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

时间:2024-07-01 17:57:48 成长感悟 我要投稿

(通用)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通用)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1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满半年的数学老师,逐渐地认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着提高。都说假期是教师充电补充能量的良好时机。这不,除了自主学习外,学校也给我们中心理论学习小组的每个人提供了学习资料:由教育学博士肖川所著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努力。……当看到淡雅的封面上的富有诗意而充满哲理的语言时,这本书就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带上好奇与热情开始阅读。原来这本书精选了肖川教授近20年来写就的上千篇教育随笔的67篇汇集成册的。其中包括“诗意地生活”“教师的解放”“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教师的学习与成长”“聚焦课堂”“我的教学主张”等等。一一拜读后,感受到了肖博士率真的性格和朴实的教育态度。他用诗意地语言来阐述自己对于当代教育理性的思考,给人以启发,带给我们更广阔、深邃、诗意、温暖的精神世界。

  读着肖博士的感性文字,走进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理解生命的境界,领悟个性成就美丽,认识到今天,我们怎么做老师。共享完美的教学,走进大师的教学主张,感受真正的学习情境,懂得尽可能多一点。

  肖川博士说:要真正把“懂得尽可能多一点”作为对自己不懈的要求,就需要有“人类的一切都与我息息相关”的意识和胸怀,就需要走出狭隘的自我,把眼光投向更为高远、更为广阔的世界。懂得尽可能多一点,我想具体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追求自我实现。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成长,就要有一定的目标追求,只有明确前进的方向才能更好地付诸实践,从而通过努力来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一种精神需求和心理寄托。在肖博士看来,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地努力。是呀,在我们的简单生活中,要清晰地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信心,才有可能脚踏实地地付出和奉献,才有毅力学会坚持,才有可能去创造生命中的一个个奇迹。作为一名教师,想真正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成才,首先要静得下心来,能够抵制外界诱惑。然后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给现阶段制定恰当的目标。继而全身心地投入,用行动来达成目标,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都要明白:内心的充实才是最真实的富有。

  二、读书与成长。没有教师的成才,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这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我们身边所熟悉的老师中,有许多都非常优秀。每当有名师做专业成才交流报告时我们能从他们身上看到共性。他们脚踏实地,坚持阅读,甚至每天都会读书,每天写教学反思,坚持关注教育发展,并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可见,教师的成长是离不开学习的,而读书便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除了有看得见的世界外,还能看到另一个内在的精彩世界。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但具体读哪些书就显得比较迷茫。读到肖川博士所写的《读书与成才》这一篇凝练的随笔后,让我有了方向。

  读什么书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好的读物的标准有所了解。卡尔维诺说过:“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呀,我想一部真正地好书肯定是经得起推敲和考验的。作为教师,肖博士认为读书还要有所侧重点。首先,要读一读中小学各种教科书。因为系统阅读中小学生教科书,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后续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之中经常提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其次,要多读一些翻译过来的书籍。因为翻译过来的书籍或多或少经过了选择,都渗透着许多价值观念。再次,中小学教师可以多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书,而且阅读的视野要宽广一点,有些书能够让我们关注更根本性的、深沉久远的事物。最后我们要多读一些优秀的教育报刊。因为优秀刊物上的文章比较精粹,也比较集中于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比较前沿和新锐。此外,肖博士还用经验告诫各位读书人,不一定要读得很多,但一定要读得透,因为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应该反复读。通过阅读,让我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看来要懂得尽可能多一点,就需要广发阅读,仔细咀嚼,再三推敲。

  三、贵在积累,灵活释放。学习的最终结果和成效,最终还是要看你积累了多少,哪些知识和收获是真正属于你的。如阅读中的积累。每每读书之后,我们要巧妙地摘录,进一步地体会,并合理而恰当地运用于教学中,阅读的价值就有所体现了。又如,从课堂和讲座中积累。我一向认为听课是一种享受。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创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有效的课堂连接语、过渡语。面对课堂生成,看有经验的老师是如何把握的。从他们的教学主张中感受教学观和价值观。把所学通过自我消化或迁移转化,变为自己的经验,在所需时取之,灵活地释放,让教师的课堂讲解更富新意,让孩子们的学习更加轻松快乐,完美的教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而日常的`积累就为后期的发展提供了实在地保障。

  追求自我实现、读书与成长、贵在积累,灵活释放,我们能懂得尽可能多一点。我们就不会有太多的空虚与无聊。我们懂得尽可能多一点,就会感受到精神生活的美好,体会生命价值的意义。

  用爱拉近老师与孩子的距离——读《教育在十字路口》有感

  寒假读了《教育在十字路口》一书,作者对于教育的目的作出了独到的见解“教育的目的应在于:借助知识、智慧和爱,使个体获得精神解放,并以此唤醒和释放学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学生的心灵层次。因为唯有当教育成为精神自由的主人,背离技术至上的奴隶时,其才能正真地摆脱徘徊,走出十字路口。”作为教师的我们,特别是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来说,用我们的爱来教育孩子,能够使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更加地愉快,身心能够健康地发展。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

  一、爱就在学生的身边

  从学生出生到成长的每一天,都受到自己家长的爱与关心,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平时没有感受到这一份就在身边的爱,班主任平时可以利用晨会和班会通过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故事感受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长辈对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爱,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为有爱,有时会得到父母的赞美,在赞美的同时帮助孩子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因为有爱,有时会受到父母的责备,但是责备的同时帮助孩子学会了分辨对错;因为有爱,有时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这表扬让学生看到了其他人身上的优点;因为有爱,有时老师会批评学生的错误,这批评让学生学会了知错就改;因为有爱,有时会得到他人的帮助,而让学生感受到助人之后的快乐……爱就在学生的身边

  二、爱我们身边的人

  注重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培养教育学生具有有责任感、文明礼貌、宽容和尊重他人,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他人可以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开始,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集体,关心学校,关心班级。

  在冬季三项比赛前的准备阶段中,解萌二年级了还不会跳绳,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没有嘲笑她,而是每次大课间活动的时候在边上帮助她练习跳绳,把自己在学跳绳时的经验和她分享。当解萌学会了跳绳后,其他的同学大声地告诉我“陶老师,解萌会跳绳啦,她能连起来跳二十多个了!”看到一群孩子在那里为她感到高兴,让我也十分地感动。解萌在在练习跳绳的过程中体会到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这样的过程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但是自己的努力是一定会有收获的,其他的孩子也在帮助解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同伴之间的互助和分享是多么地快乐,发自内心的关心帮助身边的人。把我们的下一代真正培养成有开放头脑、宽阔的视野、博大胸襟、平衡的心态、高远的志向,能适应现代社会挑战的新一代。

  寻找职业幸福——品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有感

  暑假在家期间,一直在看《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这本书是由朱家雄,张亚军以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视角来编写的。本书中所搜集的文章都是由幼儿园一线教师撰写的,有的是日常工作的经验提升,有的是与孩子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有的是关于教学的体会和反思,有的是对家长,对班主任的,甚至是对自己工作的反思……读后感觉有很多共鸣的地方。

  在书的第一辑“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第三篇中《品读“职业幸福”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作者所写的“幼儿教师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每天超负荷的工作使得身心疲惫,有时会产生职业倦怠。面对大家对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低人一等”的观念,如何能够感受到幸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我想这也是很多幼儿教师的困惑。

  文章作者从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1.要学会热爱。2.要学会奉献3.认清角色是品读“职业幸福”的前提。其实除了这三个方面我觉得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和品读的。那么我的幸福又在哪里呢?

  一、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你会发现幸福就在你身边

  在我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感受着那份快乐:和他们一起散步观察春天,一起捡拾落叶,一起游戏玩耍,一起放风筝,一起写生绘画。记得有一天,我外出听课,下午回来后,孩子们好象很久没有看到我一样,热情地叫起来:“老师,你到哪里去了?”“你怎么这么久才回来?”我问:“你们是不是想我了?”有几个孩子唧唧喳喳地说着:“是啊,我们想你了。”这些可爱的孩子!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前几届已经毕业的孩子,那些情景至今想来还历历在目:孩子们拿着小本本互相留下祝福的话,写下家中的电话号码,希望老师毕业后能给他们打电话,还有的说:“我们会想你的,毕业了还来看你们。”有几个孩子进了小学后真的来看我们了。当我见到他们的一刹那,孩子扑过来紧紧地抱住我:“老师,我们想你!”我紧紧地搂住孩子,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幸福的。

  二、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让我们感到幸福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很差,因此大小便弄脏衣裤,不小心摔破了皮,跌青了脸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当我们听到家长一句:“老师,不要紧,没关系的。”“老师,麻烦你了,不好意思。”“老师,你们真的很辛苦。” 这些理解和宽容的话语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安慰和鼓励,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的支持,有家长的理解和信任,真好!

  当看到家长在班级博客中发表感谢的话和祝福时,我们是幸福的;当收到家长发来的新年祝福时,我们感动着;当家长给我们提出中肯的建议时,我们思索着。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关心、信任、肯定,我们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才能让家长更加放心和满意。

  三、教学中的成功让我体验幸福。

  教师最引以为幸福的我想应该就是教学中的成功了。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孩子受益匪浅,而且能让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成功的教学还能收获成果,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当看到孩子画出一幅幅独特新颖的图画,捧回亮闪闪的奖牌时,我们的心里是激动而又自豪的;当看到我们的学生一个个有出息,当上了班长、班干部,评到了三好学生时,我们的心里是宽慰的。

  四、自身的学习和成功是幸福快乐的。

  经过自己的钻研制作完成了一个课件;通过努力使自己的展示课、教研课能比较成功地同伴面前展示;听到领导和同事对我们的肯定和赞赏……这些都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了那份幸福。

  原来幸福一直就在我的身边,包围着我,感染着我,现在我对幸福又有了更深的体验与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寻找自己的幸福吧!

  帮助孩子长成为“地球公民”

  在1月2月的幼教核心期刊中,有一篇名为《帮助孩子长成为“地球公民”——美国斯坦福幼儿园规则教育》。这片文章主要写了美国加州洛杉矶第六区斯坦福幼儿的规则教育,让我知道了所谓的规则教育是什么样的,并可以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引导幼儿学会遵守现有的规则,是帮助他们成长为地球公民的第一步”.这就是规则教育的的大目标。这是一个人性化的教育目标,教育幼儿成为一个社会人。规则教育包含两个部分,园级规则和班级规则,具有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大规则的统一下,班级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班级的规则,看上去很普通的规则都具有广泛的迁移性。

  在这篇文章中还写到了规则教育的方法,我觉很适合我们教师去看一看,每月的“斯坦福幼儿园好公民”和一日的“小老师”被认为是该园规则教育中行之最有效的方法。在对待幼儿的纪律问题的上,这篇文章也提到了一系列的处理方法,方法的步骤是非常的科学合理的,幼儿园配有相应的心理教育老师。

  我们教师日常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幼儿心理学的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孩子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重视到如何尊重孩子,如何教育他们真正教育他们成为一个身心发展健康的人。

  用唯美的灵魂去锻造完美的心灵

  自从在两年前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之后,我对他的教育理念充满兴趣,一种追探的愿望十分强烈,陆陆续续读了他的几本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迪。尤其是一个个小案例给我提供了教育的对比,如同一面面镜子能映照出教育的差距,折射出有效的教育途径,也透视出我的教育反思点和教育的方向,下面就对比事例谈谈我的感想。

  事例描述: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带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情景对比一:一天早晨,我在上班路上,看见一位老奶奶搀着一位小孙子正从我家楼下经过,老奶奶看见花坛中有一棵月季花树上盛开真粉色的月季花,一边走一边对小孙子说:“奶奶去摘一朵,你拿到幼儿园。”小孙子说:“老师说:‘公园的花不能摘,大家要爱护。’”老奶奶说:“老师又没看见,你对老师说自己家的,不就行了。”说完,老奶奶就摘下了其中开得最大、最艳的一朵。我亲眼见证摘花经过,却没有上前阻拦和教育,只是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教师的教育价值究竟是什么?只是纯粹的课堂或是口头文化还是应该体现在教育波及的整个生活?”在这个事例面前我是一位教育无为者。

  情景对比二:在艺术主题活动《秋》的活动背景下,小婕带来了香扑扑的桂花,整个班级弥漫在甜滋滋的桂花香中,大家感受到很温馨和甜蜜。

  小忆低声说:“这个花我看见在滨河花园摘的。”小婕的脸一下子暗沉,斜眼看着小忆。眼神中仿佛说:“谁让你说的!”我相信小忆的话,因为他是小婕的邻居,他们又是好朋友。听后,我了小婕花真正来源,小婕不置可否。这时,老师采用说教的口吻说:“小婕把花带到幼儿园,说明她有关心班级,爱同伴的心意,但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接着说:“如果有了这份心意,最好怎么做合适呢?”

  又接着说:“公园里的花是公共绿地,大家要爱护,才能美化我们居住的环境。”

  三个相似的事例,却折射出不同教育理念下三种不同教育行为,也反映出不同儿童观影响下的教育行为,虽然只是很普通的事例,却发人深省。我的教育起点在行为规范的本身,是幼儿耳熟能详的、条条框框的规则,缺乏人性和情感性,显得比较生硬和枯燥,以说为主,老师常常有这样的感叹:“孩子说说都会、听听都懂、就是做做脱轨。”第二个教育无力的案例就是这种教育方式下的产物。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却意味深长,让教育者记忆终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了。教育学当成一门“目中无人”的学科,他谈论的中心始终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教育是帮助人成长的学问,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情感性。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更需要有唯美的灵魂、高尚的道德、资深的专业文化,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在生活教育情境下锻造他们完美纯洁的心灵。

  新型的教师角色定位——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有感

  寒假里接着继续暑假没看完的书《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看到第十章节之后又所感悟:对瑞吉欧教育来说,教师的角色既不是母亲、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同伴,而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 f.霍钦斯语)。在瑞吉欧的教育者那里,教师支持儿童的学习并不简单地表现为“传道、授业、解惑”。把知识呈现给儿童或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帮助他们自己发现答案比前者重要得多。

  因此,幼儿教师要做到始终是“新”,这个“新”不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更新,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的“更新”。新型的教师角色定位。在有关介绍瑞吉欧的文体中,大致对瑞吉欧的教师的专业性作了如下描述:①促进儿童在认知、社会、情绪、创造力和身体各方面均衡地学习;②班级管理;③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布置;④提供儿童适当的保育与辅导;⑤行政事务上的沟通与协调;⑥追求自我在专业上的成长。在分析了教师在瑞吉欧课程发展中的作用后,我想用这样的语句来形容比较贴切:“教师是幼儿的伙伴、倾听者;是支持者、引导者;是学习者、研究者。

  另外瑞吉欧教师的工作都能做到多、细、深。多是指观察得多,记录得多,对于幼儿的一举一动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有很多的项目的策划也是从观察中得来;细是指不仅观察地细而且研究地也非常的细,比如:海蒂是个4岁大的孩子,她不喜欢看到汤姆老师的脸上戴着一个和实物一般大小的丽莎老师的面具。海蒂告诉汤姆:“你不可以这样子,那是丽莎的名字。”教师就将这句话记录下来,并认真研究海蒂抱怨的真正的含义?4岁孩子无法分辨代表物品的文字与代表的文字之间的不同,

  海蒂把所有的字当作是代表物品的象征符号,所以她用“名字”来代表“脸孔”这是她的认知,研究了以后,教师就能站在一个更好的位置去协调和建构她的进展。深是指教师在规划组织时,能引导幼儿向更深的内容进行挑战,如:有一组幼儿对于窗外高大的向日葵感到兴趣,他们十分惊讶向日葵里头竟然有这么多的种子,教师觉得向日葵的花应该在幼儿的记忆中长久保存,便提议幼儿用纸与彩笔制作一朵开花的向日葵。这些画成功地完成了,幼儿在画中注意到每一颗小种子,老师与小朋友都同意这个画画活动增加了他们对从没注意过的细节的变化。

  但教师还是觉得活动比较狭隘,她询问幼儿为何对于向日葵的种子感到惊讶,幼儿回答说他们记得在6星期前种的向日葵子,而现在向日葵花的种子就象当初他们种在土里的一样。于是教师又建议幼儿画出这些种子是如何产生的,也就是画出他们无法观察到的,画出他们认为种子在向日葵里产生的步骤。结果幼儿画的画五花八门,表现了幼儿的才智,突显了幼儿的想象能力。

  孩子的行为,请理解------读《在反思中成长》一书有感

  太仓市实验幼教中心 实验幼儿园 窦媛

  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规则,孩子们纯真,无数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向往。它比成人的世界更加清纯圣洁,比天堂更无忧无虑、缤纷多彩,充满神话色彩和童趣,充满着快乐和朝气……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做过一首诗:“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倘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可见,孩子的世界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值得我们去解读。作为一位幼儿园老师,我有的时候也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疑问。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一直尿裤子?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愿意安静地入睡?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把别人的玩具放进自己的抽屉?

  这些行为不是盲目的,而是代表了孩子们内心的需求,通过这些看似有点不太正常的表达需求的方式,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幼儿的信息。

  面对犯错的孩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一个孩子都可能犯错,原因有所不同,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责骂幼儿,而是应该用亲切的态度询问幼儿具体原因,了解孩子们心中真正的想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法。

  面对敏感的孩子

  有的时候,我们在放学的时候与家长聊起宝宝在园的一些日常表现,就在这不经意之间,给孩子的心理也可能造成一些变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疏忽,都会带来很深刻的影响。每一位孩子都很敏感,幼儿与成人之间的认知水平不同,成人眼中的大事可能是孩子们认为的小事,而成人认为的小事在孩子们心中却是大事,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尺度或角度衡量幼儿,更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

  面对行为反常的孩子

  面对行为反常的孩子,我们年轻教师往往处理起来不那么容易。《在反思中成长》这本书中,都呈现出了许多这样的现实案例。通过集中的归纳,我总结了一些方法:1.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反常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原因;2.向幼儿表明自己心目当中对其更多的关爱,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自信心;3.善于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帮助孩子解答各种问题;4.在同伴面前肯定孩子的进步,给予鼓励。当然具体事例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犯错、敏感、反常的孩子并不是让人头疼的孩子,只是要求我们老师要多一份宽容、包容,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带来的许多种可能性。

  《在反思中成长》让我懂得了成长的目的、成长的方法、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孩子就像是一只等待生长的小种子,需要我们耐心的照料、呵护,它才会发芽、开花、结果。重要的是不能带给小种子一丝伤害。所以,我们幼儿园老师要理解孩子、观察孩子、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2

  一口气翻完了刘良华的《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是我在华师时很喜欢的一个老师,那时候听他的课总是很认真做笔记,那段时间在单位书架上翻到刘老师的书,一口气翻完了,当时很兴奋,当时没时间写读书心得,现在难得有点时间了,又忘记了书中讲了什么,那股激动的情绪已经消失啦。

  下面我讲一下这本书打动我的几点。

  一、做老师,要有主动精神

  做老师的,最可怕的,不是工作量太大,也不是跟家长闹不愉快。最可怕的是:重复,看不到希望,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控制感。刘良华指出:老师要做生涯设计规划,不要在一个圈子里长久地、默默无闻地、重复性地、机械地待下去,必须改变、转换。精神出差最好的方式是读书,让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任何人要生存,他都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主动地生长。没有人能够帮助他,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二、做老师,要有生活情趣

  刘良华说:过有情趣地生活最难,有时候,智慧会对生活情趣造成破坏。比如:《西游记》里地唐僧和孙悟空又没情趣又无聊,猪八戒最有情趣。一个不宽容地老师会把学生逼疯。

  三、教师行动研究

  书中讲到:教师的`行动研究具体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教师学习;第二,教师行动;第三,教师发表。阅读就是精神的出差,文化的出轨。

  读完这本书,我还是有感触的,我想我为什么选择做老师呢,可能也是阴差阳错吧,但是我已经在这岗位做了七年了。应该不太会转行了,因为毕竟隔行如隔山,换一行业从零开始自己也很心虚,难不成还有精神体力和90后,00后赛跑?老师这份工作很稳定,也是寒暑假期,对我,要陪伴父母,寒暑假要照顾孩子,这算是对家庭很好的工作啦。可是:老师真不是好当的,必须投入很多、付出很多,压力也很大,这份工资并不好拿,我怎又才能应付到退休呢?

  我想,确实是要有主动精神,主动求变,有时候求变并不是为了向上走,即使在原有岗位上做,也是要求变的,因为社会是在发展和变化的,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己也要主动进行自我推动。闾丘露薇在《行走中的玫瑰》讲到:人的职场压力是与专业能力成反比的,越不专业,压力越大。

  我想我还是要利用零碎时间,学会复盘,把职场需要的技能打磨和提升,坚持阅读,在行动中反思,并且写一写文章争取发表。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3

  最近,我再次拜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看着书名中的“幸福”二字,我不禁问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你幸福吗?”

  回想自己站在三尺讲台上,曾经面对一摞摞的作业、试卷,头也不抬地批改,来自于学校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社会的压力,有些时候真让我透不过气来,再想想那并不丰厚的待遇,能谈得上幸福吗?但我们只要冷静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在苦、累、烦的背后,教师职业的那份神圣,社会给予的那份尊重,学生眼中饱含的那种渴望和纯真,不有时也有欣慰、甜蜜的体味吗?那不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的滋味吗?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教师的幸福,教师节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是教师的幸福,满天下的桃李打来的电话是教师的幸福……

  学生是教师的幸福源,当学生在难题面前时的豁然开朗,当学生精神的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时,教师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师的幸福表征。教师的幸福是教育场景中的一种高级情感体验。

  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有一种态度叫享受,有一种感觉叫幸福,学会面带微笑才能享受生活,懂得播种快乐才能收获幸福。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作为教师,带给学生幸福,其实自己也幸福。

  教师的幸福,应由我们自己来寻找,去品味。好的环境固然重要,然而只要有心,从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有了伴随幸福的教育,才可能有伴随幸福的学习。有了幸福的教师,才可能有幸福的教育,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可见,只有认为做教师是幸福的,他的工作才是积极的,有价值、有意义的。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呢?热爱自己的职业,你就会幸福。把这份职业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去做,满怀理想与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柔情,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并超越自我,才能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教师:正因为他们热爱自己的这份教育事业,才能和自己的学生同在一片蓝天下;才能那样潜心钻研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将教材用心地进行二度开发;才能坚持不懈,勤勉努力,成为教育教学的佼佼者。三尺讲台,他们和学生们共同演绎着精彩,收获着快乐与成功,享受着做一名教师有滋有味的幸福。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4

  昨天开始了新一轮的数学继续教育培训,第一场讲座是王晗英校长给我们讲的《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听了之后,感触很深。一个老师不仅要能教好课,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如果老师缺乏了文化素养,那么就会导致自己视野不够宽阔,底蕴不够丰厚,心胸不够宽广。教师就是读书人群中的一份子,读书也就是我们的必须生活。没有阅读过名著的心灵是枯燥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是苦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我们教师的阅读史就是我们的成长史。

  是啊,阅读是一件多么廉价的成长道路,一本书几块钱,十几块钱,老师可以少抽一包烟,少喝一顿酒,少买一件新衣服,一个学期区区百十元就可以满足我们阅读的需要。而有的老师买一件衣服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都很舍得,花钱很大方,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是如果要是买书,二十元以上的书都感到贵,不舍得买,也不舍得给自己的孩子买。特别是绘本,一本绘本二十多元,便宜一点的也要十几元,而且绘本里面图多字少,所以家长就舍不得给孩子买。但是如果要是给孩子买衣服,便宜的衣服却是从来都不让孩子穿,总是给孩子们买名牌,几十元甚至上百元都舍得。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在吃饭饮食方面都非常重视营养搭配,力争让自己家的生活营养丰富,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也很有助于一家人的身体健康。那么我们的精神营养呢?大家想到过吗?如果我们的孩子只读课本,我们的老师只读教参书,那么我们就像天天吃饭只吃白面馒头一样,长此以往下去,我们的精神是不是会很枯涩,会不会让自己的精神营养不良呢?

  那么孩子也是一样,一个爱读书的`老师不一定能够带出一批批爱读书的孩子,但是我敢说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一定不能带出多少爱读书的孩子。老师是孩子的向导,一个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小学生,更是对老师崇拜地五体投地。在小学生的心中,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自己模仿的对象。记得我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天天读拼音书,当时回到家我们也没有强迫她,而她总是自觉去读书。因为第二天老师要在课堂上检查。老师会问:“昨天,认真阅读的同学举手。”孩子们都很诚实,如果自己没有好好读书,一定不会高高举起自己的小手的。如果一个孩子天天不举手,老师就会及时调查孩子的情况。有的孩子是因为家长不支持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家里一本闲书也没有。家长总是认为只要孩子能够考试考出好成绩就行了,读不读书无所谓。这 时候 老师就会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给家长讲让孩子们进行大量阅读的好处,那么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老师的这一举动很有可能就能改变孩子的一生,让孩子从此爱上阅读,拥有一个丰富的阅读人生。

  记得 薛瑞萍 老师也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她说:“我们那里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很多家长也是凭着辛苦的劳动去挣钱,很辛苦。我每学期都会孩子推荐一套书。但是鉴于孩子的家庭经济情况,我要求孩子可以只买其中的一本,互相借着看,一样能够起到阅读的效果。但是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他爸爸是用架子车推煤。买煤球的。每天都是带着一身黑乎乎的煤灰回家,挣钱真的很辛苦,这个孩子也很懂事,从来不向家长要求什么。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情况的下的这位父亲,却愿意花二百多元钱去给孩子买全套的书让孩子去读。我当时真的很感动,这要比很多家庭条件好的家长都舍得。这个孩子也很受感动,从此后,她天天都很认真地去阅读。家长在哪方面对孩子进行投资,就会在哪方面有所收获。”

  是啊,“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在要求孩子读书,要求孩子进步的同时,是否能够想得,我们教师也需要读书,需要进步,需要成长。我们老师要从教书匠向学科讲授型的教师转变,唯一的途径就是阅读,大量的阅读能够滋润我们的心灵,更有助于我们专业的发展。阅读就像爬山,我们心中要先有一座山,向着山顶不断攀登,在艰难爬行的过程中,或许刚开始是很艰难的,是需要一定的意志和自制力来克制自己的。但是随着我们爬行的越高,我们的心灵就会感到越开心,越高兴,生活就会感到越幸福。一种感恩的心时时刻刻让我们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充实快乐的生活让我们忘却的生活中的一些烦恼和不愉快。

  阅读和写作是老师成长的双翼,让我们借助继续教育培训的契机,能够从此改变自己,打破自己固有的生活习惯,走上阅读成长的道路。那么受益最大的不仅仅是我们教师,还有我们的学生。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5

  最近几天我阅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让我深深感受到“肖川博士文字的优美、自然、含蓄丰厚、耐人寻味,在轻灵与明快之间闪耀着思想火花。”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课,发人深省,令人受益。很欣赏书中这样一句话:“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的,也许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这也让我重新审视起了教师这个职业。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我们随时都会被学生、家长“打搅”,随着时间的流逝,像我这样一个任教十八年的老师,也已经开始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倦怠。反思肖川教授书中提出的:对教师而言,要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拥有乐观的心态的人,不会将精力浪费在对付情绪的起伏上。幸福是一种感受,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

  回想那一个夏天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由于安海的交通如此地拥挤,你也只能乖乖的多享受点“日光浴”。也正是这样,才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了那一个灿烂的微笑,这对他们来说也是所谓的幸福吧!一群疏通管道的工作人员,我不知道他们在这样的烈日下已经工作了多长时间,当我经过他们的身边时,他们刚好完成了任务,只见一位工作人员高高举起了他的一只手,向对面离他有一段距离的另一位工作人员打出胜利的'手势,那会心、朴实的笑容让人至今无法忘怀。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不也是有幸福围绕吗?一个成绩落后的学生在你的指导下进步了;一个违纪的学生在你的教导下改正了;由于你的点拨,使学生想出了更为简便、快捷的解题方法;由于你的帮助,使学生变得积极进取了;由于你的辅导,使学生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课堂上精彩的发言;操场上那一声声“老师好”,……当你走在大街上或坐在公共汽车里被不知名的家长喊着教师好时,毕业多年后学生打来的电话,生病时学生悄悄放在办公桌上的一盒金嗓子;拔河比赛胜利时与学生共同庆祝比赛的胜利……原来幸福无处不在。

  虽然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相信只要我们拥有阳光般的心态,我们的心灵每天就都会开出一朵花,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爱上自己的职业,芬芳着自己也芬芳着学生……

  让我们拥有阳光般心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6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一书描述了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我断断续续地阅读了一番。这本书记录的是30位教师借助网络成长、进步的真实故事,是真爱的堆砌。从书中你看不到任何的矫揉造作,一丝假大空的理论,有的`都是每位老师成功、失败的真实再现,有的都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学习、交流、进步。

  这本书中我读到三个关键词。草根。网络。勤奋。30位教师,大多来自一线。有的甚至来自最艰苦的乡村。他们中的大多数,通过网络唤醒专业意识,然后,又自觉地去实现专业化追求。他们无一不是通过勤奋,实现了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长成为一方优秀教师。我每天晚上睡觉前看这本书,每次阅读一个或两个老师的成长故事,然后用心去感悟,体会,很有收获!读这本书让我有种到处在放火的感觉,而这火苗一旦进入心里,是会情不自禁地熊熊燃烧的。

  魏智渊:触动我的,不是为了不让自己偷懒,我坚持洗冷水澡,坚持写日记,甚至在日记本上的每一页都写上今天你做到了吗几个字,如果没有做到,就自己打自己一个耳光,而是他不断追问生活的意识和勇气。惊回首,我发现曾几何时,自己多了几分浮躁,少了几分沉静。

  小曼,感受最深的就是她懂得积累得失,小曼的10分钟+10分钟+10分钟>30分钟理论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如果在平时我们能利用这10分钟把上课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哪怕只有几行字,日积月累一定是一笔不小的收获。有计划、有步骤点滴时间都利用起来,利用点滴时间!这是我看过后最大的体会。似乎总没有时间让我们能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能够审视自我,其实是我们自己浮躁,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实在在去记录、积累些什么。教育现状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心情愉悦。

  书中的衣奎伟老师每天都认真总结自己教育教学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今天发生了什么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今天遇到了什么挫折,有什么感受;今天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悟。具体到课堂教学,课的成功之处,课的精彩之处,课的不足,学生的进步,等等,都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和他们相比,自己在这方面以前做得太少了,以后也要努力改变。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7

  近段时间读了不<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篇文章后,我深有体会.书中说到: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简单而又明确的概括了教师的成长不仅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的自我反思,这样教师才能快速的进步和成长!教育是教育人的事业,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将教育实践、研究和学习融为一体,做中学,开展行动研究,不断获得实践性知识,从而得到专业提升。

  我是一个有着13年教龄的教师,在这些年里我总是努力认真的做好本职工作,也经常性的进行反思、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还不够专业和成熟。看了此书让我感触颇深,让我更明确行动研究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因为行动研究能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性提高,让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将教、学、做合而为一,这对于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及研究能力,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切实增强专业素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我知道每一位教师的经验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教育教学中获得的.,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它是无法通过陈述和传授获得的,我将在以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者的身份和思想来面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我在教学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而反思其原因及症状和探索解决问题,这样不断地反思、探索和创造,不断地有所感悟、体验和持续积累,我才能获得丰富的经验,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型的成熟教师。

  让我们一起不辞辛劳、潜心研究、不断反思和探索,迈向专业成熟之路吧!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8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辩论,或许是自己接触了幼教的实践和理论,对幼教本来就有所感触,所以在读丽莲。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经历了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过程之后,却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

  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

  在书中,丽莲。凯兹博士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

  1、关于儿童发展的精辟论述

  丽莲。凯兹博士对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精辟而独到的阐述和分析,而这种分析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就在于她对儿童的深入思考,我们发现他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从儿童发展着眼,从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儿童发展的规律出发,探讨其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在多年对儿童发展的深入研究下,丽莲。凯兹博士探讨了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发展的原则、幼儿发展的目标及对幼儿发展的评价等诸多问题,她结合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与儿童发展需要不符的现象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操作上的`偏差,对儿童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2、关于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独特观点

  丽莲。凯兹博士对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以及托幼机构的评价问题等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她强调为了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适宜性的幼儿教育目标就不仅应重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更应注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形成,她强调幼儿教育目标的教育性,教育内容、原则和方法的适宜性。

  3、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阐释

  丽莲。凯兹博士围绕教师的角色、专业教育者与非专职教育者、教师的行为以及教师的成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了阐释,她指出教师将自己的爱给予全体儿童而非个别幼儿,并保证他们享有同等性质的教育机会。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情感和理智的关系,和幼儿保持适度的疏离,以客观、中性地观察分析幼儿,并给予幼儿适宜的发展空间。

  其次,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

  丽莲。凯兹博士将理论阐述与实践分析有效地合而为一,将幼教实践中有争议和感到困惑的问题,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客观深入的的阐述和分析。

  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幼儿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

  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无论谈理论还是说实践,自己都缺乏一种反思、审视、辨证和理性,更没有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建议与教育智慧而言,更谈不上教育的学术气质和精神。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9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个很时髦的话题,更是个很现实的话题。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化成长。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读了李再湘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导引》,我深有感受。我们怎样走专业化成长道路呢?我觉得有三点极其重要。

  一、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低是不争的现实,教师的职业压力大,社会地位不高,福利待遇差,有人把教师行业形容为“鸡肋”行业,更有人把教师的工作幽默地比喻为“站台”、“卖声”、“吸粉”。故而,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所以,许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看作业,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从初级做到中级,从中级做到高级,平平淡淡,终此一生。这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人生有两种职业心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作为教师来说,应该要有后一种职业心态。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用教育这种职业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申继亮提出:教师“应该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个规划,凸显个人发展主线。一方面需要创造条件完善自己,另一方面,在内心告诉自己,把教师当做事业来看,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才会从追求功利价值到追求社会价值,追求人生价值;才会从追求教学技能到追求教学模式,追求教学境界;才会由匠师成长为能师(经验型教师),最终成为人师(专家型教师)。著名的教育专家李镇西深有体会地说:“我的教育不为领导,不为职称,不为荣誉,只为着我的乐趣本身。”正是这种良好的职业心态成就了他辉煌的教育生涯。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心理基础。有了它,教师专业化成长才有了“核动力”。

  二、吸纳新的教育理念,建立新的教育哲学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学习者、研究者。

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当一流的学生。”这话最著真知灼见,因为当教师第一位的是学养,第二位的才是教学的技术技巧。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认真学习,挤出时间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不断吸纳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教育哲学。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新课程强调“四个注重”(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重整合)、“五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转变角色,我们不仅是一部教案剧的编剧、导演、主演,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参谋、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供学生分析批判的参照物或靶子;我们要转变思考的维度,不应仅仅思考把什么给学生,还应思考把什么东西不给学生,什么东西用什么方式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思考和收获,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可以给学生带来激励性的评价;我们要转变教学的方法,彻底消除满堂灌,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们还要转变教学成果意识,它不仅应该有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态度。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的我们,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必须加强学习,加深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否则,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就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有教育家早就说过,学校是农村,不是工厂;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生就像植物,需要浇水、施肥、治病、灭虫,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自由发育生长。而我们习惯于将不同资质的人输入机器设备,按同样标准、同样程序、同样时间予以“铸造”。使得受教者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作为一个与施教者对等的主体进入教学程序,而是作为“灌输”对象、作为一个被动的物件进入教学程序,抹杀了个性,限制了特长,弱化了创造,不利于我们的人才培养。这种做法必须改变。吸纳、更新了教育思想,我们才能更好地转变自己的角色,融入新课程,适应新形势,创造新成就。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10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辩论,或许是自己接触了幼教的实践和理论,对幼教本来就有所感触,所以在读丽莲.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经历了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过程之后,却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

  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

  在书中,丽莲.凯兹博士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

  1、关于儿童发展的精辟论述

  丽莲.凯兹博士对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精辟而独到的阐述和分析,而这种分析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就在于她对儿童的深入思考,我们发现他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从儿童发展着眼,从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儿童发展的规律出发,探讨其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在多年对儿童发展的深入研究下,丽莲.凯兹博士探讨了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发展的原则、幼儿发展的目标及对幼儿发展的评价等诸多问题,她结合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与儿童发展需要不符的现象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操作上的偏差,对儿童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2、关于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独特观点

  丽莲.凯兹博士对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以及托幼机构的评价问题等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她强调为了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适宜性的幼儿教育目标就不仅应重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更应注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形成,她强调幼儿教育目标的教育性,教育内容、原则和方法的适宜性。

  3、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阐释

  丽莲.凯兹博士围绕教师的角色、专业教育者与非专职教育者、教师的行为以及教师的成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了阐释,她指出教师将自己的爱给予全体儿童而非个别幼儿,并保证他们享有同等性质的教育机会。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情感和理智的关系,和幼儿保持适度的疏离,以客观、中性地观察分析幼儿,并给予幼儿适宜的发展空间。

  其次,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

  丽莲.凯兹博士将理论阐述与实践分析有效地合而为一,将幼教实践中有争议和感到困惑的问题,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客观深入的`的阐述和分析。

  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幼儿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

  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无论谈理论还是说实践,自己都缺乏一种反思、审视、辨证和理性,更没有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建议与教育智慧而言,更谈不上教育的学术气质和精神。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11

  最近,有幸拜读了云南省任玲老师的博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关键词》,受益匪浅。现将自己所感所悟写下来,与同仁共勉。

  老师讲的教师成长的第一个关键词是“阅读”。

  任老师讲到:“支撑教师远行的力量从哪里来?一个重要的渠道便是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表达他自己以及他的学校对读书的认识:“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有一句名言,“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其实,教师的成长也是这样。阅读是一种积淀,积淀有多深,行程就有多远。一直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倡导教师读书,读修炼内功的书,以丰富学养,积淀底蕴;读学科建构的书,以提升自我驾驭课程、教材、方法、技能的水平;读教育理论的书,以寻找路标,矫正方向。说实在的,教师真正读了多少书呢?不敢保证,有的教师在读。但是能够坚持读多久,却也不好说。教师总是希望能够得到可以直接搬用的方法和技巧,而抗拒理论,觉得那些并不实用。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抗拒理论。要突破教师发展的瓶颈,应该且必须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理论是指导实践的航标。

  任老师认为:阅读,是构建“一线学术”的重要渠道,没有阅读,只能在低层次水平转圈,难以实现自我超越。我想:当教师经过阅读积淀得以深厚、视野得以开阔的时候,自然有了更多的教育智慧,具体的.施教过程中自然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

  老师讲到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反思”。

  任老师在博文中说道:反思,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在学科理论与课程方法的指导下,反思自己的课堂直至每一个教学细节,提升教学能力。这一层面的反思,是提升自己教学技能的有效方式。另一个是我们在所阅读的教育经典的启发引导下,对我们的教育现实和自我的教育行为的一种反观、体察,甚至质疑、思考,最后有所觉悟和改进。这一层面的反思,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却极易被忽视。

  老师讲的第三个关键词是“实践”。

  任老师讲: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强调阅读,更强调实践。读的认真,是为了内化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而不止于读;读得用心,为的是惠及到学校、课堂甚至每一个孩子,而不止于感慨。

  我们重视实践,但更重视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未来教育美好的愿景,靠的是每一个具体的教育者每一个具体、细致的教育行为来达成。作为一线教师,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理由,就是我拥有课堂。对于我而言,课堂一直是一块承载希望的试验田,每一届,带着新的期待去播种,用每一个朝夕晨昏的日子历练生命,培植思想。在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那些清晰的目标和追寻,都透射到课堂上,课堂是师生共度的一段生命历程,也是伴随年轻的生命一起成长的见证。在我的试验田里,总在改变着什么,遥望着什么,期待着什么,这使我的教育生活从来没有丧失过生机,从来没有凋谢过信念。

  生命是新的,课堂就不会陈旧。拥有试验田的日子,就拥有了饱满颗粒的期待,这份期待,将我们的教育之路延伸到洒满阳光的远方。

  老师讲的第四个关键词是“研究”。

  教学研究并不神秘,也并非高不可攀。任老师曾撰文呼吁重视并建立“一线学术”。所谓“一线学术”,就是一线教师植根实践的研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研究更多的是一种提炼。想办法让孩子变好,想办法把课教好,想办法解决教学问题,想办法提高课堂效率,这许多的“想办法”,其实都是研究。寻找好的问题解决思路,寻找好的教学切入方式,寻找好的课堂组织形式,达成好的课堂生成效果,总结好的学习指导策略,使用施好的教学辅助手段,无一不是教学研究。

  一线教师的研究,最可贵的是植根现实,植根课堂,植根教学行为与教学问题,在实践中质疑,在质疑中探索,在探索中解惑,在解惑中提升。“问题”的来源,可以是自己的教学实践,亦可是本校、本地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是时代性的普遍问题。弊病所在,便是问题所在。为“问题”而研究,才是真研究。

  教师群体中,那些令我们敬佩的研究者之所以卓有建树,正是因为他们往往对常人置若罔闻熟视无睹的弊病,能保有敏感的洞察,有改变的愿望,并肯为之付出心血加以剖析探求,付诸行动探索实践。

  早在几年以前,一提及研究,就会感觉头痛。现如今,在章丘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所长的亲切关怀下,我们的教育科研已经红红火火的搞起来了,很多青年教师已经成了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我们的研究成果正在不断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研究成绩受到教科所领导的首肯,可以说,这是研究的起步,真正的研究还在等中带着我们去做。

  老师讲的第五个关键词是“积累”。

  积累就是做有心人,善于记录,善于保存,在此基础之上,再善于挖掘提炼,这就是很好的研究成果了。

  勤于积累对于教育科研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就应该坚持写教育随笔。虽然不能做到每天千字,却做到了有感而发便即时记下,形成教育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积累并不是记流水账,任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是“一读、二做、三思、四写”。读是吸纳,做是实践,思是提炼,写是输出。“写”的成功,要靠“读”的深度,更要靠“做”的精彩。

  如今,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教师也随之迎来了新的考验。作为教师,能否经得起新的教育形式的考验,我们不妨多读一读任老师的文章,循着任老师指出的教师成长之路——多阅读、多反思、多实践、多研究、多积累走下去,我想,任何教师都会在当今的教育盛世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在成功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你说,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12

  读完肖川先生所著的《教师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发现此书其实就是写给处于特殊时期的像“我”这样的老师看的。

  首先,书中探讨了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我想,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不同种类的工作,作为一名老师,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行业,就一定能从这个行业中找到专属于这个行业的幸福感。

  在工作中,我始终告诫自己,我要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服务到底,我要保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是,在从事教师行业的漫漫长路上,我们经历着挫折,经历着烦恼,经历着无奈,因此,我犹豫过,畏惧过,退缩过。我曾经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选择产生了怀疑的态度,甚至有段时间对自己的工作情绪低落。在那个时期,我无法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感,而被一些负面心情牵绊着,纠结着,这样的心情不断地反复。直到看到这本书,肖川先生指导我们: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努力;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存在下去……我想,教师这个职业确实跟别的职业不同,我们经历的过程比别的职业丰富得多,因为我们接触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对象在变,经历在变,感受也在变。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为自己寻找一份真正的职业幸福感,让自己能幸福地工作。然而,只有工作幸福了,生活也才会幸福,因为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工作。

  所以,我开始了自己的寻找幸福、创造幸福的教学生涯。我对自己说,幸福来源于一个教师的方方面面,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充实自己的幸福之路。

  首先,只有素质高的老师才可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享受教学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所以,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让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来迎接每一天的挑战。但是,即使哪天做得不够好,我们也要对自己抱一颗宽容的心。其实,对一个完美主义者来说,对自己宽容是一件最不容易的事。所以,我要学会在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同时,对自己多一份宽容。

  其次,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他们是有思想的,所以,学会跟学生友好地相处,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氛围也是我们老师必须要学会的一件事。所以,我们要学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走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再者,对幸福的界定要明确。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不是由别人决定的,而是由自己决定的。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的普通人,我们不能要求得太多,我们要为自己创造力所能及的幸福。有些人以金钱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有些人以生活安逸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而也有些人,把一家人开开心心过日子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

  我想,我很简单,只要我能按时处理完当天的工作,对学生永远用一颗赤诚的心、仁慈的心去对待,加上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拿到《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理论类书籍,随手翻看,才知道是教育随笔,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有共鸣。若不是要写读后感的话,读起来应该更加轻松,当然也许并不会去读。无论是作为工作要求,还是案头随手翻阅的文字,反正读了。

  第一辑是诗意地生活,第二辑是教师的解放,第一辑给我的'最多感受就是要善待自己,第二辑就是要提升自我。下面就诗意地生活谈谈善待自己。

  并没有细读,只是觉得第一辑的文字更道出了目前一线教师的心声,没有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让教师这个职业和其他岗位一样被平等看待,甚至替一线教师叫屈。在阅读《生命的境界》一文时,善待自己这个词蓦然从脑海中跳出来。一直以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样的诗句从道德上绑架了教师,要求教师无私奉献。不能想象一个连自己都不好好对待的人怎么有力量去善待孩子?文中提到生命的境界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为生计而奔波忙碌的人;摆脱了生存危机为欲望的满足而苦心钻营的人;为追求自我实现、追求永恒而不懈努力的人。对于第二类人由于道不同而不置可否,对于第三类人则是发自内心的用崇拜的眼神仰望。由于生活的原因,曾经有一个阶段自己属于第一类人,书中说到要一个尚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去追求崇高的生命境界不仅是强人所难,也是残酷的,不人道的。

  如果由于意外的原因,教师必须为了生计而忙碌,此时更需善待自己,别让所谓的崇高压倒了自己。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身体,你才能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发挥光和热。对于学校,若你的身体不好了,你的岗位可以让另一个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取代;对于学生,会有另一个他们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老师去教他们。唯有教师自己是品尝没有善待自己的苦果的人。善待自己才能有能量去善待他人。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上周人民医院的医生给我们做的讲座中多次强调一个人的心理对自己的身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调整好心态,自己并不是救世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不必太当一回事。管理好情绪才能客观冷静地面对孩子们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至于怒发冲冠。

  善待自己,要学会给自己减压。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是对有超强内心的人来说的,要不世界上就没有那些因为压力过大而自杀身亡的新闻了。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若在教育教学中尽力而为,则已经对得起所谓的良心饭。社会道德绑架的压力余威仍在,教育部门为了政绩而向下施加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学生家长举报投诉的压力,加上部分不和谐的家庭压力,若没有学会自我减压,那对自己的身心都是弊大于利,何来笑着面对每个孩子?

  特别欣赏肖川说的这句话:善待自我,是善待他人的前提和条件,一个不会享受生活的人,往往对别人也会比较苛刻。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13

  假期里,我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这本书,肖川老师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告 诉了我,什么是教师的幸福。

  原来的我一直觉得教师就是一个职业,是我的工作,没有和幸福联系在一起,虽然我一直都很希望当一名老师,而且很喜欢我的工作,但是工作时间长了,慢慢的体会到了职业倦怠,有点感到疲倦,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仿佛找到了我的出路,一直以后,人们都在寻找幸福,到底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一种充实、闲适,没有空虚感、匮乏感、无聊感,没有内在的紧张、焦虑;幸福就是内心的平安,自由自在。教师的幸福感来自教育教学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首先我的幸福感来源于我的学生,当我的学生们和我有互动的时候,当学生们在经过训练之后有了好习惯的时候,当学生们课下可以和我开心的聊天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幸福的。

  要想消除我的职业倦怠,我的方法就是读书。这几年,我读了很多关于孩子的书,也参加了很多关于孩子的讲座,刚开始是为了我自己的孩子,可是学习了之后我发现我学习的这些东西竟然消除了我的职业倦怠,让我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通过学习感觉统合,我理解了后进生为什么自己不能控制的走神,手里玩东西,甚至更严重的是多动症,自闭症等,这些都是他先天的有一定的缺陷,感觉失调,然后后天又没有经过训练,家里也没有重视,其实他们已经很可怜了,所以当我理解了他们之后,我忽然发现我的脾气变好了,我有耐心了,而且特别想去尝试着去帮助他们。我想我找到了更好的帮助我的学生的方法。

  改变心态,不断学习。不光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在我的.专业英语教学方面我也一直在不断探索。同样因为儿子的缘故,我开始研究了幼儿英语的教学。其实幼儿学英语就和我们的三年级学生学英语一样,都是初学者。对于初学者,该如何学习英语?现在我们的各种培训机构都有开设幼儿英语,有洪恩,剑桥等等,但是大多数英语教学方式还是我们原来的老办法,一节课,学习一些单词,学两句话。我觉得这远远不够,他们仍然在延续我们以前的学习方式—————翻译式学习。现在回想一下,我自己的学习过程就是翻译式的学习过程,当我想要说一句话,我要先在脑子里有汉语,然后再一个词一个词翻译成英语,所以,当我们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我们就会反应很慢或者听不懂。而且我们学习的东西都是中国式英语,很多单词或表达方式外国人根本不用了或很少用,而人家常用的我们却不知道。教材太老了。于是我开始搜寻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学习英语能不能像我们学习汉语一样呢?其实英语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大量的听和读的基础之上的,从小我们应该给孩子寻找英文原版的东西。比如先听,磨耳朵,听大量的英文儿歌,在儿歌中孩子可以接触到很多的词汇,也许孩子并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但他可以会唱,最后甚至会读。看英文绘本,可以从双语的开始看起,不要告诉他这是苹果,这是帽子,只是读出来,孩子在看图的时候就可以猜出来的。通过读书,孩子学会了很多的词汇。但是这些词汇绝对不是单独孤立的出现的,比如看见苹果,他的脑袋里不是先出现“苹果”两个字,然后再出现apple,而是直接出现apple,这样就大大缩短了他的反应时间。其实总结一句话,就是学习任何东西都要在情境中去学习,而不能只是翻译式学习。

  其实通过这些学习,我的教学工作也有了进步,比如在上课时我注意给孩子们设置情景,比如我适当增加一些游戏环节,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在我的英语课堂中,也许在别人看来好像没有多大变化,但是我自己觉得是有很大变化,而且效果要慢慢的显现。我想,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英语吧!我在尽力的向这个方向努力,学生开心,我自己也乐在其中,这就是幸福吧。

  最后,我想说,人要永远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我经常对我的老公和儿子说这句话。越到年纪大了也许越不爱学习,觉得反正这么大岁数了,就这样吧!但是我觉得不管你学习什么,只要你感兴趣的,应该要不断学习,学习之后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视角,也会有新的快乐!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幸福!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14

  看到《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这个标题,我反问自己:教师的人生幸福在哪里?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又有何关系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读了下去。读后,我才感觉书里有很多意蕴深长的人生哲理。

  幸福到底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看来,幸福在于心态。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与苦恼。幸福不幸福,关键在于你的心是如何处之的。就像全书开头的这首诗,就是在告诉我们怎样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 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只要你能笑对人生,你就能体会到幸福。

  同样道理,教师的幸福也在于心态。虽然我是一名入行不久,资质还浅的年轻教师,但与学生相处以来,我感触很多:有辛苦,可更多的是幸福与感动。担任初三教学以来,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又重大了,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去做,绝不能对不起学生与家长!可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看到有些学生不上进,不懂事,还屡教不改,我的心难受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加上偶感风寒,我失声了!此时,正是进入期末复习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收尾阶段,可不能讲话的我,仿佛感觉世界突然变得安静了。似乎我的心也跟着冷静了下来。虽然我不便讲话,但我的头脑是清醒的。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尽力用最少又最有效果话语指导学生整理好知识点,并认真的完成摸底考试。但是我仍然感到担扰,感到不安,直到我遇到这些事:“记得在九班,快下课时,我在黑板上写道:虽然我生病了,但我希望你们会学得比我健康时更好,能不能做到?”学生纷纷回答:“能!”这时,下课玲响了,我又写到:“下课!”让我没想到的是,全体学生,不约而同的站起来,喊到:“老师,再见!”喊声结束的那一刻,我的心不禁颤动了一下,这是我教学以来,听到的最响亮,最整齐,最饱含感情的一次告别语!它给我一种力量,一个信念,一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动!

  还有经常听到学生关切的问候,那声音很温暖。更让我难忘的是,课代表代表同学们将咽喉含片送到我面前,我摆手不要,可他低着头,硬往我手里塞,边塞边说:“老师,你拿着吧,你拿着吧,不贵的。”那可爱的表情,至今还清晰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还有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此时在课堂上也安静了许多。是他们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虽然,这次期末考试,他们并没有做到最好,但是,挫折是前进的动力,我相信:他们一定做到最好的!

  我想作为教师,幸福的人生与自身专业的成长是分不开的。只有教师不停的去应用,去实践,去努力,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就能够给予学生最精辟的文化知识,营造最舒适的学习氛围。该如何去做?如果在生活中是一个苟且的人,干什么都心不在焉的人,在工作中是不会表现出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等这些品质。曾如作者所说:“假若你是一个能唤起生活、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学而不厌的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你不仅会成为一个好的教师,也能胜任许多其他的工作。相反,如果你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一个贫庸和贫乏的人,不仅不会成为一个好的教师,能胜任的工作可能是少之又少。若一个人有问题,做出的事就会有问题。”

  综观自己,我迫不及待的想缩短我与“专业化”的距离。通过近两年的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悄然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对书中理论以及生动的教学案例的描述与分析已经有了很多的认同,但这也仅仅在“接受”层面。虽然开始主动地去感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的理念在我的教学行为中也多有体现,但这也只是停留在感受层面而已。细细回顾自己的日常教学,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语言、教学行为等很多时候还是欠考虑,显得很随意;或者自己行之有效的一些教育教学行为,自己却不能够很清楚地从专业的角度给自己作一个分析定论。我看过不少名师的教学过程。课堂上名师们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学生如沐春风,趣味盎然,从他们的每一句平平淡淡的.话语中,从他们与孩子每一次自然轻松的交流中,你能深刻地感受到名师教学的品味,体味到老前辈开阔的文化视野,高远的文化境界。如果将教师成长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我正处在蹒跚学步、呀呀学语的婴幼儿期。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无疑,学习是我们必须的生活!还要拥有不畏艰苦、义无返顾、不断追求的凤凰涅磐精神,坚持每日学习、每日研究,每日积累,必定会积小得成大得,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逐步成就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

  记得去年总结时,我说过“只要想起我的学生们,我的一切烦恼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今年,我还要这么总结。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是因为我太年轻了才这么说,我觉得不是的,这是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啊!当我听到学生恭敬的问候时,我是幸福的;当看到学生真诚的微笑时,我是幸福的;当看到学生有点滴的进步时,我是幸福的;当我身体不适,看到学生关切的眼神时,我真是打心眼里感到无比的幸福。其实,还有一点让我感到特别幸福的是:我也有师傅,我与我的学生一同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15

  近日,我阅读了由张万祥老师主编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该书选编了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分为“遨游网络的海洋”、“修炼自身的素养”、“把握命运的脉搏”与“沉迷教育的世界”等四个部分。文字的叙述采用了作者自述的方式,行文格式没有严格的统一体例,篇幅参差错落,颇有随性而作之意。因此,读起来很是轻松,我花了没几天时间就看完了全书。

  掩卷之际,心中颇不宁静。书中的每个案例的案主专业成长的道路迥异,但我又分明感受到他们身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热爱教育

  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或是自己选择,或是阴差阳错,或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他们都有“既然选择了,就要努力做得最好”的感怀。他们脚踏实地,开展着属于自己的草根化实践,或成功,或失败,他们坚信“只要在做着,那就是一种学习”。

  二、永不服输

  我发觉在他们的身上,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一股韧劲,他们不轻言放弃。对于命运的不公,对于同事的取笑,对于学生的刁难,他们抱怨过,他们愤怒过,他们伤心过,但他们还是艰难地挺了过来,最终在风雨后见到了美丽的彩虹。

  三、笔耕不辍

  印象最深的是那则关于“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开业启示。公司承诺,只要投保人每日三省吾身,写千字文一篇,十年后若自感10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即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这则启示虽充满了调侃的色彩,但确让许多人从中受益,书中这些年轻的案主多半是其践行者。

  四、做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辛苦,这是每个做过班主任的教师都能明白的。但从痛苦中能坚持下去并能有所思考,你一定可以收获别人所没有的感悟与成长。上苍其实是很公平的,他在你面前撒下绵绵阴雨的同时,往往会在你身后升起一片灿烂的'阳光。遗憾的是,我们总喜欢在阴雨中自怜,却常常错过了身后的那片阳光。

  90后学生的教育,已不是我们现有模式与以往经验所能够应付的。我们变得空前的无助与茫然。走出茫然,从无助感中彻底摆脱出来,或许只有一条道路,那便是直面这些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内心恐惧感,将自己置身于研究之中,把课堂作为研究现场,把每一次教学交往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在问题的找寻与索解中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重新认识教学的取向与实施方式。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师工作及专业成长总结10-17

教师专业成长总结11-18

教学反思:专业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09-16

教师专业成长个人总结10-15

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方案03-28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12-22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03-09

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总结09-08

《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08-31

专业教师成长心得体会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