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调研报告

时间:2024-06-25 10:32:58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金融调研报告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融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融调研报告

金融调研报告1

  福达计划打造智能服务体系。公司福达一期通过营销人员录入、技术人员确认的方式,目前已经覆盖万客户,110万头母猪与900多万头肥猪。

  掌握了相关养殖场位置、栏舍状况、养殖状况、成本、营销服务情况等基础数据,为公司提供针对性的营销服务打下了基础。

  公司即将开展福达二期,将一期中符合条件的养殖户录入福达二期数据库。并根据养殖户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为养殖户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提升养殖户的养殖效率,打造智能化营销服务体系。同时,挑选优质客户进入福达云养殖体系,代表国内养殖业发展方向。

  周期景气向上,传统主营反转。公司的传统主营包括饲料、养殖和屠宰加工三个大的业务板块。三个业务板块中,饲料和屠宰加工的成本转嫁能力较强,盈利能力相对稳定,行业虽然具有的一定的周期性,但更多的体现为增速的波动,业务的波动性相对较小。而养殖板块,尤其是公司主要参与鸡、鸭苗业务,波动性较大。

  由于国内肉鸡养殖行业最xx年以来经历了引种过量、“速生鸡”、禽流感等事件的冲击;肉鸡养殖行业损失惨重,鸡苗价格长期居于盈亏平衡点之下。公司鸡苗业务的.毛利额由xx年的6亿元减少到xx年的亏损1亿元;是公司农业业务由xx年的净利润16亿元减少到xx年4亿元的主要波动来源;也使得公司的业绩表现为较强的周期性。

  但在养殖反转的大背景下,公司5亿只禽苗将为公司利润提供向上的弹性。

  从公司xx年前三季度来看,公司农业单季度利润呈不断攀升的趋势,2、3季度农业单季度利润已超过2亿元。而在xx年养殖景气周期整体继续向上的背景下,公司利润将进一步提升,到xx年周期景气高点,预计公司农业业务利润将从低点增长10个亿以上。

金融调研报告2

  这个学期,职业发展规划与设计的老师要求我们去一次人才市场做一次调查或写一份心得体会。面临毕业,就已经更加意识到了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无论是听到还是看到,反应的都是就业难的问题。所以今天上午我和几个同学特地去参观了上海人力资源中心举办的招聘会。

  来到人力资源中心,本想着自己来的还算早,没想到到人力资源中心里早已经是门庭若市了!在这个群英荟萃的地方,我看到了企业用人单位对人才聘请的需求是多么的迫切,他们对人才的需求犹如狼吞虎咽。经过几个小时的调查问卷,我大致做出以下总结:

  了解到人才市场面试的基本步骤:面试通常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热身:递个人简历、求职信、推存表等回答问题要简洁有礼。 第二阶段是查明背景资料:应该利用这个机会突出自己的个性、兴趣、志向、工作经验等。 第三阶段是进入正题:要尽量表示对申请职位的兴趣和诚意,这个阶段的表现对成败非常重要。 第四阶段是评论应试者是否合适:所碰到的问题会最难应付,这是决定性的时刻,要靠事前准备和临场的谈吐技巧。 第五阶段是讨论聘用条件:要有技巧,并预先了解行情。

  面试要做出以下准备:

  首先应该有一份清晰全面的简历,身份证,相关的证书和毕业证。突出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主要的学历和工作成绩,以及特长和兴趣。面试的前一天最好将当天要面临的情况过一遍,然后早点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保证清新而穿戴整洁的衣着及发型,让人整体看起来显得精神。

  其次进入面试阶段应该有一个自我介绍,这个基本源于简历而又高于简历,清晰简洁的介绍自己的个人情况,并有针对性的介绍与应聘的职务相关的工作经历成绩以及一些见解。完了应该就是进入双方的交流阶段,就彼此感兴趣的问题交换意见。单位招聘人员针对你个人提出问题,就招聘的职务提出问题,而你也就是再次对自己进行介绍,对对方公司规模、状况、发展预期以及对应职务、薪酬进行提问或者了解。

  总的来讲面试过程中应该争取做到有礼(理)有节,进退有度,商务礼仪方面的东西事先预习一下,初入职场,和有工作经验的人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但是这块人家肯定是有相应的期待或者要求的;再就是把自己好的一面多展现一些,对对方公司以及职务多做一些了解,这样既能显得有心,也在谈的过程中可以涉及更大的信息量,对你的面试加分会有好处。

  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收集了一些资料,对招聘会有一定的了解后,我根据自己的专业,分别对金融相关专业企业作了访问,我了解到:

  一、 企业对专业的要求都不是太高,而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对应

  聘者的共同要求主要为: 1.大专以上学历,通过英语四级。 2.懂管理、会经营,具有一定市场营销经验。(此次招聘许多企业多招营销员,且对经验还收有一定要求的,但是如果确实有能力,他们觉得经验还是次要的)。

  3.有较强负责心,能吃苦耐劳。

  4.性格活泼开朗,工作积极主动,立志从事该行业,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客户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 企业急需人才主要集中在(通过实际了解和参考报告得出) 1.一是懂管理、会经营,具有一定市场营销经验的管理人才,特别是那些有较高学历,或在三资企业曾任过营销部经理、客户部主管的营销专门人才。

  2.是工作严谨负责,能吃苦耐劳,具有某一项或多项特殊技能的人才,如熟练技工、高级技术人才以及某一行业的工程师等。

  3.口头表达能力强,具有较深的文字功底,学识全面,善于沟通,会使用电脑,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熟谙人情世故的公关、策划人才。

  4.熟悉掌握进出口贸易知识、具有外贸经验,擅长商贸会话、商业谈判和翻译技巧的外语人才。

  5.通晓法律知识和经贸知识、善于应诉和答辩,会打官司的法律人才。

  6.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能为企业物色和选拔、培训人才的“伯乐型”人才。

  7.具有一定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具有企业危机管理经验的人才。

  8.具有设计才能、擅长产品设计、商标设计、广告设计的人才,他们设计的作品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

  9.具有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市场分析能力的调研人才,这类人才越来越受民营企业的青睐。未来的市场竞争从一定程度上是市场信息的竞争,因此市场调研人才成为民营老板们不可或缺的助手是一种必然。

  综合以上信息,我发现现在大家所说的就业难,并不是因为就业岗位少,而主要是由于需求与供给各方的要求不相配,造成招人的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应聘的找满意的工作。而对于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学校利用能利用的资源不断地扩充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还需要多了解社会,了解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再相应地培养自己的能力。那么“就业难”在我们毕业的时候将不会问题。

金融调研报告3

  金融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没有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就很难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进“三农”金融服务,离不开制度性扶持政策。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亟待建立健全,应积极发挥税收作用,促进农村金融体系更快更好建设。

  (一)关于农村信用社。

  为配合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确保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改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税收政策。

  1.从20__年1月1日起至20__年底,对参与试点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他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按其应纳税额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2.从20__年1月1日起,对改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取得的金融保险业应税收入,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二)关于农业保险。

  根据现行营业税法规规定,对农牧保险,即为种植业、养殖业、牧业种植和饲养的`动植物提供保险的业务,免征营业税。

金融调研报告4

  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三波消费高峰,三波高峰主要是城市汽车消费需求形成。第一波高峰以先富起来的人群为主体,他们大多数是老板消费群,同时政府、集团购买拉动了第一波汽车消费高峰。第二波高峰以企业高层为消费主体,也就是所谓的金领、白领消费阶层。在这个阶段,政府购买量占市场销量比例开始下降,但仍然是市场第一大消费群体;私人购买呈快速上升趋势,这个阶段持续时间比第一阶段要长。第三波高峰是普通消费者的购买越来越多。普通消费者的购买能量相当巨大,形成了20xx年、20xx年的“井喷”行情,这次“井喷”主要是大城市汽车消费需求造成的。

  在经历了三波高峰之后,中国汽车市场下一波汽车消费需求的高峰在哪里?我们愿意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经过分析与实地调查,下一波高峰将会出现在二、三级市场,特别是百强县市及百强县市所依托的二级城市,这一波需求形成的高峰持续时间将会更长。另外,针对最近一段时间有些企业认为明年是汽车调整年谈谈个人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雄厚

  目前,百强县市分布在全国的16个省市,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居多,浙江30个,山东22个,江苏17个,广东8个,河北7个,福建4个,这六个省共有88个百强县市。

  20xx年,百强县的人口只占全部县域人口的7.7%,行政区域面积占1.3%,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部县域的1/4强,人均GDP为3.4万元,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95元,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9840元,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336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49元,每百户居民汽车拥有量13.9辆。

  20xx年巡展走过的30个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高于全国百强县市平均水平。20xx年,30个百强县市GDP占全国的6%,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17.88%,平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71元,平均GDP总值364.3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51元。

  快速发展的经济,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汽车消费奠定了基础。

  汽车消费更加理性

  百强县市男性消费者更关注汽车、关注百强县市汽车巡展,他们在问券调查者中所占比例超过2/3,达到69%,与“井喷”前北京的比例较接近。消费者年龄集中度较高,18~40岁的消费者对汽车需求最大,18~35岁的消费者约占71%。

  消费者所处的企业性质大多数是私营企业,占总数的26.43%,但对其他行业一项的选择高达19.4%,说明行业分布范围很广泛,各行各业对汽车都有较高需求。百强县市与大城市职业结构有很大区别,“其他”选项占到第一位,其中从事外贸的超过50%。

  百强县市消费者中,普通员工对汽车消费的需求占有最大比例,达到34.85%,中级管理人员占21.08%,说明百强县市汽车消费仍然处在第二波高峰中,第三波消费高峰正在来临,两者的重合度非常高,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从所受教育程度看,被调查消费者中,本科学历占20%,高中以下占到29.61%。与大城市相比,百强县市消费者的平均学历水平相差较大。个人月收入水平方面,1001~4000元的集中度最高,达到77.05%,与北京等大城市的水平相差不大。家庭年收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3万~5万元,达到29.93%,但3万~10万元的集中度很高,达到67.94%。这说明大规模家庭汽车消费具备了良好基础。

  网络、电视、车展、报纸、杂志的传播影响力远高于其他手段。百强县市汽车巡展为消费者提供了广泛的汽车信息,高达42.38%的消费者参观巡展的目的是了解新车型,同时也有39.51%的消费者是抱着对比、了解车型、进而购买的目的。

  消费者购买汽车主要目的是作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达到34.64%,这说明百强县市汽车消费者的观念已经转型。从购车目的的分布上也可以看出,百强县市汽车消费兼顾商务的同时,更加偏重于家庭的需要。

  购买汽车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家庭或个人积蓄,占到75.9%,这个比例高于大城市。这种不同可以通过付款方式进一步体现,百强县市消费者超过2/3选择全款购车,与大城市消费者的观念不同。

  百强县市与大城市汽车消费观念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对车辆的理解上。多年来,大城市消费者对汽车价格的选择排在第一位,而在百强县市消费者中只排在第三位,占37.43%。 43.81%的消费者把性能放在第一位,重视性能是消费更趋理性的一种表现。

  百强县市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巨大。75.46%的消费者打算两年内购买汽车, 29.13%的消费者准备在半年至一年内购买,说明大规模家庭汽车消费高峰即将来临,今后几年仍然是一个市场增长的关键时期。

  百强县市汽车消费较单一,多样性不高,轿车占有绝对地位,达到67.8%。在厢数的选择上,两厢与三厢的选择比例较接近,分别为44%和48%,说明对油价上涨的考虑越来越多,但传统的“轿”观念仍然有较大市场。

  国产自主品牌得到百强县市消费者的认知度较高,有41.87%的消费者选择自主品牌车型。大多数消费者表示,对自主品牌比较了解或一般了解,应该说自主品牌开局非常好,但仍然要在品牌宣传上下功夫。

  百强县市大规模汽车消费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47%的消费者已经拥有C类驾照。在这些人群中,72%的人没有购买汽车。在28%已经买车的消费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希望购买第二辆或者更换车型。

  百强县市消费者不仅关注汽车,同时也关注汽车用品。不过,年消费金额大部分在1万元以下。消费者对车载影音、内饰用品更加关注,这说明他们对汽车内饰有着较强的个性化需求。消费金额不高,说明汽车改装等汽车文化并不盛行。超过50%的消费者在4S店中购买汽车用品,这说明汽车服务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高达74%的百强县市消费者不考虑购买二手车,这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这几年二手车市场发展很快,这个结果与我们的传统判断不相符合,下一步要好好研究这个问题。

  抢占先机 抢占市场

  面对这块巨大的蛋糕,汽车企业需要加大开拓二、三级市场的力度,抢占先机,抢占市场。

  产品性能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才是各个企业的最高目标。在今后的宣传中,要逐步过渡到提升品牌形象上,进一步形成品牌联想:品牌代表优异性能。国产自主品牌在百强县市具有很高的认知度,需要把这种认知转化成认同。加大二、三级市场4S店的'建设力度是提升认同的一种有效措施。

  重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是各个企业需要大力关注的另一个方面。汽车企业开拓二、三级市场不应打价格战,因为价格并不是他们最看重的因素。为了保持车辆的优越性能,维修保养是至关重要的。汽车企业可以考虑把打价格战的费用用在提高服务上,服务的提高对消费者的影响是全面的,也是长久的,能够树立品牌的正面形象。

  一、三级市场汽车消费需求巨大,持续时间将更长。无锡以年均GDP增长13%计算,达到20xx年北京的水平还需要8年时间;宜兴以年均增长13%计算,达到20xx年北京的一半还需要18年时间。

  通过三年的跟踪调查,我们已经看到二、三级市场汽车需求的巨大空间。百强县市汽车消费基数正在增大,汽车消费需求增长在20%~30%,明年仍然会如此。

  二、三级市场汽车消费巨大的需求将有力地推动整体汽车消费的增长。目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小城镇建设时期。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来看,宏观调控是为了和谐发展,宏观调控不是要调节增长速度,而是要保证高速增长的质量。

  明年汽车市场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燃油税、大城市环保力度加大等,但二、三级市场以小排量车,或者1.6L以下排量车为主,因此,燃油对其压力并不很大,环保力度也不如大城市严厉,很多大城市二手车被置换到二、三级市场去了。

  从国际汽车市场的发展来看,美国、日本基本上处于不增长或负增长状态,欧洲今年增长率也不会超过2%,但俄罗斯、印度及南美洲的汽车消费从低端开始增长,与我国二、三级市场的汽车消费特征相似。

  三、三级市场汽车消费基数正在由小变大,明年宏观汽车消费机遇大于挑战,有的时候,汽车市场的挑战可能正是汽车市场的机遇。项目调研报告实习调研报告范文商场调研报告

金融调研报告5

  灵宝金融坚持以支农、兴农、富民为己任,把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支农工作的出发点,不断改进、加强金融服务,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为当地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贷支持。

  一、金融支持“三秋”情况

  灵宝金融重点支持农村农民在秋季的种子、农药、化肥和农产品收购上的资金需求,积极发挥信贷杠杆作用,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积极支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秋种秋播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至目前,灵宝联社发放“三秋”支农贷款5630万元,投放农民种子、农药和化肥投放贷款2170万元,农机具贷款1160万元,农副产品收购贷款23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秋季农业生产,为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信用社在支持三农中,继续认真做好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授信及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工作,严格做到“贷前早调查,资金早落实,计划早安排,贷款早投放”。组织信贷人员深入农资供应部门、生产企业和农户家中进行走访调查,详细了解秋作物资供应情况和资金需求情况,提前落实贷款资金计划。一方面加大资金组织力度,开展支持秋作吸存工作劳动竞赛,强化优质高效文明服务,努力拓宽增存渠道,为信贷支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加大收贷收息力度,依法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满足“三秋”资金需要,使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同时,灵宝金融既着眼于当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又放眼长远,改善农民收入结构;既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又通过为农产品收购企业提供资金,促进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产品增收。在贷款营销中,农村信用社将资金重点用于农业生产资料的储运购销和农户生产费用合理资金需求,支持农资农机部门经营适销对路的种子、化肥、农药、地膜及农机具。在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信用社强化服务手段,向农户散放支农名片,提高工作效率,并组织金融下乡活动,将金融知识、业务品种和科技信息送到农民手中。

  二、存在的问题

  在大力支持“三秋”信贷资金需求的过程中,XX市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信贷支持。农村信用环境裂变,前些年的顶冒名贷款经过深度排查,全部暴露,诚信客户占比少,一时难以形成一种新的农村绿色信用体系,制约信用社信贷投放。信贷人员管辖区域大、农户多,在信贷服务上没有细化,未对“三秋”信贷支持开设“绿色通道”,不同程度上对信贷需求构成一定制约因素。

  三、对策建议

  开设贷款“绿色通道”:在农村信用社网点开设贷款“绿色通道”,对三秋农业生产资金贷款实行上专柜办理,提高办贷效率。

  实行灵活授信机制:提高农信社的信贷审批权限,减少贷款审批中间环节,提高办贷效率。

  设立支农服务热线,指定专人负责,全天24小时值班。切实解决客户在“三秋”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继续开展阳光信贷工程:将贷款条件、贷款程序等信贷政策在所辖各村一律公布上墙,并实行贷款限时办理制度,对投放贷款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有利于控制信贷风险。

金融调研报告6

  一、xx县总体金融发展状况

  从以来的发展情况看,县金融发展总体形势较好。

  (一)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大幅增长。截止末,无为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27889万元,较末增加542954万元,增长141.05%,年平均增速为13.03%;各项贷款余额为518580万元,较末增加162446万元,增长45.61%,年平均增速为10.02%;若考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处置因素,自以来,无为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实际较末增加273624万元,增长71.44%,年平均增速为11.23%,与几年来的gdp平均增速基本相当。

  (二)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充裕。从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比例情况分析,末无为县金融机构综合存贷款比例只有56.62%,可用信贷资金比例至少为18.38%。其中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无为县机构的存贷款比例分别为83.12%、21.25%、31.14%和25.38%,除工商银行机构外,其他3家商业银行机构的信贷资金都非常充裕;邮政机构的存贷款比例仅为0.21%,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比例为66.00%。

  (三)全县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无为县金融机构共计盈利16510万元,较增盈16787万元;其中农业发展银行无为县支行、农业银行无为县支行和无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三家机构共计盈利6536万元,较增盈7146万元。

  (四)国有商业银行机构这几年在无为县的信贷投放力度明显不足。从统计分析情况看,在-的5年时间里,4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无为县机构的年平均新增存贷款比例只有31.60%,其中工商银行机构的年平均新增存贷款比例为110.43%,农业银行机构的年平均新增存贷款比例为-19.64%,中国银行机构为34.59%,建设银行机构为-20.91%;而农村信用社5年中的年平均新增存贷款比例却为66.68%,比4家商业银行机构的年平均新增存贷款比例高35.08个百分点。

  二、当前无为县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都将面临着体制和机制改革问题,但这些机构目前在无为县都有大量的不良资产包袱需要处置,这些包袱涉及的对象不仅有基层粮食、棉花和供销机构以及乡镇企业,而且有基层乡镇、村等政府机构,处置困难很大,需要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支持。

  (二)一些农业基础性产业依然给金融发展形成巨大的拖累。如无为县3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都是扶持的对象,但是目前这3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确实成了无为县金融发展的包袱。一是目前这32家企业的经营状况都不好,有的盈利能力比较弱,许多都处于实际亏损状态,还本付息能力较差;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因而助长了这些企业的法人代表滋长了信用缺失意识,如无为县的某油脂厂、某食品公司和某调味品公司等,欠了大量银行贷款,现在却很难找他们还本付息。

  (三)农村资金需求不平衡、不规范,造成金融信贷资金难以满足其需求。一是由于近年无为县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故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十分强劲。从此次召开银企对接会的调查摸底情况看,实现对接的企业有65家,资金需求为356086万元;不够条件,未能实现对接的企业有46家,资金需求39260万元。因此,今年无为县中小企业的总资金需求是395346万元。二是农户资金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是目前无为县的农户生产基本上还是包产到户式的小规模生产,而且农业生产的收益低,因此很少有农民拿贷款从事农业生产的;特别是在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已经远远超过农产品价格涨幅的前提下,就更没有什么农民拿贷款进行农业生产的。三是农村经济担保体系不健全,造成农村经济组织等农业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如农村以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为主的个体经济合伙性组织,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手续,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就难以向其发放贷款支持。

  三、无为县推进金融发展的几点做法

  (一)正确贯彻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以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金融的持续发展。无为县在贯彻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时,始终坚持“正确贯彻和灵活运用”的原则,不教条机械地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坚持在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寻求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每年年初的金融工作会议,人民银行无为县支行都要组织全县各金融机构负责人认真学习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人民银行要求各金融机构要正确处理好防范金融风险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醒各金融机构贯彻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一定要密切联系无为县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执行,努力支持和促进无为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即使在近年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情况下,虽然无为县各金融机构的授权授信规模受到了一定制约和影响,但无为县各金融机构依然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多方面融通资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受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无为县金融机构的账面贷款余额虽然仅增加38671万元,但为促进无为县经济发展,无为县各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企业融通资金48940万元;其中农业发展银行无为县支行争取其上级行对无为县企业直接贷款4560万元,无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通过社团贷款引进县外农村信用社对我县企业贷款4450万元,工商银行无为县支行在信贷规模受限的情况下帮助企业向县外银行办理转贴现13588万元,同时各金融机构还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企业争取县外银行(徽商银行等)贷款12500万元,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宏观调控对无为县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提高了全县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而且避免了由于宏观紧缩造成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现象的出现。

  (二)加强银政沟通与合作,促进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无为县政府对无为县金融发展很重视、都很支持,把金融发展作为无为县的一个产业加以推动,不仅成立了金融办,加强了与金融机构的联系,而且出台了许多支持和激励金融发展的政策;各金融机构也都能按照政府的工作意图安排自己的金融工作计划,积极支持政府工作计划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目前各项金融工作几乎都走在全市,甚至是全省的前列,为政府经济目标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三)大力推进社会信用建设,积极开展金融债权保全工作。在人民银行合肥市中心支行的倡导下,无为县积极开展了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积极推进创建信用乡镇、村活动,同时开展了以保全金融债权为主要内容的打击逃废债工作,实行了资产保全证明制度,并推进和完善了无为县金融征信系统建设。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有效地净化了无为县的信用环境,为无为县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信用条件。至目前为止,全县建立农户信用档案28.1万户,推动创建信用户19.7万家,信用村26个;建立了有1515家企业和22.6万名城乡个人的金融征信系统;保全金融债权186笔,金额15.7亿元。

  四、加快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思考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尽快拿出办法,帮助各农村金融机构处置好沉淀不良信贷资产,去除历史遗留包袱,使其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目前最主要的任务,一是推进粮食、棉花、供销和乡镇企业的彻底改革,对亏损严重的企业,理清资产和债权债务关系,积极引进社会民间资本,依法实施资产重组或民营化改革,帮助各农村金融机构处置好长期沉淀在这些企业中的不良信贷资产;二是积极推进基层乡镇、村机构改革,根据政府财力情况,逐步帮助这些机构清偿长期拖欠的银行债务,促进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县域担保体系,壮大县域担保机构实力,努力为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完善的担保服务,确保农村金融信贷安全。

  (三)积极建立农村经济发展财政引导基金,以为推动农业基础产业发展提供风险补偿或信贷担保,营造更加良好的农村金融信贷环境。

  (四)继续推进县域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促进县域农村金融发展创造更好的信用条件。

金融调研报告7

  近日,我们对具有发展畜牧业资源丰富和潜力巨大的吉林省xx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结果显示:区域畜牧业在市场经济的拉动下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力度减弱,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发展步伐。

  截至XX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畜牧业贷款余额3亿元,占“三农”贷款比重仅为9.2%。其中XX年前畜牧业贷款2.4亿元,近4年来新增畜牧业贷款只有0.6亿元,远远低于其他行业贷款增量。

  究竟难在哪里

  畜牧贷款风险高,惧贷心理加重。

  过去,xx市辖区内农业银行和农信社曾多次承办畜牧业贷款,对当地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市场、经营、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部分畜牧业贷款出现不良,甚至形成风险。截至XX年末,全市畜牧业不良贷款余额2.2亿元,占畜牧业贷款投放总量的73%,这一巨额不良贷款的形成,致使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产生了惧贷心理,贷款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据对某县农业银行调查了解,XX年办理一批奶牛贷款,贷款规模为XX万元,共计63户,购买奶牛216头,期限为3年,于XX年到期。目前,该批贷款共计收回本金137万元,其余1863万元全部形成不良,不良率高达93.15%。

  户多面广、分散经营不利于管理。

  几年来,xx市70%以上的养殖户还处于分散经营,庭院养殖,遍布各村屯,给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增加了经营成本和管理难度。例如某县农行XX年发放的养羊贷款,共计2380万元,养殖户1017户,分布10个乡、97个村、225个自然屯,每名信贷员平均负责170 个养殖户。距离该行最远的养殖户村屯达120公里。这样就导致信贷员到户率低,跟踪管理不到位,对养殖户和养殖情况发生变化不能得到及时了解和掌握。

  例如,该县包拉温都乡五道营子村养殖户王志刚贷款2.5万元,购买羊76只,仅半年时间,由于饲养能力和越冬缺少饲养,便把羊一次性全部卖掉,卖羊款用于子女办婚事。目前,该笔贷款已全部形成风险。

  缺少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市场与养殖户难以形成产业链条。

  目前,畜牧业产品市场发育并不完全成熟,全市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22户,覆盖率低,对养殖户经济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拉动作用小,养殖户直接面对市场,只要市场价格或需求出现较大波动或变化,不但畜牧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而且养殖业主的经营理念和信心也会产生变化,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导致对农户经营规模,经营项目受到严重制约,致使畜牧业贷款存在风险隐患。

  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机制。

  无论是当地政府、牧业管理部门或金融机构,在过去项目建设中,往往表现为重扶持、轻管理;重投入、轻回收。这种项目后期管理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现象,是严重缺少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的典型表现,后果是把养殖户风险直接转嫁给了承贷的金融机构。

  以某市农信联社为例,XX年奶牛贷款项目启动后,从开始申报贷款、筹建奶牛园区,到养殖户办理贷款,购回奶牛。项目竣工之后,畜牧部门及推介该项目的乡镇政府便完成使命,后续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资金偿还、安全隐患等全部由该联社承担。这种严重缺乏部门之间协管理的现状,致使畜牧业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仅给金融业带来新的风险,而且严重影响了牧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

  畜牧业贷款具有额度大、期限长、风险难以把控等特点,如果没有相关政策的配套实施,金融业投放信贷的顾虑短期内难以消除。据对辖内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座谈反映,过去支持畜牧业发展的信贷资金由于缺少相关配套政策,以至于出现大面积不良贷款和经营风险时难以挽回,因而顾虑重重。

  主要表现在:一是信贷资金出现风险时,金融内部缺少保全措施;二是地方政府推介或主导的项目,金融业贷款出现损失后缺少必要的补偿政策;三是畜牧业贷款缺少保险政策的及时跟进。

  对策与建议

  完善配套机制,实行封闭式运行。

  针对区域大多数养殖户与市场脱节,尚未形成产业链条的实际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注重培育和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当地养殖户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市场的有机对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即:市场—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由产业化龙头企业首先建设养殖和加工基地,要引进养殖农户进入基地集中饲养,并由公司统一提供防疫、疾病治疗等服务,提供饲料,统一收购加工,统一销货,统一结算,整体运作程序完全达到封闭式运行,将市场、管理、资金流程等置于可控之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

  建立多方联动的协调管理机制。

  针对目前养殖户点多面广、分散经营、不便管理的实际,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协调畜牧职能部门,乡村政府,承贷金融机构建立多方联动协调管理机制。

  乡村政府要协助承贷银行管住户、看住物,防止个别养殖户中途转产不养、变卖等造成贷款形成风险;畜牧职能部门要对养殖户实行档案化管理,不但要为养殖户提供饲养技术、防疫等服务,还要协助承办贷款行社管理资金使用,防止挪用;对贷款购买的大牲畜实行档案化管理,变卖时需经畜牧业部门批准;承办行要督促分管信贷人员做到经常到户,及时了解掌握养殖户的经营情况和思想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信贷风险。

  政府牵头、搭建平台、实施集约化经营。

  政府部门在扶持区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应改变过去按户补贴、分别使用的做法,将政府扶持养殖户的财政资金集中起来,按统一标准建造畜禽集中养殖园区,走牧业养殖专业合作化道路,建议由养殖大户或养殖能手出任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实行种畜统一购进,统一饲养,统一配购饲料,统一防病治病,统一管理,逐步提高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尽快建立并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

  首先,要对大牲畜、规模养殖的家禽等实施保险政策,由地方财政统一承担畜牧业保险费用。其次,制定实施畜牧业贷款风险和损失的补偿政策,在该项贷款完成一个周期后,由当地政府部门牵头、畜牧、承办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参加的评估小组,对被认定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及时予以补偿。最后,对金融机构新增加畜牧业贷款要给予收贷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

  金融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一是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营销理念,要正视区域经济与社会环境实际,努力寻找金融助推畜牧业发展的着力点,切忌畏首畏尾,故步自封,无所作为。

  二是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与管理,力求在信贷人员配备、业务流程设计、风险管控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三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有效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各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贷款权限,努力保持对牧业经济发展必要的支持力度,尽量放大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效果,有效破解区域牧业发展难题,进而实现政、银、企、农多赢局面。

  四是基层央行要发挥协调和窗口指导的作用。主动牵头协调政府、财政、金融机构、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建立完善投资体系,对农信社资金投放能力不足的要给予再贷款支持,努力满足畜牧业发展资金需求。

金融调研报告8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调研金融系统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方案的安排,调研组于6月18日组织召开动员会,利用两个多月时间,深入到7家银行、3家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两个乡镇的30余家企业及农户,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察看、座谈走访等形式,对我县金融系统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现将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县金融系统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银行业存贷总量持续提升

  近五年来存贷款总量持续攀升,存款余额由XX年的747609万元上升为XX年的997639万元,贷款余额由XX年的199232万元上升到XX年的5XX4万元。尤其贷款规模增长迅速,贷款余额占存款余额的比例由XX年的26%攀升至XX年的52%。截至XX年5月底,我县银行业机构存款余额94969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17484万元,存贷比为54.49%。

  图表1:XX年——XX年间xx县银行业机构存款和贷款变化情况(单位:万元)

  (二)全力支持支柱产业

  截止目前为止,各大银行已经为县域煤炭资源整合及兼并重组工作累计发放210000万元。其中,工商银行为华宁焦煤提供50000万元技改贷款,向乡宁焦煤集团提供首期6亿元中期票据融资项目。建设银行为乡宁焦煤提供42200万元贷款,为山西中煤华晋能源提供1500万元贷款。中国银行向乡宁焦煤集团提供并购贷款80113万元并签发银行承兑汇票5000万元,向山西天润德通煤化发放技改贷款83500万元,向山西保利裕丰煤业发放30000万元煤矿技改项目贷款。农业银行向乡宁焦煤发放煤炭并购贷款41400万元、流资贷款17000万元,向山西保利裕丰煤业发放17400万元。农商行向乡宁焦煤提供6XX万元贷款。

  (三)积极扶持转型企业

  农行通过农户承贷、公司担保的贷款模式,对双凤祥百万株核桃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信贷支持,累计投放贷款290万元;建行对山西琪尔康翅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给予1000万元的信贷支持,对通洋紫陶工艺有限公司提供500万元的信贷支持,对晋晟洋运输有限公司提供500万元信贷支持,对新鑫隆实业95万元信贷支持;农商行先后对戎子酒庄、琪尔康、云邱山旅游开发公司分别给予5000万元、5000万元和4900万元的信贷支持。

  (四)探索服务中小微企业

  我县大多数中小微企业自身管理不完善、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缺乏有效抵押物,融资渠道狭窄,陷入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为解决中小微企业的担保难问题,农商行积极探索,与县财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携手出台了《xx县重点中小微企业“惠商贷”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全新推出“惠商贷”专项信贷业务。今年发放“惠商贷”贷款总额将不低于5000万元,截止今年7月底,已将14笔1990余万元“惠商贷”贷款发放至贷户手中,为有效益、有市场、有信誉的小微企业发展注入动力。

  (五)尽力支持特色农业

  农村贷款原因复杂,且贷款量小,呈现出“短、小、频、急”的特点,并且基本没有有效抵押物,但农民有金融需求。邮政银行秉持“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理念,推出了以枣岭、谭坪为中心的果园小额贷款,以尉庄为中心的农户畜牧贷款,截止目前已发放涉农贷款达20xx万元,惠及农户3500余户。农商行以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要推手,对全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符合规定、制度健全、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6个专业合作社发放了810多万元。农行累计支持农户750余户,累计向农户投放贷款4500多万元。

  (六)大力开展个贷业务

  图表2:XX年——XX年间xx县银行业机构短期个人消费贷款和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变化情况(单位:万元)

  五年来,短期个人消费贷款和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强劲增长,尤其是XX年至XX年间增加了10倍,短期个人消费贷款主要用于个人消费品、生活用品等方面的消费,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主要用于个人一手房按揭贷款和二手房贷款。截止XX年6月30日,我县短期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303万元,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3251万元。

  二、金融系统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投放过少。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后,收回基层行的贷款权限,集中资金向大企业、大项目倾斜,基层行对贷款只有调查权没有审批权,严重影响了基层行业务空间的拓展,也造成地方经济发展缺少有效的信贷投入。XX—XX年间,我县商业银行存贷差(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之差)为:XX年428722万元,XX年393002万元,XX年349970万元,XX年365335万元,XX年355201万元。虽然存贷差逐年有缩小的趋势,但进度缓慢,反映出国有商业银行业在大量吸收存款的同时,没有给本地积极有效的发放贷款。如邮政银行XX年末吸收存款达到了106514万元,但仅发放贷款2927万元,信贷资金没有充分地发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金融服务存在贷款集中化。

  调研发现,我县银行信贷资金大部分投向涉煤企业,存在向中小微企业和“三农”投放较少,短期贷款多、长期贷款少的现象。从贷款余额来看,截至XX年二季度,我县银行业机构贷款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52户,贷款余额362700万元,大客户贷款集中度为67.43%,贷款集中投入较为明显。从客户分类来看,我县银行业信贷投入以效益好、信用佳、偿还能力强的工业企业为主,而服务业与中小微企业由于难以提供贷款所需要的抵押物且抗风险能力较弱,使银行在资金投入时客观上承受更大的经营风险,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银行业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健全。

  从我县总体来看,涉农大型银行逐渐退出农村市场,农发行尚未涉足,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仅为农商行和邮储银行,这两家银行机构虽然在农村地区机构网点设置较多,但向农村提供有效的信贷资金却极为有限,多数网点仅吸收存款无涉农贷款权限,存贷业务量极不匹配。农业贷款点多面广额度小,还贷能力受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影响,金融机构放贷风险大成本高,不愿向农村地区发放贷款,使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十分严重,出现了所谓的“农村金融空洞化”的'现象。导致农村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给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带来了巨大困难,也影响了整体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四)金融发展环境不佳。

  良好的金融环境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但我县金融环境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申贷条件达不到金融机构要求。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产权不明晰、资产负债率高、有效抵押资产不足,缺乏社会信用评级等,与金融部门的信用评级标准不对称,企业的申贷条件达不到金融机构的要求,获得信贷资金较为困难;金融机构对个人贷款发放以拥有产权的房产为主,但我县95%的房产没有房产证,个人的申贷条件达不到金融机构要求,无法从正规金融渠道满足融资需求,影响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二是相关部门对金融工作重视不够,项目审批周期长、环节多、手续繁琐,间接推高了贷款成本。三是金融法制环境滞后,导致民间借贷盛行。调查发现,我县只有三家小额贷款公司,其余60多家皆为投资咨询公司,但都存在高吸高贷行为,给金融运行造成潜在风险,对金融系统的正常业务开展造成极大冲击。如陕西省xx县违法吸存,资金链断裂,存款户围堵政府,严重影响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

  三、对金融系统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

  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交流平台。

  探索建立以政府担保、金融机构主动服务、企业诚信发展的“三位一体”联动机制。逐步实现银企对接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政府要定期组织企业和各家金融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见面会和洽谈会,促进银企之间沟通交流,实现互利共赢。企业要切实提高诚信意识,规范内部管理,增强经营透明度,争取金融部门的更多支持。

  (二)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我县的畜牧、苹果、花椒、葡萄、核桃生产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是我县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商业银行,尤其是农行和农商行要发挥好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提供手续简便、效率高的金融服务,科学确定小额农户贷款的额度和期限,加大三年以上的贷款额度,做到按照农业生产周期和规律发放和收回贷款。对符合条件发放一年期贷款的农户,银行系统要在农户还款前提前介入审查,以便农户在到期还款后以最简便的手续、最短时间内再贷到款,做到不耽误农民的生产周期。基层农商行信用社要改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农业贷款要面向“三无”(无资金、无信用、无实体)农民,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优势平台,吸纳创业农民,解决“三无”农民贷款创业难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农业贷款贴息和机构奖补政策,将已有的农业贷款贴息和机构奖补政策常态化,并积极探索建立由政府担保并贴补利息政策,扶持“三农”健康发展。金融机构要认真组织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加强与农民的联系,接近与农民的距离,将更多的金融知识和党的农村政策送到广大农民手中,送到农民心中。

  (三)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金融机构要切合实际进行金融创新,开发适应我县中小微企业对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特点的产品,采取变通方式,减轻企业负担。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清理有关收费项目,降低相关费率,同时掌控土地、房产等抵押审批手续的部门要简化工作流程,实施限时服务,最大程度减少企业融资的时间耗费。切实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加快办理各种有效抵押  保障财产权利,规范抵押登记制度。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推进房产证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登记颁证、林地使用权确认登记颁证进度,下决心解决遗留问题,尽快将财产权证发放到所有者手中。加快这类业务的办理,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个人的融资难题,推动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解决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和专业户的融资难题,推动三农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五)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主导、人行和银监部门助推、多方联动”的原则,建立个人征信系统,促进诚信水平提高,将征信系统的信用记录作为银行借钱给公民的重要依据,有“信用污点”的人将难以从银行取得贷款。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审、“信用工商户”评选活动,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增强公民信用观念。出台信用等级、评级企业、个人优惠贷款政策。进一步健全法制,合理规范和引导民间资本为政府可控资本,有序参与我县经济社会建设。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减少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满足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金融调研报告9

  学院:金融学院

  班级:09级金融工程二班

  姓名:xx

  学号:xx

  指导教师:李建英

  金融工程调研报告——对当地三农融资问题的调查

  调查地点:承德市兴隆县马圈子村

  调查对象:当地农村家庭及金融机构

  调查内容:家庭收入情况、融资问题

  一、农村家庭收入状况

  “三农”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立长效机制,解决“三农”融资难,促进“三农”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据统计局对我村100户农村居民家庭生活调查显示,去年我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0元/月。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人均150元/月。去年,我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养殖收入是农村居民总收入的主渠道,比上年同期增长13.6%。

  二、融资问题

  1、当地金融机构

  兴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蓝旗营信用社是当地农村居民融资的主要金融机构。据调查,该信用社牢记自己的政治使命,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总行的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服务城乡大众、服务社区、支持“三农”的零售银行定位,充分依托自身网络和渠道优势,积极加大向县域和农村地区的信贷资金投放,对服务区域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截至20xx年10月底,实现累计发放个人零售贷款近450亿元,贷款余额近220亿元,其中累计发放小额贷款305亿元,“三农”贷款的比例超过了70%,小额贷款的发放金额、贷款余额等各项指标均在系统内排名第一位。

  2、当地融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融资难最初的表现形式是农民贷款难,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融资难的对象由农民进一步转变为“三农”;资金融通的形式由单纯的贷款,转变为贷款、承兑、贴现、保证函、债券、股票、理财等多种融资需求;金融供给的对象由原来的四大国有银

  行转变为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等并存,并随着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多家金融机构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从农民贷款难到“三农”融资难,从金融机构单一化到金融多元化,尽管金融服务需求和供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三农”和小企业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当前金融业最主要的矛盾之一。

  “三农”融资难既有金融体制机制问题,也有“三农”和小企业自身的问题。融资难主要“难”在五个方面:

  首先,难在金融体系不健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效率无法与城市相比,其产生的剩余资金本来就少。由于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和金融制度的缺失,使得原本不多的农村剩余资金纷纷流向城市。农村有效信贷投入严重不足,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难以满足“三农”融资需求,加剧了本已紧张的资金供求矛盾。

  其次,难在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风险评估技术尚不成熟,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三农”和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缺乏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的数据基础。

  第三,难在金融风险防范。由于“三农”规模小、风险大,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信贷人员在发放“三农”贷款中存在“两怕”问题:一怕“三农”贷款风险大,贷款放出去不能保证按期收回;二贷款形成风险,承担责任。目前,金融机构实行的是贷款包放、包收的原则和贷款责任追究制,由此一来,信贷人员因为考虑个人利益怕担责任,对有效担保抵押的就积极放给,没有担保抵押的就拒之门外,致使贷款面越来越窄。

  第四,难在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为解决“三农”融资难和担保难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担保机构总体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不强,信用担保放大系数低,功能不完善,管理亟待加强等。

  第五,难在融资渠道狭窄。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滞后,民间融资、上市融资、发债融资等渠道不畅,创业投资机制尚未形成,产权交易市场功能尚未发挥,“三农”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有效的资金供给。直接融资渠道窄,资金总量少,使得“三农”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进一步加大,加剧了银行贷款的难度。

  三、调查总结

  通过调查,我认为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应发挥好政府、金融机构、“三农”各方的作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建立长效机制。

  首先,应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主渠道作用。

  其中包括进一步完善“三农”和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构建一个大中小金融机构并存、种类各异、优势互补的服务“三农”和小企业的金融体系,解决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一是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三农”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严格考核,加大信贷投入。二是推进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服务“三农”的功能。三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机构,支持这些机构从实际出发,错位发展,打造特色,满足“三农”多层次的信贷需求。还要完善工作流程、特别是“三农”授信业务制度,逐步提高“三农”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并继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矛盾。

  其次,应积极拓宽“三农”融资渠道: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增加直接融资;完善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政策,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企业;稳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提供服务。

  第三,应完善“三农”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为“三农”融资提供方便快速的查询服务;同时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增强“三农”信用意识;完善多层次担保机构建设,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三农”的融资担保能力;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引导其规范发展。

  第四,提高“三农”的经营管理水平:“三农”应加强基础管理,强化营销和风险管理,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第五,加强对“三农”金融服务的监管:健全工作机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三农”信贷考核体系,提高“三农”贷款呆账核销效率,建立完善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建立“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监管部门要协调财政部门对金融机构发放“三农”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对“三农”不良贷款损失给予适度风险补偿;实行差别化监管,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三农”和小企业信贷业务应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金融调研报告10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司及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分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努力改善金融保险服务,全市系统保险业务规模不断壮大,运行效益稳步提高,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截止20xx年8月31日,实现总保费7.26亿元,首年期交保费1.83亿元,十年期及以上保费9,940.46万元,标准保费8,848.10万元,短期险保费2,910.51万元。20xx年酒泉市国民生产总值560亿元,财政总收入100.6亿元,寿险市场总保费22.63亿元,寿险保险密度4.04%、保险深度20xx.50元;酒泉市总人口109万,中国人寿累计为50多万名客户提供了保险服务。

  二、主要工作现况

  在业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公司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文明创建的推动下,公司全面步入了“发展速度最快、经营效益较好,文明建设、社会地位和品牌形象大幅提升”的“快车道”。回顾近年来公司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品牌工程,找准文明建设“落脚点”。

  公司党委、总经理室认为保险行业创文明,关键是在发挥保险服务职能上下功夫,“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只有通过服务大局,外树企业形象,擦亮人寿品牌,才是“真文明、好文明、实文明”。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始终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推进文明建设的切入点来抓,主动融入经济社会运行体系,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企业公民形象。勇担责任,服务“三农”,拓宽保险领域。公司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积极推进“两保一孤”等政保业务,在瓜州县一、二类建档立卡户范围内,由瓜州县政府统保,覆盖全县20xx户、7565名特困人群。同时,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部门协调、沟通,拓展老龄保险、小额信贷保险等业务,积极参与全市保险扶贫工作项目,助力政府打好扶贫攻坚战,为酒泉市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贡献应尽的力量。

  (二)实施素质工程,夯实文明建设“支撑点”。

  练好内功,打牢基础,健全机制,提升公司管理素质、队伍素质和服务品质,是抓好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创建工作有力。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由工会办公室专职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主动抓、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根据精神文明创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公司把创建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真正做到了“三个文明”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形成了工作有方向、考核有标准、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的运行机制。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素质。员工队伍思想素质高不高,直接关系到文明单位创建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始终把加强员工教育管理,提高员工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近年来,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等实践主题,在全市系统广泛开展“共建和谐、共谋发展、共享成果”建言献策、“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等学习教育活动,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宣扬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为主线,组织员工学习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统一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通过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法制教育和形势教育,引导干部员工顺应形势看主流,适应形势看发展,立足岗位做贡献;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通过组织员工参加道德模范评选投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营造了“知荣辱、重礼仪、讲文明”的浓厚氛围,形成了“讲公德、讲规矩、守秩序”的.良好风尚。三是健全管理制度,强化作风纪律。20xx年以来,公司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从建章立制入手,从分公司机关抓起,制定出台了《行政事务和费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四是服务规范高效,提升文明形象。结合行业特点和文明服务的总体要求,引导各级单位大力弘扬和宣传服务文化,树立优质服务理念,构建立体化、个性化、效能化的服务体系,打造独特的服务品牌。规范服务阵地,统一设置服务窗口,从营销职场入手,坚持软、硬件并重和适当投入的原则,不断加强职场标识和办公设施建设,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推行特色服务,科技融入服务,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深入开展短信服务平台、人寿客户俱乐部、“服务标兵竞赛”、“理赔绿色通道”、“客户节”、冠名中国人寿杯“烽火行”千人徒步大会等活动,大力推行理赔提速服务承诺,丰富了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水平,让广大客户和群众真正感受更加快速、便捷、畅通的服务品质;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注重抓好诚信建设和依法合规建设,严格执行统一法人制度和行业自律,为建立和维护诚信文明、规范有序的保险市场秩序发挥了“领头羊”作用。近年来,公司上下未发生偷税漏税、损害行业形象和侵害职工利益事件。五是创造优美环境,构建平安企业。认真抓好文明小区建设,积极开展爱卫活动,重视机关院落环境整治工作,实行文明小区和环境治理建设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为职工工作、生活营造了优美环境。

  (三)实施文化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和谐点”。

  近年来,酒泉分公司之所以能够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创新发展,取得政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三丰收”,还得益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和谐奋进”的文化理念,致力实现严格制度和人文关怀的和谐,构建了张驰有度、严格有序的工作秩序和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人文环境,着力在“和”字上下功夫,在文化上求突破。一是倡导学习文化。公司党委高度重视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定出台了《酒泉分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等学习制度,累计组织高管以上人员进行理论学习36次,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以创建学习型单位为目标,建立起了“统一规划、纵横相联、分级管理、分类实施”的学习管理和培训运作模式,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及开通网络学习的平台、开展读书分享月活动、鼓励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等形式,不断增强全员素质。建立岗位大练兵长期机制,每年定期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努力营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为员工学习构筑有力平台。二是强化廉政文化。制定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实行领导干部任职《提示函制度》,组织开展警示教育、“遵章守纪、合规经营”主题教育和领导自律、合规经营自查自纠等,进一步健全了惩防体系建设,切实增强了广大干部员工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杜绝了违法违纪行为现象的发生。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勤政廉政,班子成员都能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人心齐风气正。三是营造感恩文化。以感恩为核心增强全员责任意识、公民意识和奉献意识,组织广大干部员工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党团工会职能作用,倾听员工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有力推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丰富员工关爱内容,认真落实员工福利,关心员工身心健康,组织实施生病慰问、生日祝福、定期体检等“送温暖”工程,长期坚持开展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建立党建室和职工之家活动室,配备各种健身、锻炼器材,为员工健身活动提供支持;20xx年组织开展了全市系统职工运动会,全市系统11支代表队,近4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丰富了员工伙伴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工会每年定期组织员工体育活动各类书画、摄影、知识竞赛等活动,寓教于乐地开展群众性文明建设工作,形成了人人参与“幸福家园建设”的文明氛

  三、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和日趋规范的保险市场环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

  (一)保险市场从业机构较多,存在“低保费”恶性竞争情况

  目前,酒泉保险市场从业机构较多,部分新成立公司存在恶意竞争的情况,尤其是在财产险保险市场,这种情况较为突出,在车辆保险及人身意外团体险业务方面存在靠“低保费”争抢业务的情况。

  (二)保险从业人员较多,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酒泉保险市场从业人员较多,但人员素质差次不齐,有部分人员文化程度及专业素质不过关,不能给客户提供专业的保险服务,容易造成社会公众对保险认识的误区。营销员队伍数量庞大,且直接面对公众,可以说他们的诚信状况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保险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

  (三)个别地区存在金融保险司法环境薄弱的情况

  个别地区存在保险客户骗保情况,出现多起客户已患病后,从银行投保小额贷款保险,出险后进行理赔。保险公司进行理赔调查后,不符合赔付情况。客户起诉至法院后,司法部门一旦做出客户胜诉判决,便在该地区形成不良循环。

  四、金融保险业发展建议

  支持我市金融产业做大做强,加大金融保险对我市经济社会的支持力度,我们认为应重点在提升全民保险保障(尤其是大病及养老保障)、健全风险控制机制、营造适宜的金融生态环境等几方面加大力度。

金融调研报告11

  一、主题简介

  为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和农户对农村金融机构创新服务的要求,掌握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并准确地预测信贷投量,把准信贷投向,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升“三农”服务水平,从而更好服务于当地经济。通过对延川县农村金融服务机构采用问卷、座谈、走访等形式的调研,就延川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普及和服务能力、服务方式进行全面掌握,并对今后发展提出对策。

  二、调研时间

  20xx年11月15日-20xx年12月1日

  三、调研情况

  1、调研目的

  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延川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的现状以及创新发展的模式,分析延川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当前问题,然后通过剖析当前问题,以及借鉴国内先进县市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的模式和经验,提出促进现阶段延川县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2、调研方法

  主要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和进行问卷调查、座谈调研调(调查问卷见附件2)以及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3、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

  由于延川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部分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资金紧张,存款的增长速度和贷款增长速度严重不匹配。以延川县农村信用社为例,因为农村信用社一直扎根农村,情系农民,立足农村经济发展,长时期服务“三农”, 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是农村主要的金融服务机构,截至20xx年10月,延川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 63237万元,各项贷款9584万元,其中涉农贷款 4996万元。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初步在农村开始设立,时间较短,所以存在有很多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尚待普及,经营模式还不成熟

  农村金融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机构,需要在摸索中不断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能满足需求。这些年来,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水平虽有一定提高,但还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客户群体看,农村金融服务对象广泛,客户群 金融频道申请认证!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体个体差别较大,服务需求差异化,部分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从涉农贷款操作和管理上看,农村客户群体对信用社贷款程序多、手续繁琐一直颇有微词,复杂的贷款环节,使一些借款者望而却步,同时,信贷产品单一,未能满足客户多

  样化需求;从基础服务设施上看,农村信用社硬件服务设施还有待加强,服务网点的改造、人力资源配置仍需进一步完善。

  (2)支农资金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还很弱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立足县域,主要吸收当地存款资金,存款规模受地方经济影响较大,特别是山区农业县,经济规模制约农信社支农资金更加明显。县域范围内存款市场份额的竞争日趋激烈,民间融资行为更加活跃,存款搬家的现象比较突出,支农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信社支农功能的发挥。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农业作为高风险低受益的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而目前农业保险覆盖率不高,且手续复杂,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借款人就可能不按时履行还贷责任。即使有抵押,但由于抵押品大多数是农民住房、宅地或农机等,这些抵押品一般都很难变现,所以农村金融机构还要承担不良贷款损失。

  (3)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业务单一,创新不足

  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发展的资金困难,所以要在经营管理、业务发展和产品服务创新上有所突破。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利润来源和结构单一,严重缺乏创新动力,服务机构开办的中间业务也仅有代理企业产险和代理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等几项,还不能办理代扣代缴税金等中间业务,无法留住企业基本结算账户,吸收企业存款难度较大。

  4、解决对策及办法

  (1)立足社区、服务“三农”。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找准市场定位,主要服务于县域经济,信贷资金绝大部分用于支持本地农户、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2)通过强化监管措施,切实防范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各级监管机构在积极争取试点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管与控制,要始终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优化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强化资本约束,把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办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村金融市场。

  (3)通过合理规划,设置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实现公平竞争,服务周到,高效务实的农村金融市场。鼓励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投资来源多元化和股权结构分散化,为农村金融机构良性运作奠定良好的资本来源结构。

  (4)改进服务方式,开发多种服务产品。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推行“阳光信贷”,适当简化贷款手续和审批程序:一是公开信贷品种、办贷流程、信贷服务人员服务片区、办贷监督机构,承诺办贷时限;二是简化贷款办贷手续;三是适当放宽基层网点的贷款审批权限。农业和农户小额贷款具有其特殊性,既受其生产经营项目的制约,也与农村地区经济交易方式相关,对额度较小的农户贷款在监管上适度放宽,以比较简化的手续规范管理。。

  (5)加强培训与教育,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人员队伍。 一是要强化工作人员的遵纪守法、行业自律意识和岗位业务技能培训,培育出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工作队伍。二是要加快人才引入步伐。高薪从外地引进高素质人才,亦可通过协商从当地金融机构中吸纳一批富有从业经验的现有从业人员,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

  五、总结

  通过实践调查,全面掌握了延川农村金融服务的状况,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知识,结合实践情况,对延川农村金融服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自己的这些建议能为延川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有所帮助。本次实践调查给了我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使我所学习到的金融知识在实践中的一次有机结合,提高了我的实践应用能力。

  附件1:

  参考书籍和资料

  1.延川农村金融服务发展规划

  2.延川县农村信用联社发展规划

  3.中国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中国县域经济报》

金融调研报告12

  一、榆林金融业的现状

  (一)榆林金融业机构建设概况

  目前,我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类21家,包括1家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4家大型股份(国家控股)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榆林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榆林分行、中国银行榆林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榆林分行;3家银行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榆阳农村合作银行、神木农村合作银行、府谷农村合作银行;9家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长安银行榆林分行、交通银行榆林分行、招商银行榆林分行;1家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榆林分行,构成榆林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基本框架。其中法人机构12家(12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法人机构9家。从业人数5064人,营业网点544个,其中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325个,邮政储蓄银行79个,农业银行61个,占营业网点的85.4%;从分县情况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榆阳区、神木、府谷、定边、靖边和横山县,分别为106、60、72、52、48、40个,占营业网点的69.4%。当然全市仍有14个乡镇没有金融机构网点,主要分布在靖边、佳县、绥德和子洲县。平均每0.6万人拥有一个银行网点资源;城市网点密度大于农村,农村网点人口覆盖率小于城市。近期,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西安银行等多家银行考察榆林市场,拟在榆设立分支机构,榆林银行业金融机构队伍将进一步壮大。

  根据陕政办发[xx]108号和陕金融发[xx]1号文件精神,我市积极支持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共16家,已开业经营的有10家,其余6家正计划于年底全部开业。目前正在申报的小额贷款公司有34家,其中已经报省金融办待批的有18家。

  xx年三季度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24家,152个机构。其中财产险公司15家,寿险公司9家。全市县级支公司40个县级营销服务部81个,中国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在乡镇设立了79个保险机构。全市保险从业人员6597人,较年初增加702人。

  (二)货币信贷运行情况

  xx年三季度,全市各银行金融机构执行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榆林经济的冲击,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榆林市存款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信贷投放呈现扩张趋势。

  1、存款增长再创新高。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147.78亿元,较年初增加260.85亿元,增长29.41%。储蓄存款余额为604.17亿元,较年初增加121.08亿元,全市企业存款余额为329.10亿元,较年初增加98.19亿元。从总量看,全市活期存款(包括企业活期和活期储蓄)呈上升的趋势,定期存款(包括企业定期和定期储蓄)呈下降的趋势,存款活期化趋势有所加强。9月末,全市活期存款余额为768.17亿元,占全部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的82.31%,定期存款余额为165.10亿元。受经济面逐渐好转影响,居民投资意愿增强,储蓄存款增速出现下降,企业加大生产投入,企业存款持续快速增长。

  2、各项贷款增势明显。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651.84亿元,较年初增加183.84亿元,增长39.28%,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1.92个百分点,同比多增113.25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90.99亿元,较年初增加72.23亿元,增幅22.66%,同比增长13.99个百分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1.25亿元,较年初增加62.5亿元,增幅48.54%,同比增长13.86个百分点。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同步增长,9月末,全市短期贷款余额为379.40亿元,较年初增加129.70亿元,同比多增74.34亿元,主要是农业贷款增加较多(较年初增加84.46亿元,同比多增38.6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64.79亿元,较年初增加60.08亿元,同比多增35.57亿元。在总量增长的同时,信贷结构得到优化。各类金融机构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不断提高信贷投入效率,支持农业生产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使全市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贷款投向分布看,9月末,工业贷款余额62.66亿元,较年初上升18.52亿元,同比多增11.74亿元,继续加大对煤、电、油、气、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农业贷款余额192.07亿元,较年初增加84.46亿元,同比多增38.62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61.12%,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基本建设贷款余额134.64亿元,较年初增加23.11亿元,同比多增3.57亿元,金融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也在加大。

  3、不良贷款持续“双降”。6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11.89亿元,较年初减少1.25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1.96%,较年初下降了0.8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64亿元,占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的30.6%,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79亿元,占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的40.2%。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三农”机构,占全市不良贷款总额的88.22%。从五级分类情况看,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分别为8.19亿元.2.99亿元和0.78亿元,其所占比率分别为1.35%、0.49%和0.13%。比年初下降0.68、0.17和上升0.02%。

  4、经营效益继续攀升。截至6月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账面利润14.72亿元,较去年同期多盈1.36亿元。国有商业银行实现利润7.84亿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现利润6.09亿元(其中三家合行的利润占到了全市合作金融机构的78.66%)。利润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信贷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利息收入仍是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利润的主要来源。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上半年99.5%的收入来自贷款利息收入和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所占份额仍然很少,但较以往有很大起色,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半年的中间业务收入达1.26亿元。

  5、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有所提升。自去年市银监分局出台《榆林银监分局推动小企业金融服务指导意见》以来,提升小企业金融服务取得各方共识。今年银监分局进一步推动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截至6月底,全市发放中型企业贷款118.04亿元,比年初增加13.69亿元,增幅13.12%。占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9.5%。全市发放小型企业贷款49.16亿元,比年初增加14.57亿元,增幅42.12%。占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8.12%。

  6、农户小额贷款的试点推广工作顺利进行。为了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缓解广大农村地区贷款难问题,我市加快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步伐。xx年12月我省首家小额贷款公司——神木县惠民贷款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还有部分区县,如府谷、横山、榆阳正在积极筹建各自的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农村金融创新开启了良好的局面,对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7、保险业的发展稳步提升。xx年前三季度,我市保险业保持了较快发展,全市保险业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一是保险费收入增幅较快。9月底,全市保险费总收入112667.2万元,其中财产险73039.77万元,寿险39627.43万元。

  二是保险保障功能明显。9月末,全市保险业为社会提供了851.3亿元的财产风险保障,共为171万人次提供了256亿元的人身保险保障,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36662.92万元,寿险公司赔款与给付支出1062.87万元。

  三是扩大农村保险市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已在农村开办了农村房屋保险、农村各种车辆保险、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小额借款人意外保险、农村干部综合保险、计划生育手术保险、学生平安保险、能繁母猪保险、红枣种植保险等十几种保险业务,并逐步建立一批“保险示范乡村”,逐步建立农村保险体系和风险防范补偿机制。四是税收贡献逐年提高,截至9月底,全市保险业上缴国家及地方税金5992.58万元,代地税局代收代缴车船税4592万元,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xx年以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支持证券公司提高证券交易量,另一方面积极组建以基金运作方式的能投公司,积极推动诚投公司发行企业债券,推动榆天化、神木九江等公司上市工作。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金融需求与金融服务的主要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受农村与城市相分离的二元经济结构等历史性原因影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远未完善和健全,不仅体现在农村金融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更体现在农村担保、信用体系不完善,市场发展不充分等软件方面。这些不健全的表现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日益突显,引发诸多矛盾。具体表现在:

  (一)需求多样性与金融机构单一性之间的矛盾。以现代农业、现代农民和现代农村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目前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现状是: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撤离县域农村地区,支农功能“边缘化”。

  二是政策性银行机构职能难以发挥。

  三是合作金融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多种资金需求。目前农村金融阵地基本上是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的垄断经营局面,但由于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有限,服务“三农”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二)需求成长性与资金来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资金增量需求很大。随着农村经济产业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是新农村建设最现实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从目前农村金融现状看,金融供给与资金需求矛盾突出。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农村金融供给逐年减少。

  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实力较弱。农村信用社虽然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因其历史包袱较重、内控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对“三农”的支持往往也显得力不从心。

  三是县域农村资金大量外流。遍布于城乡的邮政储蓄机构,由于体制原因更是存多贷少,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资金“抽水机”。

  (三)需求时代性与金融服务传统性之间的矛盾。从目前金融服务情况看,其服务的传统性与时代性需求矛盾。主要表现在:

  一是金融服务品种单一。目前大多数农村金融部门仍然以传统存、贷、汇服务手段为主,中间业务和外汇业务种类很少,金融服务种类单调,缺少服务品种创新。

  二是金融产品的适应性较差。首先是贷款期限短,目前涉农银行业机构多沿用传统农业贷款方式发放办法,发放1年期以内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与农业生产的长周期、季节性的特点不相适应。其次为贷款额度偏小,目前农村从事生产经营的贷款需求通常在5—50万元左右,而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正常授信1万元以内,最高授信额度为5万元,与规模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不相适应。

  三是信贷交易成本过高。近年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和市场定位,逐步从农村市场退出,这使得农村信用社的区域垄断定价能力得以增强,农村信贷供给价格不断提高。

  (四)需求新生性与金融服务功能落后性之间的矛盾。

  一是农业产业保险支持空白。农业生产对自然有着特殊的依赖性,产量风险远大于工业制造业。因此,需要引入农业保险来分散农业风险。

  二是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当前,贷款担保难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

  三是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缓慢。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加快建立现代农村物流体系,但目前金融对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支持投入很少。四是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缺位。农村劳动力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已成为当前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五)政策的不完善性与农村现实性之间的矛盾。我国最根本的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村最根本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根本的问题是土地问题。我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8倍,加各种补贴等隐性收入达6倍左右。农民依然是最弱势的群体,农民只有土地和宅基地,而农民土地仍集体所有。

  三、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健康、完整的金融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投入是资金投入的主渠道,而现在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难以对新农村建设形成有力的支撑。

  (一)农村金融机构退位,服务功能弱化。

  一是政策性金融缺位。对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与其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农发行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政策性农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太窄,主要负责粮棉油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农业发展急需的其他贷款业务涉足甚少,没有真正起到支持农业开发的作用。

  二是农业银行支农功能“边缘化”。随着农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其“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相背离,农业银行将农业资金从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商业并举,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使得贷款业务逐渐离“农”。

  三是政府的涉农资金未能全部存入涉农银行。四是农村信用社支农有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较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受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体制、机制所限,其资金供给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存在“农信难为农”的严重问题。

  (二)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农民取得贷款难。一是为防范贷款风险,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贷款规定较为苛刻的条件,大部分农民贷款因提供不出相应的质押、抵押及不动产等担保而与农贷失之交臂。二是农村贷款期限、结构、金额等方面设计与农村资金需求特点不相适应。三是现实的贷款产品金额偏小,期限较短,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四是浮动贷款利率制度使农民承载的压力加大。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处于垄断地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贷款一律实行上浮,在相当程度上加重了农户的利息负担。

  (三)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较差,金融生态断裂。一是借款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二是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机构考察其财务状况和信贷条件较为困难,同时贷款需求总体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使农业地区需求量大、亟须支持的大额农户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小城镇建设贷款、水利建设贷款等难以形成有效需求。三是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处于零散分布状况。

  (四)民间借贷缺乏规范,金融风险加大。一是民间借贷良莠不齐,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和农村金融风险。由于对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正确引导,其风险、隐患日益凸现,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呈上升态势,间接殃及社会稳定。二是民间借贷不规范,无借据、合同,缺乏担保,隐蔽性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坑蒙拐骗时有发生,甚至引发刑事案件;民间借贷利率一般远远高于同档次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风险集中,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三是影响金融宏观调控。民间借贷活动在高利率的吸引下,易诱发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金融机构,加大资金“体外循环”,造成金融信息失真,干扰央行、银监部门对社会信贷总量的监测,民间信贷投向具有一定的趋利性、盲目性,资金流向与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不能吻合,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效果不佳。

  (五)保险业发展不平衡,农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障碍。一是保险深度和密度与全市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国际上通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业发达程度最主要的两个标志。9月末,全市保险市场深度为1.12%,保险密度为357元,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保险深度低了1.xx年百分点,保险密度低了110元,同时与我市gdp增速同样存在巨大差异,这就说明我市保险市场挖掘和开拓尚不够充分。二是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产寿险业务都主要集中在榆阳、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区,南部六县的保险业务发展较慢。三是产品开发和拓展需求进一步加强。名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很多,但是发展的比较单一,险种结构相对集中。农业险种划分及其保费标准正在探索中,理赔及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滞后,贴农、为农保险制度不完善。四是社会的保险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规模小,经营行为不规范。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关系不顺,行业自律以及监管不到位,风险及补偿机制尚不健全。

  (七)银行业机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存在潜在隐患。xx年,榆林市行业机构案件上升,部分银行机构对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给银行案件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良好的司法环境和社会治安状况、高效的案件侦破能力将成为维护金融安全和保障金融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对当前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新农村建设一样,同样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才能加以完善。

  (一)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各类金融机构的支农合力作用。

  一是扩大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支农范围,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以及推动农业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强化其政策支农职责。

  二是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治理,探索和推行大额贷款和联户担保贷款,有重点地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户、专业村的发展。

  三是鼓励地方商业银行开展“公司+基地+农户”贷款和“订单农业”贷款,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信贷资金的大规模需求。四是明确农村所有金融机构的法宝义务,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户生产经营、民营企业发展、助学和消费。五是实现邮政储蓄银行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良性循环,建立农村资金反哺回流机制。

  (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改善农村金融运行环境。

  一是政府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过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切实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是以农村文化为载体,强化农村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户及农村个体二商户信用信息库,为农村信贷风险控制提供依据。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三是将农村保险体系纳入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框架,积极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在农村设立网点,争取成立地方性的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为农村种养等行业提供保险服务,建立完善的“三农”保险补偿机制。四是建立多主体、多形式的担保机构,要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多种担保方法切实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状况。

  (三)增加大额贷款的投放,积极支持农村种养大户、工商户和小企业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主体的投资也迅速增加,资金需求规划也大大增加。小额贷款只能满足小农户的简单再生产需求,无法满足扩大再生产需求。而扩大再生产需求受到限制将制约和减缓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农村企业、种养大户和个体工商户是农村最重要的经济引擎,他们有强烈的资金需求,并且资金需求规划较大,但正规金融的信贷规模约束却使得很多企业、种养大户和工商户为了发展生产不得不七拼八凑借钱。而很大一部分不能融入到充分资金的企业或农户则不得不延迟投资、压缩生产规模,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对农村种养大户、工商户和小企业大额贷款的投放,应当成为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重点。

  (四)引导小额贷款公司这一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健康发展。

  一是明确小额贷款的监督管理。针对业务范围、风险特点以及对公众影响的不同,合理确定小额借款组织的市场收入条件。允许和鼓励产品创新、自主开发小额信贷产品,通过灵活多样的信贷服务增强生存和发展能力。同时,应根据小额信贷组织的类型、业务范围以及风险大小等因素,设定不同的监管原则。

  二是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加紧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及制度,将其纳入法律制度的约束之内。与此同时,要为小额贷款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扩大小额信贷组织融资来源提供更有利的环境,消除一些体制上或制度上的障碍。

  三是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功能定位。小额贷款公司必须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在农业、农民和农村这个大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求得自身发展和壮大。

  四是坚持小额贷款公司和市场化动作。要建立在市场商业化的基础上,按照现代金融机构的原则进行经营,追寻资金可持续运营的成功模式。

  (五)大力开展农村金融创新,开发真正适合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产品,努力改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持续、高效的金融创新服务。创新包括:金融产品创新、贷款方式创新、担保方式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等。目前,广大农村仍以农户经济为主,但是今日农户正朝着现代新型农民转变,传统的种养加工户正向种养大户、订单农业、进城务工经商农户和小型加工户转变。其经营范围已渗透到农产品加工、制造、运输、商品流通及各类产业化等领域。随之而来,农户的资金需求也显现出多元化。因此,要从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角度,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继续推行农村小额贷款和联户担保贷款的同时,农村金融机构还应不断创新贷款方式,开发出更灵活,更适应农民需要的贷款品种。比如:为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可拓展教育类、培训类、创业类贷款,帮助农民自主创业;围绕富裕起来的农户,可尝试开办农户投资型、消费型及住房类贷款,以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对资金需求比较大的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可尝试推出大额联保农业贷款,水利设施改造、低洼地改造中长期贷款,以支持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培植优秀农村民营企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

金融调研报告13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县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基本情况;两县在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几点建议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市存在农村金融体系基础薄弱,金融环境和信用环境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难以解决等问题、对农村投入不足,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不能有效发挥、金融机构存贷比较低,涉农贷款少、农村金融环境差,金融服务方式单一,不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服务要求、农村信用环境差,金融机构放贷存在困难、天骄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尙存在困难、民间借贷资本尚未合法化,地下运作,融资风险高、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开辟源头,加强新农村建设特区金融工作的领导、各级金融部门应该抓住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帮助有组织的民间借贷在法律框架下开展金融服务、尝试成立土地流转机构和流转平台,实施土地金融化经营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为大力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特区发展,解决特区建设资金筹集问题,按照市委统一安排,第三调研组在人大副主任xx的带领下,组织了xx县、xx县县、乡、村各级政府、财政、金融管理机构、金融机构、涉农企业和农民进行深入座谈,认真调研分析了两县区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情况,对当前我市农村金融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xx县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基本情况

  xx县、xx县08年财政对农村投入13.8亿元,占两县财政总支出的52%;现有各类金融单位8家,其中涉农金融机构有5家,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家,分别是天骄村镇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08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7亿元,各项贷款61亿元,存贷比36.5%,涉农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放贷款26.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3.8%。分县区情况如下:

  xx县现有人口163万人,耕地面积139万亩,20xx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4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1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1亿元,财政总支出16.6亿元,其中用于农村投入的8.4亿元,占总支出的50.6%;现有各类金融单位8家,其中属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有2家(农村合作银行、天骄村镇银行),涉农金融机构有5家(农行、农发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天骄村镇银行),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6亿元,各项贷款36亿元,存贷比34%,涉农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8.9亿元,占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2.5%。xx县民间借贷非常活跃,民间闲置资金较多,各类民间借贷规模约有20亿元,其中以柳编业和造船业著称的三河尖乡,民间借贷规模常年在2亿元左右,有效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助推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xx县现有人口73.6万人,耕地面积129.15万亩,20xx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79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7亿元,财政总支出9.89亿元,其中用于农村投入的5.4亿元,占总支出的54.6%;现有各类金融单位7家,涉农金融机构有4家(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亿元,各项贷款24.7亿元,存贷比40.19%,涉农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放贷款7.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1.1%。

  xx县、xx县的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情况在全市具有代表性。08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财政总支出119.5亿元,其中用于农村投入的46.4亿元,占总支出的38.8%;现有各类金融单位19家,涉农金融机构有15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8亿元,各项贷款350亿元,存贷比55.7%,涉农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放贷款25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2%。

  二、两县在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

  xx县、xx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三农"工作,积极投入资金建设新农村,大力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缓解农村经济发展资金不足,做出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

  一是大力加强了农村资金投入。08年两县区财政共投入各类支农支出13.8亿元,占两县财政总支出的52%;同时采取财政贴息、民办公助、担保贷款等方式,引导带动大量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农村,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xx县大力培育了发展投资公司、天骄村镇银行、金鼎投资担保中心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成立了农村合作银行。

  三是大力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机制。支持农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简化信贷程序,缩短贷款时间,采取多户联保、公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等金融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两县活跃的民间资本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民间借贷已经成为农村融资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市存在农村金融体系基础薄弱,金融环境和信用环境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难以解决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策上、体制上、社会上、金融体系内部等等方面,可以说是长期城乡经济二元化发展所形成,是农村经济长期支援城镇建设的结果,只有客观全面的分析当前农村存在的金融问题,才能深入了解我市新农村建设特区的资金供需矛盾。

  1、政府对农村投入不足,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一是地方财政对农村

  投入能力差,上级财政对农村投入散,对农村经济促进作用小。从94年分税制实施以来,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不明晰,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对称,造成地方各级财政都比较困难,可用财力少,对三农的投入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我市地方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主要集中于涉农部门经费和中央惠农支农项目的配套上,仅仅这些,便使地方财政捉襟见肘,难以维持。上级财政支农资金主要集中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教育、医疗、文化、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等各个方面,呈现分、散、小等特点,对农村的产业支持和经济拉动能力较小。

  二是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新农村建设特区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拉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是各级政府宏观调控区域内各种资源、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有力手段。但由于当前地方财政困难,能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的财政贴息、担保等政策性手段资金量较小,杠杆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不能充分引导县区内农村资源合理有效配置。

  三是行政成本高。财政支农支出总额虽多,但多为对农民补贴性质资金,小而散,发放成本非常高。如08年全市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就有16项15亿元之多,范围涉及全市六百多万农民,基层财政所需要将这些补贴逐项、逐人、逐户登记审核发放,工作量巨大,行政成本很高。

  四是政府对农村融资缺乏系统支持,保障措施不到位。政府对农村金融发展环境维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金融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建设等各方面支持力度不够,金融机构下乡缺乏有效保障。

  2、金融机构存贷比较低,涉农贷款少。08年,两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合计167亿元,贷款余额合计61亿元,存款与贷款差额106亿元,存贷比为36.5%。在贷款中,两县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放涉农贷款合计26.6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43.8%,其中农村信用社发放涉农贷款24.1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90.6%。对农村投放贷款的主体是农村信用社,其他金融机构对农村涉农贷款很少。存贷比较低说明两现有大量资金被调拨到县区外或沉淀、滞留,一定程度造成信贷投放不足,致使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目前我市农村急需资金进行建设发展,但大量资金被抽离农村,造成农村资金需求矛盾。xx县良种猪养猪场老板尹前国,在得到银行许可贷款后扩建养猪场,随后遭遇银行紧缩银根,贷款没有了,养猪场却建成了,造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

  3、农村金融环境差,金融服务方式单一,不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服务要求。

  涉农金融机构少,网点不健全,放贷规模小,金融产品少,贷款门槛高,中介收费高等因素造成农民及涉农企业贷款难。

  一是对农村融资的金融机构少,网点少。目前我市各金融机构面向农村的仅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发行、天骄村镇银行、邮政储蓄等少数几家。同时金融机构在农村网点不健全,金融服务不到位。08年xx县农村金融机构25家,平均每个乡镇1.2个网点,且服务功能单一,多为"存、汇、贷"三样业务,全县农村无一台ATM机,无法开展其他金融服务。

  二是放贷规模小,时间长。xx县农村信用社由于贷款授信额度上收,乡镇信用社授信额度仅为一万元,超额部分需层层报批,贷款时间较长。xx县申林茶叶公司在三四月份收购茶叶时申请流资贷款,等贷款批下已经超过三个月,早已过了茶叶收购季节。

  三是贷款门槛高,利率高。农行对农民小额贷款需要多人联保,邮政储蓄贷款需用未到期定期存单抵押,农村信用社贷款审批权限被上收,超权限需报省联社批准。除款难贷外,利率也很高。08年xx县农村信用社大部分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0%利率,个别贷款上浮130%,1—3年贷款利率达到13.5%。

  四是贷款相关环节费用高。办理抵押贷款时涉及的各部门及中介评估机构手续繁杂,收费较高,甚至相当于贷款利息,中长期贷款重复缴纳评估费用,更是加大了涉农企业的负担。

  4、农村信用环境差,金融机构放贷存在困难。

  一是担保体系不健全,农村担保抵押难。

  目前银行认可的农业贷款抵押物较少,仅有土地、房产、机器设备等有限几种,且抵押率较低,土地是50%左右,机器设备60%左右,商用住房70%左右,实际执行时更低,由于涉农企业可用抵押物较少,而且县区内担保公司较少或者没有,造成涉农企业贷款办理困难。

  二是农村信用环境欠佳,农业贷款风险较大。取消农业税后,原乡镇、村组举借的贷款难以偿还,有的贷款主体甚至发生了变化,无处还贷,金融机构历史呆账较多;另一方面,农业金融机构在依法收贷后执行难,存在"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房贷的积极性。

  三是涉农企业及农业合作社财务不健全,管理不正规,不符合金融部门信贷要求。调研发现,大部分涉农企业没有建立现代化企业正规经营管理和财务制度,往往实施家族式管理,财务上是"一支笔、一个本、流水账",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其信用等级的评估和贷款的发放。

  四是农村土地、林业、基础设施等农业生产资料产权不明晰,金融机构难以实施金融创新。五是信息沟通不畅,缺乏融资平台。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平台。调研时许多银行表示,愿意支持涉农企业的发展,但是找不到号的贷款项目。企业有好的项目却找不到贷款的银行,政府为企业融资也很困难。

  5、天骄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尙存在困难。

  xx县天骄村镇银行是我市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xx年xx县引进鄂尔多斯东胜农村商业银行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天骄村镇银行,8月2日挂牌后,到12月底存款余额达10034万元,贷款余额2293万元,年底盈余241万元,天骄村镇银行自身的到了发展,也有利的支持了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但天骄村镇银行年底存款余额1亿元中有5000万元是发起人企业存款,存在捧场现象,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知名度不高,存贷面窄,市场占有率低,涉农贷款少等问题,仍需要政府及金融部门帮助其打开局面,形成良性发展。

  6、民间借贷资本尚未合法化,地下运作,融资风险高。

  xx县民间闲置资本较多,民间借贷行为也较多,规模巨大,但因没有合法地位,缺乏现代金融经营管理制度,造成借贷双方融资风险很高,同时由于缺乏政府和金融监督部门监督管理,容易造成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

  四、几点建议

  新农村建设特区的资金筹集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政府、金融机构、民间资本。正确统筹三者关系,结合新农村建设特区的总体规划,开源节流,良性发展,资源集中,形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特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探索、实践的课题。

  1、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开辟源头,加强新农村建设特区金融工作的领导。

  我市各级地方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特区的规划者、领导者和建设者,要做好新农村特区建设的资金筹集工作,必须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搭建好新农村特区金融发展框架。

  一是积极争取特区政策,特事特办。

  作为新农村建设特区试点,特区建设应该有特殊的财政政策、特殊的税收政策、特殊的金融政策,鼓励尝试,加强监管事权下放,特事特办。如:各级地方政府在财政政策方面应积极的向中央、省争取特殊的财税政策,加大地方财政分成比例,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在金融管理方面应该争取特区试点,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大力开发农村金融市场。在民间资本管理方面要大力搭建民间融资平台,支持帮助民间资本在农村发展成村镇银行等正式或非正式的金融机构。

  二是努力开辟新农村建设资金筹集源头。

  当前我市财政的`实力和新农村建设特区发展的财政资金需求有很大差距,开辟新农村建设资金筹集源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可以考虑的手段有:发行地方新农村建设特区债券、发行地方新农村建设特区、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体成立新农村建设特区资金或基金(基金的成立需报国务院审批)、设立农村合作资金试点、鼓励上市公司、中小企业集合发行公司债券、集合债券等等。

  三是加强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工作的领导。

  地方政府不能停留在为企业解决一事一时的位置上,应该认真加强对农村金融工作的领导,探索搭建地方金融发展框架,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融资框架,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四是加强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环境的营造。金融机构是企业,追求利润防范风险是其根本所在,只有为金融机构营造了狼嚎的投资环境,才能有利于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地方政府可以努力做到的有几个方面:

  (1)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逐步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和补偿机制。由于农村信用环境缺失和农村贷款有效抵押物的缺乏致使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给农民,但我们应该相信绝大部分农民是讲信用的,各级政府可以组织农民以"多户联保"、"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形式取得信用贷款,也可以建立小额贷款担保等涉农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同时也可以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金,对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当补偿,建立涉农贷款补偿机制。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重视和支持农村金融部门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工作,提高其有限资金的流动性,增加农村金融机构对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要严厉打击逃废债务现象,在保护银行债券、防止逃废银行债务、处置抵贷资产、合法有序进行破产清算等方面合法维护金融机构利益,逐步建设形成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2)出台农村金融税收减免及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可以采取的手段有:对涉农金融机构实施免征或减征营业税,放宽金融机构办理涉农业务条件,减免相关收费,成立涉农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为农民取得小额贷款提供担保,提供涉农贷款财政贴息等。

  (3)帮助辖区内涉农企业规范管理,搭建融资平台。按照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帮助企业规范管理,严格财务管理,明晰企业所属财务的产权,方便银行对其信用评定及贷款办理。同时应加强银行、企业、政府之间信息交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搭建融资平台,为涉农企业获取贷款提供方便。

  (4)明确农业生产资料产权,帮助农民和涉农企业申请抵押贷款。当前金融政策放宽了农业生产资料抵押贷款的范围,但农业生产资料产权不明在农村依然是普通存在,各级政府要帮助农民进行产权认定,明确划分土地、林权、农村基础设施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产权所属,方便农民获取抵押贷款。

  (5)清理整顿中介组织乱收费现象,简化职能部门贷款审核程序。对抵押贷款办理所需中介组织进行清理,减免收费或降低收费标准,采取办法避免重复收费。职能部门进行涉农贷款审核要实施一站式服务,简化办理流程,明确办结时间,最大程度方便涉农企业及农民办理抵押手续。

  (6)帮助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化组织鼓励同类中小企业进行横向联合。农民专业合作化组织在生产经营和金融融资等各方面较单个农民有很大优势,将同类中小企业横向联合或合并成为中等资质企业,在银行信贷上也较单个企业有更高的资信程度,既扩大了生产和发展,又方便了银行信贷,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五是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宏观调控作用,大力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政府资金是各级政府特区建设的指挥棒,新农村建设特区资金投入及资源配置,只有在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与调控下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1)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杠杆作用,实现资源配置职能。充分使用财政担保、财政贴息、政策性保险等宏观调控手段,引导、调节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在农村的资源配置,集中用于县区农业产业规划布局,有效促进县区内农业优势产业发展。

  (2)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在现行体制下,可按照以县区为平台、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统筹规划、形成合力模式来整合各类支农惠农资金,使之服务于各县区新农村建设特区的整体规划。但支农惠农资金整合涉及部门多,政策要求强,需要党委政府大力推动。

  2、各级金融部门应该抓住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农村金融市场是一块尚未得到合理有效开发的巨大市场,在当前党中央、国务院、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放开金融管制,鼓励进入开发的情况下,是各个金融机构的一次巨大机遇,先行进入便会取得主动,占有份额。各级金融部门应该抓住机遇,争取政策,采取措施,积极行动,进一步增强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

  一是抓紧制定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当前党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xx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抓紧制定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建立独立考核机制",这为我市新农村特区发展带来了有利机遇。20xx年元月份,全市金融机构新增存款就达到了50多亿元,如果按照政策操作,全年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特区注入资金100亿元应该没有问题。金融部门应按照中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积极行动起来,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特区发展提供金融帮助。

  二是积极实施信贷创新,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出台的《国九条》、《金融三十条》和《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提出了明确意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对此提出了要求,我市金融部门应该抓住机遇,多争取政策,认真开展试点,积极在农村实施信贷创新,大力开展小额涉农贷款等新金融业务,努力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

  三是加大对农村金融网点和金融服务的建设。

  当前我市农村金融网点比较全面的仅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两家,全面开展对农民信贷的仅有农村信用社。各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农村金融网点的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积极开展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信用卡服务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从另一方面说,如果金融网点遍布乡镇,每个农民都能有一张银行卡或储蓄卡,每年我市15亿以上的对农民直接补贴资金就可以通过银行网络发放,既方便了农民,减少了政府发放成本,又为涉农银行增加了稳定的储蓄业务。

  四是积极发展"三农"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

  鼓励保险公司开展水稻保险、小麦保险、生猪保险、能繁母猪保险等农业保险和农村小额保险;积极发挥保险公司投资和融资功能,以债权形式投资购买地方债券、公司债券,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养老、农村医疗等方面建设;充分发挥保单借款和抵押贷款功能,与银行信贷结合起来,为信贷抵押物提供财产保险,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保证保险,为申请小额贷款的农民提供定期寿险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分散商业贷款机构的贷款风险,帮助农民更容易获得小额贷款,拓宽农民融资渠道。

  3、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一是积极引进资金成立村镇银行。目前我市各县区农村民间资本和返乡资本较多,各县区可以参照xx经验,积极引进外资或帮助民间资本成立村镇银行,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打开局面、发展壮大。

  二是加快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业合作银行进程,增强农村信用社活力。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业合作银行后具有更大的金融活力和信贷能力,由于农村信用社是目前我市农村融资的主力军,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加快改制进程,充实资本金,防范金融风险。

  三是成立各种形式的担保公司,为中小涉农企业提供贷款担保。08年xx县金鼎投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融资9863万元,引导企业投入生产经营资金3亿多元,企业实现利润3000余万元。四是放宽农村市场准入政策,允许各类商业银行进入农村市场。积极向金融监管部门争取市场准入政策,允许够条件、有意愿的各类商业银行(如信阳市商业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在农村设立金融网点,开展涉农金融服务,实施平等竞争,充分发挥地方银行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4、帮助有组织的民间借贷在法律框架下开展金融服务

  从在两县的调研中可以发现民间资本在农村金融领域非常活跃,民间借贷在农村长期存在。当前政策余金融环境已经允许民间资金组织及民间借贷行为在法律框架下开支金融服务。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应该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并逐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帮助其发展成为正式或准正是金融机构。一方面可以壮大农村金融市场,形成良性竞争,另一方面可以将地下运行的民间融资浮出水面,规范化运行,防范金融风险。

  5、尝试成立土地流转机构和流转平台,实施土地金融化经营

  土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经营是当前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尝试成立土地流转机构和流转平台,加快促进土地流转集中,实施专业合作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将土地使用权与农业保险、银行信贷结合起来,使土地使用权及农作物作为抵押物进行信贷,实现土地使用权金融化,进一步扩宽农民融资渠道。

金融调研报告14

  近日,为了进一步了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情况,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企业更好发展,按照市队关于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的要求,我队立即组成调研组,深入到民营企业聚集地棋盘井、蒙西两个工业园区和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选取了3个融资成功企业和1个融资未成功企业开展了实地调研和座谈。

  一、企业融资现状

  ―地方商业银行贷款占主导地位。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企业融资大都以地方商业银行贷款为主,辅以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与国有四大银行贷款几乎为零,也无其他渠道融资情况。在与企业相关财务负责人座谈过程中了解到,企业在进行融资前,针对国有商业银行利率低于地方商业银行和其他渠道的实际,均有考虑与国有商业银行融资,但在申请过程中,由于国有银行门槛过高,抵押条件苛刻,办理过程手续繁多,有很多项条款企业根本无法达到要求,而且审核期限长,对于企业难度太大,所以均放弃向国有商业银行借贷的想法,主要考虑信用社、xx银行等地方银行贷款为主。xx机械铸造负责人说:“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财务审计报告的审核极为严格,而且会指定评估公司对企业进行评估,这样会带来极高的成本,让我们企业‘望而却步’。

  在与xx银行贷款时,虽然利率偏高,但门槛低、办理手续不会如此复杂,对于急需资金的企业来说很容易接受。同时,国有商业银行极其看重企业信用资质,我们去年向xx银行申请过贷款,今年想与建设银行合作时,对方看到我们之前有过与其他银行的贷款记录,无法再满足建设银行的贷款条件,所以就拒绝了我们的贷款申请。”

  ―放贷时限短。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普遍反映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银行考虑到民营企业风险防控能力,贷款主要以6-12个月为主。如xx机械铸造有限公司财务人员说:“借贷时间短,资金需求一直有,每年都是年末回笼资金,年初申请贷款,一系列手续都的重新走一遍,无形中加大了企业成本和工作效率”。

  ―地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利率普遍高于国家基准利率。国有银行利率约在4.35%—4.75%之间,地方商业银行的利率约在6.48%—7.14%之间。企业均由于国有银行门槛过高,无法享受低利率贷款。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与一年前相比,企业虽感受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大环境有一定的'改观,但在落实过程中,获得贷款难易情况并没有改善。同时,xx机械铸造负责人表示,当前银行系统操作流程趋于规范化,管理更加严谨,利率较之上一年有一定上调,无形中企业成本进一步加大。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普遍反映国有银行借贷难,银行为规避风险,设置门槛过高,手续繁琐,条件苛刻,只有国有企业才能满足其各种条件,其主要服务对象也是大型国有企业,如:xx集团等,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根本不可能贷出款来。

  二是企业融资方式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其他融资渠道较少。各类银行贷款时限太短,这就无形中给企业带来审批手续复杂、成本增加的问题。三是贷款利息或其他隐含成本过高,有效抵押资产不足。

  三、意见及建议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工具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风险识别,通过权威数据平台充分挖掘企业的信用信息、财务信息、交易信息等,由此全面衡量企业经营状况,主动向具有资质的企业提供资金。同时应加大创新力度,根据企业特点,提供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满足其多元化需求。

  二是国有商业银行门槛适当降低,放宽条件,服务更倾向于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同时适当放宽借贷周期和下调银行利率,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制定更多优惠政策。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充分了解本地区企业实际融资需求和困难,从行业特性和企业特性出发,制定多元化、多梯度、有针对性、有效率的融资扶持政策。

金融调研报告15

  营业税是对我国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共有9个税目,其中金融保险业营业税,从1997年1月1日起,由国税机关和地税机关共同征收。

  金融业营业税征税范围包括贷款、融资租赁、金融商品转让、金融经纪业、其他金融业务。在我国境内提供金融劳务的单位为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保险公司、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等。

  目前,我国金融业务要缴纳营业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税等。金融业营业税税负大大高于其他行业3%的平均税负水平。

  我国金融业流转税负较重的原因有:

  一、营业税是按照营业额全额征税;

  二、金融企业的进项税额不能扣除,金融企业是增值税和营业税双重承担者;

  三、由于营业税是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征税的,在滞收利息较高时,银行所承担的实际税负就要比法定税率高;

  四、目前对一般性贷款按照利息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对外汇转贷按照利差征收营业税,而内资银行的业务主要以人民币贷款为主,外资银行以外汇转贷为主,所以外资银行税负远低于内资银行;

  五、金融机构间的往来没有纳入营业税征税范围。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是指商业银行之间,商行与央行之间,以及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账务往来,并按约定的利率互相计息取得的收入,目前国内银行的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所占比重较大且日益增加,有些银行甚至超过50%,对往来收入不征营业税有违市场经济原则,也是银行资金运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直接税是指直接向个人或企业开征的税,包括对所得、劳动报酬和利润的征税。间接税,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属于间接税税收的纳税人,虽然表面上负有纳税义务,但是实际上已将自己的税款加于所销售商品的价格上,由消费者负担或用其他方式转嫁给别人,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目前,世界各国多以关税、消费税、销售税、货物税、营业税、增值税等税种为间接税。直接税与间接税配置的差别在于:在福利损失最小的这一点上,直接税优于间接税,所得税用于筹措税收收入,间接税实现公平。目前的金融业营业税属于间接税,这样的税制已经对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发展不利,也与营造合理的金融生态相违背。税率越高,转嫁比例越大,银行税负率也越大;反之亦然。但我国为混合流转税制,因此银行承担的增值税是转嫁不出去的,这就造成了银行运营的成本加大,但是资金效率并不高。

  营业税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较大。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银行金融机构基本在城镇,所以要承担城市维护建设税;同时金融业存在大量交易合同,印花税一般按照交易额向交易双方征收,印花税负偏高。综合考虑各种税计算得出:银行一般金融业务的综合流转税负担率=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税=5%+5%×7%+0.005%÷rl×100%+5%×3%(rl为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大大高于邮电等行业3.3%的综合税率,虽然同为高利润服务业,邮电业税负却仅为金融业的6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特别是1994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后,金融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金融业已成为我国gdp中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主要增长点。同时由于金融机构具有网点多,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服务方式灵活,对外开放程度高等特点,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金融业已成为保证中央政府收入的税源大户。

  从20__年开始,国家逐步对国内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税率进行了下调。营业税是对营业总额征收的,只要能降低一个百分点,对整个金融业贡献都是非常可观的。国家继续研究完善有关资本市场的营业税政策,极有利于扶持国有金融企业改制和做大作强。

  调低金融营业税税率和对银行未予收回的应收利息不征营业税,不仅大大降低金融企业的营业成本,增强了金融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实力,而且也使金融企业降低贷款利率成为可能,从而刺激生产性信贷和消费性信贷。贷款利率的降低使生产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了,融资渠道拓宽了,从而增加了社会投入,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从个人消费来讲,贷款利率降低后,有利于鼓励人民群众提高消费信贷的积极性,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资产质量不高,不良贷款较多,滞收利息比率较高,需用营运资金为大量应收未收利息垫付税款,其实际实现的利息收入承担的税负远远高于法定税率。而从国外情况看,金融业务一般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且多数国家对银行信贷等主要金融业务免征增值税(因此其进项税额不能扣除),对于一些辅助性业务如提供保险箱服务等,则按照一般情况征收增值税。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的金融业也将置身于以生产国际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这要求企业、行业间的竞争公平、公开、公正,而这种公平、公开、公正需要用法律、制度来约束和维持。

【金融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金融调研报告范文08-27

金融机构调研报告02-16

农村金融调研报告12-13

金融机构调研报告02-16

金融市场调研报告范文01-14

金融服务调研报告(通用9篇)09-24

个体商贸客户金融需求调研报告08-16

金融乡村振兴调研报告(通用11篇)05-24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