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时间:2022-11-26 13:28:10 报告 我要投稿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5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远程研修观课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5篇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

  在高中远程教师新课程培训中,英语教学专家就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英语语法、阅读、以及写作教学,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高中英语学习策略教学以及怎样推行新课改等几个专题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和分析。在认真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座以及优秀的示范课后收获很大。使我得以从理论的高度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从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与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学策略。

  首先,参加此次远程网络培训收获最大的是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教师首先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过去,我们教师把自己作为中心,要学生围着自己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甚至把学生当作记录教师讲授内容的录音机。而素质教育的精神则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和发展的愿望。

  其次, 通过专家的讲解我对英语语法课的课堂设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传统的语法教学是以教语法而教语法,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课不仅要教学生语法知识,更要培养他们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淡化单独进行语法教学的思想,应该将语法教学融入到英语的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当中去,即融入到听说读写当中去。我认为英语语法课的课堂设计大体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导入,呈现,操练和评价。结合所学的知识,引入新内容。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呈现新内容要在真实的语境中,可以是教师呈现,也可以是学生呈现,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学生在运用中自然地学会了这个语法现象。真正的将语法运用到交际中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老师应保持心境心态的年轻,活到老,学到老。要放得下架子,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当今英语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交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要达到这些任务,首先,教师应尽快从旧教材旧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其次,应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情绪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浓厚的兴趣,“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总之,这次培训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非常实用的,通过这次培训学到不少了东西,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2

  于6.31日我和袁艳艳老师在滨州三中听市级优质课,那时我抱着市级课总比县级课好的心态才去的,心想或许有的课还不如我讲的好,但通过这两天听课16节,让我对今年的数学优质课有很大的改观,本次活动反映了新课改以来,老师教学方式的多元;数学教学以生活为源泉,更重视数学本质,注重挖掘蕴涵的数学思想;重视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注重学生的认知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启发引导,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围绕数学本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参赛老师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我感觉今年的数学优质课比上届讲课水平平高一筹!

  在这16节课中,参赛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每节课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是以前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过程,而是一个统一体。老师并不是一味的向学生讲解知识点的重要,并不是一味的指导学生如何解题,更多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在引导学生慢慢发现问题,体验数学的本质。例如邹平的长山一中的一个老师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中,并没有延续老的教学理念,而是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新精神,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再在推理论证的过程中学生归纳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和2,从而进一步比较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看出题设与结论是互逆的,从而让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疑惑,并提出后面两个命题也是正确的问题,并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并用于创新提出新的问题。老师不急于回答正确与否,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究解答非常流畅、一气呵成、学生的假设是那样的正确,说理是那样的完美,老师不动声色把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不得不叹服这位老师的策划是那样的详略得当,整个一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与此同时我也投入到讲课中去,当进行到某个环节时,我想下一个环节要是这样处理就好了,结果和我不谋而合,我的心情也溢于言表,特别是当她喊下课的那一刹那我都想站起来为她喝彩,上班这么长时间以来这是第一次听课这么入神。在此不得不让我想到新形势下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应深入解读教材,了解课堂,寻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课堂生命的再创造,争取使我们的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走进数学,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并且能自主地进行尝试,为学生真正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态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见解、善于理性思考、积极开拓应用、勇于创新变革的人。

  其次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惠民王晓涛老师的《不等式》,实话说她站在台上给人的感觉是长相平庸、貌不惊人,但随着课的进行,她在处理每一个环节时都是那么的细致,比如不等式的解集,先让学生根据字面意思回答集合是什么含义,并及时的表扬了学生,然后通过查辞海再出示集合的含义,再进一步阐述了集合在数学上的含义,让学生真正知道为什么引入集合这个概念,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集合这个概念而不是灌输给学生,通过听她的课还让我感受到她那丰厚的文学底蕴,非常有艺术性语言的表扬学生,使学生倍受鼓舞,学习劲头更大了,回答问题更积极了,他们配合的是那么的默契,较之平时给他们上课的老师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我对此次外出学习感触颇深,认为短短的两天时间,虽然听课非常劳累,但收获多。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反思我的工作,特别是在发展尖子生方面要有所突破,如何用艺术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多作探索,力争为乐安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3

  新课程课改已拉开帷幕,xx年版历史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看完之后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面对新时期的各种新变化、新问题、新成果、新课标都有了明确的解答与对策,让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担忧的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能高效地将这些变化反映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认真落实核心素养这一关键任务。为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线展开。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设计教学目标——培养核心素养的出发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教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把握好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养目标都能在一节课中完成的。衡量教学目标是否有效一看他是否贴切及目标是否准确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契合,具有可检测性二看他是否具体及目标阐述是否细化多层次,具有可操作性。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核心素养的切入点。

  所谓问题情景,是指在具体目标指引下,能够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策略达成目标的空间学习环境。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真正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问题情境这个切入点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

  倡导合作探究——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抓牢合作探究这个着力点,所谓合作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探究的情境通过学习分工合作、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这种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专题探究活动一方面通过自己动手搜集史料,促进学生带着证据意识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及培养了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了史料实证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尤其是对研究成果的不断研磨,不仅提高了学生理解历史与解释历史的素养,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实现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立足点。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更需要习得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并内化为优秀的品格,外化为崇高的行为。可见,历史过程是一个知识与情感相互交织的学习和体验过程。但情感教育不是在朝夕之间便可速成,而是一种情动体验李姐内化的过程。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拥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无痕的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感知,体验和思考历史的过程中深化对史实的认识与判断,进而生成鲜明的历史价值观。

  总之,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靠我们历史教师在观念上更新,在专业上提升,在教学中渗透,在日常中积累。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4

  今天是美术研修的最后一天了,十天的时间转瞬即逝,回想第一天参加研修,一切都是那么迷茫!还记得第一次阅读到别人的文章、第一次发评论成功时的喜悦。慢慢熟悉了,十天以来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进入自己的研修主页,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它的变化。我仔细阅读每一位老师对我作业的点评,认真观看各位专家的讲座视频,反思自己的美术教学,写下心得体会。

  本次研修阅读了很多老师的优秀文章,深受启发与鼓舞。我写了十篇作业,发了100多条评论,每一个字都是自己敲出来的,文章虽然写的不是特别精彩,但确实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这里面既包含我上班四年的美术教学总结,也包括我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作为美术老师,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就像刚才听的《初中美术教师教学研究和专业成长》视频里讲的那样:“我们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是画家,我们要思考美术课程到底能给学生怎样的帮助······”我们确实应该明确美术教学的意义所在,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审美能力这些经常挂到嘴边的话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一定要落到实处。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境。让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境是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的义务与责任。在今后的美术课上,我们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培养创新能力;珍惜每一次展示的机会,无论是绘画课还是制作课,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

  下面是我的一个美术教案,希望各位老师予以点评、指导:

  装饰色彩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内容,学习装饰色彩,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和艺术中的装饰色彩;欣赏我国民间艺术作品,学习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灵活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全面了解装饰画及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了解装饰色彩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欣赏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色彩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了解装饰画在造型手法和用色方法上的特点,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教学难点:装饰画的造型突出夸张变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学习资料:优秀装饰画作品资料(课件),油画棒及水彩等涂色材料,黑白装饰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已学装饰画知识:

  欣赏具有装饰风格的大师作品:

  让学生对装饰画及主要表现形式有较为全面地了解。

  【设计意图】:感悟大师绘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装饰画,为下一步学习装饰色彩奠定基矗

  三、导入新课:

  1、对比欣赏《公鸡》:分析装饰色彩与写实色彩的不同

  学生思考:装饰色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小结:装饰色彩与写实色彩的主要区别:

  ①写实色彩

  从客观真实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再现色彩关系,把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做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研究、来表现的。

  ②装饰色彩

  以固有色为基础,研究色彩的平面性与装饰性。装饰色彩一般排除自然界中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把自然界中的色彩关系综合、概括、抽象出来,利用色彩的浓淡、冷暖、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色彩的艺术创造。装饰色彩可以不再是物体本身的自然颜色,而是人们根据审美需要,对色彩进行多种艺术处理和加工,装饰色彩是人们对自然色彩的再创造,是人们主观赋予物体的一种抽象色彩。

  2、赏析作品:《老子出关》、《耱地》,分析画面主要内容及色彩特点。

  3、民间艺术品欣赏: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4、讲授装饰色彩及涂色方法:

  装饰色彩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进行夸张和对比,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以质朴、真挚的感受。

  民间的装饰色彩常用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规律:原色搭配、纯度高、对比强烈

  学生活动:从色相环中找对比色

  注意无彩色的灵活运用:平衡、稳定画面

  【设计意图】:学习装饰色彩知识,了解装饰色彩的基本概念以及民间装饰画的常用色彩,为学生灵活运用装饰色彩打下坚实的基矗

  四、学生涂色:

  学习民间艺术的装饰色彩,为黑白装饰画作品涂色,完成一幅色彩既鲜艳又和谐的装饰画作品。

  要求:色彩鲜艳、明快,对比强烈,画面整体和谐

  教师巡视辅导,及时解决学生涂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学生作品展评并总结:

  “炫彩世界”----装饰画作品展

  六、课后拓展:

  留心观察生活中的装饰色彩,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装饰画作品。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5

  通过这次远程研修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提高。同时,我也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需新思想、新理念血液的输入,新课程倡导的“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理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同时我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远程研修让我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认识到了不足,借助远程研修和培训,多学习、多交流,使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扩大,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教学和时代的挑战。教师每时每刻都要学习,所以,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之余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多读一些有价值的教育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现代远程教育为所有求学者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教育资源、教育对象、教育时空的开放,为我们大家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对今后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提高教育层次将是非常有益的。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讨论、合作是学习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促进学生智慧(成果)共享。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3、学会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学生就可以给学生一个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学习心态,所以,我们都应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我们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去掉浓妆艳抹,细品草根的真实,感受真情流露。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6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篇幅不长,却通过文本描述让我们走进了一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静,并通过作者细腻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积极的思考。这篇文章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教学的重点是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胡老师的这一堂课是《触摸春天》的第一课时,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教学环节流畅,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

  首先是导入,先板书“春天”,询问学生“看到春天二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而后用简单的话语导入到课文中,“今天,我们要跟随一个特殊的小女孩儿,用她的方式一起去感受春天。”补充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明白何为“触摸”,即“轻轻的摸”,提示学生也要轻轻的读课题。

  接着是初读感知。在学生自由朗读之后,检查词语的认读以及句子的朗读情况,检查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认读“花繁叶茂”的时候,让学生想象画面。检查完词句,询问学生“读完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老师刚才说的那个特殊的小女孩是谁了吗?”出示课文第一句话“邻居家的小女孩安静,是个盲童。”让学生谈谈读了这个句子后的感受,将该句中的逗号去掉,比较两个句子情感上的变化,再带着感情朗读该句。

  然后是再读感悟。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讲了安静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紧接着追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在讲抓蝴蝶?”指名读该段落,并课件出示。“课文用的是‘抓’字吗?”比较“抓”和“拢”二字,谈感受。你想继续了解这个女孩吗?读课文的2、3自然段,交流这个盲女孩和我们平常见到的盲女孩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不同?抓住“流连”一词进行体会,引读“早上,她在……中午,快吃午饭了,她在……晚上,她在……”你看到了那个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的小女孩了吗?想象她在花园里干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安静对生活的热爱。进而明确“神奇的灵性”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该自然段,自由读,进一步体会小女孩神奇的灵性。

  最后是升华主题、拓展延伸。师配乐深情朗读,接着让学生谈谈假如自己就是安静,对于这只拢在手间的小生命,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一番之后,拓展阅读海伦.凯勒的话,再谈感受,拢上双手,想象小蝴蝶就在你的手中不停扑腾,你感受到了什么?

  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环环相扣。有很多闪光之处,我重点谈谈以下几点:

  一、抓住重点词句的质疑问难,感知读懂文本,突破重难点。例如抓住“拢”一字体会安静动作的轻柔准确,抓住“流连”一词感受安静对花园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通过对这些关键字词的把握,把学生带进了安静的心灵,感安静之所感,思安静之所思,悟安静之所悟。从而使得教学的重点迎刃而解。

  二、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课堂,才能焕发出更绚丽的色彩,才更富有活力。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安静在花园中会做些什么,从而明白其“神奇的灵性”,引导学生想象小蝴蝶在手中不停的扑腾,感受蝴蝶强大的生命力,帮助学生理解“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三、以悟促读,以读助悟。通过想象,领悟文本蕴含的感情,进而有感情朗读;通过读,又进一步领悟感情。整个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反复朗读。从开课时的自由朗读,到指名读课文、朗读重点句子边读边谈体会,再到教师范读,体会读等,这一系列的读,读出了层次。

  四、资料延展,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海伦.凯勒的一段话,将课文的学习逐步延展,为学生创设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五、字词教学精妙。在检查字词这一环节中,读到“花繁叶茂”这一词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通过学生的描述,就能很好的把握学生是否真的懂得这词的意思;读到“极其准确”时,提示重音,读出极其准确的感觉,既是一个小小的朗读技巧的指导,也帮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而在认读“磕磕绊绊”时,找出前面哪个词语与之意思相反,将单个的词联系在了一起,既积累了词语,也加深了理解。

  一点儿不成熟的想法:一、教师的表述要更加准确,例如有关小女孩拢住蝴蝶,教师说是蝴蝶感受到了安静的善意而飞到小女孩儿手中,这种表述很有诗意,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不同,这样说并没什么不妥,但老师在课堂上要一直坚持一种解读,如果两种观点变来变去,就容易导致学生犯迷糊。二、有些句子不必做细致的分析,一篇课文里有很多值得讲解的地方,但要有选择,挑重点来讲,例如“邻居家的小女孩安静,是个盲童。”对于这句中的“,”所传递的感情,我认为不必细细分析,因为这句既不是文章最重要的句子之一,而且过细的分析既超过了学生理解的水平,也削弱了学生的朗读感悟。

  总的来说,胡老师的这节《触摸春天》,整个教学过程有如行云流水,教学结构紧扣主题。而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学生也深深沉醉在教学情境中,既扎扎实实理解了课文的含义,解读了文中蕴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对数量及时间和空间等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认识”。课标对不同学段的估算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估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落实估算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实实在在,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行动上研究起来,从方法上指导起来,从意识上培养起来。

  尊重学生的发现,引导其“再创造”。当我看见吴老师亲切、自然的和孩子们互动时,我心为之一颤。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现,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究和获取知识,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数学,她从不轻易地去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学生去认同。这一点,是我最难学会的。在观看视频的间隙,我留意到了这样一句话:“一个好的数学教师,总是把一些概念、规律纳入‘待解决的问题’情境之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去‘再创造’。”

  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语言,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探索新知创造了条件。吴正宪老师的课具有鲜明的特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每种估算方法的理解,给这种估算的方法取个名字。例如:小估、中估、大估、大小估、四舍五入估…。增强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兴趣。她的课堂充分体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精心组织教学素材,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巧妙预设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吴正宪老师非常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她的课上有疑问,有赞许,有笑声,整个课堂都充满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交流、发现、辨析、整合,终于获得了共识。值得一提的是,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了倾听、接纳与评析,这对完善学生的人格,意义是深远的。

  从这些细节处,可以看出吴老师治学的严谨,对待教学的细致、对待学生个例的特别关注,都能显示出名师的大智慧。而加想起自己在课堂上常常会忽略这些细节,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虽然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一点认识,每节课还在尽力去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但还是总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的发展关注还是不够。课堂上不能显现出这种大气。吴老师这种“大气”的数学,才是一种“发展孩子”的数学。

  我想在今后的要工作要善于积极地学习、思考,更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优点和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通过不断地反复的实践、反思、学习、探讨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最后达到了“心中装着大数学,才能上出大课堂”的最高境界。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8

  暑假期间认真研读了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xx年版)》,并聆听了相关课表解读的专家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课标对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此次新课标的研读心得总结如下:

  一、xx年历史课程标准凝聚着课程改革的“初心”

  新课标深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初心”。它系统研究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政策要求,全面推进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课程方案、进课程标准,体现明确的战略性和方向性;二是着力开展现状调研和矛盾分析诊断,破解十多年来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体现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三是深入开展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稳定中推进”,使课程改革既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又反映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如何充分发挥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和综合育人价值,既要纵向一体化贯通,处理好幼小衔接和初高衔接的问题,又要横向关联,体现学科融合渗透?如何在“双减”背景下体现课程结构体系优化完善,改进育人方式,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如何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课程实施的有效机制?

  二、发挥新课标的“导向”作用

  只有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系统思考,整体把握,重点突破,反思总结,不断揭示育人规律,破解实施难题,以扎实研究深化课程改革,才是应然和可行之道。一是把准正确育人导向,深入研究学生核心素养的转化机理。深入研究课程教材作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根本载体的内涵实质和基本要义,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以此为导向,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学科特点和要求,学段特点和要求,揭示核心素养由静态知识向动态转化的内在机理,探寻从学科目标内容转化为学生认知和能力的影响因素、培养路径和实践方式,真正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三、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创新改进育人方式。

  一方面,要基于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研究以“知识本位”教学转向“素养立意”的历史教学,积极探索启发式、问题式、情景式和探究式等教与学方式,提出创设合理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可行性,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关注课堂中不同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推进课程融合和学科渗透,全面提高教学的综合育人价值。

  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性、综合性课程的育人研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选择恰当的活动主题,以历史主题探究的方式合理倡导学生在全身心参与的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总之,学习新课标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才不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断更新,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9

  本人学习了20xx年小学音乐远程研修:李帅教师执教的表演唱歌曲《采菱》,苏婷婷教师执教的《雪花带来冬的梦》和王晓爽教师执教钢琴独奏《捉迷藏》的优秀观摩课,感触根深,充分感受到小学音乐教与学的多样化,以及教与学的乐趣,受益匪浅。三位教师严谨的教学设计,广博的音乐知识、严谨的课堂语言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从情境入手,从情感入手,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应从情入手,从情境入手,从情感入手,表现美,创造美为核心来进行教学活动。李帅教师执教的表演唱歌曲《采菱》,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先用谈话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采菱》这节课淡化了传统的音乐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把小学生体验放在了整节课的核心地位,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能够创设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抓住小学生的心理,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从情境入手,从情感入手,这一点很好。

  二、重视音乐知识的探究活动,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生动、形象。李帅教师执教的表演唱歌曲《采菱》,通过听赏《采菱》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继而引导学生在聆听、体验、感受的过程中轻松主动地学会歌曲。最后将歌曲内涵逐步拓展延伸,仿佛身临其境,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苏婷婷教师执教的《雪花带来冬的梦》,由冬天情境的创设和背景音乐带学生进入雪的世界,感受冬的意境,把与音乐吻合的视觉图片、肢体语言等手段进行有效设计,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以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联系学生的生活。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让音乐思维的灵光闪耀,让小学生将踏着优美的节拍,在健康快乐的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我会认真的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以实现自我教书育人的跨越式飞跃。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0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整节课,教者的语言充满诗意,声音动听,教态优美,再加上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听者如沐春风,在这样一个美妙的氛围中,孩子们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怎能不感到学习的快乐?又怎能不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呢?听完这一节课,我的收获也满满,王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很有价值的课堂,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一、教学亮点:

  文中有许多闪光之处,我重点谈谈以下几点。

  1、抓重点句段,培养阅读能力

  《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有方法的回顾,有方法的指导。首先引导学生读课文,思考: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然后指导把这几个画面连起来,即组合画面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画重点句子,思考感悟安静触摸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并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畅所欲言,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发表对句子的体会。王老师正是在阅读过程中渗透、学习、掌握,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关注细节生成,培养良好习惯

  众所周知,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堂的每个细节都是一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中,王老师很关注细节,没有放弃任何一个教育的机会,从课题入手抓住 “触摸” 这一个词,引导学生理解、感知。当学生回答不够自信的时候,她会用鼓励,用温馨的话语引导学生。课堂中,她还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学生书写的习惯、倾听的习惯,说完整句子的习惯等。

  二、教学建议:

  对教学重点中体会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的句子,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而王老师的课堂朗读指导较少。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需要在学生读得不到位的情况下,通过范读、指导读、评价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对学习也是一种指导。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1

  在今年的远程研修中,我有幸聆听并认真学习了三节不同特色的初中物理课,各位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让我受益颇深。授课老师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个人所表现出来的驾驭课堂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养,让我收获很大。

  一、综合评价

  总体来说,三位教师综合素质较高,他们的教学基本功扎实,都认真研究了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会知识。

  二、主要优点

  1、教学设计合理,符合课标要求

  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情分析,将教学任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新知识的建构更加自然顺畅,真正是水到渠成。采用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灵活多样,寓情感教育于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

  2、教学形式多样,铸造高效课堂

  在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考虑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与互动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教师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使整堂课学生的参与面广,参与度高,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拉近了师生距离,活跃了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效果显著。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3、巧用信息技术,创造精彩课堂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位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补充教学资源,设计多层次的课堂练习,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4、教学评价及时,有效达成目标

  三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他们采用多元化评价,例如全班的整体评价与学生个体的评价相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小组同学间的评价相结合,课堂的及时评价与课后的整体评价相结合。对学习的评价也从重知识、重结果转到了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来。这一点非常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三、我的建议

  有的教师只关注了少数学生,没有兼顾后面学生或角落的学生。有的小组在进行讨论时,讨论的时间太长,导致后面的教学活动进行不完。

  四、我的收获

  通过此次的观课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我认识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不仅分析教材还要分析学生。在活动设计的时候,以教学目标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关注。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既要精心备课,做到有特色有创意,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师素质,以精湛的教学艺术获得学生的认可。只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做有心人,处处为学生着想,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在教学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2

  学习已经接近尾声,回想这十几天的学习经历,感觉是有苦、有累、有收获。每天上午认真看研修视频,看完视频后,完成专家提出的问题,积极进行点评,看到了很多教学资源。按时完成作业。感受到课改中的好多问题明确了,数学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培训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必须有设计,学生必须参与,教师必须主导。

  1、教学必须有设计:创新教学必须在教学预设的前提下展开,设计教学环节与问题,所达到目标,解决的重点和难点等,都必须在上课之前进行充分酝酿。设计要从理解数学入手,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概念,要不断从概念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学生必须参与:学生的高参与度和生成是创新教学课堂活动的表现。学生是否参与了教学活动,一看学生上课时是否专注;二看学生表现是否积极、自信,是否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三看学生是否能与同学积极交流、合作,完成任务,是否积极与教师沟通。

  3、教师必须主导: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能善于抓住数学的核心知识和思想方法,能用好一些载体(如数学情景、典型例子、变式训练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二、对在课堂教学中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创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设计数学教学环节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善于交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精境中积极地观察、思考、发现、探究,参与到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力争使课中所有的环节,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开拓视野;使学生充满探究的渴望,调动学生后继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程度。

  三、 数学的学习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要让学生搜集数据、处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完善函数模型建立的过程与方法,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分析、研究身边的问题,数学的观察世界、感受世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全方面提高各方面素质。专家和学员们提供的方法很好,寓意深刻,认真的反思了我的数学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的过程设计是否正确,教学过程中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程序与环节设计如何,创设情境是否科学,教学效果如何等。

  四、同时对DJP教学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DJP教学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内容,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与同伴的交流、讲解和师生的评析过程,获得对知识意义的深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数学活动经验的丰富和积累,从而使学生自我增进一般科学素养,提高数学文化修养,形成和发展数学品质,达到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评价的教与学活动。学案导学有无比的优越性。

  对于每个教师来讲,新教改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是一个新的挑战,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充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总之,这次远程培训,很辛苦、很累、很充实、很愉快,进步都是自己体会的,喜悦都是自己品味的。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3

  自从开展了网上学习培训以来参加网上学习,我深刻的明白了网上学习的重要和快捷。在学习中,我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由于工作在县城小学,班容量大,压力大,没有更好地了解现在教育的现状和教师成长方面的情况,就像井底之蛙,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通过此次培训,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通过培训,提升了现代教育技能。

  原来,我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层面上,例如在文档中完成一些文稿的撰写。通过经常光顾我们的国培学习网页,如今,我已经能够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方式的操作,编辑出自己理想的电子稿件。国培学习网页,填补了我计算机操作知识的空白。这个质地细致,色调温暖的学习扉页,就像是一条大毛毯,看上去特别的舒适和亲和。三、通过培训,夯实了专业知识基础。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是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以往,我只是研读一些与之相关的资料,习惯于积累一点一滴的知识素材。现在,有国培学习网页了。在这里所有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科学系统,有标可依,有律可循,学习起来方便至极。这个学习页面的课程设置,突现了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特色。在这个学习页面上,通过专家引领,帮助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帮助我准确地把握了小学数学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帮助我认识并掌握了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四、通过学习,学会了交流。

  新世纪倡导的主旋律是“和谐进取”,新课程倡导的主旋律是“师生互动,师师互动”。而平时,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多数情况下还是自己研究,自己思考。通过这次国培,我彻底打开了固步自封的思想,无所顾虑的和学友们、同事们共同交流,共同研讨,开拓了教研视野。平时由于工作忙,很少潜下心来学习,尤其是我们这种年龄较大的,不懂计算机,相当于半文盲,通过这次培训提高,真是感受颇深,更显终生学习的重要性。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4

  一年一度的远程研修又开始了。本次研修我共有三节观评课,分别是万峰厚老师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张龙龙老师的《一滴水经过丽江》和姚南南老师的《湖心亭看雪》。看完后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丰厚的语文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下面就张老师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一课,谈点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人教部编版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五单元《一滴水经过丽江》一篇课文。这篇文章是阿来第三次来丽江受当地政府的邀请,为中小学生写的有关丽江的散文。作者以“一滴水”作为线索和流动的“镜头”,串起了丽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文章恰似一滴水从玉龙雪山形成到汇入金沙江的真实时空历程,构思之巧妙令人赞叹。

  语文,因情感的滋润而变得春意盎然。在《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中,张老师始终围绕触发学生情感展开教学,字里行间闪烁着诗意的魅力,寄寓了对丽江的赞美和深情。这堂课,张老师想构筑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诗意化的语文课堂,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文本、作者和教师激起情感共鸣,从而达到“花朵灿烂、果实丰硕”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认为张老师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始终关注学生,用情境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如课前导入张老师在舒缓的音乐《大美云南、秀色丽江》中,用充满深情的美语,使学生很快融入课文特定的情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小水滴的游踪,并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讨论和交流,体会作者诗意的语言,感受丽江的魅力。她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微信,贯穿课堂始终,建微信群,晒朋友圈,设计群公告等形式,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

  初二的学生阅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游记散文是第一次接触,缺乏类似的阅读感受及深入的体会。同时丽江很多学生未曾亲自到过,亲眼看过,不能深入的感受到丽江优美的自然风光,建筑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淳朴自然的民风,不能真正感受丽江的魅力。所以,张老师在教学时十分注意用音乐和图片感染学生,同时引导点拨学生对文章具体句子的朗读和赏析,激发学生感受丽江的魅力,理解作者的情怀。这节课她利用图片、音频资料、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将学生引入文本的情景之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的方式,在品析诗意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丽江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淳朴的民风,进而理解作者对丽江的赞美和热爱。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微信这一社交平台来吸引学生学生,为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积极的情感氛围,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而且愉悦的情感开启了学生的心智,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热情投入。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游记散文,诗意的语言,丽江的魅力是文章的闪光点,于是张老师利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微信去吸引学生,而且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设计书写少年情怀,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迁移,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走进自然,热爱自然。但很遗憾,课堂中老师并没有感觉到学生内心的震动和共鸣,教师以成人的阅历和思想把对文本的解读很难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语文课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所以我在反思,初中语文教学需不需从文化层面纵深处挖掘文本?语文课的有效性是否应基于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真实水平?其实语文教学真正要做的是,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去启发、诱导,打开学生的心灵通道,使其与文本产生深刻的、内在的交流与沟通。

  教学设计中,张老师特别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阅读,特别注重采取激励措施,营造民主、宽松、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老师一起和文本实现多边互动交流,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的去认识文本,自然而然的进入文本,在阅读鉴赏中自行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学会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综观整堂课,张老师引导学生以读贯穿始终,很好的完成了预设目标。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课堂学习的目标是具体细化、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学生经过一定行动,能够顺利实现目标。

  2、问题预设形式简洁,内容的延伸度大,有利于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而且最后呈现出来的答案各有特色,只要合理,均能成立,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带来成功感。

  3、以微信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表达欲望。

  4、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教师的语言充满语文特有的“美感”。

  在点拨、评价环节有激励性、启发性。当然,我个人认为还有需进一步做好的方面:

  1、对文章的写作技巧,要进行归纳整理,落到实处。

  2、学生的互助学习决不能仅仅流于形式,学生在合作探讨中不仅仅是几个人簇拥在一起,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学生也应该在倾听,在交流,在反思,在纠正,在质疑,这样的互助才是更有效的。自己应该在小组互助的有效性上做进一步的规范和指导。

  3、老师的指导与评价要更及时,更具体,更有价值。

  4、时间有限,学生展示的机会还是太少,如果给学生展示机会与时间,他们学习文章的积极性会更高。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5

  20xx年7月7日—7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初中语文教师网络。为期十多天的培训转瞬即逝。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被专家教授们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精辟见解所折服,更被班级学员们的参加培训的热情所感染,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要说:“乐中学,学中乐。”站在职业生涯的起跑线上,我走过了困惑,经历了紧张,也曾有过无助,但这些都成为了过去,因为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

  一、 聆听专家讲课,在收获中提高

  打开电脑,我马上就被这样全新的培训方式所吸引住了,特别听了专家们的报告,更是被专家们独到的教育理论所吸引。“书到用时方恨少”聆听了以后,自己的思想真可谓是豁然开朗,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问题也得到了迎刃而解。他们所讲的东西对我来讲,我的感触非常大,“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要更加重视人文思想的渗透,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加完美。除此之外,老师们讲到同样的文本,时代不同,人文思想也会有所变化,对于文本不能只停留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层面上,这一点是要注意的。通过培训学习,我明白了人文思想是现代教育中最重要的思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挖掘文本。所学的专业课程,使自己的理论功底更扎实了。

  二、 与学员们互动,在感悟中进步

  本次培训,用这样的一句诗来描述再恰当不过了,那就是“天光云影共绯徊,”有的说学生课堂学习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意效果。有的说对于出现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分肯定,然后再慢慢引导学生,这样不会伤学生的自尊心,也体现了人文关怀。也有的指出这种现象是时常发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家各抒己见,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互动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带来的进步是任何催化剂都无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说,没有互动,就不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宽我的视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因为交流我充实了自己;因为互动,我获得了进步相信。通过学习,我将把自己的感悟应用于实践,到那时,自己的工作将是更加得心应手了。

  三、个人在职研修,在反思中提升

  我认真地完成了六项学习任务,不仅每两天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日志,而且还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其次要明确自己今后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标: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渗透的自觉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学事例的进行思索;在行动中研究——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积累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准备好科学依据;(2)把每一节课或平时的教学所思所得及时记录,进行积累为今后的科研准备实践材料;(3)找准自己教科研的切入点,注重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

  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相关文章: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1-18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1-26

英语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1-19

远程研修观评课报告11-26

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9-24

远程研修观评课报告11-26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1-20

小学远程研修观评课报告11-26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1-20

小学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