楼”颇具代表性。人和酒楼,位于县城老街中段,有20多年历史,目前,是会泽县城内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的餐厅。人和酒楼由中式烹调高级厨师王云保先生主厨。酒楼秉承会泽悠久的饮食文化传统,不断开拓创新,主营正宗滇味、地方特色菜:生炸鸡、拉条鸡、宫廷药缮全鸡、芙蓉鱼片、红烧扣肘、千张肉、粉蒸肉、龟羊汤、撅菜汤、宫爆肚条等系列名菜,20xx年被云南省烹饪协会授予“云南餐饮名店”和“云南名吃”等称号。

  二、发展现状和优势

  近年来,会泽县节假日餐饮和旅游餐饮持续升温,社会消费能力增加,特别是家庭和私人消费明显增多,美食产业的发展是靠着招牌菜的.名声、新菜系的跟进速率以及服务的态度,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更新,就餐的环境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依据。各餐饮业主为了更好的吸引顾客,适应人们消费需求,大力改善餐饮环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切实改变了餐饮业的形象,提升了餐饮业的整体水平,使餐饮业朝着科学、文明、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以“人和酒楼”为代表的这一类老牌传统餐厅,在招牌菜和口碑方面是具有竞争力的:一般下半年为婚宴的旺季,“人和酒楼”也总是天天有包席,婚宴的收入占到营业额的百分之八十,平时主要接待家庭聚餐、朋友聚会、单位接待等,这些都主要依靠老顾客和口碑带动。

  三、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人和酒楼”在网络和旅游地图上都作了宣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因为店面位置(门前不开阔,没有停车场)以及就餐环境的限制,游客就餐和高档消费始终做得不太理想。这其实是XX社区辖区范围内大多餐饮也经营者共同的困惑。因为XX社区主要是以老街为中心,在老街设为步行街之后,餐饮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很多人愿意选择到北环路、振兴街等便于停车的地段去就餐;更为尴尬的是,那些愿意享受步行乐趣和钟爱传统美食、或慕名而来的本地人和游客,却常常因为这“步行街”上呼啸而过的摩托车、汽车而兴致大扫、失望而归......

  其次,XX社区范围内的餐饮店大多存在经营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会泽县属于发展中的城市,人均生活水平普遍偏低,但物价消费水平却相对偏高,虽然近年来会泽县的餐饮市场在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企业管理化与组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经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大部分管理与服务人员没进行过专业化、正规化的业务技能培训,父子店、夫妻店、早餐店、便餐店居多,零散的餐饮门店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同时,因资金欠缺、信心不足、安于现状、菜品雷同等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会泽餐饮不缺少名片,而是缺少把名片发出去的人,导致“外地人不知去哪吃,本地人不知吃什么”的怪圈产生。偌大的城市中,发掘一家中意的餐馆,一桌可口的宴席,人们就会像蜜蜂采蜜一样,蜂拥而至,造成了很多的麻烦。这主要是由于会泽的特色餐饮,分布过于稀疏,丰盛美食,散落各处。目前。会泽有餐饮店面无数,也有些形成了饮食一条街,但档次不高,规模不大,特色不鲜明却是事实。虽然美食资源丰富,但却缺少有名的特色美食街,店面分布较为分散,少有多种美味在一起的街面。很多人只知道自己居住周围的一些小吃店,或者哪一家有什么特色招牌菜,但却没有一处能将这些美食汇集在一起的地方。晚上,经常有很多人开着车到处找寻那些散落在会泽不同街道和角落的特色美食店,而外地朋友来也必须要会泽人领着才能找得着这些小店。虽然北环路也分布着较多的餐饮店,振兴街一带的发展也带动了餐饮业的繁荣,但能代表会泽美食特色的街道却一直没有出现。

  另外,员工素质和卫生状况也不容忽视。服务主要集中问题在:服务员情绪问题、服务员业务不熟问题、服务员职业素质问题。大多餐饮门店招人是招来就用,根本没有经过相应的培训。卫生状况是:大部分餐饮餐具分两大类:一是由餐具消毒公司提供。二是有自主清洗消毒。调查走访和食客的反映,总体对餐具的卫生状态不满意,经常出现油污和脏垢的现象。

  四、加快美食产业发展的建议

  1、对步行街的整体环境进行改善。既然是“步行街”就不能有机动车通行,这不单只对餐饮业有好处,对会泽整个城市的形象都将有所提升。

  2、加大对私营餐饮业的扶持,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使其有能力调整改善经营机制,加快发展步伐。

  3、制定并确实严格地执行一些奖惩机制,以敦促餐饮业在员工培训、卫生管理等方面的自律。

  4、现在,很多城市在打美食牌,办美食节,吸引旅游者。美食街是一个旅游城市不可缺少的,很多城市经济的兴起和一些居住区的发展都促成了不少美食城的形成。会泽的美食文化历史渊源,美食风味很有特色,很多美食都有一段典故或传说,加之会泽历史文化悠久,又计划大力发展旅游,那么,打造一条甚至多条特色的美食街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何乐而不为?

  因时间匆促,此调研报告仅窥豹之一斑,有未尽未实之处,当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补充。

社区调研报告14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改革。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裁定假释和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经中央批准,我国社区矫正从xx年开始试点、xx年全面试行以来,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51万多人,再犯罪率一直控制在0.2%左右的较低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社区矫正事业的蓬勃发展呼唤法律的支撑。xx年刑法修正案(八)、xx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社区矫正在刑罚执行中的法律地位。xx年3月1日实施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是目前为止我国该领域唯一一部司法解释性质的专门法律规范。这一改革成果,促进了监禁刑执行和非监禁刑执行协调统一的新型刑罚执行体系的建立。目前,由司法部承担起草的《社区矫正法(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已经提请国务院审议,我们期待这部法律早日出台。

  在立法形式上,送审稿更加注重体例结构的技术性和完整性,相对实施办法不分章节流水账似的立法体例不同,全文六十三条共分六章规定了社区矫正机构、刑罚执行、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几项重要制度,条文的排列和表述更加科学规范,具体规定更加全面细腻。除矫正工作流程、分类管理和公检法各部门如何配合方面规定得仍然比较原则以外,基本实现了社区矫正执法行为规范的全覆盖。在内容上,比照现行的实施办法,这部草案有以下几个突出要点。

  一、送审稿规定了社区矫正机构的具体职责和执法队伍的组成及责任,赋予矫正机构部分执法人员人民警察身份。

  与实施办法里呈现的,县级司法行政部门的社区矫正机构职责散乱分布于各条文中的情况不同,送审稿明确罗列了其八项职责,更加体现了立法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规定社区矫正执法队伍由人民警察和其他执法人员共同组成,特别强调人民警察组织执行刑罚。社区矫正部分执法人员亟需配备警察身份的问题,一直困扰实务界多时,这关乎执法人员的执法权威和矫正效果,本次立法就是侧面回答了执法人员的警察身份问题。但该法对社区矫正警察的法律地位和职权的规定相对还比较原则,缺乏更加细致的规范。

  二、送审稿对社区服刑人员增加了“缩短考验期”和“不计入刑期”的司法奖惩方式,加大了刑罚执行力度。

  赋予社区矫正机构提请假释的权力,扩大了矫正机构的执法权限。除实施办法规定的减刑外,对受到两次以上表扬或有立功表现的缓刑、假释社区服刑人员增加了缩短考验期的司法奖励。对于管制犯脱管期间和暂予监外执行犯严重违反监管规定行为期间,不计入刑期,进一步增强司法惩罚的力度。这种奖惩分明的制度,极大提升社区矫正的执法权能,有利于提高矫正工作效果。而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犯可以申请假释的权力,一直归于监狱机关,送审稿突破这一拘囿,将社区矫正机构的权限扩充于此,有利于增强矫正机构对暂予监外执行服刑人员的威慑力和感召力,提升监管效能。

  三、送审稿增设集中管理、强制带离等方式,加强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在矫监管。

  对于提请收监的、需要心理干预和有再犯罪或妨害公共秩序危险的'服刑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是送审稿监管制度的一大突破。虽然其法律合理性还有待商榷,但客观上无疑是一种提升监管效果的刚性措施。对违反禁止令的服刑人员实施制止和强制带离,也是监管的一项新举措。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务界一直抱怨的矫正执法手段软、功能弱的制度缺失,极大地提升了社区矫正监管的力度和强度。

  四、送审稿增加了对公安部门的职责要求,以保证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的衔接“进口”更顺畅。

  社区矫正试行阶段,就存在着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进口”不畅,收监阶段特别是追逃工作中公安机关配合不紧密的问题,一直存在安全隐患。而实施办法中也一味规定社区矫正机构的义务,没有明确此阶段公安机关的职责。送审稿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对于社区服刑人员决定收监的,公安机关应立即将其羁押,如果其在逃,由公安机关负责追捕,社区矫正机构协助。这就很好地解决上述困扰实务界的问题,用公安机关的积极参与保证了社区矫正监管安全,降低了工作风险。

  五、送审稿特别增加了对服刑人员行使合法权利的保障。

  总则单设一条规定服刑人员权益保障,第四十四条特别规定在社区矫正机构批准的条件下,服刑人员的政治权利可以正当行使,同时注重发挥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作用,体现了我国人权理念的进步,是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立法原则的进一步落实。

社区调研报告15

xx派出所民警:

  社区警务是依托社区而建立起来的新型警务机制,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社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格局日趋完善,新的形势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建立与社区发展相适应的警务运行机制,做到警力沉到社区,警务移到社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充分依托社区加强社会治安的预防、控制、管理和服务工作,实现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被动打击向主动防范的转变,单一治标向综合治理的转变,管理为重向服务为主的转变,真正建立起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社区长治久安,群众安居乐业,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和谐、蓬勃发展。

  我所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中,以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巩固社区警务平台为手段,通过建立社区警务运行机制,狠抓警务室软硬件建设,以规范工作制度,整合防控资源等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社区警务工作深入开展,有效发挥了社区警务室在维护治安、服务群众、打击犯罪的前沿阵地作用,为公安机关牢牢掌握驾驭治安主动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社区警务情况及成效

  我所现有民警8人,管理面积平方公里,辖区共15个村委会,户,人,建立了2个警务室,每个警务室落实了1名专职社区民警,警务室在建设上做到了四个统一:一是警务室外观标志标识规范统一;二是警务室警务公开内容规范统一;三是警务室各项规章制度、职责规范统一;四是警务室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和标准统一。警务室投入运作以来,很快便收到了明显成效。一是得到了村委会的拥护,村干部普遍反映有有民警在一起配合工作,底气足了,腰杆壮了;二是得到了社区群众的赞扬,群众纷纷说警察常在身边转,我们办事方便了,安全感增强了;三是得到了社区单位、行业的肯定,警察巡逻、防范、检查、管理的密度增加,使社区矛盾纠纷少了,案件降了,治安秩序好了。

  二、我所抓社区警务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区公安局和村委会的重视和支持,保证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我所认真制定了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方案、措施、专题向分局党委、乡党委、政府做了专题汇报。

  二是按照“简明、规范、合理、实效”的原则狠抓社区警务室软硬件建设,使其真正为派出所的“前沿阵地”和“服务平台”。

  三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区警务目标量化考核办法,对各项社区警务工作形成量化指标,实行月考、季考、半年考、年终考相结合,严格与社区民警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促使其扎根社区,积极主动耕耘“责任田”。

  四是建立了一套综合、全面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定职明责,规范了社区民警的警务运作。

  五是要求社区民警沉下社区组织开展巡、防、管、控,积极开展社区群防群治,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由社区民警组织带领村干部、村义务巡回队,采取“内巡与外巡”、“重点时段、路段与全面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社区治安巡逻。紧盯社区暂口、重口等工作对象加强基本信息采集力度,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充分利用警务室全会阵地作用,加大社区防范宣传力度,统一设立“警情通报栏”,坚持每周发布一期“警情公告”和“破案公告”防范警示宣传,让群众知晓治安环境,提高自防意识和能力。同时实行社区民警主动上门寻计问策,广泛征求辖区单位和行业场所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建平安社区的良好局面。

  三、当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警务实建设资金紧缺,党委政府投入有限,导致警务室基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健全,办公、交通、通讯等条件落后,难以保证灵敏高效运转。

  二是社区警务室警力单薄,没有协勤辅警,民警工作繁重,压力较大,加之政治、经济待遇较低,致使民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三是派出所总警力不足,处置突发事件、调处矛盾纠纷维稳工作艰巨繁重,各类政治、经济、文化安全保卫活动频繁,各种专项行动不断开展,大量治安、刑事案件查处侦破、各种案件纷繁复杂等等常常使派出所首尾难顾,警力捉襟见肘,不得不经常抽调社区民警突击应付,致使设区民警无法真正沉到社区安心工作,防、管、控、工作难以落实。

  四是社区部分治保、调解组织有名无实,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一些单位片面注重经济效益、工作成绩,而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却是领导挂在口上,名单写在纸上,制度挂在墙上,却不真抓实管,发现问题不报告,遇到矛盾就推诿,没有真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治保、调解等群防组织”松、软、散、瘫”现象较为突出。

  五是部分社区民警综合素质不高,群众工作能力较差,缺乏深入细致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真正融入日常勤务工作中。在工作方法上,简单、

  僵化,流于粗表,不会密切联系群众。在工作内容上,要求群众做的多,主动热情为群众分忧解难少。在工作态度上,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不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致使对社区基本情况底数不清,情报信息不灵,工作对象管理失控,发挥不了哨兵和侦察兵的作用。

  四、深入推进社区警务的对策

  一是要努力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建立良好的警务保障机制,加大对社区警务的人、财、物投入力度,大力改善警务室各种工作条件,招聘保安或居委会干部作为专职协勤充实到警务室,强化社区警务力量,落实好民警,协勤的政治经济待遇,营造拴心留人的干事环境。

  二是要充实加强派出所警力,保证派出所社区民警能真正沉到社区,专心致志工作。

  三是要狠抓社区民警的培训,扎实炼就社区警务工作的基本功,培养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要进一步改进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社区民警不应参加派出所值班,不应参加本社区之外的警务活动,集中精力扎进社区搞工作,同时建立一系列社区警务工作规章制度,使社区各项警务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社区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打击破案与基础工作、专业工作与群众工作做到综合运作,均衡发展。

  五是要充分发掘社区资源,构建社区防范体系。一方面,要增强社区居民的义务辅警意识,加强专职联防队员和义务巡逻队员的正规化管理;另一方面对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要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并要以街道、门面、行业、场所建立纵横的联防、联管、联护的防范网络,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建立起灵敏高效的立体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社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社区调研报告11-09

社区调研报告02-06

调研社区的报告02-24

农村社区调研报告12-10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03-07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05-26

社区商业调研报告02-03

村社区调研报告12-08

新型社区调研报告11-03

社区调研报告15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