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调查报告

时间:2024-08-09 14:14:44 偲颖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出行调查报告(通用17篇)

  为弄清楚一个事件或一个情况,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出行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行调查报告(通用17篇)

  出行调查报告 1

  为了解市民目前对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和偏好,需求服务的痛点,以及对x热线的认知程度、使用情况、服务满意度和意见建议等,开展此次交通出行服务情况民意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反馈如下:

  一、在线调查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男占69.51%

  女占30.49%

  2、您的年龄

  20岁以下占6.38%

  20-30岁占26.6%

  30-40岁占35.11%

  40-50岁占14.89%

  50-60岁占12.77%

  60岁以上占4.26%

  3、您的职业

  机关事业人员占29.79%

  企业职工占42.55%

  个体户占5.32%

  学生占7.45%

  离退休人员占4.26%

  其他占10.64%

  4、您的日常使用的出行方式有哪些?可多选

  私家车占20.88%

  网约车占10.44%

  出租车占11.65%

  公交车占21.69%

  有桩共享单车占8.43%

  非机动车占11.24%

  步行占13.65%

  其他占2.01%

  5、您是否拨打过96196热线?

  打过占42.35%

  没有打过,且不知道96196占25.88%

  没有打过,知道96196但不需要拨打占31.76%

  6、您拨打时,能顺利接通吗?

  一次拨通占28.41%

  多次拨通占18.18%

  多次拨不通占5.68%

  未打过占47.73%

  7、您拨打96196热线因为

  未打过占32.74%

  出租车召车占23.01%

  咨询公交出行等占7.96%

  投诉举报(出租车、公交车、客运班车等)占14.16%

  失物求助占7.96%

  表扬从业人员占2.65%

  其他占11.5%

  8、您认为以下哪种召车方式更方便有效?

  路边扬召占18.18%

  96196电召占14.55%

  xx行平台占9.09%

  网约车平台占58.18%

  9、96196热线受理您的.电话召车后,是否能及时、有效地为您解决问题或提供准确的信息?

  不清楚占58.82%

  是占27.06%

  否占14.12%

  10、96196热线受理您的咨询后,是否能及时、有效地为您解决问题或提供准确的信息?

  不清楚占61.18%

  是占28.24%

  否占10.59%

  11、96196热线受理您的投诉后,是否能及时、有效地为您解决问题或提供准确的信息?

  不清楚占63.53%

  是占25.88%

  否占10.59%

  12、96196热线投诉举报类工单处理时限5个工作日,你认为是否合理?

  不清楚占45.88%

  是占29.41%

  否占24.71%

  13、96196热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您满意吗?

  不清楚占47.25%

  满意占26.37%

  较满意占12.09%

  较不满意占5.49%

  不满意占8.79%

  14、您认为96196客服人员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不清楚占34.85%

  业务能力占21.97%

  服务态度占12.88%

  规范用语占8.33%

  沟通水平占15.91%

  其他占6.06%

  二、总结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交通出行参与市民中以20—40岁为主要年龄段,共占x%;职业分布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占x%;在出行方式选择上,前三个选择分别为公交车、私家车和步行。在x热线的知晓度方面,约有x%的市民不知道x且从未打过;在拨打过x热线的市民中,以出租车召车为主,其次是投诉举报;在召车方式上,x%的市民选择网约车平台,其次是路边扬召;市民对x热线提供的服务总体满意,并认为热线话务员主要还需在业务能力和沟通水平上进行改进提升。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夯实基础抓服务质量。通过优化完善96196热线新绩效考核制度,重点加强工时利用率、十秒接通率、话务评价率等考核指标,投诉类工单基本实现短信回访全覆盖。持续抓好日常话务质检工作,定时质检抽查录音,通过奖优罚劣、诫勉谈话和末位淘汰机制,有效减少“短板效应”,提升热线整体业务素质。

  二是加大热线业务培训力度。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重点培养标杆性人物,用一小批人带动团队的共同进步;培养热线岗位上的多面手,打造业务水平精良、工作处理能力强、沟通交流能力强的优秀团队。同时,在常规化的培训基础上,要创新培训方式,让培训方式更具灵活性,培训方向更具专业性,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全面性。

  三是深入服务公众出行。高度重视群众的每一个来电,认真梳理每一项数据,积极主动地解决群众的每一份诉求,努力推动热线朝着“服务更深入”、“百姓更依赖”的方向发展,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让百姓出行更加依赖热线,让百姓心中更加信赖热线。

  出行调查报告 2

  摘要:

  如今,互联网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旅游方式。因为互联网,我们的出行旅游变得越来越便捷。然而大学生是互联网上最活跃的群体,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次以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出行旅游为主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

  关键字:

  互联网,出行旅游,大学生

  一、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16年11月24日至2016年11月29日,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调查目的:了解和分析在校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出行旅游的情况,大学生对利用互联网出行旅游的看法。调查方法:抽样问卷调查法。问卷情况:本次抽查总共收回调查问卷44份,有效问卷44份。

  调查思路:当代的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爱旅游且向往自由的生活。他们又是作为年轻的一代,知道怎么灵活运用互联网,因此本次调查选择了大学生这个群体,并结合旅游与互联网这个对象设定了”关于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出行旅游的问卷调查“这个题目,调查了大学生是否支持利用互联网出行旅游确定调查对象后,根据大学生是否愿意利用互联网出行旅游这一点为出发点,以渐进的顺序设计了九个问题。

  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问卷中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占了18.2%,二年级学生18.2%,三年级学生31.8%,四年级学生25%,其他占了6.8%。男女比例40.9%比59.1%。本次调查问卷总共回收44份,有效问卷44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然后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对大学生获得旅游相关信息的渠道进行调查得知,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占的比列最高。其中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占36.4%,网络占75%,咨询旅行社占22.7%,亲朋好友推荐占34.1%,其他占2.3%。这个数据表明,大学生出行旅游相关的信息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获取的,这也证明互联网在大学生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也变成了大学生搜索查询旅游信息最关键的渠道。

  (二)对于大学生是否经常利用互联网规划自己的旅行的情况调查得知,有85.4%的大学生经常利用互联网规划自己的旅行,有13.6%的大学生则不经常利用互联网规划旅行。由此可知大部分大学生经常会利用互联网规划自己的旅行。

  (三)对于大学生对互联网上旅游相关信息的满意程度的调查得知,有65.9%的大学生认为网上的旅游相关信息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则有34.1%的大学生认为不能满足。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经常利用互联网规划旅行,但是他们依然觉得网上的信息没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是应该关注的。

  (四)对于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旅游信息时,最关注的内容的调查可知,有75%的学生认为是费用,有63.6%的大学生认为是住宿,有75%的学生认为是交通,有52.3%的大学生认为是饮食,有54.5%的大学生认为是景点路线。根据大学生关注的点可推测他们的消费趋向。

  (五)对于大学生在互联网上经常使用的一些服务得知,有59.1%的大学生经常在网上订票,有81.8%的大学生进行酒店预订,有11.4%的大学生只是预览,还有4.5%选择其他的网络服务。从这些大学生关注的点可推测他们的消费趋向。

  (六)对于大学生认为,在网上购买旅游产品的制约因素的调查得知,有54.5%的大学生认为网上旅游信息的不可靠,有70.5%的大学生认为网上的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没法保证(个人信息,支付手段的安全),有61.4%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服务不完善,有38.6%的大学生认为他们习惯于传统的旅游方式,有22.7%的大学生认为网站的操作性较难,还有2.3%选择了其他原因。这些制约因素是互联网旅游商应该关注的。

  (七)对于大学生是否支持利用互联网出行旅游的问题的调查结果得知,有95.5%的大学生支持利用互联网出行旅游,只有4.5%的大学生不支持利用互联网出行旅游。还是有绝大多数同学信任和依赖互联网,还是希望互联网有更好的发展。

  三总结,建议和收获

  (一)从调查问卷的各项结果得知,有95.5%的大学生支持利用互联网进行旅游规划,也喜欢利用互联网安排自己的旅行,互联网和旅游在大学生心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此机遇并大力发展互联网连接的旅游行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系统服务,这不仅能得到更加多的大学生客户,也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二)根据制约大学生在网上购买旅游产品的几个点出发,查找到制约大学生购买行为的因素,并减少或消灭这些制约,因此达到销售更多互联网旅游产品的目的。

  (三)根据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规划自己的旅游时,最关注的几个点出发,可以推测出大学生的消费趋向。这个有利于企业确定方向,以此来提高利润。

  (三)根据调查报告看出,有95.5%的大学生支持互联网出行旅游,但是真正通过互联网寻找旅游相关信息到利用互联网规划自己的出行旅游的大学生比列却是下降的,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寻找有效的途径,引导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利用互联网出行旅游”这一新型的旅游方式,由此进一步提高利用互联网规划出行旅游的比列

  收获:通过本次调查问卷了解到了在校大学生对利用互联网出行旅游的观点和看法,也认识到了网络营销的重要性。也希望我的调查问卷可以为更多的企业和平台提供实际的数据支持。

  出行调查报告 3

  20xx年我国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2.2亿元,占比超过16%,老龄化问题严重。老人独居增多,不会用只能手机,出行行动不便,出行困难加剧。

  据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现在老人多,空巢老人更多。在家庭中50--60岁之间的老人占总比例的48.6%,61--70岁之间的占总比例的33.3%,71--80岁之间的占总比例的12.4%,80岁以上的占总比例的4.7%。50--70岁老人集中反映出行难问题比例为82%。

  现在老人的出行方式都比较单一,56%的老年人出行主要是依靠公交车。62%城市中的老年人没有其他的交通工具只能选择乘坐出租车。

  在本次调查中,50岁以上的.老人都感觉现在出行都是比较困难的,在他们认为现在出行,频繁换乘,大量步行等都是比较辛苦的。当需要出行时,他们都会选择求助子女,让子女送他们到达目的地。 一些老人觉得出门比较麻烦就选择放弃出门,有事情就直接让子女代办。

  虽然现在滴滴软件叫车很方便,但是很多老人反映自己不会操作,路边扬手招车仍然是老人平时打车的首选方式,首选路边扬招的老人占比达51.07%

  因此就有一些子女直接帮他们叫好车,等他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帮他们付下车费就好了,这样就减轻了很多麻烦。

  在本次调查中专业安全的占总比例的34%,价格便宜的占总比例的10%。及时高效的占总比例的30%,服务周到的占总比例的21%,其他标准的占总比例的5%。由此可见老人出行,选择出租车主要是看重专业安全与及时高效。

  通过此次的调查我们发现,很多老人对于滴滴软件打车的使用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老人不会向年轻人那样喜欢追逐新鲜的事物,对于新的科技比较感兴趣。

  作为子女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关系他们的生活。出行看似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不要让它到了老人的眼中就成了一件非常麻烦和苦难的事情。作为子女的我们要帮助他们,让他们的出行变得更加简单和轻松。

  出行调查报告 4

  1.调查目的:

  通过对南京市北京西路与西康路交接的十字路口的自行车出行的调查,了解自行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城市居民生活出行方面的使用情况,针对在混合交通的情况下,对自行车的使用率及使用目的进行分析,提高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推动自行车成为城市中有效、快捷、健康、环保的交通和休闲活动工具。

  2.调查内容:

  对南京市北京西路与西康路交接的十字路口的 自行车出行的调查。

  (1)调查方法:路边询问,问卷调查

  (2)调查时间:

  (3)调查对象:骑自行车的人,十字路口交通协管员,交警

  3.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主要在十字路口的四个交点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对骑自行车的不同人群进行出行目的,对自行车的优点,有无私家车调查。调查分为8:00~10:00,10:00~11:30,14:00~四个时间段。

  在表1(不同时间段的自行车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百分比)中, 8~10 时间段自行车使用率最高,达33.1%,可以看出早高峰时间段中很多城市居民采用自行车交通工具,这反映了自行车在保障城市居民上班,上学出行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缓解了早高峰的机动车拥堵,从侧面反映了混合交通中拥堵问题的严

  重以及居民对这种复杂拥堵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法。总体来看,前3个调查时间段中的自行车出行量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太大,而15301630时间段中的自行车比例偏小,这主要是由于居民的出行目的时间决定,而这段时间也是车流量少的时间段。这反映了城市居民将自行车出行较多的用于本来存在的高峰时期,目的有一定的倾向性,可以说自行车高峰时段与机动车高峰时段重合。

  在表2(自行车各种出行目的所占的百分比)中,“工作”出行占了很大的比例,达34.5%。由于我们主要在周末进行的调查,所以在出行目的中的“上学”,生活购物,探亲访友,休闲所占的比例很接近。在调查中,我觉得有一点比较失误的是出行目的中的“其他”所占的比例太高,这是我们在调查前期没有做好统一调查工作以及调查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沟通的结果,因此,调查出的“其他”主要包括接送小孩,回家这两种出行目的。由数据图表可以看出,自行车使用在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适用于短中距离的交通出行。在调查中,人们认为采取自行车出行的一大优点是方便,这使得自行车出行更有普遍性和实用性。由于交通拥堵造成的时间损失,使人们在对时间有严格要求的出行目的中更愿意选择自行车出行。

  在表3(不同年龄阶段使用自行车出行所占百分比)中,使用自行车出行的.20~30岁的城市居民占35.4%,30~50岁的城市居民占41.4%,而10~20岁以及50岁以上的城市居民分别占11.2%和12.0%。可以看出,城市居民中采用自行车出行的中年

  和青年比重大,结合我们关于有无私家车的调查结果,有一部分中青年有私家车而选择了自行车出行,主要是避开机动车交通拥堵高峰期,他们为了节约时间而骑自行车。这反映了自行车在主要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50岁以上的城市居民使用自行车主要以休闲锻炼出行目的为主,这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外在表现。不同年龄阶段城市居民的出行目的不同反映出自行车的作用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在不同时间段的出行目的分布饼状图中,8:00~10:00时间段的主要以“上班”为主,10~1130时间段每种出行目的所占百分比相当,14时间段主要以“上班”为主,1530~1630时间段每种出行目的所占百分比相当。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自行车出行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调查中我们发现,人们在使用自行车时,不仅考虑了自行车的方便,同时也考虑了自行车的环保等方面,这体现了城市居民对“低碳,绿色”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

  4.调查总结:

  近些年,伴随我国城镇化、机动化水平快速提高,随之而来的诸如交通拥堵、能耗上升、出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发展“绿色,低碳”的自行车交通方式,成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骑自行车的人,十字路口交通协管员,交警 的咨询

  调查,我们了解了一些当前制约自行车出行的因素,比如:1城市交通向私人机动化方向转化趋势明显,造成了自行车使用量减少,对环境污染和城市交通拥堵起到不利作用。2机动车行驶和停放空间随意扩大,恶化了自行车的出行环境,使自行车的通行空间受到挤压,自行车停车设施和空间不足造成停自行车困难3自行车交通是居民最常采用的出行方式,但是没有受到理应的保护和重视。由于制约因素的复杂性,使得自行车出行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也给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自行车诞生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以其不污染环境、不消耗石化能源、占用空间少、经济、方便等特点,成为全世界人们普遍使用的最简单、最实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从最初用于娱乐消遣,到邮差的工作出行工具,再到大众出行的交通方式,一样的交通工具,昨天和今天却代表着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时至今日,自行车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回归和发展,它蕴含着现代人对健康、环保、节约和自然生活方式的追求。

  出行调查报告 5

  国庆长假,必定是旅游族最为高兴的日子,或是去游览景色美丽的名山大川,或是去逛逛热闹繁华的现代名城,或是到浓浓乡情野味的农家乐逍遥自在。因此,旅游观光的安全问题,便成了长假里一个普遍而备受关注的事情。为此,日前,我们就把关注的目光对准了国庆期间出游的安全问题,在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了一次不完全的随机调查。

  我们总共随机调查了50个人,其中大多数是30多岁的中年人,他们是有孩子、有车的家长。其中,在国庆期间出去旅游过的家长有32人,接近三分之二;没出去旅游的人只有18人,约占三分之一。由此看出,尽管旅游景点游人众多,还有甲型H1N1的影响,国庆长假出游,是人们一个比较普遍的'选择。

  而对于出游交通工具的选择,多数人首选飞机,由于旅游地离家较远,飞机因快捷、方便及特价机票等因素,而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尽管经常看到飞机失事、飞机误点纠纷的消息,也没有使人产生太多的恐惧心理。至于短途旅行,由于多数家庭有私家车,一般都是选择自己开车出行,毕竟非常方便。

  大多数人对国庆期间的出行安全状况感觉总体良好。开车出行时,超过一半的人说能做到遵守交通规则,会自觉系好安全带,遇到堵车或红灯时会耐心等待。只有极少数人不能完全做到遵守交通规则,如系安全带等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

  很多被调查者还呼吁:骑自行车不要在机动车道上骑;驾车不要超速;不要醉酒驾车;不要疲劳驾车。还要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防范小偷、预防H1N1等。

  出行调查报告 6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随着近段时间里大学生失联事故频发,20岁重庆女大学生错上陌生人车遇害,江苏19岁女大学生遭到抢劫遇害,21岁浙江女大学生被尾随遭到杀害,3位湖南女大学生出去游玩卷入传销被控制,20岁芜湖女大学生在去外地与朋友会面途中失踪。这些事例让无数在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心惊胆战,这不仅对遇害者本人及其家庭是一场悲剧,对于国家的未来也是一项损失,同时也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出游安全意识相对较薄弱。社会的关注焦点再一次聚集在大学生身上。离家读书的大学生们,脱离了家长的监管和看护,出行安全便成为了很大的问题。最近发生的多起黑车事件,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确保自身的出行安全,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希望在交大开展关于出行安全的调查活动,了解大学生是否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并且在校园内普及关于外出的安全措施。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调查。调查问卷共发放分放1000份,收回907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的问卷与女生相当。调查表

  三、问题分析

  1、你一般多久外出一次?

  通过一题结果可以看出我们学校同学外出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有44%同学一周外出1—2次、33%的同学两周外出1—2次。因此,大学生外出安全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2、外出时,你一般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男生71%、女生81%外出会选择乘公交,其他人不同程度的选择了其他方式。虽说乘公交是相对安全的,但是我们大学生外出还是应该注意公交上的一些盗窃等事件,有少部分同学选择坐黑车外出,这种方式比较危险,我们应该避免。

  3、你通常出行的目的是?

  女生有72%外出是为了购物,在这里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这时候要注意防范诈骗呢等一些危险行为的发生,男生43%为了购物、32%是外出办其他的事,男生自卫能力虽然比女生强,但是面对犯罪团伙还是会无能为力,所以外出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提高对他人的防范意识。

  4、你最晚什么时候回寝室?

  男生、女生都有43%晚上10点回宿舍,男生40%、女生41%晚上11点回宿舍。10点或11点回到宿舍是较安全的,但有部分同学凌晨回宿舍,这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犯罪分子多在这时作案,因为这时候求救方式比较少。

  5、您离校外出搭车时是否考虑过安全问题?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女生77%外出搭车经常考虑安全问题,这一点有利于我们的外出安全,而男生只有46%经常考虑,43%很少考虑,受害者与性别无太大关系,男生同样要考虑外出搭车的安全性。

  6、您认为搭黑车是否安全?

  71%的女生坚决不搭,28%的女生认为没事。而53%的男生坚决不搭,46%的'男生认为应该没事。这说明女生的安全意识比男生要高一点,但是不管男女我们都应该不搭黑车,以减少被害几率。

  7、在陌生的地方,是否会搭无营业执照的出租车(黑车)节省时间?

  有63%的男生、80%的女生不会搭黑车以节省时间,对于黑车我们不管在什么地方有何种原因都不要搭,我们应该乘坐有营业执照的车辆,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外出安全。

  8、当您迷路了,有人热情的主动带路,您是否相信并跟随?

  有67%的男生、76%的女生不会跟随主动带路的人,33%的男生、24%的女生会跟随主动带路的人。跟随迷途上的陌生人比较容易被犯罪分子领进犯罪场所,这也是大学生外出遇害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迷路了要请求警察等相关人员。

  9、您是否经常在假期旅行?

  从表中我们看出:73%的男生经常在假期旅行,71%的女生经常在假期旅行。在假期旅行的人还是很多的,旅行时候我们要注意人身安全。

  10、您是否会在没有关系很好的朋友或亲戚不在的情况下在外宿醉?

  有93%的女生不会在没有关系好的朋友或亲戚时候在外宿醉,73%的男生不会,但有25%的男生会在没有关系好的朋友或亲戚时候在外宿醉,这样在没有好友

  出行调查报告 7

  一、调查背景:

  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在节假日出去旅游,并且,寒暑期出行回家也是大学生所面临的共同的话题。并且因此,我们想就大学生选择何种出行交通工具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我校大学生出行状况。

  二、调查准备过程:

  首先,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接下来寻找了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

  2、调查对象: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3、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情况。

  4、调查方法:

  A问卷调查,共100份。

  B指定对象问询

  5调查结果预测:本次调查题目贴近生活,由于某些因素限制,实施调查范围过小,能够调查的人群也十分有限,以及调查方法不够准确全面,结果必然不够准确。况且,在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

  平等原因,当地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该调查结果可能具有片面性,但调查能代表我们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学生关于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情况,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数据统计和分析:

  1)调查表(共100份

  调查表格式如下:

  1.您的性别是

  □男□女

  2.您的年级是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3.您是所在院校本地省市)学生吗

  □是□不是

  4.您觉得我们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如何

  □差□一般□好□很好

  5.您平均每月的生活费

  □低于500口500 800口8001200口1200以上

  6.您每月用于出行的费用为

  □低于100口100 200口200300口300以上

  7.您一次出行的交通话费一般是

  □ 3元以下□ 35元口57元口79元口9元以上

  8.您每月的出行频率为

  □ 13次□ 46次□ 79次口9次以上

  9.您主要的出行方式为

  □公交车□火车□自行车□出租车□其他

  10.您为什么选择上述的出行方式

  □方便快捷□安全□价格便宜□舒适□环境好()

  11.在大学阶段,你城市出行的主要目的为多选□学习□购物/娱乐□返家□会友□实习/兼职□公共事务□其他12.您觉得交通工具对个人形象的重要性

  □很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

  13.您最喜欢哪种交通工具

  □火车□公交车□出租车□自行车□

  其他

  14.您认为哪种出行方式最划算

  □火车□公交车□出租车□自行车□其他

  15.燃油价格上调对您有什么影响

  □减少出行频率□更换交通工具□没有影响

  16.您每次出行花费的时间为

  □ 1小时以内口12小时口23小时口3小时以上

  17.您的出行距离为

  □ 2公里以内口25公里口510公里口1015公里口15公里以上

  18.您可以接受的候车时间为

  19.您一般和什么人一起外出

  □独自一人□男/女朋友□室友□其他20您认为阻碍出行的最大问题是

  □资金不足□闲暇时间不足□个人不喜欢出行□没有合适的外出伙伴□其他

  2)调查结果分析:

  1.出行方式选择:77%的同学热衷于公交车回家,14%的'人认为公交车是最方便快捷的选择。

  2.节假日是否该外出:调查的大多数能源学生82%认为节假日应该选择较近的地方娱乐,综合时间和费用的原因。问询特定同学,了解到大家短途出行一般选择重庆主城景点,这都是综合了时间消费众多因素后选择的结果。

  3.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

  学生党,在出行需求日益增大的今天,出行方式选择主要受一下几方面影响:

  ①出行费用。因为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因此出行考虑最多的依然是价格因素。出租车出行毕竟价格高,尤其是重庆出租车难搭,经济因;;素限制了个别同学选择此外,高铁提速提价,部分同学也不太热衷相反,大家觉得最经济适用的便是火车。另外,询问法综合得

  知,省内出行,一般大家热衷于汽车出行,即大客。

  ②出行时间。一般而言,为避开出行高峰,部分同学会选择提前

  出行

  ③出行距离。有些同学出行距离较远,就会比较倾向高铁等较为便携的出行工具,距离相对较短的,则会选择火车或汽车等,并根据费用进一步进行考虑。

  ④出行人数。同行人数也是考虑外出乘坐哪种交通工具的一大因

  素。同行人数多的时候,调查发现大家比较倾向于坐火车,低价,即使;时间长,也可以娱乐同行人数少的时候,外出交通工具的选择范围会更加广泛,有极强的可活动性。

  ⑤出行地点。调查表结果显示,外出目的地也对于所乘交通工具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外部经济因素在我们外出交通工具的选择上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⑥出行对象。调查发现,多数人愿和室友或男女朋友出行,很少个人出行

  4.等车时

  间:随着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很多人都不愿意

  20分

  钟以上的候车,等太久便会更改出行方案及减少出行频率

  五、调查总结

  正如调查预测说的一样,本次调查题目贴近生活,由于某些因素限制,实施调查范围过小,能够调查的人群也十分有限,以及调查方法不平等原因,当地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该调查结果可能具有片面性,但调查能代表我们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学生关于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情况,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于大学生出行这一普遍性问题,通过调查,我们的观点是:在校大学生应该充分节俭,适当外出,选择价格便宜对自己合适的交通工具;同时,我们可以很坚定地说,未来大学生外出将会越来越成为普遍性的现象。

  出行调查报告 8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网上调查形式,在上海统计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发布问卷。调查收到回答问卷2598份,剔除非上海地区的IP地址及回答不全的问卷后,共获得有效样本2331份,样本有效率为89.7%。从调查对象的分布看,居住在各个环线间与不同出行距离的受访者均占一定比重(见表1)。因此,样本的分布情况比较符合上海的实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分布

  数量(人)比重(%)

  合计2331 100.0

  按居住地分

  内环440 18.9

  内中环间

  中外环间570 24.4

  外环外776 33.3

  按居住地到单位距离分

  5公里以内287 12.3

  5-10公里528 22.7

  10-15公里490 21.0

  15-20公里415 17.8

  20公里以上611 26.2

  二、本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广大市民的基本认可

  1、逾四成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出行方便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上海已形成了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道路交通网络。调查显示,有7.3%和35%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很方便和方便,合计为42.3%;36.8%认为一般(见图1)。其中,以轨道交通作为上下班交通工具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方便和很方便的分别占8.2%和45.3%,合计为53.5%;认为一般的占34.3%。这表明,市民对上海轨道交通总体评价更为积极。近年来,上海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大力推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基本认可。

  调查同时显示,仍有两成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不太方便或者很不方便。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受访者居住在外环外区域,受公共交通网络布点的局限,上下班转换车辆不便及花费时间较多。

  图1受访者对本市公共交通的评价

  2、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

  公交与轨道交通成为市民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调查显示,有26.9%的受访者选择乘坐公交,17.2%选择乘坐轨道交通,21.4%选择乘坐公交加轨道交通,合计为65.5%;另有12%上下班出行使用助动车,13.%使用私家车,9.3%使用自行车或其他(见图2)。这表明,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这与目前上海公共交通方便快捷、花费少有着重要关系。

  图2受访者上下班选择的交通工具

  分区域看,居住在内环的受访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占66.8%,居住在内中环间的受访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占70.1%,居住在中外环间的占71.9%,居住在外环外的占56.9%。这表明,在公共交通较为便捷的区域,市民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3、受访者上下班交通单程平均时间为50.4分钟

  有9.3%的受访者上下班单程耗时在15分钟以内,16.4%耗时在15-30分钟,18.7%耗时在30-45分钟,24.2%耗时在45-60分钟,22.4%耗时在60-90分钟,9%耗时在90分钟以上。经加权平均计算,受访者上下班单程平均时间为50.4分钟。按居住地到单位距离的分组来看,距离越长,相对耗时越多(见图3)。

  图3不同出行距离的受访者上下班单程平均时间

  4、受访者平均步行7.5分钟乘上公共交通

  按公共交通工具分组来看,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受访者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53.7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40.7分钟;乘坐轨道交通的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58.5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42.8分钟;公交车加轨道交通的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68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53.4分钟。这表明,目前受访者上下班两头的平均步行时间约15分钟,平均步行7.5分钟就能到达公交站点或轨道交通站点。

  5、近八成以公共交通出行的受访者每天上下班交通花费在5元以上

  在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受访者中,有20.2%每天上下班交通费用在4元以内,57.3%在5-10元,22.5%在10元以上。从居住地到单位的距离分组来看,距离越长,相对花费越多。从公共交通工具分组来看,公交车成本较低,而乘坐轨道交通的花费相对较高(见表2)。

  表2以公共交通出行的受访者每天上下班交通花费构成单位:%

  类别4元以内5-10元10元以上

  平均20.2 57.3 22.5

  按交通工具分

  公交车38.8 51.4 9.9

  轨道交通8.7 67.4 23.9

  公交车加轨道交通6.2 56.7 37.1

  按距离分

  5公里以内72.2 24.5 3.3

  5-10公里38.7 58.4 3

  10-15公里18.7 72.9 8.4

  15-20公里11.3 66.4 22.3

  20公里以上5.8 46.2 48

  三、市民对本市交通状况的评价差异较大

  1、逾三成受访者认为高峰时段路面严重拥堵

  尽管世博会后上海交通更加便捷,但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路面的交通状况仍不容乐观。调查显示,仅有7.8%的受访者认为高峰时段的路面很通畅或比较通畅,56.1%认为有点拥堵,34.9%认为严重拥堵。高峰时段市民感受到的路面交通压力与居住地有明显的相关性。居住在内环与中内环间的受访者认为路面严重拥堵的分别占31.8%和31%,而居住在中外环间与外环外的市民认为路面严重拥堵的分别达到37.7%和37.2%(见表3)。

  表3不同居住地的受访者对高峰时段路面交通的评价单位:%

  居住地很畅通比较畅通有点拥堵严重拥堵说不清

  内环0.7 8.0 57.5 31.8 2.0

  内中环间1.5 7.7 58.5 31.0 1.3

  中外环间0.9 5.4 55.4 37.7 0.5

  外环外0.6 6.8 54.1 37.2 1.2

  2、高峰时段轨道交通限流措施有争议

  世博会期间,为了缓解大客流的压力,上海轨道交通在高峰时段会采取临时性限流措施,封闭部分出入口。这一措施,市民如何反应?调查显示,有43.3%的受访者赞成这一措施,44%认为轨道交通限流给出行带来很多不便,不赞成这种做法。在依靠轨道交通、或公交加轨道交通出行的受访者中,反对限流措施的比重更高,分别达到48.5%和50.3%。这表明,轨道交通限流措施在市民中影响较大,是否能成为应对客流压力的常规手段还有待考量,使用时需谨慎。

  四、本市私家车拥有量逐年增加现象值得关注

  1、半数有车受访者使用私家车上下班

  在所有受访者中,有26.2%拥有私家车。从居住地分组看,居住在外环外的受访者私家车拥有率最高,达到29.9%,比内环高6.7个百分点。

  从私家车使用情况看,半数有车族使用私家车上下班。随着居住区域的`外移,使用私家车作为上下班出行工具的比重逐步提高。居住在内环的有车族中仅有40.9%使用私家车上下班;居住在内中环和中外环的有车族使用私家车上下班的比重分别为46.4%和45.1%;居住在外环外的有车族使用私家车上下班的比重最高,达到59.5%。

  2、逾七成受访者年内无购车意向

  调查中,有77.2%的受访者表示今年没有购车意向。年内有明确购车计划的受访者仅占6.7%。居住在外环外的受访者购车意向较高,达到8.6%;而居住在内环的市民仅有5%打算购车。

  使用成本高、道路拥堵是受访者不打算购车的主要原因。在年内无购车意向(可多选)的受访者中,有62.9%由于油费、停车费、车辆维护费等使用费用较高而放弃购车,50.4%表示道路拥堵不如乘地铁、出租车方便,49.8%是由于牌照费较高而不打算购车(见图4)。

  图4受访者不打算购车的原因

  五、对本市交通发展的两点建议

  1、落实公交优先战略

  从市民的出行的实际选择来看,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从居住地看,在公共交通较为便捷的区域,市民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因此,本市应进一步坚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快捷、方便、经济的出行方式。一方面,应在政策上加以扶持,完善公共交通补贴机制,进一步降低市民公交出行成本。另一方面,应加大外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地铁站点、换乘枢纽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设置,形成如内中环一样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

  2、适当控制私家车发展

  调查显示,上海市民目前暂无购车意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汽油、牌照等使用成本过高。从国外做法来看,香港通过高税率来控制私家车规模,只要买车就要根据车排气量的大小交纳相当于汽车价格40%至60%的首次登记税;新加坡和伦敦通过征收交通拥堵费来约束进入中心商业区的车辆;法国实行严格控制驾驶执照考试的通过率来限制司机数量。近年来,本市私家车拥有量快速增加,适当控制私家车发展势在必行。因此,上海可通过调整各种政策如提高私家车道路使用费、停车费,以及相关税收等来控制私家车的发展。针对居住在外环的有车族,可积极为他们提供私家车换乘轨道交通,并优惠停车收费等服务措施,还可通过各种经济杠杆,如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征收交通拥堵费等来控制进入市区的机动车数量,引导和鼓励广大市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出行,以缓解本市交通压力。

  出行调查报告 9

  一、调查主题

  关于大学生旅游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旅游越来越成为热点。作为中国旅游市场的特殊消费群体,大学生因其蕴涵的巨大商机,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大学生旅游的整体情况,以便为旅行社今后的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

  三、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对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经管一系,经管二系,设计艺术系,能动汽机系,土木建筑系进行抽样调查.

  四、样本数据及分析

  (一)样本容量发放120份问卷,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为83%,实际有效问卷100份,占83%。

  (二)样本数据统计

  1、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有女生39人,男生61人。

  2、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大一学生18人,大二学生32人,大三学生45人,大四学生5人。

  3、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非常喜欢旅游的32人,喜欢的58人,无所谓的10人。

  4、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出游目的为放松一下的有36人,为寻找乐趣的有25人,为增长见识的有11人,为探亲访友的有24人,为其他的4人。

  5、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出游费用来源于家庭支持的有70人,为兼职打工的有13人,为奖学金的有5人,省吃俭用的有12人,其中选填省吃俭用的都与家庭支持同时选择。

  6、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获取旅游信息渠道为身边朋友介绍的有50人,通过报刊杂志的有5人,通过电视网络的有24人,通过旅行社宣传海报的有12人,通过其他形式的有9人。

  7、在回收的调查问xx内容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当今全国高校数量已达2000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2000万人,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同时,国内的旅行社达1.6万个,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大学生旅游却很少选择旅行社这条途径,是大学生的原因还是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方面,旅行社对于大学生市场的潜力不是很明了。鉴于这两点,对当今大学生旅游的调查就显得是有必要的。

  所以,我通过自己搭建的个人网站“一起旅游吧-大学生自助游”做了相关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今大学生旅游的大体情况以及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态度,为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状况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数据。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为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旅游的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有接近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另外5%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只有接近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游。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旅游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是没有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4%。

  去旅游的目的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同时,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是金钱,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们。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是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由于学习目的而选择旅游。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与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占了总人数的54%,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

  其次,旅游目的地选择民族风俗区有30%左右;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分别约占总人数的9%和5%。反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和高校校园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不定期,想去就去,占了总人数的56%左右,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在具体时间段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国庆、五一长假,约占了总人数的52%。选择寒暑假期以及平常的周末出游的人少,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0%和24%。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而普通周末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预习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故国庆、五一长假是大学生旅游的高峰(56%),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时间休息调整。

  三、大学生旅游的消费方式

  在选择旅游消费方式上,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约占51%;其次是选择个人游的,占21%;而只有28%的大学生选择跟旅游团。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在选择自助游和个人游的学生中,高年级明显多于低年级,这可能是高年级有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来自城市的学生明显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可能与学生的个性有关。

  四、大学生旅游的方式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出游方式选择与同学结伴而游的(约52%)占大多数,与男(女)友一起的约占21%,数字表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而与家人一起(约6%)和独自一人出游(约21%)也占一定比例。在旅伴的选择上,部分人选择跟男(女)友一起去旅游,这可能是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大学生正处于感情萌发的时期,与情侣同游一方面可以体验生活,增加旅游乐趣,共同解决旅途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双方的了解,培养共同兴趣、增加双方的感情。相反,选择与父母亲人同游的人很少,只占6%,这也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大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的因素,以及个人消费水平的差异,旅途距离长短,个人爱好等等原因,影响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出行方式。

  五、大学生旅游的次数(每年)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年出游次数为1次为约32%,2次为约53%,3次为约10%,4次约3%和5次以上为约2%。

  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多数大学生平均每年出游次数为一到两次,少数有条件的学生也有年出游次数为三到四次的,但每年出游次数为五次以上的很少。

  六、大学生旅游的消费状况

  在以往外出旅游的花费上,游览、门票占其主要,占总数的约67%,其次是吃的,约占14%,交通约占19%。而对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约占33%,喜欢约占46%。而特别喜欢仅约占13%。由此可见,当地的风味小吃没有将其特色表现出来,就深入了解,许多大学生对在没有品尝时给予的期望值偏高,而真正品尝之后,其期望值大打折扣,毕竟青年人对新鲜事物在感官上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一旦去体验之后,没有其想象的好时,将会大所失望,这也许是其感觉对其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的比例占较高的原因。在住宿上,一般学生(约53%)选择30元左右(人/每晚),可见,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要求体现了节约原则,这可能表明现代的大学生保持着俭朴节约的优良传统,也有可能是大学生的旅游费用大部分还是处于家庭资助。因为有80%左右大学生的生活费是来自家庭资助的。

  在旅游途中,约76%大学生愿意投入到购物中的比重是10—20%,表明购物在大学生旅游中也占主要活动。同时安全第一在大学生旅游中感觉是最重要的约占43%,其次是费用的约为23%,舒适度约为22%,旅游的经历约为12%。

  总体来看,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水平中等偏下,旅游范围及方式也趋向保守。选择徒步及旅行自行车出游的人数也占了一部分的比例,显然大学生旅游有这一方面的需要,旅行社可以考虑开展徒步、自行车旅游的相关项目,满足市场需求。

  七、大学生旅游的信息渠道

  调查表明,亲朋好友介绍的旅游景点可信度相当高(约占53%),其次是网络搜索约占33%,报刊广告约占12%,旅行社咨询约占2%,可看出亲朋好友亲身游玩过的景点的好坏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报刊广告、旅行社对大学生并没有起到较大到关键。因此收集旅游信息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只是较容易,同时在收集旅游信息是,出游费用是最关注的,其次是景点的吸引力,住宿条件、安全问题、交通便利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目前各景点、旅行社及其它媒体提供的信息与实际享用服务自建的距离相差较大,由此可见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景观大相径庭。

  根据调查,一半大学生表明学校极少组织大学生出去旅游,并且部分大学生极少参加学生组织的旅游活动。可见学校对大学生的旅游没有足够的重视,大学生旅游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八、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满意程度

  从调查显示的结果看,大学生对随团旅游的评价的确不高,约75%左右的大学生对旅行社不满意。

  导致大学生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导游未尽职责”和旅行社“降低等级标准”。这两项的比例分别约达到34%和28%。其次是“擅自变更行程安排”约占23%,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约占15%。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游客与旅行社的接触更多的在出游前期的报名环节。而在旅行途中,导游则很大成分上充当了旅行社的代表。游客对旅行社服务的不满意在得不到导游的妥善处理后,则很容易转化成对导游的不满。

  九、大学生旅游的优点

  (1)开拓视野

  旅游最基本的优点可谓拓宽视野。来自于川大的IS同学说:“我觉得出去旅游最大的优点就是开拓了我的视野。我这次去了西塘,见识了不少地方的风土人情,也了解到一些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虽然这是旅游,但是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另外,我还在旅游期间吃了很多他们那儿的地方特产,他们那里的水果也特别甜,并且比这里便宜,总之,我觉得旅游还是好处多。”

  (2)强身健体

  出外旅游无论是乘车还是徒步旅行,都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通过旅游,可以强身健体。来自于武大陈应同学五一期间游玩了杭州的景点,在我跟他聊天时,他讲到道:“我没有出省旅游,只在杭州逛了几天,也不用带太多的行李,不过也累得够呛,但是走了这么多路,我也锻炼了身体。”

  (3)放松心情

  走出学校,没有学业的压力,我们可以尽情地舒展自己的身心。来于中财王聪同学,他笑着说道,“旅游,旅的是心。平时在学校里,除了看书就是这样那样的活动,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五一黄金周正是放松心情的一个好的机会,我是带着愉快的心情出去旅游的。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美景,身心得到放松,我可以忘掉所有疲惫沉醉在美景中。我觉得在平时疲惫的生活中,要多出去走走,让疲惫的身躯舒展一下,轻松一下。”

  (4)增进友谊

  在我交谈中的几个同学都是与朋友一同出外旅游的,问及旅游的优点,他们都说可以很好的增进友谊。来于川音小谢同学说:“通过旅游,我与朋友们之间的感情更深了,因为在旅游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在旅游期间,可以更好地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

  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旅游呈现以下特点:

  1、出行时间固定。大学生的空闲时间都是以学校的课程安排为准,所以出行时间很固定,主要集中在五一、国庆黄金周。

  2、消费水平较低。大学生大都还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旅游的钱都是从自己的生活费或是辛苦打工的所得中省出来的,所以“穷大学生”基本都是选择最便宜最划算的旅游路线和方案,同时在旅游中的购买力比较弱。

  3、旅游出行目的。大学生旅游主要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所以选择的景点主要是自然风景区。

  4、信息来源单一。大学生经济上还没有完全独立,因此大学生旅游一定要考虑资金方面的问题。故旅游前的功课必须做好,针对这一点,我搭建了大学生自助游的平台。

  传统的随团旅游,衣食住行不用自己操心,但代价是失去了自由;自己出行有了随意安排的自由,但凡事都需自己操办,难免玩得尽兴。自助旅游似乎实现了两者的结合,取长补短。而调查结果也说明这种新型旅游方式潜力巨大,这是否意味着在自助旅游市场上,令一场战争又要开始了呢

  出行调查报告 10

  近几年来,宁波的旅游业发展日益红火,各旅行社也此起彼伏的出现,旅游更成了宁波市居民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事情。

  于是,我们调查小组特地对范江岸小区进行了定点的问卷调查,一共发放100份,回收了100份,回收率100%。通过这次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宁波市居民,尤其是在假期的出行情况,同时也可从中发现本市旅游业的某些不足之处,能为有关部门提供点意见或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出行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所得,宁波市居民双休日、节假日真正出行的人较少,且每次出行时间间隔较长。下面是些有关数据,即可证明:在家基本不外出的(包括在家休息、在家打扫卫生、给自己充电学习)占51.5%,剩下的48.5%包括了外出旅游、走亲访友和购物逛街,而真正外出旅游的也只占全部人数的15%。其中39.6%的人已经有1年甚至更多年没外出旅游了。

  2.出行目的:

  如今人们出行目的各异,休闲观光、探亲访友多种多样,至于宁波市民的出行目的如下图所示:

  3.出行方式:

  据我所知,如今的出行方式主要有两种,跟团出游和自助旅游。当然两种方式各有利弊,而我们74%的市民选择了自助旅游,原因很简单,多数人认为可以省钱,当然时间、路线方面可以自由支配,不像跟团去那么贵。

  在问及旅游形式时,有将近一半的居民选择了传统观光型的旅游方式,这是与出行目的较为符合的。同时,我也发现有30%左右的人选择了野营探险型。这说明,在出行人之中年轻人占了不少的比例。

  4.出行的注意点:

  在居民的心中,我们在旅游时通常最担心的还是天气和安全两大因素。这两点直接能导致此次旅游的'顺利进行,谁都希望一路顺风而去,满“载”而归,即使累点也无所谓。

  当然问到黄金周是否愿意出行时,我所调查的11户家庭绝大部分都说不会,有的则不肯定。因为他们认为黄金周出行的人太多,交通拥挤,给旅游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各种花费也随之上涨,自然不能尽兴而归,还不如其他时间出行更好。

  5.对旅游地的评价:

  据调查,宁波市居民除对交通、景点评价较好之外,其余的住宿、餐饮、旅行社、导游服务都认为一般。他们认为宁波的旅行社报价不明,服务欠好,导游的个人素质也有待提高;同时,宁波景点少而散,门票价格又高,少特色旅游,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开发。

  二、原因:

  对本次调查的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宁波作为正在全速发展的新兴城市,人们的生活节奏自然变快,导致市民们缺乏时间外出旅游;有时间的也多数选择了短线。

  其次,那些居民多为工薪阶层,有限的收入支付不起较为昂贵的旅游费用,因此也减少了出行次数或选择了短线。

  再次,宁波虽然有着较为久远的文化历史,但开发较晚,景点不多且分散,同时景点又缺少特色,这样一来,又限制了短线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宁波的旅游业发展不够完善。宁波的旅行社个数也不少,为何生意并不红火呢?许多旅行社纷纷打出低价旅行路线,可为何还是少游客呢?这与旅行社发展不健全有关。市民希望跟团去有较为合理的价格,有较好的导游服务,给出行带来方便,而宁波旅行社在这些方面做得都不到位。

  三、意见及建议:

  针对上述四点原因,我总结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我觉得当务之急应该是打造甬城文化,发展特色景点,注重“长短结合”,把宁波的悠久历史及文化介绍出去。这样文化、景点双管齐下,宁波才能成为旅游新城。比如我们的梁祝、河姆渡等已小有名气,但浙东大峡谷、天下玉苑等如今还并不出名。所以我们应该在原有的景点上多发展新景点,不但在市区内发展,而且还要在全大市发展,余姚、象山、宁海等地好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有的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发有价值的景点群,形成“长短结合”旅游,不但能吸引本地游人,更能招来外地及国外游客。

  当然,这些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推行有利于旅游业的政策,为旅游部门做坚强的后盾。通过市定时定点搞的有影响的大型活动来带动市旅游热潮,以及充分利用两个“黄金周”的效应。因此,像“宁波国际服装节”这样的活动就是典型。

  还有就是旅行社的健康发展的问题。他们可以把自己打造成特色旅行社,适合各个层次市民的需要。在各自发展的同时,注重集体以“诚实守信,热心服务”为宗旨,做到真心为游人,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市场。例如,可以针对市民收入,开辟特色市场,制定合理价格,开展“市民实惠游”游线等。还可以根据我市景点少而散的特点,开专线游车,分别组织长线游或短线游等,这样既能满足游人的目的,也给自己带来收益。当然,对导游素质的提高,对旅行社服务信誉的改善,旅行社也是刻不容缓的。

  同时,要想提高市民出行率,调动市民出行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所谓“天时、地利、人合”。只有“人合”了,事情才会更好办。

  当然,做好这些事需要时间,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我们不急,慢慢来,发展好了,一步到位,到时候就不怕宁波市民没有出游地,就不怕宁波旅游业会不振兴!

  出行调查报告 11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是社会最重要的一部分力量。大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是政府关注、学校关心、师生关切的重要问题。而很多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十几年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因为支付一个大学生的学费而负债累累,不知道多少父母为一个大学生而辛苦劳作,不知道多少孩子为一纸大学入取通知书而彻夜不眠。而如果这时候大学生出了什么交通事故,绝对是对一个家庭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我们尤其要重视大学生的交通安全。大学生虽然已经属于成人群体,对于自我保护意识已经渐渐成熟,以为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但是大学生的交通事故却时有发生。

  现今社会,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因而,加强大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对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情况做出调查,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大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调查的背景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近日,网友发布的“中国式过马路”的微博引来社会的极大关注。另一方面,有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份,全国因闯红灯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事故4227多起,造成798人死亡。驾驶机动车肇事造成739人死亡,驾驶非机动车肇事造成55人死亡。因违反道路标识标线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87852起,造成26154人死亡。全国因机动车没有礼让行人肇事造成的死亡人数429人,因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肇事造成161人死亡。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灯”、86人死于“越线”,这样一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在中国很多城市,横穿马路、乱闯红灯、违规变道等违反基本交通安全规则的行为每天都在上演。最近很多人都在调侃“中国式过马路”,认为这是国人不遵守交通秩序的最直接体现。的.确,国人在红绿灯面前有典型的从众心理,只要有一个人抬脚,其他人都会跟着往前走,不管前面是红灯、黄灯还是绿灯,也正因为如此,已经有部分城市的交警已经向这种缺乏法律观念的市民开罚。希望形成更为健康、有序的交通秩序。而不少老司机在传授开车经验时都会提到,到了十字路口,不管哪种信号灯亮着,都要把脚放在刹车上做好准备,预防突然有人冲出来。通过从新闻及网络上的调查,在红灯面前从容过马路的人,并非都是中国人,很多老外到了中国,过马路时的习惯也会被“同化”。看来,要养成闯红灯这个坏习惯并非难事。大学生虽然接受了高等素质教育但是面临这些问题时任然有绝大部分人难逃这些交通恶习,给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地安全隐患。

  (二)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大学生是社会最重要的一部分力量,大学生的健康和安全也是政府关注、学校关心、师生关切的重要问题。所以我想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于道路上的

  交通安全设施常识及其看法、自己面对交通事故时的方式方法。希望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道路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并能带动他人遵守交通规则。

  增强大学生道路安全意识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他的一言一行也时刻影响周围人的行为,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调查时间、地点及方法

  1.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号

  2.调查地点

  学校门口、教学楼门口、教室内及通过QQ工具

  3.调查方法

  采取问卷法。主要是通过在学校门口、教学楼门口、教室内向大学生直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也有部分通过对QQ里好友通过问卷的方式向好友发送。通过在学校门口、教学楼门口、教室内直接发放的调查问卷70份,回收58份,通过QQ聊天工具发送的问卷60份,回收47份。共计发放130份,回收105份。

  二、对调查数据情况的分析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一般距离稍远点出行的方式是骑自行车和坐公交车,也有部分同学会选择骑摩托车和电动车,距离稍近些的一般都会选择步行和骑自行车,也有人选择骑电动车。因为大多数大学生作为纯粹的消费者无力去承担费用较高的出行方式,而骑自行车和坐公交车在出行距离稍远时是相对最为合适的,当然在出行距离较近时35%的人会选择步行和33.7%的人选择骑自行车两种方式的。

  出行调查报告 12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交通联系非常落后,公路等级低,通达里程短,深度十分有限。那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道路建设状况良好,然而中国也还没有高速公路。因南方水运系统发达,人们出行大多走水路,公路交通的建设就更加迟缓。从上述情况不难知道,当时人们出行的方式主要是步行,道路建设状况较差、各种交通工具的运用在我国还没有大力发展起来、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这种步行有益身体健康的理念以及当时并不忙碌的生活状态等等因素,使得人们普遍选择步行出门。小时候妈妈常说,她以前常常要担着菜步行一个多小时到附近的市场上卖掉,即使是现在交通比较发达,我仍能看到一些担着菜或其他商品从家里步行到圩市上卖的老奶奶。30年前的中国农村,交通是真的基本靠走的阶段。用一句玩笑话:那是一个可以发挥和开发人类潜力的年代。人一天真的可以徒步走很远。在大人的印记中,总有当时称为不太守规矩出去发财的人,穿着千层底,背上干粮和水,天天奔走在乡间和城镇之间。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

  具当然是自行车,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严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社会的稳定。

  一、改革之初交通工具变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1979年,乘着改革开放的第一股春风,中国道路建设蓄力起步,交通工具也开始广泛运用。当时的社会就像从黑夜到了白天,从冬天转到了春天,景象似乎来了一个大翻转,出行普遍走路的人们开始追求使用交通工具,但因为经济实力和技术有限,当时流行起来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也正因如此,自行车在当时相当于现在的小轿车了,当时的几大自行车品牌在现在仍能引起人们纷纷议论,那时我们可是自行车王国。到了80年代中期,靠燃油动力的摩托车开始流行,因为它省时省力,骑起来又非常有面子,成了人们出行的新选择。

  (一)品牌自行车大行其道

  30多年前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那个时候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地位无异于现在的私家车。当时购买自行车都得凭票,每年一个单位最多能分到十几张购车票,能有幸分到票的人自然不多。一位被询问的老奶奶回忆道:那时候如果家里能拥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是令人羡慕的。当时人们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车外,绝大多数都骑自行车或步行。在那时候,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其中牌子最响的是永久和凤凰牌。那时,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现在有辆轿车的感觉,尤其是骑永久就像开奔驰一样有面子,而一辆凤凰就像现在有一辆宝马一样。凤凰牌自行车由上海自行车三厂出品,一度供不应求,需凭票购买,永久牌自行车由上海自行车厂出品,与凤凰牌自行车地位相当。现如今自行车已经慢慢的更变它的作用,从主要的交通工具到人们休闲锻炼的器具。辛苦一周的学习,在周末叫上几个好友,一起骑着单车旅游时那么的惬意。偶尔会有一些自行车爱好者,骑着自己的爱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我们会敬佩他们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佩服他们的毅力,而这个时候自行车代表的是他们的精神象征,说白了就是因为没有人会这么做,而他们做了。

  (二)摩托车成为人们的新宠儿

  上世纪80年代,摩托车开始逐步成为了人们的新宠。那时,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骑着一台摩托车游走于大街小巷无疑会引来不少羡慕的眼光。当时太扎眼了,我是小区里第一代玩摩托车的人。一位大叔告诉我,1980年,他托广州的朋友花1900多元买了一台免税的铃木牌50cc摩托车。

  那时骑摩托车,比现在开奔驰、宝马感觉还要好。他笑着说,那时候我觉得生活很富足,现在看起来总觉得自己也太容易满足了。从摩托车开始,中国人的出行方式被大大改变了。

  1984年,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喜剧电影《雅马哈鱼档》热播全国,在很多50岁左右的广州人眼里,这可以视作摩托车在广州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标志。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喜爱上了摩托车。当时广州一些比较大的商店,像华侨大厦、友谊商店等,都有摩托车卖,虽然都是雅马哈、本田、铃木等进口车,价格比较昂贵,但一般市民也开始光顾了。

  此后,广州摩托车增长速度越来越快。1988年,广州市区摩托车上牌数量首次突破10万,1992年又突破20万。到1995年,这个数字再次被改写成361016辆;1997年,达到历史最高峰401655辆,摩托车已经成了广州市民第二出行工具。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摩托车作为一种时髦代步工具,飞速飞入寻常百姓家,尤其在广州无处不塞车的年代。在20xx年前,广州中心区登记有牌的摩托车40多万辆,全市的摩托车有100多万辆。现在的人们也许觉得骑摩托车是很落伍的事情,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现在社会这个宠儿也会被慢慢的淡忘,摩托车由于它的方便、高效、省力等优点风靡中国一段时间,它的优点是无可厚非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暴露出的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安全性差,尾气对环境的污染等。这时候,人们对一种更安全更舒适的交通工具的希望也更迫切了。

  二、世纪交替下的交通多元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交通工具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人们出行更快更便捷。进入了21世纪,交通工具在海陆空全面立体覆盖,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显现,地球正在逐步的缩小。正所谓读中学时,自行车是基本的;读大学时,火车和公交车是必须的;工作了,打的是经常的;结婚了,私家车是可以有的。

  交通工具的多元化见证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

  (一)私家车的解禁与普及

  今天,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把轿车当作了生活、出行、谋生的现代化工具。轿车已成为中国最市场化的产业,中国人可以在市场上挑拣几乎所有国际主流品牌和自主品牌的汽车,但是这是30多年前的中国人不敢想象的事。

  1970年,私家车是禁区。刚刚从文革劫难中走出的中国老百姓,一万个人中间也许都难得找出一个人会梦想能开上私家车的人。当时中国的轿车价格是国际市场的三四倍,大多数工薪族月薪四五十元,不吃不喝攒钱半辈子,也买不起一辆轿车。当时中国的轿车千人保有量不足0.5辆,在全世界排名最末。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官员用车的级别限制松动,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使国产轿车不敷需求,各式日本轿车通过合法进口与走私渠道涌进国门,并于1985年达到顶峰。1990年中期,全国社会集团购买力的70%用在公车的消费上,出现了车制造得越多,国家财政越不堪重负的情况。1995年以后,面对合资生产的桑塔纳、捷达、富康,引进技术生产的天津夏利、长安奥拓以及易货贸易进口的小型车,私人购买量在北京及深圳、广州、温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日益增多。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具备了汽车消费的能力,不少市民告别了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将私家车作为日常生活出行的交通工具。私家车的大量出现,改变的不仅是出行方式和效率,也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私家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私家车主不用风吹日晒去赶公交车,而且不用担心工作的延误,具有便捷高效的特点。另外,私家车的普及也从侧面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从业人员,已经占到了社会就业总人数的1/6。汽车产业因消费产业链长、辐射面广的原因,带动了钢铁机械石化橡胶等156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私家车的普及,强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士则成为关税高达220%的天价高档豪华车的买主,拥有劳斯莱斯、法拉利成为他们的财富标签。

  20xx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年,上海通用的十万元家轿赛欧问世。近年来,私人购买占了汽车总销售的八成,形成了汽车业从生产到消费的良性循环。轿车的生产、消费过程给国民经济创造了巨额的

  税费和财富,轿车业的波及效应也给上下游相关产业带来众多的发展机遇和就业岗位。

  但私家车在给人们带来出行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主要是停车位不够、上下班高峰期的拥堵、污染空气环境、加速了能源损耗等等。对此,不少的私家车主改变了刚买车时天天开车的习惯,改乘公交车或是自己骑自行车。他们的生活方式随着出行方式的变化不断在改变。

  (二)公共交通工具的推广1.公交车和的士

  (1)公交车

  20世纪80年代初,公交车开始全国普及,在上世纪80、90年代,公交车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公共交通是城市的窗口和名片,作为市民出行首选的公交车,在最近几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十年前,公交车线路短而少、车辆少。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城市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交通安全等方面出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公交优先战略的不断实施,公交车的线路和车辆的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公交车车辆的档次也在不断的提升。公交车的作用在日益提升,方便快捷的公交车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桥梁。

  公交车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朝着节能和环保的方向迈进。面对目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人们不得不改变观念,在公交车环保理念上有质的突破。在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在动力、燃料等关键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杭州,公交车以液化天然气为动力,这种新型环保公交车减少了汽油柴油的使用量,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节约了能耗,保护了环境。

  21世纪是和谐社会,和谐公交车要体现其人性化的设计。针对目前人们坐公交车时忘记带钱或者没有零钱的情况,河南平顶山实行建设事业ic卡密钥管理系统,用ic卡代替现金支付。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公交车专门安装了一套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系统。在上车的阶梯安装自动电梯,好让残疾人上车。另外,越来越多的公交车开始在车内安装空调自动调节系统,用来根据车内的温度的情况自动调节车温。

  出行调查报告 13

  为了解市民目前对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和偏好,需求服务的痛点,以及对x热线的认知程度、使用情况、服务满意度和意见建议等,开展此次交通出行服务情况民意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反馈如下:

  一、在线调查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男占69.51%

  女占30.49%

  2、您的年龄

  20岁以下占6.38%

  20-30岁占26.6% 30-40岁占35.11%

  40-50岁占14.89%

  50-60岁占12.77%

  60岁以上占4.26%

  3、您的职业

  机关事业人员占29.79%企业职工占42.55%个体户占5.32%

  学生占7.45%

  离退休人员占4.26%其他占10.64%

  4、您的日常使用的出行方式有哪些?可多选私家车占20.88%

  网约车占10.44%

  出租车占11.65%

  公交车占21.69%

  有桩共享单车占8.43%非机动车占11.24%步行占13.65%

  其他占2.01%

  5、您是否拨打过xx热线?打过占42.35%

  没有打过,且不知道xx占25.88%没有打过,知道xx但不需要拨打占31.76% 6、您拨打时,能顺利接通吗?一次拨通占28.41%多次拨通占18.18%多次拨不通占5.68%未打过占47.73%

  7、您拨打xx热线因为未打过占32.74%

  出租车召车占23.01%咨询公交出行等占7.96%投诉举报(出租车、公交车、客运班车等)占14.16%失物求助占7.96%表扬从业人员占2.65%其他占11.5%

  8、您认为以下哪种召车方式更方便有效?路边扬召占18.18% xx电召占14.55%

  xx行平台占9.09%

  网约车平台占58.18% 9、xx热线受理您的电话召车后,是否能及时、有效地为您解决问题或提供准确的信息?

  不清楚占58.82%

  是占27.06%

  否占14.12%

  10、xx热线受理您的咨询后,是否能及时、有效地为您解决问题或提供准确的信息?

  不清楚占61.18%

  是占28.24%

  否占10.59%

  11、xx热线受理您的投诉后,是否能及时、有效地为您解决问题或提供准确的信息?

  不清楚占63.53%

  是占25.88%

  否占10.59%

  12、xx热线投诉举报类工单处理时限5个工作日,你认为是否合理?

  不清楚占45.88%

  是占29.41%

  否占24.71%

  13、xx热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您满意吗?

  不清楚占47.25%

  满意占26.37%较满意占12.09%

  较不满意占5.49%

  不满意占8.79%

  14、您认为xx客服人员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不清楚占34.85%

  业务能力占21.97%

  服务态度占12.88%

  规范用语占8.33%

  沟通水平占15.91%

  其他占6.06%

  二、总结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交通出行参与市民中以20—40岁为主要年龄段,共占x%;职业分布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占x%;在出行方式选择上,前三个选择分别为公交车、私家车和步行。在x热线的知晓度方面,约有x%的市民不知道x且从未打过;在拨打过x热线的市民中,以出租车召车为主,其次是投诉举报;在召车方式上,x%的市民选择网约车平台,其次是路边扬召;市民对x热线提供的服务总体满意,并认为热线话务员主要还需在业务能力和沟通水平上进行改进提升。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夯实基础抓服务质量。通过优化完善xx热线新绩效考核制度,重点加强工时利用率、十秒接通率、话务评价率等考核指标,投诉类工单基本实现短信回访全覆盖。持续抓好日常话务质检工作,定时质检抽查录音,通过奖优罚劣、诫勉谈话和末位淘汰机制,有效减少“短板效应”,提升热线整体业务素质。

  二是加大热线业务培训力度。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重点培养标杆性人物,用一小批人带动团队的共同进步;培养热线岗位上的多面手,打造业务水平精良、工作处理能力强、沟通交流能力强的优秀团队。同时,在常规化的培训基础上,要创新培训方式,让培训方式更具灵活性,培训方向更具专业性,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全面性。

  三是深入服务公众出行。高度重视群众的每一个来电,认真梳理每一项数据,积极主动地解决群众的每一份诉求,努力推动热线朝着“服务更深入”、“百姓更依赖”的方向发展,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让百姓出行更加依赖热线,让百姓心中更加信赖热线。

  出行调查报告 14

  据悉,这一报告是依据城市消费维权联盟工作安排,由中国消费者报社委托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制作的。共对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20个大型城市的5090个受访者进行了调查,报告主要报告五个部分,分别为:“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调查”,“城市居民购车意向调查”,“城市居民日常用车情况调查”,“城市居民对降低私家车使用率的行为意愿调查”,“对国家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的认知与评价调查”。

  一、从调查结果来看,71.9%的受访者认为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最大的问题。而在现有出行方式中,居民选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超过半数,而且72.0%的居民认为目前出行还比较方便;但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选择私家车出行的比例也在增加。相比较其他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北京与广州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比例较高。

  二、调查同时显示,73.9%的居民愿意改变现有出行方式,绝大多数愿意选择私家车替代现在的出行方式;经济发达的城市较其他城市的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意愿要高,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

  三、对于公交的意见,将近70%的市民认为公交系统问的最大题是太拥挤;最吸引居民的公交改进措施则是提高速度和准点率、完善路线和其他公交工具;其中最希望发展的公交方式中发展轨道交通排名第一,占比60.9%,其次是快速公交专线,占比为35.1%。此外,广州和上海居民普遍认为目前公交系统的票价太高。

  在对行车安全意识的'调查中发现,59.3%的市民在驾车/乘车中基本上会系安全带,另有32.2%的居民偶尔选择系安全带,还有7.6%的市民从来不系安全带。居民对安全带与气囊的保护作用的认知还有不少错误,调查显示:有31.5%的居民认为气囊起到的保护的作用大,有36.8%的居民认为安全带的作用大,27.5%认为而这作用差不多,4.1%表示不清楚二者哪一个的作用更大。

  公共交通拥挤、工作需要和扩大个人活动范围是居民购车的三个考虑因素;工作需要在所有影响购车的第一位的因素中占据首位;85.5%的欲购车居民倾向于选择排量在1-2升的汽车,其中选择1-1.6升的比例高于选择1.6-2升的居民对应比例。

  对居民用车习惯的调查发现,四成以上有私家车的被调查居民一般每天用车两次,日均用车在三次及以下的有车被调查居民合计占比达到85.6%。超过八成有车被调查居民驾车出行平均每次乘车人数为2-3人。

  有私家车的被调查居民整体每月平均用车花费为1261元,六成以上有车居民的月均用车花费在1000元以下。

  此外,九成以上有私家车的被调查居民愿意为环保、降低拥堵而降低私家车的使用率。其中,61.3%的被访者表示愿意以“每月少开1天车”的方式来降低私家车使用率,59.9%的有车被访居民支持单双号限行;其中北京、大连、济南、青岛、沈阳五个城市均有超过65%的有车被访居民表示支持单双号限行措施,而济南达到七成,大连的支持比例最高,占比86.4%。

  对于国家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的政策,67.3%的居民表示对小排量车购置税减收政策基本满意,7.3%表示非常满意,而也有24.9%表示不满意,希望有更多的优惠政策。

  出行调查报告 15

  随着城市的发展,私家车变得越来越平常。随着小汽车的增多,道路越来越拥挤。很多的地方都会经常发生交通事故。

  调查时间:20xx年八月。

  调查对象:路人、朋友、车辆。

  采用方法:对朋友们进行问卷调查,观察路人和车辆的闯红灯情况。

  我选择了一个上班的高峰期来进行调查,时间为是8月的一个早上7点30分。当我来到这十字路口时,信号灯由绿变红,可这时,一位行人却骑着电瓶车从斑马线的这一头飞快奔向另一头,他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能够安然通过这条马路。可谁又能准确预测呢,我们不能拿生命开玩笑!

  十中的门口有个斑马线,这条线每天都有很多学生走过,每天在很多学生上学放学时,遇到红灯,那些小汽车往往会停下来,只有那些摩托车等等,拼命着找空间挤过去。但是当我们在上课时,这个红绿灯就完全成了摆设,无人会听从与它,照闯不误。我们的老师也很在意,但终究没有办法......

  在中国,红绿灯的`作用不会太明显,往往那些红绿灯上的监控器才有作用,每个人都不想被罚钱!车辆、行人闯红灯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为我们很怕会有交通事故发生。通过这次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交通事故大都是因为闯红灯而发生的。在我们的身边中呢?我们的亲人、朋友又会不会闯红灯呢?于是,我开始进行问卷调查活动。

  我一共调查了7个人。其中大约有28.6%的人没有闯过红灯,大约有71.4%的人偶尔闯红灯。并且每一个人都意识到闯红灯的危害了。有一个人的回答令我很难忘——闯红灯时,某个路口也许正是绿灯,这样盲目地闯,很容易给自己带来终生的遗憾。是啊,每一次侥幸的心理都会成为下一次闯红灯的动力,但只要一不小心,就会终生遗憾。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交通事故的身影,只要你不小心触碰到了它,必定会引发一场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情景。希望所有人,无论是行人,还是驾驶员、司机都要克制自己要闯红灯的心理。也许,这一次没有发生交通事故,下一次就不一定了。也许,你很赶时间,可是,比起上课、上班迟到几分钟,可贵的生命更为重要。

  合肥现在正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冲刺阶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爱护自己生命,遵守交通的法规,做一个文明的合肥人!

  出行调查报告 16

  一、基本情况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受交通运输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机动车保有量和机动车驾驶员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急剧增长给原本捉襟见肘的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也乘虚而入。据公安部交管局公布:20xx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死亡98738人人,伤残469911人,直接经济损失18.8亿元,万车死亡率为7.6,居世界首位,比交通高度发达的美国还高出2%之多。据有关部门统计,20xx年度,我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544起,死亡136人,伤残881人,直接经济损失163.992万元,与2004年事故四项指数相比,分别上升了58.68%、下降8.11%、上升27.5%、下降9.7%,占全县所有安全事故四项指数的98%、92%、96%、95%,居各类型安全事故第1位。道路交通事故已经严重危及我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引发了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我县招商引资的软环境建设,甚至有可能制约我县经济的进一步高速持续发展。

  二、调查内容与分析

  (一)、宁强县道路交通安全概况:

  宁强县的道路交通事业已初步建立起一个以一条高速路(宁宿徐高速)、一条国道(G104线)、三条省道(S121线、S251线、S234线)为主干线,各类县乡道路为分支的公路交通网络,具有一定规模的通行条件。据笔者调查统计,截止20xx年,我县拥有高速路里程达80公里,国道里程达70公里,省道里程达130公里,县乡道路32条650公里,乡村道路已达56条890公里,桥梁98座,有效地缓解了县乡道路拥挤的混乱局面,大大提高了通行能力,为我县的经济跨跃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交通安全运行保障。道路的迅速发展,我县各类机动车保有量也呈大幅度上升趋势。截止20xx年12月底,我县拥有各类机动车89927辆,仅20xx年一年我县各类机动车登记达7500辆;机动车驾驶员也呈高速增长态势,现我县拥有各类机动车驾驶员45000名,20xx年新增驾驶员11000名,以25%的速度增长。 人口的增加,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驾驶员人数的增多,乡村道路里程的延伸,导致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日益严峻,现有的路面有效警力和交通安全管理模式远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据笔者调查,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如下薄弱环节:

  1、从道路现状看,我县一、二级国、省道路段较多,立体隔离设施、标志标牌相对齐全;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乡村道路不断延伸,但乡村道路交通标志的严重缺失给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提出严峻考验。

  2、我县城区道路多为平直、平行路段,有平交路口35处,其中灯控路口12个,电子监控路口3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路面警力的不足;但因资金投入和警力上的不足,仍有较多路口处于管理失控状态。

  3、从警力分布看,我县公安交巡警大队现有干警99名,辅警220名。除去机关办公人员,路面执勤中队警力不到总警力的50%,人均管理公路达35公里,路面警力的严重不足,执勤交巡警整日高负荷运转,致使路面安全管理的效能大打折扣。

  4、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单一,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不高。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措施有明确规定,但交通安全靠交警的思想根深蒂固,致使很多相关职能部门不能或充分发挥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以至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当前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虽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道路交通流量迅速增长,但是现有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还不适应迅速发展的人、车、路的需求。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主要有以下原因:

  1、人的因素直接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

  人,包括机动车驾驶人、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等一切交通参与者,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笔者调查分析,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因素,20xx年我县共发生此类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道路交通事故820起,死亡95人,伤残550人,直接经济损失110万元,分别占我县交通事故四项指数的53.11%、69.85%、62.43%、67.08%。 首先是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无证驾驶、驾无牌车、驾车吸烟、拨打移动电话以及道路行驶中超员、超载、超速、逆向行驶、酒后驾车、货运机动车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现象普遍。占全县驾驶人总数63.1%以上的二、三轮摩托车驾驶员,每年除了年度审验或车辆检验能见到一面外,其它时间很难见到他们,长时间的不学法,致使其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认识不足,在道路行驶中主观随意性大,违法行为突出,上路随意调头、拐弯,不带驾驶证、行驶证,驾驶证、车辆多年不审、不检,特别是部分三轮载货摩托车,受利益驱使用于拉客,此类现象我县睢桃路上最为多见,虽经多次取缔,仍屡禁不止。

  其次是机动车责任人(车主、单位负责人)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没有尽到应有的安全管理和车辆维修保养义务。据调查,多数车主交通安全法制淡薄,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为儿戏,甚至指使教唆驾驶员多拉快跑,对路面执勤交巡警的安全检查视而不见。另外,还有部分车主(负责人)受利益和金钱的驱使,为提高车辆的营运效率,与驾驶人定口头协议,多拉多挣,多劳多得,致使车辆早出晚归,人歇车不歇,“小车不倒只管推”,车况极差,病车上路是家常便饭,试想这样的车辆上路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能有什么保障?

  再次是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法严重。因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多未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培训,在日常的道路交通活动中,违反交通标志标线的行为异常突出。行人闯红灯、在机动车道内行走、驾驶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行驶或随意穿插行驶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行驶路线不定,导致路面交通险象环生,另外,非机动车载人、载物等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对我县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2、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二大因素,车的因素。车是指机动车、非机动车。我县近年来各类机动车保有量呈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如前所述),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不难看到,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中,有较大比例的脱检车、报废车正与我们擦身而过。例如农用运输车,可谓农民致富的“多用途车”,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这部分车深受农民喜爱,既可农作,又可搞运输,还时常充当“客运”、“货运”两大功效的运输工具。但因为保险费、车购税等问题影响,农用车注册登记率不足60%,年检率不足50%,安全设施普遍不全,安全性能普遍不高,农用车问题已成为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关注的焦点、治理的重点。

  3、道路条件和道路环境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三大因素。人多、车多、路少,高峰拥挤已成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我县的道路状况虽大有改观,但局部路段在交通高峰时段仍不能适应交通需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例如我县城区的元府路、八一东路、人民东街等路段。城区人、车混行,多车一道的状况尤为突出,县乡道路里程的不断增加而安全标志的严重缺失依然严重,交通安全设施不能满足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的要求,这些都是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和发展,导致我县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重要因素。

  三、调查建议

  从笔者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人多、车多、路况复杂而路面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想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切实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车辆的安全行车性能,完善道路的基础设施,笔者认为必须想方设法走出一条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之路。

  走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之路,就要求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要认真依法履行职责,及时研究、探索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长效机制,为保障社会和谐稳定,道路安全畅通,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在此,笔者就推进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提

  出几点初步建议:

  1、完善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要设立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对本行政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行统筹协调,同时,制定交通安全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分析交通安全形势,协调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汽车产业、交通运输、道路交通基础建设等工作。

  2、建立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是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三是建立群防群管工作机制。只有责任明确,机制科学,才能做到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3、建立科学的交通安全宣传模式。《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措施有明确规定,要实现由交警一家唱独角戏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宣传教育的转变,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4、建立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监督机制。要把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保障交通安全的情况纳入目标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对于交通安全措施不得力,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道路交通事故多发,事故隐患突出的的单位,要实行“一票否决”,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行政和法律责任。

  5、建立交通管理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自治。为强化对驾驶员的自我安全教育管理,应成立了机动车驾驶员协会,主要由机务、安全部门负责人组成,承担驾驶员的日常安全学习教育,协助交警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行车竞赛活动。

  四、结论

  通过对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的调查,我们不难看到我县的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道路交通事故依然是影响并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为缓解我县的交通压力,提高全县人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确保全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创造安定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就必须改善我县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交通安全的社会化管理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县的道路交通环境,才能维护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保证我县经济进一步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出行调查报告 17

  世纪之交,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要载体的城市,如何面向新世纪,更好地成为带动所在区域走向现代化的火车头,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决策者们和普通居民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城市不同,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任务和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但对于城市交通人们却不得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据专家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以小汽车为背景的城市交通问题将有一个大发展,并成为城市问题的第一号难题。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年级结构:男性占78%,女性占22% 。

  性别结构:男性占64%,女性占36% 。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大学生目前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见解,城市交通问题是一直困扰国家的一道难题,和解决当前我国城市交通主要问题。最后,讨论结果、调查数据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交通流量增长迅速,道路设施建设带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我国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刺激了城市交通的大发展。从19xx年到19xx年,机动车的年增长率达12%—14%,个别城市甚至达到30%。据估计,北京市机动车增长率为15%,小汽车增长率达到42%。大连市民用机动车近15年增长9倍。上海市中心区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左右。

  与此同时,各大城市虽加大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基础设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道路建设仍然滞后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19xx年全国城市道路总长2.95万公里,19xx年达到13.03万公里,万人拥有的道路长度由3.3公里上升7.0公里,人均面积由

  2.8平方米上升到7.3平方米,到19xx年又上升到7.5平方米。但北京、上海分别仅为5.6、4.5平方米。尽管如此,与国外城市相比,反映道路拥有水平的人均长度和面积指标仍然偏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同类城市的20平方米,也低于中等发达国家的10平方米水平。特大城市道路年增长率为2—9%,而机动车增长率普遍在15%以上。

  (二)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个体交通增长过猛。由于道路拥挤,常规公共交通运营速度下降,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承担的客运比例也不断下降。这使部分公交乘客转向其他交通方式,导致大部分城市的出行以自行车为主,交通结构个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各种车辆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公共交通增长却相对慢得多。19xx年到19xx年全国机动车数由186万辆增加到2490万辆,15年增加了12.44倍,差不多同期北京市的机动车也增加了10.5倍,其中私人汽车从无到有,从1987年的3490辆增加到19xx年的60000辆,8年增加16倍,年平均增长率42.5%。而同期公共汽车仅由2.58万辆增加到10.85万辆,增加3.2倍。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公交出行的比例只占出行总量的17.2%和10.11%。因公交出行比例相对减少,个体交通工具出行量大增,造成道路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城市交通拥阻加剧,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至19xx年底,我国大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大体保持在50%左右。有些特大城市已超过60%。我国拥有4亿辆自行车,其中1.8亿集中在城市,年增长率继续保持在10%左右;摩托车同样在发展,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和部分内地城市增长迅速,有的达到50%——100%的年增长率。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一)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个交通一体化管理机构。城市交通问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协调性大,国外许多大城市都相继成立了市一级的类似“交通委员会”的权威性机构,统管全市、建设、运营和管理,以便能够把握城市全局,进行综合决策和目标控制。但中国城市交通的体制和机构设置从中央到地方却缺乏综合协调的机制,而是设置若干平行单位分管城市交通的不同方面:建设部门管理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公安部门负责对道路上的交通流进行管理,真正的交通部门却只管城外交通,而对城市交通基本不管。这样不仅会造成内容重叠,任务重复,工作效率低下;也易形成都不管的“空白区”(如城郊结合部的交通),无形中加重了交通矛盾。其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一体化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了打破行政界限的束缚,使国家和城市在交通方面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交通政策一样体化,设置更高一级的交通一体化管理机构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切实制定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是对城市交通系统发展建设的长远性和全局性的谋划。“战略的交通规划要检验各种土地使用方案的交通含义,并推荐最好的模式和发展阶段”。它要求站在战略的高度,以系统工程的观点,在比较广阔的地域空间上和长久的时间内(一般至少在20年以上,甚至可考虑40—50年),在城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作出总体部署。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关注的是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的布局、密度、建设水平、交通结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交通政策、投资方向等,可以说,在规划中哪怕是绝小的一点失误,都将会给日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巨大的损失。按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速度,城市交通将成为新世纪初中国城市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城市进行一个行之有效的规划,那么,我们在新世纪初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困难。

  由于战略规划着眼于未来,而未来既是可知的,又是多变的,而且有些因素难以直接预见,长期预测要非常准确很困难。因此,在进行城市交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时,无论对其总需求的预测,还是用地的规划和设施的布置都必须留有一定的余地,保留足够的弹性,而且在规划实施中要及时研究、反思和发现出现的新问题,通过滚动的规划体制来尽量避免规划的失误。

  五、总结

  近年来,国内对交通需求管理日益重视,需求管理的技术也开始进入应用,但我们应多作这方面的研究,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缓和城市中心的交通紧张状况

  写到这里,也该差不多结束了。经过这次调查,只觉得我们经历了许多,同时又成长了许多,学到了很多以前所没有的东西。同时希望我们的一番心血没有白费,那些微不足道的建议和意见可以对同学们有些许帮助。最后,再次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与合作。

【出行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出行调查报告08-15

最新旅游出行调查报告05-31

出行旅游情况调查报告05-10

倡导文明出行绿色出行口号经典12-02

文明出行标语03-08

《日出行》的原文05-08

出行安全教案07-28

文明出行心得10-17

绿色出行的作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