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报告

时间:2024-04-23 08:19:55 进利 报告 我要投稿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21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物理实验报告(精选2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21篇)

  物理实验报告 1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

  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物理实验报告 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原理:

  光的`折射

  实验器材:

  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物理实验报告 3

  器材:

  木头

  步骤:

  第一种:

  将木头放入水中,测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满满的量筒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可以间接得到木头浸入水中的部分的体积。

  然后将木头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测量水下部分的质量。

  通过公式计算其密度。

  然后总体测量整块物体的质量

  通过v=m/p

  计算得出全部体积。

  第二种:

  取一量杯,水面与杯面平齐,想办法将木头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细针将其按入水中),称量溢出水的体积即可。

  第三种:

  如果容器是个圆柱形,把里面放满水,然后把物体放入水中,在把物体取出。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圆柱的面积=底面积×高

  如果物体不下沉,就把物体上系一个铁块放入水中,测出铁块和物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铁块的体积,接着用它们的总体积减去铁块的体积就得出物体的体积.

  现象:包括在步骤里面了。

  结论:得出木头的体积。

  物理实验报告 4

  一、测滑轮的机械效率

  1.实验目的

  (1)练习组装滑轮组。

  (2)学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实验器材。

  滑轮、组绳、钩码、弹簧称、刻度尺、铁架台。

  3.实验步骤

  (1)用弹簧称测出钩码重力G

  (2)按图组装,滑轮记下钩码位置和绳子自由端的位置。

  (3)用弹簧称匀速拉动绳子到某一位置并记下该位置及钩码位置。

  (4)量出钩码移动高度h,人和绳子自由端移动位置S

  (5)计算W有用W总及η填入表格。

  (6)改变绳子绕法或增加滑轮重复上述实验。

  二、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实验目的

  (1)学会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2)学会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2.实验器材

  长木板、木块(2块)、弹簧称、刻度尺

  3.实验步骤

  (1)用弹簧称测小木块重力G。

  (2)搭建斜面,在斜面底部和顶部的合适位置各面一条线作起始点和终点,并测出两条线之间的距离L及高度H

  (3)用弹簧称拉动木块匀速滑动记下弹簧称的示数F

  物理实验报告 5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五.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六.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物理实验报告 6

  【实验目的】:

  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

  大型闪电盘演示仪

  【实验原理

  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 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

  1. 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 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

  3. 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

  4. 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 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 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

  2. 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

  3. 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实验目的】

  观察辉光放电现象,了解电场、电离、击穿及发光等概念。

  【实验步骤】

  1.将辉光球底座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

  3. 调节电位器,观察辉光球的玻璃球壳内,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中心处电极之间随机产生数道辉光;

  4.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观察到辉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辉光恰好消失,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随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辉光球要轻拿轻放;

  2.辉光球长时间工作可能会产生臭氧。

  【实验原理】

  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或叫稀疏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玻璃球 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不再均匀对称,故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时,也会影响电场的分布。

  【相关介绍】

  辉光球又称为电离子魔幻球。它的外观为直径约15cm的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在日常生活中,低压气体中显示辉光的放电现象,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低压气体放电管中,在两极间加上足够高的电压时,或在其周围加上高频电场,就使管内的稀薄气体呈现出辉光放电现象,其特征是需要高电压而电流密度较小。辉光的部位和管内所充气体的压强有关,辉光的颜色随气体的种类而异。荧光灯、霓虹灯的发光都属于这种辉光放电。

  在各种各样的辉光中,最神奇的还要算人体辉光了。1911年伦敦有一位叫华尔德?基尔纳的医生运用双花青染料刷过的玻璃屏透视人体,发现在人体表面有一个厚达15毫米的彩色光层。医学家们对此研究表明,人体在疾病发生前,体表的辉光会发生变化,出现一种干扰的“日冕”现象;癌症患者体内会产生一种云状辉光;当人喝酒时辉光开始有清晰、发亮的光斑,酒醉后便转为苍白色,最后光圈内收。吸烟的人其辉光则有不谐和的现象。

  实验心得

  12月的一次周末,我们利用这短短的2个小时去西区参观的物理实验室,并观看了物理演示实验。在这次的演示实验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学不到的东西。在实验课上,老师让我们自己学习实验原理,自己动手学习操作,然后给同学们演示并讲解。我们第一次见到了一些很新奇的仪器和实验,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感受了伟大的自然科学的奥妙。我们怀着好奇心仔细的观看了每个演示实验,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同学们的认真讲解,一些看似不正常的现象都能用科学的自然知识来解释了!

  我觉得我们做的虽然是演示实验,但也很有收获,这是我们对课上所学知识的一个更直观的了解,通过此次光学演示实验使我对光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加深了对光学现象及原理的认识,为今后光学的`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此次演示实验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让大家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光波的本质,这给我们每天的理论学习增添了一点趣味。

  特别是辉光球和辉光盘,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这是我第一次看。一丝一丝的五光十色的光线通过辉光球迸射出来如同礼花绽放般浪漫,让我想起了除夕夜的美妙绝伦的烟火。虽然说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绝非如此。我们学习的知识重在应用,对大学生来说,演示实验不仅开动了我们思考的马达,也让我们更好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现象的分析中去,使我们不但对大自然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我想这是一个人做学问最最重要的一点。因此我想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和责任感,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会一门课,学好一门课。此外,我觉得我们不能将眼光仅仅定位在事物的表面,不能被眼镜所欺骗,要认真的分析,理解,找出事物背后的真理;不仅在物理,生活中更应如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纲上要安排这样一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所在。我很庆幸能和老师一起参与本次试验,老师的细致指导是我能够顺利完成、理解本次试验的前提。

  感谢老师的指导!

  物理实验报告 7

  试验日期 实验一:昆特管

  预习部分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昆特管,反应来回两个声波在煤油介质中交错从而形成的波峰和波谷的放大现象。

  【实验仪器】电源,昆特管

  【实验原理】:两束波的叠加原理,波峰与波峰相遇,波谷与谷相遇,平衡点与平衡点相遇,使震动的现象放大。

  报告部分

  【实验内容】:一根玻璃长,管里面放一些没有,在一段时致的封闭端,另一端连接一个接通电源的声波发生器,打开电源,声波产生,通过调节声波的频率大小,来找到合适的频率,使波峰和波谷的现象放大,从而发现有几个地方、出现了剧烈的震动,有些地方看似十分平静。

  【实验体会】:看到这个实验,了解到波的叠加特性,也感受到物理的神奇。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电磁波、声波、光波的世界当中,了解一些基本的关于博得只是对于我们的健康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实验二: 鱼洗实验

  【实验目的:演示共振现象 】

  【实验仪器:鱼洗盆 】

  【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用手摩擦“洗耳”时,“鱼洗”会随着摩擦的频率产生振动。当摩擦力引起的.振动频率和“鱼洗”壁振动的固有频率相等或接近时,“鱼洗”壁产生共振,振动幅度急剧增大。但由于“鱼洗”盆底的限制,使它所产生的波动不能向外传播,于是在“鱼洗”壁上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互叠加而形成驻波。驻波中振幅最大的点称波腹,最小的点称波节。用手摩擦一个圆盆形的物体,最容易产生一个数值较低的共振频率,也就是由四个波腹和四个波节组成的振动形态,“鱼洗壁”上振幅最大处会立即激荡水面,将附近的水激出而形成水花。当四个波腹同时作用时,就会出现水花四溅。有意识地在“鱼洗壁”上的四个振幅最大处铸上四条鱼,水花就像从鱼口里喷出的一样。 五: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时,把“鱼洗”盆中放入适量水,将双手用肥皂洗干净,然后用双手去摩擦“鱼洗”耳的顶部。随着双手同步地同步摩擦时,“鱼洗”盆会发出悦耳的蜂呜声,水珠从4个部位喷出,当声音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水花四溅。继续用手摩擦“鱼洗”耳,就会使水花喷溅得很高,就象鱼喷水一样有趣。

  【原始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实 验 三:锥 体 上 滚

  预习部分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

  【注意事项】:

  1、不要将椎体搬离轨道

  2、椎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滚动式摔下来造成损坏

  报告部分

  【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 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 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 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 降低了。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物理实验报告 8

  实验目的

  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

  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 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

  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并观察现象。(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

  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

  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

  实验拓展

  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

  物理实验报告 9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

  2.接触面要粗糙;

  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探究过程:

  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2.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探究结论:

  1.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 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4. 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物理实验报告 10

  “浮力消失”了

  做下面的小试验。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学生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物理实验报告 11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及配制。

  (2)掌握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及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

  在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或难溶电解质的沉淀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或难溶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则平衡向左移动,产生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或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明显降低的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

  三、实验用品(仪器、药品)

  试管、药匙、氨水、醋酸铵固体、酚酞。甲基橙、碘化铅。碘化钾。

  四、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1)在小试管中加入1 cm3 0.l mol·dm-3 NH3水溶液和1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再加入少许NH4Ac晶体,振荡使其溶解,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进行解释

  (2)自己设计一实验,验证同离子效应使HAc溶液中的H+浓度降低。

  (3)在试管中加入3滴PbI2饱和溶液,加入2滴0.l mol·dm-3 KI溶液。观察现象,解释之。

  五、实验现象及结论

  (1)在小试管中加入1 cm3 0.l mol·dm-3 NH3水溶液和1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再加入少许NH4Ac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因同离子效应OH-浓度降低,碱性降低,红色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2)自己设计一实验,验证同离子效应使HAc溶液中的H+浓度降低。在小试管中用滴管加入1毫升0.1摩尔/升醋酸水溶液和1滴甲基橙指示剂,因醋酸溶液呈酸性,使甲基橙溶液有无色变为红色。再用药匙向小试管中加入少许醋酸铵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因同离子效应,氢离子浓度降低,酸性降低,橙红色溶液颜色变为橙黄色或黄色。

  (3)在试管中加入3滴PbI2饱和溶液,加入2滴0.l mol·dm-3 KI溶液。有黄色沉淀碘化铅生成。

  物理实验报告 12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2

  摘要:热敏电阻是阻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一种半导体电阻,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自动控制、无线电子技术、遥控技术及测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通过用电桥法来研究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加深对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了解。

  关键词:热敏电阻、非平衡直流电桥、电阻温度特性

  1、引言

  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

  Ⅰ、负电阻温度系数(简称NTC)的热敏电阻元件 常由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近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

  Ⅱ、正电阻温度系数(简称PTC)的热敏电阻元件 常用钛酸钡材料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艺,高温烧制而成。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载流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载流子数目越多,电阻率越小。应用广泛,除测温、控温,在电子线路中作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类加热器,如电吹风等。

  2、实验装置及原理

  【实验装置】

  FQJ—Ⅱ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FQJ非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

  【实验原理】

  根据半导体理论,一般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和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为

  (1—1)

  式中a与b对于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为常量,其数值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因而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可以根据电阻定律写为 (1—2)

  式中为两电极间距离,为热敏电阻的横截面。

  对某一特定电阻而言,与b均为常数,用实验方法可以测定。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则有 (1—3)

  上式表明与呈线性关系,在实验中只要测得各个温度以及对应的电阻的值,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作图,则得到的图线应为直线,可用图解法、计算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出参数a、b的值。 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下式给出 (1—4)

  从上述方法求得的b值和室温代入式(1—4),就可以算出室温时的电阻温度系数。

  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时的电阻值,可由非平衡直流电桥测得。非平衡直流电桥原理图如右图所示,B、D之间为一负载电阻,只要测出,就可以得到值。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当负载电阻→,即电桥输出处于开

  路状态时,=0,仅有电压输出,用表示,当时,电桥输出=0,即电桥处于平衡状态。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在测量之前,电桥必须预调平衡,这样可使输出电压只与某一臂的电阻变化有关。 若R1、R2、R3固定,R4为待测电阻,R4 = Rx,则当R4→R4+△R时,因电桥不平衡而产生的电压输出为: (1—5)

  在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时,非平衡直流电桥所采用的是立式电桥,且,则(1—6)式中R和均为预调平衡后的电阻值,测得电压输出后,通过式(1—6)运算可得△R,从而求的=R4+△R。

  物理实验报告 13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越来越多,有少量气泡上升。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加快。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快。

  ④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98℃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沸腾停止。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物理实验报告 14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图:

  略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

  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

  温度(℃)

  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5.实验结果分析:

  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

  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

  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

  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

  物理实验报告 15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码照相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及一些重要概念;

  2.学习数码相机的基本操作;

  3.学习数码相机在科学技术照相中常用的一些高级功能。

  二、实验原理

  数码相机的原理结构:主要是利用CCD/CMOS传感器的感光功能,将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光线通过光学镜头成像于光电转换器CCD(或CMOS)的'感光面上。经由CCD直接输出的是模拟信号,由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经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处理,将图像保存到存储器中。

  原理光路(在图上标出:光阑直径、进光面积、成象面积各量)

  光圈(光圈指数):光圈是限制光束通过的结构。光圈能改变能光口径,控制通光量。光圈指数是衡量光圈大小的参数,数值越小表示光圈的孔径越大,所对应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大;反之,数值越大,表示光圈的孔径越小,所对应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小。

  H=Et

  快门速度(时间):决定曝光时间,速度越快则曝光时间越短。

  景深:拍摄有前后纵深的景物时,远景不同的景物在CCD上能够清晰成像的范围。

  3.成像曝光量H与光圈指数F及快门开启时间t间的关系:光圈指数越大,快门开启时间越久,则曝光量越大;反之,光圈指数越小,快门开启时间越短,则曝光量越小。即H∝(1/F)t

  三、照片及分析评价

  项目一

  拍照模式:自动 ISO:500(自动产生) 快门:1/30(自动) 光圈:4.5(自动) 白平衡:Auto,0 曝光补偿:±0.0

  评议:画面较暗,曝光量不足、颜色偏黄,白平衡调节不当、画面不够清晰,聚焦不准,可能是操作不当。在此场景下全自动拍摄结果不尽人意。

  项目二

  拍照模式:P ISO:HI-1 快门:1/125(自动) 光圈:5.6白平衡:Auto,0 曝光补偿:±0.0

  拍照模式:P ISO:HI-1 快门:1/125(自动) 光圈:5.6白平衡:白炽灯 曝光补偿:±0.0

  评议:白平衡为白炽灯时效果更自然,白平衡自动时背景失真。

  项目三

  拍照模式:A ISO:200 快门:1/3(自动) 光圈:9 白平衡:阳光 曝光补偿:±0.0

  拍照模式:A ISO:200 快门:1/3(自动) 光圈:9 白平衡:阳光 曝光补偿:±0.0

  评议:经过多次光圈调整,对比所拍摄照片可以发现:当光圈较小(光圈指数较大)时,景深较长。

  项目四

  拍照模式:自动 ISO:320(自动产生) 快门:1/125(自动) 光圈:5.6(自动) 白平衡:Auto,0 曝光补偿:±0.0

  拍照模式:P ISO:200(自动产生) 快门:1/20(自动) 光圈:4.5(自动) 白平衡:阳光 曝光补偿:+2.7

  评议:无曝光补偿时,拍摄背景较亮的景物,物体显得十分昏暗。

  物理实验报告 16

  预习报告:

  1.试验目的。(这个大学物理试验书上抄,哪个试验就抄哪个)。

  2.实验仪器。照着书上抄。

  3.重要物理量和公式:把书上的公式抄了:一般情况下是抄结论性的公式。再对这个公式上的物理量进行分析,说明这些物理量都是什么东东。这是没有充分预习的做法,如果你充分地看懂了要做的试验,你就把整个试验里涉及的物理量写上,再分析。

  4.试验内容和步骤。抄书上。差不多抄半面多就可以了。

  5.试验数据。做完试验后的记录。这些数据最好用三线图画。注意标上表号和表名。EG:表1.紫铜环内外径和高的试验数据。

  6.试验现象:随便写点。

  试验报告:

  1.试验目的。方法同上。

  2.试验原理。把书上的归纳一下,抄!差不多半面纸。在原理的后面把试验仪器写上。

  3.试验数据及其处理。书上有模板。照着做。一般情况是求平均值,标准偏差那些。书上有。注意:小数点的位数一定要正确。

  4.试验结果:把上面处理好的数据处理的结果写出来。

  5.讨论。如果那个试验的后面有思考题就把思考提回答了。如果没有就自己想,写点总结性的话。或者书上抄一两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实验报告大部分是抄的。建议你找你们学长学姐借他们当年的实验报告。还有,如果试验数据不好,就自己捏造。尤其是看到坏值,什么都别想,直接当没有那个数据过,仿着其他的数据写一个。

  不知道。建议还是借学长学姐的比较好,网络上的不一定可以得高分。每个老师对报告的要求不一样,要照老师的习惯写报告。我现在还记得我第一次做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时我虽然用心听讲,但是再我做时候却极为不顺利,因为我调节仪器时怎么也调不出干涉条纹,转动微调手轮也不怎么会用,最后调出干涉条纹了却掌握不了干涉条纹“涌出”或“陷入个数、速度与调节微调手轮的关系。测量钠光双线波长差时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实验仪器用的非常不熟悉,这一切都给我做实验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当我回去做实验报告的时候又发现实验的误差偏大,可庆幸的是计算还顺利。总而言之,第一个实验我做的是不成功,但是我从中总结了实验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很大的教训。因此我从做第二个实验起,就在实验前做了大量的实验准备,比如说,上网做提前预习、认真写好预习报告弄懂实验原理等。因此我从做第二个实验起就在各个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实验仪器的使用也熟悉多了,实验仪器的读数也更加精确了,仪器的调节也更加的符合实验的要求。就拿夫-赫实验/双光栅微振实验来说,我能够熟练调节ZKY-FH-2智能夫兰克—赫兹实验仪达到实验的目的和测得所需的实验数据,并且在实验后顺利地处理了数据和精确地画出了实验所要求的实验曲线。在实验后也做了很好的总结和个人体会,与此同时我也学会了列表法、图解法、函数表示法等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的实验能力和独立设计实验以及创造性地改进实验的能力等等。

  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做实验时的一些技巧与方法。

  首先,做实验要用科学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实验,认真提前预习,做好实验预习报告;

  第二,上课时认真听老师做预习指导和讲解,把老师特别提醒会出错的地方写下来,做实验时切勿出错;

  第三,做实验时按步骤进行,切不可一步到位,太心急。并且一些小节之处要特别小心,若不会,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探讨一下,把问题解决。第四,实验后数据处理一定要独立完成,莫抄其他同学的,否则,做实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也就不会有什么收获。

  总而言之,大学物理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发现依赖于物理实验,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是由物理实验予以确立的;其次,已有的物理定律、物理假说、物理理论必须接受实验的检验,如果正确就予以确定,如果不正确就予以否定,如果不完全正确就予以修正。例如,爱因斯坦通过分析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量子;伽利略用新发明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有四个卫星后,否定了地心说;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证实了光的波动假说的正确性。可以说,物理学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实验。这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将来所从事的实际工作所需要具备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来讲,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大学物理理论课不能做到,也不能取代的。

  物理实验报告 17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学习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3)学习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和利用示波器测量信号频率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示波器的基本组成部分:示波管、竖直放大器、水平放大器、扫描发生器、触发同步和直流电源等。

  2) 示波管左端为一电子枪,电子枪加热后发出一束电子,电子经电场加速以高速打在右端的荧光屏上,屏上的荧光物发光形成一亮点。亮点在偏转板电压的作用下,位置也随之改变。在一定范围内,亮点的位移与偏转板上所加电压成正比。

  3) 示波器显示波形的原理:如果在x轴偏转板加上波形为锯齿形的电压,在荧光屏上看到的是一条水平线,如果在Y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而x轴偏转板不加任何电压,则电子束的亮点在纵方向随时间作正弦式振荡,在横方向不动。我们看到的将是一条垂直的亮线,如果在Y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又在x轴偏转板上加锯齿形电压,则荧光屏上的亮点将同时进行方向互相垂直的两种位移,两个方向的位移合成就描出了正弦图形。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频率)相同,这个正弦图形将稳定地停在荧光屏上。但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稍有不同,则第二次所描出的曲线将和第一次的曲线位置稍微错开,在荧光屏上将看到不稳定的图形或不断地移动的图形,甚至很复杂的图形。要使显示的波形稳定,扫描必须是线性的,即必须加锯齿波;Y轴偏转板电压频率与x轴偏转板电压频率的'比值必须是整数。示波器中的锯齿扫描电压的频率虽然可调,但光靠人工调节还是不够准确,所以在示波器内部加装了自动频率跟踪的装置,称为“同步”。在人工调节接近满足式频率整数倍时条件下,再加入“同步”的作用,扫描电压的周期就能准确等于待测电压周期的整数倍,从而获得稳定的波形。

  4) 李萨如图形的基本原理:如果同时从示波器的x轴和y轴输入频率相同或成简单整数比的两 个正弦电压,则屏幕上将呈现出特殊形状的、稳定的光点轨迹,这种轨迹图称为李萨如图形。李萨如图形的形成规律为:如果沿x,y分别作一条直线,水平方向的直线做多可得的交点数为N(x),竖直方向最多可得的交点数为N(y),则x和y方向输入的两正弦波的频率之比为 f(x):f(y)=N(y):N(x)。

  三、 实验仪器:

  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

  四、 实验操作的主要步骤:

  (一) 示波器的使用与调节

  1) 将各控制旋钮置于相关位置。

  2) 接通电源,按下面板左下角的“POWER”钮,指示灯亮,稍待片刻,仪器进入正常工作状 态。

  3) 经示波管灯丝预热后,屏上出现绿色亮点,调节INTEN、FOCUS、POSITION,使亮点清晰。

  4) 将TIME/DIV逐渐旋到2ms或5ms,观察光点由慢变快移动,直至屏上显示一条稳定的水 平扫描线,按(3)使线清晰。

  (二) 实验内容:

  1) 观察正弦波波长:

  a)将AC GND DC转换开关置于AC

  b)讲面板右上角的SOURCE置于CH2

  c)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50Hz信号源直接输入CH2-Y输入端(红插头应接函数发生器输出的红接线柱)

  d)屏上显示出正弦波(调V/DIV调节大小,TIME/DIV扫描开关使之出现正弦波,IEVEL使波形稳定)

  e)改变扫描电压的频率(TIME/DIV)观察正弦波得变化,使屏上出现多个完整的波形图。

  2) 观察并描绘李萨如图形,测量正弦信号频率。

  利用利萨如图测正弦电压的频率基本原理

  通过观察荧光屏上利萨如图形进行频率对比的方法称之为利萨如图形法。此法于1855年由利萨如所证明。将被测正弦信号fx加到y偏转板,将参考正弦信号fx加到x偏转板,当两者的频率之比fy/fx是整数时,在荧光屏上将出现利萨如图。

  不同频率比的利萨如图形。判断两个电压信号频率比的条件是屏上出现了利萨如图形稳定不动,方法是对稳定不动的图形分别做水平直线和竖直直线与图形相切,设水平线上的切点数最多为Nx,竖直线上的切点数最多为Ny,则

  fy/fx=Nx/Ny

  图1 李萨如图与信号频率的关系

  图2 fx/fy=1:1时李萨如图与信号相位差的关系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用李萨如图测量正弦信号频率

  六、实验注意事项 :

  1.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预热3分钟以后才能正常工作。

  2.测信号电压时,一定要将电压衰减旋纽的微调顺时针旋足(校正位置);测信号周期时,一定要将扫描速率旋纽的微调顺时针旋足(校正位置);

  3.不要频繁开关机,示波器上光点的亮度不可调得太强,也不能让亮点长时间停在荧光屏的一点上,如果暂时不用,把辉度降到最低即可。

  4.转动旋钮和按键时必须有的放矢,不要将开关和旋钮强行旋转、死拉硬拧,以免损坏按键、旋钮和示波器,示波器探头与插座的配合方式类似于挂口灯泡与灯座的锁扣配合方式,切忌生拉硬拽。

  七、趣味物理实验心得:

  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本学期里,老师又教了很多实验,我做了许多类型的实验,让我受益匪浅,我又学会了很多东西,其中很多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是无法学习到的,其中很多实验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获得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

  通过高中以及大学两个学期的物理实验,我发现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我们学到的许多理论都来源于实验,也学到了许多物理课上没有教到的理论。很多实验都是需要花费许多心思去学习的,也是非常复杂的。经过这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让我收获多多。想要做好物理实验容不得半点马虎,她培养了我们耐心、信心和恒心。当然,我也发现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当有些实验需要比较强的动手能力的时侯我还不能从容应对,实验就是为了让你动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东西。现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让我们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我的学习方式还有待改善,当面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时我还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利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唯有实验才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方法。为了要使你的理论被人接受,你必须用事实来证明。

  物理实验报告 18

  一、拉伸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实验目的:见教材。实验仪器见教材。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例:

  (一)低碳钢试件

  强度指标:

  Ps=xx22.1xxxKN屈服应力ζs= Ps/A xx273.8xxxMPa P b =xx33.2xxxKN强度极限ζb= Pb /A xx411.3xxxMPa

  塑性指标:伸长率L1—LL100%AA1A33.24 %

  面积收缩率100%

  68.40 %

  低碳钢拉伸图:

  (二)铸铁试件

  强度指标:

  最大载荷Pb =xx14.4xxx KN

  强度极限ζb= Pb / A = x177.7xx M Pa

  问题讨论:

  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

  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教师签字:x xxxxxxx

  日期:xxx xxxxx

  二、压缩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实验目的:见教材。实验原理:见教材。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例:(一)试验记录及计算结果

  问题讨论:

  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

  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物理实验报告 19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试验时间:审核: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

  一观:二观:三观:

  2、测量时

  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进行试验:

  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

  评估交流: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被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试验时间:审核:

  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观察停表

  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2、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

  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

  评估交流:大家的测量结果是否相同。

  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试验时间:审核:

  实验名称: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设计并进行试验:

  1、在操场上用测出奔跑的路程s1=20米,s2=30米。

  2、用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t1,跑30米所用的时间t2。

  3、根据公式v求出两次奔跑的平均速度。

  评估交流:自己记时好还是请同学计时好。

  物理实验报告 20

  一、 实验目的:

  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 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

  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

  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各代表什么含义?

  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

  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三、 实验装置图

  (注明图名和图标)

  四、 实验关键步骤:

  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五、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

  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

  时间 τ/min 温度 t/oC

  开始测量 0 380

  第一转折点

  第二平台点

  结束测量

  六、 数据处理

  (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

  七、思考题

  略

  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 (完)

  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

  2.实验题目:

  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

  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

  5.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要写出试验原理所对应的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参量的名称和物理意义、公式成立的条件等。画出简单原理图等。

  6.实验内容;

  7.数据表格: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

  8.数据处理及结果(结论):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9.作业题:认真完成实验教师要求的思考题。

  10.讨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数据结果、误差分析等进行总结,对进一步的想法和建议等进行讨论。

  实验报告要求

  1.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

  2.报告中的线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

  物理实验报告 21

  一、目的要求

  绘制在p下环已烷-乙醇双液系的气----液平衡图,了解相图和相率的基本概念 掌握测定双组分液系的沸点的方法 掌握用折光率确定二元液体组成的方法

  二、仪器 试剂

  实验讨论。

  在测定沸点时,溶液过热或出现分馏现象,将使绘出的相图图形发生变化?

  答:当溶液出现过热或出现分馏现象,会使测沸点偏高,所以绘出的相图图形向上偏移。

  讨论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

  答:本实验的主要来源是在于,给双液体系加热而产生的液相的组成并不固定,而是视加热的时间长短而定 因此而使测定的折光率产生误差。

  三、被测体系的选择

  本实验所选体系,沸点范围较为合适。由相图可知,该体系与乌拉尔定律比较存在严重偏差。作为有最小值得相图,该体系有一定的典型义意。但相图的液相较为平坦,再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将整个相图精确绘出。

  四、沸点测定仪

  仪器的设计必须方便与沸点和气液两相组成的测定。蒸汽冷凝部分的设计是关键之一。若收集冷凝液的凹形半球容积过大,在客观上即造成溶液得分馏;而过小则回因取太少而给测定带来一定困难。连接冷凝和圆底烧瓶之间的连接管过短或位置过低,沸腾的液体就有可能溅入小球内;相反,则易导致沸点较高的组分先被冷凝下来,这样一来,气相样品组成将有偏差。在华工实验中,可用罗斯平衡釜测的平衡、测得温度及气液相组成数据,效果较好。

  五、组成测定

  可用相对密度或其他方法测定,但折光率的'测定快速简单,特别是需要样品少,但为了减少误差,通常重复测定三次。当样品的折光率随组分变化率较小,此法测量误差较大。

  六、为什么工业上常生产95%酒精?只用精馏含水酒精的方法是否可能获得无水酒精?

  答:因为种种原因在此条件下,蒸馏所得产物只能得95%的酒精。不可能只用精馏含水酒精的方法获得无水酒精,95%酒精还含有5%的水,它是一个沸点为的共沸物,在沸点时蒸出的仍是同样比例的组分,所以利用分馏法不能除去5%的水。工业上无水乙醇的制法是先在此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苯,再进行蒸馏。

【物理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物理实验报告12-01

物理实验报告07-21

物理实验报告02-04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08-17

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的实验总结怎么写04-03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11-04

物理实验报告【精品】01-17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05-16

【荐】物理实验报告11-14

【推荐】物理实验报告10-13