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当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况或事件时,我们有必要仔细地调查清楚,并且最后的结果会记录在调查报告中。如何把调查报告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1
他们是即将迈向社会的一群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家的希望,他们是时代的象征,他们纯洁善良,热情奔放,他们敢于冒险,勇于探索,他们就是当代的大学生。
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人对社会的责人和贡献。然而,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上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在:
(一)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行动。部分大学生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唱“六十分万岁”;有的人甚至认为“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
(二)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当前事,先为自己打算。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重才能轻道德品质。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质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
(四)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爆发者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次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在一些大学生中,讲虚荣,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风,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排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
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己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对广大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有促进的一面,如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自强精神,以及敢于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不应讳言的是,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也具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自身的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加之社会上对“大款”们豪华的高消费生活有意无意的渲染使得人们心里发生不平衡现象,这都使得钱的多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
(二)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价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一些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些人只知道这句话的前半句,岂不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当好东西学习,从而迷失了自我以至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出现了问题。
(三)不正之风的影响。
当代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朽现象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忘记了入党誓言,在金钱美女面前败下阵来,成为不择手段,以权谋私,挥霍国家财产分子。
(四)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弱点,这是造成其人生价值观取向上出现问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对他们来说,唯一的重要人生竞争就是高考,故当他们跨入高等学府后,不少人就认为从此前途有了保障,可以松一口气,不再刻苦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不少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往往被家长当作小皇帝娇宠,形成自私心里,这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如只讲索取,不愿奉献,自私自利等。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就是说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
第一,要认真学习。人们的人生价值观,有的是自发形成的有的是通过学习自觉培养的。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我们分析一些高级领导干部犯错误,甚至犯罪的过程,不难看出,许多人以前都是贫苦出身,从小接受党的教育,也曾做出一些对人民有益的成绩,可为什么最后又一步步滑向错误的深渊呢?就是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忘乎所以了。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
第三,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由于我国有着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历史,因此封建残余思想将长期存在,再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西方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也乘虚而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和诱惑。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打着“经济效益”、“创收”的旗号给“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披上合理的外衣。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多少人为此走入歧途,甚至走向地狱。面对灯红酒绿的歌舞厅、夜总会,有的领导干部经常泡在里面,还美其名曰“工作应酬”。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第四,领导干部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每个党员都应该履行的,但作为领导干部责任更大,其作用也更明显,工作做好了,可以造福一方,工作有失误,也可危害一片。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十分珍惜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给大学生们做个表率,让他们也感受到“公仆”的重任。
综上所述,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2
在本次调查后推出了《20xx年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富有针对性地重点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和就业压力等内在动因进行了考察。其中主要发现包括:
1、中国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三因素模型
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和声望地位因素三大要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其中属于发展因素的“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大”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张建国表示,大学毕业生正处于在初次就业时期,未来发展、物质 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支配着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对于促成大学生与企业匹配的机构, 需要从多层面解释和把握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2、大学生就业预期偏高
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体现在期望薪金上尤其突出。调查反应出,大学生期望薪金主要集中2000-3000元,硕士、MBA和博士则主要集中在5000以上的薪金档位,同时,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中位数为1800元。而对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去年12月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的数据,专科毕业生起薪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显然,大学生薪酬愿景仍实际情况存在相当的差距。
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种情况也印证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史密斯.霍尔伯特(Smith Herbert)的论断: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平均水平,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平的偏高。张建国谈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尚未能对自身收入形成一种理性的预期。”
另一方面,张建国还认为,大学生每年接受大学教育的直接方面的直接成本(包括学费 、食宿费用等)约10000元,四年就达40000元。这样,大学生只有寻找到高收入工作,才能弥补这高昂的大学成本以保持净预期收益不变。因此,大学教育成本高昂也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两大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
本次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客 观实际的问题,如求职竞争激烈、家庭需要、爱情与好工作难以兼顾等,张建国认为,这 些问题通过训练或者咨询是难以解决的。但针对另一类由主观原因引起的压力,如自我认 识不清、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不利于就业等,张建国则表示,这些 问题能够通过专业的训练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49.3%)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 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在报告中指出,“从治本的角度来说,或者我们应该反 思当前的教育制度。而如果从治标的角度来看,学校和院系的相关部门应该更多的与大学 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弄清楚未来工作的方向。”
4、实习锻炼有助于就业
报告显示,近八成大学生毕业之际选择就业;而招聘网站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第一 渠道。但是否有过兼职、实习经验,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不小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在校期间没有兼职经历或兼职时间短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相对更模糊,更缺乏求 职技巧和经验;而有过一定兼职或者实习经历的大学生的获取渠道相对更为丰富,就业压力 相对较小。
张建国认为,这个结论体现出大学生在求职上的积极性以及准备的充分性,也为改善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借鉴依据——兼职或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为未来工作的先期准备,在兼职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正式求职带来多方面的帮助。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3
一、问题的提出(引言)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天下哪个倜傥少年不善钟情天下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我们的教育模式,特别是思想观念的制约,早恋是被视为不学无术甚至不道德的。父母的管教,学校的束缚有力地限制了早恋,但青少年心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叛逆,这种叛逆的心理被外界压抑着!
但到了大学,父母的管教没有了,学校的束缚松弛了。同时也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化,外界思想的不断引入,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极普遍的现象,出入的成双成对卿卿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地工作、生活,但是,在另一方面,大学生一些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热恋中的人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各大校园每年都会有因为感情问题而轻生的悲惨事件和一些违法现象发生!
目前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4岁之间,他们的恋爱几乎属于初恋,而在如大学前,他们并没有恋爱经历,恋爱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很容易在他们身上发生。因此,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本次调查在重庆大学展开,通过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比为99%,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相应的建议,请同学们参考!
二、调查情况介绍
调查时间:20xx年5月
调查地点: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调查对象: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大一及大二学生 调查人:
调查方式: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分工:本次问卷充分发扬了团队精神,调查问卷(见附录)由李硕设计制做并统计数据,何昊、葛华、黄浩负责发放及回收问卷,最后由李硕执笔,何昊、葛华、黄浩对初稿进行了修改、校订和打印。
发放问卷数: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男生59份,女生41份,理工科学生74份,文史科学生23份,艺体类学生3份),回收率99%。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对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大学生是怎样对待恋爱的?(其中包括问卷中的.3、4、5、14、20、21题)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人生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精神上的
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
1)大多数同学能够认识到爱情的美好,但许多同学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发生转变。(第3、5、20题的数据分析)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有26%的同学表示会在大学期间寻找一份爱情,而大多数(67%)同学则持有一切随缘的态度。这表明他们的思想及对恋爱的态度正处于一个变更时期-从不敢到勇于恋爱的变更。毫无疑问,彼此之间的不熟悉也导致了此种情况的发生。看到周围谈恋爱的人,47%的同学虽然有一些遗憾,但表示开心就好。54%的同学相信爱情会永恒。这表明大多数同学对爱情是积极和向往的,他们能够意识到爱情的美好,并且能够认识到爱情虽然重要,但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更重要。
2)大多数同学能够理性的对待爱情(第4、14 、21题的数据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81%的同学会针对对方的要求,理智的为对方付出,54%的同学认为爱情重要,但不会为爱情抛弃其他,仅有1%的同学将爱情放在人生目标的第一位,这表明大多数同学能够理性的对待爱情。爱情是美好的,但不能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沉湎于感情缠绵之中。如果错置了爱情的地位,很容易导致对人生目标的误解,这应当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2、传统观念对大学生恋爱的影响(其中包括问卷中的6、7题)
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思想关于爱情神圣、男女平等的观念也逐渐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是传统的思想观念仍对大学生恋爱产生很大影响。例如传统中女人总是含蓄而内敛的,她们对于感情的表达更委婉更含蓄;男人则往往扮演保护女人的男子汉形象。
调查结果显示,37%(其中男生70%,女生30%)的同学认为女生追男生成功率更高,42%的同学表示不确定。在恋人的开销方面,53%的同学认为应该是AA制,36%的同学(其中男生83%,女生17%)认为应该男生为主,而没有同学认为应当以女生为主。这表明男生在恋爱中一般更加主动,也更愿意接受一份感情;大多数同学已经有了爱情自由平等的观念,但也有不少同学有大男子主义观念。恋爱的双方应当彼此尊重人格的平等,如果对方当做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对爱情的曲解。恋爱双方在相互关系上都是平等的,都有给予爱、接受爱和拒绝爱的自由。
3、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其中包括问卷第8题)
“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贵了。”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支配着行动。以此,在研究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时,我们对这一动机进行了调查。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4
一、校园亚文化的概念
文化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它复杂多变,精彩纷呈。大学生亚文化是指高校大学生所特有的文化形态,是大学生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模式和其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的总和与概括。它是社会主流文化在大学校园里面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同时它也具有自己本身独立的完整的形态,它可以是大学生校园和小部分社会生活的缩影,也可以是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文化的独有理解。它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引导和辐射,又不完全遵循于主流文化,但是也不与社会主流文化形成对抗,但它却有可能影响主流文化,甚至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大学生校园亚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
本文采取了调查问卷形式,辅之以文献研究和参与观察。调查地点选在了江苏大学,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284份。回收率94.7%,基本符合研究的要求。本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结合部分的文献资料,从现状及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引导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起积极的作用。
(一)涂鸦文化
涂鸦文化指的是校园中见诸于课桌、墙壁、厕所的随手书写、涂抹的文字图画。在收回的调查问卷中,绝大多数人在校园中见到过各种各样的涂鸦,主要集中在教室的课桌、墙壁,厕所墙壁、地面和课本上。经过分析调查,可以将涂鸦内容分为以下几类:随感而发、教师点评、人生顿悟、新闻热评、爱情寻觅交友、作弊内容。“涂鸦文化”内容复杂,多数格调低下,粗俗不洁,文化含量不高,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校园主流文化格格不入,作用十分消极。
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您有没有在校园中进行过涂鸦这一问题,有将近五分之四的学生承认自己也进行过类似的涂鸦活动,这说明大学校园的涂鸦是无处不在的。在我们设置的对于涂鸦原因的问题,选打发时间和看见别人也这样做的占了大多数,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也承认自己进行过类似的涂鸦活动。部分学生进行涂鸦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看到曾有人已写过,所以觉得就跟着写,认为再写一点也是无可厚非的。另一个是觉得上课很无聊,或者感觉压抑,通过这个方式在宣泄自己的情绪,打发时间。
而同学们随意留下的这些涂鸦给其他同学的校园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伤害。一是在公共课桌上胡乱涂写,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公德意识和自律意识淡薄。二是上届学生不良行为对后来新生起了负面的教化作用,以至 “涂鸦文化”届届相传,成为难以根除的陋习。三是“涂鸦文化” 的制作占用了大量的上课时间,大大影响了听课效果。四是格调低下的信息传播,成了大量的精神垃圾,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容易冲抵正面教育的深度。
(二)群体文化
随着大学生心理、生理的逐渐成熟,他们的情绪情感也日益丰富,渴望独立和更多的内心体验。同时,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使大学生经常处于矛盾的状态。一方面不愿意把真实的思想情绪轻易地向他人吐露,另一方面内心深处又有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强化,然而同时伴随着的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漠。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感,信任危机也在逐步加深,大学校园之中也存在着此类现象。大学生是一个群体,每个人的个性都有所不同,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尊重差异,尊重不同的价值观,欣赏独特性,用心倾听不同的声音,做到基本的宽容,求同存异。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他们不愿意与群体进行交流,但又十分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认同,这些都导致了他们内心的逐渐扭曲,直至最后的犯罪。同时,大学校园也没有做到积极发现和引导这些同学加强与他人的交流,走出自己的世界,这是学校没有尽到的责任与义务。
作为大学校园亚文化的组成部分的群体文化,更多的体现的是大学校园的生活和日常交往,现代大学生的群体意识与观念并不是那么的深刻,当群体的利益与自身的利益相冲突时,如果自身的利益不是那么重要,那么必然选择的是群体利益。很多当代大学生对于群体文化的理解并不是那么透彻,他们的群体观念已经逐渐淡漠,有时候群体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形式。责任,已不再具有群体意义和道德评判,转而呈现出一种个体性――对于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都转化为对于自我的责任。大学生群体自觉将责任与前途等同起来,将义务与道德私有化。从一种潜意识里的责任承担到一种潜意识里的理性选择,此时的群体已经被他们所忽略,他们选择了对于自己最有利的一方面。
(三)信息文化
当今社会在强大的信息技术背景下,计算机、电子产品等媒质使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由于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传递的信息是未加整合的,信息传递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接受的信息文化参差不齐,良莠共存。大学生全方位接触着各种信息文化所渗透的价值观念,其原有的主流文化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在信息文化的侵蚀下会产生动摇。信息文化的过度泛滥,会弱化主流文化的权藏,使主文化价值观的传递受到阻碍。 我们经过调查发现,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接触信息的来源不外乎以下几个途径:短信、影视、网络。在调查中通过数据分析对比,我们还发现当上网看到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时,同学们大部分不管真伪会进行转发或者发表言论,全然不顾消息的真假。有些同学虽然没有对消息进行转发,但是私底下会与同学分享或交流,却也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了虚假信息,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会在进行一系列操作之前分析和查询消息的真假。然而,对于这些的真伪我们不可能逐一辨别,我们能做只是尽量做好自己,不去传播这些信息,只是浏览就好。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传播只是一部分,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导致的网络上的信息稂莠不齐也是我们所不能避免的,就算我们不去传播,网络媒体也会传播。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师生应共同面对来自网络的低俗文化的挑战。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对网络文化和信息的检查。
(四)流行语文化
所谓流行语文化是指某一时期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某种语汇的文化现象。 同时,流行语也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当前的生活学习的状态以及社会、学校生活所映射的心理和情绪。流行语现象是当代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大学生为主要载体的大学校园流行语更是当代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一些流行语,而知道这些流行语的途径也主要是通过网络这一平台,通过网络知道和了解一些流行语的比例占到了93.7%,这一比例相比2008年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有了一个明显的较大幅度的增长。72%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使用流行语,27%的学生会使用流行语但并不经常使用,在使用流行语的学生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对于流行语的使用和风行抱有积极正面的看法。校园流行语文化形成的原因我们在这里可以稍做一些探究,根据调查研究我分析出这样一些原因,首先,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时代,文化冲突不断,文化之间相互碰撞,思想相互渗透,这些都为流行语文化的产生提供一定的社会条件。其次,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自由的平台。再次,高校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大学生亚文化的健康发展,相对容易导致不良校园亚文化的滋生。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盛行一方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代大学生追求自我、张扬个性的新风气,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大学生并没有完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对流行语兼收并蓄的同时却缺乏鉴别能力,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对于流行语在大学校园盛行的.现象,我们认为应当理性地看待,既不能武断压制,又不能放任不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应该把校园流行语当作语言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在不超出控制的范围内要尊重这一独特的校园文化,同时要尽量避免低级和粗俗。
三、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信息化和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赋予了校园亚文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问。大学生是现代技术的受用群体,享受着信息技术给生活学习带来的便利。但在某些方面,全社会的日益信息化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树立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大学亚文化本质上是与校园文化的偏离,这种偏离又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因而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能不受个体价值取向的影响并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正面来讲,大学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为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可以感悟不同价值理念的碰撞、冲突,为大学生增强创造力提供了可能,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总是从自身的亚文化背景出发对主文化进行体认和领悟,因而极易产生错误的解读进而妨碍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影响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同时大学生处于身心逐渐成熟的阶段,可塑性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使大学生难以辨别真伪及良莠,自觉和不自觉地、主动或被动的接受着健康或者不健康的内容,使得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受到信息文化的冲击,给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形成带来了困难,极易被不良亚文化所改变。所以大学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也具有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
(一)导致青年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
对于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来说,文化冲突与矛盾会使他们思想易产生焦虑,而这种焦虑程度越深,他们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就越强,最后导致对主流文化的怀疑和反对,对西方的价值文明产生盲目的崇拜,而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渐趋淡薄。
(二)易造成青年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道德意识弱化
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亚文化的冲击下与主流文化充满着失调和对立,而大学生文化意识层面上更多的是对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依附,由此造成价值观念上依附与超越传统与现代的纷争。社会价值观也难以保持统一,以至于在社会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重标准并存的局面,道德的判断力因此下降甚至丧失。
(三)会诱导大学生形成犯罪人格
大学生自身的特性导致其行为具有自发性、狂热性、冲动性,并通过反叛来寄托对未来的强烈期望,因此大学生的反叛行为总被认为是对现存社会规范的背叛,于是,亚文化群体就成为大学生摆脱权威束缚,寻求支持和认同的避难所。
四、建议
面对校园亚文化发展的迅猛态势,我们应以积极的姿态来面对,充分认识到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有重要的作用。更新教育理念,规范和引导校园亚文化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所收回的调查问卷中,期待学校有所作为的和认为大学生自身应有所提高的占据80%,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和培养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努力弘扬主流文化
大力弘扬校园主流文化,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和层次,通过增强校园主流文化的吸引力来实现对校园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发挥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样既能引导积极健康的亚文化形态逐渐向主流文化转化,也能使不良亚文化或亚文化的消极方面得到引导或消除。
(二)加强对校园亚文化的正向引导,努力创建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和谐的外部环境
校园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时代的产物。在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不能片面的看待校园亚文化,对其一味的压制或漠视,而应该积极的加以应对和引导,努力发掘校园亚文化的积极因素。一方面,对于那些适合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又能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园亚文化,我们要大力弘扬。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校园亚文化主流方向的引导,将校园主流文化贯穿到亚文化中去,使大学生自觉地选择和接受积极、健康的亚文化内容。如对网络亚文化,我们可以通过道德教育,或者建立班级QQ群、开通个人微博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与主流文化产生共鸣,进而实现对网络亚文化的转化。总之,我们应该以辩证的思想去看待校园亚文化的存在,使之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
大学生作为高校校园亚文化的创造群体,他们的认知水平、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必然影响校园亚文化的建设的效果,从而直接影响到高校整体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和实效。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主体性”的重要意义,有针对性的教育大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和道德水平。还可以开展一些爱国主题的时事政治活动、各类鉴赏活动等来加强大学生的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文化选择能力,使他们能够抵制不良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可以设立自我教育管理的一些组织,通过定期举办论坛或沙龙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水平。
(四)社会各方面努力净化大众传媒环境
在市场经济社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许多的大众传媒抛弃了社会责任,大量传播不良信息,而这些信息正是成为一些大学生创造校园不良亚文化的来源。因此我们要多管齐下,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净化大众传媒环境,给高校乃至全社会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比如将加强媒体自身的约束机制和社会大众对其监管作用相结合,及时发现并清理不健康的内容,使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在校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06-05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精选6篇)10-13
90后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调查报告08-23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通用6篇)02-10
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06-16
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范文06-14
大学生的调查报告06-30
大学生调查报告05-01
大学生调查报告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